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通礦初步設計修改說明書_第1頁
金通礦初步設計修改說明書_第2頁
金通礦初步設計修改說明書_第3頁
金通礦初步設計修改說明書_第4頁
金通礦初步設計修改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A-

刖百

鄂爾多斯市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境內。

根據鄂爾多斯人民政府關于《鄂爾多斯市新建、改擴建資源整合煤礦監督管理辦

法》、《鄂爾多斯市地方煤礦提高回采率三年攻堅實施意見》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

復精神,為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促進煤炭安全生產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本著“關小

建大”的精神,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擬對東勝礦井及其相鄰小煤礦實施整合,以促進

煤炭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金通礦井實施整合的范圍包括原神山煤礦、原東勝煤礦和原新興稽瓦廠煤礦。擴

2

大后的井田面積24.5071km,礦井井工部分保有資源儲量102.56Mto

我公司于2006年8月編制完成《金通煤礦可行性研究報告》,并經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

業局會議審查。2006年12編制完成《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2007年3月在內蒙古自

治區煤炭工業局通過審查;后由于井田內有5個火區,主要著火煤層為號煤,內蒙古自

治區煤炭工業局以內煤局字[2008J107號文下發《關于鄂爾多斯市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煤

礦滅火專項初步設計的批復》,同意對井田內煤層火區采用露天剝離方式實施專項滅火工程,

即3-1、4-1煤層采用露天剝離方式回采,原初步設計確定的首采煤層及首采工作面需要進行

變更,受金通煤礦委托,我公司對原初步設計進行了調整,編制了本《金通煤礦改擴建修改

初步設計》。

修改后的礦井保有儲量77.07M3設計生產能力0.9Mt/a,礦井服務年限34a,整合

后的金通煤礦較好地做到了礦井資源量、設計生產能力、服務年限相匹配。

一、設計依據

1、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內煤局字[20061240號《關于鄂爾多斯市金通煤炭有限

責任公司煤礦整合改造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

2、《內蒙古自治區東勝煤田銅匠川詳查區金通煤礦煤炭資源勘探地質報告》;

3、《新蒙煤炭公司東勝煤礦地質報告》。

4、煤炭工業現行的有關規程、規范及其它法規。

5、鄂爾多斯市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其它基礎資料。

6、鄂爾多斯市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委托書。

二、設計指導思想

在礦井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技術方案并選擇最優方案,先進合理的工藝和

裝備、最佳的技術經濟標準,注重貫徹集中化、機械化、安全高效和技術經濟合理化原則,

使項目建設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主要設計原則

1、充分利用煤炭資源,依靠科技進步,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成熟的技術裝備和先進的

生產工藝,在充分考慮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高產高效礦井。

2、對礦井主要技術方案進行全面分析比較,確保使本礦井建成高水平、高標準、高質

量、投資省、工期短、安全可靠的礦井。

3、根據市場情況靈活選擇煤的加工方式,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打好基礎。

4、.按照高產高效原則,精簡人員和地面非生產性設施,以降低礦井投資和生產成本。

5、.實現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同步進行,促進礦井建設、經營和環境保護治理協調發

展,為當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四、井田特征

1、整合后的金通井田由20個拐點圈定,呈不規則形狀。

2、井田屬東勝煤田銅匠川勘探區,井田為一向西南傾斜的單斜構造,巖煤層傾角一般

為2。?5。,無斷裂和較大的褶曲構造,發育寬緩的波狀起伏。

3、含煤地層為侏羅系延安組,含煤4個層組。煤層賦存高程高、距離地表淺,煤層風

氧化帶全區發育并分割煤層為塊段。煤層厚度變化大,具有煤變質程度低、揮發份產率高、

煤塵有爆炸性、自燃?易自燃、自然發火期短、瓦斯含量低的特點。3-1、4-1煤層風化剝蝕

嚴重,并大部分形成火燒區,殘留部分采用露天剝離方式回收。

4、井田內地形地貌條件較為復雜,沖溝發育,匯水面積大,并向井田東部阿會溝、

南部神山溝匯聚,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屬東勝梁南水文地質單元。

五、礦井設計特點

1、整合后的金通煤礦選擇原東勝礦井南工業場地為工業場地,因煤層埋藏淺而推薦

斜井開拓。利用在東勝礦井南工業場地已施工的兩個斜井作為主斜井和膠輪車斜井,新增

回風斜井。

2、井田含煤層為近水平煤層,為減少煤層間聯絡巷道,礦井開拓巷道原則分層組單

獨布置,經綜合分析僅在5-1煤和6-2中煤層布置開拓巷道,并構成礦井開拓的+1378m、

+1338m兩個水平。

3、礦井以一個盤區、一個綜采工作面、一個綜掘工作面、一個普掘工作面保證礦井

設計生產能力。

4、井下煤炭運輸采用膠帶輸送機,輔助運輸采用無軌膠輪車,煤炭外運采用公路運

輸方式。

5、地面設篩分車間,按0?50mm、+50mm以上二級篩分。輔助設施設置機電修理

車間及坑木加工房。

6、.礦井工業場地建10kv變電所,電源引自在建的朝腦梁35kv變電所。選用KJ86

型安全監測系統,地面設工業視頻監控系統,采用灌漿防滅火為主、阻化劑及壓注凝膠為

輔的防滅火工藝,配置束管火災監測系統,設置井下消防灑水系統。

7、礦井生活福利設施及居住區依托社會,機修車間只考慮小修和檢修,工業場地只

布置與生產相關的輔助生產設施。

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礦井建設規模0.90Mt/a,服務年限34a;

2、井巷工程量總計9631.5m,其中:煤及半煤巖巷8699.5m,占90.4%;

3、原煤生產全員效率15t/工,礦井在籍人數271人;

4、項目總投資30579.55萬元;

5、建井工期12個月;

6、投資回收期6.91a;

7、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14.24%;

8、總投資收益率10.15%。

七、存在問題及建議

1、由于煤層埋藏較淺,局部煤層開采后可能發生“抽冒”現象,因此建議地質部門繪

出煤層上覆巖層厚度分布及巖性情況,以便煤層開采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潰水、潰砂事

故的發生。

2、報告中沒有進行礦井正常涌水量預計,需要在以后工作中進行補充。

3、金通煤礦先期開采地段探明的經濟基礎儲量(111b)和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占本

地段資源/儲量總和的47%,未能達到相關規范的要求。建議在首采區適當增加鉆探工作量,

增加高級儲量比例。另外,在首采區應進行三維地震勘探,查明影響工作面布置的小構造,

確保礦井投產后能夠順利達到設計生產能力。

4、區內各煤層頂底板穩定性差,開采中要做好頂底板防護管理工作。

5、區內各煤層均具煤塵爆炸危險,今后在開采中要防患未然,做好防爆工作,確保

安全生產。

6、地質部門應提供井口及工業場地最高洪水位數據、井田范圍內老窯、采空區、火

燒區范圍及準確地圈定風氧化帶。

7、礦井首采工作面位于4-1煤層采空區下部,要加強對4-1號煤老空區的控制。在

工作面回采前,可采用地面打鉆、井下探放水等方法徹底探明老空區的具體位置及積水情

況,探明老空區對井下開采的影響;在工作面回采期間,要加強對采空區防探水工作,邊

探邊采,防止老窯采空區突水,保證安全生產。

8、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下發的內煤局字[2008]107號文《關于鄂爾多斯市金

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滅火專項初步設計的批復》,同意對井田內煤層火區采用露天剝

離方式實施專項滅火工程,即3-1、4-1煤層采用露天剝離方式回采。4-1煤層與5~1煤層

凈巖柱32m左右,為防止露天采場積水通過裂隙帶滲入井下,在井下巷道掘進過程中堅

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對露天采場積水做好監測監控,防止采空區積

水滲透。同時,在上覆煤層露天開采后及時回填。在工作面回采期間,加強頂板監控、防

止淺層地壓帶來的潰沙、潰水等事故的發生等。

9、首采工作面位于III號火區下部,工作面回采前必須依照“滅火初步設計”提出的

采煤方法對4號煤實施滅火并回填礦坑后方能回采。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第一節井田概況

一、礦井位置、現狀

金通煤礦位于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東南約20km,東勝煤田銅匠川詳查區東南部第18?28

勘探線之間,行政區劃隸屬于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銅川鎮。其地理坐標為:

東經:110°11722"?110°17'15";

北緯:39°43'39"?39°48'44"。

本井田由原神山、東勝和新興磚瓦廠三個井田及擴大區整合而成。神山井田位于東勝井

田的西南部,新興磚瓦廠井田位于東勝井田的東南部,三井田邊界相連。

根據“內國土資采劃字[2006]0210號”文,合并后井田東西最長7.55km,南北最寬

4.10km,井田面積24.5071km2。

二、交通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是鄂爾多斯市政治、經濟、文化、通信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

網絡四通八達,109國道、210國道和“包(頭)一神(木)”鐵路在此交匯。東勝區北至包

頭市108km,南至包?神鐵路大柳塔車站78km,西至烏海市370km,東至準格爾旗薛家

灣鎮120km。109國道從本井田中間東西向穿過,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井田交通位置見圖1-1-1O

三、地形、地貌

該區屬高原侵蝕性丘陵地貌,地形切割強烈,基巖裸露,植被稀疏,為半荒漠地區。地

勢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處位于煤礦西部邊界的揚家梁,海拔+1481m,最低處位于東

南邊界的阿會溝溝床,海拔+1317m,相對高差164m。較大的溝谷為西南邊界的神山溝、

中部的麥計溝(神山溝支溝)及東部的阿會溝,均由北或西北向東南交匯于煤礦區外的石廠川

溝,另外在煤礦西北部還有由南向北延伸的亞麻圖溝。

四、河流

區內無常年性流水,上述溝谷僅在雨季或暴雨過后才形成季節性或暫時性溝流,大部

分時間溝床干涸無水。

五、氣象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本區屬半干旱高原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且漫長,夏季溫熱而短暫,寒暑變化劇烈,

晝夜溫差大,最高氣溫+36.6C,最低氣溫-27.9C,年平均無霜期165天,凍結期為5?

6個月,最大凍土深度1.71m。年降水量194.7?531.6mm,且多集中于7、8、9三個月,

年蒸發量2297.4?2833mm,年蒸發量為降水量的5?10倍。春冬季干旱多風,平均風

速2.3m/s,最大風速24m/s,風向多為西北風。

六、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該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g)為0.10,

比照《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地震烈度為7度。

七、電源條件

金通礦井位于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境內,屬鄂爾多斯電網管轄范圍。

本礦附近的主要變電站有東勝東郊UOkV變電站、東勝南郊llOkV變電站等,另外鄂

爾多斯電力部門正在本礦東北方向約2km處建設35kV變電站一座:朝腦梁35kV變電站。

金通公司已與當地電力部門簽訂供電協議,協議規定:金通礦井電源由朝腦梁35kV變

電站提供。

八、水源條件

根據地質資料,井田內淺層含水層為本區農業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該含水

層水位埋藏淺,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雖含水量較小,但水質較為理想,可作為礦井臨時

生活用水水源。

根據地質報告,本區位于神山溝和阿會溝北側,可在溝中第四系沖、洪積層中施工大口

徑水井,供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

井下排水經處理后可以作為礦井的另一個水源。

九、其它建設條件

1、通信條件

礦井臨近的東勝區已經實現了區內電話程控化,并全部進入國際、國內自動傳輸網。該

礦井通信系統可與東勝區光纜接通,即可實現與世界各地進行直接通話、與國內外進行高速

網絡通訊。另外,移動通信覆蓋本區,通訊條件良好。

2、主要建材供應條件

磚、砰石磚、料石、石子、白灰、水泥等大宗建筑材料可由當地供應,外部供應材料主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要有:鋼材、木材、黃砂、玻璃、高標號水泥、五金材料等。

十、區內經濟概況

礦井距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較近,東勝區是內蒙古自治區重工業城市(區)之一,近年來

工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構建了以農牧業為基礎,絨紡、煤炭、電力、建材、化

工等傳統產業與生物制藥、納米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國

民經濟運行體系。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已形成多種經濟成分蓬勃興起、共同發展的良好

局面。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已整體提高,水、電、路及通訊得到了全面

改善,創造了世界矚目的鄂爾多斯現象。

十一、環境狀況

礦井地處鄂爾多斯高原,地表植被稀少,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干旱少雨,冬春季

節多風,易形成揚沙或揚塵。

因此對礦井建設、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噪聲、地表沉降和可能產生

的地質災害必須采取防治措施,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第二節地質特征

一、地質構造

1、區域構造

東勝煤田地處鄂爾多斯盆地的東北緣,位于其次級構造單元—伊盟隆起東部。鄂爾多斯

盆地輪廓近似一長方形,基本表現為極開闊的不對稱向斜構造,向斜軸部偏西,東翼寬緩,

西翼較陡。盆地四周構造復雜,發育有巨大的逆掩斷層和傾伏倒轉褶曲,盆地內部地質構

造簡單,斷裂、褶曲均不發育。

東勝煤田的基本構造形態表現為一向南西傾斜的單斜構造,傾角一般為1?5。。銅匠

川詳查區與東勝煤田總體構造形態一致,為一向西南傾斜的單斜構造,巖煤層傾角一般1?

3°,無較大的斷裂和褶曲構造,但發育有寬緩的波狀起伏。構造復雜程度為簡單類型。

2、井田構造

井田位于鄂爾多斯盆地東勝隆起區的東部,整體形態為一向南西西傾斜的單斜構造,走

向大致為N20°?30°E,傾角一般1°左右,局部地段3°?5°,無大的褶皺,僅沿走

向和傾向有微弱的波狀起伏。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本區的斷裂構造不發育,鉆孔內未發現斷層,僅在東北部邊界附近發育F1正斷層,走

向近東西,延伸約1500m,傾向南,傾角45°?83°,斷距2.4?8.0m。另在468號孔西

南溝谷中發育一條延伸約200m的正斷層,走向近南北,傾向西,傾角62°?70。,斷

距2.0?4.8m。

根據以上資料,本區構造復雜程度為簡單類型(I類)。

3、地層

該井田位于東勝煤田銅匠川詳查區東南部,為高原侵蝕性丘陵地貌,基巖沿溝谷兩側

出露,山梁上有第四系更新統地層覆蓋,溝谷中有呈條帶狀分布的現代沖洪積層。根據地

質填圖及鉆孔揭露,地層由老至新為:三疊系上統延長組(Tjy),侏羅系中統延安組(Jzy),

侏羅系中統直羅組(J2Z),第四系上更新統(Q3)及全新統(QD。現分述如下:

1)三疊系上統延長組(Tsy)

該組為含煤地層沉積基底,主要出露于東南部的阿會溝、神山溝及其兩側支溝中,鉆

孔僅揭露其上部。據野外觀測及區域地層資料可知,其巖性上部為薄層雜色泥巖、砂質泥

巖及淺灰?灰綠色中細粒砂巖;,下部以灰綠色中、粗粒砂巖為主,發育大型板狀、槽狀

交錯層理,總厚度大于100m。

2)侏羅系中統延安組(上丫)

為本區主要含煤地層,區內廣泛出露,巖性由一套砂巖、泥巖、砂質泥巖和煤層組成。

根據巖性組合特征分為以下三個巖段:

(1)一巖段(J2y')

由延安組底界至5煤組頂板,含5、6、7共3個煤組。該段巖石粒度由下至上逐漸變

細,其巖性底部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巖為主,局部地段含礫,砂巖分選好,石英含量高,

膠結物一般為高嶺土(局部地段為泥質),接觸式膠結,疏松易碎,為區域對比標志層;

中上部為淺灰、灰白色砂巖與深灰色粉砂巖、砂質泥巖互層,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

據野外觀測,在勘查區東南部山梁及溝腦部位,6-2中?6-1下煤層之間常有一層灰?黃

灰色粉砂巖,厚5?7m,含盤狀或扁球狀鈣質砂巖透鏡體(直徑一般0.5?1.5m,高0.4?

1.0m);6-1下煤層頂板為淺灰?黃灰色(風化色)中粒砂巖,厚3?6m,含大量球狀鐵質

結核,結核直徑一般2?5cm,可作為野外煤層對比的局部標志層。

該段地層主要出露于勘查區中部的麥計溝、東部的阿會溝及東南邊界的神山溝兩側。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地層厚度47.13?103.69m,平均厚度76.89m,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

(2)二巖段(J2y2)

由5煤組頂板砂巖至3煤組頂板砂巖之底界,含3、4兩個煤組。其巖性下部為淺黃

灰、灰黃色厚層狀粗粒砂巖,巖石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泥質膠結,局部地段為鈣質膠

結(呈結核狀,風化后成球狀);上部為一套淺灰、灰色及灰黃色砂質泥巖。

在勘查區中南部麥計溝西側,該段底部為淺灰、灰白色中粒砂巖,成分主要為石英,

含量達85%以上,分選好,泥鈣質或鈣質膠結,石英顆粒有次生加大現象,巖性堅硬,

為5-1或5-1上煤層頂板。

該段地層主要出露于勘查區西部溝谷中,另外在中部麥計溝兩側斜坡上部和王家梁西

側山坡及溝腦部位也有出露。東部被剝蝕。地層厚度6.85?76.18m,平均厚度41.54m,

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

(3)三巖段(上爐)

由3煤組頂板砂巖至侏羅紀中統直羅組底部,含2煤組。其巖性下部為灰黃色厚層狀

粗?中粒砂巖,含鐵質結核,局部地段含鈣質;在2煤組頂部一般含一層灰白至白色高嶺

土質膠結的細粒?粉砂巖,局部相變為砂質粘土巖或粘土巖,為該巖段上部層位,亦為確

定2煤組層位的頂部標志層。主要出露于西部山坡及溝腦部位,分布零星,中部及北部被

剝蝕。地層厚度1.60?32.01m,平均厚度11.80m,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

3)侏羅系中統直羅組(J2Z)

零星出露于本區西部楊家梁一帶溝腦及山坡,區內絕大部分地段被剝蝕,分布面

積極小。巖性主要為淺灰綠、灰黃、灰白色中?粗粒砂巖夾砂質泥巖、泥巖薄及薄煤

層,含1號煤組。地層厚度0?15.00m,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

4)第四系(Q)

上更新統(Q3)主要分布在平緩山脊、緩坡及溝谷階地之上,巖性主要為黃土狀亞

砂土,含鈣質結核,垂直節理發育。全新統沖洪積層主要由礫石及各粒級砂、

土組成。殘坡積物主要為殘積、坡積砂土、碎石、風積黃土及沼澤泥土,分布零星,厚度

極小。本區第四系厚度0?21.60m,平均厚度5.53m,不整合覆蓋于一切老地層之上。

二、煤層特征

本區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統延安組(J2y)及直羅組(Jzz)下部。延安組(J2y)為主要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含煤地層,厚度58.14?188.44m,平均H5.85m,共含煤16層,編號依次為2-2、3-1、3-1下、

4-1、4-1下、4-2、5-1上、5-1、5-2、6-1中、6-1下、G2上、6-2中、a2下、7及7下煤層,含煤系數9.3%;

直羅組(J2Z)僅在勘查區西部邊界處局部地段出露,底部含1煤組,厚度0.10?0.25m,不可

采。主要可采煤層6層(3-1、4-1、5-1上、5-1、6-1下、6-2中),在可采煤層中6-1下、6~2中為大部可

采或基本全區可采的薄煤層;5-1煤層為大部可采的中厚煤層;3-1、4-1及5-1上煤層為局部可

采煤層,現敘述如下:

3-1煤層:該煤層位于延安組第二段(Ji》?)頂部,僅在井田西部沿梁崗伸展方向呈

不規則條帶狀分布,大部分地段遭受剝蝕,可采面積1.472km2。

9個見煤點中,除1個孔見煤點位于煤層露頭地段遭受風化厚度變小外,8個見煤點中

有7個為可采點,其中中厚煤點6個,薄煤點1個。煤厚0.56?2.40m,平均厚度1.54m,

煤層呈西厚東薄規律性變化,一般不含砰,僅西北部含夾肝一層。煤層頂板主要為粉砂巖、

泥巖及砂質泥巖組成,底板巖性以泥巖為主,其次為砂質泥巖或粉砂巖。

該煤層以中厚煤層為主,厚度有一定變化但規律性明顯,結構簡單,以長焰煤為主,煤

類較單一,煤質變化小,屬局部可采的較穩定煤層。煤層厚度變化見圖1-2-1。

圖1-2-13-1號煤層等匣線圖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4-1煤層:位于延安組第二段(人/)中部,上距3-1號煤層33.11m,可采面積3.856knA

21個見煤點中,厚煤點18個,中厚煤點3個(均在區外),無不可采點,煤厚1.83?7.58m,

平均5.02m。煤厚呈西厚東薄規律性變化,煤層結構簡單,一般不含夾砰或含1層夾砰。煤

層頂板以粉砂巖為主,局部為細粒砂巖、砂質泥巖及泥巖,底板巖性以泥巖為主,次為粉砂

巖及砂質泥巖。

井田內大部地段被風化剝蝕,僅分布在勘查區西北部,且大部被火燒。煤層厚度大,分

布范圍小,為局部可采的穩定煤層。煤層厚度變化見圖1-2-2。

圖1-2-24-1號煤層等厚線圖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5-1上煤層:位于延安組一段頂部,上距煤層19.73m,為5-1煤層的上分岔煤層,分

岔區位于711、J2-2、21-1、738、740號孔連線的北部及西部,其分岔趨勢為向東北方向逐

步增大。可采面積ZZlOknA25個見煤點中,不可采點8個,可采點17個,其中中厚煤點

3個,薄煤點14個。煤厚0.10?1.71m,平均厚度0.93m,煤層頂板巖性以泥巖及砂質泥巖

為主,局部為粉砂巖或細粒砂巖,底板巖性主要為粉砂巖,西部467、713號孔地段為泥巖。

可采區僅分布于勘查區西部中段,分布面積小,煤層厚度薄,為局部可采的不穩定煤層。煤

層厚度變化見圖1-2-3。

圖5-1上號煤層等厚線圖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5-1煤層:位于延安組一巖段(Jr#)上部,層位穩定。45個見煤點中,厚煤點14個(區

內5個、區外9個),中厚煤點22個,薄煤點3個,不可采點6個(區內2個、區外4個),

煤厚0.30?5.74m,平均2.62m。煤厚呈南厚北薄(合并區厚、分岔區薄)的規律性變化,

煤層結構較簡單,一般含一層夾砰。煤層頂板巖性以泥巖及砂質泥巖為主,局部為粉砂巖或

細粒砂巖,底板巖性以粉砂巖為主,中部720?719號孔一線為細粒砂巖,西南及北部地段

為泥巖。不可采區分布于北部694、712、714一線,東部地段被剝蝕,可采面積10.128/2,

為大部可采的較穩定煤層。煤層厚度變化見圖1-2-4。

圖1-2-45-1號煤層等厚線圖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6-1下煤層:位于延安組一段(JiR)中部,上距5-1煤層19.13m,可采面積8.872km2。

49個見煤點中,中厚煤點17個(區內10個、區外7個),薄煤點9個(區內8個、區外1

個),不可采點23個(區內9個、區外14個),煤厚0.24?2.75m,平均l.Um。煤層頂板

巖性以砂質泥巖及粉砂巖為主,個別點為細粒砂巖或泥巖,底板巖性主要由粉砂巖、泥巖及

砂質泥巖組成,東部以砂質泥巖為主,西部以粉砂巖為主。煤厚總體呈東厚西薄的變化規律,

在J1-4、20-2一線有一呈北西向分布的厚煤區,不可采區分布于西部,東部遭受剝蝕,煤層

結構簡單,一般不含研,僅個別點含一層夾肝,為大部可采的較穩定煤層。煤層厚度變化見

圖l-2-5o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6-2中煤層:位于延安組一段(JiR)下部,層位較穩定,上距6-1下煤層19.35m,可采

面積11.924km2。50個見煤點中,厚煤點4個(均位于勘查區以北),中厚煤點29個,薄煤點

8個,不可采點9個。煤厚0.17?4.58m,平均1.86m。煤層頂板巖性以砂質泥巖、粉砂巖為

主,部分地段為細、中粒砂巖及泥巖,底板巖性以砂質泥巖、泥巖及粉砂巖為主,個別點為

細粒砂巖。煤厚在總體北厚南薄的基礎上,有厚煤區與薄煤區呈北北西向相間分布的變化規

律,在中部740、738、21-1號孔一線有一呈北東向延伸的薄煤帶(中部為不可采區),煤層

結構較簡單,一般不含肝,厚煤區含一層夾砰,為一基本全區可采的較穩定煤層。煤層厚度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變化見圖l-2-6o

經對井田內主要可采煤層的分析,總體評價井田內煤層穩定程度屬較穩定類型。

各可煤層特征見表1-2-1。

表廠2-1可采煤層特征表

編號自然厚度(m)層間距(m)穩定對比可采性鉆孔見可采煤點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煤組煤層最小?最大最小?最大程度可靠評述情況

平均(點數)平均(點數)

編號編號程度

0.56?2.40局部9個見煤孔

33-1較穩定可靠

1.54(9)

26.07?39.25可采7個可采

33.11(9)

1.83?7.58局部21個見煤孔

44-1穩定可靠

5.02(21)

5.75?35.00可采21可采

19.73(13)

0.10?1.71局部25個見煤孔

上不穩定可靠

5-10.93(25)

1.41?27.69可采17個可采

5

13.65(9)

0.30?5.74大部45個見煤孔

5-1較穩定可靠

2.62(45)

H.13?30.85可采39個可采

19.13(44)

0.24?2.75大部49個見煤孔

6-1較穩定可靠

T1.11(49)

14.37?26.72可采26個可采

6

19.35(49)

0.17?4.58全區50個見煤孔

6-2中較穩定可靠

1.86(50)可采41個可采

三、煤質及煤的用途

1、物理性質和煤巖特征

1)煤的物理性質

各主要煤層的物理性質中顏色一般為黑色?褐黑色;條痕褐色?黑褐色;光澤暗淡。

部分無光澤及土狀光澤,并且見呈瀝青光澤的鏡煤和亮煤條帶,在層面上多見呈絲絹光澤

的絲炭;比重小,性脆,硬度2左右;在節理和裂隙中含方解石和黃鐵礦薄膜,煤層中含

黃鐵礦結核;煤層內生裂隙較發育,外生裂隙不發育;斷口一般呈參差狀,鏡煤和亮煤呈

貝殼狀斷口;條帶狀結構,塊狀或層狀構造,具水平層理或微斜層理。

3-1煤層和4-1煤層下部,亮煤發育并夾鏡煤條帶,組成光亮型煤,厚度分別可達1.00m

和0.50m左右,內生裂隙發育。其中4-1煤層節理和裂隙中常充填方解石和黃鐵礦薄膜,

煤層中含黃鐵礦結核,結核最大直徑可達3cm左右。本區煤層還具有灼燒時火焰不大、

煤灰呈灰白?黃灰色粉狀,易污手、易風化等物理特征。

本區煤層煤巖類型為暗淡型、半暗型。其中3-1和6-2中煤層以半暗型為主,4-1、5-1上、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5-1、6-1下煤層以暗淡型為主。煤巖成分以暗煤為主,并含較多絲炭及少量鏡煤和亮煤。

2)顯微煤巖特征

區內各煤層顯微煤巖組分中以鏡質組和絲質組最高或較高,半鏡質組次之,穩定組分

大多數為零。其鏡質組和絲炭組百分含量有時前者占優勢,有時后者占優勢。

縱向上、下部的6-2中煤層,以鏡質組含量為主,說明當時的成煤環境以還原環境為主;

其余煤層,以絲質組含量為主,說明當時成煤環境相對以氧化環境為主;橫向上,由深部區

向淺部區鏡質組分含量有增加趨勢。

2、化學性質及工藝性能

1)化學性質

煤質主要特征見表l-2-2o

(1)水分(Mad)

本區各層煤原煤水分(Mad)平均含量變化范圍由11.40%?12.98%,變化幅度不大,

變化規律明顯,由上至下水分含量逐漸減少。浮煤分析基水分與原煤相較變化很小,綜合

平均值在10.58%?13.71%之間。本區各層煤全水分應屬中高全水分煤級別。

(2)原煤灰分(Ad)

本區各煤層原煤灰分綜合平均值在8.74%?14.39%之間,大部分煤層屬低灰煤級別,

僅4-1、6-1下煤層灰分產率分別為8.74%和9.38%屬特低灰分煤。

各煤層原煤經1.4密度液洗選后,浮煤灰分產率大幅度降低,綜合平均值在5.79%?

8.55%之間,均屬特低灰分煤級別。

3-1煤層:原煤干燥基灰分在8.47%?21.47%之間,平均14.39%,屬低灰分煤級別。

平面上大部份為低灰分煤區,中灰分煤區僅分布井田中部J1-2號孔與20-2號孔連線

周圍,另外,井田西部J1-1號孔周圍也有小面積的特低灰分煤區分布。

4-1煤層:井田內除J1-3號孔周圍有小面積的中灰分煤區外,其余均為特低灰分煤區

5-1諫層:原煤干燥基灰分在4.78%?16.74%之間,平均值為10.08%,屬低灰分煤。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表1-2-2煤質主要特征表

原煤測定浮煤測定

水分灰分揮發份全硫發熱量磷視密度水分灰分揮發份全硫發熱量粘結指數回收率

MadAdVdafStdQgr.dPdMadAdVdafStdQgr.d1.4

ARDGR,

%(%)(%)(%)(MJ/kg)(%)(%)(%)(%)(%)(MJ/kg)(%)

甌61388472U73112TW6018T冊[857-2&70130—L39588Tz66M0T&I035*1132023-ttM

3-10002(1)0(2)

1439(7)36^63(7)070⑸25561年)1058(7)855(7)3753(7)029(2)

&25474455X716四睨-7.75037T37M61-2M9127T5485Q~17fP3A98-38393-(13628fl8—.15

4-10(1)

12啊國嫻351)5(8)074(7)Z7匍6131(3)B71的工抽35.7fi(S)(W)2X62(2)

47846743327-40L15022-3f52229TW9⑵TIP砌T%6442-8MM26-4QB(H7-O3226s7nB

上(W01(l)0(3)

541231(101008(16)玄20(1?1.13(14)雄陽11)1g1218(16)633(16)3652(15)027(13)力於0

58Ma275X73⑹3224-42X22U2-2955(MW02⑵T32447T806505Tgs9-39加■13-051水74-29J6

5-10(4)

1156(30)11X6(30)3stt(30)065(22)27班(19)OflOl⑶129(6)n.wo)663(30)3ssi00)027(23)27J66(10)

浮煤測定煤灰成分測定煤灰熔融性(℃)微量元素(PPm)

煤娜

碳氫氮氧W5w?mm錯錢鈾

層m

Qtf%QtfSiOzFeftAtQjCaOso,DTSTFTGeGaU

412T6517叫802]&40-M8fl0530f5ffi-2ft60930-3SM[圖一25821113-12901143T3201163—BO

3-1

7684(2)439(2)網3)17560)3i26(4)105(4)1256(4)20^4)S29(4)1233(4)121例1262(4)1269(3)

4H-^68陶-1197153448as1喇-42X6330-12J37婚一1a10]L7O-3Ojfc452T(MM版fZZ11/130012mBp12M-1350

4-1

7732(0437(?053(6)17J08(6)29.16(6)7頻1095(6)M76(6)664(6)1403(4)126(4)1270^1287(^

412T79077—1皎167M幽215-52a54J?2f35初一1(3212一27.13654-HM7懈KT35117IM3303-136012M-1380

5-1上

77儂人幽0^173S(X)36?M)陽令&岫25S7H)735M)?令124(蜘1256(5)12X7^)

7訝7XK54154■加05—1S6孫B21.154M034s30371211N2641蝌110J619.7211SVD00MEMO11KM360

5-1

77球均43305)叫均1728(15)1179(11)9第1)103601)2249(11)65K11)1433(11)1232(1]》1240(13)取助

15

金通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金通煤礦改擴建初步設計修改第一章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續表1-2-2煤質主要特征表

原煤測定浮煤測定

水分灰分揮發份全硫發熱量磷視密度水分灰分揮發份全硫發熱量粘結指數回收率

MadAdVdafStdQgPdPdMadAdVdafSki14

號Qgpd

ARDGRI

(%)(%)(%)(%)QU3(%)(%)(%)(%)(%)CVU4^(%)

5354295023-31172m29宿(MWQ5]28~132436—124曲一8072M5T28(112-02652H?31

64下

1247(25)938(25)M35(25)077(21)2694(16)00025(4)1300)1224(25)632(25)SW5)023(21)2723(8)財

AQM8863Q24T01dl7~^QflQZHMBl127T30S24T933500-8603262-3831(U5-QM

S2中0?

1237CW)lft73CW)(19101)2628(^)001峋1項1Z10CM)65叫35iBC均(IW9)27490W

煤浮煤測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