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認識第四紀地貌課件_第1頁
任務認識第四紀地貌課件_第2頁
任務認識第四紀地貌課件_第3頁
任務認識第四紀地貌課件_第4頁
任務認識第四紀地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任務2認識第四紀地貌任務引入洪積扇成都平原山腳-滑坡堆積體(四川甘孜九龍滑坡)山地地貌與平原地貌有哪些類型?對工程建設有什么影響?教學目標1.掌握地貌的形態;2.掌握地貌的分級與分類;3.掌握山地地貌與平原地貌的類型及對工程建設的影響。知識目標1.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2.具有質量意識、綠色環保意識與安全意識;3.具有集體與團隊合作精神,能進行溝通和協作。素質目標1.能區別地貌的形態;2.能區別地貌的分級與分類;3.能判斷山地地貌與平原地貌的類型及對工程建設的影響。能力目標目錄地貌的形態1地貌的分級與分類2山地地貌3平原地貌4一、地貌的形態一、地貌的形態1.地形與地貌地貌:由于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地殼表面形成不同成因、不同規律的起伏形態稱為地貌。地形:指地表既成形態的某些外部特征。二者的區別:地貌的含義更廣,不僅包括地表形態的全部外部特征,還要分析其成因和發展。(1)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或者是波狀面,如山坡面、階頂、山頂與平原面等。地形線:兩個地面相交構成地形線。可直可曲,如分水線、谷底線、坡折線等。地形點:兩條或者多條地形線的交點,或由孤立的微型地形構成地形點,如山脊線相交

構成山峰點、山鞍點、山坡轉折點等。一、地貌的形態1.地形與地貌(2)地貌的基本形態和形態組合地貌的基本形態:較小的地貌形態,如沖溝、沙丘、沖積錐等。地貌的形態組合:若干地貌的基本形態組合體,可以是同一年代同一類型的,也可是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3)地貌的形態特征和形態測量特征地貌的形態特征:地貌的基本形態具有一定的簡單的幾何形態。但對于地貌形態組合特

征應考慮其總體的起伏特征、地形類別和空間分布等。形態測量特征:包括高度、坡度和地形的切割程度。沖溝沙丘沖積錐二、地貌的分級與分類二、地貌的分級與分類1.地貌的分級

星體地貌:是把地球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反映地球形體的總特征。

巨型地貌:由內力作用形成的,又稱為大地構造地貌,如大陸與海洋,大的內海與

大的山系。

大型地貌:由內力作用形成的,如山脈、高原、山間盆地等。

中型地貌: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大型地貌的次一級地貌,如河谷、河谷之間的分水嶺。

小型地貌: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并受巖性的影響,是中型地貌的各個組成部分,如

殘丘、階地、沙丘、侵蝕溝等。宇宙中已知的最為遙遠的星系。該星系距離地球130億光年,是在宇宙大爆炸7.5億年后誕生的,當時宇宙尚不到現在年齡的5%。星級地貌巨型地貌:大地構造地貌,大陸、海洋、大的內海及山系。巨型地貌大型地貌:內力形成的山脈、高原、山間盆地等大型地貌-喜馬拉雅山中型地貌:主要由外力形成的河谷及分水嶺等中型地貌小型地貌小型地貌:外力控制形成的階地、沙丘、侵蝕溝等二、地貌的分級與分類2.地貌的分類(1)地貌的形態分類按地貌的絕對高度、相對高度以及地面的平均坡度等分類。

形態類別絕對高度(m)相對高度(m)平均坡度(°)代表地貌山地高山>3500>1000>25喜馬拉雅山、天山中山3500~10001000~50010~25大別山、廬山、雪峰山低山1000~500500~2005~10川東平行嶺谷、華鎣山丘陵<500<200閩東沿海丘陵平原高原>600>200青藏、內蒙、黃土、云貴高原高平原>200成都平原低平原0~200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平原洼地低于海平面高度吐魯番洼地喜馬拉雅山天山大別山廬山湖南懷化雪峰山川東平行嶺谷華鎣山大峽谷閩東沿海丘陵青藏高原內蒙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成都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吐魯番洼地二、地貌的分級與分類2.地貌的分類(2)地貌的成因分類:分為內生地貌(構造與火山地貌)和外生地貌(斜坡地貌與山嶺地貌、重力、風、水、冰、凍土、巖溶、黃土、海岸、湖泊和沼澤、平原、人工等)兩大類。

地貌類型成因類型地貌形態舉例內生地貌構造地貌由構造運動所形成的地貌單面山、斷塊山、構造平原等火山地貌由火山噴發所形成的地貌火山錐、熔巖蓋等外生地貌流水地貌由地表流水所塑造的地貌沖溝、河谷階地、洪積扇等巖溶地貌由地下水、地表水溶蝕所形成的地貌石林、溶洞等冰川地貌冰川的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冰斗、角峰等風沙地貌由風的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地貌風蝕谷、沙丘等重力地貌不穩定的沿途體在重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崩塌、滑坡等單面山斷塊山構造平原(如臺灣西部平原)火山錐熔巖蓋四姑娘山海子溝-沖溝河谷階地石林云南九鄉溶洞冰斗角峰風蝕谷沙丘崩塌龍羊峽庫岸滑坡人工地貌-三峽水庫人工地貌-高速鐵路洪積扇三、山地地貌三、山地地貌1.山地地貌的形態要素:山頂、山坡、山腳等。(1)山頂:形狀與巖性和地質構造等條件有著密切關系。一般來說,山體巖性堅硬,巖層傾斜或因受冰川的刨蝕,多呈尖頂;在氣候濕熱、風化作用強烈的花崗巖及其它松軟巖石分布地區,多呈圓頂;在水平巖層或古夷平面分布地區,則多呈平頂。(2)山坡:山地地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直線形、凹形、凸形以及復合形等類型。(3)山腳:是山坡與周圍平地的交接處。山腳地貌帶通常有一個起著緩坡作用的過渡地帶,主要由一些坡積裙、沖積錐、洪積扇以及巖堆、滑坡堆積體等流水堆積地貌和重力堆積地貌組成。峨眉山金頂-平頂四姑娘山-尖頂武當山-圓頂山坡山腳-坡積裙山腳-洪積扇山腳-滑坡堆積體(四川甘孜九龍滑坡)三、山地地貌2.山地地貌的類型(1)形態分類:山地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相對高度和坡度,所以形態分類分為高山、中山、低山、丘陵。(2)成因分類1)構造變動形成的山地

平頂山:平頂山是由水平巖層構成的一種山嶺,多分布在頂部巖層堅硬和下臥層

軟弱的硬軟相互層發育地區。

單面山:是由單斜巖層構成的沿巖層走向延伸的一種山嶺,常出現在構造盆地的

邊緣和舒緩的穹窿、背斜和向斜構造的翼部。

褶皺山:是由褶皺巖層所構成的一種山嶺。斷塊山:是由斷裂變動所形成的山嶺。褶皺斷塊山:由褶皺和斷裂構造的組合形態構成的山嶺稱褶皺斷塊山。2)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錐形火山與盾形火山。3)剝蝕作用形成的山地:以外力剝蝕作用為主形成的,包括河間分水嶺、刃脊、角峰、峰林等。三、山地地貌3.埡口(1)定義:埡口是在山地地質構造的基礎上經外力剝蝕作用而形成的。山地的巖性、地質構造和外力作用的性質、強度決定了埡口的特點及工程地質條件。(2)類型1)構造型埡口:由構造破碎帶或軟弱巖層經外力剝蝕所形成的埡口。

斷層破碎帶型埡口:工程地質條件比較差。

背斜張裂帶型埡口:構造裂隙發育,巖層破碎,工程地質條件較斷層破碎帶型好。

單斜軟弱層型埡口:主要由頁巖、千枚巖等易于風化的軟弱巖層構成,兩側邊坡多不對稱。2)剝蝕型埡口:以外力強烈剝蝕為主導因素所形成的埡口。3)剝蝕——堆積型埡口:是在山體地質結構的基礎上,以剝蝕和堆積作用為主導因素所形成的埡口。畢棚溝埡口東達山埡口康定折多山埡口三、山地地貌4.山坡(1)山坡的外部形態特征包括山坡的高度、坡度及縱向輪廓等。(2)山坡類型1)按山坡的縱向輪廓分類直線形坡凸形坡凹形坡階梯形坡2)按山坡的縱向坡度分類微坡:<15°緩坡:16~30°陡坡:31~70°垂直坡:>71°四、平原地貌四、平原地貌1.概述平原:是在地殼升降運動微弱或長期穩定的條件下,經長期外力作用的夷平或補償沉積而形成的。

平原是大型地貌的基本形態之一,與大地構造單元緊密相關。

特點:大地表面開闊平緩,地面起伏不大。

一般來說,平原地貌有利于道路選線,在選擇有利地質條件的前提下,可以設計成比較理想的道路線形。四、平原地貌2.分類按高程分類:高原高平原低平原洼地按成因分類:構造平原剝蝕平原堆積平原四、平原地貌3.構造平原(1)構造平原:主要是由地殼構造運動形成,是長期穩定作用的結果。(2)特點:地形面與巖層面一致,堆積物厚度不大。(3)分類:

海成平原:由地殼緩慢上升海水不斷后退所形成的,其地形面與巖層面一致,上

覆堆積物多為泥沙和淤泥,并與下伏基巖一起微向海洋傾斜。

大地拗曲平原:由地殼沉降使巖層發生拗曲所形成,巖層傾角較大,平原面呈凹

狀或凸狀,其上覆堆積物多與下伏基巖有關。

(4)工程地質性質:由于基巖埋藏不深,構造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較淺。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如排水不暢,常易形成鹽漬化。在多雨的冰凍地區則常易造成道路的凍脹和翻漿。

四、平原地貌4.剝蝕平原(1)剝蝕平原:是在地殼上升微弱的條件下,經外力長期剝蝕夷平所形成的。(2)特點:地形面與巖層面不一致,堆積物常常很薄,基巖常常裸露地表。(3)按外力作用的動力性質分類:河成剝蝕平原:由河流長期侵蝕作用所造成的侵蝕平原,亦稱準平原。其地形起伏較大,并向河流上游逐漸升高,有時在一些地方則保留有殘丘。海成剝蝕平原:由海洋的海蝕作用所造成,其地形一般極為平緩,微向現代海平面傾斜。

風成剝蝕平原冰川剝蝕平原(4)工程地質性質:剝蝕平原形成后,因地殼運動變得活躍,剝蝕作用重新加劇,使剝蝕平原遭到破壞,故其分布面積常常不大。剝蝕平原的工程地質條件一般較好。

河套平原風成剝蝕平原海成剝蝕平原冰川剝蝕平原四、平原地貌5.堆積平原(1)堆積平原:在地殼緩慢而穩定下降的條件下,經各種外力作用的堆積填平所形成。

堆積平原是局部地殼下降運動和堆積作用的綜合產物。(2)特點:地形開闊平緩,起伏不大,往往分布有厚度很大的松散堆積物。(3)按堆積物成因不同分類:洪積平原沖積平原

湖積平原海積平原風積平原冰磧平原四、平原地貌5.堆積平原(1)河流沖積平原1)由河流改道及多條河流共同沉積所形成。它大多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帶,因為這些地帶河床常常很寬,堆積作用很強,且地面平坦,排水不暢,雨季洪水易于泛濫,河水溢出河床,其所攜帶的大量碎屑物質便堆積在河床兩岸,形成天然堤。當河水繼續向河床以外廣大面積淹沒時,流速減小,堆積面積愈來愈大,堆積物愈來愈細,形成廣闊的沖積平原。2)河流沖積平原地形開闊平坦,適合發展道路建設。但其下伏基巖埋藏一般很深,第四紀堆積物很厚,細顆粒多,地下水位淺,地基上的承載力較低。在地形比較低洼或潮濕的地區歷史上曾是河漫灘、湖泊或牛軛湖,常有較厚的帶狀淤泥分布。在冰凍潮濕地區,道路的凍脹、翻漿問題比較突出。低洼地面容易遭受洪水淹沒。3)在道路勘測設計和路基、橋梁基礎工程中,應注意選擇較有利的工程地質條件,采取可靠的工程技術措施。成都平原四、平原地貌5.堆積平原(2)山前洪積沖積平原1)山前區是山區和平原的過渡地帶,一般是河流沖刷和沉積都很活躍的地區。汛期到來時洪水沖刷,在山前堆積了大量的洪積物;汛期過后,常年流水的河流中沖積物增加。洪積物或沖積物多沿山麓分布,靠近山麓地形較高,環繞著山前成一狹長地帶,形成規模大小不一的山前洪積沖積平原。2)山前洪積沖積平原堆積物的巖性與山區巖層的分布有著密切的關系,其顆粒為礫石、砂,以至粉粒或粘粒。3)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