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_第1頁
邯鄲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_第2頁
邯鄲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_第3頁
邯鄲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_第4頁
邯鄲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邯鄲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材料一:“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把“仁”作為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仁者“愛人”。孟子繼承并發展了孔子關于“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主張。孟子認為,實行仁政,必須尊重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的仁政思想對中國古代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材料二: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批判各家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針對儒家的“仁”而不談政事的缺陷,孟子提出了“仁政”的主張;針對墨家的“兼愛”而否定差等之愛的缺陷,孟子提出了“愛有差等”的觀點;針對法家的重利輕義的缺陷,孟子提出了“義利之辯”的觀點。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對各家學說批判的基礎上,對儒家仁的思想的發展和創新。材料三:孟子的仁政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漢代,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孟子的仁政思想被廣泛接受。在唐代,科舉考試中設有“明經”科,考試內容涉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宋代,孟子被尊為“亞圣”,其仁政思想成為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明清時期,孟子的仁政思想繼續影響著政治實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將“仁”作為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孟子則將“仁”與政治聯系起來,提出了“仁政”的主張。B.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批判墨家、道家、法家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C.孟子的仁政思想對中國古代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代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孟子的仁政思想被廣泛接受。D.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唐代科舉考試中成為考試內容,體現了其思想在政治實踐中的重要地位。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關于孟子仁政思想形成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孟子批判儒家不談政事的缺陷,提出了“仁政”的主張。B.孟子批判墨家的“兼愛”觀點,提出了“愛有差等”的觀點。C.孟子批判法家的重利輕義觀點,提出了“義利之辯”的觀點。D.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對各家學說批判的基礎上,對儒家仁的思想的發展和創新。3.根據材料三,下列關于孟子仁政思想影響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漢代被廣泛接受,儒家思想成為正統。B.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唐代科舉考試中成為考試內容。C.孟子被尊為“亞圣”,其仁政思想成為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D.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明清時期繼續影響著政治實踐。(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故鄉》(節選)魯迅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么好心緒。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了局里,阿長和阿圓兩個老屋,也早巳經相繼臨終了,老屋里面的一切,大概早已散失,所以我要過了新年,才下鄉去,因為我還希望著能夠在故鄉找到一點舊日的痕跡,現在可不能了。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本開頭寫“我”冒著嚴寒回到故鄉,暗示了“我”對故鄉的深厚感情。B.文本中“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一句,描繪了故鄉荒涼的景象,表達了“我”對故鄉的失望之情。C.文本中“仿佛也就如此”一句,表達了“我”對故鄉模糊的記憶和對故鄉變化的無奈。D.文本中“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么好心緒”一句,暗示了“我”對故鄉的復雜情感。5.文本中“我”對故鄉的感受有哪些?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6分)6.文本中“我”為什么要回到故鄉?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6分)(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被譽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眾多,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本文主要分析《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7.《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概括。(4分)8.《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4分)9.《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對后世產生了哪些影響?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4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岳陽樓記》(節選)范仲淹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撫綏四方,觀行天下之民,信可樂也。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謫:貶官B.屬:囑托C.銜:連接D.吞:吞沒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C.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D.屬予作文/以記之12.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本開頭寫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為后文重修岳陽樓做鋪墊。B.文本中“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一句,表現了滕子京治理巴陵郡的政績。C.文本中“銜遠山,吞長江”一句,描繪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D.文本中“觀行天下之民,信可樂也”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天下百姓的關愛之情。13.文本中“岳陽樓”的象征意義是什么?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4分)14.文本中作者為什么要寫“岳陽樓”?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4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首詩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之情。B.詩中“國破山河在”一句,表現了國家雖然破敗,但山河依舊的景象。C.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表現了詩人對時局的感慨和對離別的哀傷。D.詩中“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句,表現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無奈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岳陽樓記》中,表現作者胸襟開闊、抱負遠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春望》中,表現詩人對國家命運憂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他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不能目空一切,驕傲自滿。B.他為人正直,做事光明磊落,從不暗箭傷人。C.他雖然年事已高,但精力充沛,老當益壯。D.他雖然學識淵博,但常常紙上談兵,缺乏實踐經驗。19.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A.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受教育。B.我們一定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爭取早日實現中國夢。C.他雖然工作繁忙,但是仍然堅持學習。D.他因為生病,所以沒有參加這次活動。20.根據題目所給材料,以“仁政”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14分)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語言流暢。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4分)《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是作者對封建禮教的批判。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這一悲劇產生的原因。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材料一:孔子說:“仁者愛人。”材料二: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綜合上述材料,以“仁與教育”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