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陳情表》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陳情表》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陳情表》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陳情表》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陳情表》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掌握特殊句式,能流暢朗讀背誦,理解文意。?體會語言與寫作特色,感受作者忠孝矛盾心理,傳承“孝”文化。?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梳理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積累文言知識,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理解作者陳情的思路和方法,把握文章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藝術特色。?教學難點?深入體會作者在復雜政治環境下忠孝不能兩全的矛盾心理,感受其情感的真摯深沉。?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所體現的“孝”文化內涵以及在現代社會的傳承意義。?三、教學方法?誦讀法問題引導法小組合作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3分鐘)?同學們,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有許多關于孝的感人故事,如“臥冰求鯉”“黃香溫席”等。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以孝為主題的千古名文——《陳情表》。據說,晉武帝看了李密的這篇表章后,深受感動,不僅同意了他的請求,還賞賜給他奴婢二人,并命郡縣供養他的祖母。那么,這篇文章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能讓帝王為之動容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陳情表》,去探尋其中的奧秘。?(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5分鐘)?作者簡介?李密(224287年),本名李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人。西晉初年大臣。他師事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于《左傳》。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才名。年輕時曾仕蜀漢,擔任過尚書郎等職,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蜀漢滅亡后,晉武帝為了籠絡人心,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李密寫下了這篇表文,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寫作背景?三國末期,司馬氏集團滅蜀后,為了穩定局勢,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是當時的名士,自然在征召之列。然而,李密曾是蜀漢舊臣,對蜀漢有著深厚的感情,且他認為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政治局勢不穩定。同時,李密自幼喪父,母親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長大,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感情極為深厚。此時祖母已年老多病,李密不忍離開祖母去做官。但如果直接拒絕晉武帝的征召,又擔心被視為對新朝不忠,招來殺身之禍。在這種忠孝兩難的困境下,李密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向晉武帝陳述自己的苦衷。?(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重點強調以下易錯字音:“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門衰祚(zuò)薄”“煢煢(qióng)孑立”“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應(yìng)門五尺之僮(tóng)”“猥(wěi)以微賤”“非臣隕(yǔn)首所能上報”“更(gēng)相為命”等。同時,展示正確的節奏劃分,如“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等,讓學生感受文章的節奏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疏通文意,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傾聽,進行點評,重點從字音、節奏、流暢度等方面評價。?思考并回答問題:文章中作者陳述了什么事?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明確:作者陳述了自己因祖母病重,需要侍奉左右,無法應詔為官的事情,表達了對祖母的孝順之情以及在忠孝兩難之間的痛苦無奈之情。?(四)文本研讀(30分鐘)?研讀第一段?學生齊聲朗讀第一段。?重點講解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實詞:“險釁”(艱難和禍患),“夙”(早時),“閔兇”(憂患不幸之事,這里指命運不好),“見背”(棄我而死去),“舅奪母志”(強行改變母親守節的志向),“愍”(憐憫),“躬親”(親自)。?虛詞:“以”(因為),“之”(助詞,的)。?特殊句式:“慈父見背”(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慈父背見”,“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省略句,省略主語“我”)。?古今異義:“不行”(古義:不能走路,文中是說身體虛弱;今義:不可以),“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引導學生概括段意:作者陳述自己的悲慘身世,年幼時遭遇諸多不幸,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全靠祖母撫養長大,如今祖母病重,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提問: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確:為下文陳述自己不能應詔為官的原因做鋪墊,奠定了全文悲涼凄苦的感情基調,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對自己的遭遇產生同情。?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讀出作者身世的悲慘和對祖母的深切感激之情。?研讀第二段?學生自主朗讀第二段。?重點講解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實詞:“逮”(及,至),“奉圣朝”(侍奉圣明的朝代,指晉朝),“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政治教化),“察”(考察和推舉),“孝廉”(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舉”(舉薦),“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與后代科舉的“秀才”含義不同),“拜”(授官),“郎中”(官名),“除”(授予官職),“洗馬”(太子的侍從官),“猥”(自謙之詞,猶“鄙”),“當”(任,充當),“東宮”(指太子,因太子居住在東宮),“隕首”(殺身),“切峻”(急切嚴厲),“逋慢”(有意回避,怠慢上命),“責臣逋慢”(責備我有意回避,怠慢上命),“狼狽”(進退兩難的情狀)。?虛詞:“以”(前兩個“以”是因為,第三個“以”是用,用來),“之”(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于”(對于),“則”(表轉折,可是)。?特殊句式:“急于星火”(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于星火急”,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以是區區不能廢遠”,“是以”即“以是”,因為這樣)。?古今異義:“告訴”(古義:申訴;今義:說給人聽,使人知道),“辛苦”(古義:辛酸悲苦;今義:身心勞苦),“區區”(古義: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義:數量少,不重要)。?引導學生概括段意:作者先敘述自己在晉朝受到的提拔重用,表達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然后說明自己因為祖母病重,無法應詔赴任,陷入了忠孝兩難的困境。?提問:作者為什么要先強調自己對晉朝的感恩之情??明確: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表明自己并非有意拒絕朝廷的征召,而是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先動之以情,拉近與晉武帝的距離,避免引起晉武帝的反感,為下文進一步陳情做鋪墊。同時,通過對比自己的感恩之心和不能赴任的無奈,強化了忠孝兩難的矛盾,使晉武帝更容易理解自己的處境。?分角色朗讀,一名學生讀朝廷對李密的重用部分,另一名學生讀李密忠孝兩難的部分,讀出不同的情感,體會作者的矛盾心理。?研讀第三段?學生分組朗讀第三段。?重點講解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實詞:“伏惟”(俯伏思量,下級對上級表示恭敬的用語),“圣朝”(指晉朝),“以孝治天下”(用孝道治理天下),“凡”(凡是),“故”(所以),“猶”(尚且),“特為尤甚”(特別嚴重),“且”(再說),“少仕偽朝”(年輕時在蜀漢做官,“偽朝”是對蜀漢的蔑稱,此處是李密自謙之詞),“歷職郎署”(先后在郎官的衙署任職),“本圖宦達”(本來就希望官職顯達),“不矜名節”(并不想顧惜名譽與節操),“過蒙拔擢”(過分地受到提拔),“寵命優渥”(恩寵任命優厚),“盤桓”(猶豫不決),“希冀”(希望,企圖),“日篤”(一天比一天沉重)。?虛詞:“以”(用,憑借;因為),“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于”(對于)。?特殊句式:“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判斷句,“非……所……”表否定判斷)。?古今異義:“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辛苦”(古義:辛酸悲苦;今義:身心勞苦)。?引導學生概括段意:作者以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為依據,闡述自己盡孝的合理性;同時表明自己并非留戀舊朝、不事二主,而是一心想做官顯達,只是因為祖母病重才無法應詔,進一步消除晉武帝的疑慮。?提問:作者提及自己“少仕偽朝”的經歷有何用意??明確:作者主動提及這段經歷,是為了坦誠地向晉武帝說明自己的過往,表明自己并非是那種固執地堅守名節、不愿為新朝效力的人。同時,強調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打消晉武帝可能存在的疑慮,讓晉武帝相信自己拒絕出仕確實是因為祖母病重這一現實原因,而非其他政治因素。?組織學生討論: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對李密陳情有什么幫助??明確:晉武帝宣揚“以孝治天下”,李密抓住這一點,將自己的盡孝行為與晉朝的治國理念相契合,使自己的請求既有情感上的合理性,又有政治上的合法性。以理服人,讓晉武帝難以拒絕他的請求。?教師引導學生帶著理性的分析和情感的理解朗讀第三段,讀出作者的誠懇和無奈。?研讀第四段?學生齊讀第四段。?重點講解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實詞:“烏鳥私情”(烏鴉反哺之情,比喻人子的孝思),“愿乞終養”(希望求得奉養祖母到最后),“矜愍”(憐憫),“聽”(準許),“庶”(或許),“保卒余年”(使祖母能夠安度晚年),“生當隕首”(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當結草”(死后也當結草報恩,用了“結草”的典故,春秋時晉大夫魏顆在父親死后,沒有依照父親的遺愿讓父親的寵妾殉葬,而是將她另嫁他人。后魏顆與秦將杜回作戰,見一老人結草絆倒杜回,魏顆因此獲勝。夜里夢見老人自稱是所嫁寵妾的父親,特來報恩)。?虛詞:“以”(用,用來),“之”(助詞,的)。?特殊句式:“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省略句,省略主語“臣”)。?古今異義:“私情”(古義:個人的感情,文中指孝心;今義:私人的交情,不正當的感情)。引導學生概括段意:作者再次懇請晉武帝允許自己先盡孝后盡忠,表達了自己對晉武帝的忠心以及為祖母養老送終的決心。?提問:文章結尾作者提出“先盡孝后盡忠”的解決方案,有什么好處??明確:這個方案既照顧到了祖母的養老問題,體現了作者的孝心,又表達了對晉武帝的忠誠,為自己不能立即赴任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讓晉武帝看到了作者的誠意和周全考慮,增加了請求被批準的可能性。?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四段,讀出作者的懇切和堅定。?(五)總結全文(5分鐘)?引導學生回顧文章內容,梳理文章結構:?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奠定“孝”的情感基礎。?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展現忠孝兩難的矛盾。?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以理化解政治風險。?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表達誠懇堅定的決心。?總結文章的藝術特色:?融情于事:作者將對祖母的孝情和對朝廷的忠情融入到對身世、經歷的敘述之中,使文章情感真摯,感人至深。?駢散結合:文章以四字句為主,間以長短參差的句子,整散結合,錯落有致,既具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具有散文的自然流暢,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言辭懇切,委婉得體:作者在陳述自己的苦衷時,始終注意把握分寸,既表達了自己的堅定態度,又不失對晉武帝的尊重,措辭謙恭有禮,使晉武帝易于接受。?引導學生思考文章所體現的“孝”文化內涵以及在現代社會的意義:?“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陳情表》中,李密對祖母的孝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關愛。在現代社會,雖然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孝”的本質依然不變。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孝”文化,關心父母長輩,尊重他們的意愿,給予他們足夠的陪伴和照顧,讓他們安享晚年。同時,也要正確處理好“孝”與個人事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關系,做到忠孝兩全或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六)布置作業(2分鐘)?背誦全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完成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