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45-183-2025 《受限空間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應用技術規程》_第1頁
DBJ-T45-183-2025 《受限空間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應用技術規程》_第2頁
DBJ-T45-183-2025 《受限空間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應用技術規程》_第3頁
DBJ-T45-183-2025 《受限空間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應用技術規程》_第4頁
DBJ-T45-183-2025 《受限空間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應用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2術語和符號 2 2 23基本規定 44材料 5 5 5 5 7 7 7 8 106構件制作與運輸 13 13 13 14 167施工安裝 17 17 182 21 218質量驗收 22 22 22 239安全作業與環境保護 26 26 26 27 2810信息化管理 29 29 29 30 30 30附錄A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出廠質量驗收表 31附錄B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進場質量驗收表 32附錄C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安裝質量驗收表 33本規程用詞說明 34引用標準名錄 35附:條文說明 363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 2 23Basicrequirements 44Materials 5 54.2Embeddedpartsandconnectingmaterials 54.3Jointmaterials 55Design 7 75.2Architecturalde 7 85.4Detailrequireme 6Manufacturingandtransportation 6.3Demouldingandlift 6.4Storageandtrans 6.5Identificationa 7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 7.2Constructionpreparatio 7.3Installationofprecastcomponents 47.4Cast-in-placeconcretecon 217.5Hightemperatures,strongwindsandrainyseasonconst 218Qualityacceptance 22 228.2Receivinginspectionofprecastcomponents 22 239Safeoper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26 269.2Safetyofprecastcomponentsproductionandtransportation 26 279.4Environmentalprotectio 2810Informationmanagement 29 29 29 30 3010.5Operationand 30ScheduleAProductionqualityacceptanceformofprecastconcretefacadepanel 31ScheduleBOn-sitequalityacceptance 32ScheduleCInstallationqualityacceptanceformofprecastconcretefacadepanel 3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34Listofquotedstandards 3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611.0.1為促進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在施工受限空間建筑中的應1.0.2本規程適用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內受限空間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的設計、制作與運輸、施工安裝及質量驗收。1.0.3受限空間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和廣西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1術語2.1.1受限空間confinedspace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因作業空間狹小,或區域封閉導致無法進出作業,具有安裝和拆卸模板困難,安全風險高等特點的空間。2.1.2預制混凝土外掛構件precastconcretefacadepanel在工廠進行預制,兼具有模板功能,現場與主體結構形成一體的非結構混凝土外掛構件,簡稱外掛構件。2.1.3預制混凝土構件支撐系統supportsystemofprecastconcretecomponent在預制構件吊裝就位后,用于臨時固定構件,抵抗風荷載和施工荷載的承力結構系統,由調節斜支撐、加勁鋼板組成。2.1.4調節斜支撐adjustabletiltbracing安裝在墻板和樓地面之間具有伸縮調節功能的斜撐桿,一端臨時固定在預制構件上,另一端固定在樓地面,用于臨時固定并調節構件的垂直度。2.1.5墩體pierbody設置在預制構件上,供調節臨時支撐固定的混凝土支座。2.2符號2.2.1材料性能ft——施工環節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相應的抗拉強度標準值;fyk——受拉鋼筋強度標準值;σs——各施工環節在荷載標準組合作用下產生的構件受拉鋼筋應力;3σct——各施工環節在荷載標準組合作用下產生的構件正截面邊緣混凝土法向拉應力。2.2.2作用和作用效應SC——施工階段荷載標準組合作用下的效應值;RC——按材料強度標準值計算或根據試驗確定的預埋吊件、臨時支撐、連接件的承載力。2.2.3計算系數及其他KC——施工安全系數;α——吊鏈與水平面的夾角;β——支撐桿與樓板面角度。43.0.1在設計階段,應協調參建單位之間的關系,加強專業之間的配合。3.0.2外掛構件和節點連接件的3.0.3外掛構件生產、運輸和安裝過程應采取有效措施對成品進行保護,并保證人員安全。3.0.4外掛構件生產和安裝應有完整的質量驗收資料。54.1混凝土、鋼筋、鋼材4.1.1混凝土、鋼筋和鋼材的力學性能指標和耐久性要求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和《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有關規定。4.1.2外掛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當采用清水混凝土或裝飾混凝土時,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40。4.1.3鋼筋焊接網片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14的有關規定。4.1.4斜撐桿、角碼等安裝配件應在設計圖中標明,規格尺寸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4.2預埋件、連接材料4.2.1外掛構件的吊環應采用未經冷加工的HPB300級鋼筋或Q235B圓鋼制作。吊裝用內埋式螺母或吊桿的材料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4.2.2連接用受力錨筋、螺栓、錨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和《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有關規定。4.2.3專用預埋件及連接材料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4.3接縫材料4.3.1接縫處密封膠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接縫用建筑密封膠》JC/T881的有關規定。4.3.2密封膠的背襯材料可采用直徑為縫寬1.3倍~1.5倍的發泡6閉孔聚乙烯棒或發泡氯丁橡膠棒;當采用發泡閉孔聚乙烯棒時,其密度不宜大于37kg/m3。4.3.3接縫處防漏漿封堵材料可采用三元乙丙橡膠或硅橡膠,橡膠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橡膠板》GB/T5574的有關規定。4.3.4接縫處采用網格布時,應采用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其性4.3.5接縫處采用座漿料時,宜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漿,其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JC/T984的有關規定。75.1一般規定5.1.1外掛構件的設計應符合標準化要求,按建筑、結構、設備和裝修一體化設計原則進行綜合設計。5.1.2外掛構件的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1構件的布置、尺寸、功能;2構件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要求;3構件和連接節點的構造要求。5.1.3外掛構件的設計應明確材料的性能,并應滿足加工工藝、運輸限制、吊裝能力、安裝可實施性等要求。5.1.4外掛構件應與主體結構可靠連接,在長期承受自重、風荷載和氣候變化的情況下,不應產生破壞和影響正常使用的裂縫、空鼓、滲漏和脫落等現象。5.2建筑設計5.2.1建筑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立面要求和技術經濟要求等因素,選擇外掛構件的立面構成、結構形式和外表面裝飾。5.2.2外掛構件的布置宜上下連續、均勻,滿足標準化要求,鋼筋、預留洞口和預埋件應相協調,連接節點應便于施工。5.2.3外掛構件的尺寸應結合下列因素綜合設計:1建筑功能及排水要求;2結構類型;3外掛構件加工、運輸、安裝的最大尺寸和重量限值;4外掛構件支承形式;5外掛構件接縫寬度及變形要求。85.2.4外掛構件的接縫宜與建筑分層線對齊。5.2.5外掛構件及其接縫處的水密性、氣密性要求應根據建筑物所在地區氣候條件、自身的使用功能等綜合確定。5.2.6當外掛構件作為建筑構件時,其防火、防水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和《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JGJ/T235的有關規定。5.2.7當外掛構件僅作為模板功能時,其外表面應符合建筑外觀要求,接縫處應滿足現場后澆注混凝土時的防漏漿要求。5.2.8當外掛構件應用于外圍護結構時,其節能設計和熱工計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和《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外掛構件側后方無墻體時,其自身的熱工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2外掛構件側后方有墻體時,其與該墻體共同組成的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5.3結構設計5.3.1外掛構件的作用及作用組合應根據國家現行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建筑抗震設計標準》GB/T5001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確定。5.3.2外掛構件及其連接節點應滿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要求。1應計入支承于主體結構的外掛構件的自重;2應根據剛度等代原則計入外掛構件的剛度影響,但不得考慮其有利影響;3當外掛構件相對于其支承構件有偏心時,應計入外掛構件重力荷載偏心產生的不利影響。95.3.4外掛構件應按持久設計工況、地震設計工況和短暫設計工況分別進行分析,結構設計應滿足下列要求:1持久設計狀況應計算重力荷載和風荷載的不利組合;2地震設計狀況應按非結構構件考慮地震作用,可采用等效側力法進行計算;3短暫設計狀況應計算重力荷載、施工荷載和風荷載的不利組合。5.3.5在持久設計狀況下,應對外掛構件進行承載力、變形、裂縫控制驗算。5.3.6在地震設計狀況下,應對外掛構件進行承載力驗算。5.3.7在短暫設計狀況下,應對脫模、翻轉、起吊、運輸、堆放、安裝、后澆筑混凝土最不利工況進行施工驗算。5.3.8施工驗算,應將構件自重標準值乘以動力系數后作為等效靜力荷載標準值。構件運輸、吊運時,動力系數宜取1.5;構件翻轉及安裝過程中就位、臨時固定時,動力系數可取1.2。5.3.9脫模驗算,等效靜力荷載標準值應取構件自重標準值乘以動力系數后與脫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構件自重標準值的1.5倍。動力系數與脫模吸附力應符合下列規定:1動力系數不宜小于1.2;2脫模吸附力應根據構件和模具的實際狀況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2。5.3.10外掛構件應滿足后澆筑混凝土時的模板功能需求,并應能夠承受由澆筑混凝土產生的施工荷載。5.3.11混凝土墩體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中關于局部受壓承載力的相關規定。5.3.12外掛構件中預埋吊點及臨時支撐,宜按下式進行計算:KCSC?RC(5.3.12)式中:KC——施工安全系數,可按表5.3.12的規定取值;SC——施工階段荷載標準組合作用下的效應值;10RC——按材料強度標準值計算或根據試驗確定的預埋吊件、臨時支撐、連接件的承載力。項目施工安全系數(Kc)臨時支撐2連接臨時支撐的預埋件3普通預埋吊件4多用途預埋吊件55.3.13外掛構件的連接應滿足結構傳遞內力的要求,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多遇地震和設防地震作用下,連接節點應滿足彈性設計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外掛構件不應整體脫落;2外掛構件的連接鋼筋宜在后澆混凝土內直錨,當直錨長度不足時,可采用彎折、機械錨固方式。5.4構造規定5.4.1外掛構件的高度不宜大于一個層高,厚度應經計算確定,且不宜小于70mm。5.4.2外掛構件的接縫寬度不應小于15mm,不宜大于35mm。5.4.3外掛構件的接縫處,與混凝土接觸的一側應采取防漏漿措施,與室外接觸的一側應用密封材料進行封堵(圖5.4.3)。(a)水平接縫115.4.4當外掛構件應用于外墻時,其接縫防水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構造防水相結合的方式,設計構造宜滿足下列要求:1水平接縫宜采用高低縫企口構造(圖5.4.4a2豎縫宜采用槽口構造(圖5.4.4b)。(a)水平接縫5.4.5對有氣密性需求的外掛構件,其接縫處宜采取座漿及防開(a)水平接縫(5.4.6外掛構件宜配置單層雙向鋼筋,鋼筋直徑不宜小于8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最小配筋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GB/T50010的有關規定。5.4.7外掛構件的墩體厚度宜與后澆筑墻體等厚,墩體的配筋宜12采用網式配筋(圖5.4.7)。2廠5.4.8外掛構件與后澆混凝土、座漿材料的結合面應設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積不宜小于結合面的80%,粗糙面凹凸深度不應小于6mm。5.4.9吊裝宜采用內埋式(圖5.4.9-1)螺母或內埋式吊桿(圖5.4.9-2具體規格應綜合考慮外掛構件吊裝需求及埋件吊裝性能確定。2323136.1一般規定6.1.1生產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以及必要的試驗檢測手段,并應建立相應的企業標準。6.1.2外掛構件制作前,應制定生產方案,生產方案應包括生產工藝、模具方案、生產計劃、質量控制措施、成品保護、堆放及運輸方案等內容。6.2構件制作6.2.1模具除應滿足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外,尚應滿足生產工藝、模具組裝與拆卸、周轉次數、預留預埋及鋼筋安裝定位要求,且宜采用定型化模具。6.2.2模具可采用固定式模臺或移動式模臺,模具與模臺可采用螺栓、定位銷、壓碼、磁盒等方式固定,安裝應牢固。6.2.3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模具拼縫、鋼筋、保護層和預埋件等的尺寸、規格、數量和位置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時,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6.2.4外掛構件制作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粗糙面處理,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可采用化學處理或拉毛方法制作粗糙面。6.2.5外掛構件宜采用灑水、覆蓋等方式進行常溫養護,并應符6.3脫模、起吊6.3.1模具應按順序拆除,外掛構件與模具之間的連接部分完全拆除后方可進行脫模起吊。146.3.2外掛構件模具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脫模起吊時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并不應小于15MPa。6.3.3對于構造薄弱的外掛構件在脫模起吊前,應增加臨時加固////////////6.3.4對于剛脫模的外掛構件應進行清理、質量檢查和修補,脫模后存在不影響結構性能的局部破損或表面非受力細微裂縫應及時采用專用修補漿料進行修補。6.4存放、運輸6.4.1外掛構件宜采用直立存放,也可采用水平堆放。當采用直立方式時,存放支架應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當采用水平方式時,疊放層數不宜超過6層,支墊位置應根據結構受力計算確定,各層支墊必須在一條垂直線上(圖6.4.1)。2156.4.2薄弱構件存放時,應采取防止變形開裂的臨時加固措施(圖6.4.3外掛構件宜采用立式運輸,運輸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構件傾倒(圖6.4.3)。對薄壁構件運輸時宜采用臨時防護支架。6.4.4當受運輸高度或其他限制時,外掛構件可采用水平運輸(圖6.4.4)。對薄壁構件應設置保護措施。166.5標識、出廠交付6.5.1構件經檢驗合格后,應對檢驗合格的構件建立唯一標識,并出具合格證,嚴禁不合格的構件出廠。標識應明顯,且滿足耐久性、唯一性和可追溯性要求。6.5.2標識宜包括生產單位名稱、工程名稱、使用部位、構件編號、構件規格、構件重量、生產日期、合格狀態等信息,有條件時應采取信息化技術。6.5.3構件出廠交付的產品質量證明文件應包括下列內容:1出廠合格證;2混凝土強度檢驗報告;3原材料檢驗報告;4合同要求的其他質量證明文件。177.1一般規定7.1.1外掛構件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GB/T50502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的有關規定。7.1.3安裝時外掛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其立方體抗壓強度不應小于設計值的75%,大型或薄弱構件應達到設計值的100%。7.1.4外掛構件宜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單元進行試安裝,并應根據安裝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等應經監理或建設單位確認,完成后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后續施工。7.2施工準備7.2.1施工現場應根據施工平面規劃設置運輸通道和存放場地,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現場運輸道路和存放場地應堅實平整,并設置排水措施;2應合理規劃預制構件運輸通道和臨時堆放場地,并應采取成品堆放保護措施;3施工現場內部道路應按照預制構件運輸車輛的要求合理設置轉彎半徑及道路坡度。7.2.2安裝施工前,施工人員應進行測量放線,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程測量標準》GB50026的有關規定;應設置構件安裝定位標識,復核構件位置和節點連接構造,編制臨時支撐方案。187.2.3安裝施工前,施工人員應檢查吊裝機械設備及吊索具的安全操作狀態,復核預制構件重量與吊裝設備性能的匹配情況。7.3預制構件安裝7.3.1外掛構件吊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對于平躺運輸、堆放的構件進行翻轉時,應采用專門的裝置進行翻轉(圖7.3.1-1避免吊點崩裂或構件斷裂;2吊鏈與水平面的夾角α(圖7.3.1-2)應大于60°;αα193構件起吊時的吊點合力應與構件重心重合,避免起吊偏心失穩;2\4構件應慢起、穩升、緩放;5吊裝前應試吊,試吊時構件最低點離地不宜大于300mm。7.3.2外掛構件的安裝應按專項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2采用墊片調節標高時,材質宜采用塑鋼墊片,每片墊片厚度不宜大于20mm;3采用可調節螺栓和預埋套筒的形式調節標高時,螺栓及預埋套筒的材質與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4構件底部采用角碼進行永久限位時,角碼的尺寸、材質、強度和耐久性應滿足設計要求;5構件拼接縫處,應使用材料填補縫隙,所用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6構件掛網抹灰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裝飾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10的有關規定。7.3.3外掛構件安裝的臨時固定措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1臨時支撐數量不宜少于兩道,并宜在平面兩個方向設置臨時支撐(圖7.3.3-1202構件上部的支撐點距樓地面距離不宜小于構件高度的2/3,且不應小于構件高度的1/2;.3臨時支撐桿與樓板面角度β(圖7.3.3-2)宜在30°~60°之間;ββ214構件安裝就位后,可通過臨時支撐對構件的位置和垂直度進行微調;5外掛構件與吊具的分離應在校準定位及臨時支撐安裝完成后進行。7.3.4外掛構件安裝到位后應對安裝位置、安裝標高、垂直度、累計垂直度進行校核及調整,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的有關規定。7.4后澆混凝土施工7.4.1后澆混凝土的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的有關規定,當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83的有關規定。7.4.2后澆混凝土的鋼筋應結合外掛構件的連接節點進行布置及綁扎,不應影響構件的安裝。7.4.3后澆混凝土的模板與外掛構件之間應采取防止漏漿措施。7.4.4后澆混凝土澆筑應分層連續澆注,振搗應密實。7.5高溫、大風與雨季施工7.5.1高溫或雨季施工時,外掛構件的制作和后澆混凝土的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的有關規定。7.5.2雨后進行吊裝作業時,應采取防滑、防漏電措施。7.5.3雨季時,應對現場堆放的外掛構件采取避雨保護措施。7.5.4大風天氣時,應檢查并加強臨時支撐的穩固性。228.1一般規定8.1.1外掛構件及主體結構的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1的有關規定。8.1.2質量驗收應包括實物檢查和資料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主控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應合格;2一般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應合格;一般項目當采用計數抽樣檢驗時,除本規范各章有專門規定外,其合格點率應達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嚴重缺陷;3應具有完整的質量檢驗記錄,重要工序應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記錄,可采用附錄A~附錄C。8.1.3不合格檢驗批的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1材料、配件、構件檢驗批不合格時不得使用;2構件安裝前質量不合格的檢驗批,應返工、返修,并應重新驗收;3構件安裝后質量不合格的檢驗批,應采用經過設計、建設單位確認的有效整改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后應重新進行施工安裝驗收,驗收合格后,應將整改措施及驗收記錄妥善存檔保管。8.2預制構件進場驗收8.2.1構件應具有標識及質量證明文件,其標識及質量證明文件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相關標準規定。檢查數量:全數檢查。23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出廠合格證及其他相關的質量證明文件。8.2.2構件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且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和安裝、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對于已經出現的嚴重缺陷,應廢棄。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8.2.3構件的預埋件、預留鋼筋、預留孔洞等規格、位置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對存在的影響安裝功能的缺陷,應按技術處理方案進行處理,并重新檢查驗收。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量測。8.2.4構件有界面粗糙度要求的位置,應按要求設置粗糙面。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8.2.5構件拼縫處防水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具有合格證及檢測報告。必要時提供防水密封材料進場復試報告。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8.2.6外觀質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對于已經出現的一般缺陷,應按技術方案進行處理,并重新檢查驗收。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技術處理記錄。8.2.7構件的孔洞、凹槽應位置準確、套割方正、邊緣整齊。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8.3現場施工檢驗8.3.1構件安裝臨時固定支撐應穩固可靠,應符合設計、專項施24工方案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施工方案、施工記錄或設計文件。8.3.2構件與主體結構之間的連接鋼筋應符合設計要求。后澆筑混凝土施工前應對錨固形式和錨固長度進行驗收。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8.3.3后澆連接部分的鋼筋品種、級別、規格、數量和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8.3.4構件與模板之間應粘貼密封條,節點處模板應在混凝土澆筑時不應產生明顯變形和漏漿。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8.3.5構件安裝完成后,外觀質量不應有影響觀感及使用功能的缺陷。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技術處理方案。8.3.6構件接縫處膠條應連續、均勻、安裝牢固、無脫落,接縫寬度的施工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8.3.7構件的安裝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1的有關規定。檢查數量:按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檢驗批。同一檢驗批內,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件。25檢驗方法:量測,檢查技術處理方案。8.3.8密封膠縫應橫平豎直、深淺一致、寬窄均勻、光滑順直。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269.1一般規定9.1.1生產企業應嚴格落實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9.1.2施工單位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1和《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的有關規定。9.2構件生產、運輸及存放安全9.2.1生產企業應成立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不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9.2.2外掛構件運輸應滿足道路運輸的相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構件運輸前應根據道路、橋梁的實際條件選定運輸方案,宜選擇至少兩條可行路線進行運輸,對于超高、異形的大型構件的運輸,應制定專門的質量安全保證措施;2構件運輸應采用專用運輸架,構件與運輸架應綁扎牢固,防止構件移動和傾覆;3構件在施工現場內運輸時,應跟施工現場人員確認好行車路線及停車卸貨地點,行車路線及停車點應滿足運輸車輛及載重構件的承重要求。1現場施工單位應提前根據構件的情況,考慮構件存放的方案;272現場施工單位應規范構件存放區域,嚴格控制存放區域的荷載,確保存放區域在安全荷載范圍內;3構件宜豎立存放,對于水平運輸的構件應提前做好構件翻轉的措施;4構件存放應考慮防傾倒措施,防止構件傾覆;5構件堆放區周圍應設置防護圍欄,并懸掛安全警示牌。9.3施工安全9.3.1施工單位應成立安全責任機構,對外掛構件吊裝作業及相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和交底,明確外掛構件進場、卸車、存放、吊裝、就位各環節的作業風險,并制定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9.3.2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高處作業應佩掛安全帶或設安全護欄。9.3.3施工作業使用的工具、吊具、鎖具、支撐架體等,在使用前應進行必要的安全驗算,使用過程中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確保其安全狀態。9.3.4外掛構件安裝吊運開始前,應對作業區域進行圍護,并做出明顯的標識,拉警戒線,非作業人員禁止入內,以防墜物傷人。9.3.5安裝作業安全應符合下列規定:1外掛構件正式起吊前,應進行試吊,確認無問題后,方可正式起吊;2外掛構件起吊后,應先將構件提升300mm左右后,停穩構件,檢查鋼絲繩、吊具和預制構件狀態,確認吊具安全且構件平穩后,方可緩慢提升構件;3吊裝外掛構件時,構件下方嚴禁站人,應待構件降落至距地面1m以內方準作業人員靠近,就位固定后方可脫鉤;4高空應通過攬風繩改變外掛構件方向,嚴禁高空直接用手扶構件;5霧天及六級以上大風天等惡劣天氣應停止吊裝作業;6外掛構件應采用垂直吊運,慢起、穩升、緩放,吊運過程28應保持穩定,嚴禁采用斜拉、斜吊,吊起的構件應及時就位。9.3.6施工現場宜設置可靠的避雷裝置。避雷、防觸電和架空輸電線路的安全距離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的有關規定。9.4環境保護9.4.1運輸過程中,應保持車輛整潔,防止對道路的污染,并減少揚塵。9.4.2合理配置施工作業區域機械設備,機械設備不宜低負荷運行,主要耗能施工設備應作好節能控制措施。9.4.3外掛構件安裝施工期間,噪聲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的有關規定。9.4.4外掛構件安裝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應進行分類回收,嚴禁丟棄未經處理的廢棄物。2910.1一般規定10.1.1采用外掛構件的項目宜采用信息化管理,在項目中推廣運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10.1.2外掛構件宜采取手機APP二維碼、無線射頻芯片(RFID芯片)的標識卡等信息化技術,二維碼或芯片中應包含構件重量、尺寸、混凝土強度等級、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構件生產單位以及各負責人聯系方式等信息。10.1.3項目各參建單位宜采用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系統,將構件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掃碼式信息管理,應包括設計、生產、庫存、運輸、進場、安裝、驗收階段的二維碼全生命周期信息。10.2設計階段10.2.1設計階段宜采用BIM一體化設計模式,并應在設計時提前考慮構件生產、運輸、安裝中的工藝及效率因素。10.2.2BIM一體化設計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1外掛構件在主體建筑結構中的布置;2外掛構件的尺寸規格及配筋、埋件規格、材料規格及連接節點做法;3外掛構件的外伸鋼筋與現澆連接部位的鋼筋碰撞避讓;4預埋件與鋼筋的碰撞避讓;5外掛構件的應力分析,包括短暫工況、永久工況;6外掛構件的施工固定限位及支撐節點做法;7外掛構件與模板的銜接節點做法。10.2.3外掛構件的設計宜利用BIM平臺數據生成構件生產加工圖及物料清單,可供后續工廠生產、施工方和運營方使用。3010.3生產階段10.3.1生產企業宜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解決庫存控制、生產過程物料控制、進度控制、質量管控和成本管控,促進工廠的精細化管理。10.3.2生產企業宜通過BIM構件設計數據,將生產加工任務按需下發到指定的加工設備的操作臺,并能根據設備的實際生產情況對管理平臺進行反饋統計。10.3.3外掛構件成品后,生產單位宜通過手機APP二維碼、RFID芯片信息錄入等技術對構件運輸、進場進行管理。10.4施工階段10.4.1施工單位宜利用BIM智慧工地技術,對外掛構件進場管理、堆放優化、安裝流程模擬、項目進度協同等進行管理。10.4.2施工人員可采用BIM的可視化和虛擬仿真技術,針對外掛構件進行施工演示模擬,并進行鋼筋、預埋件、管線、施工措施的碰撞檢查。10.5運維階段10.5.1物業管理單位宜建立基于BIM的建筑運營智慧管理系統,進行建筑的構件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物業管理和能耗監測。10.5.2物業管理人員可采用BIM技術,對需要維修或更換的構件、設備設施進行可視化管理,并根據BIM數據中構件、設備設施的品牌、生產廠家、聯系方式等及時獲得相應的服務。31工程名稱構件生產企業構件類型構件編號構件生產編號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分項檢查項目質量要求實測判定外觀質量破損裂縫蜂窩、孔洞等外表缺陷構件外形尺寸允許偏差長度(mm)寬度(mm)厚度(mm)對角線差值(mm)表面平整度、扭曲、彎曲(mm)構件邊長翹曲(mm)鋼筋允許偏差中心線位置(mm)外露長度(mm)保護層厚度(mm)主筋狀態連接套筒允許偏差中心線位置(mm)注入、排出口堵塞預埋件允許偏差中心線位置(mm)平整度(mm)安裝垂直度(°)預留孔洞允許偏差中心線位置(mm)尺寸(mm)門窗框允許偏差定位(mm)對角線(mm)質檢結果:□合格□不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