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1頁
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2頁
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3頁
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4頁
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教學設計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寫作《學習抒情》教學設計一、核心素養目標:1.語言建構與運用:認識、掌握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方法,并在作文實踐中予以運用。。2.思維發展與提升: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3.審美鑒賞與創造: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4.文化傳承與理解:感悟、體味家鄉生活中美的事物,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教學難點:如何借助相關手法進行抒情。三、教學設想《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怡當的表達方式”。文章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以情動人,抒情、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怡當的表達方式。文章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以情動人,抒情是寫作種很重要的表達方式。但是抒情比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達方式結。因此,要“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兩種抒情方式及其表達效果。”七年級下學期,各種表達方式學生已經學習并掌握。但是,記敘文中應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文中的抒情就應是在充分記敘的基礎上有感而發,切不可喧賓奪主。因此,將“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作為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緊扣內容、銜接自然,靈活、簡潔適度地進行記敘中的抒情。教科書采用能力點和主題內容雙線索結構單元。本單元就以祖國為主題,編選了四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這些作品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應聯系所學課文,做到課內學范例,課外善模仿。寫作教學注重一課一得,應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體會兩者的表達效果,學習兩者基本的抒情方法。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探究法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音頻、視頻六、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設計請同學們齊讀紀伯倫的《美》(節選)請你們仔細地觀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們必定會觀察到美。請你們側耳傾聽鳥兒鳴囀、枝葉窸窣、小溪淙淙,你們一定會聽出美。請你們看看孩子的溫順、青年的活潑、壯年的氣力、老人的智慧,你們就會看到美。請歌頌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臉頰,罌粟花樣的小嘴,那被歌頌而引以為榮的就是美。請贊揚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軟,頸項如象牙似的白皙,長發同夜色一樣黑,那受贊揚而感到快樂的正是美。生活處處有美景,美景時時動人情

,我們要善于發現美,學會抒發真情實感。任務一、讀名家觀點,了解抒情1.初步了解抒情抒情大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明顯的,又一種是含蓄的。作者在記敘了事物之后,情不自禁,附帶寫一些“快活極了”“好不悲傷啊”一類的話,教人一望而知作者在那里發抒他的感情,這是明顯的方式。作者在記敘了事物之后,不再多說別的話,但讀者只要能夠吟味作者的記敘,也就會領悟作者所要發抒的感情,這是含蓄的方式。……從情味說,兩種方式卻有點兒不同。明顯的方式比較強烈,好像一陣疾風猛雨,逼得讀者沒有法子不立刻感受。含蓄的方式比較柔和,好像和風中的柳絲或者月光下的池塘,讀者要慢慢地凝想,才能辨出它的情味來。還有一層,作者在一篇抒情文里頭兼用著兩種方式也是常見的事。(摘自夏丏尊、葉圣陶《國文百八課》)2.回顧課文,歸納方法。(1)思考回顧:①我們剛剛學過的第二單元五篇課文,都注重抒發感情,回憶文章分別抒發了什么情感。②在這幾篇課文中,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來抒發情感?(2)《黃河頌》。①感情:歌頌黃河,歌頌我們偉大的民族,歌頌中華民族頑強奮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表達了中華兒女堅定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②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用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判斷句、感嘆句、第二人稱呼告等來抒發強烈的情感。(3)《老山界》。①感情: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經過,贊揚了紅軍戰士堅強的意志、英勇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②抒情方式:間接抒情。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結合,人物描寫與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結合,在具體的描寫中讓讀者真切感受到紅軍的品質,體會到作者對紅軍的精神的贊揚。(4)《誰是最可愛的人》。①感情:表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偉大胸懷,歌頌了他們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熱情贊頌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②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結合。文中首尾以及事例中間的議論、抒情性句子變換人稱、句式,直接抒發對志愿軍的熱情贊頌,增強了感染力。具體事例的敘述與描寫中,又讓人真切感受到志愿軍的品質與精神之偉大,是間接抒情。(5)《土地的誓言》。①感情:本文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淪喪的故鄉昔日的美麗、豐饒及自己在故鄉的美好回憶,抒發了對故鄉的深深眷念和對國土淪喪的悲痛憤慨,并發出了為解放故鄉而戰斗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誓言。②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結合。直接抒情:文中使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擬人和呼告的手法。間接抒情:描寫家鄉時的意象鋪陳與畫面疊現。(6)《木蘭詩》①感情:詩歌記敘了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贊揚了古代人民的家國情懷和犧牲精神,也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否定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追求。②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結合。記敘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經歷,描寫木蘭停機嘆息、準備出征、奔赴戰場、辭官還鄉等細節,具體表現木蘭的形象特點,表達了對木蘭的贊揚和對戰爭的厭惡。以雙免為喻,幽默而含蓄地表達了對木蘭的贊揚。(7)歸納抒情方法;①直接抒情用詞: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句式: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修辭:呼告、擬人、反復、排比;人稱:第二人稱。②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景物描寫、環境烘托;移情于物:意象鋪陳與畫面疊現;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比喻、聯想、想象。任務二

學習寫作技法有的人形容說:“感情是文章飛騰的翅膀。”好文章,會把你帶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美感享受。從經典文本的經典抒情段落來看,抒情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學好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技法,一定會使文章更上層樓。(一)輕吟一句情話——直接抒情示例1: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光未然《黃河頌》出現在文章結尾,直抒胸臆,表達了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精神的決心,激勵中華兒女學習其精神。示例2:啊,朋友!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的原野;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光未然《黃河頌》出現在文章開頭,以呼告的形式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直接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使人倍感親切。方法指導:1.直陳肺腑(內心獨白)人在情緒高漲或激憤的時候,往往要找朋友傾訴;或將它寫在文章中,以紙、筆為代替物,將感情發泄出來。這種方法就叫“直陳肺腑法”。在小說、戲劇等作品中,常以獨白的形式出現;而在散文中常是作者內心的直接剖白。習教材賞花絮我心里十分地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枉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良心的針!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將怎樣地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鄭振鐸《貓》這是“我”明白第三只貓平白無故蒙受冤屈的真相后的段內心獨白,具體細膩、真實可感。直接抒發了“我”對第三只貓的深深的愧疚以及對弱小生命的同情。鑒習作學運用我們又來到大廳外面,看見一尊又矮又小的土炮。老師告訴我們,這是當年戚繼光帶兵打仗時用的武器。我想,就靠這樣笨拙的武器卻能打敗侵略者,我們先輩的勇猛精神是多么偉大啊!選自習作《游戚公祠》小作者在具體敘述描寫之后,利用內心獨白的方式,直接表達了對戚公的贊美之情。2.善用修辭有很多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呼告、反復等),都是隨作者情感的激化和升華而產生的;反過來,它也正適合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直接抒情時,要恰當加以選用。習教材賞花絮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冰心《荷葉·母親》作者將母親比作荷葉,將“我”比作紅蓮,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珍愛、庇護,“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運用反問,強調母愛的重要性——庇護子女、蔭澤后代,直接抒發了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之情。鑒習作學運用你是良師,告訴我做人的道理;你是益友,慰藉我受傷的心靈;你是石子,鋪平我成功的道路。有時,你很讓我討厭,但我的生活卻不能沒有你。一開始我并沒有喜歡你,甚至有些討厭你,但你沒有因此而拋棄我,反而處處幫著我。慢慢地,我喜歡上了你,甚至發現我的世界根本不能沒有你。

選自習作《不能沒有你——語文》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把語文比作良師益友和石子,語句生動形象,直接抒發了對語文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二)執筆一副情畫——間接抒情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寫景作文中常用的一種抒情方式,它的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它主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來抒發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具有詩情畫意。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土地的誓言》點撥: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從視覺、聽覺、嗅覺等角度,全面而生動地描繪了廣袤的關東原野上美麗的風光、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這是間接抒情中的“寓情于景”寫作技法:當端木蕻良想起家鄉而熱血噴涌、熱情泛濫的時候,萬千富于東北生活氣息的形象就爭先恐后地冒出來,鋪陳開來,這種寫法就是“意象鋪陳”。運用這種寫法要注意幾點:第一,選取典型的、有特色的、有意味的景物,構成意象群。“白樺林”“馬群”“蒙古狗”“皮鞭”“山雕”“鹿群”“煤塊”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的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第二,恰當運用形容詞,凸顯景物特點。“參天碧綠”“標直漂亮”“紅布似的”“金黃的”“赤色的”等形容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事物的特點,豐富了色彩,增強了畫面感。另外這些形容詞,蘊含著作者對故鄉的摯愛深情。第三,多角度地鋪敘,有序地排列。可以是靜景,如“白樺樹”“高粱”“豆粒”等,也可以動景“奔流似的馬群”“奔馳的鹿群”等,動靜相互映襯;可以是視覺,也可以是聽覺。五覺寫景讓景物更立體豐富;可以是植物動物,也可以是特色建筑或風俗人情。第四,運用排比句式造成連貫、逐漸增強的氣勢。“我看見……聽見……我想起……我想起……”反復渲染思念之情,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2、借事抒情記事抒情即把個人的思想感情融入所敘述的事件中,憑借對事件的敘述抒發作者或作品人物濃烈的感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的心中有情感的涌動,那么我們可以借助對這些事情的敘述將自己的感情抒發出來。敘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過程,而是要把濃郁的情感融入敘述之中。要選擇生動感人的細節作為情感的凝聚點,著力于抒情。示例: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選自臧克家《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選段描述聞一多先生參加游行和獻出生命一事,再現了他大義凜然的形象,證明他作為革命家“說”了就“做”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聞一多先生的敬佩和頌揚之情。3、議論抒情議論抒情是指作者用抒情性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見解的寫作方法。即用富有哲理的議論文字來抒情。議論抒情,融情于理,不僅可以強化作者的感情,而且能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華,上升到理性高度,使讀者從中得到某些啟示。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議論。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任務三、寫作實踐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繪了他那美麗而豐饒的家鄉。你的家鄉是什么樣的?你對它還有怎樣的情感?以《鄉情》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關于家鄉,你應該有許多內容可寫:家鄉的景色、物產、風俗,以及你在家鄉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側重地寫作。

2,直接抒情應基于相關的記敘、描寫,順勢而發;間接抒情時,所寫內容要與表達的情感相協調。

3.寫完初稿后,讀給同學聽聽,看看你的作文是否能打動人。如果效果不好,和同學討論,看看問題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做出相應的修改。

三、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煩惱,煩惱后面也許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作文。注意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每個人可能都會有煩惱,比如:媽媽總是拿你和別人比,說你這不行那不行;很喜歡跳舞,家人卻不支持;唱歌總是跑調,每次上音樂課都很尷尬……想一想,你有什么煩惱?哪些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

2.寫“煩惱”的時候,要把事情、原因寫清楚,還要寫出煩惱時的具體感受,讓人讀了以后能體會你的處境和心情。

3.作文寫完以后,可以和同學們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煩惱是什么,并相互開導、幫助,爭取消除這些煩惱。

例文引路:《我的煩惱》《試問父愛今何在》《荷花》

例文評析:

我的家鄉

“家鄉”,是一個多么美麗、多么深情的詞語呀!我從文字中讀到的別人的家鄉,山都是高峻的,水都是浩渺的,鄉情總是質樸溫暖的,鄉俗總是神秘有趣的……

可我出生的地方呢,卻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不遠處堆著的幾座荒山,老是一副木然的神情;山腳下倒是有一片湖水,也總是水波不興,絲毫不見活潑的樣子;沒有引人入勝的鄉俗,更沒有曲折離奇的鄉間故事。

它不過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我一直都沒有將它和“家鄉”這個美好的詞語聯系在一起!

直到那一天,我們在語文課上學習了蒲松齡寫的《山市》。從課本上領略完山市的奇妙之后,老師把我們領出教室,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小山說:“那就是奐山,蒲松齡描繪的神奇景象就出現在這座山上!”

啊!居然是它!很久很久以前,竟有一座直通霄漢的危樓在它上面突兀而起,幾盞忽明忽暗的燈在它的上空如星點般黯然縹緲。然后這一切又突然消失得了無蹤跡。原來這座其貌不揚的小山,竟也有過如此驚心動魄的往事。

再看它時,便不覺得它木然了。枯木殘枝,愈見它的滄桑;荒草迷離,更平添了它的神秘。散落在山頂草間的石獸殘軀,仿佛正述說著它曾經奇特的歷史。

從此,我開始細細打量自己的家鄉,開始試著找尋它獨有的魅力。

于是,山下的湖水漸漸變得生動了。

春天它平靜地倒映著藍天,倒映著白云,倒映著綠樹,一副悠然的樣子;夏天它活潑地蕩漾起粼粼的波,翻動著輕輕的浪,顯得有些調皮。到了秋天,水中那些安靜不動的蝦、自由自在的魚都可以看得無比清晰;冬天來臨,它早早地就結成了冰,再蓋上厚厚的雪,白茫茫一望無際……

于是,那些曾讓我覺得土里土氣的鄉俗也變得引人入勝了。

每年正月間村村都會擂響的商家大鼓,曾被我不屑一顧。現在再看,擂鼓者雖不像安塞腰鼓的舞者那樣有著跳躍的腳步和飛揚的身姿,可上百個人就那么穩穩地站定了,高高揮起的鼓槌卻也能敲出落地生根的堅定,敲出了安穩如山的氣勢!

于是,每一張臉龐都變得溫情,每一個笑容都變得親切。

于是,每一句方言都變得有情有韻,每一段經歷都成了耐人尋味的故事。

我在想,倘若沒有這么一座奇山,沒有這么一篇名文,我還會不會把它認作我的家鄉。我覺得,盡管會來得晚一下,但遲早都會相認。因為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我的身體里流淌著它的血液,不管它有多么普通,都會成為我美好記憶的源泉!

[評析]

最難被發現的,常常是我們身邊的風景。因為太熟悉,就會覺得太普通,于是就也察覺不到它的美好了。“我曾經是一個沒有家鄉的孩子。”開篇這個個性化的表達,正是源自小作者最真切的情感體驗。這個真摯而獨特的開頭,很能吸引讀者的眼睛。

當鄉情被一篇課文點燃之后,“我”開始細細打量自己的家鄉:山變得神秘,水變得活潑,鄉俗變得有情有韻。那些描摹山水的文字,無一不顯示出發現故鄉之美的欣喜,無一不流露著對家鄉的熱愛。在用生動的文字充分展示了家鄉的美好之后,最后一段直抒胸臆就顯得自然而然、細膩感人了。

課堂總結詩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