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地理標志產品 婺源綠茶編制說明_第1頁
DB36T-地理標志產品 婺源綠茶編制說明_第2頁
DB36T-地理標志產品 婺源綠茶編制說明_第3頁
DB36T-地理標志產品 婺源綠茶編制說明_第4頁
DB36T-地理標志產品 婺源綠茶編制說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修訂編制說明一、標準修訂的意義和必要性茶葉是婺源傳統的特色產業,《茶經》載,《辭海》注,《全書》評,譽全球。特定的地理坐標、優越的自然生態、精湛的加工工藝,造就了婺源綠茶“葉綠、湯清、香濃、味醇”的優異品質。2008年10月,根據原國家質檢總局實施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公告〔2008〕第122號,“婺源綠茶”獲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版脑淳G茶”正式成為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之一,其產業發展得此邁上了新臺階。為維護“婺源綠茶”產品聲譽,從源頭上保證婺源綠茶的純正品質,婺源縣質監局聯合縣茶業局起草了《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地方標準,并于2014年2月正式發布實施,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從此走上了標準化、規范化、品質化、規?;l展的道路。然而,第一部標準實施已近十年,原《標準》部分指標和引用標準已經更新、修改,為能更好地保護“婺源綠茶”的質量和特色,保護我國傳統的茶葉精品,持續促進婺源茶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對原《標準》進行重新修訂勢在必行。二、標準修訂過程為做好《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標準的修訂工作,江西省經濟作物研究所、婺源縣茶產業發展中心組成“《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地方標準修訂工作組”,共同承擔標準的修訂任務。經研究決定,由婺源縣茶產業發展中心牽頭,江西省經濟作物研究所為技術支撐單位,縣內相關茶葉企業和合作社配合共同完成標準修訂工作。為保證“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地方標準修訂的科學性、真實性、可行性,標準修訂組深入婺源開展婺源綠茶生產情況調研,通過生產加工企業、種植基地、文獻數據庫等途徑收集相關資料。修訂編制工作組對收集的資料整理后,參照《婺源綠茶》現行的系列地方標準和國內外最新茶葉標準,對原標準逐條逐項認真分析,完成《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原標準的初次修訂。此后,根據婺源縣相關部門、相關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經標準編制人員對內容和指標的多次反復修改,形成標準修訂初稿。三、標準技術內容編寫說明1.標準修訂原則和依據本標準依據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2005〕第78號《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及GB/T17924—2008《地理標志產品標準通用要求》制定。2.標準的結構本標準主要涉及婺源綠茶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術語和定義、分類、等級和實物標準樣、種植技術、加工技術、產品質量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等內容。四、標準修訂內容說明本文件代替DB36/T752-2013《地理標志產品婺源綠茶》。與DB36/T752-2013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1.修改了規范性引用文件2.修改了原4.1婺源綠茶的“定義”將婺源綠茶的定義進行了修正,即“在本標準第3章規定的范圍內,采摘按DB36/T499《婺源綠茶種植技術規程》管理的茶樹芽葉,按DB36/T500《婺源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加工而成的綠茶”;3.修改了原第5章“分類和實物標準樣”,修改了婺源綠茶的分類,明確了各婺源綠茶品種的花色與等級參考DB36/T501-2018《婺源綠茶質量要求》,將原5.1.1和5.1.2婺源綠茶分為有機綠茶和無公害綠茶,修改為婺源綠茶名茶、婺源綠茶初制茶和婺源綠茶精制茶;并對各類各品類婺源綠茶的花色和等級進行細分(具體見表1);修改了5.2實物標準樣內容的,對婺源綠茶名茶的實物標準樣進行規定,不設置婺源綠茶初制茶和婺源綠茶精制茶的實物標準樣。4.修改了原第6章“要求”4.1將婺源綠茶的要求主要分為“種植技術”、“加工技術”和“產品質量要求”3個部分進行規定4.2刪除、修改和合并了原6.1“產地環境”中的內容刪除了婺源綠茶產地環境中6.1.1“地理及氣候”和6.1.2“環境安全”的內容,而是對婺源綠茶的種植環境進一步明確,并具體對婺源綠茶的環境空氣質量、灌溉水質、茶園土壤進行了規定。4.3將婺源綠茶原6.1.1“茶樹品種”進一步限制規定了制作婺源綠茶的無性系茶樹品種不僅要有適制性還應“適宜在婺源區域種植”。4.4修改了原6.2.2茶樹栽培的要求刪除了原6.2.2.1“建園”和6.2.2.2“種苗”,對茶樹種植前“園地開墾”、“種植溝”、“施底肥”的要求進行了規定;修改了原6.2.3“種植方式”種單行條栽和雙行條栽種行距、株距、叢數的指標,并規定了雙行條栽的種植方式為“品”字形;刪除原4.1“基本要求”原有的表述,按照GB/T14456.1、GB/T14456.2、GB/T14456.3執行;在原6.2.4.1-6.2.4.3的條款中,刪除了無公害茶園的相關規定,對有機茶園和常規茶園的耕作和施肥、茶樹修剪和病蟲草害防控要求分別進行規定,并增加了有機茶園的栽培管理除了按國標執行外,還應符合DB36/T497《婺源綠茶有機茶種植技術規程》規定。4.5修改了原6.3“鮮葉采摘”的要求對婺源名茶及初制茶的鮮葉指標要求依據等級進行了劃分(具體見表2)。4.6修改了原6.4“加工”的要求刪除了無公害綠茶的加工要求;對加工廠及設備設施、加工過程中的管理均提出了規定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婺源綠茶名茶和婺源綠茶初制茶應符合的工藝流程;婺源綠茶的3類茶的加工技術要求應符合DB36/T500中的相關規定。4.7修改了婺源綠茶的質量要求內容原標準婺源綠茶的產品質量要求按有機綠茶和無公害綠茶分別進行規定的方式修改為依據婺源綠茶名茶、婺源綠茶初制茶和婺源綠茶精制茶分別規定;并明確提出來各品類各花色各級別婺源綠茶應符合的感官指標(具體見表3-表8);將原6.7衛生指標修改為質量安全指標,對污染物和農藥最大殘留的限量指標進行了要求;DB36/T501-2018《婺源綠茶質量要求》,對各品類婺源綠茶水分、總灰分、茶多酚、粉末和水浸出物的理化指標進行了要求。4.8修改了原第7章“試驗方法”重新規定了執行感官品質、水分、總灰分、衛生指標的的實驗要求,增加了茶多酚、污染物和農藥殘留限量的試驗方法。4.9修改了原第8章“檢驗規則”將“組批”修改為“批次”,明確在生產和加工中形成的獨立數量的產品為一批;修改了“出廠檢驗”的規定;修改了需要型式檢查的情況;修改了不合格產品的判定規則。4.10.修改了原第9章“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標簽、標識要求執行國家強制性規定,由GB7718、GB/T19630.3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令【2009】第123號規定代替原來的GB7718-2004;產品的包裝儲運圖示標志符合GB/T191的規定;標簽經授權可按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簡略了“包裝”規定的條款,增加了接觸茶葉的包裝材料應符合GB4806.7、GB4806.8和GB9683的規定;增加了“貯存”應符合GB/T30375規定的要求,并增加不能及時銷售的產品應按NY/T3913的規定及時低溫儲藏保鮮的規定,將婺源綠茶的保質期,“在本文件規定的貯存條件下,產品自生產日期起保質期為18個月”。五、主要參考標準及技術資料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4806.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4806.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紙和紙板材料及制品GB5009.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5009.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灰分的測定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T8302茶取樣GB/T8305茶水浸出物測定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GB/T8313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GB9683復合食品包裝袋衛生標準GB14881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T14487茶葉感官審評術語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T19630有機產品GB/T23776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30375茶葉貯存GB/T32744茶葉加工良好規范NY/T3913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規范JJF1070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DB36/T497婺源綠茶有機茶種植技術規程DB36/T498婺源綠茶有機茶加工技術規程DB36/T499婺源綠茶種植技術規程DB36/T500婺源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