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與健康管理_第1頁
老年保健與健康管理_第2頁
老年保健與健康管理_第3頁
老年保健與健康管理_第4頁
老年保健與健康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年保健與健康管理

一、老年期與老齡化

(一)老年人的界定

老年人的界定基本上是以年齡進行界定的。WHO建議亞太地區和發展中國家

以60歲作為老年的標準。我國人口學中按不同的年齡將老年人進行分期:45-59

歲為老年前期,又稱中老年人;60—79歲為老年期,稱老年人;80歲以上為高

齡期,稱高齡老人;90歲以上為長壽期,稱長壽老人;100歲以上為百歲老人。

也有專家界定為:69歲以下為低齡老人,70—79歲為中齡老人,80歲以上為高

齡老人。

(二)老齡化的標準

根據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達到以下情況,即可認為已經進入人

口老齡化:總人口中60歲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超過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所

占比例超過7%,總人口年齡中位數超過30歲,0—14歲的人口所占比例低于30%,

老年人口與少兒人口(即(0—14歲)的比值在30%以上。

(三)我國進入老齡化的情況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我國在2000年時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并且具有以

下特點:

1、人口老齡化速度快。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60歲以

上人口所占比例為&58%,2000年上升為10.27%,2005年為10.84%,據2010

年人口普查最新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為13.26%(65歲及以上人

口占8.87%,0—14歲人口占16.6%,60歲以上人口與0-14歲人口的比值為

79.86%)。根據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2003年的預測數據,我國60歲以上

人口所占比例,在2020年將達到16.96%,2035年達27.45%,2050年將為32.73也

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從7張翻番到14%所經歷的時間,法國為115年,瑞典為

85年,英國和德國均為45年,而中國大約為25年左右。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

快的原因與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衛生保健水平提高、人均期望壽命延長等人

為因素有密切關系。

2、“未富先老”、老年人口群體龐大。“先富后老”是一般的規律,發達

國家一般來說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人均5000美元,都是先現代化而后才迎

來人口老齡化,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出現在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的時候。由于中

國是人口大國,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按照

我國目前的老齡化水平,2010年底,全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1.776億人,80

歲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萬人。高齡化的后果是“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以及僅

僅與配偶居住的)的迅速增加。

3、社會負擔系數提高。老年人口數量大、增長快,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制

約因素。根據一些學者的測算,從目前到21世紀中葉,勞動人口供養老年人口

的負擔將提高2.5倍左右。人口老齡化對產業政策、社會保障、醫療保健等眾多

方面均提出更嚴峻的挑戰。

4、國內不同地區之間人口老齡化狀態的不平衡。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

高的地區,生育率比較低,生活水平、醫療保健水平比較高,人均期望壽命較長,

因此比較早的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而經濟落后地區的情況相反,人口老齡化相

對要后一些。如上海市在1979年就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新疆在2009年才開始

進入,兩地相差30年時間。

二、城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是老年保健的主要承擔者

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建立具有

中國特色的老年保健服務體系,是正在建立的基本醫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國

家解決老年保健的重要途徑,是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來實現的。

1、將老年人列入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基層衛生服務的重點人群。

2、老年保健被列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

等化,落實老年保健工作。

三、老年保健與健康管理

(一)老年保健的主要內容和工作思路

從大的范圍,凡是與老年人有關的醫療衛生服務均可列入,其中有:

1、老年病診治;

2、老年慢病管理;

3、針對基本健康的老年人的預防保健。

以上三個方面,第1項,應當列入基本醫療范疇,第2項應當列入慢病管

理工作一并進行,這里所說的老年保健應當主要針對第3項服務。

2009年10月,國家頒布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其中將老年保

健定名為“老年人健康管理”。這就明確了老年保健是采用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思

路來進行。

(二)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1、健康的定義及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

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這是世界公認的對健康的標準定義,此定義

提出了健康新概念,即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三個層

次。

生理健康層次是指人體的組織結構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而判斷人的心理是

否健康,有三項''基本原則”:心理反映客觀現實,無論在形式或內容上均應同客

觀環境保持一致;一個人的認識、體驗、情感、意識等心理活動和行為,是一個

完整和協調一致的統一體;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

心理特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更高級別的社會適應健康層次,則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適應程

度,包括職業角色、家庭角色及學習、娛樂中的角色轉換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適

應。

對上述三個層次,又有十條具體標準。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有力。

對中老年人制定的健康標準是“五好”和“三良”,都和一般的健康標準相

對應,但要求適當降低了,具體是:

五好

(1)胃口好,不挑食;

(2)二便好,大小便通暢;

(3)睡眠好;

(4)說話流暢;

(5)腿腳好,行動自如。

三良好

(1)良好的個性,溫和坦蕩;

(2)良好的處世能力,能客觀處理事情;

(3)良好的人際關系,待人寬和,助人為樂。

2、健康管理的定義

健康管理是基于個人健康檔案基礎上的個性化健康事務管理服務,是建立在

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模式上,從社會、心理、生物的角度來對每個

人進行全面健康保障服務,協助人們成功有效地把握與維護自身的健康。

具有現代意義的健康管理概念的提出最早起源于上個世紀的美國。上世紀

60、70年代,美國保險業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保險公司通過雇傭醫生對

參保者進行健康評價,并以此作為依據為參保對象開展具有針對性健康指導,以

降低醫療費用,為保險公司控制了風險,也為健康管理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和實踐

的基礎。1984年,美國預防專家組成立,公布了定期體格檢查和其他預防措施

的臨床預防服務方案,建議公民每年做一次體檢。1976年,加拿大衛生部提出

了以周期性健康檢查為核心的“終身預防醫學計劃”,提倡依照不同年齡、性別

進行健康檢查。日本也是開展健康管理活動較早的國家。1959年日本正處于戰

后恢復重建,雖然當時的工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健康問題仍十分突出。尤其

是農村居民生活衛生狀況很差,營養性貧血、寄生蟲、傳染病的患病率很高,惡

性腫瘤、高血壓、腦中風等現代病也日益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八千穗村率先

在日本開展了全村健康管理活動o該村的健康管理首先從建立人手一冊的健康手

冊開始,通過一年一度的健康診斷,持續記載于健康有關的各種信息。通過這種

方式的健康管理,全村的居居民不僅健康狀況大大改善與提高,而且醫療費用也

小幅度下降。1976年,該村的人均醫療費僅為4萬日元,而鄰近的村為6萬日

HO

健康管理在西方發達國家和日本已經異常發達。許多保險公司都會給客戶找

健康管理公司。健康管理在美國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并且發展異常迅速。據統計,

有7700萬的美國人在大約650個健康管理組織中享受醫療服務,有超過9000

萬的美國人成為PP0(優先提供者組織PreferredProvideOrganization)

計劃的享用者。這意味著每10個美國人就有7個享有健康管理服務,因此,健

康管理已經成為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健康管理的特點

健康管理以個人健康檔案為平臺,以人類健康“四大基石”為依據,以控制

健康危險因素為基礎,以“能量平衡、有效運動、量化管理”為核心,以電子計

算機及管理軟件為工具,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健康信息收集、危險因素評估、制定

和實施健康促進方案,實現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從而達到改善健康狀況、提高生

命質量、減少醫療費用支出的目的。健康管理具有以下特點:

⑴主動性管理這是健康管理與傳統醫療服務模式最大的區別。傳統醫療

服務是在疾病發生后才給予治療與處理,這種服務模式是被動的、消極的。健康

管理則是在疾病還沒有發生時,在對服務對象生活方式、身體狀況、家族健康狀

況全面調查、分析的基礎上,評價危險因素,尋找健康薄弱點,主動采取有針對

性的措施,消除危險因素,減少疾病發生,提高健康水平,這種服務模式是主動

的、積極的。

⑵個性化管理健康管理是在對個人健康危險因素全面評價的基礎上,制定

具有針對性的健康促進措施。

⑶專業化管理健康管理是由專業人員、按照專業化的管理程序、實施專業

管理內容的是一種健康管理,它是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為一體

的專業化管理,不同于臨床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⑷預防性管理健康管理發生從健康到疾病的全過程,尤其是在疾病還沒有

出現的早期,即在沒病危險因素出現之前就實施干預的一種管理。從管理學的角

度來看,它是一種事前控制,或事前管理。

⑸連續性管理健康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它連續性或持續。醫學模式

及疾病譜的轉變,大多數人從健康到疾病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個

突變的過程。因此,要維護人的身體,促進健康,必須要進行持續的管理。傳統

的醫療服務是間斷的服務,即有病才去醫院看病,看完病醫生再也不接觸病人。

而健康管理是連續的,即從一個人的出生直到死亡。

⑹整體性管理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綜合良好狀態,健康管理的內容既

包括生理,也包括心理。

4、健康管理的新進展

作為一個具有科學基礎的完整性醫學理論體系,功能醫學在20世紀70年

代被提出來,它是一門融合分子醫學與現代營養學的臨床醫學,其理念認為人體

處于動態的平衡之中,當平衡被打破時,人就會生病。功能醫學所探求的不是疾

病后人體發生了什么樣的病理變化,而是疾病前人體發生了什么樣的改變導致疾

病的發生。

功能醫學(FunctionalMedicine)是一門以科學為基礎的保健醫學,其

治療方式包括:飲食調整、營養補充品、植物或藥草處方及其它相關的輔助療法。

這些治療方法都是讓身體自行痊愈。功能醫學的應用乃是以人的基因、環境、飲

食、生活型態、心靈等共同組合成的獨特體質做為治療的指標,而非只是治療其

癥狀。功能醫學是以先進及準確的實驗為工具,檢測個人的生化體質

(biochemicalindividuality)、代謝平衡(metabolicbalance)、生態環境

(ecologicalcontext),以在到早期改善并維持生理、情緒/認知及體能的平衡。

功能醫學強調每個人的體質差異。身體內輕微的不平衡,都可能造成未來嚴重疾

病的發生。這種生理''漣漪效應”,即是由小小的不平衡造成生理性的連鎖反應,

最后導致健康狀況的衰退、慢性疾病、和惡質性疾病的發生。

將功能醫學運用于健康管理,是近年來在美國等歐美國家健康管理的新發

展。功能醫學認為每個病人都是獨特、與眾不同的,任何疾病的形成,都需要一

段時間積累,有的疾病可能需要一二十年的積累,在器官病變之前,通常器官功

能先下降,當下降到一個臨界點,器官才會病變,這時候體檢發現問題。但是如

果在生病表現之前,就能了解各個器官的功能是不是正常,發現已經下降的指標,

了解將來可能對自己的影響,甚至10年后可能會得的疾病,通過科學的辦法改

善這些指標,預防疾病的發生,這就是運用功能醫學進行健康管理的最新進展。

該功能檢測可以檢驗的項目,很多聽起來都很陌生。例如男性荷爾蒙健康評估、

壓力荷爾蒙平衡分析、心血管代謝癥候群健康評估、肝臟解毒功能分析、氧化壓

力分析、慢性食物過敏原分析…。我國臺灣地區也較早開展這一工作。2010年

5月,解放軍306醫院永悅國際功能醫學暨抗衰老中心正式開業。這是國內首

家整合功能醫學國際資源對人體進行全方位治療的醫療機構。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本流程

1、健康信息采集

通過有針對性的健康體檢,了解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采集比較全面的健康

信息數據,包括認知功能和情感狀態初篩檢查。

2、進行健康評估

對采集的健康信息進行分析,區別各種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

(1)發現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按照慢病管理程序進行管理。

(2)發現患有其他疾患的,給予相應的治療。

(3)對排除慢性疾病的,分析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的生理、心理健康危險因

素,關注老年抑郁癥、老年癡呆癥的苗頭傾向。

3、在健康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健康干預計劃,實施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導。

重點關注營養平衡和學會自我健康管理。

4、定期進行第二次健康體檢,進入下一個循環。

(四)進行老年人健康管理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1、健康評估的方案的設計,健康信息采集項目的設定。

2、健康評估的基本方法。

3、營養學知識。

4、老年心理疾病篩查及心理指導知識。

5、老年人運動指導知識。

6、熟練、得體的人際溝通技能。

老年人飲食保健

范群

飲食與營養是維持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維持、恢復、促進健康的基本手段。

進入老年期后,因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了改變,老年人在飲食與營養的需

求上相對于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為促進老年人的健康與疾病的早日康復,在飲

食與營養方面,無論是家庭,還是養老機構、社區醫院,都需特別注意。

止匕外,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往往覺得需要的營養少了,就簡單地對待飲

食,不注意營養的搭配和烹調的方法。其實在相對單調的老年生活中,飲食除了

維護健康必須外,對老年人來說飲食的制作過程和品嘗過程及與家人或親朋好友

同桌就餐,還應該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

此,改善飲食營養,維護老年人的健康,也是老年保健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老年人的營養特點

研究證實:人體對營養素和熱量攝取不足或過多均可造成體內免疫功能障礙

而引起感染、心血管和腎臟疾病、衰老或惡性腫瘤等病變,從而縮短人的壽命。

所以飲食質和量的選擇是老年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

1、熱能的需要

隨著體力活動的減少和代謝活動的降低,熱能的消耗也相應減少,老年人每

天攝人的熱量是20?39歲年輕人的70%?80%。如果食用過量的熱能食物,可

使身體過胖,并伴發一些常見的老年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從而影響健康。

2、蛋白質的需要

老年人蛋白質的需要原則是量少質優,蛋白質的攝入量應該占總熱量的

10%-15%(見表七)。老年人的體內代謝過程以分解代謝為主,常常處于負氮平

衡,需要較為豐富的蛋白質來補充組織蛋白的消耗。要盡量供給生物價值較高的

優質蛋白質,如蛋類、魚類、豆類等,這類蛋白質應占攝取蛋白質總量的50%

以上。但物極必反,攝入過多的蛋白質也會加重老年人消化功能和腎臟功能的負

擔。

3、糖類(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一般糖類的供給占所需總熱量的55%?65%(見表七)。除糖尿病、肥胖

等需禁忌單糖的疾病外,可適量供給一些含有果糖的蜂蜜、蔗糖和糕點等,以提

高食欲。多食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

4、脂肪的需要

脂肪應占膳食總熱量的20%,不可超過25%(見表七)。過多的脂肪,不

利消化,影響心血管的功能,而且老年人體內肌肉組織減少,脂肪組織逐漸增加。

當然,若進食脂肪過少,也會影響到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因此進食一定量的脂

肪,是很有必要的。原則是:應多選用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植物油,如花生油、

豆油、菜油、玉米油等,而減少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人,如豬油、肥

肉、酥油等。

5、無機鹽的需要

老年人容易發生鈣代謝的負平衡,特別是女性,在絕經后,由于內分泌功能

的衰減,骨質疏松發生的機會會增加,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也將增加。因此

適當增加富含鈣質的食物攝人,并增加一定量維生素D的攝取,增加戶外活動,

可以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機會。另外,由于老年人體內胃酸減少,且消化功能減

退,因此,應選擇容易吸收的鈣質。鈣質較好的食物來源有:奶類及奶制品、豆

類及豆制品以及干果如核桃、花生等,并供給一定量的維生素。

6、維生素的需要

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的飲食,可增強機體的抵

抗力,特別是B族維生素能增加老年人的食欲,并保證平衡膳食。水果和蔬菜可

增加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攝人,對于老年人有較好的通便功能。由于老年人牙

齒松動甚至脫落,咀嚼能力降低,消化腺分泌減少,限制了老年人攝取蔬菜和水

果,從而減少了相應的維生素的攝人,因此老年人應該攝取一些鮮嫩的蔬菜和瓜

果,在烹調上可加工成菜汁、菜泥、肉末、膏、羹等,油炸、過黏和過于油膩的

食品應加以限制。

7、水分的攝入

由于老年人結腸、直腸的肌肉萎縮,排便功能減退,再加上腸道中黏液分泌

減少,大便容易秘結。老年人每日飲水量最好不少于2000ml,以保持尿量在1

500ml左右。飲食中多喝些湯羹類食品,既補充營養,又補充相應的水分;可

以養成飲淡茶的習慣,特別是早起飲一些淡茶,以排出夜晚體內的代謝廢物。但

是有心臟和腎臟系統疾患的老年人應注意,過多的水分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

擔。

教育老年人,怎么喝水。(專題討論)

二、老年人飲食原則

1、保證足夠營養,保持理想體重老年人的消化系統疾病、腰腿痛及各種運

動系統疾病,往往與營養不良有關。因此,保持營養的平衡,適當限制熱量的攝

入,保證足夠的優質蛋白、低脂肪、低糖、低鹽、高維生素和適量的含鈣、鐵食

物,對老年人的健康十分重要。

2、食物的烹飪加工要有益于消化吸收老年人消化功能減弱,咀嚼能力也

因為牙齒脫落而受到影響,因此食物加工應細、軟、松,既給牙齒咀嚼的機會,

又便于消化;烹調宜采取燒、蒸、煮、燉、煨等方式,食物的溫度要適宜,飲食

宜溫偏熱,兩餐之間或入睡前可加用熱飲料,以解除疲勞,增加溫暖。冬季可吃

些熱性食品,如狗肉、羊肉等,但過于辛辣的食品不宜多吃。

3、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進食欲老年人因味覺、嗅覺、視覺的減退,

消化液分泌的減少,消化功能的減弱,中樞神經功能及活動能力下降,食欲也逐

漸下降,因此需注意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及個人的嗜好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并

創造一個快樂、溫馨一起用餐的環境,在愉悅的心情中進餐,幫助消化、促進食

欲。

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少吃多餐的飲食習慣較

為適合,要避免暴飲暴食或饑餓,膳食內容的改變也不宜過快,要照顧到個人愛

好。再者由于老年人肝臟中儲存肝糖原的能力較差,而對低血糖的耐受能力不強,

容易饑餓,所以在兩餐之間適當增加點心是必要的。

老年人不適宜的食物有高脂肪肉類,如排骨、雞翅;高膽固醇食物,如觥

魚、蝦頭、動物內臟;腌制或者過咸食物,如臘腸、咸魚、腐乳;還有啤酒、汽

水、甜品等。

5、合理分配食量應遵循“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因

為夜間的熱能消耗較小,如果多吃了富含熱能而又較難消化的蛋白質和脂肪會影

響睡眠。晚上可多吃些蔬菜和含糖類較多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

一至兩杯牛奶:提供鈣質、蛋白質;最好選擇低脂或脫脂奶;兩至三個水

果:供應維生素C和纖維素;三至六碗谷類食物:補充每日所需熱量;最好選擇

全麥谷類,例如面包、紅米或糙米;四至七兩魚肉、瘦肉、豆類或蛋:供應蛋白

質、鐵質;六兩以上蔬菜:提供纖維素、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六杯或以上清淡

飲品,例如湯、清水、淡茶:補充每日身體所需水分。

6、注意飲食衛生把住“病從口入”關,注意飲食衛生,餐具衛生,不

吃煙熏、燒焦、腌制、發霉或過燙的食物,以防疾病發生。止匕外,老年人因視覺、

味覺、嗅覺能力下降,對食物變質的判斷能力有偏差,更應注意食用新鮮的食物,

不食隔頓未加熱的食品。及時清理冰箱內的物品,保持清潔。

7、老年人選擇保健品的原則(專題討論)

三、老年人食譜設計與評價(食品交換份法)

老年人飲食中能量控制是比較重要的一環。只有合理的控制飲食,做到主食

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才能達到營養平衡。

(一)食譜設計

食品交換份法就是將食物分成五大類,每份食物所含熱量大致相仿,約90千卡,老人

在安排飲食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同類食物間任意互換。

表一五大類食物食品交換份

大類類另U每份重量(g)每份能量(kcal)

谷物組谷薯類2590

菜果組蔬菜類50090

水果類20090

豆奶組大豆類2590

奶制品16090

肉蛋組肉蛋類5090

油脂組油脂類1090

硬果類1590

舉例說明:某女性,68歲,輕體力活動水平,查中國營養學會制訂的,不同年齡、性

別、體力活動強度和生理狀況人群的“能量和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RNIs)及脂肪供能比”

(表三)可知,其全天所需的總熱量為1800千卡,換算成食品交換份份數,就是約20份

(1800/90=20份)。然后我們參照食物交換份表,即可給這位老年女性制定食譜了。

表二食物交換份表

熱量谷薯類蔬菜類肉蛋類豆乳類油脂類

牛奶+豆

重量重量重量重量

Kcal份份份份類份份

(g)(g)(g)(g)

(g)

120014150650011503240+12.51.5+0.5202

140016200850011503240+12.51.5+0.5202

1600182501050011503240+12.51.5+0.5202

1800203001250011503240+12.51.5+0.5202

2000223501450011503240+12.51.5+0.5202

2200244001650011503240+12.51.5+0.5202

表三能量和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RNIs)及脂肪供能比

能量*蛋白質脂肪

年齡/RNI/MJRNI/kcalRNI/g

生理狀況占能量百分比

男女男女男女

0?0.4MJ/kg95kcal/kg*1.5-3g/(kg?d)45-50

0.5~35-40

r4.604.40110010503535

2?5.024.8112001150404030-35

3?5.645.43135013004545

4?6.065.83145014005050

56.706.27160015005555

6~7.106.67170016005555

7~7.537.1018001700606025-30

8~7.947.53190018006565

9~8.367.94200019006565

10~8.808.36210020007065

1T10.049.20240022007575

14~12.009.6229002400858025-30

18~20-30

體力活動PALA

輕10.038.80240021007565

中11.299.62270023008070

重13.3811.30320027009080

孕婦+0.84+200+5,+15,+20

乳母+2.09+500+20

50~20-30

體力活動PALA

輕9.628.0023001900

中10.878.3626002000

重13.009.2031002200

60~756520-30

體力活動PALA

輕7.947.5319001800

中9.208.3622002000

70~756520-30

體力活動PALA

輕7.947.1019001700

中8.808.0021001900

80~7.747.1019001700756520-30

"各年齡組的能量的RNI值與其EAR值相同。

*為AI值,非母乳喂養應增加20虬

PALA,體力活動水平。(凡表中數字缺如之處表示未制定該參考值)

食譜:

一日

食物內

(份)

單位

交換

餐次

/

早餐67份谷類

(

X

100g

(面粉

牛奶4份

g)

240

(牛奶

豆制1.5份

g)

干25

(豆腐

蔬菜1份

0g)

菜10

份(蕤

總計0.2

6.7份

(份)

7.4

g)

100

(粳米

4份

谷類

午餐

0g)

等10

綠豆芽

0g,

菜10

份(芹

0.4

蔬菜

50g

豬肉

1份(

肉類

50g

(雞蛋

1份

雞蛋

g)

油10

(植物

1份

油脂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