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05團體標準T/CACM1090—2018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穴位貼敷Techniquespecificationsfortreatingweib2018-09-17發布2018-11-15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T/CACM1090—2018本規范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規范代替了ZYYXH/T176—2010《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穴位貼敷》,與ZYYXH/T176—2010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增加了一些新的技術內容:中醫體質定義(見本規范3.3);穴位貼敷時機(見本規范5.1);簽署知情同意書(見本規范5.2.1);病史采集(見本規范5.2.2);環境選擇(見本規范5.2.3);消毒(見本規范5.2.9);貼敷方法(見本規范5.3.1);固定方法(見本規范5.3.2);調護(見本規范9);操作推薦方案(見附錄D)。—修改了先前版本中一些技術內容:范圍(見本規范1);指導原則(見本規范4);藥物選擇(見本規范5.2.4);賦形劑選擇(見本規范5.2.5);劑型選擇(見本規范5.2.6);穴位選擇(見本規范5.2.7);體位選擇(見本規范5.2.8);貼敷時間(見本規范5.3.3);注意事項(見本規范6);禁忌(見本規范7);施術后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見規范8);(規范性附錄)貼敷藥物的選擇(見本規范附錄A);(規范性附錄)賦形劑的選擇(見本規范附錄B);(規范性附錄)劑型的選擇(見本規范附錄C)。—刪除了先前版本的一些技術內容(見ZYYXH/T176—2010標準5.5其他貼敷方法):其他貼敷方法(見ZYYXH/T176—2010規范5.5);經驗選穴(見ZYYXH/T176—2010規范5.1.4.3)。本規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提出并歸口。本規范主要起草單位:杭州市中醫院、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天津中醫藥大學。本規范參與起草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江蘇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T/CACM1090—2018院、陜西省中醫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河南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浙江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包燁華、孫濤、郭義、余靜。本規范參與起草人:朱嶸、彭錦、趙霞、謝長才、蘇同生、唐曉頗、周運峰、吳振起、曾友華、馬文杰、李麗萍、洪菲菲、史紅麗、劉小平、張冀東、懷銀平。本規范專家組成員:郭義、陳澤林、趙雪、李桂蘭、翟偉、王金貴、郭永明、王紅、孟向文、潘興芳、史麗萍、湯毅、房緯、高希言、譚亞芹、吳煥淦、楊華元、楊永清、東貴榮、賈春生、陳躍來、劉堂義、方劍喬、楊駿、高樹中、齊瑞、吳強、石現、孫建華、倪光夏、何麗云、王頻、車戩、陳以國、裴景春。T/CACM1090—2018穴位貼敷是傳統中醫外治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又稱天灸、自灸、冷灸,是中醫學的一種獨特的養生保健方法。該方法是以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針對健康狀態或亞健康狀態的具體情況和保健需求,將藥物敷貼到人體一定穴位,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氣,從而發揮調五臟、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保健作用。穴位貼敷具有如下特點:以中醫傳統理論為基礎,是中醫針灸保健和藥物調理的有機結合,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起到藥效、穴效的雙重作用;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穴位貼敷經皮給藥,可有效減少對脾胃、肝腎等臟腑功能的傷害,但也有相對嚴格的禁忌證;操作簡便,易于接受,便于觀察,操作中如有不適,可立即將藥物撤除;適應證廣,可用于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科疾病的防治。本規范是我國將要用于指導和規范中醫穴位貼敷療法在治未病應用中操作的規范性文件。編寫和頒布本規范的目的在于為目前各級各類醫院及保健機構提供穴位貼敷療法治未病技術臨床操作的規范,指導相關醫師及保健人員正確使用中醫穴位貼敷療法防治疾病,使中醫穴位貼敷療法應用更加規范化,更具安全性,從而使之更好地為廣大民眾的健康服務。本規范是對《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穴位貼敷》(ZYYXH/T176—2010)的修訂,是基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標準化項目SATCM-2015-BZ(341)”中《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穴位貼敷》而制定的,針對特定臨床情況,參照古代文獻、名醫經驗以及現代最佳臨床研究證據,結合患者價值觀和意愿,系統制定的幫助臨床醫生和患者做出恰當選擇的指導性意見。本規范制定的總體思路是:在中醫穴位貼敷療法治未病實踐與臨床研究的基礎上,將國際公認的證據質量評價與推薦方案分級的規范與古代文獻證據、名老中醫專家臨床證據相結合,形成規范草案,并將臨床研究證據與大范圍專家共識性意見相結合,制定出能確保穴位貼敷操作規范的,具有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能夠有效指導臨床實踐的指導性意見。本規范的循證醫學推薦方案的證據等級主要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推薦的GRADE與評估的系統,其中推薦等級分為強推薦與弱推薦兩級。強推薦的方案是估計變化可能性較小、個性化程度低的方案,而弱推薦方案則是估計變化可能性較大、個性化程度高、患者價值觀差異大的方案。本規范推薦方案僅將目前獲取到的最新證據以附件形式列在操作規范后面,供本規范使用者參考。本規范通過評審后,將以發布會、規范應用推廣培訓班、繼續教育學習班、學術會議、學術期刊等多種渠道宣傳、貫徹、實施,在行業內推廣應用。并編制本規范參考手冊供推廣實施用。本規范計劃定期更新。由規范工作組通過文獻研究和專家討論會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更新。本規范研制經費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供。資助單位的觀點或利益不會影響最終推薦建議的形成。參與本規范開發小組的所有成員聲明:他們與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無利益沖突。T/CACM1090—2018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穴位貼敷本規范規定了穴位貼敷的術語和定義\指導原則\操作步驟與要求\施術后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及處理措施\注意事項\禁忌。本規范適用于“治未病”穴位貼敷技術操作。本規范應用環境包括中國各級醫院治未病門診部或住院部,有中醫專業醫師的基層\社區醫院及養生保健機構。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并適時采用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GB/T12346—2006穴位名稱與定位GB/T21709.9—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9部分:穴位貼敷ZYYXH/T176—2010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穴位貼敷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2—2006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于本規范。穴位貼敷AcupuncturepointappIication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在人體一定的穴位上貼敷藥物,通過藥物的經皮吸收,刺激局部經絡穴位,激發全身經氣,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其中采用帶有刺激性的藥物,貼敷穴位引起局部的發泡,甚至化膿,中醫稱之為“灸瘡”,這種特殊的穴位貼敷方法稱為“天灸”“自灸”或“發泡療法”。如果將藥物貼敷于神闕穴,通過臍部吸收或刺激臍部以防治疾病時,又稱“敷臍法”賦形劑Excipient是為使藥物有黏性而加入的物質。用來將研成粉末狀的藥末混合,以便制備成藥餅\藥糊或膏劑等進行穴位貼敷。在穴位貼敷時,一般均需要使用賦形劑對所用藥物進行調和。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可分類為九種體質:平和體質\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血瘀體質\氣郁體質\特稟體質。4指導原則本規范主要以“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瘺后防復”為理論依據,以取得“治未病”的效果為防治原則。5操作步驟與要求可在任何季節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無特定時間限制。一般在每年夏季,農歷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如果中伏為20天,間隔10天可加貼1次)。在三伏天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7一般在每年冬季,農歷三九天的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如果二九為20天,間隔10天可加貼1次)。在三九天期間也可進行貼敷,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在夏季三伏天進行貼敷治療,并于當年的冬季三九天再次行貼敷治療,夏季于初\中\末伏,冬季于一九\二九和三九各敷貼1次。于春分\秋分兩個節氣進行穴位貼敷治療。5.2施術前的準備向患者詳細說明穴位貼敷治療的注意事項\禁忌\施術后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不良反應,如:貼敷后各種局部皮膚反應等,患者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后簽署知情同意書。詳細詢問病史,對貼敷藥物過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選擇清潔衛生的環境。凡是臨床上有效的方劑,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為穴位貼敷用藥防治相應疾病,其用藥特點,參見附錄A。賦形劑能夠幫助藥物的附著,促進藥物的滲透吸收,因此,賦形劑的選用適當與否,直接關系到保健治療的效果,常用賦形劑的選擇,參見附錄B。目前臨床常見的穴位貼敷劑型有散劑\糊劑\餅劑\丸劑\錠劑\軟膏劑\硬膏劑\橡膠膏劑\涂膜劑\貼膏劑\藥袋\磁片等,參見附錄C。穴位貼敷療法的穴位選擇與針灸療法基本一致,也是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根據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證\穴位的特性,通過辨體\辨病和辨證,合理選取相關穴位,組成處方進行應用。實際操作時,可單選,亦可合選,需要靈活掌握,以4~8穴為宜。對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調理,可采用幾組穴位輪換交替的使用方法,每次貼敷一組穴位。可以根據保健目的或疾病特點,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或臨近的穴位,用于面部美容保健\五官科疾病的防治\偏頭痛的防治等。T/CACM1090—2018根據中醫經絡循行線路選取遠離病變部位的穴位進行保健調理。辨證選穴是根據疾病的證候特點,分析病因病機而辨證選取穴位。對癥選穴是根據疾病的特殊癥狀而選取穴位。穴位貼敷療法臨床操作時,可采用單穴,亦可采用配穴。穴位配伍是在選穴原則的指導下,針對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機等,選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或對于治療疾病具有協同作用的臉穴進行配伍應用的方法。配穴要把握少而精的基本原則。常用配穴方法為:本經穴位相配、表里經穴位相配、前后穴位相配、左右穴位相配或上下穴位相配。穴位貼敷操作時,患者應根據所選穴位,采取適當體位,以利于臉穴的正確定位,又能使藥物敷貼穩妥。術者雙手洗凈消毒。5.2.9.2貼敷局部皮膚消毒定準穴位后,貼藥前,確認貼敷部位皮膚完整、潔凈,如有污漬等皮膚不清潔情況,可用75%乙醇棉球擦拭干凈后再敷藥。—將已制備好的藥物直接貼壓于穴位上,然后外覆醫用膠布固定;或先將藥物置于醫用膠布粘面正中,再對準穴位粘貼。—硬膏劑可直接或溫化后將硬膏劑中心對準穴位粘貼。—將已制備好的藥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醫用防滲水敷料貼,再以醫用膠布固定。—使用膜劑者可將膜劑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漬劑時,可用棉墊或紗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醫用防滲水敷料貼,再以醫用膠布固定。將藥膏或藥粉填于臍中,外覆紗布,再以醫用膠布固定。將熨貼劑加熱,趁熱外敷于穴位。或先將熨貼劑貼敷于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熱源在藥物上溫熨。為了保證藥物療效的發揮,對于所敷之藥,無論是糊劑、膏劑或搗爛的鮮品,均應將其很好地固定,以防止藥物移動或脫落。固定方法可直接用膠布固定,也可先將紗布或油紙覆蓋其上,再用膠布固定。若貼敷在頭面部,應先用膠布固定,再加用繃帶進行固定,防止藥物掉入眼內,避免發生意外。貼敷時間多依據選用的藥物、體質情況而定,以貼敷者能夠耐受為度。成人每次貼敷時間為24小時內,對于老年、少兒、體質偏虛者,貼敷時間可以適當縮短。貼敷期間出現皮膚過敏,難以耐受的瘙癢、疼痛感覺者應該立即終止貼敷。5.4去貼敷物法終止貼敷后,可揭去藥物,對于殘留在皮膚的藥膏等,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溫水或各種植物油,或石蠟油輕輕揩去,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6注意事項6.1貼敷期間應減少運動,避免出汗,勿洗冷水澡,宜穿透氣性好、寬松的衣服。6.2貼敷藥物后注意局部防水。6.3皮膚過敏者,可選用低過敏膠帶或用繃帶固定貼敷藥物。6.4少兒皮膚嬌嫩,不宜選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貼敷時間也不宜太長。6.5顏面五官部位、關節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貼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進行發泡,避免發泡遺留疤痕,影響容貌或活動功能。6.6糖尿病,血液病,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慎用。6.7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慎用。6.8疤痕體質者慎用。6.9哺乳期婦女慎用。6.10施術前,根據情況向患者詳細說明穴位貼敷治療的注意事項、禁忌、施術后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不良反應。7.1貼敷局部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或有較嚴重的皮膚病者,禁止貼敷。7.2孕婦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進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等,禁止貼敷,有些藥物如麝香等,孕婦禁用,以免引起流產。7.3既往穴位貼敷后出現全身過敏者,禁止貼敷。8施術后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貼敷后局部皮膚可出現潮紅、輕微紅腫、小水泡、微癢、燒灼感、疼痛、色素沉著等情況,均為藥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處理,但應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防止對局部皮膚的進一步刺激。若出現以下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8.1貼敷藥物后,局部出現熱、涼、麻、癢或輕度疼痛屬正常現象,如貼敷處有燒灼或針刺樣劇痛,難以忍受時,可提前揭去藥物,及時終止貼敷。8.2皮膚過敏可外涂抗過敏藥膏,若出現范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泡、瘙癢現象,應立即終止貼敷,進行對癥處理。出現全身性皮膚過敏癥狀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處理。8.3皮膚出現小水泡,可表面涂以濕潤燒傷膏或紫草油等,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較大者,碘伏消毒后,可先用消毒針從水泡下端挑破,排盡泡液,保留泡皮,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濕潤燒傷膏或紫草油等,濕潤燒傷膏厚度約1mm,每6小時涂擦1次,暴露創面,保持創面濕潤,破潰水泡處也可涂以消炎軟膏,以防感染。如果水泡中有膿性分泌物,或出現皮膚破潰、出血等現象,到醫院對癥治療。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向患者詳細解釋穴位貼敷的治療機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在治療時,保證操作熟練,態度和藹,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飲食要科學搭配,均衡飲食,禁煙禁酒。T/CACM1090—2018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環境清潔及適宜的溫度,囑患者起居有常,順應四時陰陽變化,慎避外邪,勞逸適度,增強體質。T/CACM1090—2018附錄A(資料性附錄)貼敷藥物的選擇穴位貼敷雖然是體外用藥,但選方配伍無異于內治,用藥皆本內治之理和內治之藥,《理瀹驕文》:“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凡是臨床上有效的方劑,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為穴位貼敷用藥防治相應疾病。但與內服藥物相比,穴位貼敷用藥還有以下特點:A.1通經走竄、開竅活絡類藥物常用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腦、皂角、乳香、沒藥、花椒、肉桂、細辛、白芷、穿山甲、姜、蔥、蒜、韭等。此類藥物具有芳香通絡作用,能夠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拔病外出。但此類藥物易耗傷人體氣血,不宜過量使用。A.2刺激發泡類藥物常用白芥子、斑螯、毛莨、蒜泥、生姜、甘遂、石龍芮、鐵線蓮、威靈仙、墨旱蓮等。此類藥物對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膚充血、起泡,能夠較好地發揮刺激臉穴作用,以達到調節經絡臟腑功能的效果。A.3氣味俱厚類藥物常用生半夏、附子、川烏、草烏、巴豆、生南星、蒼術、牽牛、番木鱉、斑螯、大戟等。此類藥物氣味俱厚,藥力俊猛,甚至具有毒性。這類藥物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掌握用量及貼敷時間,不宜用量過大,貼敷時間也不宜過長。T/CACM1090—2018附錄B(資料性附錄)賦形劑的選擇賦形劑能夠幫助藥物的附著,促進藥物的滲透吸收,因此,賦形劑的選用適當與否,直接關系到保健治療的效果。現代穴位貼敷中主要常用賦形劑有:水、鹽水、白酒或黃酒、醋、生姜汁、蒜泥、蜂蜜、雞蛋清、凡士林等。此外,還可針對病情應用藥物的浸劑作賦形劑。水可將藥粉調為散劑、糊劑、餅劑等,既能使貼敷的藥物保持一定的濕度,又有利于藥物附著和滲透。鹽性味咸寒,能軟堅散結、清熱、涼血、解毒、防腐,并能矯味。酒性大熱,味甘、辛。能活血通絡、祛風散寒、助藥勢、矯味矯臭。用酒調和貼敷藥,可起到行氣、通絡、消腫、止痛等作用,促使藥物更好地滲透吸收以發揮作用。醋性味酸、苦,性溫。具有引藥入肝、理氣、止血、行水、消腫、解毒、散瘀止痛、矯味矯臭作用。應用醋調和貼敷藥,可起到解毒、化瘀、斂瘡等作用。生姜性味辛,性溫。能發表、散寒、溫中、止嘔、開痰、解毒。蒜性溫,味辛。能行滯氣、暖脾胃、消癱積、解毒、殺蟲。蜂蜜性涼,味甘,具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收劑”之稱,不易蒸發,能使藥物保持一定濕度,對皮膚無刺激性,具有緩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斂生肌功效。B.8雞蛋清雞蛋清味甘,性微寒,無毒。能清熱解毒,含蛋白質和凝膠,能增強藥物黏附性,可使藥物釋放加快,但容易干縮和變質。B.9凡士林醫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狀,主要用于醫藥上配置各種軟膏、眼膏的基質,還可用于皮膚保護油膏。凡士林黏稠度適宜,穿透性較好,能促進藥物的滲透,可與藥粉調和為軟膏外敷。B.10麻油或植物油麻油或植物油調和貼敷藥,能增強藥物的黏附性,可潤膚生肌。針對病情應用藥物。如:病在下肢,可用牛膝煎湯浸液調藥,引藥下行。B.12透皮吸收促進劑透皮吸收促進劑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藥用輔料,可增加皮膚通透性,促進藥物透皮吸收,增強貼敷藥物的作用。目前臨床常用的透皮吸收促進劑氮酮,為無色至微黃透明油狀液體,性質穩定、無毒、無味、無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當高,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劑之一。附錄C(資料性附錄)劑型的選擇目前臨床常見的穴位貼敷劑型有:散劑、糊劑、餅劑、丸劑、錠劑、軟膏劑、硬膏劑、橡膠膏劑、涂膜劑、貼膏劑、藥袋、磁片等。散劑是將藥物研為細粉,過80~100目篩,混合均勻后,加入賦形劑調和成團,根據具體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膠布面上,直接貼敷于穴位上。此方法制作簡便,可根據病情變化隨時增減藥味和藥量,存儲方便,臨床應用較廣泛。也可將藥末直接撒布在普通膏藥中間貼于穴位上。C.2糊劑糊劑是將粉碎過篩的藥末,加入酒、醋、姜汁、雞蛋清、水等賦形劑調為糊狀,敷貼于穴位上,外用紗布、膠布固定。糊劑可使藥物緩慢釋放,延長藥物作用的時間,緩和藥物毒性。C.3餅劑餅劑是將藥物粉碎研細過篩后,加入適量面粉等黏合劑攪拌均勻,壓制成小餅狀,可入籠蒸熟,并貼敷于穴位上。有些藥物本身具有黏稠性,也可直接搗成餅狀貼敷。使用量應根據疾病輕重和穴位的部位而定。C.4丸劑丸劑是將藥物粉碎過篩后,拌和適當的黏合劑制成的,便于應用。C.5錠劑錠劑是將藥物研碎過篩后,加水或面糊等賦形劑適量,制成錠形,晾干,臨床使用時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可減少配制過程的麻煩,方便存儲,適應于慢性疾病的保健。C.6軟膏劑軟膏劑是將藥物粉碎過細篩或經提取濃縮后的浸膏,加入適宜的基質調勻并熬成膏狀,使用時攤貼于穴位上。本劑型滲透性強,藥物釋放慢,具有黏著性和擴展性。C.7硬膏劑硬膏劑是將藥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內浸泡1~2日,將油放鍋內加熱,炸枯后過濾,藥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時,加入鉛丹或廣丹,灘涂于厚紙、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體膏劑。使用時可直接貼用或加熱后貼于穴位。本劑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C.8橡膠膏劑橡膠膏劑是以橡膠為基質的含藥硬膏劑,黏著力好,成品穩定性高,使用方便。但制備工藝較復雜,成本也較高。C.9涂膜劑涂膜劑是利用現代工藝以高分子聚合物為成膜材料,制成的含藥涂膜劑,為一種新型骨架型經皮給藥劑,使用時涂于皮膚特定穴位上。貼劑是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質而制成的,具有藥物容量高,劑量準確,透皮性、貼敷性、保濕性好,貼著舒適,不污染衣物等特點,是具有發展前景的外用中藥新劑型。將應用藥物粉碎成細粉,放入布袋,混以水、醋、酒或其他賦形劑,放籠上蒸熱后,趁熱放于貼T/CACM1090—2018敷穴位上,冷后更換。將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積應根據保健目的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時,根據需要貼敷于相應的穴位。將藥材提取物、藥材或化學藥物與適宜親水性基質混合后,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可產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類外用制劑。巴布劑分為三層,即保護層、儲藥層、背持層。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分子藥物可以在其中沿著濃度梯度自由移動,由此促進膏體內藥物最大限度地穿透皮膚進入局部組織。使用時,揭去保護層,直接貼敷于相應穴位。采用新鮮中草藥搗碎或揉搓成團塊狀,或將藥物切成片狀,再將其敷于穴位上。T/CACM1090—2018附錄D(資料性附錄)操作推薦方案穴位貼敷主要適用于養生保健和亞健康狀態的調理,運用于“治未病”的主要內容有:未病養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漸;已病早治、防其傳變;瘺后調攝、防其復發。運用于“治未病”的主要干預范圍有:體虛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變應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關節痛、凍瘡、術后尿潴留、術后腹脹、術后胃腸道不良反應、術后便秘、化療后便秘、卒中后便秘、抗生素胃腸道副反應、痛經、小兒驚厥、暈動病、慢性疲勞綜合征、臨界高血壓、亞健康狀態、衰老、體質調理等。D.1預防支氣管哮喘反復發作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按2:2:1:1比例共研細末(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適當加減)。取藥末加入新鮮生姜汁或蒜汁進行調和,制成藥餅,用膠布貼于穴位上。每次4~8穴。常用穴位有:肺俞、膏肓、百勞、心俞、膈俞、大椎、天突、膻中(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適當加減)。患者取適當體位,充分暴露所選穴位,用75%酒精或碘伏棉球或棉簽在施術部位消毒,將藥餅置于所選穴位上,用膠布固定藥餅。推薦意見:支氣管哮喘反復發作患者,推薦穴位貼敷療法進行預防。[GRADE1C]解釋:本規范小組共納入相關RCT研究15篇,經綜合分析,形成證據體發現,穴位貼敷可有效預防支氣管哮喘反復發作,減少支氣管哮喘發作的次數。證據體質量等級經GRADE評價后,因其納入文獻設計質量、精確性不高,最終證據體質量等級為低。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及專家意見共識,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本推薦方案出自文獻證據及專家共識,請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酌情使用。D.2預防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按2:2:1:1比例共研細末(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適當加減)。取藥末加入新鮮生姜汁或蒜汁、蜂蜜進行調和,制成藥餅,用膠布貼于穴位上。每次4~8穴。常用穴位有:肺俞、膏肓、百勞、心俞、膈俞、大椎、天突、膻中(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適當加減)。患兒取俯臥位或俯伏坐位,或由家長抱于懷中,充分暴露所選穴位,用75%酒精或碘伏棉球或棉簽在施術部位消毒,將藥餅置于所選穴位上,用膠布固定藥餅。T/CACM1090—2018推薦意見:穴位貼敷可有效預防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減少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GRADE1C]解釋:本規范小組共納入相關RCT研究7篇,經綜合分析,形成證據體發現,穴位貼敷可有效預防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減少呼吸道感染發作的次數。證據體質量等級經GRADE評價后,因其納入文獻設計質量、精確性不高等原因,最終證據體質量等級為低。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及專家意見共識,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本推薦方案出自文獻證據及專家共識,請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酌情使用。D.3體質調理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痰濕體質、血瘀體質、氣郁體質、特稟體質。D.3.2陽虛質調理白芥子、附子、吳茱萸、肉桂按1:1:1:1比例共研細末(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適當加減)。白酒或黃酒、生姜汁、藥物浸劑。每次4~8穴。常用穴位有:肺俞、志室、腰陽關、脾俞、命門、百勞、足三里、腎俞(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適當加減)。患者取適當體位,充分暴露所選穴位,用75%酒精或碘伏棉球或棉簽在施術部位消毒,將藥餅置于所選穴位上,用膠布固定藥餅。推薦意見:穴位貼敷可有效降低陽虛質人群體質評分。[GRADE1D]解釋:本規范小組共納入相關RCT研究3篇,經綜合分析,形成證據體發現,穴位貼敷可有效降低陽虛質人群體質評分,有效調理陽虛體質。證據體質量等級經GRADE評價后,因其納入文獻設計質量、精確性不高等原因,最終證據體質量等級為極低。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及專家共識,對本方案進行強推薦。本推薦方案出自文獻證據及專家共識,請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酌情使用。D.4疲勞狀態白芥子、吳茱萸、附子、杜仲、牛膝、人參、肉桂、干姜、公丁香、川芎、獨活、冰片、白術、甘草等(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適當加減)。每次4~8穴。常用穴位有:神闕、大椎、關元、中脘、足三里、肝俞、腎俞等(可通過辨證論治進行適當加減)。患者取適當體位,充分暴露所選穴位,用75%酒精或碘伏棉球或棉簽在施術部位消毒,將藥餅置于所選穴位上,用膠布固定藥餅。推薦意見:穴位貼敷可有效減輕亞健康慢性疲勞狀態人群的臨床癥狀。[GRADE2D]解釋:本規范小組共納入相關RCT研究3篇,經綜合分析,形成證據體發現,穴位貼敷可有效減輕亞健康慢性疲勞狀態人群的臨床癥狀。證據體質量等級經GRADE評價后,因其納入文獻設計質量、精確性不高,最終證據體質量等級為極低。綜合利弊平衡、患者意愿、資源消耗與成本分析,并結合臨床實際及專家意見共識,對本方案進行弱推薦。本推薦方案出自文獻證據及專家共識,請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酌情使用。[1]郭長青,楊淑娟.圖解穴位貼敷療法[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2]劉保延,彭錦.常見病中醫穴位貼敷療法[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10.[3]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4]楊淑荃,章薇,李金香,等.不同季節穴位貼敷對寒痰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2,32(2).[5]于哲,高明利.春秋分風濕免疫穴位貼敷防治感冒270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6]劉磊,榮莉,倫新,等.穴位貼敷療法[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7]劉志順,趙杰,王寅,等.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9部分:穴位貼敷.北京:中國標準出版[8]馬麗萍,趙麗君,張姝英.冬病夏治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光明中醫,[9]陳芳.濕潤燒傷膏治療冬病夏治后皮膚反應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4,6[10]孫家華.美寶濕潤燒傷膏治療穴位貼敷引起發皰的護理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11,(6):40.[11]李杏萍,丁珂.護理干預在冬病夏治穴位敷貼治療慢性過敏性鼻炎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12]劉廣霞.穴位敷貼療法[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3]馬紅,劉泓,呂暉.扶正益肺巴布膏與傳統三伏貼治療哮病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14]呂慶超,高樹中.巴布貼敷臍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7,(S1):67一[15]李曉屏.巴布劑貼膏穴位貼敷冬病夏治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2,44[16]王群,曹曉慧.中藥巴布劑的臨床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9):2373一[17]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18]鄢素琪,劉昌玉,金建年,等.喘敷靈穴位敷貼防治兒童哮喘80例臨床研究[J].中醫雜志,[19]馬喜鳳,張士卿,吳麗萍.冬病夏治咳喘貼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臨床觀察[J].[20]石來軍,趙旸.冬病夏治穴位敷貼法預防兒童哮喘復發92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1]牟曉華,沈寧,邱夢茹.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臨床觀察[J].山東中醫藥T/CACM1090—2018大學學報,2009,33(6):502-503.[22]張立軍.紅花白胡膏穴位貼敷預防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1,(1):45-46.[23]柏晉梅,楊愛楓.三伏天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1(5):51-53.[24]李香玉,原曉風.三伏貼對哮喘穩定期患兒免疫功能調節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25]沈佳燕,倪偉,,張文群.邵氏陽虛哮喘貼穴位敷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J].四川中[26]陳仿陽.天灸療法防治支氣管哮喘的理論和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09.[27]王葉芳.穴位敷貼法干預90例哮喘緩解期患兒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1):79-81.[28]常佳婧,馬淑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8課《紅樓春趣》精美課件
- 江蘇南京師范大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中考模擬試卷(4)物理試題含解析
- 蘭州大學《自動化專業導論與研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達標名校2025年學業水平考試英語試題模擬仿真卷(4)含答案
- 外交學院《商業廣告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臨朐市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普通高中初三線上統一測試化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徐州醫科大學《生物技術與可持續發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附屬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開學回頭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柏拉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同濟大學《Python數據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版專業工程資質居間轉讓合同范文版B版
- 新能源購售電合同模板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真題及答案
- 頸椎病課件完整版本
- 部編版語文小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集體備課(教材解讀)
- 孝歌歌詞大全100首
- 維修服務工作流程
- 【MOOC】工廠化育苗原理與技術-華中農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MOOC】創新思維與創業實驗-東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院感相關知識應知應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