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_第1頁
電動汽車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_第2頁
電動汽車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_第3頁
電動汽車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_第4頁
電動汽車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43.080

CCST47

團體標準

T/XXXXXXX—XXXX

電動汽車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

ElectricVehicleThermalRunawayHazardAssessmentMethod

(征求意見稿)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發布

T/FORMTEXTXXX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目次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3.1.......................................................................................................................................................................1

3.2.......................................................................................................................................................................1

3.3.......................................................................................................................................................................1

3.4.......................................................................................................................................................................1

3.5.......................................................................................................................................................................1

4評估原則...........................................................................................................................................................1

5災害評估維度...................................................................................................................................................2

5.1熱流密度評估...........................................................................................................................................2

5.2煙氣危害評估...........................................................................................................................................2

5.4熱危害評估...............................................................................................................................................2

5.5車輛應急處置與報警評估.......................................................................................................................2

5.6阻燃能力評估...........................................................................................................................................2

I

T/FORMTEXTXXX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電動汽車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電動汽車因動力電池熱失控時的致災危害評估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由鋰離子電池可充電儲能裝置供能的M1類電動汽車,其它車輛可參照本文件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8384—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

GB/T19596電動汽車術語

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

T/CIAPS0017-2022動力電池致災危害量化評級

3術語和定義

GB/T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災害hazard

指由電動汽車熱失控釋放的有毒有害物質對外界可能造成的傷害。

3.2

電池包batterypack

具有從外部獲得電能并可對外輸出電能的單元。

注:通常包括電池單體、電池管理模塊(不含BCU)、電池箱及相應附件(冷卻部件、連接線纜等)。

3.3

荷電狀態state-of-charge

當前電池單體、模塊、電池包或系統中按照制造商規定的放電條件可以釋放的容量占實際容量的百

分比。

3.4

爆炸explosion

突然釋放足量的能量產生壓力波或者噴射物,可能會對周邊區域造成結構或物理上的破壞。

3.5

整車熱失控vehiclethermalrunaway

電動汽車因動力電池熱失控發生放熱連鎖反應引起溫度不可控上升甚至著火的現象。

4評估原則

1

T/FORMTEXTXXX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對整車熱失控中的熱流密度、煙氣、爆炸危害、明火危害以及阻燃能力五個維度致災信息進行采集,

獲得綜合評估結果。

5災害評估維度

5.1熱流密度評估

使用輻射熱流傳感器實時測試整車熱失控過程中熱流密度的變化,以評估熱輻射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5.2煙氣危害評估

使用煙氣(CO、硫氧化物、H2)濃度傳感器實時測試煙氣的濃度變化,通過對CO、硫氧化物監測

來評估對乘員的人身傷害。

5.3爆炸危害評估

5.3.1物理性爆炸危害評估

測量輪胎、液壓桿、安全氣囊等飛出物的距離,評估物理性爆炸的危害。

5.3.2可燃氣體爆炸危害評估

記錄發生熱失控后煙氣進入駕駛室及濃度變化情況,評估密閉空間內發生爆燃的風險。

5.4熱危害評估

5.4.1熱失控到明火時間評估

從發生熱失控現象(底盤異響、煙氣冒出或溫度快速升高)到明火噴出的時間是否大于5分鐘。

5.4.2明火噴射距離評估

車輛熱失控發生后明火噴射距離,以火焰噴射的距離進行評價。

5.4.3車身溫度變化評估

根據車身和駕駛室內溫度布設點的溫升情況給出評價,熱失控后5分鐘內駕駛室內測溫點溫度小于

50℃。

5.5車輛應急處置與報警評估

5.5.1車輛發生熱失控前5min,以車內儀表板報警信息或其他聲光電信號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進行評估。

5.5.2車輛熱失控報警后,根據車門是否自動解鎖、車窗玻璃是否自動開發進行評估。

5.6阻燃能力評估

提取車身、動力機艙和駕駛室內的部件,進行氧指數或燃點檢測,進行阻燃能力評估。

2

中汽協會《電動汽車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團體標準

編制說明

一、工作簡要過程

(一)任務來源

隨著我國鋰離子電池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到全面快速

擴張的關鍵時期。但由于電動汽車起火事件偶有發生,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安全

性仍抱有疑慮,這也限制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推廣。針對電動汽車熱失控后的安

全評估,目前國內有關于電池包或系統熱擴散的安全要求標準,標準中規定在發

生熱失控危害時,需提供報警信號以此保證至少有5分鐘的逃生時間,而這僅僅

是對車內乘員的一個最基本的安全保護要求。對于整車熱失控后對車輛周圍人員

及環境的危害評估暫時沒有統一的評價方法,為了評估電動汽車熱失控后的災害

風險,現亟需制定多角度、全方位的整車熱失控災害評估方法,為研究整車發生

熱失控時的人員危害性及環境危害性提供參考依據。

為更直觀、有效的讓消費者了解整車熱失控后的人員安全及環境危害,計劃

通過制定團體標準,規范測試方法,該測試方法能夠在第三方檢測機構規范實施,

并且評估更為全面,待成熟后可以進一步推廣使用。

(二)主要起草單位及任務分工

介紹標準起草組構成,主要參與單位及標準起草工作組人員分工。在本標準

的研究制定工作過程中,與行業專家進行了多次研討并開展了廣泛的調研工作和

大量的試驗驗證工作,得到了相關汽車及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的支持,取得了大量

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和數據,保證本標準的制定質量。主要起草單位名單如

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寧德時

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襄陽安達汽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等,

主要起草人包括張亞明、趙志偉、居浩、李彬、陳世龍、張浩、王高武、徐宇虹

等。分別負責主要標準體系框架與技術內容的編寫與確定、電池包進行試驗驗證,

并提交試驗結果,參與標準技術內容的研討與確定等。

(三)標準研討情況

2022年11月開始,標準編制相關人員開始進行相關資料收集與調研。

2023年4月,結合天津消防所形成了完善的標準草案,按照方法陸續進行

了小米等多款電動汽車試驗。

2023年8月,召開團標草案研討會,十余家企業的專家對草案進行了討論

和評審,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見。

2023年10月,完成標準的修改和完善,對信號傳感器的種類、布置位置、

數量等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

2023年11月形成征求意見稿。

二、標準編制原則和主要內容

2.1本標準的制定依據以下原則:

(1)適用性原則

本標準的編制充分考慮與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相符合,重點考慮可

操作性,便于標準的實施。

(2)規范性原則

1

本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法》、GB/T1.1《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

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

《GBT18384.3-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員觸電防護》進行編制。

本標準編制所參考的依據為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強制性標準要求、國家及

行業產品或服務標準、國內或國際先進產品標準等。

2.2標準主要內容:

2.2.1熱流評估

記錄試驗過程中圍擋、集煙罩內熱電偶及熱流傳感器數據,按照以下公式計

算對流熱釋放速率:

注:

HRRC——對流放熱速率(kW)

Ve——排氣速度(m/s)

A——排氣管橫截面積(m2)

Te——測量排氣速度所在位置的溫度(K)

353.22/Te——速度測量位置的空氣密度(kg/m3)

T0——試驗環境溫度(K)

T——熱電偶測量溫度(K)

Cp——空氣比熱容(kJ/kg-K)

A0=0.9950

A1=-5.29933E-5

A2=3.21022E-7

A3=-1.22004E-10

2.2.2煙氣危害評估

2.2.2.1氣體濃度測量

使用煙氣濃度傳感器實時測試煙氣的濃度變化。

2.2.2.2煙氣成分測量

使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或其他等效的氣體分析儀測量排氣氣體成分。

2.2.2.3氣體毒性評估

綜合依據GB/Z230-2010和WHO/IPCS關于化學品急性毒性分級標準,對整

車熱失控產生氣體進行毒性評估。

將每種熱失控排出氣體的毒性分為劇毒、高毒、中毒、低毒和無毒五種。

2.2.3爆炸危害評估

2.2.3.1熱失控到明火時間評估

從發生熱失控現象(底盤異響、煙氣冒出或溫度快速升高)到明火噴出的時

間是否大于5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