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大隊崗位作業標準_第1頁
救護大隊崗位作業標準_第2頁
救護大隊崗位作業標準_第3頁
救護大隊崗位作業標準_第4頁
救護大隊崗位作業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救護大隊崗位作業標準

一、救護隊員崗位作業標準

二、氧氣充填工崗位作業標準

三、化驗員崗位作業標準

四、消防隊員崗位作業標準

五、干粉滅火器維修崗位作業標準

六、二氧化碳滅火器維修崗位作業標準

一、救護隊員崗位作業標準

氧氣呼吸器操作標準

1、將呼吸器背部朝上,放長肩帶5-7厘米;

2、將整套呼吸器舉過頭頂并由頭上套下,使其逐漸移至背部;

3、兩手握住肩帶向下拉緊;

4、調整肩帶,使呼吸器處于最佳位置;

5、調節并扣上腰帶和肩帶,松緊適度;

6、帶上面罩,使臉部與面罩貼合嚴密,防止漏氣;

7、右手迅速移至背后打開氧氣瓶開關;

8、觀察壓力表不低于20MP。

氧氣呼吸器的校驗操作標準

1、正壓氣密

用頂桿頂住排氣閥周圍,變換閥抽出(抽氣狀態),打開電源開關,水

柱計上升到80mm水柱,迅速關閉開閉閥,觀察水柱1分鐘下降不超過3nlm

水柱為合格。

2、減壓器流量

用頂桿頂住排氣閥周圍,打開氧氣瓶,關閉開閉閥,觀察流量計在

1.4?L6L/min之間為合格。

3、自動排氣

打開氧氣瓶,關閉開閉閥,觀察水柱計在40-70mmH20(400?700Pa)

之間為合格。

4、自動補氣

打開氧氣瓶,打開電源開關,變換閥推進(抽氣狀態),開閉閥抽出,

觀察水柱計補氣壓力在5-170101艮0(50~170Pa)之間為合格。

1

氧氣呼吸器席位競賽操作標準

1、對呼吸器進行全面目檢;

2、更換氧氣瓶;

3、高壓系統氣密性檢驗;

4、更換藥品、藍冰盒;

5、低壓系統氣密性檢驗和低壓報警檢查;

6、自動排氣閥開啟壓力檢驗;

7、自動補給閥開啟壓力檢驗;

8、手動補給檢查;

9、定量供氧量檢驗;

10、檢查面罩,蓋好儀器上蓋,連接好面罩,使儀器處于隨時可用狀態。

光學瓦斯鑒定器操作標準

1、光學瓦斯鑒定器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①檢查藥品是否失效;

②檢查儀器是否氣密;

③檢查光譜是否清晰;

④清洗氣室,校對基線。

2、光學瓦斯鑒定器測定CH4的方法:

把膠管伸到要測量地點(一般在距巷道頂板20-30厘米處),擠壓氣

球7-8次,觀察基線移動位置,轉動測微手輪,把基線后退到最近的整數位,

然后按住下部按鈕讀出刻度盤的讀數,用分劃板上的讀數加上刻度盤上的

讀數即為最后實際測量結果。最后將刻度盤回零。

3、光學瓦斯鑒定器測定C(h的方法

①在測量地點(一般距底板30-50厘米處)先測出CH,含量;②甩掉外

吸收管,在測量CH4的地點再測出混合氣體含量;③從混合氣體中減去CH4

含量,乘以系數0.955,就是以含量。

2

多氣體檢定器檢測CO、H2S>。2操作標準

1、在測定地點,將三通閥扭成與筒身平行位置,推拉活塞3-4次,最后

一次將活塞桿拉到底

2、將三通閥扭成與筒身成45度位置;

3、將檢定管兩端封口打開,把帶"0"的一端插在檢定器出氣口的膠管

上;

4、把三通閥扭到與筒身成垂直位置,按檢定管上規定的時間勻速推

完。觀察變色環位置,根據檢定管上的數字讀出氣體含量。

六、傷員傷勢檢查

首先檢查傷員的脈搏、心跳、呼吸和瞳孔,確定傷員是真死或假死,有

無出血,如是氣體中毒應查清中毒氣體的種類,然后檢查傷員的創傷、骨

折、脫位、燒傷等癥狀。搶救的先后順序是:先止血,恢復呼吸(蘇生)

和心跳(胸外心臟擠壓),然后再進行其它急救處理。

傷員的處置操作標準

(1)安置傷員:將傷員置于新鮮空氣處,解開緊身上衣(如系濕衣須

脫掉),松開腰帶,用毛毯覆蓋身體以保持體溫,肩部墊高10—15厘米,

頭盡量后仰,臉轉向一側,以利于呼吸道暢通;對溺水者,應先使傷員俯

臥,輕壓背部,讓水從氣管和胃內傾出。

(2)清理口腔:將開口器由傷員嘴角插入前臼齒間,將口啟開,用夾

舌鉗拉出舌頭,用紗(藥)布裹住食指清除口腔中的異物和痰液。

(3)清理喉腔:從鼻腔插入吸引管,打開氣路,將吸引管往復移動,

將污物、痰液、水等異物吸入吸痰瓶。

(4)插口咽導氣管:將合適的口咽導氣管插入傷員咽喉,插好后將舌

頭送回,防止傷員痙攣時咬傷舌頭。

蘇生器準備操作標準

3

1、打開儀器蓋,打開氧氣瓶,開一下吸引器,理順抽痰管;

2、將自動肺連接在靠近吸引器的輸氧管上,試驗自動肺是否自動,拿

起面罩吹足氣,接在自動肺上,拉出自動肺的操作桿,理順輸氧管;

3、將自主呼吸閥接在另一根輸氧管上,把吹足氣的面罩、儲氣囊與其

連接,把氣體分配閥迅速開閉一次,檢查是否通氣,理順輸氧管。

搶救傷員蘇生操作標準

1、經檢查確認傷員為假死,立即打開蘇生器氣路,將自動肺面罩壓

在傷員的面部,進行人工呼吸。此時即聽到“颯颯一”的氣流聲音,自動

肺便自動地交替進行充氣與抽氣,自動肺上的杠桿即有節律地上下跳動。

2、在開始使用自動肺進行人工呼吸時,操作者可用手指輕壓傷員喉頭

中部的環狀軟骨,借以閉塞食道,防止氣體充入胃內,人工呼吸正常后,

傷員胸部有明顯起伏動作,可停止壓喉,并用頭帶將面罩固定。面罩必須

壓緊傷員面部,防止因漏氣而影響自動肺工作。

3、如呼吸道不暢通,會使自動肺動作過快,并發出疾速的“喋喋”聲,

此時可將傷員的下頜骨托起,使下牙床移至上牙床前面,以利于呼吸道暢

通,如仍無效,應重新清除呼吸道內的堵塞物。如傷員發生嘔吐,應及時

清除嘔吐物,然后繼續進行人工呼吸。

4、用自動蘇生器為兒童蘇生時,不需調整自動肺呼吸頻率。

5、除由醫務人員確認死亡(出現尸斑)外,要耐心進行工作,不準過

早中斷人工呼吸。

6、對腐蝕性氣體中毒的傷員,不準使用自動肺進行人工呼吸,只能進

行氧吸入。

7、當傷員恢復自主呼吸后,可換用呼吸閥對其進行氧吸入,此時可取

出口咽導氣管,松開面罩的固定頭帶,調整氣量,使儲氣囊不經常膨脹,

亦不經常空癟。對一般傷員進行氧吸入時,呼吸閥上的氧含量調節環可調

在80%,對CO中毒的傷員,氧含量調節環必須調在100%,并且吸氧工作不

準過早中止,以免傷員站起來后導致昏厥。

氧氣呼吸器戰前檢查操作標準

4

第一,小隊長接到首長發布的戰前檢查命令后,立即組織隊員列隊,

報數,并宣布:“裝備檢查”,全小隊人員立即伸左腳向前邁出半步,將

小隊裝備放置身前,用目測觀察裝備是否齊全。(此時,毛巾必須系在脖子

上;手套放在戰斗服右褲兜內;粉筆放在右褂兜內;正副小隊長的記錄本

和圓珠筆放在左褂兜內;聯絡繩系在左背帶下部;膠靴不準挽筒;戰斗服

上衣至少要扣好第2?4個扣子;燈帶、儀器腰帶、胸帶要扣好;礦燈放在

左腹部;壓縮氧自救器背在左肩上。)

第二,小隊長宣布:“呼吸器檢查”,全小隊立即進行氧氣呼吸器自

檢。其順序為:將半(全)面罩扣在面部,用左手托住,使其與面部接觸嚴

密不漏氣,依次進行以下項目:

①打開氧氣瓶檢查自補。

②手補。

③排氣。

④壓力(檢查完畢后關閉氧氣瓶)。

⑤外部附件(包括背帶、腰帶、胸帶、頭帶、全(半)面罩與接頭)。

(如發現問題,應舉手報告,自檢完畢后立即處理)

第三,自檢時,小隊人員應隨著小隊長的動作快慢進行,保持動作一

致。自檢完畢,小隊長問:“裝備?”全體隊員齊聲回答:“齊全!”小

隊長問:“儀器?”小隊從2號隊員開始,依次報告:“x號隊員,儀器

完好,壓力xxMPa,”小隊長最后報告自己(1號)的儀器狀況,報告前,

應向前跨出半步,報告后,退回原位。

破拆裝置操作標準

1、打開氣瓶并迅速關閉,吹凈瓶口;

2、將調壓閥接頭連接氣瓶,檢查關閉旋轉把手,將蝶形螺母松開;

3、用高壓軟管連接控制器和氣墊;

4、慢慢打開氣瓶開關,觀察氣瓶壓力小于300巴;

5、觀察低壓壓力表,旋轉蝶形螺母調整壓力至8巴,打開旋轉把手調

節流量;

5

6、打開截止閥,按+按鈕起升氣墊;

7、關閉截止閥,按-按鈕釋放壓力,更換氣墊,(可以將兩個氣墊聯

合使用,但必須先起升大的氣墊);

8、打開截止閥,按-按鈕釋放壓力降下氣墊拆除。

擴展剪切操作標準

1、打開手動泵操縱桿鎖;

2、打開手動泵卸壓閥,取下防塵帽,用高壓軟管自動鎖扣連接手動泵;

3、用高壓軟管自動鎖扣連接工具;

4、關閉卸壓閥,將旋轉手柄向右旋轉打開鎖定環,用操縱桿給泵加壓,

工具擴展張開;

5、將旋轉手柄向左旋轉打開鎖定環,用操縱桿給泵加壓,工具剪切或

拉伸;

6、CT4150C擴展、剪切兩用鉗使用時可打開照明燈;

7、使用后工具恢復原位,打開手動泵卸壓閥釋放壓力,拆除軟管、手

動泵、工具,各個接頭安好防塵帽。

液壓剪刀操作標準

1、注油時,擰下油缸上的手柄,拉出手柄,將皮油管的堵頭螺絲擰下,

注入20#機油,注滿為止。

2、將堵頭螺絲上緊,安上手柄,擰緊回油手柄,扳動上面的手柄即可

工作。

3、當被剪材料斷開后,立即松開回油手柄,使動刀片迅速復位。

液壓起重器操作標準

1、用高壓橡膠軟管連接手壓泵與起重器;

2、打開截止閥,打開回油手柄;

3、用手柄搖動手壓泵,升高起重器;

6

4、關閉截止閥;

5、打開截止閥,使起重器復位,關閉回油手柄。

兩小時呼吸器操作標準:

1、操作者打開氧氣瓶,按動手動補,取出口具塞;

2、操作者手持面罩,在輔助者的配合下,自下而上地一次性佩戴好,

按手動補,完成操作。

救災電話操作標準

1、打開第一級通信盒的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亮);

2、將通信電纜的頭部插頭插入通信2插座(此時因尾部開關

沒有打開,通信2插座沒有帶電);

3、將通信電纜尾部插頭插入下一級通信盒的通信1插座;

打開第二通信盒的電源開關,打開尾線開關;

4、第一級通信盒話務員打開尾線開關,進行通話報警等工作。

DKL生命探測器操作標準

一、操作方法:

(一)、預備動作:

1、取出生命探測器;

2、將選擇按鈕設定習慣使用的位置;

3、打開鐳射;

4、調整天線;

5、手臂下垂儀器指向地面作清除動作;

6、儀器上舉至胸前中間位置,天線總成保持向下1至2度。

(二)、掃描偵測:

7

1、伸展手臂,手肘略彎曲;

2、儀器在身體前方平滑移動一條直線,讓天線總成保持同一方向;

3、儀器回到原位,用鐳射鎖定偵測目標。

六、注意事項:

1、操作時必須按照程序操作。

2、可根據平時練習情況設定選擇按鈕位置。

3、天線要完全拉出。

4、操作人員掃描時,周圍3米內不要有閑雜人員。

5、原位置不要連續掃描3次或以上。

6、儀器僅鎖定最接近的目標。

7、掃描操作遇到障礙物時,操作者須距離障礙物1米以上。

8、操作者掃描鎖定,不要移動自己的位置。

RB2000救災電話操作標準

一、基站:一般把基站設置在新鮮空氣場所,應盡可能靠近便攜話

機使用區域,基站設置方法如下:

1、打開電池倉,連接好電池。

2、按“呼叫”鈕,從喇叭上應能聽到響聲。

3、打開手提話筒倉蓋,按壓手提話筒的PTT通話鈕時能聽到結束通

話的尖叫聲。

二、環形天線:

把環形天線接到管路或電纜上。連接后按呼叫鈕并觀察便攜話機上

調諧指示燈,提起環形天線中心的接線盒,直到調諧指示燈最紅,再用

繩固定好天線的這個位置。

三、探險繩:

一般探險繩用雙芯軟線組成。把探險繩一端連接在基站前面板接線

柱上,以增強探險繩另一端救護隊員通話能力。探險繩另一端也可接在

便攜話機子彈帶天線的適配器線柱上,這樣可保證探險繩終端匹配并獲

得最佳通話效果。再用電話線把遠控臺連接到基站,連接線是無極性的。

如果基站設在危險區,必須通過安全柵運用。

8

四、系統調試:

把基站的天線或探險繩連上并調試好,再用電話線連到地面的遠控

臺,并確保線路工作正常。有一臺便攜話機移動使用,基站向這便攜話

機進行通話;反之,便攜話機向基站通話,再向遠控臺向便攜話機通話。

為檢查便攜話機是否正常工作,把便攜話機離開基礎結構(天線、探險

繩、管路或電纜),然后與基站通話,這時來自所有便攜話機的信號強

度應該是相同。注意,要保證所有便攜話機在同一地點和同一朝向。

KAF/CPR300s型高級自動電腦心肺復蘇模擬人操作標準

一、安裝過程:

先將模擬人從人體硬塑箱內取出,將復蘇操作墊鋪開。把模擬人平

躺仰臥在操作墊上,另將電腦顯示器、連接電源線、外接電源線從顯示

器硬塑箱內取出與人體進行連接,再將電腦顯示器與220V電源連接好,

即完成連線過程。

二、操作前功能設定及使用方式:

完成連線過程后,打開電腦顯示器后面總電源開關,如操作時需語

言提示功能,即拉出語言聲音調控開關按鈕,調節音量。隨之語言提示:

“請選擇工作方式”,有兩種工作方式可選擇:(1)訓練操作;(2)

考核操作。選擇好工作方式,提示“選擇工作時間”,開機時間為120

秒,如您正好選定120秒,可在“T1”鍵上輕按一下,即設定為120

秒操作時間;如設定大于或小于120秒,可在“T1”鍵上調節,每按

一下為15秒,最長設定時間300秒。考核時間設定,按國際標準,專業

人員90秒,社會人員120秒。隨后提示:“請按開始鍵開始操作”即開

始。吹入正確兩次呼吸后,這時操作時間內的倒計時開始計時。如果不

需要語言提示或降低語言提示聲音,可用調控按鈕調節音量或關閉音量。

三、復位與打印:

(一)復位鍵功能:

操作不成功或其他原因需要重新操作,輕按一下復位鍵,重新按當

前工作程序操作。如需要更改工作方式操作,同樣按復位鍵,按壓時間

稍長些,即恢復開機狀態,可以重新設定工作方式及其它操作步驟。

9

(二)打印鍵功能:

訓練、考核結束,可進行成績打印,成績打印可分為短條成績單和

長條成績單兩種打印模式。輕按一下,打印出短條成績單,連續按住3

-5秒鐘,打印出長條成績單。在操作前,先檢查打印出口,打印紙是否

露出打印口。如沒有可輕按換紙按鈕,打開蓋板,更換打印紙,并將打

印紙前端拉出,根據蓋板上端齒口標準位置對準放好,露出紙頭,按進

蓋板即可,并按自檢按鈕,檢查是否順利出紙。

四、操作規范:

(一)打開氣道:將模擬人平躺仰臥,采用仰頭舉頜(仰頭舉須)

法打開氣道,顯示器上氣道開放的指示綠燈顯示亮起,說明氣道開放,

便于人工吹氣。

(二)正確、錯誤人工吹起功能提示:

1、吹入潮氣量達到700-1000ml,條形動態數碼由黃色區域升至綠

色區域,正確數碼計數一次。

2、吹入的方式過快或吹入的潮氣量過大,造成氣體進入胃部,顯示

器上的胃部紅色指示燈亮起,并有語言提示,錯誤數碼計數一次。

3、吹入潮氣量不足700ml,條形動態數碼顯示為黃色區域,并有“吹

氣不足”的語言提示,錯誤數碼計數一次。

4、吹入潮氣量大于1000ml,條形動態數碼顯示為黃色區域至綠色區

域再至紅色區域,并有“吹氣過大”的語言提示,錯誤數碼計數一次。

(三)正確、錯誤人工按壓功能提示:

1、按壓位置:胸骨下切跡上兩指胸骨正中部(胸口劍突向上兩指處)

為正確按壓區。雙手交叉疊在一起,手臂垂直于模擬人胸部按壓區,進

行胸外按壓。按壓位置正確,顯示器上綠燈數碼顯示;按壓位置錯誤,

顯示器上黃燈數碼顯示,并有“按壓位置錯誤”的語言提示,錯誤按壓

數碼計數1次。

2、按壓強度:

(1)正確胸外按壓深度4-5cm,顯示器上條形動態數碼顯示為黃色

區域至綠色區域,正確按壓數碼計數1次。

(2)按壓的深度小于4cm,顯示器上條形動態數碼顯示為黃色區域,

并有“按壓不足”的語言提示,錯誤按壓數碼計數1次。

10

(3)按壓的深度大于5cm,顯示器上條形動態數碼顯示為黃色區域

再至紅色區域,并有“按壓過大”的語言提示,錯誤按壓數碼計數1次。

五、操作方式:

1、訓練練習:做好操作前的各項功能設定,倒計時開始后,首先進

行氣道開放,然后進行口對口吹氣或胸外按壓都可以。當在設定的時間

內倒計時到0位后,停機,按打印鍵,可打印出訓練成績單。

2、考核操作(單人考核與雙人考核):首先設定功能后,檢查模擬

人的瞳孔為散大狀態,頸動脈沒有脈搏等情況。將模擬人氣道開放,人

工口對口正確吹氣2次(不含錯誤吹氣次數在內)。然后,顯示器上的

倒計時開始計時,馬上按照100次/分的操作頻率進行正確胸外按壓15

次,再正確人工呼吸口對口吹氣2次(不含錯誤吹氣次數在內),連續

操作完成15:2的四個循環標準步驟。要求在考核標準設定的時間內完

成。最后,顯示器上的正確胸外按壓次數顯示為60次,正確人工呼吸次

數顯示10次(含最先氣道開放時,吹入的兩次計數在內)。完成后,檢

查模擬人的瞳孔由操作前的散大狀態自動縮小恢復正常,觸摸頸動脈有

節奏的自動搏動。說明人被救活。

BG4閉路正壓氧氣呼吸器操作標準

一、使用操作:

(一)為了降低吸氣溫度,減少佩帶者的不適感,降溫盒要裝冰。未

裝冰的儀器也允許使用。

1、準備冰柱:

將水放入制冰桶內,水面離水沿約44mm,在冷凍室(大約-15C)

凍結大約16小時。

2、安裝冰柱:

卸下降溫盒蓋子,安裝冰柱,然后重新牢牢地合上蓋子。標記(通氣

孔)必須向上。

(二)測試:

進行電池及高壓測試,打開氣瓶閥,Monition電子報警器將會在氣

壓達到10巴時自動啟動。

1、自動電池測試:

如果電池完好,報警聲響1次(約3秒鐘),紅色及綠色指示燈閃爍

1次,3bar之母顯示1次。

如果電池沒電,報警聲響5次,1紅色指示燈常亮,3bar字母連續顯

示。應更換電池。

如果Monitron電子報警器發生故障,紅燈常亮,儀器不能使用。

2、高壓氣密測試:

條件:氣瓶充氣壓力必須大于165巴,否則Monitron電子報警器不

能完成測試。

當打開瓶閥后,CCr(關閉氣瓶)如在顯示器上出現約3秒鐘,電池

檢查同時完成。

當有壓力顯示時,關閉瓶閥。在大于20秒后,若儀器正常,報警聲

響一次。

綠色指示燈閃爍

OCr(開啟瓶閥)出現在顯示器上

高壓氣密檢查成功,使瓶閥處于關閉狀態,在Monitron電子報警器

關閉之前,自動完成電池檢查。

如果在高壓氣密檢查時發現故障,報警聲響3次。紅色指示燈閃爍

30秒,Err(故障)字母顯示30秒。儀器決不能使用。

(三)佩戴儀器:

1、打開腰帶,將腰帶的兩端拉開。

2、打開兩根肩帶。

3、將儀器直立放置,并把呼吸軟管擺在護蓋一面。

4、將儀器舉過頭部,并使頭處在兩根呼吸軟管之間,讓儀器沿著背

部下滑,直到肩帶接觸到肩部為止

5、均勻地拉緊兩根肩帶,使腰帶軟墊落在臀部上

6、合上并調整腰帶扣,使其連接可靠

7、帶上面罩:把密封帽從快速接頭上脫開,將接頭插入面罩接頭座,

并連接牢固。

8、打開瓶閥,(至少旋轉2周)。

(四)使用前的檢查:

12

1、用雙手緊握呼氣及吸氣軟管,吸氣使用面罩內產生負壓,短時的

憋氣,面罩內負壓必須維持,否則要拉緊面罩頭帶。

2、觀察顯示器:黑暗處,可以按照明鍵打開照明燈(短時間后可自

動熄滅)持續按鍵3秒以上,顯示從開始使用到現在的使用時間。若儀

器正常綠色指示燈閃爍。如果不正常,紅色指示燈閃爍,儀器不能使用。

(五)實際使用:

當C(h被吸收時會產生熱量,特別是在惡劣的環境下大工作量呼吸時,

尤其突出,這完全正常,并且充分表明儀器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1、檢查氧氣供給:每隔15分鐘觀察一次顯示器,檢查氧氣量。

2、在緊急情況下:若呼吸困難或供養功能失效,按手動補給閥,可

向呼吸系統補給額外的氧氣。立即撤出危險區。

3、低壓報警:

①、當氣瓶壓力降到大約55巴時發出第一次低壓報警(聲警報:聲

音斷續地持續30秒,紅色指示燈:不停地閃爍),大約75%的氧氣已用

7匕。

②當氣瓶壓力降到大約10巴時發出最后一次報警(聲報警:斷續聲

音一直不停,紅色指示燈:不停地閃爍),現在大約95%的氧氣已用完。

Monition電子報警器在自動進行電池檢查后關閉。

③當氣壓低于5巴時,顯示器自動關閉。

二、維護保養操作:

(一)拆卸儀器:

1、卸下上蓋。

2、卸下氧氣瓶:打開塔扣,用手松開手輪,將氣瓶取出。

3、從冷卻器及CO:吸收罐上卸下呼吸軟管,排出凝結在呼吸軟管里

的水份。

4、從三通快速接頭上拆下呼吸軟管,然后將吸氣閥及呼出閥從三通

接頭中取出,并將閥片從兩閥座中拉出。

5、卸下CO,吸收罐:脫開氣囊,打開安全夾,卸下角形接頭,打開

彈性夾,然后將其從下蓋中取出。

6、卸下降溫盒:脫開氣囊,打開彈性夾,壓下固定圈,同時拉出藍

色中壓管接頭。取出降溫盒,卸下盒蓋,將冰水和冷凝水到出。卸下氣

13

囊、排氣閥和自動補給閥。

7、卸下排氣閥:握住排氣閥的軟管接頭,向右轉動大約45。,同時

按下鎖緊夾直到脫開為止,卸下排氣閥。

,拆開排氣閥:卸下閥蓋,從閥蓋上拆下波紋閥片,從閥體上卸下

閥片和彈簧。

9、卸下氣囊定位桿:拔起保險鈕,將定位桿向右邊拉出;將兩根彈

簧壓縮,并從側面把它們拉出。

10、卸下自動補給閥:壓住減壓器出口的固定圈,把黃色中壓管的

接頭拉出;用工具R33407拉出自動補給閥的安全檔圈。

11、卸下排水閥、氣囊、壓力板及自動補給閥:

①、從保持夾中取出排水閥;

②、取下氣囊、壓力板、排水閥和自動補給閥;

③、將排水閥從氣囊上脫開;

④、將壓力板從氣囊上脫開;

⑤、把自動補給閥從氣囊上脫開;

⑥、壓下自動補給閥入口上的固定圈,同時把黃色中壓管的接頭拔出,

把帽R33790插入接頭將其密封。

12、拆開排水閥:旋下閥蓋;取下彈簧。

(二)清洗、消毒、干燥、充氣:

使用后,所有呼出氣體接觸的部件都必須徹底清洗和消毒。其他部

件,需要時清洗。

1、清洗:所有部件必須在加入萬用液體清潔劑EW80的溫水中清洗,

不可使用有機溶劑。然后用清水完全漂洗干凈。軟管漂洗附件R27092用

于漂洗呼吸軟管及氣囊;用濕布擦洗顯示器和主機。

2、消毒:將零部件浸泡在使用MultidorF或Incidur消毒劑的缸里。

最后在流水中將零部件完全漂洗干凈。

3、干燥:最高溫度60C;我們推薦德爾格的干燥箱R28305和用于

呼吸軟管及氣囊的干燥附件R41120;

4、氧氣瓶充氣:最大充氣壓力200巴;氧氣純度必須大于99.5%且

無味;減壓后氣體允許的不純度:最大水蒸汽含量:50mg/m3;接頭和瓶

閥不可沾染油和油脂;注意爆炸危險。

14

(三)儀器組裝:

1、安裝氣囊、排水閥、自動補給閥和壓力板:

①、組裝排水閥;把氣囊上的“0”形圈套在排水閥上;

②、卸下密封插頭R33790,并將黃色中壓管插入直到標記位置;

③、將氣囊聯接在自動補給閥上,自動補給閥的遙桿應和氣囊上的標

記處于同一直線;

④、將壓力板聯接到氣囊上,注意:固定定位桿的向上的扣子位置;

⑤、將氣囊裝入儀器中相應位置;

⑥、將氣囊上的“0”形圈聯接接在清凈罐和降溫盒上;

⑦、將自動補給閥插入相應孔中,裝入安全檔圈;

⑧、將排水閥壓入保持夾中;

⑨、在氣囊壓力板和U形板之間裝上兩根彈簧;

⑩、安裝氣囊定位桿。

2、安裝降溫盒:將降溫盒對準兩個塑料定位銷,用彈簧夾固定;用

力按壓降溫盒盒蓋,通氣孔必須向上。

3、聯接中壓管:在降溫盒上將中壓管聯接好,并用下蓋側面上的夾

子固定;將自動補給閥的黃色中壓管聯接到減壓器的出口上。

4、安裝CO,吸收罐:將CO:吸收罐放入金屬托架的槽孔內,并用彈性

夾固定。將氣囊與CO,吸收罐連接在一起;安裝杠桿。

5、安裝排氣閥:檢查0形圈,0形圈必須清潔、完好,用Meiykotelll

涂抹;將排氣閥從下部插入U形板的兩個孔內,同時按壓排氣閥上的兩

個鎖緊夾;將排氣閥左向旋轉45。,使其鎖緊;將角形接頭插入CO?吸收

罐并用定位夾將其固定。

6、組裝三通快速接頭:

①、安裝呼氣閥,將閥片上的橡膠柱插入閥座的中心孔內,并將倒拉

刺拉出孔外。

②、用同樣的方法安裝吸氣閥,閥片必須盒閥臺接觸良好。

③、將呼氣閥盒吸氣閥插入三通接頭的相應孔中,為避免混淆,兩個

閥設計了不同的外徑。

7、安裝呼吸軟管:將呼吸軟管分別與降溫盒、CO:吸收罐及三通快速

接頭連接(呼吸軟管不可扭曲),并用環形夾將呼吸軟管的四個端部固

15

定住,確保連接可靠;用安全圈將兩根呼吸軟管栓在肩帶上,安全圈的

端部放置在軟管下面。

8、安裝氧氣瓶:把氧氣瓶連接在減壓器上,擰緊手輪,拉緊搭扣將

氧氣瓶固定。

9、安裝好上蓋。

三、測試:

將校驗儀RZ25調整零點。將試驗接頭擰入RZ25校驗儀的接頭上,

卸下快速接頭的密封帽,將快速接頭插入試驗接頭內。測試必須按指定

的順序進行;

1、校驗低壓報警的響應值:設置在“正壓泵氣”檔,慢慢泵氣,觀

察壓力表。當壓力低于L25毫巴時,低壓報警器會立即啟動。若儀器正

常,聲響報警,紅色指示燈閃爍,000倒115出現四次(壓力表顯示),

達不到為電池電壓低或接觸不良。

2、檢查吸氣閥:設置在“正壓泵氣”檔,用手緊緊捏住呼氣軟管,

慢慢泵氣直到壓力表指示為10毫巴。如果系統未達到10毫巴,更換吸

氣閥或閥片。

3、檢查呼氣閥:設置在“負壓泵氣”檔,用手緊緊捏住吸氣軟管,

慢慢泵氣直到壓力表指示為-10毫巴。如果系統未示達到-10毫巴,更

換呼氣閥或閥片。

4、檢查排水閥:設置在“正壓泵氣”檔,連續泵氣直到壓力表上指

示為10毫巴(當泵氣時用密封帽的開口端罩住排氣閥的頂桿,握住密封

帽直到其被氣囊壓力壓住為止)。在10毫巴時排水閥不開啟(不能聽到

氣流聲),排水閥完好。

5、正壓氣密性檢查(零位):設置在“氣密測試”檔,按微漏按鈕

直到壓力降為7毫巴,觀察1分鐘內壓降不應大于1毫巴;設置在“負

壓泵氣”檔,使氣囊卸壓,卸下密封帽。

6、檢查排氣閥:設置在“正壓泵氣”檔,連續泵氣直到排氣閥開啟。

壓力表指示在4-7毫巴之間為合格。

7、高壓氣密測試:設置在“氣密測試”檔,開啟瓶閥,觀察顯示器

壓力(若氣瓶壓力低于165巴,給氧氣瓶充氧;若氣瓶壓力大于165巴,

報警聲響一次)。當顯示“CCr”(意思為關閉氧氣瓶)時關閉氣瓶,

16

報警聲響一次,綠燈閃爍;當顯示:OCr(意思為開啟氣瓶)時開啟瓶閥,

高壓氣密測試完成。若出現故障:報警聲響三次,紅燈閃爍,顯示Err

(意思為故障),該儀器不能使用。

,檢查定量供氧:設置在“正壓泵氣”檔,連續泵氣直到氣囊鼓起

(在泵氣過程中,將密封帽的開口端罩住排氣閥的頂桿,握住密封帽直

到氣囊的壓力板壓住密封帽為止)。然后設置在“供氣量0.5-2升/分”

檔,當指針停止擺動時,定量供氧量在L5-L8升/分之間(只適用于氣

瓶壓力為180-200bar)。

9、檢查自動補氣閥:設置在“氣密測試”檔,在下蓋背部,按手動

補給閥的紅色按鈕,必須聽到氧氣流進氣路的聲音,氣囊鼓起。

10、檢查低壓報警:關閉瓶閥,觀察顯示器,在大約55巴時發出報

警(斷續的發出聲響報警,紅色指示燈閃爍);將快速接頭從校驗儀上

拔出,重新將密封帽套在快速接頭上。

11、檢查電池:在氣瓶壓力小于5巴時,Monitron電子報警器自動

檢查電池。若電池電能充足,顯示“bat",Monitron電子報警器在測

試后立即關閉。若電池電能下降,聲報警響5次,紅燈閃爍約30秒,一

直亮,顯示“bat",Monitron電子報警器不能關閉,立即更換電池。

12、完成測試:上述所有測試工作完成以后,合上上蓋。儀器處于

隨時可用狀態。

P-6型便攜式氧氣自動復蘇機操作標準

一、操作方法:

1、壓力調節器的使用方法:

通過壓力調節器壓力被減到安全的水平。用于吸引器、人工呼吸器和

吸氧的流量計。

⑴將氧氣瓶的閥門向左旋轉(逆時針方向)打開閥門;

(2)壓力表指針指到130左右(未使用時)。使用后指針要低于此數(當

低于50時充填氧氣);

(3)確認漏氣:將耳朵貼近壓力調節器并確認是否漏氣。

2、人工呼吸(復蘇器)的使用方法:

17

用壓縮氧氣(也可用壓縮空氣)的驅動恢復呼吸和動作。在使用呼吸

器之前,按以下步驟檢驗是否動作:

(1)將試驗氣囊與呼吸器的面罩連接,并將呼吸器管子連接到分配器

上。用固定管子的環(向右旋轉)將管子固定;

(2)當接通氧氣時.試驗氣囊按固定節奏不斷地動作;

(3)如果將呼吸器調整環的流量記號設在“ADULT”(成人)位置時,它

的節奏將較快;而將它設定到INFANT(幼兒)位置時,它的節奏將較慢;

(4)在呼吸器頂部的加壓鈕(透明鈕)內,綠色標志的動作,可用以確認

呼吸動作;

(5)如果持續按這個鈕.試驗氣囊在充氣達到一定程度后。將保持在充

氣狀態。確認完有關動作后,松開管子環以停止呼吸器的動作,并拆下試

驗氣囊。

3、吸引器:將導管插到吸入接頭上并將吸引器管連接到壓力調節器

的分配器上。然后按吸入按鈕。

4、開口器:將開口器插入上下齒之間并向右旋轉(順時針方向)。一邊

轉一邊仔細觀察。不要傷了嘴唇和舌頭。

5、氣道:將氣道的卷曲部分朝著上頜,讓前齒咬住氣道并壓住舌頭。

氣道用于在嘴張著時不讓舌頭堵住喉嚨,確保氣道暢通。

6、壓舌板:用壓舌板壓住或撥動舌頭,吸出口中的異物或嘔吐物。也

可以卷上紗布用于口腔的清潔。

7、舌鉗子:如果舌根落入喉嚨,氣道被堵不能呼吸(不能復蘇)。在這

種情況下,用舌鉗子將舌頭拉出。為了防止傷著舌頭,可用紗布裹住鉗頭。

8、氧氣瓶:它是裝氧氣的容器,約可充填300L的氧氣,壓力大約有

14700KPao對于氧氣的進出配備了針導入式容器閥。使用時應注意:

a不要落下或碰撞。

b放置在遠離火源的地方。

c不要用帶油的手觸摸。不要涂潤滑油。

d不要放置在高溫或直射日光下(特別是夏季)。

e不要充填氧氣以外的氣體。

f安裝壓力調節器時擦于凈氧氣瓶,開關兩下容器閥門。吹去灰塵,然

后安裝。

18

二、人工復蘇及復蘇后的處理

(1)人工復蘇的方法:

這是首先需要的救援,直到醫生或急救車的到來。

a讓患者平躺,在頸下墊個如枕頭樣的東西。使他的頭部后仰,并使他

的下頜向上以打通他的喉嚨。解開他的衣扣,操作者從頭部一側搶救。

b選擇一個適合患者的面罩.并將他牢固地裝在呼吸器接口上,而面罩

的尖端(不是非常圓的一端)位于管子下方。

c鎖緊管子環以開始供氧.并將調整環設定到ADULT(成人)或”

INFANT(幼兒)等適合患者的位置。雙手拿著面罩,罩在患者的口鼻處,并

將它緊密地貼在患者的臉上。請注意:如果不將面罩貼緊的話氧氣則不能

完全送到肺部。如果面罩的大小不適當,氧氣則容易泄漏。

d如果在呼吸器的一定節奏下持續供氧,肺部就會充氣或呼氣。繼續這

個急救處理,直到患者恢復自主的呼吸。

e當按加壓鈕時也可使肺部充氣,但是不要用于最初的搶救。因為肺部

可能因此受傷。它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2)復蘇后的處理方法:

當患者被搶救復蘇,自主呼吸得以恢復,而呼吸周期與人工呼吸器的

呼吸節奏不同。因此,當有了自主呼吸時,把面罩從他臉上離開1cm,并按

加壓鈕。當從人工呼吸器持續供氧時,讓他自己吸入氧氣。如果他的呼吸

停止或又變得很微弱時,重新按下面罩并重新開始人工呼吸。

a當患者發生嘔吐時進行人工呼吸要慎重,若擔心在他躺著時嘔吐物會

進入他的喉嚨將他的臉轉向側面,立即用吸引器吸出嘔吐物(參看吸引器一

項)。以緩解或防止嘔吐物進入到喉嚨(氣管)。

b開始了人工呼吸后,他可能很快復蘇也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

請不要停止人工呼吸。(直到醫生或救護車的到來)。

c當進行人工呼吸時,面罩應緊密貼在臉部,

d因為裝在瓶內的氧氣量有限,不要浪費氧氣。

(3)氧氣的吸入:即使通過人工呼吸被復蘇,患者仍未達到正常狀態

時,吸氧是必要的。

a將用于吸氧的濕化器上的裝于流量計上的濕化瓶拆下,將水加到瓶的

畫線處。再按原樣裝回。將流量計管子插到壓力調節器的分配器的一個卡

19

頭上。

b將吸人面罩的管子牢固地插入到加濕器的管道接頭上。

c將吸人面罩罩著鼻子和嘴。松緊帶套到頭的后面,固定在臉部。

d將真空流量計的旋鈕向左轉(逆時針方向)則真空管中的浮子就上升

請將浮子的中心點設定到3的位置。完成后,在加濕瓶中的水開始起泡,

氧氣的吸入在這個狀態下進行。

Holmatro破拆裝置操作標準

一、操作方法:

(一)高壓起重氣墊:

1、打開氣瓶并迅速關閉,吹凈瓶口;

2、將調壓閥接頭連接氣瓶,檢查關閉旋轉把手,將蝶形螺母松開;

3、用高壓軟管連接控制器和氣墊;

4、慢慢打開氣瓶開關,觀察氣瓶壓力小于300巴;

5、觀察低壓壓力表,旋轉蝶形螺母調整壓力至8巴,打開旋轉把手

調節流量;

6、打開截止閥,按+按鈕起升氣墊;

7、關閉截止閥,按-按鈕釋放壓力,更換氣墊,(可以將兩個氣墊

聯合使用,但必須先起升大的氣墊);

8、打開截止閥,按-按鈕釋放壓力降下氣墊拆除。

(二)擴展剪切:

1、打開手動泵操縱桿鎖;

2、打開手動泵卸壓閥,取下防塵帽,用高壓軟管連接手動泵;

3、用高壓軟管連接工具;

4、關閉卸壓閥,將旋轉手柄向右旋轉打開鎖定環,用操縱桿給泵加

壓,工具擴展張開;

5、將旋轉手柄向左旋轉打開鎖定環,用操縱桿給泵加壓,工具剪切

或拉伸;

6、CT4150c擴展'剪切兩用鉗使用時可打開照明燈;

7、使用后工具恢復原位,打開手動泵卸壓閥釋放壓力,拆除軟管、

20

手動泵、工具,各個接頭安好防塵帽。

AYG-45型壓縮氧自救器操作標準

一、操作方法:

1、攜帶自救器應斜掛在肩上,并應避免強烈沖撞;

2、觀察壓力計的指針位置,若指示在白線內,則可使用;

3、拉出氧氣袋、呼吸導管和鼻夾;

4、旋開氧氣瓶開關,并開啟在最大位置;

5、拔掉口具塞,迅速的將口具片放在唇與齒之間,咬住牙墊,緊閉嘴

唇,使之可靠的氣密;

6、將鼻子用鼻夾夾住,用嘴進行呼吸;

7、戴好眼鏡,不要松動。

DQP-200型惰氣泡沫發生裝置操作標準

一、操作方法:

1、安裝后首次開機前,應先將吸油管路充滿油后(用人工將油從吸油

口充入油泵),然后啟動油泵空載循環15-20秒停止油泵,再將油管路接

到噴油室的噴嘴上,并檢查油泵轉向和有無漏油;

2、開機發泡前嚴格檢查各部件安裝質量及電器件的插接是否正確,并

對風機、水泵單獨試轉向;

3、檢查吸藥比例混合器,確保不漏氣;

4、開機:先啟動風機1運轉正常后,啟動風機2,再啟動冷卻降溫水

泵,當水壓值達到大于0.15MPa時,啟動點火后(兩只手同時按點火按鈕

和油泵按鈕),啟動發泡水泵并吸泡沫劑發泡。在運轉過程中司操人員一

定要集中精力觀察各種儀表顯示值,油壓不得低于2.OMPa,其允許波動值不

得大于正常工作壓力30%,冷卻水壓在噴嘴處不低于0.15MPa;

5、停機時:先停油泵-風機1、2-冷卻水泵-關閉調風板。

YRH250礦用本質安全型紅外熱成像儀操作標準

21

一、按鍵說明

1、電源開關1

啟動或關閉熱像儀。在熱像儀關閉的狀態下,按住電源開關約3秒鐘,

電源指示燈將亮起,熱像儀開始啟動。在熱像儀開啟的狀態下,按住電源

開關約3秒鐘,熱像儀將自動關閉。

2、按鍵板2

按鍵板包括:A鍵(自動調節鍵)、C鍵(取消鍵)、S鍵(凍結/激活

鍵)、菜單/確定鍵以及方向鍵。

A鍵(自動調節鍵)

在非菜單模式下,對準某一目標物體,按下此鍵,熱像儀會根據該目

標物體的溫度范圍自動調節圖像的色溫中值和色溫范圍,可反復多次,以

使圖像達到最佳的觀察狀態。

在分析狀態按下此鍵,則暫停當前的分析狀態,使得[方向鍵]可重

新用來調節圖像亮度及對比度等操作。

C鍵(取消鍵)

在菜單模式下,按下[C]鍵可返回上一級子菜單,直至返回到非菜單

模式下。此鍵不會保存之前對子菜單功能進行操作。

在分析模式下,按下[以取消當前選中的分析,并返回到“NULL”模

式。

S鍵(凍結/激活鍵)

凍結或激活圖像,在讀取圖像的模式下,按下此鍵可返回熱像儀的實

測狀態。

按住此鍵2-3秒可保存當前圖像。

菜單/確定鍵

此鍵功能是彈出菜單系統、菜單模式下進入子菜單和確定所選功能。

在開機后正常工作模式下,按下此鍵,就會彈出一個Windows風格的

菜單,這時熱像儀處于菜單模式下。

在菜單模式下,按住[上]、[下]方向鍵,以及[菜單/確定]鍵可

以選擇主菜單上不同的選項。此時通過上、下鍵就可以選擇擴展菜單中的

選項。確定進入此選項按下[菜單/確定]鍵。

22

在啟動完畢后,按下菜單鍵“-"彈出操作菜單,當選擇了某一選項后,

按下此鍵,如還有子菜單,則彈出子菜單,如無子菜單,則確定選項功能。

“一、T、f”方向鍵

“一、T、f”鍵依次為左、右、上、下方向鍵。

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在菜單中選擇各個選項:在分析模式下移動點坐標;

在參數設置模式下選擇與置數;在非菜單模式下調節熱圖的亮度和對比度。

其中,下鍵可以在菜單模式下用來選擇下拉菜單。左、右鍵可以彈出

或擴展菜單中的各項功能,上、下鍵可以對選定的項進行置數。

另外,在“NULL”模式下,除了按下[A]鍵自動調節圖像的色溫中值和

色溫范圍外,用戶還可以利用方向鍵來手動調節色溫中值和色溫范圍.上、

下鍵調色溫范圍值,左、右鍵調色溫中值。

電源指示燈“3”

二、操作方法:

1、觀測和調節紅外圖像

(1)按下機器開關鍵,打開機器電源;

(2)等待機器的初始化和數據加載的完成;

(3)取下鏡頭蓋,將機器的鏡頭對準要觀察的物體;

(4)旋轉機器鏡頭,將焦距調節至滿意位置;

(5)按[A]鍵自動調整紅外熱圖。

注意:操作過程中機器內部發出響聲屬正常現象。

2、進行測溫分析

(1)機器開啟中,按下[菜單/確定]鍵,彈出操作菜單;

(2)使用上、下方向鍵進入“分析”,并按下[菜單/確定]鍵。

(3)使用上、下方向鍵選中“點一”;

(4)再次按下[菜單/確定]鍵;

(5)移動熱像儀,或使用方向鍵移動光標的位置,使其對準想要測溫

的物體。

(6)屏幕右上角的讀數即為被測物體的溫度。

3、存儲紅外熱圖

(1)開啟中按下[菜單/確定]鍵,彈出操作菜單;

(2)使用上、下方向鍵進入文件;

23

(3)選擇“保存”,按下[菜單/確定]鍵,或者按住“S”凍結鍵約

2-3秒,機器顯示屏上出現存儲的提示框,該圖像將被存儲在內置的存儲器

里。

4、回放紅外熱圖

(1)機器開啟中,按下[菜單/確定]鍵,彈出操作菜單;

(2)使用上下方向鍵進入“文件”;

(3)使用上下方向鍵選中“打開”,按住[菜單/確定]鍵進入“圖像

打開”模式,使用上下方向鍵選擇一幅紅外圖,按[菜單/確定]鍵打開該幅

熱圖。

(4)在彈出文件菜單中,如未發現想打開的圖像,請使用上下方向鍵

直到出現目錄選擇單,選擇正確的目錄,然后按下[菜單/確定]鍵,再選擇

想打開的圖像號,再次按下[菜單/確定]鍵,即可打開熱圖

PD-30鐳射測距儀操作標準

一、測量基準點:測距儀可從四個不同的測量基準點測量距離。按下

測距儀正面左側的按鍵,測量基準點將定在前后端之間。若定針摺出成

90°,則基準點設定在定針尾端。若將定針摺出成180。,則基準點會自動

設定在后端。

二、測量距離:測距儀測量距離只需要極短的時間,顯示熒屏上會出

現多次資訊。

1、藉由按下“on"(開)按鍵,啟動測距儀。

2、按下"Measure”(測量)按鍵。此動作會將鐳射光束切換為開,

該紅色鐳射光束即是在目標物體表面上可見的鐳射點。顯示熒屏會以活動

為虛線,表示瞄準模式。

3、瞄準目標

4、再次按下“Measure”(測量)按鍵,以測量距離。

一般而言,結果將與1秒內出現于結果行上。鐳射光束將切換為關。

若進行進一步測量,則會在中間的結過行上,顯示最多三筆業已決定之距

離,換言之,最后四次測得距離之加總,已顯示與顯示屏幕上。

三、測量模式:

24

有兩種不同的測量模式可供選擇,作為測量距離所用。分別是單一距

離測量以及連續距離測量。連續距離測量是用來給定之距離或支線,并可

用來應付困難度較高的距離測量,例如角落、邊線等。

1、單一距離測量(Measure”(測量)按鍵)

a、藉由按下Measure"(測量)按鍵,啟動鐳射光束。

b、再次按下Measure"(測量)按鍵。

一般而言,測量結果將會與1秒內完整呈現與顯示屏的結果行上。

指示:另外法,可藉由按下按鍵“。記(開),而將測距儀切換至開。

隨后再按下測量按鍵將鐳射啟動。

2、連續測量

按住Measure"(測量)按鍵大約2秒,以啟動此測量模式。依此實行

時,則測距儀是否為關,或鐳射光束切換至開或關,將不具任何影響。測

距儀將永遠切換為連續測量。

連續測量時間,會將每秒8至15次的測量結果,其測得之距離更新并

顯示在結果行上。情形依目標物表面之反射性決定。若鈴聲信號切換為開,

則鈴聲信號用以表示連續測量。測量程序在再次按下Measure"(測量)按

鍵后方告終止。隨后,最后一次有效的距離測量值,將顯示于螢幕的結果

行上。

3、以目標物體輔助測量

當對外部角落,如建筑物、外墻等進行測量時,可使用面板,磚墻或

其他適合的物件作為目標。在長距離及光照條件不佳時,例如在強烈陽光

下,建議使用PDA50目標板。

25

二、氧氣充填工崗位作業標準

1、充氧前應分別接上輸送氧氣瓶和小氧氣瓶;

2、充氧前應將各路系統充滿13。至20。個大氣壓力檢查是否漏

氣,檢查曲軸運轉方向是否正確,安全閥的性能是否可靠,潤滑系統水路

是否暢通,壓力表的指示是否正常,否則發現故障立即排除;

檢查完畢后,打開輸送氧氣瓶開關,待小氧氣瓶內的壓力與輸送瓶內的壓

力平衡為止;

3、關閉集合開關啟動電機充氧觀察壓力表的變化,小氧氣瓶壓力不得

超過20。大氣壓力,輸送瓶內不得低于50個大氣壓力;

4、打開集合開關、關閉小氧氣瓶開關、打開T型閥桿放出殘余氣體卸

下小氧氣瓶;

5、充氧完畢后,切斷電源關閉輸氣瓶開關、由氣泵分離器放出冷凝水。

26

三、化驗員崗位作業標準

1、開機前先開載氣(氮氣)。

2、打開Micro3000-GC電源。

3、待Micro3000-GC自檢完成后,聽到“咔噠”聲雙擊屏幕上Cerity

QA-QC圖標,這時化學工作站自動與Micro3000-GC通訊,進入的工作站畫

面。

4、點擊左邊的“方法”菜單進入方法編輯畫面,點擊“創建”按鈕,

輸入方法名,點擊“確定”,然后點擊方法畫面中“采集”子菜單進入采集

參數編輯畫面。點擊工作站左邊的“樣品”按鈕,點擊“編輯”子按鈕,

在樣品名的下方輸入樣品名,選擇方法名,儀器名,點擊“注冊”樣品。

依次注冊若干樣品。分析結果出來后點擊“打印”。

5、實驗結束后,調出事先編好的關機方法,待各處溫度降下來后(低

于50℃),退出化學工作站,退出Windows所有的應用程序,用Shutdown

關閉PC,關閉打印機電源,關GC電源,最后關載氣。

27

四、消防隊員崗位作業標準

一、著戰斗服

1、操作程序

(1)消防隊在集合線處,站成一列橫隊

(2)聽到"第一名,出列"口令后,消防隊員跑步到起點線后,立正站好.

(3)聽到"準備器材"口令后,消防員檢查器材,然后回原位站好.

(4)聽至U"著戰斗服一一―準備"口令后,消防員做好準備.

(5)聽到"開始"信號后,消防員迅速向前,脫下解放鞋,穿好消防鞋,下

裝,粘合下裝尼龍搭扣,系好腰帶,戴好盔帽,帽帶拉至下領;穿好上裝,粘合

上裝尼龍搭扣,扎牢安全帶,立正喊“好”。

(6)聽到“卸裝”口令后,按著裝相反順序脫下服裝,疊好放回原處,

在起點線處,立正站好。

(7)聽到“入列”口令后,跑步回到原位站好。

2、標準要求

(1)著裝前,身著作訓服,穿解放鞋,不戴帽子。

(2)上下裝尼龍搭扣必須粘合,對齊。

(3)腰帶系緊,雙腳踏到鞋底。

(4)安全帶切實扎牢,帶尾拉平,衣領平整,前后衣襟在安全帶下面。

(5)盔帽戴正,帽帶貼于下鄂。

3、計時/檢查

(1)計時從發出“開始”信號到消防員操作完畢喊“好”為止。

(2)檢查中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計取成績:

⑴安全帶插釬未插入孔眼;

⑵尼龍搭扣粘合長度不足2/3。

(3)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加1秒:

⑴帽帶未貼于下顆。

⑵衣領不平整;

28

⑶前合衣襟未在安全帶下面;

⑷安全帶未拉平;

⑸腰帶未系緊;

⑹一只腳未踏到鞋底。

二、兩盤水帶連接

1、操作程序

(1)消防隊在集合線處,站成一列橫隊。

(2)聽到“第一名,出列”口令后,消防員跑步到起點線后,立正站好。

(3)聽到“準備器材”口令后,消防員檢查器材攜帶水槍,然后回原位

站好。

(4)聽到“兩盤水帶連接一一預備”口令后,消防員做好準備。

(5)聽到“開始”信號后,消防員迅速向前,手持水帶,先甩開第一盤

水帶,接上分水器接口,在跑動中甩開第二盤水帶,連接上水帶、水槍接

口,沖出終點線,做立射姿勢喊“好”。

(6)聽到“入列”口令后,跑步入列,在左側站好。

2、操作標準

(1)水帶、水槍噴嘴、分水器前口與器材線相齊。

(2)水帶長度為20米,接口朝前可,墊圈完整。

(3)第一盤水帶應甩到8米線。

(4)必須在鋪帶線路內完成全部動作。

3、計時/檢查

(1)計時從發出“開始”信號至消防隊員跑到終點線為止。

⑵檢查

⑴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計取成績:

①接口脫口、卡口;

②未接上水槍沖出終點線;

③兩盤水帶均出線或壓線。

29

⑵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增加1秒:

①沖出終點線,未做立射姿勢喊“好”的。

②在甩帶時,跑出線外做動作的。

⑶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力口2秒。

①第一盤水帶未甩到甩開線;

②水帶出線、壓線,扭圈超過360度;

③用腳操作或控作水帶的;

④分水器接口拖出50cm.

⑷第一盤水帶既出線或壓線,也未到甩開線的。增加3秒。

三、五盤水帶連接

1、操作程序

(1)消防隊在集合線處,站成一列橫隊。

(2)聽到“前兩名,出列”口令后,跑步到起點線后,立正站好,并舉

手示意喊“好”。

(3)聽到“開始”信號后:

⑴第一名消防員提兩盤水帶,帶到58米處,甩開一盤水帶,放下一個

接口,再甩開另一盤水帶,連接好水帶接口,跑到終點線,將最后一個接

口連接在分水器上操作完畢在原位立正喊“好”。

⑵第二名消防隊員先甩開第一盤水帶,將第一個接口連接在分水器上,

另一個接口與第二盤水帶連接,然后提兩盤水帶,在跑動中甩開第二盤和

第三盤水帶,連接好第二、三盤水帶接口,并將最后一個接口與第一名消

防員放下的水帶接口連接上,操作完畢在原地立正喊“好”。

(4)聽到“收帶”口令后,兩名消防員收起器材(左側三名出列協助),

放回原位,在起點線處,立正站好。

(5)聽到“入列”口令后,跑步入列,在左側站好。

2、操作標準

(1)水帶不應出線、壓線和扭圈360度。

30

(2)第一盤水帶應甩到甩開線。

(3)水帶接口不脫口、卡口。

(4)分水器接口不應拖出50cm。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