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合肥市六校高一語文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卷(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材料一: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我們一直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現在我們又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我說過,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第一,“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不是硬湊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比如,天下為公、講信修睦的社會追求與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相通,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與人民至上的政治觀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擔當與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相合。馬克思主義從社會關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質,中華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國天下之中,都反對把人看作孤立的個體。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第二,“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從民本到民主,從九州共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萬物并育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華文明別開生面,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摘編自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文化的意義,在于總結人類生活實踐的歷史經驗、引導實踐主體創造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改變世界和改易人性的偉大力量。馬克思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是尊重人、愛護人、發展人的人類新文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以文化人”,造就新時代的實踐主體。馬克思認為,“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是革命階級本身”“人們的社會歷史始終只是他們的個體發展的歷史”。“個人的充分發展”是“最大的生產力”,是生產力的決定因素。要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就必須培養兼具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素養的時代新人。這就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深刻理解古代中國、現代中國和未來中國的常與變;“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我們要在具體實踐中把“兩個結合”的思想內化,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轉化為現實主體的德性,形成新時代實踐主體的浩然正氣、崇高境界和思想力量。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化成天下”,體現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全過程。人類社會有機體是一定的物質生活、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與文化形態相互交織、互動的整體。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體現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之中,滲透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之中,引導中華民族創造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傳承、創新中華民族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系等問題的普遍智慧和生機活力,是“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的文化表達。從人類文明史來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揚棄人類在“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等歷史階段的文明成果,不斷創造“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提供化解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社會危機、生態危機、精神危機等尖銳挑戰的中國方案,回答人類走出資本主義、實現人類解放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中國之間、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摘編自杜運輝《創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們一直以來立足于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積極探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兩個結合”正是我們早已得出的規律性認識。B.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理想信念、政治觀念、人性本質等多方面有著高度的契合,因而才促使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兩個結合”。C.只有培養出兼具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素養的時代新人,才能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D.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在不斷地揚棄和創造中,提供著化解一切危機的中國方案,回答人類發展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華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來源不同,又在理論色彩、社會背景諸方面存在差異,這為二者有機結合提供了可能。B.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可以借鑒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生產力關系的論斷,從歷史角度去把握中國的常與變。C.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體現了人類現代化的共同特征與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有機統一,充滿智慧和活力。D.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要揚棄人類在部分階段的文明成果,體現出人與物的辯證統一。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采用總分結構,著重論證了“兩個結合”中“第二個結合”的內容,條理清晰。B.材料一在論述馬克思主義主要原理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互成就的觀點時,更側重后者的作用。C.材料二第四段在論證時側重人類文明史角度,善于運用長句和排比修辭,增強了論證效果。D.材料二主要運用了馬克思和習近平的經典理論,在演繹推理中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展開論述。4.材料一第四段畫橫線的句子內涵豐富,表述生動,請進行分析。(4分)
5.兩則材料都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它們是從哪些方面對此進行闡釋的,請加以概括。(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紫禁城的鰣魚湯蒙福森①康熙三十一年春日,樹木葳蕤,草長鶯飛,春意盎然。一大早,江寧漁民劉老六和兒子在大江上捕魚。②這是一個尋常的日子,依舊是斜風細雨,江水蒼茫,遠山如黛。大江兩岸的屋舍、田野、丘陵、樹木都籠罩在雨靄之中,煙嵐縹緲,若隱若現,恍如一幅杏花煙雨江南的水墨畫。劉老六父子箬笠蓑衣,在白浪滔天的大江中撐一葉漁舟,撒網捕魚。③第一網,一無所獲。④第二網,撈到一些小魚小蝦、幾根水草。⑤接著,第三網、第四網……第十五網,漁網剛拖離水面,突然間,劉老六心跳加速,手腳顫抖——漁網中,一條罕見珍稀的鰣魚在掙扎著。⑥“鰣魚!鰣魚!鰣魚!”劉老六連聲驚叫,手腳無措,幾乎跌坐在船舷上。⑦這確實是一條鰣魚,一條價值不菲的鰣魚!算起來,江寧的漁民已經有兩年多沒有捕撈到鰣魚了。⑧漁船隨即撐回岸邊。“鰣魚——鰣魚——”劉老六向長年守候在江邊等候鰣魚的幾名官差大聲喊叫,“捕到了一條大鰣魚!”⑨不一會兒,官府的大批人馬攜帶著冰塊策馬奔馳而來。岸邊,圍了許多看熱鬧的人。劉老六父子小心翼翼地撈起這條有兩斤多重的鰣魚,交到官差的手中。⑩鰣魚嬌貴,離水很快就會死掉。官差們把鰣魚放入一個放滿冰塊的盒中,盒子外再淋上一層豬油,以防止冰塊過快融化。隨后,數匹快馬立刻如離弦之箭,沿官道快馬加鞭,一路馳奔京城。?劉老六隨后到官府,領到了一筆豐厚的獎賞——十五兩銀子。這筆銀子,相當于劉老六打魚一年的收入。?幾個官差,背插令旗,一個馬背上綁著放鰣魚的盒子,兩個護衛,一前一后,最前面還有一個官差手舉令旗,一路不斷大呼:“八百里加急,閑雜人等立刻避讓!”?他們出了江寧城,一路狂奔,不想,路邊有幾個孩子在玩耍,突然見到幾匹快馬飛奔而來,嚇呆了,不知避讓。幾匹快馬迎頭踩踏過去,其中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被一匹快馬撞倒,另一匹馬踩中他的頭部,頓時,頭破血流,不省人事。?官差們僅猶豫一下,隨即,快馬加鞭,飛馳而過。?從江寧到京城,有三千多里路,沿途官府接到快報,早已準備了大批快馬,等候從江寧送魚上京的官差。每一處驛站,都煮好蛋湯,等官差們一到,端上來,匆忙喝上幾口。每一處驛站,換一次馬,換馬不換人。每兩處驛站,換一次人。如此日夜不停,向京城疾馳。晚上,沿路官府點起火把,為他們夜奔照明,一路火光映照,不耽誤片刻。馬蹄聲急,塵土飛揚,泥水飛濺。嘚嘚嘚,嘚嘚嘚,馬蹄聲在寂靜的深夜里顯得特別清晰。?三日后,鰣魚送到了京城。御膳房總管吩咐:“立刻交給御廚張和烹制。”張和打開盒子,一看,一聞,點點頭:“好。”鰣魚雖死,有冰塊保鮮,依然像剛從江里捕撈到一樣。張和跟御廚們說過,鰣魚之味,世間罕有,貴在鮮美、滑嫩,無腥,無泥味,肉如凝珠,其色如玉,非尋常魚可比,極其珍貴。古詩有云:“青杏黃梅朱閣上,鰣魚苦筍玉盤中……”總之,鰣魚之味,人間至味也。?張和刮魚鱗,除內臟,洗凈,冷水泡浸,去雜味;剔去魚骨和魚刺,切魚片,此時需萬分小心,一絲不茍,容不得有一根魚刺存在,否則,有殺身之禍;放入陳皮、花椒、香蕈、姜片、蒜瓣、八角、香油等多種作料腌制;加上鴻興樓送來的鮮豆腐,切塊,再放入白果、紅棗、草果、筍絲等一起下砂鍋,文火燉熬,豆腐和鰣魚水乳交融,融為一體,不分彼此;出鍋后,撒上少許蔥花,一道色、香、味、鮮俱佳的鰣魚豆腐湯做好了。正好,到了皇上用膳的時候,侍膳太監輕輕地揭開鍋蓋,一股濃香立刻飄散開來,洇入鼻翼,沁人心脾。?這次,張和烹制的是鰣魚豆腐湯。如果紅燒鰣魚,又是另一種做法。據說,張和有十多種烹制鰣魚之法。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味道,各有特色,皇上百吃不厭,喜歡著呢。可惜,鰣魚只產于南方浙江、福建等地,珍稀昂貴,少之又少,很難捕到。朝廷定鰣魚為皇宮貢品,南方各地捕撈到的鰣魚,不論大小,一律送入京城。?張和烹制鰣魚水平之高,他人望塵莫及。京城里久負盛名的八大樓、八大居、八大春等大酒樓的名廚,烹制鰣魚的水平遠遠比不上張和;甚至,皇宮中所有的御廚,跟張和比,都差了一大截兒。?張和自小在江寧鄉下長大,祖上出過御廚,家學淵源,傳到張和時,他聰明勤學,飽讀詩書,悟性甚高,廚藝比祖上更勝一籌。?張和的父母妻兒留在江寧,耕田種地。他有一子一女,兒子今年七歲了,聰明伶俐。做鰣魚湯的那晚,張和做了一個夢,夢見兒子哭著向他跑來。張和跟御膳房總管請假兩個月,他已經有一年多沒回家了。?從京城回江寧,到棗莊古禾時,有兩條路,一條大路,一條小路。張和在岔路口,和從江寧老家日夜兼程趕去京城報信的堂弟擦肩而過,差一點兒就碰到了。?堂弟去京城,有一個悲痛欲絕的消息要告訴張和:十幾天前,張和的兒子被送鰣魚上京的官差的快馬踏破頭顱,不治身亡。文本二:魯迅說過:“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曹雪芹在清醒的悲劇意識觀照下,將《紅樓夢》全篇敘寫成兩種性質不同、審美價值各異的悲劇:封建貴族世家自相戕戮、美丑同歸、興衰榮辱迅速更替的家族悲劇;以寶黛愛情為中心、以“金陵十二釵”為主體的“千紅一窟,萬艷同悲”的女兒悲劇。在以上整體悲劇的外圍,還彌漫著強烈的死亡意識。這種由時代、文化乃至生命折射出的大悲劇真可謂“悲涼之霧,遍被華林”。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②段,作者用潔凈淡雅又有畫面感的語言描繪江南春日,句式上整散結合,別有韻致,讀來流暢自然,朗朗上口。B.小說描寫烹飪鰣魚的復雜過程,渲染鰣魚湯誘人的色味,就是為了突顯張和高超精湛的廚藝,塑造張和這一人物形象。C.作者極力鋪敘平和優美的景致,強調這是一個“尋常”日子,與后文張和兒子因鰣魚而喪命形成反差,增添了悲劇感。D.小說中補充了鰣魚離水則死的信息,強調必用冰塊保鮮,凸顯其嬌貴,為后文官差因為趕路而導致誤傷路人埋下伏筆。7.下列與文本一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中通過劉老六父子“小心翼翼地撈起這條有兩斤多重的鰣魚”,“長年守候在江邊等候鰣魚的幾名官差”,張和評論鰣魚,凸顯出鰣魚不同于一般魚類的珍貴。B.小說中“草長鶯飛”的化用以及“恍如一幅杏花煙雨江南的水墨畫”的比喻,凸顯了江南的靈秀,將讀者帶入到杏花煙雨朦朧清麗的場景中。C.小說中作者通過一次次描寫鰣魚來推進情節發展,這樣隨鰣魚沉浮的人物命運才能令人信服。D.小說中劉老六捕到了鰣魚,是小男孩被馬踩死的誘因,同時也為小說結尾張和兒子不治身亡情節的突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8.“發現”是文藝理論的說法,指讀者或作品中人物“從不知到知的過程”。這篇小說使用的是“當事人”不知道,“讀者”知道的方式,這樣的安排表現在是什么事上?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9.學校文學社計劃出一份悲劇作品閱讀清單,《紅樓夢》與此文都入選,為了引導大家進一步思考悲劇產生的原因,社員們商量將目錄細化為社會悲劇、性格悲劇和命運悲劇三類。但對這兩部小說分別歸為哪一類,大家意見不一。請結合文本一、文本二分別為兩部作品歸類,并陳述理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甲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節選自《燭之武退秦師》)乙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為之約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孟嘗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戀具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節選自《戰國策·魏策三》)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節選自呂祖謙《東萊〈左傳〉博議》)10.乙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是趙與強秦[A]為界也[B]地亦[C]且歲危[D]民亦[E]且歲死矣[F]此文之所[G]以忠于大[H]王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執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辦事的官吏,后來也用于表示對對方的敬稱。B.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稱。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C.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文中的“百乘”即一百輛兵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D.“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含義不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論辯藝術,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談,有理有據,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逐步滲透,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B.秦、晉曾是友好鄰邦,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晉對秦卻嚴加防范。燭之武對這種微妙的關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這是他得以智退秦師的關鍵。C.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下來,并答應魏王的請求出使諸侯,搬取救兵。D.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4.請結合丙文中的觀點分析甲文秦穆公退兵和乙文趙王出兵的原因。(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5-16題。山房春事二首岑參其一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入房。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其二梁園【注】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注】梁園: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一的“亂”字,生動形象地寫出蝶飛蜂忙的景象,表現了山房春日的勃勃生機。B.其一的第三、四兩句借柳枝與山花來寫風,彰顯出詩人觀察的細微與筆力的不凡。C.其二的最后一句,詩人在蕭條的主畫面背景上添上幾筆艷麗的春色,構思精巧。D.這兩首詩的語言清新明快,風格近于田園詩,迥異于岑參為人所熟知的邊塞詩風。16.這兩首詩均寫了“花”的意象,表達的情感卻不相同,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朝詩人杜牧曾在《臺城曲》中諷刺說:“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就用了這個典故。(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的發言,國家由中等國家變為小國,成就也僅僅是“足民”,還特意強調“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主動表達了謙遜的態度。(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使用相鄰的兩個數字來表示一個大概、差不多的數量,這種用法在古詩文中也很常見,如“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
共5小
題,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題。中國動畫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了①的創意靈感和文化滋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堅持探索民族創作之路的中國動畫學派推出了《大鬧天宮》等一大批憑借超乎尋常的表現力塑造經典形象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富有鮮明特色的動畫作品。邁入新時代,中國動畫人在繼承中創新,持續探索將民族氣質和時代精神緊密結合的新路徑,陸續推出了《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雄師少年》等作品,這些優秀的作品令觀眾②。《中國奇譚》以其濃郁的中國美學風格和中國哲學思想內核打動了廣大觀眾,《長安三萬里》則讓觀眾在水墨意境與光影技術融合中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輝煌燦爛。這些作品是近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熱潮涌動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動畫堅持守正創新的經驗表達。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關鍵支持下,物象細節可以被放大,動畫能讓觀眾帶來更豐富的視覺享受。《深海》中,數字水墨技術的創新表達讓人③;《秋實》中,觀眾甚至可以看到蟈蟈從枝頭一躍而下時枝頭的微微顫動。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修改并將修改后的正確句子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7分)適地綠化,就是①。在選擇樹種時,要“以土定綠”,優先選擇鄉土樹種以及適應性強的樹種;還要“以水定綠”,根據水資源的情況選擇樹種。城市不僅要綠起來,②。園林綠化部門除考慮景觀和綠化效益外,還要日益重視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取食、棲息環境的營建,多多種植食源樹種、蜜源植物,給鳥類、昆蟲、小型哺乳動物提供花蜜、果實、種子等“口糧”,從而使區域生物多樣性這汪水“活”起來。21.下列選項中,和文中畫橫線部分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B.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C.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它與上下文語意連貫,內容貼切,整段文字結構完整、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朱光潛先生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人生與我》中說:“人生的悲劇尤其能使我驚心動魄;許多人因為人生多悲劇而悲觀厭世,我卻以為人生有價值正因其有悲劇。”朱光潛先生并舉其《無言之美》里的一段話來說明這個道理:“我們所居的這個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C(A“一直以來”“早已得出”錯;B“人性本質”錯;D“化解一切危機”錯)2.A(不合邏輯)3.B(“更側重后者的作用”錯)4.①這句話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不是松散的、淺層次的結合,而是有機統一、高度融合并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體,內涵豐富。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拼盤、物理反應、化學反應作為喻體,來形容二者結合所具有的特點,將深奧晦澀的哲學理論闡釋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表述生動。(評分標準:“內涵豐富”“表述生動”兩個層面的分析各2分,前者側重對喻體做出解釋,后者側重點明比喻修辭及其效果。)5.①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的形成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②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以文化人”,造就新時代具有浩然正氣、崇高境界和思想力量的實踐主體;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化成天下”,引導中華民族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并回答人類之問。【整體分析】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兩則材料深入探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及其理論基礎。材料一強調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性,指出這種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關鍵。材料二則從文化的意義出發,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如何引導實踐主體,推動文化繁榮,解決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危機。文章結構清晰,論證嚴密,既有理論深度,又結合實際,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路徑和文化自信。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一直以來”“早已得出”錯誤。由原文“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我們一直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現在我們又明確提出‘第二個結合’”可知,“兩個結合”是在我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B.“人性本質”錯誤。由原文“天下為公、講信修睦的社會追求與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相通,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與人民至上的政治觀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擔當與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相合”可知,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理想信念、政治觀念、革命精神等方面有高度的契合。依據原文,以上均屬“人的本質”的契合,而沒有說到“人性本質”方面的契合。D.“化解一切危機”錯誤。由原文“從人類文明史來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提供化解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社會危機、生態危機、精神危機等尖銳挑戰的中國方案”可知,是化解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社會危機、生態危機、精神危機,而不是所有危機,選項擴大了范圍。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這為二者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可能”錯誤。由原文“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可知,中華文化和馬克思主義雖然來源不同,又在理論色彩、社會背景諸方面存在差異,但是二者在理想信念、政治觀念、革命精神等方面相互契合,這為二者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可能。選項不合邏輯。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更側重后者的作用”錯誤。二者“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所以,二者沒有側重。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材料一是從兩個角度來論證中華文化和馬克思主語相結合,第二個角度是“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本句話就是為了論證“‘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這一觀點的。而“‘結合’不是‘拼盤’”運用了比喻的手法,認為二者的“結合”不是像拼盤那樣松散。“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運用了比喻的手法,認為二者的“結合”不是淺層次的結合。“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運用比喻的手法,認為二者的“結合”是有機統一、高度融合并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體。這句話表達了豐富的內涵。本句話是想要說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的這個深奧的道理,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深奧晦澀的哲學理論比喻成我們日常所見的事物,從而達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表述生動的效果。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可知,“第二個結合”是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相結。而正是二者的結合才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所以,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的形成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由原文“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以文化人’,造就新時代的實踐主體”“我們要在具體實踐中把‘兩個結合’的思想內化,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轉化為現實主體的德性,形成新時代實踐主體的浩然正氣、崇高境界和思想力量”可知,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以文化人”,造就新時代的實踐主體,而新時代的實踐主體具有具有浩然正氣、崇高境界和思想力量的特點。所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以文化人”,造就新時代具有浩然正氣、崇高境界和思想力量的實踐主體。由原文“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化成天下’,體現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全過程”“從人類文明史來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實現人類解放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可知,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化成天下”,引導中華民族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并回答人類之問。6.B文章具體描寫烹飪鰣魚復雜過程,渲染鰣魚豆腐湯誘人的色味,正因如此才讓皇帝喜愛,于是鰣魚就變成貢品,從而導致南方各地爭相捕撈,變得異常稀有與昂貴。從文章主旨表達的角度看,這里的具體展現不是為了表現張和的形象,而是為了暗示皇帝的奢侈。“容不得有一根魚刺存在,否則,有殺身之禍”一句,正揭示了專制的蠻橫。7.D小說中劉老六捕到了鰣魚,并不能為小說結尾張和兒子不治身亡情節的突轉提供充分的準備。8.第一問:小說結尾,讀者發現官差送鰣魚時在江寧城外踩踏的小孩就是張和的兒子,并且這個孩子已經死了;而此時張和正興沖沖趕回家,帶著對家人的思念和即將團圓的喜悅,對降臨在自己家人身上的“不幸”一無所知。第二問:這樣安排的用意:作者設計張和與報信的堂弟擦肩而過,延遲張和的“發現”,加強了小人物無從掌控自己命運的悲劇意味;引發讀者的憐憫,也促使讀者進一步思考造成這悲劇的原因。(評分標準:第一問分析文中讀者的“知道”與當事人的“無知”各1分;第二問加強悲劇意味或引發讀者思考,任答一點均可得2分。不結合具體情節分析,籠統言之,僅得1分。)9.示例1:《紫》可歸為社會悲劇。這部小說表面看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歸根到底是社會制度造成的悲劇,故事發生的時代是康熙皇帝在位時期,雖為盛世,但皇帝一個嗜好,官員們就會層層壓迫,最終承擔這重壓的只能是底層百姓。示例2:《紫》可歸為命運悲劇。對于張和與張和死去的兒子來說,他們本身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張和作為廚師,一心一意專研技藝,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悲劇的發生與人無關,故事里也沒有人是存心要害死張和的兒子,所以只能歸結為無法回避的“命運”。示例3:《紅》可歸為性格悲劇。小說中女子都是個性鮮明,品性非凡的“異樣女子”,同時她們身上的缺點與弱點也同樣明顯,這最終成為她們遭遇不幸的主要原因。例如林黛玉唯情至上的性格讓她成為寶玉“唯一的知己”,但她除了情之外,不顧賈府其他人的感受,在長輩心中是個“使性子”的小孩,在下人眼中是“尖酸刻薄”的小姐,最終讓自己在賈府陷入孤立無援的處境,導致悲劇結局。示例4:《紅》可歸為社會悲劇。對小說中具有才華和個性的女子來說,生活在代表著封建宗法思想的賈府,就注定她們個人的情感、才華都得不到施展,只會遭到扼殺。示例5:《紅》可歸為命運悲劇。小說第五回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在薄命司看十二金釵正冊已經預示這些女子的命運,小說情節發展、人物結局都是以這一回為依據,作者有意強化人間的盛衰禍福、聚散離合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觀念。(評分標準:兩部作品的歸類與分析各占3分。《紫禁城的鰣魚湯》和《紅樓夢》歸類及理由各3分。可以有不同的組合,言之成理即可。《紫禁城的鰣魚湯》歸為性格悲劇不妥,不得分。其中,提出歸類觀點1分,結合情節并作相應分析2分。)10.BDF(句意:那趙國就將直接面對強大的秦國,趙國每年也會兵災不斷,百姓每年也會大量死亡。這就是我所說的忠于大王的意思。“也”為句末語氣詞,所以應在“也”后面斷開,即在B處斷開;“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句式相同,所以應在“危”“矣”后面分別斷開,即在DF處分別斷開;“所以”為“……的原因”,中間不應斷開。)11.B(A選項正確。B選項“古代的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稱”錯誤。“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對自己的謙稱。中國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就是說君主、諸侯的權位是上天賦予的,但上天只會把天下給有德的人,君主、諸侯如果失德就會失去尊貴的權位,所以君主、諸侯就謙稱自己是“寡人”。C選項正確。D選項正確。“蔽”,屏障/蒙蔽。句意:做趙國的屏障。/大王被蒙蔽。)12.B(B選項“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錯誤。根據原文“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可知,應是“晉曾經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秦”。)13.(1)(現在晉國)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擴大西面的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里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得分點:第一個“封”,使……成為封地;“肆”,延伸,擴張;“闕”,侵損,削減;每個點1分,句意通順1分,共4分)(2)不只是使秦國軍隊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國幫助設置戍守才離去,(秦國)改變得多么快啊!(得分點:“退”,使動用法,使……退;“置戍”,設置戍守;“何”,多么;每個點1分,句意通順1分,共4分)14.①昌祖謙認為,諸侯國之間的關系實質上就是利益關系,諸侯國之間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會為利益不同而背棄。②甲文中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保鄭有東道之利,而亡鄭可能讓自己受損;③乙文趙王出兵是因為如果不出兵的話趙國會“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所以趙國也是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而出兵。(評分標準:結合丙文,準確概括呂祖謙的觀點得1分;結合甲、乙文本,正確概括出甲文秦穆公退兵和乙文趙王出兵的原因各得2分)15.D(“這兩首詩的語言清新明快,風格近于田園詩”錯誤。第一首詩語言清新明快,寫出了春日生機盎然的景象,風格近于田園詩;第二首是憑吊梁園古跡的感懷詩,風格與田園詩相差較遠。)16.①其一
寫山花被春風吹落筆床,體現詩人生活與自然相親,流露對春日生機的喜愛之情。②其二
梁園人去樓空只有春花依舊,反襯出園景蕭條,表現詩人物是人非的感懷。(評分標準:兩個點,結合文本各得1分,對意象的內涵和情感分析準確各得2分。)17.(1)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2)如其禮樂,以俟君子。(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18.①源源不絕(源源不斷、連綿不斷)②贊不絕口(交口稱贊)③耳目一新(評分標準:如填寫其他成語,詞義合適,符合語境,亦可給分)19.①中國動畫學派堅持探索民族創作之路,②推出了《大鬧天宮》等一大批富有鮮明特色的動畫作品,③這些作品憑借超乎尋常的表現力塑造了一些經典形象,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析:先抽出句子主要成分“中國動畫學派推出了《大鬧天宮》等一大批富有鮮明特色的動畫作品”;“中國動畫學派”前的定語是“堅持探索民族創作之路的”,可把這一修飾成分,變成一個由主謂賓組成的單句,即“中國動畫學派堅持探索民族創作之路”;“動畫作品”前有兩個較長的定語“憑借超乎尋常的表現力塑造經典形象”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可分別變成由主謂賓組成的小單句,即“這些作品憑借超乎尋常的表現力塑造了一些經典形象”和“它們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把四個單句排列起來,通順連貫地進行表達即可。)20.示例: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的支持下,物象細節可以被放大,動畫能給觀眾帶來更豐富的視覺享受。(試題分析:原句有兩處語病,一是語序不當,“關鍵”作“技術”的定語,應在其前,將“關鍵”放到“技術”前面;二是搭配不當,“讓觀眾帶來”中的“讓”改為“給”。評分標準:正確改出一處得2分,改出兩處得4分)21.A【解析】文中畫橫線部分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B選項使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C選項“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愁緒之深;D選項“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怨”字將羌笛擬人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故選A.22.①根據水土特性選擇樹種
②還要“活”起來(試題分析:第一處,根據后文“選擇樹種時”“優先選擇鄉土樹種以及適應性強的樹種”“根據水資源的情況選擇樹種”可知,此處是指選擇樹種時要根據水土情況來定,所以此處可填“根據水土特性選擇樹種”;第二處,上一句使用關聯詞“不僅”,下一句應搭配關聯詞“還”;后文說到“除考慮景觀和綠化效益外”“還要日益重視與鳥類等野生動物有關的事宜,讓這汪水‘活’起來”兩種情況,依照橫線前分句句式,此處可填“還要‘活’起來”;)23.【審題立意】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由兩段文字組成。第一段較為簡短,第二段是對第一段的說明,具體闡釋了“人生有價值正因其有悲劇”的觀點。這里的“悲劇”,比喻人生、世界中的“缺陷”與“不完美”。朱光潛先生的用意,是幫助青年正確認識人生與世界,正確對待“缺陷”與“不完美”;更為重要的是,以“缺陷”與“不完美”來引發“希望”與“想象”,來提供多種“可能性”,從而激勵青年為創造更好的人生和世界而奮斗。換言之,雖有“缺陷”但不止步“缺陷”,雖不“完美”仍應追求“完美”。這也是材料帶給考生的主要“啟示意義”。寫作時,應針對“缺陷”進行辯證思維。從對“缺陷”認識的角度來立意: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完善都是相對的,一個人總會有他的缺陷;在一個人身上,突出的優勢與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心理的缺陷可能更可怕。例如自卑、仇視他人、自私自利等;藝術上也有一種缺陷美,如斷臂的維娜斯、《紅樓夢》中湘云的“咬舌”等等。也可以從對“缺陷”的態度角度來立意:如了解自己的不足與缺陷,知己知彼,才可能成功;如適當修飾、掩飾自己的缺陷,使自己的形象更理想,這是現實的需要,也是對他人的尊敬;如缺陷促使人加倍奮斗,使缺陷成為優勢;如要學會揚長避短(“缺陷”);如用人要用人之長,不能光盯著“缺陷”不放;如團隊組合可以彌補個人某一方面的缺陷;如一個人所具有的優勢只有在群體中完美配合他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優勢,否則就可能成為缺陷;如缺陷加以修飾也會成為一種風格。等等。至于文體,可寫成議論性文章,也可寫成記敘性文章。還可寫成散文、小說、戲劇、寓言、童話等。參考立意如:1.笑看“悲劇”,直面“人生”。2.感恩“缺陷”,放飛“希望”。3.“完美”“缺陷”,對立統一。評分按照四個等級:一類卷52~60分;二類卷43~51分;三類卷36~42分;四類卷35分以下。【范文】正視缺陷,才能成就完美朱光潛在《無言之美》中有過這么一個論斷:“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在古代傳統智慧里,也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說法,這些名言啟發我們: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陷,才有可能實現完美。沒有一個人生來是完美的,人生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江夢南半歲時因藥物導致失聰,在父母幫助下,她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憑借頑強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理想的大學,順利完成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業。如今的她,懷著“解決生命健康難題”的學術志向篤定前行。“并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才會看到希望”,面對“不完美”的人生開局,勵志女孩江夢南不放棄、不服輸,以對夢想無止境的追求創造了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安全警教育課件
- 提升你的能力2024年模具設計師資格認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籃球裁判員考試的準備策略與試題與答案
- 2024年云南省公務員考試行測歷年真題試題試卷答案解析
- 建立穩定信心2024年體育經紀人試題及答案
- 2024年6月16日河北省保定市事業單位綜合類《公共基礎知識》和《職業能力測試》試題真題試卷答案解析
- 深化理解2024年農作物種子繁育員考試常識試題及答案
- 中心城區供水提升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探索2024年游泳救生員資格考試試題
- 區域物流發展園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范文)
- 《安全人機工程學》試題及答案
- 【七年級下冊地理人教版】七下地理期中測試卷01
- 2025年華僑港澳臺生聯招考試高考化學試卷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培訓合同(AI應用培訓版)2篇
- 水電安裝合同范本6篇
- 2025年山西焦煤集團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新媒體營銷(第三版) 課件全套 林海 項目1-6 新媒體營銷認知-新媒體營銷數據分析
- 廣州市房產買賣合同范本
- 2024年03月徽商銀行社會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3年云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招聘考試真題
- 大學物理(二)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