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花生)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1頁
綠色食品(花生)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2頁
綠色食品(花生)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3頁
綠色食品(花生)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4頁
綠色食品(花生)綠色防控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綠色食品(花生)綠色防控技術指南1生產概況花生是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2020年種植面積4.2億畝,總產4779萬噸,平均畝產113.0公斤。中國是世界花生生產大國,2020年種植面積6900萬畝,總產1799萬噸,面積僅次于印度,總產量位列第一。河南是我國第一花生生產大省,2020年河南花生種植面積1892.7萬畝,總產594.9萬噸,種植面積占全國的27.4%,總產占全國的34.0%,河南花生總產占全國油料總產的約17%。2020年河南花生平均畝產314.3公斤,是全國平均單產的1.2倍,單產在全國各省中排第2位。近年來,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和極端天氣頻發,病蟲草危害日益嚴重,制約了花生產量和品質的進一步提高,故制定其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南如下:2常見病蟲害2.1病害根腐病(病原為多種鐮刀菌,主要有茄類鐮孢、尖孢鐮孢、粉紅鐮孢、三隔鐮孢、串珠鐮孢等)、莖腐病(病原為棉色二孢)、白絹病(病原為齊整小核菌)、果腐病(病原為茄類鐮孢菌、立枯絲核菌和群結腐霉)、青枯病(病原為青枯假單胞菌、冠腐病(病原為黑曲霉菌)、褐斑病(病原病菌為落花生尾孢)、黑斑病(病原為暗擬束梗霉屬)、網斑病(病原為花生莖點霉)、焦斑病(病原為落花生小光殼)、銹病(病原為落花生柄銹菌)等。2.2蟲害蠐螬、金針蟲、地老虎、蚜蟲(優勢種為豆蚜)、薊馬(優勢種為豆薊馬)、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2.3草害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綠莧、馬齒莧等。3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原則,在做好田間監測的基礎上,采用農業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綠色綜合防控技術,實現控制花生病蟲害和達到花生安全生產的目的。4農業防治4.1抗性品種根據當地病蟲害種類和發生特點,因地制宜,種植適合當地的高產、優質、抗病蟲品種,這是一種最為經濟有效的病蟲害防控措施,可顯著減輕病蟲害如冠腐病、青枯病、薊馬等的發生。目前生產上可以選擇具有一定抗病蟲特性的花生品種,如豫花9326、花育25、開農172等。4.2種子處理在播種前10~15天內剝殼,剝殼前可選擇晴天帶殼曬種2~3天,曬種時要特別注意不要放在水泥場和石板上,以免溫度過高,損害種子的發芽能力。結合剝殼剔除病果、爛果、秕果,選擇籽粒飽滿、皮色鮮亮、無病斑、無破損的種子。選取種子后進行拌種,有肥料拌種和藥劑拌種兩種,肥料拌種每畝用種量兌生物磷、鉀肥1千克拌種,藥劑拌種見病蟲害防治部分。浸種催芽環節,先用30~40℃溫水浸種,吸足水分后,再撈出置于25~30℃環境下催芽;也可用干種子以1:5的比例與濕沙分層排放,使之吸水萌發催芽,催芽需注意保溫、保濕和適當通風,種子大部分萌發后,撈出已萌動者播種。4.3田園管理(1)培育壯苗培育壯苗可以在苗期進行煉苗(也叫餓苗或蹲苗),就是在苗期控制水分,促進幼苗根系深扎,培育良好根系。充分發揮第1、第2側枝的增產作用,這項措施必須掌握分寸,一般在幼苗4片真葉時開始,以土壤干旱不危及植株正常的生理活動為度,即不出現反葉、卷葉現象為宜,水肥條件好的田塊才煉苗。對于弱苗要及時進行施肥和澆水。清棵是在深播的條件下,為了解放埋在土中的第1對側枝所采取的一項增產措施。做法是結合第1次中耕,用小鋤將花生植株周圍的泥土扒開,使2片子葉露出土面,以及早地促進第1、第2側枝健壯成長,增加花生產量。花生出苗后,開始查苗補種,剔除弱苗和病苗,消除缺苗斷壟現象,采用催芽補種和育苗移栽的方法進行。(2)清潔田園播種前,清除花生田殘留的作物秸稈、病殘體及其周邊的雜草等;花生生長期,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病死株;病田用的農機具、工具等應及時消毒。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并對其周圍土壤進行消毒;病蟲害發生嚴重的地塊,避免秸稈還田。露栽田和壟種的壟溝可用機械耕耘、人工拔除等方法進行除草。清潔田園可以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如薊馬蟲害等。(3)深翻土壤花生種植時選擇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地,耕地時要深耕細耙,一般深耕30厘米~35厘米,連作花生連續旋耕2~3年后深翻1次,降低田間病菌和害蟲基數。冠腐病、莖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白絹病和果腐病等根莖部病害嚴重發生區,宜1~2年在花生收獲后或種植前深翻1次,減少侵染源。深耕土壤還能減少蟲害的發生,如棉鈴蟲等。(4)合理施肥施肥分基肥和追肥2種,花生基肥一般以廄肥、堆肥、餅肥等有機肥為主,增施腐熟的優質有機肥,適當配合氮、磷、鉀肥等,土壤偏酸時應增施一定數量的石灰,土壤微量元素缺乏時,可將微量元素和有機肥混合作基肥施入。在基肥量不足時,必須進行適量追肥,氮、磷、鉀、鈣等肥料的施用量應根據土壤營養水平、花生產量指標、肥料種類和肥料利用率來決定,其中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不低于1:1。增施一定的鈣肥可以起到預防果腐病的作用。花生生長中后期,根部吸收功能開始衰退,在結莢后期葉面可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追肥。(5)起壟種植起壟有利于旱澆澇排,便于田間管理,增加群體通風透光性,減少病害的發生。一壟雙行,壟高12厘米~15厘米,壟寬75厘米~80厘米,壟面寬45厘米~50厘米,壟上行距25厘米~30厘米,播種行至壟面邊距≥10厘米。(6)水分管理注意天氣的變化,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氣,要提前做好排水措施,如果遇到干旱天氣,要及時灌溉澆水,保證花生的正常生長,提高自身的抵抗性。澆水要看天、看地、看苗情而定。花生苗期需水量少,一般不澆水,當發生萎蔫時及時澆水。開花盛期至莢果膨大中期,是決定產量高低的關鍵時期,也是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對土壤濕度要求大,遇旱要及時澆水。夏季高溫如遇暴雨造成田間積水時,要及時排澇,避免爛根、爛果現象,實現澇年之災豐產不減產。良好的水分管理可以預防花生果腐病等。(7)合理密植春播每畝種植密度宜9000~11000穴;麥壟套種每畝種植密度宜11000~12000穴;夏直播每畝種植密度宜12000~13000穴。每穴2粒,播種深度3厘米~5厘米。4.4合理輪作輪作倒茬,能減少土壤中病蟲基數,可以預防病害果腐病、冠腐病,青枯病及蟲害甜菜夜蛾等。花生宜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輪作年限一般2~4年。5物理防治5.1殺蟲燈誘殺將頻振式殺蟲燈吊掛在牢固的物體上,然后放置在花生田中,吊掛高度1.5米左右,可誘殺棉鈴蟲、甜菜夜蛾等害蟲的成蟲。殺蟲燈在田間成棋盤狀布局,燈距100~150米,每50~60畝配備一盞殺蟲燈。5.2色板誘殺利用害蟲的趨黃、趨藍性,采用粘蟲色板或在色板上涂抹粘膠劑誘殺害蟲。黃板誘殺蚜蟲等害蟲,藍板誘殺薊馬等害蟲。色板密度可參考廠家推薦數量進行懸掛,高度略高于植株頂部。5.3信息素誘殺成蟲羽化前,每畝懸掛3套棉鈴蟲、甜菜夜蛾或斜紋夜蛾性誘捕器誘殺成蟲。誘捕器懸掛高度為1米~1.5米。注意要及時清理誘捕到的蟲體并更換誘芯。5.4食誘劑誘殺從棉鈴蟲成蟲羽化初期開始,每畝懸掛3個棉鈴蟲生物食誘劑誘集盤誘殺成蟲,按使用說明定期更換誘劑。或將夜蛾科食誘劑藥液沿壟溝滴灑,每條藥液帶長50米,間隔30米。6生物防治6.1生物藥劑防蟲(1)將10億孢子/克金龜子綠僵菌顆粒劑在花生播種起壟前,蠐螬低齡幼蟲期溝施施藥(3-4千克/畝)1次。按照1:10(藥:土或肥)拌土或拌肥溝施每季作物最多使用1次。(2)將150億個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與細土或細沙混勻,每畝用抽劑細土或細沙15-20千克,在花生播種期穴施或花生開花下針期施于花生墩四周按250~300克/畝施藥。(3)在害蟲卵孵化盛期或低齡幼蟲期于穴施或溝施2億孢子/克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顆粒劑(2-6千克/畝)后作物可直接播種或移栽于該穴或溝中。6.2天敵生物防蟲保護瓢蟲、食蚜蠅等天敵,減少花生蚜蟲為害。花生田周圍種植豇豆等蜜源植物,保護利用蠐螬天敵臀溝土蜂。7化學防治7.1花生病害花生病害的化學防控,關鍵抓住在播種期開展種子處理預防、發病初期藥劑防治相結合。(1)根腐病花生根腐病的防治主要在種子播種期進行防治。種子播種期,可選用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250-35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35克/升精甲·咯菌腈種子處理懸浮劑350-5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600-8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41%唑醚·甲菌靈懸浮種衣劑100-3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300-7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35克/升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245-43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25%噻蟲·咯菌腈種子處理懸浮劑650-75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10%咯菌·嘧菌酯懸浮種衣劑170-25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30%萎銹·吡蟲啉懸浮種衣劑750-10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16%辛硫·多菌靈懸浮種衣劑1:40-60(藥種比)、或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400-6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6%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種子處理懸浮劑750-1000毫升/100千克種子對花生種子進行包衣進行防治。種子播種期,也可選用2%吡唑醚菌酯種子處理懸浮劑250-3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350克/升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40-80毫升/100千克種子,采用種子拌種方式防治根腐病。使用上述化學藥劑時,量取需要量的藥劑,加少量水將藥劑稀釋,將種子倒入藥液,進行攪拌,直到藥液均勻分布到種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拌種后藥劑隨種子的吸漲和水分一起進入種子體內,遍布作物根、莖、葉,并在作物體內長期儲存,對作物形成全方位保護,整個生育期對根腐病等地下病蟲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配制好的藥液應在24小時內使用。在作物新品種上大面積應用時,必須先進行小范圍的安全性試驗。施藥后應設立警示標志,人畜允許進入的間隔時間為24小時。播種時需考慮低溫、大雨等不良環境影響,適時播種,播種時應注意土壤墑情,不宜過濕。(2)莖腐病花生莖腐病俗稱爛脖子病,在全國各花生產區均有分布,一般發生在中后期。莖腐病一般在花生播種期預防。在花生播種前,可選用38%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藥劑加水適量后對花生種子進行包衣,用藥量288-432克/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應均勻,陰干后播種,用于處理的種子應達到國家良種標準,配制好的藥液應在24小時內使用;也可選用45%烯肟·苯·噻蟲懸浮種衣劑試劑400-600克/100千克種子,按照播種量量取推薦用量的藥劑,加入適量水稀釋并攪拌均勻成藥漿(藥漿種子比為1:50-100,即100公斤種子對應的藥漿為1-2升),將種子倒入,充分攪拌均勻,晾干后即可播種,用于處理的種子應達到國家良種標準,配制好的藥液應在24小時內使用。(3)白絹病花生白絹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白絹病注意播種前、花生下針期、病害發生前或病害發生初期等防治關鍵期。在花生播種前,可選擇30%萎銹·吡蟲啉懸浮種衣劑750-10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6%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種子處理懸浮劑750-10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11%吡蟲啉·咯菌腈·嘧菌酯種子處理懸浮劑1.4-1.8千克/100千克種子、或6%嘧菌酯·噻蟲嗪·噻呋種子處理懸浮劑4-5.3升/100千克種子等藥劑及其用量種子包衣方式進行防治,建議藥劑使用前搖勻,將藥劑按照要求兌水配好后,均勻的灑在種子上進行拌種,拌種要均勻,讓每個種子表面都有藥液,以保證防治效果,為避免藥劑浪費,請清洗藥瓶,拌種后如不能及時播種,請將種子攤開于陰涼通風處晾干后存放,拌種后不能悶種不能曬種,用于包衣的種子應為經過精選的優質種子。在花生下針期,選擇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噴霧方式,每畝45-60毫升用量進行防治,均勻噴霧于花生莖基部,使用此藥劑后的花生至少應間隔7天才能收獲,每季最多使用1次。在花生白絹病病害發生前,可選擇60%氟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劑按照30-60克/畝用量采用莖基部噴霧,間隔7-10天施藥1次,花生上的安全間隔期為21天,一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在花生白絹病病害發生初期,可選擇20%多抗霉素·噻呋酰胺懸浮劑按照30-33毫升/畝用量進行噴霧施治(使用的安全間隔期為21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或選擇20%氟酰胺可濕性粉劑按照75-125克/畝用量進行噴霧施治(采用莖基部噴淋,間隔7-10天施藥1次,可連續使用2-3次,每季最多使用3次)。在花生白絹病病害發生前或發生初期,可選擇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按照40-45毫升/畝用量噴霧防治(注意噴霧均勻周到,每季最多施藥3次,施藥間隔為7-14天)、或選擇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劑按照90-120克/畝用量噴霧防治(發病前預防處理或發病初期用低劑量,病害流行時需高劑量,最多施藥3次,施藥間隔10-14天。安全間隔期為30天)。(4)褐斑病花生褐斑病是世界性普遍發生的病害。在中國各花生產區均有發生,是花生種植中分布最廣、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花生初花期開始發生,生長中后期為發生盛期。中國河南、山東等地一般6月上旬始見,7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發生盛期;南方春花生于4月開始發生,6-7月為害最重。花生開花初期,是防治褐斑病的關鍵時期。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達到5-10%時,及時噴灑藥劑進行防治,每畝可選用19%啶氧·丙環唑懸浮劑70-88毫升保護性全株均勻噴霧(間隔10天,保證足夠噴液量(常規畝用水量30公斤),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間隔期21天),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5-33克噴霧施藥(每次施藥間隔為7-10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數為4次)。在病害發生初期,每畝可選擇25%多·錳鋅可濕性粉劑100-200克噴霧施藥(注意噴霧均勻,根據病害發生情況7-10天左右施藥一次,可連續用藥3次,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數為3次,安全間隔期20天)、或可選擇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5-33克噴霧施藥(每次施藥間隔為7-10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數為4次)。(5)網斑病花生網斑病是世界性花生病害,在中國北方花生產區普遍發生,是花生葉斑類病害中蔓延快、為害重的病害之一。網斑病在花生整個生長期均可發生,以中后期發病最重。網斑病的防治,于病害發生前或初期及時用每畝可選擇25%多·錳鋅可濕性粉劑100-200克噴霧施藥,注意噴霧均勻,根據病害發生情況7-10天左右施藥一次,可連續用藥3次,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數為3次,安全間隔期20天。(6)銹病花生銹病是一種世界性的葉部病害,在廣東、廣西、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蘇、山東、河南、河北、遼寧等省相繼發生,尤以南方各產區發病嚴重。花生銹病的防治可在病害發生前、發病初期或者花生抽穗前20天進行。在病害發生前,每畝可選用19%啶氧·丙環唑懸浮劑70-88毫升保護性全株均勻噴霧施藥,間隔10天,并保證足夠噴液量(常規畝用水量30公斤),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間隔期21天。在抽穗前20天或發病初期,每畝可選擇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30-40毫升噴霧施藥,試劑和適量水攪拌均勻常規噴霧(常規畝用水量30公斤),施藥一次,安全間隔期為14天,每季最多使用1次。(7)黑斑病、焦斑病目前花生上無專門針對黑斑病、焦斑病防治用藥的登記,但可參照花生上葉斑病的防治用藥。在花生播種前,可選擇21%戊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使用量藥種比1:100-150種子包衣方式進行防治,包衣方式可手工包衣和機械包衣。手工包衣時,按推薦制劑用藥量加清水混勻,倒入種子上充分翻拌,待種子均勻著藥后,倒出攤開置于通風處,陰干后播種。機械包衣時,按推薦制劑用量加適量清水,將藥液調成漿狀液,選用適宜的包衣機械,進行包衣處理。處理過的種子播種深度以2-5厘米為宜,此防治每季最多使用1次。在病害發生前或發生初期,每畝可選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75克噴霧方式施治,葉面均勻噴霧,視病情發展或天氣狀況施藥,間隔7天左右,一季作物最多施用次數3次,安全間隔期14天;或選擇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毫升噴霧施治,間隔7-10天連續施藥,安全間隔期15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或選擇30%唑醚·戊唑醇懸浮劑20-40毫升噴霧施藥,花生兌水量45-50公斤/畝,注意噴霧均勻、周到,安全間隔期為45天,每個花生周期最多施藥3次。在病害發病初期,每畝可選擇50%多·硫可濕性粉劑160-240克,每隔10-15天噴霧一次施治,稀釋藥劑時一定要采用二次稀釋,使藥液均勻,噴霧要均勻,不可漏噴,要噴到作物葉面,安全間隔期20天,每季花生最多施此藥2次;或可選擇65%代森鋅水分散粒劑90-100克噴霧施藥,間隔10-15天,連續施藥2-3次,產品在花生上的安全間隔期為45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7.2花生蟲害蟲害防控應做好田間管理與監測,根據情況在各蟲害防治的最佳時間及時施藥防治。(1)蠐螬蠐螬的化學防控,可在花生播種期、團棵期或于花生蠐螬幼蟲發生期、地下害蟲發生高峰時進行。在花生播種期,可選擇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300-7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25%噻蟲·咯菌腈種子處理懸浮劑650-75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30%萎銹·吡蟲啉懸浮種衣劑750-10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16%辛硫·多菌靈懸浮種衣劑1:40-60(藥種比)、或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400-6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45%烯肟·苯·噻蟲懸浮種衣劑400-600克/100千克種子、或11%吡蟲啉·咯菌腈·嘧菌酯種子處理懸浮劑1.4-1.8千克/100千克種子、或6%嘧菌酯·噻蟲嗪·噻呋種子處理懸浮劑4-5.3升/100千克種子、或600克/升吡蟲啉懸浮種衣劑200-400毫升/100千克種子等藥劑及其用量種子包衣方式進行防治,也可選擇70%噻蟲嗪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按用量200-285克/100千克種子進行拌種方式防治。在花生團棵期或于花生蠐螬幼蟲發生期,選擇35%辛硫磷微囊懸浮劑400-600克/畝用量兌水稀釋后灌根進行防治,此藥劑見光易分解,宜早晚施藥,施藥后立即覆土,每季只能施用1次。在花生地下害蟲發生高峰期或者播種期時,選擇3%辛硫磷顆粒劑6000-8000克/畝撒施方式防治,安全間隔期為42天,每季節最多使用1次。(2)金針蟲花生金針蟲的防治,在花生地下害蟲發生高峰期或者播種期時,選擇3%辛硫磷顆粒劑6000-8000克/畝撒施方式防治,安全間隔期為42天,每季節最多使用1次。在花生播種期,可選擇600克/升吡蟲啉懸浮種衣劑200-30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方式進行防治,用于處理的種子應達到國家良種標準,每季用藥1次,手工包衣時,以處理100千克種子為例,按推薦用藥量,用清水稀釋至1-2升,將藥漿與種子充分攪拌,直到藥液均勻分布到種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種,機械包衣時按推薦制劑用量加適量清水,將藥液調成漿狀液;選用適宜的包衣機械,調整機械的藥種比為1:80~100進行包衣處理。(3)地老虎在花生地下害蟲發生高峰期或者播種期時,選擇3%辛硫磷顆粒劑6000-8000克/畝撒施方式防治,安全間隔期為42天,每季節最多使用1次。(4)蚜蟲在花生播種期,可選擇30%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233-367克/100千克種用藥量,采用拌種方式進行防治,采用藥劑浸種后,瀝干水分,按照每100千克干種子加1-2.5升水的比例稀釋,然后與種子充分攪拌均勻,晾干后催芽播種,亦可先拌種,后浸種,再催芽播種。在花生播種期,也可選擇22%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按照500-660克/100千克種子,采用種子包衣方式進行防治,種子包衣方法:按照播種量,量取500-660克/100千克種子用量的藥劑,加入適量水稀釋并攪拌均勻成藥漿,將種子倒入,充分攪拌均勻,晾干后即可播種,配制好的藥液應在24小時內使用,包衣后的種子應及時播種,如需貯存,需控制含水量在安全范圍內,每季用藥1次。7.3花生草害花生草害主要有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綠莧、馬齒莧等。分別可在花生2-3片復葉期選擇10%精喹禾靈乳油、雜草3-5葉期選擇150克/升精吡氟禾草靈乳油、雜草3-4葉期選擇480克/升滅草松水劑、播后苗前選擇240克/升乙氧氟草醚乳油莖葉噴霧或土壤噴霧的方式進行防治。7.4藥劑防治注意事項具體用藥時期、用藥量、每季用藥次數、使用安全間隔期及注意事項,參照登記農藥標簽說明要求。大風天或預計1-3小時內降雨,請勿施藥。

附錄花生重要病蟲害為害癥狀及可選用的化學藥劑使用注意事項附錄A花生病蟲害及在花生上的部分為害癥狀見圖1-圖8。圖1花生根腐病(左)和莖腐病(右)圖2花生白絹病(左)和果腐病(右)圖3花生黑斑病(左)及其田間為害狀(右)圖4花生網斑病(左)及其田間為害狀(右)圖5花生青枯病(左)及其田間為害狀(右)圖6花生褐斑病(左)與花生焦斑病(右)圖7花生蟲害花生蚜蟲(左)與薊馬(右)

附錄B可選擇用于防治花生病蟲害的部分藥劑、使用劑量及注意事項等見表1。表1花生主要病蟲害防治推薦農藥使用方案防治對象防治時期農藥名稱使用量使用方法安全間隔期(天)根腐病播種期11%精甲·咯·嘧菌懸浮種衣劑250-35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播種期35克/升精甲·咯菌腈種子處理懸浮劑350-50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播種期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600-80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播種期41%唑醚·甲菌靈懸浮種衣劑100-30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蠐螬播種期25%噻蟲·咯·霜靈懸浮種衣劑300-70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播種期35克/升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245-43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蠐螬播種期25%噻蟲·咯菌腈種子處理懸浮劑650-75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播種期10%咯菌·嘧菌酯懸浮種衣劑170-25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播種期2%吡唑醚菌酯種子處理懸浮劑250-300毫升/100千克種子拌種/根腐病、白絹病、蠐螬播種期30%萎銹·吡蟲啉懸浮種衣劑750-100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播種期350克/升精甲霜靈種子處理乳劑40-80毫升/100千克種子拌種/根腐病、蠐螬播種期16%辛硫·多菌靈懸浮種衣劑1:40-60(藥種比)種子包衣/根腐病、蠐螬播種期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400-60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莖腐病、蚜蟲播種期38%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288-432克/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莖腐病、蠐螬播種期45%烯肟·苯·噻蟲懸浮種衣劑400-600克/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根腐病、白絹病播種期6%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種子處理懸浮劑750-1000毫升/100千克種子種子包衣/白絹病花生下針期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45-60毫升/畝噴霧14白絹病發生前或發生初期27%噻呋·戊唑醇懸浮劑40-45毫升/畝噴霧21白絹病發生初期20%多抗霉素·噻呋酰胺懸浮劑30-33毫升/畝噴霧21白絹病、蠐螬播種期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