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上海各區一模古文今譯寶山一模卷呂僧珍在任,不私親戚,不仗勢謀利。從父兄子①先以販蔥為業,僧珍既至,乃棄業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②,但當速反蔥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咸勸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于氏,住在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從鹵簿③到其宅,不以為恥。(選自唐代姚察、姚思廉《梁書》)【注釋】①從父兄子:堂侄。②叨越:非分占有。③鹵簿:儀仗,侍從。今語對譯:呂僧珍在任上時,不偏袒親戚,不依仗權勢謀取私利。他的堂侄原先把販蔥當作職業,呂僧珍到任以后,他就丟棄販蔥職業想要謀求州官。呂僧珍說:“我擔負著國家重要責任,沒有什么來報效國家,你自己有正當職業,怎么可以胡亂請求,非分占有呢?只應該迅速返回蔥店。”呂僧珍舊宅在集市的北面,前面有一座督郵廨,鄉人都勸他搬遷督郵廨來擴大自己的住宅。呂僧珍憤怒地說:“督郵廨,是官府的房子,設立以來,就在這個地方,怎么可以搬遷它擴大我私人的住宅!”他的姐姐嫁給于氏,住在集市西面,小屋面對著馬路,與各種店鋪混雜在一起,呂僧珍經常帶著侍從到他家,并不覺得辱沒了身份。崇明一模卷【丙】東坡在儋耳①,謂子過②曰:“吾嘗告汝,我決不為海外人。近日頗覺有還中州③氣象。”乃滌硯索紙筆焚香曰:“果如吾言,寫吾平生所作八賦,當不脫誤一字。”既寫畢,讀之大喜曰:“吾歸無疑矣!”后數日廉州之命④至。(選自宋代朱弁《曲洧舊聞》)【注釋】①儋耳:地名,即今天的海南省儋縣。②過:蘇軾的兒子蘇過。③中州:中原。④廉州之命:蘇軾被赦免的詔命。今語對譯:蘇軾在儋耳,對他的兒子蘇過說:“我曾經告訴過你,我一定不會成為海外被遺忘的人,最近很覺得有一種要回到中州的感覺。”他就洗干凈筆硯,拿過紙筆,點起香火祈禱說:“如果果然像我說的,我抄寫自己平生寫的《八賦》(指蘇軾所作的前后《赤壁賦》等八篇文章,約四五千字)應當一個字都不抄錯抄漏。”抄寫完以后,讀著這些文章高興地說:“我回到中州確定無疑了!”幾天后被赦免到廉州待命的詔書果然到了。奉賢一模卷【乙】元祐①初,山谷②與東坡、錢穆父③同游京師寶梵寺。飯罷,山谷作草書數紙,東坡甚稱賞之。穆父從旁觀曰:“魯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無他,但未見懷素④真跡爾。”山谷心頗疑之,自后不肯為人作草書。紹圣中,謫居涪陵,始見懷素《自敘》于石楊休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祐以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不誣⑤,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 (選自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注釋】①元祐:宋哲宗趙煦年號。后面的“紹圣”也是他的年號。②山谷: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宋四大書法家”之一。③錢穆父:蘇東坡的好友,在書法上頗有造詣。④懷素:唐代大書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⑤不誣:不假。今語對譯:元祐初年,黃庭堅與蘇東坡、錢穆父一起游覽京城寶梵寺。吃完飯,黃庭堅寫了幾張草書,蘇東坡很贊賞黃庭堅的字,錢穆父在旁邊觀看過后說:“魯直的字接近于俗氣。”黃庭堅問:“什么緣故?”錢穆父說:“沒有其他原因,只是因為沒有看過懷素的真跡而已。”黃庭堅心里很疑惑,從此不肯再替別人寫草書。紹圣中年,黃庭堅被貶居住在涪陵,才在石揚休家里看到懷素的《自敘》,就借了它回去,臨摹了很多天,幾乎達到廢寢忘食。從此一下子明白了草書的真諦,下筆飛動,寫下的字與元祐年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黃庭堅這才相信錢穆父的話不假。但是錢穆父過世已經很久了。所以黃庭堅曾經自己認為是在涪陵深得草書的真諦,遺憾的是錢穆父未來得及看到自己的書法。虹口一模卷【丙】子瞻遷于齊安①,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②精舍③,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選自宋代蘇轍《武昌九曲亭記》)【注釋】①齊安:古郡名,即黃州。這篇文章作于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②浮圖:梵語,指佛寺。③精舍:僧人住所。今語對譯:子瞻被貶到齊安,家就住在江邊。齊安沒有什么名山,可是長江南岸武昌的群山,連綿起伏,山谷幽深,其中有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它們緊靠著山梁,面朝著山溝,被茂密的松樹櫪樹叢所隱蔽,寂寞清靜、恍然絕世,車馬的印不到。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江面波平浪靜,子瞻就拄著拐杖,帶上酒,駕著漁舟,順流往南。山中有兩三個人,待客熱情,愛好游覽,聽說子瞻到來,裹著頭巾,笑著出來迎接他,手牽著手上山去游玩。一直走到深山盡處,精疲力竭才休息,他們掃去落葉,席地而坐,斟上美酒,互相問候。自在合意,忘記回家,常常在山上夜宿。因為這樣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沒覺得時間有多長。黃浦一模卷【丙】王荊公介甫,退處金陵①。一日,幅巾杖屨②,獨游山寺,遇數客盛談文史,辭辯紛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顧。有一人徐問公曰:“公亦知書否?”公唯唯而已,復問公何姓,公拱答曰:“安石姓王。”眾人惶恐,慚俯而去。公《定林》詩云:漱甘③涼病齒,坐曠息煩?④。因脫水邊屨,就敷巖上衿。但留云對宿,仍值月相尋。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⑤。(選自宋代劉斧《青瑣高議》)【注釋】①退處金陵:指退出朝堂,歸隱金陵。②屨(jù):用麻、藥等粗糙材質做的鞋。③漱甘:用泉水漱口。④煩?:煩躁的心情。⑤詩句的意思是:真正的快樂并非無所寄托,悲鳴的蟲聲也是美妙的音樂。今語對譯:王荊公介甫,退出朝堂,歸隱在金陵。一天,他頭裹一塊絹,拄著手杖穿著麻鞋,獨自游覽山寺,遇見幾個人在那里高談闊論文學、歷史,議論紛紛,很熱鬧。王安石就坐在他們的下首,沒人注意到他。有一個客人慢慢問他說:“你也懂得文學?”王安石只是含糊地應答。人家再問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說:“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很惶恐,慚愧地低著頭離開了。王安石的詩《定林》說: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病齒生涼;坐在空曠的地方,煩躁的心情頓時寧靜;脫掉鞋子,在巖石上鋪上被褥,躺在上面;只留白云對宿,又逢明月尋來。真正的快樂不是不能寄托,悲鳴的蟲聲同樣是悅耳的聲音。嘉定一模卷【乙】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①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吾已決矣。”終遣之。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②聞之,縱奇兵,詳③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④之。(選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資治通鑒》也有此內容)有刪改)【注釋】①不將括:不讓趙括帶兵。②白起:秦國名將。③詳:通“佯”,假裝。④坑:活埋。今語對譯: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他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然而趙奢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緣故,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輕易地談論這樣的事。如果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了。”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最終還是派遣了他。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后,全部更改紀律和規定,撤換重新安排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后,指揮奇兵,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兵軍心浮動。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饑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博戰,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失敗,幾十萬士兵就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他們活埋了。金山一模卷【乙】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①以十數,所友者②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③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愿勿遺!”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④,妾得無隨乎⑤?”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選自西漢劉向《列女傳》)【丙】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⑥,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選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注釋】①奉飯者:供養的人(指家庭之外的人)。②所友者:當朋友對待的。③仰視:抬頭看(表示親近)。④即有不稱:如果不能稱將軍之職(意思是打敗仗)。⑤妾得無隨乎:我能夠不隨著(受處罰)嗎?⑥難:駁倒。今語對譯:【乙】趙國的大將封為馬服君的趙奢的妻子,是趙括的母親。秦國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將要出征,趙括的母親呈上書信向趙王訴說:“趙括不可以讓他擔任大將。”趙王問:“為什么呢?”趙括母親說:“原先我侍奉趙括的父親,孩子的父親當時身為大將,他用自己的奉祿供養的食客要以‘十’來計數;他所結交的朋友要以‘百’來計數;國王和王室賜贈的錢財絲綢,他全部把它們分給軍吏、士大夫;從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不再過問家中私事。現在趙括一旦作了大將,面向東接受軍吏的拜見,軍吏中沒有敢抬頭親近地看他的人;大王所賜贈的金錢絲綢,他拿回家后全部收藏起來;況且每天尋找可買的便宜的田地房屋,大王您認為他像他的父親嗎?父親、兒子思想感情各有不同。我希望國王不要派遣他出征吧!”趙王說:“作為母親的,你還是放下這事吧,我的計劃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說:“大王最終還是要派遣他為將,那么如果有了不稱大將職責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隨著受處罰嗎?”趙王說:“不會連累你的。”趙括領兵出征以后,代替廉頗三十多天,趙軍果然大敗,趙括戰死,趙軍傾覆。趙王因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所以最終沒有加罪于她。【丙】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他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討論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然而趙奢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緣故,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當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了!”靜安一模卷【乙】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①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石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選自宋代蘇軾《放鶴亭記》)【注釋】①傃:向著,沿著。 ②挹:通“揖”,作揖。今語對譯:煕寧十年秋天,彭城發大水,云龍山人張君的草堂,水已沒到他家門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龍山人搬到故居的東面,住在東山的腳下。登到高處遠望,看到一個奇特的境地,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的山,山岡從四面合攏,隱約的樣子像一個大環;只是在西面缺一個口,而云龍山人的亭子,恰好對著那個缺口。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風雨陰晴,瞬息萬變。云龍山人養了兩只鶴,非常馴良而且善飛。早晨就朝著西山的缺口放飛它們,任它們飛到哪里;有時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時飛翔在云海的外面;到了晚上就沿著東山飛回,因此給這個亭子取名叫“放鶴亭”。郡守蘇軾,當時帶著賓客隨從,前往拜見云龍山人,在這個亭子里喝酒并以此為樂。給云龍山人作揖并告訴他說:“您懂得隱居的快樂嗎?即使是面南稱尊的國君,也不能和他交換啊。”閔行一模卷【乙】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①為工②。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茍為炳炳烺烺③,務采色④,夸聲音⑤而以為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⑥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遠矣。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⑦,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選自唐代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注釋】①辭:文辭,辭藻。②工:精巧,精妙。③炳炳烺烺(lǎng):指文辭優美,光采照人。④務采色:致力于追求文辭的光彩絢麗。⑤夸聲音:夸耀文章聲韻的和諧。⑥吾子:古時對別人的尊稱,可譯為“您”。⑦斷:對是非的判斷。今語對譯:當初我年輕不懂事,寫文章,把文辭漂亮當作工巧。等到長大后,才知道文章是用來闡明道理的,這才不輕率地講究形式的美觀、追求辭采的華美、炫耀聲韻的鏗鏘、把這些當做自己的才能了。凡是我所呈給你的文章,都自認為接近于道,但不知道果真離道近呢,還是遠呢?您如果喜愛道而又認可我的文章,也許它離道不遠了。所以,我每當寫文章的時候,從來不敢漫不經心地隨便寫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從來不敢偷懶取巧地寫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嚴謹;從來不敢用糊涂不清的態度去寫作,恐怕文章晦澀而又雜亂;從來不敢用驕傲的心理去寫作,恐怕文章盛氣凌人而又狂妄。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發揮是希望文章明快,疏導是希望文氣流暢,精簡是希望文辭凝練;激揚是希望語言清雅不俗,凝聚是希望風格莊重不浮。這就是我用文章來輔佐道的方法。學習寫作以《尚書》為本原,以求文章質樸無華,以《詩經》為本原,以求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禮》為本原,以求文章內容合理,以《春秋》為本原,以求文章是非明確,以《易經》為本原,以求文章能夠反映出事物的發展變化:這就是我吸取道的源泉的辦法。浦東一模卷【丙】與高司諫①書(節選)前日范希文貶官后,與足下相見于安道②家,足下詆誚③希文為人。予始聞之,疑是戲言。及見師魯,亦說足下深非希文所為,然后其疑遂決。希文平生剛正,好學,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④,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觸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為辨其非辜,又畏有識者之責己,遂隨而詆之,以為當黜⑤,是可怪也。(選自宋代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注釋】①高司諫:指高若訥。“司諫”是官職名,主要負責諷喻規諫,發現朝廷的過失并規勸。②安道:人名。與后文的“師魯”皆是作者好友。③詆誚:指責,嘲弄。④有本末:指做官辦事有原則。⑤黜:罷免,貶官。今語對譯:前幾天范仲淹貶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會面,您極力詆毀譏笑范仲淹的為人。我開頭聽到這些話,懷疑您是開玩笑的話。等到碰見師魯(尹師魯,北宋大臣、散文家),他也說您極力否定范仲淹的所作所為,這樣我就不再懷疑了。范仲淹平生剛正、好學、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終如一,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又因為正直敢言觸怒了宰相得到罪責,您既不能為他辨明無罪,又害怕有識之士會責備自己,于是就跟著別人來詆毀他,認為他應當受到貶斥,這真是太奇怪了。普陀一模卷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子京曰:“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憂后樂”之語,蓋亦有為而發。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①籍兵,慰死犒生,邊垂以安,而文法吏②以耗國議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誠不能無慨于心。第以束發登朝③,入為名諫議,出為名將帥,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為知己,不久報政④最矣,有何可哭?(選自明代袁中道《游岳陽樓記》)【注釋】①堞:城墻。②文法吏:執法官吏。③此句意為:但是,他年輕時就已入朝做官。④報政:此指治理的成就。今語對譯:從前滕子京因為在慶州統領軍隊抗敵的事情被貶官到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憂郁,擴大原有城樓的規模而有了現在的岳陽樓。完工以后,賓客同僚請典禮大樂慶祝落成。滕子京說:“簡直要扶著欄桿大哭一場才覺得痛快!”范仲淹“先憂后樂”的話,是因為滕子京有作為而發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墻招募士卒,告慰死者犒勞生者,邊疆得以安寧。但后來執掌法律的官員卻以耗費國家資財的罪名上書彈劾。朝廷把滕子京貶官到岳州這樣的用人,確實不能不心生感慨。但是,他年紀輕輕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是知名的武將,年輕時就漸漸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又有范仲淹這樣的名士做知心好友,不久政績卓著至極,有什么值得哭的呢?青浦一模卷【乙】儋耳①進士黎子云②言:城北十五里許有唐村,莊民之老曰允從③者,年七十余,問子云言:“宰相何苦以青苗錢④困我?于官有益乎?”子云言:“官患民貧富不均,富者逐什一益富,貧者取倍稱,至鬻⑤田質口不能償,故為是法以均之。”允從笑曰:“貧富之不齊,自古已然,雖天公不能齊也,子欲齊之乎?民之有貧富,由器用之有厚薄也。子欲磨其厚,等其薄,厚者未動,而薄者先穴矣!”元符三年,子云過予言此。負薪能談王道,正謂允從輩耶?(選自宋代蘇軾《東坡志林》)【注釋】①儋耳:即今海南儋縣。②黎子云:人名。③允從:人名。④青苗錢:王安石為相,設青苗法。基本原則是政府于青黃不接之時貸款給農民,以阻止農民向高利貸者借錢,但實施過程中,下級官吏或強迫那么借錢。⑤鬻:賣。今語對譯:儋耳進士黎子云說:“城北十五里左右有個地方叫唐村,村中有個老人叫允從,年齡七十多。問子云說:“宰相為何要用青苗法來為難我們,這樣做對官府有利嗎?”子云回答道:“官府擔心民間貧富不均,富人們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息變得更加富有,貧者雙倍償還而更加貧困,以至于賣田抵押子女都無法償還,所以制定了這樣的法規來使貧富均衡。”允從笑著說:“貧富不均,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即使上天都不能均衡,你們難道能均衡貧富嗎?百姓有貧富,就如器具的壁有厚薄一樣,你們想要把厚的打磨,讓它等同薄的一樣,厚的還完好,薄的地方卻已經洞穿了啊!”元符三年,子云拜訪我,告訴我這些話。村野之人能談論國家政策,就是說允從這樣的人啊!松江一模卷游沙湖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①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②!”是日劇飲而歸。(選自宋代蘇軾《東坡志林》)【注釋】①子規:即杜鵑鳥,相傳其啼聲哀婉凄切,甚至啼血。②唱黃雞:比喻時光流逝。今語對譯:黃州東南三十里是沙湖,也叫螺螄店。我在那里買了田地,因為去看田,得了病。聽說麻橋人龐安常善于看病,是個聾子,就前去請求治療。龐安常雖然耳聾,可是聰明超過一般人。我用紙寫字給他看,寫不了幾個字,他就能夠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倆都是當時奇異的人。”我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游覽清泉寺。清泉寺在蘄水縣城外兩里左右。那里有個王羲之洗筆池,池水很甘甜,下方靠近蘭溪,溪水倒向西流。我作了一首詩歌:“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①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②!”(詩歌大意:山腳下蘭花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沙路干干凈凈沒有泥。傍晚,下起了小雨,松林中傳出杜鵑鳥的聲聲啼。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期?你看看,那門前的流水還能流向西。所以,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唱黃雞!)這一天,我們開懷暢飲才回去。徐匯一模卷【乙】況①守時,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燼,遺火③者,一吏也。火熄,況守出坐礫場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歸舍,亟④自草奏,一力歸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當死,況守嘆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奏上,罪止罰俸。公之周旋⑤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無怨。便以今人處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況肯代人受過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選自明代馮夢龍《智囊》)【注釋】①況:況鐘,明朝人,時任蘇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遺火:因失職造成火災。④亟:急速,趕快。⑤周旋:對待。今語對譯:況鐘做太守時,府衙被火燒,文件書卷都燒成了灰燼,失職造成火災的人是個小官員。火熄滅后,況鐘出門坐在碎石場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員一百下,大聲叫喊讓他回到房舍中,立即草擬奏折,全力把罪責歸聚到自己身上,再也沒有連累小官員。開始小官員自己知道將要承擔死罪,況鐘感嘆說:“這本來就是太守的責任,一名小吏怎么值得承擔呢!”況鐘(將事情)上奏給皇上,論罪判罰沒俸祿的罪。況鐘對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擔當),這就是他做事有威嚴卻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讓如今的人處于這件事,就是自己的罪過還想要推脫給手下的人,怎么肯代替別人承擔過錯呢?況鐘的品格,在這一點上讓人達不到啊!楊浦一模卷【乙】貞觀元年,太宗①謂房玄齡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故《書》稱:‘任官惟賢才。’又云:‘官不必備,惟其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畫地作餅,不可食也。卿宜詳思此理,量定庶官員位。”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②意猶不足,征求無已,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③,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選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注釋】①太宗:指唐太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植物生長調節劑合作協議書
- 2025版權轉讓協議合同
- 2025年個人借款合同英文版
- 2025標準裝修合同模板
- 2025房屋租賃合同范文匯編
- 2025年ZRO2陶瓷磨介合作協議書
- 2025年特種氯乙烯共聚物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板臥式電除塵器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植物促生菌劑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單晶生產爐合作協議書
- GA 255-2022警服長袖制式襯衣
- GB/T 5202-2008輻射防護儀器α、β和α/β(β能量大于60keV)污染測量儀與監測儀
- GB/T 39560.4-2021電子電氣產品中某些物質的測定第4部分:CV-AAS、CV-AFS、ICP-OES和ICP-MS測定聚合物、金屬和電子件中的汞
- GB/T 3452.4-2020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第4部分:抗擠壓環(擋環)
- 計劃生育協會基礎知識課件
- 【教材解讀】語篇研讀-Sailing the oceans
- 抗腫瘤藥物過敏反應和過敏性休克
- 排水管道非開挖預防性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
- 交通工程基礎習習題及參考答案
- 線路送出工程質量創優項目策劃書
- 100T汽車吊性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