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賞析》專項測試卷及答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課內古詩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高遠廣闊,時間久遠,我只能獨自悲傷地流下眼淚!結構脈絡:內容賞析:“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句中的“前”與“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分別輔以后面的“不”字,將詩人的孤獨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情感:詩人俯仰古今,寫自己沒能遇到賢君明主,感嘆自已生不逢時,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悠悠”表現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獨”字更加渲染了詩人心中不可名狀的孤獨感。“獨”字兀然現于讀者眼前,將詩人那種形單影只登上高樓的寂寞感傷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也易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天地之“悠悠”與人之“獨”影,互為映照,詩人把個人的存在置于廣漠的宇宙空間下來表現,襯托出人的孤單渺小。詩人站在幽州臺上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愴然流淚,抒發了詩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重點問題:1.詩的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怎樣的情感?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往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既表露出對古代禮賢下士的明君的欽佩仰慕,也隱含自己壯志難酬、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惆悵和孤寂。2.詩人為什么“愴然涕下”?從詩中找出理由。①明君不見(不見古賢);②壯志難酬(不見今賢);③人生短暫(天地悠悠);④孤獨寂寞(獨自孤單)。3.詩歌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舉例并簡要分析。示例一:通過“前”與“后”“古人”與“來者”的對比,表明時間流逝,一去不返。示例二:通過“天地悠悠”與“獨”的對比,表現出天地的廣闊、宇宙的永恒,襯托了個人的渺小和失落。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譯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樣?泰山橫跨齊魯,那青色的峰巒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在這里,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層云生起,使心胸震蕩,睜大了眼睛遠望飛鳥歸林。終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視眾山匍匐在四周,顯得那么渺小。結構脈絡:內容賞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仰望泰山整體,從遠望的角度寫泰山的高大與歷史悠久。開篇以問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齊魯廣大區域內都能望見,表現泰山雄偉闊大的氣勢。從空間看,泰山橫跨齊魯;從時間看,泰山郁郁蔥蔥,千古常青。以設問統領下文。在自問自答中,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鐘”字使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大自然賦予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割”字采用夸張和比喻手法,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虛實結合。上句虛寫泰山的神奇秀麗,下句實寫泰山高聳挺立的氣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凌”字表現了詩人登臨泰山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小”字寫出泰山高聳的氣勢。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山愿望,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蘊含哲理:只有不畏艱險地攀登,才能進入俯視一切的雄奇境界。重點問題:1.古詩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復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義。請解釋下面詩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來衍生的意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句原意:當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衍生意義:不怕困難、敢于攀登,才能俯視一切。2.同樣都寫到了鳥,同樣都是借物抒懷,杜甫在《望岳》和《春望》中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示例:《望岳》詩人借鳥表現了泰山的宏大壯闊,表達了自己對泰山的贊嘆和景仰之情;《春望》詩人借鳥寫出了國破家亡的荒蕪,表達了自己悲國念家的哀傷之情。3.同是借景抒懷,本詩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與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表達的人生追求有何異同?同:都強調人生要有高遠的追求和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異:杜詩更側重目標的確立、目標的高遠;王詩更側重為實現目標而采取行動。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譯文:飛來峰上有一座千尺高塔,傳說雞鳴時能見到旭日東升。不怕浮云遮住眺望的視線,那是因為我站在這塔的最高層。結構脈絡:內容賞析:“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千尋”運用夸張,正面寫塔高、峰高,寫出了詩人立足點之高。這兩句虛實結合,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豪邁情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不畏”二字,表達了自己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堅強信念,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浮云”二字,一語雙關,既是實寫眼前之景,也是比喻當時阻撓變法的保守勢力(或者指“眼前的困難、挫折、障礙”等);“最高層”表面上是指千尋塔的最高層,實則指政治上的最高層。景、情、理三者結合。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之中,借景抒懷,表現了詩人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堅定信念。哲理:詩人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體的形象中,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的人生哲理。重點問題: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寫了什么內容?在詩中起什么作用?內容:“飛來山上千尋塔”寫出詩人立足點之高,“聞說雞鳴見日升”虛寫在高塔上看到旭日東升的壯觀景象。作用:表現了詩人登高遠望、朝氣蓬勃、信心十足的形象,為下文抒發情感做鋪墊。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兩句是怎樣表達情感的?這兩句詩運用比喻,用“浮云”比喻奸邪小人,突出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游山西村南宋·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備足雞肉、豬肉。我看到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眼前柳綠花艷又出現一個山村。將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簫鼓聲隨處可聞,村民們衣冠簡樸的傳統民風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趁著月明來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結構脈絡:內容賞析:“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莫笑”和“足雞豚”這兩個詞語讀來倍感親切,表現了村民待客真摯的情態,其中“足”字則表達了憨厚鄉民待客時盡其所有的盛情。“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復”二字突出了山與水的曲折幽深,“暗”字突出了綠柳的繁茂蔭濃,“明”字則重在描繪鮮花的嬌艷美麗。這幾個字表現了山西村山環水繞、綠柳成蔭、花團錦簇的美麗風光。“又”字渲染出詩人“疑無路”時突然發現眼前這個綠柳成蔭、山花嬌艷的秀美村莊時的喜悅心情。“山重水復”和“柳暗花明”“疑無路”和“又一村”兩兩相對,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山陰道上自然景象的特點。哲理:只要人們正視現實,積極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此處的“夜叩門”與詩篇首句的“農家”遙相呼應,不僅畫面完整,而且耐人尋味。整個句子寫出了詩人歸途中的愉悅之情和對舊地重游的期望,表達了對淳樸、閑適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向往之情。重點問題:1.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里說:“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這個古老的風俗在本詩頸聯有所體現,請描繪這一聯的畫面。人們吹著簫,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經臨近,穿著布做成的衣衫,戴著最普通的帽,簡樸的古風仍然存在。2.山西村準備開發旅游項目,它有哪些亮點吸引游客?請結合全詩簡述。①村民淳樸熱情,豐年殷勤待客。②景色優美宜人,山環水繞,花紅柳綠。③保留古老鄉土風俗,精神生活豐富。④社會和諧安寧,人們相處融洽。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譯文:品味著無窮的離愁,太陽已西斜,我舉起馬鞭向東一指,從此便只身漂泊天涯。枯萎的落花原本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泥更會滋養護持鮮花。結構脈絡:內容賞析:“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通過“離愁”與“白日”等意象,準確地表現了詩人眼望落日,愁緒橫生的心態。尤其是“愁”“白”“斜”,勾畫了了,呈現了一幅悲愴、蕭瑟的景象。這兩句抒情敘事,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又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到外面的世界可以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輔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紅”原指落花,是詩人的自喻;“不是”與“更”則表達出強烈的肯定意味,將詩人的奉獻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修辭:這兩句詩以新奇的比喻表現詩人的理想和信念。以“落紅”和“春泥”為喻,表達了詩人雖辭官離京,卻仍然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不忘報國的情懷,形象、貼切地展示了詩人為國效力的獻身精神。重點問題:1.描述《己亥雜詩》(其五)中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示例:我滿懷惆悵地離開京城,夕陽西下,更增無邊的離愁別緒,我舉起馬鞭向東一指,走向天涯(故鄉)。2.從運用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妙處。詩人以“落紅”自喻,以落紅護花生動形象地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前途和命運。課外古詩詞竹里館唐·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譯文: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主旨:本詩描繪出一幅月夜竹林獨自彈琴吟詠圖,表現出一種悠然閑適的心境和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出詩人對遠離世俗紛擾、清幽寧靜生活的喜愛之情。這就是王維的詩的特色,“詩中有畫”,洋溢著詩情畫意。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譯文:這是從誰家飄出的悠揚笛聲呢?它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在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念故鄉的愁情?主旨:本詩主要敘寫了詩人客居洛陽的一個夜晚,聽到用笛子吹奏的抒發離別之苦的《折楊柳》,它勾起了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感。逢入京使唐·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譯文: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之淚沾濕雙袖難擦干。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書信,只有托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主旨:本詩敘述了詩人遠赴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慰親人的典型場面,抒發了詩人思鄉懷親之情。晚春唐·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譯文: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離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吐艷爭芳,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道隨風飄灑,好似片片雪花。主旨:本詩熔景與理于一爐,透過自然景色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對“草樹”知道春將歸去,惜春爭艷的場景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賈生唐·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譯文:漢文帝求賢在未央宮前殿召見被貶的臣子,賈誼的政治才能無人能比。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賈誼聽講,不問百姓生機只問起鬼神之事。主旨: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寫的是漢代,其實是托古諷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訪道、不顧國計民生的社會現實;寫的是賈誼,其實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發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楊萬里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譯文: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圍之中,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現阻攔去路。主旨:詩人通過寫在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中考模擬歷史試卷(含答案)
- 鹽城耐磨地坪合同協議
- 疫情店面房租賃合同協議
- 玉米半托管種植合同協議
- 珠寶店員工配股合同協議
- 珠寶高薪誠聘合同協議
- 留學機構勞動合同協議
- 電動車供貨協議合同協議
- 電腦及配件協議供貨合同
- 瑜伽館全職老師合同協議
- DB35∕T 2174-2024 改良酸性土壤專用有機肥料通 用技術要求
-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確定位置》課件教學課件
- 遼寧葫蘆島協作校2025屆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含解析
- NB-T32042-2018光伏發電工程建設監理規范
- 2024年紀檢監察綜合業務知識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完整版)
- DL-T5181-2017水電水利工程錨噴支護施工規范
- LY∕T 2580-2016 森林防火通信車通.用技術要求
- 醫院專項資金使用方案
- GB/T 43741-2024網絡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眾測服務要求
- JT-T-1003.1-2015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駕駛員技能和素質要求第1部分:地鐵輕軌和單軌
- 接觸網搶修支柱組立及補償繩更換教案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