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05團體標準T/CACM1088—2018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Techniquespecificationsfortreatingweib2018-09-17發布2018-11-15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3T/CACM1088—2018本規范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規范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提出并歸口。本規范主要起草單位:佛山市中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保康醫院。本規范參與起草單位: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北中醫學院門診部、溫州市中心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北京護國寺中醫院、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市越秀區白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劉繼洪、李桂蘭、老錦雄、陳詩慧、谷婷婷、陳月娥、宋少英。本規范參加起草人:王聰、王澍欣、王茵萍、佘延芬、張紅、艾炳蔚、孟笑男、竇彬彥、劉海靜、徐麗華、林唐唐、唐虹、余壽益、張小娟、鐘偉泉、李東彩、老潔慧、黃丹旋、陳蘋、黃志慶、胡晨鳴、楊焱、李淑華、梁綺君、吳小瑩、楊光林、潘智斌、章苡丹、徐光鎮、葉煥卿、許藝燕、陳玨璇、黎煥杰、王小玉、李瑋琪。本規范專家組成員:郭義、陳澤林、趙雪、李桂蘭、翟偉、王金貴、郭永明、王紅、孟向文、潘興芳、史麗萍、湯毅、房緯、高希言、譚亞芹、吳煥淦、楊華元、楊永清、東貴榮、賈春生、陳躍來、劉堂義、方劍喬、楊駿、高樹中、齊瑞、吳強、石現、孫建華、倪光夏、何麗云、王頻、車戩、陳以國、裴景春。4T/CACM1088—20182008年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啟動“治未病”健康工程,目標是創建有中醫特色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以治未病理念為指導,探索構建中醫特色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是我們中醫藥人的歷史使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進一步推動治未病工程的深化,加強標準化,2015年投入啟動治未病標準化項目136項,本規范是其中一項。本項目組已有扎實的耳穴研究實驗基礎和臨床基礎,特別是耳穴在治未病領域中的應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保健也越來越重視,“治未病”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各綜合醫院陸續開設了治未病中心,社會上的各類養生保健機構不斷涌現。廣大群眾對相關醫療機構、醫療工作者、健康保健從業人員的技術規范及療效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制定治未病領域的技術操作標準及指南迫在眉睫。耳穴作為人體的一個微系統,可反映人體的健康信息。耳穴陽性反應點隨著疾病發生、發展、轉歸的不同階段發生改變,既可反應現病癥發生的部位,又可反應以往發生的病變,有些反應點更可能預示將要發生的病癥。因此,通過觀察耳穴表面的物理變化以及檢查壓痛反應等可以預測人體的健康狀況。耳穴既能診斷,更能治療、干預和養生保健。耳穴療法對疾病的適應范圍較廣,可以治療內、外、婦、兒、五官、皮膚、骨傷等科上百種常見病及疑難病癥。運用耳穴診療法,便能涵蓋中醫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瘺后防復”三個層面。因此制訂本規范很有必要。它體現中醫治未病核心理念,其“簡、便、驗、廉”的技術特色也是中醫治未病的重要干預技術之一,對推動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意義。5中醫治未病技術操作規范耳穴本規范適用于中醫治未病耳穴診斷、干預技術的術語和定義、操作步驟與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項與禁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GB/T13734—2008耳穴名稱與定位GB/T21709.1—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1部分艾灸GB/T21709.3—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3部分耳針GB/T21709.11—2008針灸技術操作ZYYXH/T157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63中醫保健技術操作規范耳部保健按摩3術語和定義耳穴望診法Earinspectionmethod通過肉眼或借助放大鏡觀察耳郭相應部位及穴位的色澤、形態、分泌物等情況,并依據陽性反應物(如丘疹、結節、皮屑等)的對應部位、血絡形態及充盈程度等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機體健康狀況及診斷病癥的方法。采用手指或探棒等工具觸摸、按壓耳穴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根據陽性反應物的形態、質地、壓痛、活動度等情況來綜合分析,判斷機體健康狀況及診斷病癥的方法。耳穴電測法EareIectrometricmethod采用耳穴電測儀器探測耳穴,測定耳穴的電阻、電位等變化,根據儀器電表、音響、燈光等不同的變化,來判斷機體健康狀況及診斷病癥的方法。耳穴毫針法Earacupuncturetherapy使用毫針刺入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GB/T21709.3—2008,定義2.2]耳穴壓丸法EarpIastertherapy使用一定丸狀物貼壓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GB/T21709.3—2008,定義2.3]耳穴刺絡法EarbIoodIettingpr使用針具點刺耳穴絡脈使其出血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T/CACM1088—20186注:改寫GB/T21709.3-2008,定義2.5。耳穴埋針法EarneedIe-embeddingtherapy使用皮內針埋入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耳穴電針法EareIectroacupuncturetherapy用電針儀輸出脈沖電流通過毫針等作用于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耳穴火針法Earfire-needIetherapy使用特制的針具將針在火上燒紅后點灼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耳穴貼膏法EarstickingpIastertherapy使用特制膏藥貼敷于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耳穴溫灸法Earmoxibustiontherapy使用艾條或特制灸制品溫灸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耳穴按摩法Earmassagetherapy運用按摩手法刺激耳郭及相應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4準備與要求應用75%乙醇或0.5%~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拭擦施術部位。操作者按規范清潔消毒雙手。注:耳穴診斷技術一般不需要進行消毒。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具體情況選定穴位及選擇干預方法(參見附錄A\附錄B\附錄C)。根據GB/T13734—2008進行穴位定位。根據ZYYXH/T157進行體質判定,選穴參見附錄A。5操作方法與步驟通過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鏡,在自然光線或白熾燈下觀察耳郭相應部位及穴位的色澤\形態\分泌物等情況,并依據陽性反應物(如丘疹\結節\皮屑\瘢痕\油脂等)的對應部位\血絡形態及充盈程度等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具體方法如下:操作者兩眼平視,用拇指和食指輕捏耳郭,耳郭凹陷處用中指從耳背頂起,由內向外,由上向下,觀察耳郭相應部位及穴位的色澤\形態\分泌物等情況,及耳穴陽性反應物的變化。發現可疑陽T/CACM1088—20187性反應物時,用食指或中指從耳背頂起,暴露陽性反應物位置,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對耳郭進行上提、下拉、外展,仔細辨別陽性反應物位置與性質、大小、形態、色澤、硬度等,并與對側耳郭相應部位對照觀察。用手指或探棒按壓耳穴區域,尋找敏感的壓痛點,或用手指觸摸耳郭相應部位及穴位的皮膚及皮下組織,以檢查其形態、范圍、質地、壓痛、活動度及耳郭的彈性等情況。用一手拇指、食指指腹揉摸耳穴區域,辨別指下形狀、質地、反應物活動度,有無壓痛等情況。以頂端圓滑、硬度適中的探棒按耳郭解剖部位,垂直于皮膚表面,用力均勻地觸壓,了解相應穴位皮下形態、質地、壓痛、壓痕方面的變化。操作者按耳穴電測儀器的操作要求,持探棒在耳郭上做均勻緩慢滑動,根據儀器顯示出的電表、音響、燈光等不同的指示進行判斷,并依據儀器指示所反映的程度,篩選出主要陽性反應點。耳郭不潔(如皮屑、油脂、污垢等較多者)可用0.9%生理鹽水或75%乙醇棉球清潔耳郭,待耳郭自然干燥后,再行探測。具體方法如下:操作者用一手拇指、食指捏住耳郭,中指在耳背部頂起需探測之穴位,另一手持探棒進行探測,一手隨另一手所持探棒探測的耳穴位置而移動,應用同等壓力探觸耳穴,每穴停留時間2~3秒,避免反復探測。5.2耳穴干預技術選用無菌針具,針具規格根據服務對象具體情況而定,針身長度不宜超過25mm,直徑不宜超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或0.5%~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消毒耳郭相應部位。操作者用一手拇指、食指固定耳郭,中指托著針刺部位的耳背,另一手拇指、食指持針,在選好的穴位處進針。刺入深度應視耳郭局部的厚薄靈活掌握,以不刺穿耳郭為度。刺入耳穴后,若局部無針感,應調整針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以增強針感。刺激強度和手法依體質、癥狀、證型、耐受度等方面綜合考慮。進針方法主要有三種:a)捻入法: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拇指、食指持針柄,將針尖對準耳穴,邊捻轉,邊進針。b)速刺法: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持針,針尖對準耳穴,迅速將針刺入耳穴中。c)管針法:操作者一手拇指與食指持一次性無菌管針,管針針口垂直對準穴位,另一手食指對準針柄上方,用食指叩打或中指彈擊針尾,即可使針刺入耳穴中。留針時間15~30分鐘,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針時間適當延長。出針時迅速將毫針拔出,除特T/CACM1088—20188殊需要外,用消毒干棉球輕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或0.5%~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應部位。根據服務對象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貼壓材料,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用鑷子將貼有一丸狀物(如藥籽\磁珠等)的膠布對準穴位貼壓。刺激耳穴時要在穴位處垂直逐漸施加壓力,注意刺激強度。根據服務對象具體情況,每天自行按壓3~5次,每次每穴按壓30~60秒,3~5天更換1次,雙耳交替。刺激強度以服務對象具體情況而定,兒童\孕婦\年老體弱\神經衰弱者以輕刺激,急性疼痛性病證以強刺激。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進行全耳按摩,使耳郭充血發熱。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或0.5%~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應部位。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穴位),另一手拇指\食指持針迅速點刺耳穴,刺入深度約1.5mm,針刺后用無菌干棉球或75%乙醇棉球擦拭放血部位,雙手拇指\食指輕輕擠壓放血耳穴部位周圍,使其出血。實證\熱證\痛證\炎癥放血量為20~50滴。虛證放血量為5~10滴,3~7天一次。雙耳交替操作,施術后以無菌干棉球或棉簽壓迫止血。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或0.5%~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應部位。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用鑷子或止血鉗夾住皮內針,把皮內針刺入耳穴,用醫用膠布固定并適度按壓。囑服務對象定時按壓,留置3~5天后取出皮內針,并消毒埋針部位。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應部位。9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持針刺入耳穴,刺入深度應視耳郭局部的厚薄靈活掌握,以不刺穿耳郭為度。若局部無針感,應調整針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以增強針感。刺激強度和手法應依據體質\癥狀\證型\耐受度等方面綜合考慮。針刺獲得針感后(見5.2.1.4),宜選1~3對主要穴位,連接電針儀,通電時間一般以10~20分鐘為宜。每天或隔天一次,一般7~10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之間間隔2~3天。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合適的電針參數(參見GB/T21709.11—2008附錄A)。5.2.5.5電針導線連接穴位的方法一對導線正負極應連接在同側耳郭,針刺兩個穴位以上時,應選擇距離較遠的兩個穴位相配對,通電時配對的毫針不能接觸。取單一穴位時,一根導線連接耳穴毫針處,另一導線應捏在服務對象的手中。電針治療完成后,應緩慢調節強度電鈕或按鍵,使輸出強度調至零位,關閉電針儀電源,除去導線,再起針。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或0.5%~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應部位。一手把耳郭稍向外拉開,以充分暴露需要針刺的耳穴,另一手拇指與食指執筆樣持住特制針具的上1/3處,在酒精燈上加溫后,迅速點灼選取的耳穴部位,每穴點灼一下即可。每周點灼1~2次。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或0.5%~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應部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擇不同功效的貼膏。操作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攝取已準備好的貼膏對準穴位貼敷。根據膏藥刺激量和服務對象的耐受程度決定貼敷時間和頻次。一般3~5天更換1次。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或0.5%~1%的碘伏棉球或棉棒擦拭耳郭相應部位。操作者手持艾條將燃著的一端對準施灸耳穴,距施灸部位皮膚2~3cm,固定不動以施灸處皮膚有溫熱感,并出現紅潤為度,每次灸1~3穴,每穴灸3~5分鐘為宜。T/CACM1088—2018一手持艾條,將燃著的一端對準施灸耳穴,距施灸耳穴皮膚2~3cm,如小鳥啄食一樣,一一落于皮膚施灸,以灸處皮膚有溫熱和出現紅潤為度,每次灸1~3穴,每穴灸5~10分鐘。用特制的耳穴灸器具施灸。常采用坐位,年老體弱\病重或精神緊張者采用臥位。根據服務對象情況選取相關耳穴,用75%乙醇棉球或0.5%~1%的碘伏棉球擦拭耳郭相應部位。以手指\手掌或耳穴按摩棒揉壓穴位,用一定刺激量使穴區有酸\脹\痛\麻感,以達保健\治療效果。按摩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種:a)點按法:用探棒或手指指尖點按相關的穴位,壓力由輕到重,至局部脹痛\發熱為宜,每穴b)掐按法:用一手拇指對準耳前穴位點,食指對準穴位耳背相對應部位進行掐按,力度由輕到重,直到局部脹痛\發熱為宜。c)揉按法:用探棒\手掌或食指尖對準耳郭相應部位或穴位進行揉按,壓力由輕到重,至局部發熱\脹痛為宜。a)全耳腹背面按摩法:雙手摩擦使掌心勞宮穴發熱,先將勞宮穴對準耳郭前(腹)面,做耳郭前面按摩;然后按摩耳郭后(背)面,按摩耳郭前面及后面致耳郭發熱,20~30下/次,一天2~b)手摩耳輪按摩法:以拇指\食指沿耳輪由輪4向上至輪1,然后沿耳尖向前至耳輪腳,反復按摩致耳輪發熱,20~30下/次,一天2~3次。c)提拉耳尖法:以拇指\食指捏耳郭上部,先揉捏,再往上提拉,至此處充血發熱,20~30下/次,一天2~3次。d)揪拉耳垂法:拇指\食指前后對捏,夾捏住耳垂部先向下然后再向外揪拉\摩擦,至耳垂充血發熱,20~30下/次,一天2~3次。e)全耳按摩法:以食指指腹自三角窩開始摩擦耳甲艇\耳甲腔各20~30下/次,一天2~3次。a)對耳屏按摩法:以拇指\食指揉捏對耳屏,順其走形方向由前下方向外上方來回按摩,使其有脹痛感或發熱感,按摩耳甲艇20~30下/次,一天雙側耳甲艇各2~3次。b)耳屏按摩法:以食指指腹在耳屏外側面及內側面摩按耳前根部,以上下順序揉按各20~30下/次,一天2~3次。c)耳背溝按摩法: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溝使之生熱。d)黃蜂入洞法:以手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壓摩擦生熱。6注意事項6.1望診時要求光線充足,以自然光線為佳。6.2望診前勿清洗消毒和按摩耳穴,以免出現假陽性或掩蓋陽性反應物。6.3嚴格消毒,以防止施術部位感染。6.4緊張\疲勞\虛弱患者宜臥位針刺,刺激量宜輕,以防暈針。6.5濕熱天氣,耳穴壓丸、耳穴埋針、耳穴貼膏留置時間不宜過長。6.6耳穴壓丸、耳穴埋針留置期間應防止膠布脫落或污染;對普通膠布過敏者宜改用脫敏膠布。6.7耳穴刺血施術時,操作者應戴好無菌手套以避免接觸患者血液。6.8耳穴火針治療后,耳郭不涂外物,2天內不沾水。6.9耳穴火針治療期間避免食用辛辣、煎炸之食物。6.10若出現暈針、感染等不良情況,處理方法參見附錄D。7.1膿腫、潰破、凍瘡局部的耳穴禁用耳針。7.2凝血機制障礙患者禁用耳穴刺血法。7.3皮膚過敏者不適合膏藥貼敷。7.4安裝心臟起搏器或頭頸部有金屬者,不適宜電針。7.5孕婦慎用,禁強刺激。T/CACM1088—2018附錄A(資料性附錄)耳穴干預技術的選穴與方法A.1干預體質偏頗者的選穴與方法(按8個偏頗體質分述)心、肺、腎、脾、胃、肝、三焦等,干預以耳穴壓丸法、耳穴按摩法、耳穴貼膏法為主。心、腎、肝、脾、胃、內分泌、腎上腺等,干預以耳穴壓丸法、耳穴按摩法、耳穴溫灸法為主。肝、腎、肺、心、神門、枕、皮質下等,干預以耳穴壓丸法、耳穴毫針法、耳穴刺血法為主。心、肝、脾、三焦、神門、內分泌、皮質下等,干預以耳穴毫針法、耳穴壓丸法、耳穴電針法、耳穴按摩法為主。脾、胃、肝、肺、腎上腺、三焦、緣中等,干預以耳穴壓丸法、耳穴毫針法、耳穴按摩法、耳穴電針法為主。肺、大腸、耳尖、肝、三焦、心、神門等,干預以耳穴刺血法、耳穴毫針法、耳穴壓丸法、耳穴火針法為主。肝、胰膽、心、神門、三焦、皮質下、內分泌等;干預以耳穴刺血法、耳穴電針法、耳穴壓丸法、耳穴按摩法為主。風溪、肺、脾、胃、內分泌、三焦、神門等,干預以耳穴毫針法、耳穴電針法、耳穴刺血法、耳穴火針法為主。A.2干預亞健康狀態者的選穴與方法(按不同系統亞健康狀態分述)心、小腸、肺、胸椎、交感、腎上腺,血壓偏高者加角窩上、耳背溝等。干預以耳穴壓丸法、耳穴按摩法、耳穴貼膏法為主。A.2.2呼吸系統亞健康肺、脾、腎、氣管、咽、對屏尖、腎上腺等。干預以耳穴刺血法、耳穴壓丸法、耳穴按摩法為主。A.2.3消化系統亞健康脾、胃、肝、胰膽、大腸、小腸。干預以耳穴毫針法、耳穴電針法、耳穴貼壓法、耳穴按摩法為主。A.2.4骨關節系統亞健康神門、皮質下、肝、腎及頸椎、腰椎、膝等相應部位。干預以耳穴放血法、耳穴毫針法、耳穴電針法、耳穴貼壓法為主。A.2.5泌尿生殖系統亞健康腎、膀胱、內生殖器、內分泌、緣中、腎上腺等。干預以耳穴毫針法、耳穴貼壓法、耳穴溫灸法為主。A.2.6神經系統亞健康神門、皮質下、心、枕、內耳、外耳、腎。干預以毫針法、耳穴電針法、耳穴貼壓法為主。A.3耳穴按摩法的保健功效對全身進行保健,能疏通經絡、振奮臟腑、強身健體等功效。防治頸、肩、腰、腿痛、頭痛、頭暈等病癥。有鎮靜、止痛、抗過敏、退熱、醒腦、明目、降壓等功效。防治頭暈、花眼、近視、耳鳴、痤瘡、黃褐斑等病癥。防治臟腑病癥,對內臟有保健和治療作用。A.3.2分區按摩法防治頭痛、頭暈、失眠、腦血管、腦神經等病癥。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頭痛、頭昏等病癥。A.3.2.3耳背溝按摩法可降血壓、醒腦、明目等功效。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病癥。T/CACM1088—2018附錄B(資料性附錄)耳穴診斷的一般規律與選穴思路B.1耳穴診斷的一般規律B.1.1找出穴位陽性反應點可輔助診斷病癥的部位陽性反應點(包括耳穴電阻下降,耳穴顏色、形態改變、血絡的充盈程度、局部皮膚的脫屑或組織增生,丘疹等改變)為病變部位的耳穴反應點或因相關臟腑失調引起的耳穴反應點。B.1.2根據耳穴陽性反應點的表現輔助判斷病癥變化急性病癥時,耳穴以痛閾減低和電阻減低為主;慢性疾病時,以變色、變形為主。B.2耳穴干預的選穴思路B.2.1按相應部位或臟腑選穴選擇所要治療保健的部位或臟腑在耳郭的相應穴位。如保健眼可選耳穴“眼”,保健心臟可選耳穴“心”等。B.2.2按中醫理論選穴選擇與保健部位相關聯臟腑在耳郭的相應穴位。如保健眼可選耳穴“肝”等。B.2.3按現代醫學理論選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據西醫概念命名的,如“交感”“腎上腺”“內分泌”等。在選穴時應考慮其功能,如月經不調可選耳穴“內分泌”等。B.2.4按經驗選穴根據實踐經驗,可選用有效耳穴。如調節睡眠可選耳穴“神門”,退熱、降壓可選耳穴“耳尖”。B.2.5按陽性反應點選穴根據臟腑在體表一定部位所呈現的反應點選取耳穴,如丘疹、結節狀物、暗紅點、壓痛點等。如脾胃虛弱在耳穴“脾”“胃”區可出現陽性反應點,便可直接選穴。附錄C(資料性附錄)2008年版《國家標準耳穴名稱和定位》耳穴圖 耳郭線△被覆蓋的以點表示的穴位—外側面基本標志線和穴區線外耳門……內側面基本標志線和穴區線***同一穴區中的分區線.外側面以點表示的耳穴對耳輪上腳耳輪結節對耳輪耳輪結節對耳輪耳舟耳輪耳輪腳耳甲對耳輪體耳甲腔輪屏切跡耳輪尾對耳輪下腳耳甲艇耳輪前溝耳輪腳切跡耳輪腳棘屏上切跡上屏尖外耳門耳屏下屏尖耳屏前溝對屏尖對耳屏屏間切跡輪垂切跡耳垂耳垂前溝耳垂圖C.1耳郭解剖名稱示意圖(正面)上耳根對耳輪上腳溝對耳輪上腳溝耳舟隆起耳輪背面對耳輪下腳溝耳甲艇隆起對耳輪溝耳輪腳溝耳甲腔隆起耳輪尾背面對耳屏溝耳輪尾背面耳垂背面下耳根圖C.2耳郭解剖名稱示意圖(背面)T/CACM1088—2018耳尖風溪輪1輪2胸輪3腦干頸屏間后前后前指膝肛門結節髖結節腕外生殖器腰骶椎腹腰骶椎腹肘膀胱胰膽指腸胰膽指腸小腸肝直腸肝肩胸椎門門心顳脾肺上屏肺氣管下屏焦鎖骨輪4焦枕額趾跟趾跟角窩上內生殖器交感艇角輸尿管艇中闌尾外耳屏尖外鼻腎上腺緣中對屏尖內分泌屏間前頜舌內耳面頰眼垂前扁桃體圖C.3標準耳穴定位示意圖(正面)上耳根上耳根耳背溝耳迷根耳背腎下耳根耳背肺耳背脾耳背肝耳背心圖C.4標準耳穴定位示意圖(背面)趾跟角窩上指角窩上內生殖器腕殖器交感艇角艇角膀胱胰膽肝咽喉咽喉內鼻脾鎖骨皮質下圖C.5標準耳穴定位示意圖(內側面)T/CACM1088—2018附錄D(資料性附錄)耳穴操作不良現象的預防與處理在針刺過程中,受術者突感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冷,血壓下降,脈象沉細,或神志昏迷,撲倒在地,唇甲青紫,甚至暈厥,二便失禁,脈微細欲絕。立即停止針刺,或停止留針,將已刺之針迅速起出,讓受術者平臥,頭部放低,松開衣帶,注意保暖。輕者給予飲溫開水或糖水,靜臥片刻即可恢復。重者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可刺人中、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微弱,和(或)出現暈厥現象時,應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處理。對初診受術者要詳細詢問是否作過針刺治療,有無暈針史;仔細審察體質強弱,預先做好有關治療的解釋工作;對初次就診者,盡量采取臥位,取穴不宜過多,刺激切勿過重。對不愿進行耳針治療者絕不能勉強。有暈針史者,應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最好采用臥位,選穴宜少,一般不做強刺激手法,可沿皮淺刺而不留針,即便必須用強刺激手法,其頻率、幅度、用力程度宜適當,要在受術者能耐受的情況下,逐步使其有一個適應過程;饑餓、勞累,過飽、醉酒時,不應采用針刺治療;醫者在針刺治療過程中,要精神集中,隨時注意觀察受術者的神色,詢問受術者的感覺,在行針時施術者要密切注意受術者,見稍有暈針征兆,如面色有變化、額角微見汗、語言應對謇澀等,可及早采取處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重者應立即點刺水溝,令其平臥,則可解除暈針于前兆之中。D.2出血及皮下血腫出血是指出針后針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腫是指出針后針刺部位出現腫脹,繼之皮膚呈現青紫色。出針時出血者,可用干棉球按壓出血部位,切忌揉動。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出現局部小塊青紫時,一般不必處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腫脹較重,青紫面積較大者,可先做冷敷以止血,24h后再做熱敷,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針刺時應避開血管,行針時避免手法過強,并囑受術者不可隨意改變體位。對于易于出血穴位,出針時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或棉棒按壓針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5年工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A卷】
- 消化道出血的護理計劃
- 聚偏氟乙烯(PVDF)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切坯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太陽能采暖系統與設備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智能車載設備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制藥專用設備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復合無縫鋼管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產品市場占有率波動原因分析重點基礎知識點
- 產品市場調研報告歸功歸責重點基礎知識點
- 夏季四防知識考題及答案
- 吸痰護理操作課件
- 2025年人民保險筆試題型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TPU膜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中醫護理學(第5版)課件 第4章 病機
- 2025年泰語初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全球制造能力評估-深度研究
- 造瘺口還納護理
-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書分享課件
- 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
- (統編2024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解析+任務目標+大單元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