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測地理試卷(江蘇專用)(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測地理試卷(江蘇專用)(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測地理試卷(江蘇專用)(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測地理試卷(江蘇專用)(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測地理試卷(江蘇專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測試卷(江蘇專用)(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考試范圍:必修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Ⅰ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請從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的一項)第二居所是指在常住地之外的地區擁有產權或長期租賃用以休閑、度假、養老等生活目的的臨時性居所。第二居所旅居者作為一種周期性居民,很難與當地居民產生持久的能稱之為融合的社會互動,并刻意與當地居民保持適當距離,導致了“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對視。因此,從長期發展來看,需要政府、社區組織這些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從而促進旅居地可持續發展。下圖示意第二居所旅居地和諧社區發展模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第二居所的出現,將使旅居地(

)A.房價持續提高B.就業壓力增大C.環境壓力加大D.人才數量增多2.在第二居所區,形成了“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對視的根本原因是(

)A.居住時間差異B.消費水平差異C.出行方式差異D.地域文化差異【答案】1.C2.D【解析】1.由材料可以判定,第二居所旅居介于短時性旅游與永久性旅游移民之間,是一種新的人口流動現象。房價持續提高,不符合現實,A錯誤;第二居所是以休閑、度假、養老等生活目的的臨時性居所,不會加大就業壓力,對人才數量沒有影響,BD錯誤,但對旅居地造成額外的公共設施支出,環境壓力過大等問題,C正確。故選C。2.中國地域遼闊,南北地勢地貌和氣候等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孕育了大相徑庭的南北文化。這些差異以語言,性格、價值觀,生活方式等形式為表征,旅居者作為“外地人”,這些表征必然會與“本地人”不同,從而與本土文化發生碰撞,形成“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對視,D正確;居住時間、出行方式、消費水平在“外地人”與“本地人”自然存在,不會造成對視,ABC錯誤。故選D。適度人口指對一國或地區發展最適宜的人口數量,需要綜合考慮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各因素的平衡。某科研團隊基于上述因素以平均發展速度預測未來指標的方式,測算2030年長三角城市群以及部分城市各系統下的人口承載力與適度人口規模,結果如表所示(單位:萬人)。完成下面小題。區域或城市常住人口規模經濟承載人口社會承載人口資源承載人口環境承載人口適度人口長三角城市群17998.59227715.32312092.6407151.65911452.46216158.401上海市3505.9172034.6481475.5521826.6871517.8832336.151南京市1219.5281015.1131184.237532.671696.169957.751杭州市1160.1671068.1791144.949977.567598.5181045.345合肥市948.1691192.1962970.0371277.186881.7191580.2853.制約長三角城市群人口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是(

)A.經濟B.社會C.資源D.環境4.為推動人口規模可持續發展,今后長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上海市應限制經濟發展速度B.南京市應降低人口落戶門檻C.杭州市應提高居民消費水平D.合肥市應加強產業結構調整【答案】3.C4.D【解析】3.結合經濟、社會、資源、環境承載人口數量可知,資源承載人口數量最小,為“短板”,所以制約長三角城市群人口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是資源,C正確,ABD錯誤。故選C。4.作為長三角的龍頭,上海更應優化而非限制經濟發展速度,A錯誤;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大于適度人口,南京市不應降低人口落戶門檻,降低人口落戶門檻會增加常住人口,易加強人地矛盾,B錯誤;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是結果而非直接措施,杭州市更應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自然帶動消費水平提升,C錯誤;合肥市加強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產業競爭力,吸引人口和投資,促進人口和經濟的協同發展,D正確。故選D。石羊河流域發源于祁連山北坡,流域內人口分布極不平衡。近年來,石羊河流域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生態移民。下圖示意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題。5.石羊河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在(

)A.河流發源地B.山前沖積扇C.河流交匯處D.下游平原區6.影響石羊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交通C.水源D.政策7.圖示區域最需要進行大規模生態移民的是(

)A.民勤縣B.古浪縣C.永昌縣D.涼州區【答案】5.B6.C7.A【解析】5.由圖可知,石羊河流域南部人口密度較大,北部人口密度較小,南部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為山前沖積扇,而非河流交匯處,B正確,C錯誤;河流發源地,海拔高,人口密度較小,A錯誤;由圖可知,下游平原區人口密度較小,D錯誤。故選B。6.石羊河流域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氣候較為干旱,且結合圖示可知,人口多分布在河流較多、水源充足的地區,故水源是影響石羊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C正確。結合圖示,與水源相比,地形、交通、政策均不是主要影響因素,ABD錯。故選C。7.民勤縣位于流域北部(下游),水資源最為短缺,生態環境脆弱,隨著該地區人口增加,水資源進一步減少,荒漠面積將不斷增大,因此最需要進行生態移民,A正確,排除BCD。故選A。漢口即漢水入長江之口。明朝末年,漢口商船四集,貨物紛華,發展成為長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至清朝末年,漢口已成為我國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紐帶。受漢口輻射影響,其周邊眾多小城鎮發展迅速,被譽為“小漢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明朝末年,漢口的主要城市功能為(

)A.生產功能B.管理功能C.創新功能D.集散功能9.漢口輻射帶動“小漢口”的主要方式為(

)A.產業轉移B.人口遷入C.技術支持D.貨物流通10.清朝末年,“小漢口”通過漢口運往國際市場的貨物主要有(

)①茶葉②水產品③綢緞④日用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8.D9.D10.B【解析】8.根據材料可知,明朝末年,漢口商船多,貨物集散,可推測城市主要功能是集散功能,D正確;根據材料看不出漢口的生產、管理、創新功能,ABC錯誤。故選D。9.根據材料可知,漢口成為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紐帶后,輻射帶動周邊眾多小城鎮,可推測漢口集散能力強,通過貨物流通輻射帶動“小漢口”,D正確;漢口作為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紐帶,發揮的主要功能仍是集散,產業、技術的區位優勢不明顯,小城鎮規模小,對人口吸引力不強,ABC錯誤。故選D。10.清朝末年,我國的特色產品如茶葉、綢緞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度高,很可能是“小漢口”通過漢口運往國際市場的貨物,①③正確;清朝末年,水產品、日用品不是該地的優勢特色產品,②④錯誤。故選B。《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明確指出要“傳承傳統建筑文化,使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融入鄉村建設與維護”。湖北恩施州宣恩縣彭家寨作為鄂西武陵山區和土家族文化的代表性村落,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受到了學者的關注。下圖示意彭家寨地域環境。完成下面小題。11.彭家寨聚落空間形態為(

)A.團塊式B.棋盤式C.分散型D.半聚集型12.與彭家寨最初選址關聯較小的因素是(

)A.洪災B.河流C.地形D.公路13.推測彭家寨傳統民居樣式為(

)A.B.C.D.【答案】11.D12.D13.A【解析】11.讀圖可知,彭家寨聚落民居建筑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坡邊緣地帶,規模不大、聚落內部民居建筑排列較為松散,形成半聚集型的空間形態,D正確,ABC錯誤。故選D。12.讀圖可知,彭家寨聚落民居建筑主要分布距離河流較近,但又沒有緊鄰河流分布的地勢略高于河流的山麓地區,可以少受洪澇災害的影響,因此洪災、河流和地形均與彭家寨最初選址關聯較大,ABC不符題意;獨占顯示公路沿線民居建筑較少,因此公路與與彭家寨最初選址關聯較小,D符合題意。故選D。13.彭家寨是我國南方鄂西武陵山區的傳統民居,山區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建筑用地少,常有吊腳樓等分布,A正確;B為四合院,為北方傳統民居樣式,B錯誤;C為土樓,是福建客家傳統民居樣式,C錯誤;D門窗緊臨街道,還有較大的露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大,不屬于該地傳統民居,D錯誤。故選A。地下商業空間是一種獨特的商業形式,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地下部分。這些空間經過精心設計,為市民提供購物、餐飲、娛樂等多種服務,人流量較大且晝夜變化明顯。右圖示意我國華北平原某大城市地下商業空間分布。完成下面小題。14.大城市規劃地下商業空間的主要目的是(

)A.擴大城區管理面積B.調整城市空間布局C.緩解土地供應不足D.減少城市環境污染15.該城市的空間結構為(

)A.同心圓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環狀發展模式16.A、B區地下商業空間處于規劃狀態的原因可能是(

)①經濟發展潛力大②交通通達度差③為農業生產區④經濟規模較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4.C15.C16.B【解析】14.隨著城鎮化發展,地面空間有限,對地下進行開發,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增加商業活動的場所,緩解土地供應不足,滿足城市發展需求,C正確;向地下發展,并沒有擴大城區面積,A錯誤;規劃地下商業空間沒有改變城市功能區分布,故調整城市空間布局不是主要原因,B錯誤;隨著對地下空間的過度開發建設,城市污染可能加重,D錯誤。故選C。15.結合材料,地下商業空間是一種商業形式,為市民提供購物、餐飲、娛樂等多種服務,其人流量較大,且人流量晝夜變化大,可知其一般應位于城市商業區,地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差異較大,因此大型購物、餐飲、娛樂轉為地下經營,地租成本較低。圖中有多個商業空間,可知該城市有多個發展核心商業區,城市空間結構應為多核心模式,C正確,ABD錯誤。故選C。16.結合圖示,A、B區已規劃為可利用地下商業空間,說明區域未來發展潛力較大,①正確;A、B區域與城市發展主中心軸帶有地上連接通道,說明與主城區空間聯系強,交通通達度較優,②錯誤;A、B區規劃為可利用地下商業空間,應是城區,不應是農業生產區,③錯誤;A、B區域可能城市經濟規模小,城市功能區目前分化不明顯,商業區地租低,以地上空間利用為主,④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1949年以來,上海開啟了郊區城鎮化進程(下圖),其中臨港新城(L城)東臨東海,綠化面積達50%以上,城市硬化地面主要由廢棄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磚和透水瀝青鋪設,功能區圍繞湖泊形成城市環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城市化進程中上海郊區功能區(

)A.數量減少 B.類型減少C.生態功能增強 D.生產能力增強18.2001~2020年,上海市各要素流動(

)A.阻礙中心城區經濟的發展B.促進郊區的產業結構升級C.降低上海市的城鎮化水平D.降低郊區的居住環境質量19.L城建設采取的措施及目的對應正確的是(

)A.合理布局功能區,改善人居環境質量B.增加森林覆蓋率,擴大新城城市規模C.使用透水瀝青,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D.靠近東部海濱,滿足工農業用水需求【答案】17.D18.B19.A【解析】17.由圖可知,功能區數量增加,功能區類型從工業區、衛星城,再建成開發區,類型增多,AB錯誤;工業區數量明顯增多,生產能力增強,同時對當地原生自然環境影響大,生態功能減弱,D正確,C錯誤。故選D。18.中心城區進行產業結構升級,會促進中心城區的經濟發展,A錯誤;向郊區進行產業轉移,可促進郊區的產業結構升級,B正確;人口從中心城區流向郊區,可促進郊區城鎮化,提高上海市的城鎮化水平,C錯誤;要素流動可完善郊區基礎設施,改善郊區居住環境質量,D錯誤。故選B。19.合理布局功能區,促使居住要素流動使得郊區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為人口遷移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環境合理布局功能區,改善新城居住環境質量,A正確;增加森林覆蓋率,可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但是無法擴大新城城市規模,B錯誤;硬化路面使用廢棄陶片制作的再生地磚和透水瀝青鋪設主要目的是增加下滲,減輕內澇,C錯誤;靠近東部海濱主要目的是調節氣候,海水不能直接作為工農業用水,D錯誤。故選A。自20世紀后期開始,在全球化、郊區化、去工業化等多重影響下,城市增長已不是唯一的發展趨勢。許多經歷了經濟、政治、社會轉型的城市走向了收縮,城市收縮現象開始出現。下圖為黑龍江省伊春市三個不同時期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分異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伊春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

)A.1995—2005年整體上升B.整體趨于穩定狀態C.2005—2015年逐漸上升D.由北向南逐漸遞減21.推動伊春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分異變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區人均第一產業增加值②產業結構變化③非農人口比重④生態環境保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針對伊春市的發展現狀,應(

)①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②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③引進大量重化工產業④不斷向外輸出人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0.A21.C22.A【解析】20.據圖可知,1995—2005年伊春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整體呈上升趨勢,A對;2005—2015年伊春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出現整體下降趨勢,C錯;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低值區(四類)三個時期差異較大,B錯;整體來看,伊春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間分異呈現南北兩端向中部遞減的趨勢,D錯。故選A。21.伊春市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分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產業結構變化、地區人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生產總值、非農人口比重和非農化率的差異,與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間格局分異具有高度關聯性。故C正確,建設用地受地區人均第一產業增加值、生態環境保護影響較小,ABD錯。故選C。22.伊春市應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利用存量規劃手段,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避免建設用地盲目開發,實現建設用地內部挖潛,吸引人口回流,①②正確;引進大量重化工產業會加重城市的環境問題,不斷向外輸出人口會加重城市收縮現象,③④錯誤,A正確,BCD錯。故選A。第Ⅱ卷二、綜合題:本題共3小題,共56分。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民族村寨是指少數民族人口相對集中且集聚程度高的村落。鄂西南指湖北西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民族村寨數量眾多,多呈帶狀分布在距離河流200~500m的起伏和緩的山坡上,海拔600~900m,近60%分布于南坡、東南坡及西南坡。較多村寨被收錄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下圖示意鄂西南地區民族村寨分布。(1)分析鄂西南地區民族村寨數量眾多的主要原因。(8分)(2)鄂西南地區民族村寨多集中分布在距離河流200~500m的區域內,分析其原因。(4分)(3)從地形角度指出鄂西南地區民族村寨分布特點的主要益處。(8分)【答案】(1)鄂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分布多;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形較封閉、獨立,對外聯系少;地理位置較偏遠,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受城鎮化進程影響較小,進而保留更多的民族村寨。(2)河谷地區地勢低,為地表水匯聚地,水源豐富,便于居民取水;山洪暴發常常造成河水暴漲,村寨與河流保持200m以上的距離,可減少洪水的威脅。(3)海拔適中,水熱條件好;布局在河谷,依靠有利地形躲避戰亂;依山就勢建立村寨,減少耕地的占用;向陽坡光熱條件好;坡度平緩,便于發展農業和聚落。【解析】(1)鄂西南地處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區域內,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52.6%。眾多的少數民族人民在此聚居,且由于少數民族類別眾多,因此形成了聚落眾多的景象。且由于該地區交通不發達,外來人口少、開發程度低,因而大部分的居所得以保留下來,形成民族村寨眾多的格局。本題在答題時需要分成兩個以上小點,且必須提及開發程度低、少數民族人口多兩點。(2)河流對聚落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為了便于取水,減少路途奔波,聚落一般會選擇在河流較近的地方發展壯大。鄂西南地區大部分的村寨距離河流較近,但仍然保持200米以上的距離,主要是因為該地夏季降水較為集中,河流容易泛濫,為了避免洪水威脅,因而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保證安全。(3)自然環境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好的自然條件會使得一個地區發展更加快速、平穩。根據圖片可知,鄂西南地區河谷眾多,而河谷地區水熱條件好,利于聚落農業的發展;聚落多建在河谷周圍,一是距離耕地、河流較近,便于農業生產活動,二是易守難攻的地勢可以起到一定的躲避戰亂的作用。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有人用“身在城市,腳在農村”、“身在城市,心系鄉村”來形容我國現在的城鎮化中出現的問題,因此要發展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目的是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重慶市積極面對現實問題,實現新型城鎮化轉型。下列圖表為重慶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比較和重慶土地利用現狀統計。重慶市土地利用現狀統計坡耕地占95.3%坡度>25°的耕地占12.1%墾殖指數36.1%(全國平均10.4%)農村勞動力人均耕地2005年至2014年由1.5畝減少為1.12畝可開墾耕地占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0.4%(1)試分析“身在城市,腳在農村”、“身在城市,心系鄉村”現象產生的現實原因。(8分)(2)重慶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人地矛盾突出等問題。請結合材料,找出相應依據。(4分)(3)請為加快推進重慶市新型城鎮化目標的實現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答案】(1)城市就業機會多,收入高,吸引大量農村人口遷入城市;但城市房價高,生活成本高,農村勞動力難以在城市定居;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工作,同時兼顧農業生產,導致“身在城市,腳在農村”;農村勞動力雖然在城市工作,但對農村的土地、家人等仍有牽掛,導致“身在城市,心系鄉村”。(2)坡耕地占95.3%,坡度>25°的耕地占12.1%,可開墾耕地占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0.4%,說明耕地資源有限,后備耕地不足;農村勞動力人均耕地2005年至2014年由1.5畝減少為1.12畝,說明人均耕地減少。(3)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加強城市規劃和建設,提高城市承載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村勞動力在城市的居住、教育、醫療等問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解析】(1)城市就業機會多,經濟收入高,從而吸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遷入城市;但城市房價高,消費水平高,生活成本高,農村勞動力難以在城市立足和定居;農村勞動力農閑時在城市工作,但農忙時必須兼顧農業生產活動,導致“身在城市,腳在農村”;農村勞動力雖然在城市工作,與城市人相比,農村勞動力收入水平較低,難以真正在城市扎根,對農村的土地和家人等仍有牽掛,導致“身在城市,心系鄉村”。(2)由上表數據可知,坡耕地占95.3%,坡度>25°的耕地占12.1%,可開墾耕地占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0.4%,說明耕地資源有限,后備耕地不足,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糧食消費需求;就耕地利用狀況而言,農村勞動力人均耕地2005年至2014年由1.5畝減少為1.12畝,說明人均耕地減少,人地矛盾突出。(3)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創造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機會;加強城市規劃和建設,改善城市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承載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村勞動力在城市的居住、教育、醫療等問題,徹底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振興鄉村經濟,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吸引農村人口回流;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S地區曾是倫敦的傳統工業區。隨著英國制造業衰退,該區域逐步衰敗,大量工業用地閑置。為舉辦2012年倫敦奧運會,英國政府將奧運籌辦與S地區改造結合,打造奧運都會區,新建擴建體育場館、火車站、綠地等奧運相關設施。同時該地形成了包括倫敦東部最大購物中心在內的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