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2025年高考歷史考點一遍過考點19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含解析_第1頁
備戰2025年高考歷史考點一遍過考點19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含解析_第2頁
備戰2025年高考歷史考點一遍過考點19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含解析_第3頁
備戰2025年高考歷史考點一遍過考點19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含解析_第4頁
備戰2025年高考歷史考點一遍過考點19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考點19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1.自然經濟的漸漸解體(1)緣由①鴉片斗爭后,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入侵,外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②列強大量收購中國農副產品(絲、茶)。(2)表現【見下圖】①洋紗取代土紗——中國家庭棉紡織業“紡”與“織”分別;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國家庭“織”與“耕”的分別;③服務于國際市場:中國農副土特產品日趨商品化。【圖示歷史】自然經濟解體的過程(3)地位:自然經濟漸漸解體,但在近代中國仍占主導地位(4)影響①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②動搖了封建統治的基礎;③為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供應了條件(自由勞動力、國內市場)。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緣由、表現和特點(1)緣由①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入侵,瓦解了自然經濟;②西方經濟勢力的入侵,使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③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于近代工業;④統治者思想的轉變(清末“新政”)(2)表現①自然經濟的漸漸解體使傳統手工業部門遭遇重大打擊;②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外貿中心由廣州轉向沿海開放城市,特殊是上海,買辦商人起先出現;③近代機器生產起先出現,使得外資企業、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接連興起。(3)特點①生產方式的變更;②產業資本構成的變更;③主要生產部門的變更;④新興社會階層的出現;⑤生產管理方式和制度的變更;⑥社會生活方式的變更。二、洋務運動1.洋務運動(1)概念:“洋務運動”是指19世紀60~90年頭,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而掀起的一場運動,其主見采納西方的先進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2)背景:其次次鴉片斗爭后,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境況。(3)目的:在不變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維護清朝統治。(4)代表:①中心——奕;②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5)活動創辦軍事工業以“自強”為旗號,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創辦民用工業以“求富”為旗號,創辦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煤礦、漢陽鐵廠等籌劃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興辦近代教化創辦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并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6)內容: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后期,以“求富”為口號,①興辦民用工業;②籌劃海防;③創辦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7)結果:甲午斗爭的慘敗,標記著洋務運動的破產。(8)失敗緣由客觀緣由①西方列強并不希望中國富強,中國無法真正駕馭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②一些洋匠受雇期間,挾技居奇,唯利是圖,(利用中國官員不懂技術,進行巧取豪奪,牟取私利),使企業難以發展主觀緣由①清政府內部的頑固派,百般阻撓和破壞②在中心缺乏一個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僅憑地方幾個熱心洋務的總督、巡撫去搞,力氣分散有限,難成大器根本緣由洋務派只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設備,而不徹底變革落后的封建制度(9)評價主動性:引進技術、培育人才;刺激資本主義的發展;抵制外國經濟侵略;瓦解封建經濟;標記著中國早期近代化的起步消極性:根本目的是維護落后的封建制度,只主見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ZB)][BG)F][HT]2.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1)促進工業近代化:洋務派首先在中國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后來創辦民用工業,開啟了近代化的先河。(2)促進技術近代化:引進了西方技術,培育了一批技術人才,積累了管理閱歷。(3)促進軍事近代化:籌劃海防,創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軍,為軍事近代化創建了條件。(4)促進教化近代化:創辦新式學堂,其培育目標、教學內容與舊式教化有很大的區分,奠定了新式教化的基礎;選派留學生,開留學風氣之先河。(5)促進思想近代化: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近代化思想,沖擊了“禮義至上”的傳統倫理思想的權威地位,是鴉片斗爭后思想界的一大進步。三、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發展狀況時間緣由影響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頭內因:中國封建社會已孕育出資本主義萌芽;受外商企業刺激,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起先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機器,投資于近代企業。外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洋務運動的誘導①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②壯大了無產階級隊伍,促進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③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④推動了政治民主化進程初步發展19世紀末①列強輸出資本,進一步瓦解自然經濟;②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①民族資產階級起先登上歷史舞臺;②使中國的近代化由器物層面起先轉向制度層面(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短暫春天一戰期間①辛亥革命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②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③北洋軍閥政府實行較為寬松的經濟政策;④“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和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⑤歐洲列強短暫放松對華的經濟侵略(主要緣由)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氣快速壯大,推動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曲折發展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國共十年對峙①南京國民政府實現了國家的基本統一;②國民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為抗日斗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抗戰時期①日本在淪陷區的經濟掠奪;②國統區官僚資本的壓制;③國民政府戰時體制官僚資本膨脹,民族企業萎縮解放斗爭時期美國的經濟掠奪;官僚資本的擠壓;苛捐雜稅,通貨膨脹民族工業陷入絕境,工廠紛紛倒閉【圖示歷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定位考向一全面相識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1.含義農業和手工業漸漸分別并日益商品化。一方面表現為傳統的家庭手工業(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紡織業)起先走向衰落,并且與農業分別,以男耕女織為特征的小農經濟結構起先走向瓦解;另一方面表現為農業生產進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經濟作物的擴種和糧食生產的商品化。2.緣由(1)資本主義的入侵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最干脆也是最主要的緣由。鴉片斗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把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2)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是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條件。鴉片斗爭后,中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商品流通空前活躍。國內市場的擴大,特殊是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在流通中的比重加大,不斷誘使農業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化。(3)中國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以及航運、鐵路等交通事業的發展,加強了城鄉經濟的聯系,是促使自然經濟解體的重要因素。(4)自然經濟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體的內部根源。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個體手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低下,生產規模小,分工和協作不發達,生產的發展、成本的降低、質量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終究抵抗不住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的強有力的進攻。3.特點(1)動力:主要來自外國資本主義傾銷商品,掠奪原料。(2)速度:國內發展不平衡,東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遠比內地快速。(3)結果:在自然經濟解體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經濟體制。4.評價(1)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從根本上沖擊著封建專制制度,是歷史的進步。(2)為資本主義的發展供應了商品市場、大量的雇傭勞動力、必要的財寶積累,成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確立的前提條件。鴉片斗爭后,中國東南沿海出現用洋紗替代土紗織布的現象。19世紀70年頭末期,這一現象逐步擴展到華北和內地各省,19世紀80年頭,云貴、四川、東北等省也日益成為洋紗的重要市場。這表明當時中國A.民間紡織水平急劇下降B.通商口岸深化內地C.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操作D.傳統經濟漸漸解體【答案】D【解析】結合材料可知,洋紗代替土紗織布的現象反映了外國商品對自然經濟的沖擊,說明傳統經濟結構漸漸解體,答案為D。材料并沒有反映民間紡織水平下降,故A錯誤。其次次鴉片斗爭后通商口岸已經起先深化內地,與材料時間不符,B錯誤。C不符合史實。考向二全面理解洋務運動開啟中國近代化歷程(1)思想上洋務派面對新的形勢,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白統治階級已經承認“中學”的不足,也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起先向“現代”轉變,開啟了中國思想的近代化。(2)經濟上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尤其是民用企業,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方式,培育了科技人才,開啟了近代中國工業文明的先河;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供應了物質條件及管理閱歷。(3)外交上洋務運動使中國外交起先向近代化轉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加強了清朝同外國的聯系。(4)軍事上洋務運動創建近代海軍,起先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5)教化上洋務運動設立新式學堂,培育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開啟了中國教化的近代化。1898年,實地游歷的英國人記述:“廠前臨黃浦江,水道利便,碼頭極好,傍設小船塢,以為修造船只之用。又有一起重之機器,可起六十噸重之物。廠中又設小鐵路,通人力車,以資運輸。該廠所用機器及各種器具,皆為英國所造之物。”這一工廠A.全部先進生產技術和機器均來自美國B.是近代中國最早的新式企業C.奠定了上海“中國產業工人搖籃”的基礎D.實現了“自強”的基本目標【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意在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實力。依據題干材料信息“1898年”“臨黃浦江”“修造船只”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是洋務派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打著“自強”的旗號,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江南制造總局,它位于上海,屬于官辦近代軍事工業,中國近代早期的產業工人在上海誕生了,所以C項正確。依據題干材料信息“所用機器……皆為英國所造之物”可知A項錯誤。1861年安慶內軍械所成立,所以B項錯誤。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所以D項錯誤。考向三中國近代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阻礙因素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確定了近代民族工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氣薄弱,因而投資和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基礎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這種工業結構和地區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業畸形發展,未能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政局動蕩近代中國政局長期動蕩,使民族工業的發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因素列強侵略瓦解著中國封建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供應了條件政府激勵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須要,清末“新政”時期與民國歷屆政府都激勵興辦實業群眾愛國運動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忱不斷高漲,特殊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精神實業家們自強不息、實業救國的愛國精神是支撐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力和力氣源泉與時俱進一些民族工業自身技術的不斷革新、合理的經營策略也是其堅韌發展的因素1862年,浙江人葉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開設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號“順記”。因為葉澄衷在經營過程中重視信譽,不久美孚石油公司就托付“順記”幫助推銷煤油,“順記”以此為契機得到快速發展。該現象表明當時A.部分民族資本家重視經營策略B.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依靠于外商C.外商企業刺激了民族工商業的誕生D.上海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起步較早【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材料信息“重視信譽”“美孚石油公司請由‘順記’幫助推銷煤油”、“以此為契機加快發展”,可以看出部分民族資本家比較重視經營策略,以加快自身企業發展,A正確。“依靠”一詞明顯不符合史實,僅從題干信息無體現,解除B;材料并未反映民族工商業誕生問題,解除C;題干沒有把上海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與其他地方進行比較,解除D。考向四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特點、歷史作用和啟示(1)特點①從產生與發展看,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后天畸形。②從產生環境看,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受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③從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內地較少。④從產業結構看,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紡織、食品等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⑤從地位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⑥從發展歷程看,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制,發展旺盛時間很短,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2)地位和作用①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革命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②政治上: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維新變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供應了社會基礎,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打算了階級條件。③思想上: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供應了社會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斷沖擊瓦解、最終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④境況上: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始終沒有成為近代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因素,沒有擺脫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制,難以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3)啟示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步履艱難。②要實現中國的近代化必需首先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華的統治,取得民族獨立。下表是《中國工業分布統計(1933年)》(鄭友撰《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工業發展(1840-1948)-史實的綜合分析》)。該圖表部門工廠數(家)生產值國幣(千元)%紡織85987929112.4食品、卷煙、飲料54754846326.4皮革、橡膠99442432.1服裝16874811.8化工(火柴、肥皂等)184902004.4紙張和印刷269585952.8電、水、煤氣66627239113.1其它6611456587.0總計84502076822100.00A.說明中國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B.反映出國民經濟的發展比較快速C.體現了近代中國工業的發展特征D.揭示出近代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答案】C【解析】從圖表數據來看,該時期工廠和產值主要分布在輕工業領域,體現了近代中國工業以輕工業為主畸形發展的特點,故答案為C項。A項,圖表中數據表明工廠數和產值主要分布在輕工業方面,不能說明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解除;BD項,從圖表數據只能表明工廠數和產值主要分布在輕工業方面,沒有當時其他經濟成分的相關數據,不能得出國民經濟發展比較快速、近代工業是否占據主導地位的結論,解除。1.下圖是1840—1894年間洋(機)紗(此時國內也漸漸起先自己生產機紗)與土紗運用量狀況表。這表明當時A.自然經濟已經解體B.消費仍以土布為主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D.國內市場不斷擴大2.下圖為清末民初,我國商品市場中機器棉布及其原料棉紗的流通示意圖。據此可知A.民族工業迎來短暫的春天B.自然經濟在全國范圍內漸漸解體C.廣州的對外貿易走向萎縮D.上海是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樞紐3.對于洋務運動,有提出“洋務運動的提倡者從未幻想要把中國鍛造成一個新式國家,全然沒有經濟發展、工業革命和現代變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務運動“求強”、“求富”,引進了機器和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對這一分歧說明合理的是A.忽視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B.對洋務派追求目標相識不同C.探討洋務運動的視角不同D.對洋務運動難以客觀的評價4.閱讀1873-1878年輪船招商局經營狀況表,據此可知1873年得利六萬七千余兩1874年得利十三萬五千余兩1875年得利十五萬一千余兩1876年得利三十四萬九千余兩(因與英商太古公司競爭,半年少得十余萬兩)1877年得利四十一萬九千余兩(因與英商太古公司競爭,少得利十萬兩)1878年得利七十六萬六千余兩(因與英商太古公司議和,故有所增長)A.洋務運動興起解決了政府財政危機B.西方列強大量削減了對華資本輸出C.洋務企業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D.洋務企業向洋商大肆出賣國家利益5.讀“1840—1913年中國棉布市場結構變更(單位:百分比)”表。表格數據可以佐證時間機制棉布進口機制布國產機制布手工棉布18400.460.46——99.5418603.183.18——96.82189414.1513.360.7985.5191334.8332.572.2665.17A.鴉片斗爭前傳統棉織業已運用近代機器生產B.中國近代棉織業產生于19世紀60年頭C.傳統棉織業日趨衰敗但仍有堅韌的生命力D.近代棉織業部門中外國資本遠超民族資本6.閱讀下面的1865—1894年商辦新式企業統計表。據此,下列各項對民族工業的分析正確的是A.行業之間的分布相對平衡B.選址受經濟環境影響明顯C.企業大都實現了自主發展D.生產主要為國內民生服務7.下圖反映的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在不同歷史階段發展狀況的曲線圖。請推斷圖中由G到I這段曲線,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哪一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A.19世紀60年頭民族工業的興起B.甲午斗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D.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的逆境8.截至1945年,國民政府新設工廠共計4382家,其中四川及重慶有2622家,湖南有263家,云南有211家,貴州有204家,陜西有358家,甘肅有200家,這六個省新設工廠約占了整個國統區新設工廠總數的90%。國民政府這樣支配主要是為了A.提高西部地區的工業水平B.刺激民營工業快速發展C.建立強大的后方工業基地D.調整不合理的工業布局1.(2024年北京卷)為下表選取表名,最恰當的是名稱相關信息開灤唐山煤礦1878年建,中國近代煤炭工業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廠北洋銀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幣中心京師自來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營自來水廠A.京津冀地區晚清民族企業簡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業簡表C.洋務運動時期北方企業簡表D.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簡表2.(2024年海南卷)1897年,清政府依據兩年來許多官員的建議,發布上諭,確定逐步將江南制造總局從上海遷往湖南,同時在內地大力興建與擴充軍事工廠。這一確定旨在A.降低生產成本B.調整輕重工業的比例C.加強國防平安D.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3.(2024年江蘇卷)江南制造總局是個十足的封建衙門。管理者是以督辦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們對軍器制造一竅不通,一切生產技術大權都操縱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術,招搖撞騙,因造不出火藥,竟稱“中國天氣異于外國,與造此藥不宜”。這表明,洋務企業A.管理體系逐步完善B.過度依靠西方技術C.漸漸成為外資企業D.所雇洋匠皆為外行4.(2024年全國Ⅱ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從英國預購煉鐵機爐,有人提示先要確定煤、鐵質地才能配置合適的機爐,張之洞認為不必“先覓煤、鐵而后購機爐”。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購得大冶鐵礦,起先籌建漢陽鐵廠,由于找不到合適的煤,耗費六年時間和巨資,仍未能煉出合格的鋼鐵。盛宣懷接手后,招商股銀200萬兩,并開辦萍鄉煤礦,但由于原來定購的機爐不適用,依舊未能煉出好鋼,只得貸款改裝設備,才獲得成功。通過克服種種困難,漢陽鐵廠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鋼鐵企業,1949年后收歸國有。——摘編自陳真等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等材料供應了一個中國近代企業發展的案例,蘊含了現代化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學問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5.(2015年海南卷)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問題。材料一由民國元年至十年,政爭兵亂,無年無之,舉清末嘉獎實業政策之成果盡破壞之,而無以為繼。各省軍人官吏不僅不能提倡愛護其省內之實業,且加之以削剝摧殘;故就政府對待實業之看法與影響言,清末之九年為黃金時代,而民國初之十年為黑暗時代。幸而歐戰發生,吾國工業乃得千載難逢之自動發展機會。歐戰既終,險象即生,吾國工業因參戰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為曇花一現者,竊恐甚少也。——摘編自陳真、姚洛《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材料二1912—1920年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不平衡。統計出的9個華資占比重較大的行業,一般的發展速度在12%—13%之間。這個增長率比之初步發展時期,并不更高,大戰時期“黃金時代”之說,更多是指利潤優厚,非必指增長速度。——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1)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1912—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1912—1920年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考點沖關】1.【答案】C【解析】由圖示可知,1840-1894年間,土紗運用量在不斷削減,洋(機)紗運用量在不斷增加。這表明當時中國經濟的近代化因素在不斷增加,故C項正確;圖示體現了自然經濟在不斷解體,A項說法錯誤;數據體現的是運用土紗為主,而不是土布,故B項錯誤;材料數據和國內市場不斷擴大沒有關系,故D項錯誤。2.【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當時的上海與內地在棉布與原料棉紗方面的貿易溝通頻繁,且上海是主要的流入地與流出地,故可得出上海是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樞紐,D正確;材料無法反映出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故A項不能得出;材料中的地點信息沒有涉及到全國,只是部分地區,解除B;從材料來看,只涉及到國內的貿易,沒有對外貿易的信息,故無法得出D的結論。3.【答案】C【解析】材料中針對洋務運動的兩種觀點,前一種是站在革命史觀角度說明,認為洋務運動純粹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因此沒有變更中國的想法,而后者則是站在近代化史觀角度看待洋務運動,認為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兩者探討視角不同,選項C正確;兩種觀點都將洋務運動放在近代化潮流的背景下,因此并不是忽視其背景,選項A解除;兩種觀點對洋務派目標追求的相識本質上是一樣的,前者認為洋務運動“從未幻想要把中國鍛造成一個新式國家”,后者認為洋務運動“求強”“求富”,即都認為洋務運動的目標是服務于清王朝,選項C解除;選項D陷入歷史虛無主義,解除。4.【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1873-1878年輪船招商局經營狀況表”可知輪船招商局處于盈利的狀態,尤其是與英商太古輪船公司的競爭上,使英商少賺不少利潤,說明洋務企業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C選項符合題意。材料不能得出洋務運動興起解決了政府財政危機的結論,A選項解除。19世紀70年頭西方列強對華以商品輸出為主,B選項解除。洋務企業向洋商大肆出賣國家利益的說法不符合史實,且材料不能體現,D選項解除。5.【答案】C【解析】材料數據表明,傳統手工棉布的產量在逐年下降,但仍舊占據主體地位,反映了在鴉片斗爭后,傳統棉織業日趨衰敗但仍有堅韌的生命力,故C項正確;材料無法反映鴉片斗爭前狀況,故A項錯誤;材料數據表明,19世紀60年頭,中國國產機制布占比為0,故B項錯誤;材料數據沒有反映外國資本的內容,解除D項。6.【答案】B【解析】由1865—1894年商辦新式企業統計表可以看出,行業與企業數、創業資本總數等是存在特別大的數量差距的,所以體現了行業分布的不平衡,故解除A;從企業的地區分布看,上海、廣東等沿海沿江地區分布較多,而其他地區相對較少,而沿海沿江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故B符合題意;單純從上述表格看不出企業是否是自主生產,是否為國內民生服務,故解除CD。7.【答案】C【解析】題圖中可知,中國民族工業G起先上升,H是最高點,之后下降至I點。再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推行嘉獎措施,激發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企業;實業救國思潮和實業團體涌現;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以及一戰歐洲列強忙于斗爭,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因此有了中國民族工業G到H上升并至最高點。但是,一戰結束,歐洲列強卷土重來,整個中國民族工業又快速蕭條,因此有了H到I點的下降。故C項正確。19世紀60年頭民族工業的興起應當是B-C段,故A項錯誤。甲午斗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是E-F段,故B項錯誤。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的逆境是I-J段,故D錯誤。8.【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的數據信息可以看出,抗戰時期,西南、西北地區民族工業有所發展,結合所學可知,國民政府這樣支配主要是想要建立強大的后方工業基地,適應抗戰的須要,故C項正確;ABD三項都不是國民政府的主觀目的,與當時抗戰時期的背景與要求不符合,解除。【直通高考】1.【答案】A【解析】材料中1878年開灤唐山煤礦、188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可知,這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企業。1902年和1908年北洋銀元局、京師自來水公司都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上述企業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北京地區,故A正確;據上分析可知,只有京師自來水公司分布在北京,故B錯誤;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在1895年甲午戰敗后破產,和1902年和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