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2025年中考歷史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2025年中考歷史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2025年中考歷史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2025年中考歷史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2025年中考歷史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2025年中考歷史一模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1.(2分)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規模巨大,東西相距11千米,南北相距5.5千米,總面積76.2公頃,總土方量達288方立方米,由人工堤壩及天然溢洪道組成。這說明當時良渚()A.以原始農耕生活為主 B.統治者調動組織能力強 C.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D.社會階級分化相當明顯2.(2分)《國語?齊語》提到:“惡金(鐵金屬)以鑄鋤、夷、斤、剛,試諸壤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若以鐵杵投地,則地無堅而不陷。”這印證了春秋戰國時期()A.王室衰微 B.鐵制農具出現及應用 C.百家爭鳴 D.大規模兼并戰爭頻繁3.(2分)西漢初年服役者的起役年齡一般為15歲,至漢景帝時改為20歲,漢昭帝(漢武帝之子)時改為23歲,且止役時間也由60歲提前至56歲。這一變化說明西漢前期()A.民眾負擔有所減輕 B.經濟形勢惡化 C.中央集權逐漸加強 D.軍事力量增強4.(2分)如表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本質特征是()政權相關史事曹魏推行屯田制,開鑿白溝等水利工程,整合北方農業與漕運體系蜀漢設司全中郎將專營鹽鐵,擴建都江堰,蜀中成為西南經濟中心孫吳實行軍屯與民墾并舉,引進北方牛耕技術,開辟東南海上通道A.南北趨于均衡 B.區域經濟整合 C.文明深度交融 D.海洋為主干道5.(2分)“懷牒自進”是科舉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指士子可自行攜帶身份證明(膜)向宮府報名參加科舉考試,無需貴族或官員推薦。這表明科舉制()A.確保了官吏廉潔 B.推動了教育發展 C.加強了皇帝權力 D.打破了門閥壟斷6.(2分)宋代時期,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當時市場上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客商往來不絕。這表明宋代()A.城市職能減弱 B.市民生活豐富 C.商品經濟發展 D.中外交流頻繁7.(2分)清朝對邊疆地區實行朝覲制度,維吾爾、藏、苗、高山等少數民族首領都曾到避暑山莊覲見過皇帝。這說明朝覲制度的實施有利于()A.促進邊疆開發 B.鞏固國家統一 C.強化君主專制 D.增進中外友好8.(2分)如圖是《中國近代史》目錄的部分內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閱到的史事是()第十三章:外國侵占臺灣、新疆與安南13.1日本侵略臺灣,1871﹣1874年13.2俄國侵占伊犁,1871﹣1881年13.3爭奪安南的中法戰爭,1884﹣1885年A.太平軍攻入南京 B.左宗棠收復新疆 C.馮子材重創法軍 D.鄧世昌壯烈殉國9.(2分)如圖為近代中國某時期新增通商口岸的分布情況。據此可知當時()A.中國社會性質開始轉變 B.英法聯軍攻入京畿地區 C.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近代軍事工業開始創辦10.(2分)辛亥革命后,民間工商業者紛紛組織實業團體,如“中華民國工業建設會”“中華實業團”等,上海、武漢等地的民族企業數量激增。這一現象表明辛亥革命()A.徹底瓦解了列強經濟控制 B.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C.實現了中國工業體系獨立 D.使“實業救國”成為共識11.(2分)如圖為19世紀70年代創作的《上海新造鐵路火輪車開往吳淞》。它反映了當時中國()A.民眾生活完全西化 B.民族工業飛速發展 C.新舊并呈多元發展 D.風俗習慣發生變化12.(2分)五四風暴襲來的前夜,新文化運動中已經出現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因素,為近代中國探索全新道路奠定思想基礎。“新因素”主要是指()A.維新思想 B.三民主義 C.民主科學 D.馬克思主義13.(2分)1928年10月,毛澤東形象地說:“革命要有根據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沒有屁股,便不能坐下來。要是老走著、老站著,定然不會持久。”這反映的革命思想是()A.堅持以城市為中心 B.槍桿子里出政權 C.實行工農武裝割據 D.兵民是勝利之本14.(2分)下列圖片共同反映了()平型關戰役臺兒莊戰斗冀中回民支隊愛國華僑返國參戰A.正面戰場的抗戰 B.敵后戰場的抗戰 C.全民族堅持抗戰 D.東北抗聯的抗戰15.(2分)如圖反映的戰略態勢為()A.防御固守,自衛反擊 B.轉守為攻,擴大戰場 C.戰略決戰,殲敵主力 D.解放南京,勝券在握16.(2分)如圖是某同學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時設計的年代尺,其中①處中國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可概括為()A.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B.探索建設,曲折發展 C.改革開放,繼往開來 D.嶄新篇章,民族復興17.(2分)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國有企業的負債率高達75.7%,企業虧損面達三分之一,停產、半停產的企業職工已達500多萬。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是()A.推行包產到戶 B.增強企業活力 C.發展鄉鎮企業 D.實行對外開放18.(2分)據統計,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38.2萬件,連續7年居全球首位。這反映了我國()A.人才強國戰略全面推進 B.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 C.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D.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19.(2分)中國的造紙術通過阿拉伯作坊改良為棉漿紙,希臘哲學通過敘利亞基督徒翻譯為阿拉伯語又反哺拉丁世界。據此可知,阿拉伯文化()A.歷史悠久 B.獨具一格 C.兼收并蓄 D.缺乏創新20.(2分)西歐莊園以農業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給,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莊園還有鐵匠、金銀匠等。這主要反映了西歐莊園在經濟方面()A.自給自足 B.技術先進 C.效率低下 D.完全自治21.(2分)1500年到1800年間的幾個世紀,刮起了以玉米、馬鈴薯、馬等動植物為代表的洲際物種交流之風,給世界各地帶來了驚人的變化。這一交流之風開始出現的前提是()A.租地農場出現 B.文藝復興興起 C.新航路的開辟 D.殖民擴張開始22.(2分)如表兩項法律條文的頒布,為促進兩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共同意義是()農奴有權贖買他們所住的房屋,贖買土地和其附屬地作為私產。——1861年3月3日(南方叛亂地區)為人占有而為黑奴的人現在和今后永遠獲得自由。——1862年9月22日A.維護國家統一 B.解放了生產力 C.農奴獲得自由 D.打擊黑奴販子23.(2分)如表表明當時英國()1854﹣1856年間英國進出口貿易情況商品類型出口貿易(占比)進口貿易(占比)原材料7%61%食品8%33%工業制造品85%6%A.壟斷世界貿易 B.國內資源匱乏 C.國內市場萎縮 D.工業化程度高24.(2分)有學者認為,羅斯福新政是對原有的社會治理模式的改革與拯救,給資本主義戴上一個社會主義的“氧氣面罩”。這里的“氧氣面罩”是指()A.加強國家干預 B.照搬蘇聯模式 C.實行自由主義 D.放棄私有經濟25.(2分)2024年,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支撐起遠程醫療、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場景。這既是中國的成就,也是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縮影。該趨勢的本質特征是()A.世界多極化 B.經濟全球化 C.社會信息化 D.文化多樣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小題16分,第27小題18分,第28小題16分,共50分。26.(16分)政治統一、經濟發展和民族交融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內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中華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組成中華文明這一鮮明個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國歷史上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統”思想的潛移默化,而秦漢時期正是這種“大一統”理念完全定型的關鍵階段。——摘自黃樸民《秦漢文化的時代精神》(1)(5分)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列舉秦漢時期促成“‘大一統’理念完全定型”的主要政治和思想措施。材料二:唐朝邊疆地區有突厥、回紇、吐蕃、南詔、渤海等地方政權。唐朝政府與它們保持著良好關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間還數次會盟。南詔的13個王中有10人經唐朝加封,……唐朝的邊疆管理機構主要是大都護府、都督府、羈縻州……上統于中央政府。——摘編自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2)(5分)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及民族交往的方式。材料三:明清時期,勤勞智慧的中華先民積極引進并推廣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這些作物耐旱耐瘠,使砂礫瘠土、深山林地變為良田。北方與南方耕地因玉米、甘薯輪作復種顯著擴增,推動糧食產量躍升,為康乾盛世“人口突破三億”奠定物質基礎,彰顯中華民族善用自然、開拓創新的偉大精神。——摘編自鄭南《美洲原產作物的傳入及其對中國社會影響問題的研究》(3)(6分)據材料三,概括玉米、甘薯的傳入對明清社會的積極影響。27.(18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五”計劃期間全國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建設的支出情況“一五”計劃期間,國家將資金重點投入工業基礎建設、技術研發及人才培養。資金用途包括:資源勘探與工程設計、工業生產設備更新、經濟部門流動資金、文化教育及專業干部培養。——摘編自劇錦文《國企70年》(1)(6分)據材料一,分析“一五”計劃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基礎的?材料二:1979﹣2007年,我國三資企業(有外資成分的企業)從1979年的少數幾家增加到1998年的26442家,到2007年更是猛增到了64541家。……縱觀改革開放30年,我國利用外資政策的實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摘編自吳彥艷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利用外資政策的回顧與展望》(2)(6分)據材料二,指出這一時期三資企業發展的趨勢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材料三: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開始,就把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為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摘編自《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3)(6分)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28.(16分)二戰后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人類對和平發展的探索從未停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處置戰敗國時,美、英、蘇吸取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教訓……在以雅爾塔會議為核心的一系列會議上,“德國人要吃飯”成為新的口號,而不是一味地打擊和宰割戰敗國。同時,雅爾塔體系也非常重視戰敗國的民主建設,明確規定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和通過聯合國機制維護和平。——摘編自黃玉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雅爾塔體系之比較》(1)(6分)據材料一,分析雅爾塔體系相比凡爾賽體系的進步性。材料二:二戰后世界重大歷史事件表(部分)時間重大事件1945年聯合國成立1947年杜魯門主義提出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1961年不結盟運動成立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1991年蘇聯解體1993年歐盟成立2001年美國“9?11”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2017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2023年生成式AI技術突破(2)(10分)從材料中找出兩個或以上相關聯的歷史信息,確定一個主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釋。(要求:主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25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BABDCBBCBC題號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CCCBABDCACB題號232425答案DAC26.(1)政治上: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思想上:秦朝統一文字;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2)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交往方式:和親、會盟、冊封、設置管理機構。(3)使砂礫瘠土、山地深林變為良田,增加了耕地面積;推動糧食產量躍升,為人口增長奠定物質基礎;彰顯了中華民族善用自然、開拓創新的偉大精神。27.(1)“一五”計劃將資金重點投入工業基礎建設、技術研發及人才培養,進行資源勘探與工程設計、工業生產設備更新等,為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注重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的發展,培養了專業干部,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持。(2)趨勢:三資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原因: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吸引外資;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等,改善了投資環境;經濟全球化的推動。(3)人口規模巨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8.(1)進步性:雅爾塔體系不再簡單地懲罰戰敗國,而是注重戰敗國的民主建設,通過聯合國機制維護和平,體現了對戰敗國的尊重和對和平的重視。(2)選“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觀點:中國積極履行大國責任。論述:“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該倡議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