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甲午海戰之后的東北亞局勢何金來內容摘要甲午戰爭是近代東北亞國際關系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的慘敗給中國社會帶來空前嚴重的社會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戰勝國日本則國力日益強大,躋身于資本主義列強的行列甲午戰爭后,日本的崛起和擴張加劇了東亞地區國家關系的變化,給這一地區的國際關系帶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東亞國際秩序由以中國為中心的傳統宗藩朝貢體系土崩瓦解。甲午戰爭不僅與中、日、朝等當事國的命運息息相關,也調動了英、俄、美、德、法等主在西方強國的神經、配置著這一地區政治、軍事力量的組合,給20世紀東亞和世界的歷史進程以直接影響。關鍵詞甲午戰爭中朝日關系東亞格局甲午戰爭以前,在東亞事務中發揮作用的國家主要有四個,即:中國、日本、俄國和英國。而甲午戰爭的結局,導致了這四股力量的此消彼長,分化組合,因而直接影響著東亞地區戰略格局的變化。中國是東亞地區最大、最古老的國家。16世紀以前,它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后來開始衰落下去,到19世紀時,已經遠遠落后于西方列強。進入19世紀后半期。清王圾正在搞洋務運動(或叫“同光新政”),這是統治集團中一部分人力圖趕上世界的一次嘗試,但由于本身不易克服的弊病失敗了,從而失去了一次機遇。在標榜“求富求強”的洋務運動中,確實興辦了一些工廠,修了一些鐵路,造了一些輪船,開設了電報,又創建了海軍,引進了西放手科學技術,在經濟上、軍事上、文化教育上都出現了一些變化。可是洋務運動存在著一個致使的弱點,那就是在政治領域里依然是一潭死水,政治改革遙遙無期。在腐朽的封建主義體制下,生產力是很難沖破牢籠,迅速向前發展的。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上,一個衰朽的、暮氣沉沉的政權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會有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富裕和強盛。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就是這場富強夢的破滅。甲午戰爭對中國的打擊最大,真是創痛深巨,割地之多,賠款之巨,條約之苛;屈辱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甲午戰爭之后,中國雖說還是東亞最大的國家,但已被擠出東亞重要政治、軍事力量的圈子之外。甲午慘敗,使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也使中國失去了一次趕上歷史潮流的機會。但甲午戰爭的失敗也刺激著中國國內局勢急劇發生變化。戰后三年,發生了戊戌維新運動;五年以后,發生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距甲午戰爭結束不過十六個年頭,終于爆發了辛亥革命,一個誤國、辱國、賣國的清政府倒臺了。甲午戰爭對日本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它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劃時代的戰爭,是日本從半殖民地國家向殖民強國過渡的轉折點。19世紀中葉,日本和中國都排列在半殖民地國家的隊伍里。當時,中、日兩國幾乎同時走到了一個決定國家命運前途的十字路口,既可能進一步沉淪下去,變為殖民地,也可能趕上歷史潮流,搭上近代化的列車。日本近代化的起步與中國幾乎是同時的(大約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在此之前,它也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入侵的威脅,面臨著兩種方面、兩種制度的撞擊,所處的地位與中國差不多。但當時西方列強的侵略矛頭主要不是指向它,而是指向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西方列強幾乎沒有對日本發動什么大規模入侵。1853年,美、俄艦隊的“叩關”之舉和1854年“日美神奈川條約”的簽訂,雖然都是在軍事威脅下完成的,卻都沒有形成一次真正的戰爭。1864年9月5日,英、美、荷、法四國聯合艦隊炮擊下關,史稱“下關戰爭”。但聯軍登陸后,長州藩迅即屈服求和,戰爭規模很小。列強在東亞的利害沖突,使英、美感到扶植、利用日本來牽制沙俄,為自己火中取粟是合算的。顯然,歷史的機遇向日本露出了微笑,而日本及時抓住了這個機遇,“明治維新”,使它走上富強之路。日本想趕上時代的列車,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首先把中國作為打擊的目標。在甲午戰爭中,它是勝利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賠款之多,割地之廣,掠奪權利之大,連它自己都始料不及,因而戰后舉國沉浸在勝利的狂熱中。這次戰爭無疑大大增強了日本的實力,進一步刺激起它向外掠奪的野心。甲午戰爭是東亞的兩個競爭對手之間的較量,這場較量是求生存、求發展的斗爭。戰爭的結局,中國失敗了,這就使日本脫穎而出,成為東亞一霸,并取得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不過,當時日本還清醒估計到了前途的復雜性,特別是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逼使它冷靜下來,“臥薪嘗膽”,聚集力量,十年后,它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了俄國,終于趕上了歐美列強,與之并駕齊驅。甲午戰后,朝鮮一步步淪為日本的殖民地。統治朝鮮的李氏王朝曾向沙俄尋求庇護。日俄戰爭(1904-1905年)后,日本開始實現其獨霸朝鮮的目標,朝鮮人民則開展了蓬勃的反日斗爭。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半個世紀以來,東亞地區國際政治勢力的較量共引爆出四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或者叫決定東亞戰略格局發展變化的四個回合。中日甲午戰爭是第一個回合。甲午戰前,東亞局勢的特點是英、俄之間的激烈爭奪和尖銳對立,總的格局是英國保護著傳統的優勢地位,局面相對穩定。甲午戰爭打破了脆弱的平衡。作為勝利者的日本國力驟增,國際地位扶搖直上。中國、朝鮮則從半殖民地的位置上進一步沉淪下去(不久,朝鮮完全變成日本的殖民地)。俄國通過“干涉還遼”在中國和東亞攫取了巨大利益,并通過簽訂《中俄密約》以結盟的形式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這樣,它在與英國爭霸遠東的斗爭中就處于有利地位。日本在經歷了三國“干涉還遼”的事件后,提出“臥薪嘗膽”的口號,國內沙文主義情緒高漲,積極準備對俄一戰;英國為了抵制沙俄的攻勢,進一步拉攏日本,從而直接促成了1902年《英日同盟》條約的簽訂。甲午戰爭之后,德國、美國也力圖在東亞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到19世紀90年代,美國和德國已躍戾世界工業強國的頭兩把交椅,但它的經濟實國與其在東亞獲得的殖民利益的份額卻不相稱,它們是一桌筵席上后到的客人,其在東亞(特別是中國)分一杯羹的急迫心情是顯而易見的。對于德國來說,參加“干涉還遼”是一個擠上筵席桌的契機,它抓住這個機會,強占膠洲灣,帶頭發出了瓜分中國的信號。甲午戰后,美國憑著它雄厚的經濟實力,借助《馬關條約》的規定,使它的對華出口貿易額猛增。從1894年到1900年幾乎增加了五倍。當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時,美國總統麥金萊(Mckinley,William)于1899年12月向全世界宣布:“正在中國發生著的重大事件,美國并不是一個漠不關心的旁觀者,……我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適當的,合于美國政府傳統的手段,來促進美國在該地區的巨大利益。”⑤1899年,美國終于獨立地提出了對華“門戶開放”政策。這標志著在東亞的政治角逐中,它正以一個有影響的大國面目出現。1900年,爆發了八國聯軍侵華之向。列強也都想乘機鞏固、擴大自己在華的勢力范圍,它們彼此勾心斗角,在如何瓜分中國的問題上矛盾重重,甚至出現劍拔弩張的緊張形勢。當時,英國正在南非進行征服布爾民族的侵略戰爭,美國剛剛打完美西戰爭,忙于侵略菲律賓,都騰不出更多的兵力,只有日本出兵最多(1.2萬人,一說為2萬多),扮演著“遠東憲兵”的角色。英國特別支持日本,答應向它提供一百萬英鎊的財政援助,利用日本對抗沙俄。對俄國來說,這是它獨霸滿洲的大好時機,遂出動大軍迅速占領了東北全境,這使得一直覬覦東北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嫉妨不已。日俄矛盾成了20世紀東亞最突出的一對國際矛盾。當日、俄摩擦加劇時,由于德國企圖插足長江流域,英、德關系也一度緊張。總之,這一時期英俄、日俄、英德在東亞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正進一步尖銳起來。日俄戰爭是第二回合。日本在打敗中國后,完成了稱霸東亞的第一步,接著它決心去與橫跨歐亞的強國——俄國迎頭相撞。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俄國失敗而告終,戰后的日本一躍跨入世界八大強國的行列。倫敦的《晨郵報》以“世界的大日本”為題發表文章,說明西方輿論已對日本刮目相看。戰后,由于俄國勢力退縮到“并滿”,日本取得了遼東半島南部的租借權(即所謂“關東州”),并占有南滿鐵路和鐵路沿線地區。此外,它不容沙俄手中割取了南庫頁島,不久,又吞并了朝鮮。日本這時已成為東亞的支配力量。第三個回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東亞的擴張,這使東亞力量對比再度發生變化。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歐洲。日本視為“發展國運之天佑”,欲乘此“千載難逢”的時機,以“確立東洋之利權”(《1914年8月8日日本內閣備忘錄》),在東亞進步擴大霸權。但美國政府向英、德提出關于在大戰結束前“維持遠東現狀”的建議,反對日本在中國領土內對德作戰。英國因礙于與日本的結盟關系,態度較為暖昧,但它仍希望日本暫緩決定參戰問題,并表示它極不愿意日本突破作戰行動限于海上的范圍。日本沒有理睬英國的建議,單方面對德作戰。1914年9月初,日本不顧中國政府的抗議,把軍隊開進山東,占領膠州和濟南,并攻陷青島要塞。同時,其海軍則向德屬南太平洋群島發動進攻,占領了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等。日本國內有一種意見,認為應加速解決對華問題,因為“英、俄、法三國的聯合勢不僅波及歐洲,而且將及于中國大陸”。⑥按照這樣一種形勢估計,日本地1915年1月向中國提出了“二十一條”要求,并于5月發出了最后通牒。在強大的壓力下,袁世凱政府終于接受了空前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件,內容包括日本享有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并有擴大;旅大的租借期及南滿、安奉鐵路期限延長至99年;日本在南滿和內蒙東部享有特殊權利;中日“合辦”漢冶萍公司;沿海港灣與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給其他國家;中國政府聘請日本人為政治、財政、軍事顧問等等。按照這些條件,中國將成為日本的附屬國。只是由于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要求才未能實現。在整整四年的大戰期間日本以很少的消耗攫取了許多權益,大戰之后,日本帝國主義成為稱霸東亞的世界五大強國之一。第四個回合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以及中國人民進行的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這是號稱“東方第一強國”的日本與被視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之間的一場最大的決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奮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斗爭(在很長的時間內獨立抗擊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打死打傷日軍123萬多人,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推進中取得了最后勝利。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戰爭的勝利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全面而偉大的勝利。這次勝利是中國人民奮起和覺醒的標志,也使東亞政治格局又一次發生根本變化。在東亞政治風云四個回合的較量中,幾乎都是圍繞著中、日兩國展開的,這半個世紀的風云變幻,波瀾起伏留給了我們許多值得深思和認真研究的歷史課題。注釋:①《列寧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術立體藝術課件
- 注會審計準備工作試題及答案
- 在校生如何備考體育經紀人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工具使用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體育經紀人考試簡明扼要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裁判員考試個人進步試題及答案
- 農業病蟲害識別與快速反應交流群體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師資格考試經典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2024
- 項目計劃的制定原則與執行考題及答案
- 以辦公室為例的健康領域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影響
- DB62∕T 3176-2019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墻體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
- 優秀病例演講比賽PPT
- 吉林省礦產資源概況及分布
- 最新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
- 公司員工基本禮儀培訓ppt完整版課件
- 八大特殊危險作業危險告知牌
- 半橋LLC諧振變換器設計與仿真
- 啟閉機及閘門安裝后檢驗說明
- 保監〔2005〕22號標準
- 哈工大畢業論文微型車轉向機設計與應力分析
- 哈工大陣列信號處理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