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人與環境第一節人類影響環境第二節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_第1頁
高中生物第五章人與環境第一節人類影響環境第二節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_第2頁
高中生物第五章人與環境第一節人類影響環境第二節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_第3頁
高中生物第五章人與環境第一節人類影響環境第二節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_第4頁
高中生物第五章人與環境第一節人類影響環境第二節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人與環境1/42第一、二節人類影響環境、創造人與自然友好第五章人與環境2/42[學習導航]第五章人與環境3/42一、人口增加閱讀教材第117頁至第118頁內容,分析人口增加相關問題:1.人口自然增加發生前提是一定時間、一定地域內人______高于______。2.我國當前已進入__________國家行列,但因為__________,每年凈增人口仍在1200萬左右。出生率死亡率低生育水平人口基數大4/42二、人類對生態環境影響閱讀教材第119頁至第120頁內容,分析人類對生態環境影響相關問題:1.人口問題:人口數量激增、對各種資源需求量不停增大,使得人類對自然資源過分消耗,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關系嚴重失調。2.人口增加引發環境問題,比如:水資源短缺;__________;土地資源喪失;環境污染等。人口與資源、環境之間土地沙漠化5/42三、保護生物多樣性閱讀教材第123頁至第125頁內容,分析以下相關問題:1.生物多樣性(1)概念:包含生物圈內全部__________________,它們所擁有________以及由這些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2)形成原因:________結果。2.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原因(1)人類對資源________和不合理利用。(2)外來物種入侵。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全部基因生物進化過分開發6/423.生物多樣性價值(1)直接價值:為人類提供形式多樣食物、藥品、纖維、燃料和建材等。(2)間接價值:對生態平衡、______穩態調整功效。(3)潛在價值:當前人類尚不清楚但可能存在價值。4.保護生物多樣性主要辦法:包含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圈就地保護遷地保護7/42四、人類可連續發展閱讀教材第126頁內容,解答人類可連續發展相關問題:1.概念:既能滿足當代人需求,又能________,且不危及后代生存發展發展模式。2.主要內容:包含人口、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3.關鍵(1)促進經濟在________基礎上健康地發展。(2)勉勵對環境有利生產與建設。(3)提倡用包含保護環境和維護__________在內多項指標去衡量發展。保護環境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8/421.判斷以下各小題說法是否正確(1)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時,人口數量將恒定。()(2)依據年紀結構可預測一個國家人口動態改變。()(3)因為我國處于低生育水平,人口數量將不再增加。()(4)計劃生育政策是我國永遠基本國策。()(5)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基因庫,是全人類共同財富和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基礎。()(6)可連續發展強調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友好。()×√××√√9/422.連線10/42主題一人口增加及人類對生態環境影響11/421.16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加表現為圖中a曲線,人口劇增帶來嚴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這種現實狀況不能得到有效改進,人口增加趨勢終將表現為圖中__曲線。2.為緩解人口增加帶來世界性糧食擔心情況,人類能夠適當改變膳食結構,若將(草食)動物性與植物性食物百分比由1∶1調整為1∶4,地球可供養人口數量是原來________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結果準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字)環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破壞)、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降低、可耕地降低)c1.9612/423.我國現階段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加過快趨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延長世代長度(延長繁衍一代時間),降低新生兒個體數,降低人口出生率13/42小組討論1.生物種群數量增加規律完全適合用于人口增加情況嗎?提醒:不完全適用。人是生物界中一員,所以生物種群消長規律有適合用于人口增加情況一面。不過,人不一樣于普通生物,人含有尤其發達和善于思索大腦,含有制造工具和能動地調控人口增加以及能動地改造和保護自然本事等。所以,生物種群消長規律不完全適合用于人口增加情況。2.列舉人口增加對環境影響。提醒:人口增加,人類需求也不停增加,為了滿足衣食住行需求和經濟發展,使污染物總量增大,大量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環境中,影響了環境納污量以及對有毒、有害物質降解能力,加劇了環境污染。14/42人類對環境影響1.對生態環境影響,如圖所表示:15/422.影響人口數量改變原因(1)自然原因: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這些原因也是決定人口數量改變原因。(2)社會原因:如我國計劃生育及人口向城市集中等,也會影響一個地域人口改變。16/423.環境污染類型、危害及生物防治類型主要污染物危害生物防治大氣污染化學污染物(如煙塵、CO2、SO2、氮氧化物等)、生物性污染(微生物)、放射性污染酸雨、急慢性中毒、傳染病、致癌作用綠色植物凈化作用水污染重金屬(汞、鎘、鉛等)、農藥、過量N、P元素、糞便、垃圾毒害生物、水體富營養化、傳染病生物防治害蟲,需氧型微生物凈化固體廢棄物污染廢渣、廢塑料、生活垃圾污染環境、傳染病填埋、堆肥噪聲污染噪聲損傷聽力、影響心理、干擾睡眠、誘發疾病植樹綠化土壤污染化肥、農藥、污水澆灌、酸雨等農作物減產、間接危害人畜健康生物防治害蟲,施用農家肥,污水凈化17/421.以下關于人口增加對生態環境影響說法,錯誤是(

)A.人生存需要糧食,因而會使人們過分利用耕地和開墾更多農田,所以又會使人口繼續增加B.人生存除需要糧食等各種農產品以外,還有各種物質和精神需求,也會給生態環境造成更大壓力C.伴隨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口增加對環境壓力將會自然減小D.我國在發展中碰到困難和問題,許多都與人口眾多有直接關系C18/42解析:人生存需要糧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們過分利用耕地和開墾更多農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勞動力去開墾土地,因而就會使人口增多;人各種需求,都會隨人口增多而給生態環境造成壓力,而且伴伴隨社會發展與進步,人類各種需求水平還將不停提升,這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壓力;我國在發展中碰到困難和問題,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極低,這都與人口眾多有直接關系。19/422.梅托斯(Meadows)于1970年提出一個“人口膨脹——自然資源耗竭——環境污染”模型(以下列圖)。依據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會造成發生是(

)A.土地資源利用過分,因而不能繼續加以使用,造成糧食產量下降B.自然資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發生嚴重枯竭,工業產品產量也隨之下降C.環境污染嚴重,深入加速了作物減產,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頓增加D.人口膨脹、自然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展現惡性循環,最終造成地球毀滅D20/42解析:糧食、自然資源和環境污染所發生改變原因是人口數量改變。人口數量增加對環境影響程度增大,而環境改變又反過來限制了人口數量增多。即使人口膨脹、自然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展現惡性循環,不過因為人類能夠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終毀滅。21/42易錯警示(1)人口數量過分增加將會在多個方面影響人類生存環境。人類活動在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還必須尤其注意生態效益及其后果。(2)人類應嚴格按照自然界生態規律辦事,合理控制本身活動,協調人與自然界關系,以維持生物圈穩定。(3)人類在治理污染時,應多考慮使用生物防治。22/42我國四川、甘肅等地,在海拔2000~4000m高山中生活著珍稀動物大熊貓,據統計,當前野生大熊貓僅存800只左右。而汶川大地震又使大熊貓生存環境變得愈加惡劣。(1)造成大熊貓瀕危原因很多,如食物結構簡單,繁殖力________,但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題二保護生物多樣性很弱人類活動干擾和破壞了大熊貓生存環境23/42(2)從生物多樣性角度看,假如大熊貓絕滅,就意味著該物種所擁有全部________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從久遠發展來看,必定會對生態系統穩定性造成影響。(3)有學者提出,經過克隆技術大量繁殖大熊貓,然后再將它們送回野生環境以增加其種群數目。從遺傳多樣性角度分析,這么做最大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蚱茐姆N群基因庫中遺傳多樣性24/42解析:(1)大熊貓瀕臨絕滅原因有多方面:食物單一,繁殖力很弱。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干擾和破壞了大熊貓生存環境。(2)一個生物絕滅,造成該種生物基因全部消失。(3)克隆技術利用能夠實現種群數目標增加,但會破壞種群基因庫中基因多樣性。25/42小組討論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否意味著禁止利用野生資源?提醒: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野生資源,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和利用。相反地,適時地、有計劃地合理采伐、捕撈、獵取,還會促進種群增加,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26/421.生物多樣性各層次關系27/422.生物多樣性保護辦法(1)就地保護: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等,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保護。(2)遷地保護:指把保護對象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如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這是為即將絕滅物種提供最終生存機會。(3)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基因進行保護如對物種基因進行保護,建立精子庫、種子庫等;利用人工授精、組織培養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術,加強對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等。28/423.以下相關生物多樣性敘述正確是(

)A.四川地震災區部分大熊貓轉移到成都、北京等地喂養屬于就地保護B.森林能調整氣候屬于生物多樣性直接價值C.保護生物多樣性包含物種、種群、生態系統三個層次內容D.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辦法是就地保護解析:四川地震災區部分大熊貓轉移到成都、北京等地喂養屬于遷地保護;森林能調整氣候屬于生物多樣性間接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層次包含遺傳、物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內容。D29/424.以下相關生物多樣性說法正確是(

)A.森林和草地對水土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樣性潛在價值B.生物多樣性包含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C.對于瀕危物種,應該禁止采伐或捕殺D.保護生物多樣性不需要當代科學技術解析:森林和草地對水土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樣性生態功效,屬于間接價值;生物多樣性包含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對于瀕危物種應該采取保護辦法,而不能再采伐或捕殺;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當代科學技術。C30/42事例一我國天然林面積不足國土面積10%,當前,有9億多畝天然林還未納入天然林保護實施范圍,森林質量不高、生態系統脆弱、水土流失嚴重、造成各種珍稀動物瀕臨絕滅。事例二大熊貓和華南虎都是我國珍稀保護動物,它們體型相近,曾經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較大種群數量。因為棲息地破壞造成它們數量銳減,當前野生大熊貓僅有1600只左右,而華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絕跡。主題三可連續性發展31/42事例三紫莖澤蘭原產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緬甸、越南進入我國云南,并由此擴展到廣西、貴州等地域,連接成片;成為當地“害草”。依據以上事例,回答以下問題。(1)事例一說明造成野生生物瀕臨絕滅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例二說明造成這些野生生物資源顯著降低或絕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對生態環境________開發利用相關。(3)事例三說明,因為________入侵或引種到________地域,使得這些地域原有物種受到威脅。生存環境改變或破壞濫捕亂獵或濫采亂伐等掠奪式外來物種缺乏天敵

32/42小組討論可連續發展總體戰略內容主要包含哪幾個方面?提醒:總體戰略內容包含人口、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33/42人類可連續發展1.可連續發展內涵:既能滿足當代人需求,又能保護生態環境且不危及后代生存發展模式。

2.可連續發展理論內容(1)可連續發展不否定經濟增加(尤其是貧困國家經濟增加),但需要重新審閱怎樣實現經濟增加。(2)可連續發展以自然為基礎,同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可連續性”能夠經過適當經濟伎倆、技術辦法和政府干預得以實現。要力爭降低自然資源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資源再生速率或替換品開發速率。要勉勵清潔工藝和可連續消費方式,使每單位經濟活動所產生廢物數量盡可能降低。34/42(3)可連續發展以提升生活質量為目標,同社會進步相適應。(4)可連續發展認可并要求表達出環境資源價值。這種價值不但表達在環境對經濟系統支撐和服務價值上,也表達在環境對生命支持系統存在價值上。(5)可連續發展實施以適宜政策和法律體系為條件,強調“綜合決議”和“公眾參加”。3.基本任務(1)保護地球活力和生物多樣性①實施生物多樣性條約。②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③外來入侵物種控制。④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35/42(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把當代生物技術應用和農業機械化發展與傳統耕作制度及維護土壤肥力要求親密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地把農、林、牧、副、漁業有機整合在一起,確保農產品豐富性、穩定性和優質性。(3)改變生產與生活方式①能源方面:節約能源、實現能源清潔生產、開發新能源。②物質生產方面:建立無廢料生產體系,即“原料→產品→原料→產品”。③野生生物資源方面:合理利用和保護。36/425.以下哪一辦法最可能與可連續發展標準不相符(

)A.森林采伐量小于生長量B.人工魚塘生產者能量少于消費者能量C.農田從收獲中輸出氮素多于補充氮素D.農田施用無機氮肥多于生物固定氮肥C37/42解析:可連續發展是指不破壞環境、不影響可再生資源再生過程來發展生產、發展經濟標準,如對森林資源利用應是采伐量小于或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