上海市普陀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上海市普陀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上海市普陀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上海市普陀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上海市普陀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化學學科期中自適應練習考生注意:1.化學部分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40分鐘。2.按要求在答題紙上規定的位置作答,在試卷、草稿紙上答題一律無效3.本試卷標注“不定項”的選擇題,每小題可能有1至3個正確選項,只有1個正確選項的,多選不得分:有2個或3個正確選項的,漏選得2分,錯選不得分。未特別標注的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正確選項。4.下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信息。本試卷需要使用相對原子質量時,采用近似值(近似到整數),例如S的相對原子質量取32一、氮循環(共22分)氮元素在地球各圈層沿著循環的作用途徑遷移活動如圖所示。1.上述過程中生成單質的是編號______(在①~⑥之間選選填)2.在大氣中,______元素的含量最高。3.過程④包含過程,其中N元素化合價持續降低。已知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X和Y都是氧化物,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Y的化學式為______4.中x值為1,則N元素的質量分數為______5.用化學符號表示微觀粒子:三個硝酸根離子______;兩個氮原子______;6.自然界中,含有某元素的物質之間的轉化實現了元素循環。以下哪種循環不是元素循環A.氧循環 B.水循環 C.氮循環 D.碳循環7.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A. B. C.0 D.8.以下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A. B. C. D.9.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我們能聞到它的氣味,是因為A.分子體積很小 B.分子質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運動 D.分子間有間隔除氮循環外,碳循環也對于維持人類生活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含碳元素的物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續上升,也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二、低碳行動(共22分)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一是控制二氧化碳的產生,二是轉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10.從碳原子結構示意圖中,能得到的信息正確的是A.核電荷數為6 B.最外層有2個電子 C.可獲知中子數目 D.質子數為411.一個氧原子質量為ag,一個C原子質量為bg,則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用含有a和b的代數式表達)。12.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方法為______。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帶來的環境問題有______。13.海水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隨著環境溫度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被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又會重新釋放到大氣中。近日,《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利用碳化鉬作催化劑,用將轉化為CO,反應流程如圖。物質B和物質C為反應物或生成物。14.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不定項)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物質B為COC.物質C為 D.催化劑也參與了化學反應15.反應前后不發生改變的微觀粒子是______(選填“分子”或“原子”)。16.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像二氧化碳一樣,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______。17.該反應生成了水,水的微觀粒子構成可以這樣描述:氫原子和氧原子以______(填比例關系)結合。關于水的元素組成,歷史上化學家們采用實驗探究最終得出了結論。三、研究水的組成(共20分)水是生命之源?;瘜W家采用“合”和“分”的思維方法,結合實驗研究了水的組成。采用“分”的方法首先要制得氫氣。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18.在中學化學實驗室中,可由鋅粒與稀鹽酸反應制氫氣。制氫氣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組合為______(選填字母A~D)。也可用圖中的“多功能瓶”(實驗前瓶中裝有一半體積的水)收集氫氣,氫氣是從______(選填“①”或“②”)通入的,最終瓶中收集到的氣體中氫氣體積分數約為______19.十八世紀,科學家將制得氫氣點燃,觀察到氫氣燃燒時火焰呈______色,并證明了生成物為水,但他們并不知道可燃物燃燒是與氧氣發生反應。根據當時的認識和實驗,所能獲得的結論用現在的語言可表達為“水中含______(填元素符號)”。根據現在的認識,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20.十九世紀初,尼克爾森進行了電解水實驗。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該反應的類型為______(選填“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實驗一段時間后,左側試管中液面高度如圖所示,則右側試管中的液面應是______(選填“a”或“b”)。右側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化學式是______地球上約71%的表面被水覆蓋,總儲水量很大,但是絕大部分都存于海洋中、海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四、海水資源(共36分)海水資源是指海水及海水中存在的可以被人類利用的物質。海水利用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中化學資源的提取。21.以下水循環的環節中,能夠補充海水中的水的是______。(不定項)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徑流22.海水中含有,其負離子符號為______,中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23.海水中還有較多Mg元素,屬于______(選填“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Mg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Mg原子易______(選填“得到”或“失去”)最外層的______(填數字)個______(選填“質子”或“中子”或“電子”),形成帶______(選填“正”或“負”)電荷的離子。24.據《管子》載:“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為鹽”。與文中涉及的操作原理相似的是A.溶解 B.過濾 C.蒸發 D.蒸餾一種利用太陽能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裝置如下:25.獲取淡水過程中,關于水分子發生的變化,描述正確的是______。(不定項)A運動速度先變快后變慢 B.運動速度先變慢后變快C.能量先變大后變小 D.能量先變小后變大26.要在實驗室運用該方法原理進行鹽水淡化,應采用的裝置是A. B. C. D.興趣小組同學為了過濾海水中的難溶性雜質,制作了兩個簡易凈水器,取相同的海水樣品進行實驗,測定了凈水速度。已知材料間的空隙被堵住會影響過濾速度。27.該凈水過程屬于______(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出水口得到的液體屬于______(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8.凈水器B的凈水速度比凈水器A______(選填“快”或“慢”),原因是______。

2024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化學學科期中自適應練習考生注意:1.化學部分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40分鐘。2.按要求在答題紙上規定的位置作答,在試卷、草稿紙上答題一律無效3.本試卷標注“不定項”的選擇題,每小題可能有1至3個正確選項,只有1個正確選項的,多選不得分:有2個或3個正確選項的,漏選得2分,錯選不得分。未特別標注的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正確選項。4.下圖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信息。本試卷需要使用相對原子質量時,采用近似值(近似到整數),例如S的相對原子質量取32一、氮循環(共22分)氮元素在地球各圈層沿著循環的作用途徑遷移活動如圖所示。1.上述過程中生成單質的是編號______(在①~⑥之間選選填)2.在大氣中,______元素的含量最高。3.過程④包含的過程,其中N元素化合價持續降低。已知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X和Y都是氧化物,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Y的化學式為______4.中x值為1,則N元素的質量分數為______5.用化學符號表示微觀粒子:三個硝酸根離子______;兩個氮原子______;6.自然界中,含有某元素的物質之間的轉化實現了元素循環。以下哪種循環不是元素循環A.氧循環 B.水循環 C.氮循環 D.碳循環7.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A. B. C.0 D.8.以下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A. B. C. D.9.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我們能聞到它的氣味,是因為A.分子體積很小 B.分子質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運動 D.分子間有間隔【答案】1.④⑤2.氮##N3.①.NO②.N2O45.①.②.2N6.B7.D8.D9.C【解析】【1題詳解】氮氣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因此上述過程中生成單質的是編號④和⑤;【2題詳解】在大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氮氣含量最高,而氮氣是由氮元素組成的,因此大氣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3題詳解】已知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氮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0,過程④包含的過程,其中N元素化合價持續降低,則X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2,Y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1,X和Y都是氧化物,氧元素顯-2價,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X的化學式為NO,Y的化學式為N2O;【4題詳解】NOx中x值為1,則該物質的化學式為NO,則N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題詳解】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三個硝酸根離子表示為;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兩個氮原子表示為2N;【6題詳解】A、氧循環是氧元素的循環,正確;B、水循環是水這種物質的循環,錯誤;C、氮循環是氮元素的循環,正確;D、碳循環是碳元素的循環,正確;故選B;【7題詳解】中,氫元素顯+1價,設氮元素化合價為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有a+(+1)×3=0,解得a=-3,即氨氣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3,故選D;【8題詳解】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錯誤;B、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錯誤;C、表示硝酸根離子,錯誤;D、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正確;故選D;【9題詳解】氨氣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我們能聞到它的氣味,是因為分子在不停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故選C。除氮循環外,碳循環也對于維持人類生活和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含碳元素的物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近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續上升,也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二、低碳行動(共22分)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一是控制二氧化碳的產生,二是轉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10.從碳原子結構示意圖中,能得到的信息正確的是A.核電荷數為6 B.最外層有2個電子 C.可獲知中子數目 D.質子數為411.一個氧原子質量為ag,一個C原子質量為bg,則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用含有a和b的代數式表達)。12.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為______。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帶來的環境問題有______。13.海水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隨著環境溫度______(選填“升高”或“降低”),被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又會重新釋放到大氣中?!敬鸢浮?0.A11.12.①.向上排空氣法②.加劇溫室效應13.升高【解析】【10題詳解】A、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碳原子的質子數為6,在原子中,質子數=好的好的,則碳原子的核電荷數為6,故A正確;B、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碳原子的最外層有4個電子,故B錯誤;C、無法從結構示意圖中獲知中子數目,故C錯誤;D、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碳原子的質子數為6,故D錯誤;故選:A;【11題詳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是以一種碳原子(即碳-12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實際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值,就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因此,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題詳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因此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為向上排空氣法;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帶來的環境問題有溫室效應增強,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13題詳解】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因此,隨著環境溫度升高,被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會重新釋放到大氣中。近日,《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利用碳化鉬作催化劑,用將轉化為CO,反應流程如圖。物質B和物質C為反應物或生成物。14.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不定項)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物質B為COC.物質C為 D.催化劑也參與了化學反應15.反應前后不發生改變的微觀粒子是______(選填“分子”或“原子”)。16.二氧化碳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像二氧化碳一樣,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______。17.該反應生成了水,水的微觀粒子構成可以這樣描述:氫原子和氧原子以______(填比例關系)結合。關于水的元素組成,歷史上化學家們采用實驗探究最終得出了結論?!敬鸢浮?4.BCD15.原子16.①.44②.化合物17.2:1【解析】【14題詳解】A、由題意可知,利用碳化鉬作催化劑,用將轉化為CO,根據圖示可知,該反應是氫氣和二氧化碳碳化鉬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CO和水,該反應不符合一變多的特點,不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不符合題意;B、該反應是氫氣和二氧化碳碳化鉬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CO和水,根據圖示可知,物質B為生成物一氧化碳,化學式為CO,故選項符合題意;C該反應是氫氣和二氧化碳碳化鉬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CO和水,根據圖示可知,物質C為反應物氫氣,化學式為,故選項符合題意;D、由流程圖可知,催化劑也參與了化學反應,故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CD?!?5題詳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則反應前后不發生改變的微觀粒子是原子?!?6題詳解】二氧化碳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2=44;像二氧化碳一樣,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化合物。【17題詳解】該反應生成了水(),水的微觀粒子構成可以這樣描述:氫原子和氧原子以2:1結合。三、研究水的組成(共20分)水是生命之源?;瘜W家采用“合”和“分”思維方法,結合實驗研究了水的組成。采用“分”的方法首先要制得氫氣。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18.在中學化學實驗室中,可由鋅粒與稀鹽酸反應制氫氣。制氫氣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組合為______(選填字母A~D)。也可用圖中的“多功能瓶”(實驗前瓶中裝有一半體積的水)收集氫氣,氫氣是從______(選填“①”或“②”)通入的,最終瓶中收集到的氣體中氫氣體積分數約為______19.十八世紀,科學家將制得的氫氣點燃,觀察到氫氣燃燒時火焰呈______色,并證明了生成物為水,但他們并不知道可燃物燃燒是與氧氣發生反應。根據當時的認識和實驗,所能獲得的結論用現在的語言可表達為“水中含______(填元素符號)”。根據現在的認識,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20.十九世紀初,尼克爾森進行了電解水實驗。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該反應的類型為______(選填“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實驗一段時間后,左側試管中液面高度如圖所示,則右側試管中的液面應是______(選填“a”或“b”)。右側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化學式是______【答案】18.①.BD②.①③.50%19.①.淡藍②.H③.20.①.②.分解反應③.a④.O2【解析】【18題詳解】鋅粒與稀鹽酸反應制取氫氣,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可選擇B;氫氣密度小于空氣且難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則收集裝置可選擇D,所以制氫氣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組合為BD;用“多功能瓶”收集氫氣(實驗前瓶中裝有一半體積的水),因為氫氣密度比水小,會聚集在水的上方,所以氫氣應從①通入;由于原來瓶中裝有一半體積的水,排開這部分水后收集到氫氣,最終瓶中收集到的氣體中氫氣體積分數約為50%?!?9題詳解】觀察到氫氣燃燒時火焰呈淡藍色,并證明了生成物為水,但他們并不知道可燃物燃燒是與氧氣發生反應。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根據當時的認識和實驗,氫氣中含有氫元素,則所能獲得的結論用現在的語言可表達為“水中含氫元素,元素符號表示為H”;根據現在的認識,氫氣和氧氣點燃生成水,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20題詳解】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該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氫二氧一”,即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左側試管與負極相連,收集的氣體為氫氣,右側試管與正極相連,收集的氣體為氧氣,且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所以右側試管中的液面應是a;右側試管與正極相連,收集到的氣體為氧氣,化學式是O2。地球上約71%的表面被水覆蓋,總儲水量很大,但是絕大部分都存于海洋中、海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四、海水資源(共36分)海水資源是指海水及海水中存在的可以被人類利用的物質。海水利用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中化學資源的提取。21.以下水循環的環節中,能夠補充海水中的水的是______。(不定項)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徑流22.海水中含有,其負離子符號為______,中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答案】21.CD22.①.②.1:2【解析】21題詳解】A、蒸發是水從液態變為氣態,是海水失水的過程,不能補充海水中的水,A錯誤;B、水汽輸送是將海洋上空的水汽輸送到陸地上空等,未直接補充海水中的水,B錯誤;C、降水可以將大氣中的水降落到海洋中,能夠補充海水中的水,C正確;D、徑流包括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地表徑流等會將陸地的水帶到海洋中,能夠補充海水中的水,D正確;故選:CD;【22題詳解】硫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其陰離子為硫酸根離子,符號為;中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2:(16×4)=32:64=1:2。23.海水中還有較多Mg元素,屬于______(選填“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Mg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Mg原子易______(選填“得到”或“失去”)最外層的______(填數字)個______(選填“質子”或“中子”或“電子”),形成帶______(選填“正”或“負”)電荷的離子。【答案】①.金屬②.24③.失去④.2⑤.電子⑥.正【解析】【詳解】Mg的元素名稱為鎂,鎂帶有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Mg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根據Mg原子結構示意圖,鎂原子最外層有電子數為2<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的2個電子,形成帶2個單位正電荷的離子。24.據《管子》載:“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為鹽”。與文中涉及的操作原理相似的是A.溶解 B.過濾 C.蒸發 D.蒸餾【答案】C【解析】【詳解】A、溶解是物質分散到液體中的過程,與析出鹽無關,錯誤;B、過濾是分離不溶性固體與液體的操作,與煮海為鹽無關,錯誤;C、“煮海為鹽”是通過加熱海水,使水分蒸發,最終析出固體鹽的過程,與蒸發的操作原理相似,正確;D、蒸餾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沸點不同進行分離的操作,與煮海為鹽無關,錯誤;故選C。一種利用太陽能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裝置如下:25.獲取淡水過程中,關于水分子發生的變化,描述正確的是______。(不定項)A.運動速度先變快后變慢 B.運動速度先變慢后變快C.能量先變大后變小 D.能量先變小后變大26.要在實驗室運用該方法原理進行鹽水淡化,應采用的裝置是A. B. C. D.【答案】25.AC26.D【解析】【25題詳解】A、在利用太陽能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過程中,海水吸收太陽能,水分子獲得能量,運動速度加快,當水蒸發變成水蒸氣后,在透明罩上遇冷液化,此時水分子失去能量,運動速度變慢,所以運動速度先變快后變慢,故A說法正確;B、由A可知,運動速度先變快后變慢,故B說法錯誤;C、在利用太陽能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過程中,海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