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中國法制史教程》課件-中國法制史第12章_第1頁
《簡明中國法制史教程》課件-中國法制史第12章_第2頁
《簡明中國法制史教程》課件-中國法制史第12章_第3頁
《簡明中國法制史教程》課件-中國法制史第12章_第4頁
《簡明中國法制史教程》課件-中國法制史第12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二章晚清法律制度主講人:目錄鴉片戰爭后社會基本情況和清朝政權性質的變化01清末預備立憲02清末修律03司法制度04內容提要

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清政府被迫宣布“仿行憲政”,并著手修訂法律。清政府陸續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近代意義上的法律制度。這一時期立法數量之多,涉及領域之廣,體系之完備,堪稱中國法制史之最。這些舉措直接導致了傳統中華法系的解體,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律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礎。晚清法律制度是中國法制從傳統向現代過渡的重要階段,是中國法制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節鴉片戰爭后社會基本情況和清朝政權性質的變化一、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基本情況(一)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1、列強的外部壓迫:割地、賠款、治外法權2、國內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1)政治統治的離心傾向日益明顯,地方督撫勢力日益坐大。(2)清朝內部腐敗的加劇和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利內耗加劇。第一節鴉片戰爭后社會基本情況和清朝政權性質的變化一、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基本情況(一)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3、清朝財政壓力的增加(1)戰爭賠款壓力。(2)國內工商業處境艱難。(3)中央財稅政策不暢。第一節鴉片戰爭后社會基本情況和清朝政權性質的變化一、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基本情況(二)憲政、排滿、革命、新學等思潮的相互激蕩(1)國內民眾憲政意識強(2)新學思潮影響擴大二、清末法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一)近代不平等條約對清末法制的間接影響1、列強欲求法律的變通以利其進一步進行經濟掠奪,因此對清政府不斷施加壓力;第一節鴉片戰爭后社會基本情況和清朝政權性質的變化二、清末法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一)近代不平等條約對清末法制的間接影響2、國內資產階級革命派也因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的被鎮壓,將武力推翻清王朝提上議事日程。3、西方資產階級法律思想隨著列強商品傾銷與資本輸入傳入了中國。(二)近代不平等條約對清末法制的直接影響:清末修律第二節清末預備立憲一、實行預備立憲的政治背景:“仿行憲政”1905年“仿行憲政”,成立“考察政治館”,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列國憲政,1906年9月1日頒布預備立憲諭,1908年8月27日公布《欽定逐年籌備事宜清單》。二、官制改革和單行行政法規(一)官制改革1、中央官制改革: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官制改革2、地方官制改革;加強中央權力,收回軍權、財權第二節清末預備立憲二、官制改革和單行行政法規(二)警察法律的頒布:《結社集會律》、《違警律》、《戶口管理規則》、《京師戶口調查規則》、《調查戶口執行法》、《各學堂管理通則》(三)戶口管理法規:《戶口管理規則》、《暫定京師調查戶口規則》、《調查戶口執行法》及《各學堂管理通則》第二節清末預備立憲三、制定憲法性文件(一)《欽定憲法大綱》1、1908年頒布,中國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憲法意義的法律文件。2、《欽定憲法大綱》由正文“君上大權”和附錄“臣民權利義務”兩部分組成。3、《欽定憲法大綱》的意義: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規定了國家與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具有比較完整的結構。第二節清末預備立憲三、制定憲法性文件(二)《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1)采用英國式的責任內閣制;(2)形式上限制了皇權,擴大了國會權力。(3)1911年11月3日公布的《十九信條》沒能挽回清王朝的命運,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宣布退位。第二節清末預備立憲四、制定《咨議局章程》和《資政院院章》(一)《咨議局章程》1、1908年7月,憲政編查館草擬了《咨議局章程》及《咨議局議員選舉章程》,經奏準朝廷后公布。2、咨議局權限包括討論本省興革事宜、預算決算、稅收、公債以及選舉資政院議員、申復資政院或本省督撫的咨詢等等。思考:咨議局與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地方議會有什么區別?第二節清末預備立憲四、制定《咨議局章程》和《資政院院章》(二)《資政院院章》1、1909年8月23日,清政府公布《資政院院章》。2、資政院可以“議決”國家的預決算、稅法及公債,議定憲法以外的新法典及法律修改事件及其他“奉特旨交議事件”。思考:資政院與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國家議會有什么區別?第三節清末修律一、修律指導思想(一)“參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針清末修律雖是屈從列強的意志,但客觀上卻因此刪改了舊法中野蠻落后的法律規范,幾千年重刑輕民、諸法合體的中華法系為近代諸法分立的法律體系所取代。沈家本像第三節清末修律一、修律指導思想(二)清末修律的目的及其實質1、以資產階級法律形式掩蓋君主專制統治2、配合“預備立憲”緩和矛盾,抵制革命3、清末修律體現著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第三節清末修律二、修律概況(一)《大清現行刑律》與《大清新刑律》1、刪修舊律舊例,改訂刑罰制度,廢除一些殘酷的刑種和明顯不合時宜的制度,公布《大清現行刑律》。

2、制定并公布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法典《大清新刑律》。第三節清末修律二、修律概況(二)商律修訂的背景與過程1、商律修訂的背景及其醞釀過程(1)1901年3月,出使俄奧國大臣楊儒就提出制訂商律的建議,之后,劉坤一和張之洞也提出同樣的主張(2)1902年3月,清政府將商事立法作為法律改革的一項任務被列入日程。第三節清末修律二、修律概況(二)商律修訂的背景與過程2、商律修訂的過程及其結構(1)1903年到1907年為第一階段:《欽定大清商律》《公司注冊試辦章程》《商標注冊試辦章程》《商標注冊試辦章程細目》《破產律》第三節清末修律二、修律概況(二)商律修訂的背景與過程2、商律修訂的過程及其結構(2)1907年后至1911年為第二階段:《大清商律草案》《交易行律草案》《破產律草案》《保險規則草案》《改訂大清商律草案》,《銀行則例》《銀行注冊章程》《大小輪船公司注冊給照章程》《運送章程》第三節清末修律二、修律概況(三)民律修訂的過程1、修律計劃與宗旨(1)“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則”,廣泛吸收大陸法系國家民法的一般原則和具體規定。(2)“原本后出最精確之法理”,“采用各國新制”。(3)“求最適于中國民情之法”和“期于改進上最有利益之法”。第三節清末修律二、修律概況(三)民律修訂的過程2、修律的過程及其意義民律草案的修訂留下了更多政治訴求的痕跡:為收回“治外法權”,為“模范列強”,為“推行憲政”,等等。背負著如此沉重的歷史使命,已使得具體的立法者們,無心也無力顧及法典本身的“法律問題”,其中的諸多因素值得后人深思。第三節清末修律二、修律概況(四)訴訟法與法院組織法的制訂過程1、《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的制定2、《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的制定3、《刑事訴訟律草案》和《民事訴訟律草案》4、《大理院審判編制法》與《法院編制法》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一)《大清現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1、《大清現行刑律》(1)改律名為《刑律》(2)取消《大清律例》中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名稱而設的六律總目,《大清現行刑律》篇目(3)改革刑罰(4)廢除過時法條,增加新罪名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一)《大清現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2、《大清新刑律》(1)“更定刑名”主刑五等、從刑兩種(2)“酌減死罪”:減少死罪條款,減輕刑罰(3)“死刑惟一”:僅用絞刑一種(4)“刪除比附”:實行西方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5)“懲治教育”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一)《大清現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3、修律中的“禮法之爭”(1)“法理派”與“禮教派”:沈家本與張之洞(2)法理派與禮教派爭論的焦點一是“干名犯義”條存廢;二是“存留養親”制度;三是“無夫奸”及“親屬相奸”;四是“子孫違反教令”;五是子孫卑幼能否對尊長行使正當防衛權問題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一)《大清現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4、爭論妥協的結果——“暫行章程”法理派的退讓和妥協:規定了無夫婦女通奸罪,對尊親屬有犯不得適用正當防衛,加重卑幼對尊長、妻對夫殺傷害等罪的刑罰,等等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二)商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1、清末商律的主要內容獎勵工商業,肯定企業的合法地位;規定商人的法律地位及有關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規定商事行為的性質、經營規則;制定了公司法、海上運輸這一特殊行業單行法、票據法和破產法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二)商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2、清末商律的特點(1)在法律淵源上,既模仿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法,同時也吸收了一些中國的商事習慣。(2)在立法原則上,充分照顧商事活動的簡便性及敏捷性要求,從各國商法中采取了大量的與商為便的規定。(3)在具體內容上,帶有封建殘余和半殖民地法的烙印。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三)《大清民律草案》的結構與內容

1、前三編以“模范列強”為主:總則、債權、物權2、后兩編以“固守國粹為宗”:親屬、繼承(四)訴訟法與法院組織法的內容特點1、《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的內容特點:該草案的內容多采自英美法,與大陸法國家的程序法有所不同。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四)訴訟法與法院組織法的內容特點2、《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的內容特點:刪除了《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中曾規定的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仍采用了一些近代法院的組織結構和訴訟術語、審判制度等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四)訴訟法與法院組織法的內容特點3、《刑事訴訟律草案》與《民事訴訟律草案》的內容特點(1)《刑事訴訟律草案》:主要模仿日本1890年《刑事訴訟法》,內容遠較《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完備(2)《民事訴訟律草案》:以德國民訴法為藍本,參照日本、奧地利、匈牙利民訴法,結合中國傳統法律及習俗制訂而成第三節清末修律三、修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四)訴訟法與法院組織法的內容特點4、法院組織法的內容特點(1)《大理院審判編制法》:是模仿資產階級國家制定的我國第一部單行法院組織法規。(2)《法院編制法》:采用了“司法獨立”等司法原則,使資產階級司法制度逐步在“文本意義”上得以確立。第三節清末修律四、修律的影響第一,促進了傳統中華法系的解體。第二,奠定了中國法制近代化的基礎。第三,促進了西方法律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第四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一)中央司法機關:刑部改法部,大理寺改大理院

,設總檢察廳

(二)地方司法機關

1、京師:城(鄉)讞局、地方審判廳、高等審判廳和大理院的四級三審制。2、各省地方:各省設高等審判廳,府設地方審判廳,州(縣)設初級審判廳第四節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二)地方司法機關

3、地方審判機構的組成:初級審判廳由一至二人以上推事組成,地方各級審判廳內設檢察廳,各省按察使改名提法司,作為地方司法行政機關第四節司法制度二、訴訟審判制度(一)確定司法獨立原則(二)區別刑事、民事訴訟(三)審判權、檢察權分立(四)承認辯護制度(五)獄政制度改革與“模范監獄”的設立獄政制度改革與“模范監獄”的設立制定《大清監獄律草案》,改革監獄管理機構,建立罪犯習藝所,設立模范監獄京師模范監獄第四節司法制度三、領事裁判權與會審公廨制度(一)外國在華領事裁判權的攫得1、領事裁判權:外國侵略者強迫中國締結的不平等條約中所規定的一種非法特權2、會審公廨:不僅直接與外國人有關的華洋案件,外國領事有權參加會審,就是無約國僑民之間的訴訟以及外國人雇傭的中國人的訴訟,外國領事也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