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81-2018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經絡點穴推拿_第1頁
T∕CACM 1081-2018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經絡點穴推拿_第2頁
T∕CACM 1081-2018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經絡點穴推拿_第3頁
T∕CACM 1081-2018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經絡點穴推拿_第4頁
T∕CACM 1081-2018 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 經絡點穴推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05團體標準T/CACM1081—2018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經絡點穴推拿TechniquespecificationsfortreatingweibMeridianacupoint—pressingtuina2018-09-17發布2018-11-15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T/CACM1081—2018本規范按照GB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規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提出并歸口。本規范主要起草單位:浙江省中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本規范參與起草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溫嶺中醫醫院、淳安縣中醫院。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宋鴻權、黃欽、齊瑞、李秋爽、劉姍。本規范參與起草人:張振宇、王金貴、李華南、郭文海、李長輝、賈紅玲、李正祥、葉樹良、杜紅根、季聰華、童翔。本規范專家組成員:郭義、陳澤林、趙雪、李桂蘭、翟偉、王金貴、郭永明、王紅、孟向文、潘興芳、史麗萍、湯毅、房緯、高希言、譚亞芹、吳煥淦、楊華元、楊永清、東貴榮、賈春生、陳躍來、劉堂義、方劍喬、楊駿、高樹中、齊瑞、吳強、石現、孫建華、倪光夏、何麗云、王頻、車戩、陳以國、裴景春。T/CACM1081—2018本規范是我國擬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經絡點穴推拿療法在治未病應用中操作的規范性文件。編寫和頒布本規范的目的是為醫院及保健機構提供該技術的臨床操作規范,指導相關醫師及保健人員正確使用該方法來預防疾病,使中醫經絡點穴技術應用更規范化,更具安全性,從而使之更好地為廣大民眾的健康服務。本規范是根據中醫經絡點穴推拿療法的臨床優勢,針對特定臨床表現,參照古代文獻、現代臨床研究證據和專家共識,結合治未病人群價值觀和意愿,幫助推拿工作者和治未病人群做出合理選擇的指導性意見。本規范制定的總體思路是:在中醫經絡點穴推拿療法治未病實踐與臨床研究的基礎上,將國際公認的證據質量評價與推薦方案分級的規范與古代文獻證據、專家臨床證據相結合,形成規范草案,并將臨床研究證據與大范圍專家共識性意見相結合,制定出能確保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能夠有效指導臨床實踐的指導性意見。本規范的循證醫學證據等級主要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GRADE系統,即推薦分級的評價、制定與評估系統,其中推薦等級分為強推薦與弱推薦兩級。強推薦的方案是估計變化可能性較小、個性化程度低的方案,而弱推薦方案則是估計變化可能性較大、個性化程度高、患者價值觀差異大的方案。對于經絡點穴推拿療法在治未病應用中,GRADE評分證據等級較低的文獻分級,采用劉建平教授提出的傳統醫學證據體的構成及證據分級的建議。本規范推薦方案僅將目前獲取到的最新證據以附件形式列在操作規范后面,供本規范使用者參考。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經絡點穴推拿本規范規定了經絡點穴推拿的術語和定義、具體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與禁忌等。本規范適用于經絡點穴推拿治未病技術操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穴位名稱與定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經絡點穴推拿療法Therapyofmeridianacupointtuina用點、按、推、揉等手法在人體經絡臉穴部位進行操作,以解除人體疲勞,改善睡眠質量,放松機體緊張狀態為目的,起到預防保健的作用,是中醫治未病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4準備工作受術者在接受推拿前應注意清潔皮膚,若沐浴后,宜穿寬松的專用衣褲,同時還應排空二便,并保持身心安靜。4.2推拿室要求以單間為宜,既安靜舒適,又有利于保護受術者隱私。除一張推拿床外,可放置治療車,內置推拿所需相關材料,如介質、推拿巾等。推拿應用固定的場所,環境安靜。每個推拿室應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柔和,室內溫度每位受術者應做到一巾一人,推拿巾、洞巾等需統一洗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材料。4.3對施術者要求施術者操作前應去除戒指、手鏈、手表等硬物,并清潔雙手,修剪指甲。5經絡點穴推拿操作術式及要求5.1經絡點穴推拿操作順序先上后下、先內側后外側、先背側后正側。根據受術者需要,經絡點穴推拿分全身保健推拿和局部保健推拿兩種形式。推拿體位有仰臥位、俯臥位、坐位,具體根據推拿部位、經絡取穴,便于術者施術方便、受術者舒適等為主要依據進行選擇。按俯臥位→仰臥位→坐位次序操作。T/CACM1081—20185.2.2局部保健體位仰臥位適用于頭面部、胸腹部、下肢前側手法操作;俯臥位適用于腰背部、臀部及下肢后側手法操作;坐位適于頸肩、上肢部位手法操作。根據受術者的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推拿手法,參見附錄A輕摩面部—輕揉面部→一指禪推印堂→一指禪偏鋒開天門→分額陰陽→點按攢竹穴→點魚腰穴→點絲竹空穴→魚際揉太陽穴→推眼周,循經點穴從四白點至頰車→迎香點至地倉→同時點按人中、睛明穴→循經點穴從印堂點至百會→從攢竹點穴至通天→從魚腰點穴至承靈→從絲竹空點穴至率骨→點按耳部諸穴,揉頭部→點按頭部穴位→中指點風府→點風池→點安眠穴→四指揉放松頸項→結束。5.4.2腰背部操作步驟揉肩背部至腰→點按膀胱經→點按腰部諸穴(腎俞、大腸俞、腰眼穴)→拍腰背部→結束。5.4.3上肢部操作步驟揉上肢部→點按上肢部諸穴(中府、云門、肩髁、曲池、合谷、內關、外關)→循經點穴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放松手法→結束。5.4.4臀部及下肢操作步驟分推下肢→揉臀部及下肢→點按下肢各穴(環跳、委中、承山)→循經點穴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拍下肢→結束。5.4.5胸腹部操作步驟推任脈→膻中推至中極→指腹揉法→按揉腹部諸穴(天樞、氣海、關元)→順時針摩腹30次或以腹部發熱內透為度→結束。5.5操作時間與刺激強度局部保健推拿15~20分鐘,全身保健推拿約40分鐘(其中坐體位操作10分鐘,俯臥位操作15分鐘,仰臥位操作15分鐘)。隔日進行一次為宜,以10次為1療程。以受術者有酸脹感、舒適感,同時又能耐受為度,操作過程中應時刻關注受術者表情變化等。6注意事項及禁忌癥6.1推拿后受術者宜休息5分鐘,可飲適量溫開水。6.2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肺肝腎等重大內科疾病發作期者。6.3有出血傾向和血液病者(如血友病、過敏性紫癜)及急性關節扭傷、腫脹的關節局部(36小時內),手法刺激可能導致局部組織內出血加重。6.4局部有嚴重皮膚損傷或是皮膚病患者,如燒傷、燙傷、各種潰瘍性皮膚病、濕疹、癤瘡及癬等。6.5骨關節結核、骨髓炎、骨腫瘤、嚴重的骨質疏松癥、骨折、脫位者。6.6婦女妊娠期與月經期的腰骶部、臀部和腹部禁用點穴推拿操作,其他如合谷、肩井、天宗等大穴,手法重刺激有引起流產的可能。6.7精神病患者不能與醫生合作,不宜進行推拿。6.8劇烈運動后、極度勞累、進餐飽食后、醉酒后及饑餓狀態、身體極度虛弱者,不宜立即接受推拿。6.9各種法定傳染病。T/CACM1081—20186.10各種惡性腫瘤發作期。6.11依據不同的情況選擇相應的推拿方案,參見附錄B7施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措施經絡點穴推拿是一種安全有效而副作用少的方法,但若手法應用不當,或用力過猛,或受術者自身體質情況,或精神過于緊張,也可能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受術者初次接受經絡點穴推拿以至于精神緊張或體質特別虛弱或過度勞累、饑餓,或術者手法過重、穴位刺激過強,受術者在接受推拿過程中,可出現類似針灸“暈針”情況,突然出現頭暈、心慌、胸悶、臉色蒼白,嚴重者四肢厥冷、出冷汗,甚至暈厥等現象。由于推拿手法過重,或操作時間過長,或受術者患有血小板減少癥,或老年性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在推拿部位局部出現皮下瘀斑。多因施術者手法過重或過于粗暴,受術者骨質疏松或局部因腫瘤轉移造成骨質破壞等原因所致。受術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局部出現皮膚發紅、疼痛、破裂等現象。指受術者在手法治療后產生的疲倦現象。7.2預防處理措施受術者應避免在過饑、過飽、酒后、身體極度疲勞、虛弱等狀態下接受推拿,施術者在操作時必須選擇適當的體位、手法及操作時間,施術過程中應隨時觀察和詢問受術者的反應,隨時調整力度,老年人手法宜輕柔,術后應囑其休息片刻后再回家,防止意外發生。若施術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施術。出現暈厥,取頭稍低位仰臥,輕者靜臥片刻或服溫開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復,重者可配合掐人中、老龍、十宣或送上級醫院就診。7.2.3皮膚青紫或軟組織損傷如出現皮膚局部青紫嚴重者,先冰敷后熱敷,24小時后可用緩摩法消腫散瘀。如出現肌肉等軟組織損傷則應進行醫學處理。一旦發生骨與關節損傷等,應及早送往醫院處理,不可隨便搬動受傷者。如出現皮膚破損,局部可貼創可貼,也可涂龍膽紫、紅汞等以防感染。出現疲乏,休息片刻,多喝白開水,一般不需特別處理。T/CACM1081—2018附錄A(資料性附錄)推拿手法A.1一指禪推法以指端或螺紋面著力,通過腕部的往返擺動,使產生的功力通過拇指持續不斷地作用于施術部位或穴位上稱為一指禪推法。用拇指偏峰著力進行一指禪推法的手法稱一指禪偏峰推法。A.1.2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a)沉肩:肩關節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聳肩用力,以腋下空松能容以一拳為宜。b)垂肘:肘感覺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c)懸腕: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關節放松的基礎上,盡可能屈腕90o。d)掌虛指實:拇指端自然著實吸定于一點。e)緊推慢移:一指禪推法在體表移動操作同時腕部維持較快的擺動頻率,即每分鐘120~160次,但拇指端或螺紋面在施術部位上移動速度卻較慢。A.2推法以指、掌、拳或肘部著力于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單方向的直線或弧形推動稱為推法。A.2.2操作方法a)指推法:包括拇指端推法、拇指平推法和三指推法1)拇指端推法:以拇指端著力于施術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置于對側或相應的位置以固定,腕關節略屈并向尺側偏斜。拇指及腕部主動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離單向直線推動。2)拇指平推法:以拇指螺紋面著力于施術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置于其前外方以助力,腕關節略屈曲。拇指及腕部主動施力,向其食指方向呈短距離、單方向直線推進,在推進的過程中,拇指螺紋面的著力部分逐漸偏向橈側,且隨著拇指的推進,腕關節應逐漸伸直。3)三指推法: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以指端著力于施術部位上,腕關節略屈。前臂主動擺動,通過腕關節及掌部使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三指向指端方向做單方向直線推進。b)掌推法:以掌根部著力于施術部位,腕關節略背伸,肘關節伸直。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主動運動,使掌根部做單方向直線運動。c)拳推法:手握實拳,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的突起部著力于施術部位,腕關節挺勁伸直,肘關節略屈,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主動運動,向前做單方向直線推動。A.2.3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a)推法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b)推動的速度以緩慢均勻,壓力平穩適中。c)保持單方向直線推動。d)拳、肘推法宜順肌纖維走行方向推動。e)推動的速度不可過快,壓力不可過重或過輕。f)不可推破皮膚。為防止損傷皮膚,可使用介質。A.2.4適用范圍指推法接觸面小,推動距離短,施力柔中含剛,易于查找和治療小的病灶,故常用于足部\手部\項部和面部的經絡臉穴;掌推法接觸面大,推動距離長,力量柔和而沉實,多用于背腰部\胸腹部及四肢部的經絡臉穴;至于拳推法和肘推法,因施力剛猛,故一般只用于背部脊柱兩側及股后側的經絡臉穴。A.3點法以指端或關節突起部點壓施術部位,稱點法。主要包括指點法和肘點法兩種。A.3.2操作方法a)拇指端點法: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緊靠于食指中節,用拇指指端著力,垂直點按一定的治療部位或經絡穴位,逐漸用力點按一會兒,然后放松一會兒再點按。b)屈拇指點法:將拇指之間關節屈曲,運用關節突起部分著力,垂直于經點按的治療部位或經絡穴位,逐漸用力一會兒,然后放松一會兒再點按。c)屈食指點法:以食指屈曲,運用第一指間關節突起部分著力,垂直點按的治療部位或經絡穴位,逐漸用力按一會兒,然后放松一會兒再點按。要求點按力應垂直向下,用力要適中,切忌爆發力。點法還可以用器具來操作,如點穴棒等。A.3.3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a)取穴宜準,用力宜穩。準確取穴后,要由輕而重,平穩持續地施力,使刺激充分達到機體組織深部,從而獲得手法治療所特有的“得氣”效果。點法結束時要逐漸減力,其總的施力過程為:輕→重→輕。b)點法宜間斷性操作,宜隔日施術,以避免耗損正氣過多。c)點后宜用揉法,以避免氣血積聚及點法所施部位局部軟組織損傷。d)不可施用暴力或蠻力。突然發力或突然收力施用點法,均會給人體造成更大的不適和痛苦。A.3.4適用范圍指點法多用于全身的經絡臉穴,肘點法多用于腰背部及四肢部肌肉豐厚的經絡臉穴。A.4按法以指\掌等節律性按壓施術部位,稱按法。包括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常與揉法相結合,組成“按揉”復合手法。A.4.2操作方法a)指按法:以拇指端或螺紋面置于施術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張開,置于相應位置以支撐助力,腕關節懸屈并向尺側偏斜。以腕關節為支點,掌指部主動施力,做與施術部位垂直的按壓。當壓力達到所需的力量后,稍停片刻,即所謂“按而留之”,然后松勁撤力,再重復上述動作,使按壓動作既平穩又有節奏性。b)掌按法:以單手或雙手掌面置于施術部位,以肩關節為支點,利用身體上半部的重量,通過上臂\前臂及腕關節傳至手掌部,垂直向下按壓,施力原則同指按法。按法除用指\掌部操作外,亦可用肘部操作。以肘施按時,當屈肘,以肘的尺骨鷹嘴為著力面并巧用身體上半部的重量進行節律性按壓。A.4.3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a)指按法宜懸腕。當腕關節懸屈40o~60o時,拇指易于發力。b)掌按法應以肩關節為支點。c)按壓的用力方向多為垂直向下或與受力面相垂直。T/CACM1081—2018d)用力要由輕到重,穩而持續,使刺激充分達到機體組織深部。e)要有緩慢的節律性,不可突施暴力。f)按法用力原則是由輕到重,結束時由重到輕,手法操作忌突發突止,暴起暴落,同時一定要了解受術者的骨質疏松情況,避免手法不當造成骨折。A.4.3適用范圍指按法多用于頭面部及四肢軀干部的經絡臉穴。掌按法\肘按法多用于脊柱的經絡臉穴。A.5揉法以手掌大魚際或掌根\全掌\手指螺紋面著力,吸定于體表施術部位上,做輕柔和緩的環旋運動,并帶動該處皮下組織一起揉動的手法,稱為揉法。A.5.2操作方法a)大魚際揉法:沉肩\垂肘\腕關節自然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狀,大拇指內收,其余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魚際附著于施術部位上。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擺動,使大魚際在治療部位上做輕柔和緩的環旋動作,并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頻率每分鐘120~160次。b)掌根揉法:肘關節微屈,腕關節自然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彎曲,以掌根不附著于施術部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運動,帶動腕及手掌連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揉動,并帶動該處皮c)中指揉法: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遠端指間關節背側,腕關節微屈,用中指螺紋面著力于一定的治療部位或穴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運動,通過腕關節使中指螺紋面在施術部位上做輕柔的小幅度環旋運動,頻率每分鐘120~160次。d)三指揉法: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三指螺紋面著力,以操作術式與中指揉法相同。拇指揉法是以拇指螺紋面著力于施術部位,其余四指置于相應的位置以支撐助力,腕關節微懸。拇指及前臂部主動施力,使拇指螺紋面在施術部位上做輕柔的環旋運動,頻率每分鐘120~160次。A.5.3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a)揉法應吸定于施術部位,帶動皮下組織一起運動。b)動作要靈活而有節律性,頻率每分鐘120~160次,但也有特例,如指揉法在面部可以緩慢揉動3次,然后按1次,形成“揉3按1”的連續操作。c)往返移動時應在吸定的基礎上進行,大魚際揉法腕部宜放松,指揉法腕關節要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掌根揉法腕關節自然放松并略背伸。d)操作時揉法所施壓力要小,向下的壓力不可過大。A.5.4適應范圍揉法接觸面可大可小,刺激平和舒適。指揉法接觸面小\力弱,適于頭面部臉穴;大魚際揉法屬揉法中特例,因其腕部的旋動\擺動,而使大魚際部產生揉壓動作,適用于腹部\面部\頸項部及四肢部的經絡臉穴;掌根揉法面積較大,力沉穩適中,多用于背腰\四肢及胸腹部經絡臉穴;肘揉法力最重,多用于背\腰\臀及股后部的經絡臉穴。A.6抹法用拇指螺紋面或掌面在施術部位行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線的抹動,稱為抹法。抹法實為成人推拿手法中的平推法與小兒推拿中的旋推法\分推法及合推法的綜合動作,可分為指抹法與掌抹法兩種。A.6.2操作方法a)指抹法:以單手或雙手拇指螺紋面置于施術部位上,其余指置于相應的位置以固定助力。以拇指的掌指關節為支點,拇指主動運動,做上下或左右,直線往返或弧形曲線的抹動。或做拇指平推T/CACM1081—2018然后拉回,或做分推、旋推及合推,可根據施術部位的不同靈活運用。b)指抹法亦可以食指、中指與無名指螺紋面于額顳部操作。即受術者仰臥位,術者置方凳坐于其頭端。以兩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螺紋面分置于前額部近正中線兩側,以腕關節為支點,掌指部主動施力,自前額部向兩側分抹,經太陽穴至耳上角,可反復操作。c)掌抹法:以單手或雙手掌面置于施術部位上。以肘關節和肩關節為雙重支點,前臂與上臂部協調用力,腕關節適度放松,做上下或左右,直線往返或弧形曲線的抹動。A.6.3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a)抹法屬于易學難精之法,操作時手指螺紋面或掌面要緊貼施術部位皮膚,用力均勻,動作柔和。b)注意抹法與推法的區別:推法是保持單方向直線推動,有去無回;抹法是機動靈活,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線或曲線。A.6.4適用范圍指抹法活動范圍小,多用于面部、頸部的經絡臉穴;掌抹法抹動的范圍較大,一般多用于背腰部經絡臉穴。A.7摩法用手掌或指腹在體表,做環形或直線、有節律的摩動手法稱摩法。有指摩法和掌摩法兩種A.7.2操作方法a)指摩法:術者手指并攏,指掌部自然伸直,腕微屈曲,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的中節和末節指腹貼附于施術部位的皮膚上,做直線或環旋摩動的手法,稱指摩法。b)掌摩法:術者手掌自然伸直,腕關節放松,貼附于旋術部位,以掌心和掌根為著力點,在腕及前臂帶動下,持續、連貫、有節奏地環轉摩動,叫掌摩法。可單手或兩手同時操作。A.7.3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摩動時要壓力均勻、一致,動作輕柔。指摩宜快,約每分鐘120次。掌摩稍重、緩,以每分鐘100次為宜。宜遵《石室秘錄》:“摩法不宜急,不宜緩,不宜輕,不宜重,以中和之義施之。其后掐法屬按,揉法,推、運、搓、搖等法,均從摩法出也。”摩法可做順時針摩動或逆時針摩動,以順時針為主。“順摩為補,逆摩為瀉”,“急摩為瀉,緩摩為補”。A.7.4適應范圍摩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手法,消郁散結的作用較好。《圣濟總錄》:“摩其壅塞,以散郁結。”指摩法接觸面較小,適于頸項、面部、四肢等部位的經絡臉穴,而掌摩法接觸面大,多適用于胸腹、背腰等部位經絡臉穴。A.8拍法操作者用虛掌或手指,有節律地平穩拍打體表的一定部位,稱為拍法。A.8.2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或手掌腹面著力,五指自然并攏,掌指關節微屈,使掌心空虛,然后以虛掌做有節律地拍擊治療部位,根據著力點分為指拍法、指背拍法和掌拍法三種。A.8.3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a)指實掌虛,利用氣體的振蕩,虛實結合,要做到拍擊聲,聲聲清脆而不甚疼痛。b)拍法要以腕力為主,靈活自如。c)一般拍打3~5次即可,對肌膚感覺遲鈍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紅充血為度。A.8.4適應范圍拍打法適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的經絡臉穴,為經絡點穴推拿的結束手法。T/CACM1081—2018附錄B(資料性附錄)經絡點穴推拿治未病推薦方案經絡點穴推拿主要適用于治未病人群的預防保健,主要表現為生活、工作壓力大,長期廣泛的頭頸部酸痛、腰背肌肉僵硬、精神緊張、倦怠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亞健康狀態等。一指禪推法、推法、點法、按法、揉法、抹法、摩法、拍法。印堂、四神聰、百會、風池、風府、迎香、太陽、承泣、膻中、曲池、合谷、手三里、肝俞、腎俞、脾俞、胃俞、心俞、命門、腰陽關、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全身經絡點穴推拿經絡點穴推拿具有扶正祛邪、防病強身、暢通氣血、疏通經絡、補虛強體、鼓舞正氣、防御外邪入侵之功,共搜集納入相關文獻6篇,經綜合分析,形成證據體,結果顯示,該證據為低質量(Ⅲ),但專家共識意見認為推拿治療亞健康狀態療效滿意,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B.2睡眠障礙一指禪推法、推法、點法、按法、揉法、抹法。印堂、神庭、攢竹、太陽、睛明、心俞、肝俞、脾俞、神門、安眠、風池、風府、三陰交、涌泉等頭頸項部操作步驟、腰背部操作步驟。經絡點穴推拿具有寧心安神、平肝潛陽之功,預防失眠主要施術部位為頭面部,主要經絡為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共搜集納入相關文獻12篇,經綜合分析,形成證據體,結果顯示該證據為低質量(Ⅲ)。但專家意見共識,認為點穴推拿對改善睡眠質量有明顯優勢,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B.3頸肩酸痛一指禪推法、推法、點法、按法、揉法、抹法、摩法、拍法。風池、風府、肩井、肩髁、曲池、手三里、列缺、合谷、天宗等。頭頸項部操作步驟。經絡點穴推拿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預防頸椎病主要施術部位為頸肩部,主要經絡為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共搜集納入相關文獻16篇,經綜合分析,形成證據體,結果顯示該證據為低質量(Ⅲ)。但專家意見認為,推拿治療疼痛療效滿意,結合以上情況及專家意見共識,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B.4腰腿酸痛一指禪推法、推法、點法、按法、揉法、抹法、摩法、拍法。三陰交、委中、陽陵泉、腎俞、腰陽關、環跳、大腸俞、足三里、次膠等。腰背部操作步驟、下肢部操作步驟。經絡點穴推拿具有活血化瘀、疏筋通絡之功,預防腰部疾病主要施術部位為腰背、下肢部,主要經絡為胃經、膀胱經、膽經、脾經。共搜集納入相關文獻23篇,經綜合分析,形成證據體,結果顯示該證據為低質量,專家意見認為,推拿治療腰腿疼痛療效滿意,結合以上情況及專家意見共識,對本方案進行弱推薦。T/CACM1081—2018[1]王之虹.推拿手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98—99.[2]范炳華.推拿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3]趙毅,季遠.推拿手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4]宋柏林,于天元.推拿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駱競洪.推拿醫學志—手法源流[M].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7.[6]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陳國耀.保健推拿[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8]宋鴻權,魏暉.經絡點穴推拿調治亞健康狀態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9]宋鴻權,魏暉等.經絡點穴推拿對人類亞健康狀態的臨床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0]陳立早,王井泉.針刺五臟俞為主結合點穴推拿干預軀體疲勞性亞健康的臨床觀察[J].針灸[11]韋炅侄.點穴推拿緩解亞健康狀態失眠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3,5(14),43—43.[12]聶繼鋒.推拿點穴配合調理脊柱治療亞健康的點滴體會[D].上海:上海首屆明錫杯國際華人自然醫學大會暨第五屆中華脊柱健康醫學高峰論壇論文集.2012.[14]牛紅社,邢衛芳.推拿手法調理亞健康狀態初探[J].按摩與導引2009,25(4),9—11.[15]劉曉艷,呂明.點穴治療內科病、肥胖癥、亞健康狀態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16]李守棟.淺談推拿在調治亞健康狀態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3),6162.[17]蘭小春,黃統強.略論以中醫推拿療法來預防與調理亞健康狀態有明顯的療效優勢[J].按摩[18]王軍,譚曾德.基于中醫推拿提高亞健康狀態老年人生存質量的研究與評價[J].遼寧中醫雜[19]龐軍,唐宏亮.中醫保健推拿調治軀體疼痛亞健康的隨機對照實驗[J].中國針灸,2010[20]倫軾芳,雷龍鳴.推拿對亞健康狀態調治作用的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6):651652.[21]倫軾芳,龐軍.推拿療法對亞健康狀態人群心身癥狀的調理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5,[23]范麗君.健康管理對50例痰濕體質中老年人體質干預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24]王桂茂,紀清,趙國紅.按揉法推拿對頸型頸椎病疼痛改善的近期效應評價[J].時珍國醫國[25]左亞忠,房敏,姜淑云,等.推拿對頸椎病疼痛、頸部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05):54-55.[26]羅永寶,張靜,周文新.自我穴位推拿對頸型頸椎病簡化MCGil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