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種植技術》課件-項目一 土壤科學與管理_第1頁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課件-項目一 土壤科學與管理_第2頁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課件-項目一 土壤科學與管理_第3頁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課件-項目一 土壤科學與管理_第4頁
《現代農業種植技術》課件-項目一 土壤科學與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的組成土壤是植物生活的基質,它不僅為植物提供必需的營養和水分,而且能使植物立足于自然界中,經受得起風雨的侵蝕而不傾倒,是從土壤獲得的機械支持之故。吃得飽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穩土壤還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是聯結自然界中無機界和有機界的中心環節,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起著承上啟下和調控作用。土壤的組成土壤是指地球陸地上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土壤的組成

“陸地表層”指出了土壤的地理位置,而“疏松”指土壤的物理結構性,以區別于堅硬、塊狀巖石。

“能夠生長植物”則指出了土壤的質的特征,即土壤具有肥力。土壤的組成當我們站在遼闊的大地上,捧起一把土時,土壤給我們的感覺有松和緊、軟和硬、干和濕、粗和細、深和淺等。土壤的組成土壤實(固體)(占總容積50%)虛(孔隙)(占總容積50%)固體50%左右孔隙50%左右礦物質45%左右水20-30%空氣30-20%有機質5%左右土壤的組成土壤固相液相氣相固體50%左右孔隙50%左右礦物質45%左右水20-30%空氣30-20%有機質5%左右土壤的組成土壤固相液相氣相礦物質(總重90%~98%)有機質(總重10%~2%)土壤水分(容積20%~30%)土壤空氣(容積30%~20%)骨胳肌肉血液呼吸土壤形容成一個擬生物體,土壤的三相物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受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變化而發生改變,因此三相物質是土壤各種性質產生和變化的物質基礎,也是土壤肥力的基礎。改良土壤,首先就是改造土壤的組成,調節三相比例,使之適合作物生產的要求。小結2.土壤的形成土壤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土壤的形成是獨立的歷史自然體,它的發生發展與自然界各個成土因素都有聯系,即它是母質、生物、氣候、地形和時間等五種成土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土壤土壤的形成各種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經過漫長的時間,在地形與氣候的作用下,發生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理化性質改變,形成結構疏松的風化殼,其上部可稱為成土母質。土壤是先由巖石經過風化作用成為母質巖石氣候地形時間母質母質母質母質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土壤的形成巖石氣候地形時間母質母質母質母質物理風化化學風化氣候地形時間

生物自然土壤

生物風化成土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植物礦質養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來源。土壤的形成巖石氣候地形時間母質母質母質母質物理風化化學風化氣候地形時間

生物自然土壤

生物風化母質代表土壤的初始狀態,它在氣候、地形與生物的作用下,經過上千年的時間,才逐漸轉變成可生長植物的土壤。土壤的形成巖石氣候地形時間母質母質母質母質物理風化化學風化氣候地形時間

生物自然土壤

生物風化微生物地衣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動物土壤的形成巖石氣候地形時間母質母質母質母質物理風化化學風化氣候地形時間

生物自然土壤

生物風化通過生物風化作物使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尤其是有機物質(氮元素)逐漸積累,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尤其綠色植物出現以后,土壤肥力得以發展和提高。土壤的形成巖石氣候地形時間母質母質母質母質物理風化化學風化氣候地形時間

生物自然土壤

生物風化隨著氣候的變化、植被的演替和時間的延續,自然界形形色色的土壤就形成了。土壤的形成含有的粘粒數量有限沒有有機質,也沒有氮素含有較多的粘粒具有有機質和氮素母質土壤土壤與母質之間具有本質的區別土壤的形成巖石氣候地形時間母質母質母質母質物理風化化學風化氣候地形時間

生物自然土壤

生物風化農業土壤巖石經過自然風化、生物作用形成了具有肥力特征的土壤,在沒有人工干涉情況下,這種土壤稱之自然土壤,它的肥力特征稱其為自然肥力。人為開墾、種植植物等農業活動以后,土壤的肥力特性發生了變化,這種土壤稱為農業土壤,相應其肥力稱為人為肥力。小結土壤是在氣候、母質、生物、地形、時間綜合作用下的產物。小結構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組成和理化性質對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響。母質小結主要是溫度和降水。影響巖石風化和成土過程。氣候小結土壤形成的主導因素。特別是綠色植物將分散的,深層的營養元素進行選擇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積累,促進肥力發生和發展。生物小結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熱條件重新分配,從而使地表物質再分配。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類型不同,其性質和肥力不同。地形小結決定土壤形成發展的程度和階段,影響土壤中物質的淋溶和聚積。時間小結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土壤各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作用形成不同類型。3.土壤的孔隙與結構土壤孔隙不僅承擔著對作物水分、空氣的供應,而且孔隙本身也對作物生長具有重要作用,不同質地土壤,孔隙狀況不同。土壤結構是土粒(單粒或復粒)的排列,組合形式。土壤結構單個土粒團聚體微團粒土壤結構結構體結構性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團聚成為一定形狀和大小的土塊和土團。是土壤結構體的種類,數量及機構體內外的孔隙狀況等產生的綜合性質。單個土粒團聚體微團粒土壤結構良好的土壤結構體,不僅僅具有良好的孔隙性.而且還具有不同的穩定性,以抵抗機械破壞或泡水時不致分散。自然土壤的結構體種類對每一類型土壤或土層是特征性的,可以作為土壤鑒定的依據。片狀方塊狀團粒狀長柱狀柱狀棱塊狀碎屑狀土壤結構這兩種不同性狀是土粒的排列和組合不同造成的。土壤結構疏松的土壤耕作時輕松爽利緊實的土壤容易板結成塊,耕鋤吃力土壤結構-土壤結構類型塊狀片狀柱狀團粒結構土壤結構是各種結構中最為理想的一種。其水、肥、氣、熱的狀況是處于最好的相互協調狀態,為作物的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有利于根系活動和吸取水分養分。團粒結構-團粒結構土壤結構團粒外形近似于球形,0.25~10㎜團粒之間為通氣孔隙,內部為毛管孔隙富含腐殖質水穩性、生物穩定性、機械穩定性強主要特征土壤團粒體-團粒結構土壤結構-團粒結構協調土壤水分與空氣的矛盾協調土壤養分消耗與積累的矛盾改善土壤水分團粒結構土壤主要作用改善土壤溫度改善土壤耕性與松緊狀況土壤結構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可以采取深耕,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合理灌溉,施用土壤改良劑,合理輪作等措施來促進或恢復團粒結構土壤的形成。-團粒結構適合作物生長的土壤結構所具備的特征,土壤結構愈好,土壤肥沃度愈高。記住土壤孔隙土壤結構小結4.土壤的質地土壤礦物質土壤中所有無機物質的總和。是指巖石風化形成的礦物顆粒統稱。組分不同直徑不同性質不同土壤主體—礦物質顆粒(總固重90%~98%)組分不同直徑不同性質不同所含成分不同直徑大小不同存在的方式不同不同的礦物質顆粒表現的性質也不同土壤的質地由于土壤礦物質顆粒的風化程度不同,將礦物質分為原生礦物次生礦物以硅酸鹽和鋁硅酸鹽為主,是植物養分的重要來源。以較粗顆粒為主。以粘土礦物為主,其中以結晶層狀硅酸鹽礦物為主,此外有簡單鹽類。以較細顆粒為主。土壤的質地土壤礦物質的化學成分幾乎包括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O、Si、Al、Fe為主,占88.7%以上植物必需營養元素(氮和碳)含量低,分布不平衡土壤的質地通常將粒徑大小相近、性質相似的土粒分為一級,這種土粒大小的不同級別稱為粒級。土壤的質地石礫﹥2㎜砂粒2~0.02㎜粉砂粒0.02~0.002㎜砂粒2~0.02㎜土壤礦物質顆粒按直徑大小分為四種粒級土壤的質地由于土壤礦物顆粒的直徑不同,則表現出的性質也不同直徑越小(土壤顆粒越細),表面積越大,表面能也越大,土粒的吸附力越大,保肥性越強;土壤的質地由于土壤礦物顆粒的直徑不同,則表現出的性質也不同土粒越小,孔隙也越小,保水性越強,但通氣透水性越差。土壤的質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徑的礦物顆粒的組合狀況。土壤質地土壤的質地土壤中各粒級的土粒所占的比例及其所表現出的物理性質各不相同,通俗地說,土壤質地就是土壤的砂粘性。土壤的質地抓一把土,摻一些水,搓揉一下粘手或爽手的感覺土壤質地的反應土壤的質地土壤質地對作物生長的影響是通過土壤通氣、透水、供肥、保水、保濕、導熱、耕性等因素的作用而實現的。土壤的質地按土壤中各粒級的構成情況,目前常見的土壤質地分類有國際制美國農業部制蘇聯卡慶斯基制中國制土壤的質地中國土壤質地分類(鄧時琴,1985)質地組質地名稱顆粒組成%(粒徑:毫米)砂粒(1-0.5)粗粉粒(0.05-0.01)細粘粒(<0.001)砂土極重砂土重砂土中砂土輕砂土>8070-8060-7050-60<30壤土砂粉土粉土≥20<20≥40砂壤壤土≥20<20<40粘土輕粘土中粘土重粘土極重粘土30-3535-4040-60>60土壤的質地土粒間孔隙大,大孔隙多,小孔隙少。土質松,易耕作;透水性強,保水性差;保肥能力差。“發小苗不發老苗”。在這種土壤上生長的作物,容易出現前期猛長,后期脫肥早衰的現象,施肥管理宜勤施少施。對塊根類作物的生長有利。砂土類土壤的質地總孔隙度大而土粒間孔隙小,土質粘重,干時緊實板結,濕時泥濘,不耐旱也不耐澇,適耕期短,濕犁成片,耙時成線,耕作困難。通氣透水差,易積水,有機質分解慢,保水保肥能力強。植物常有缺苗現象,幼根伸長慢,“發老苗不發小苗”。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水稻、枇杷等。粘土類土壤的質地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間。土粒適中,通氣透水良好,有較好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耐旱耐澇,耕性良好,發小苗也發老苗,是耕地中的“當家地”和高產田。適宜各種作物生長。壤土類土壤質地的野外鑒定砂土壤土粘土能見到或感覺到單個砂粒。干時抓在手中,稍松開后即散落;濕時可捏成團,但一碰即散。干時手握成團,用手小心拿不會散開;潤時手握成團后,一般性觸動不至散開。干時常為堅硬的土塊,潤時極可塑。通常有粘著性,手指間撮捻成長的可塑土條。今天我們學習了土壤質地的相關知識,大家要記住不同土壤質的特點及與土壤通氣、保肥、保水狀況及耕作的難易的關系。小結5.土壤的耕性土壤孔隙與結構不同的土壤結構對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響,而且也與土壤耕作也有密切的關系。土壤耕性02土壤物理機械性質01土壤的耕性PARTO1土壤物理機械性是多項土壤動力學性質的統稱,它包括粘結性、粘著性、可塑性、脹縮性以及其它受外力作用后(如農機具的切割、穿透和壓板等作用)而發生形變的性質。土壤物理機械性土壤物理機械性土壤物理機械性弄懂土壤的物理機械性質提高土壤的耕作質量節約動力土壤物理機械性是土粒與土粒之間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結在一起的性質。具有抵抗外力而不被破碎的能力,即表現為土壤結塊現象。土壤粘結性土壤物理機械性與土壤質地、含水量、有機質有關。土壤質地越粘,含水量與有機質含量越小,則土壤粘結性表現越強。土壤物理機械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況下,土粒粘著外物表面的性能。與土壤質地、含水量、有機質有關。粘土粘著性很強。土壤粘著性土壤物理機械性指土壤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當外力撤消后仍能保持這種變形的特性,也稱塑性。是由片狀粘粒及其水膜造成的。

與土壤質地、含水量、有機質有關。土壤可塑性土壤物理機械性塑性值上塑限和下塑限的差值,又稱塑性指數。土壤物理機械性土壤呈現塑性的最小含水量,又稱塑限。下塑限土壤呈現塑性的最大含水量,又稱流限。上塑限土壤物理機械性塑性值愈大表示土壤塑性愈強。上塑限、下塑限和塑性值均以含水量%表示之,它們的數值隨著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粘土的塑性值最大,土壤有機質不影響塑性值大小,只影響塑性出現的早與晚。是指土壤在耕作時所表現的特性,也是一系列土壤物理性質和物理機械性的綜合反映。土壤耕性土壤耕性土壤耕性生產實踐中,常把旱作土壤的耕性稱為“口性”,一般分為五級:口太松口松口適合口緊口太緊口適合是耕作上最理想的口性,土壤質地為輕壤偏中,干濕都好耕,耕后土活而不松散,也不起塊,耕作省勁,宜耕期長10~15天。土壤耕性-表現是指土壤在耕作時對農機具產生阻力的大小,它決定了人力、物力和機械動力的消耗,直接影響機器的耗油量、損耗以及勞動效率;耕作難易程度土壤耕性-表現通常將省工省勁易耕的土壤稱為“土輕”“口松”“綿軟”,而將費工費勁難耕土壤稱為“土重”“口緊”“僵硬”。耕作難易程度土壤耕性-表現是指耕后土壤表現的狀態及其對作物生育產生的影響;耕作質量的好壞土壤耕性-表現耕性良好的土壤,耕作時阻力小,耕后疏松、細碎、平整,有利于作物的出苗和根系的發育,反之耕作費力,耕后起大坷垃,不易破碎,影響作物播種質量、種子發芽和根系生長。耕作質量的好壞土壤耕性-表現是指保持適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的時間。宜耕期的長短土壤耕性-表現沙質土宜耕期長,表現為“干好耕,溫好耕,不干不濕更好耕”粘質土宜耕期很短,表現為“早上軟,晌午硬,到了下午鋤不動”土壤物理機械性質和土壤耕性兩個內容,應知道土壤質地、土壤含水量與土壤有機質影響到土壤物理機械性質,從而也影響到土壤耕性。小結6.土壤的吸收性土壤質地與結構不同的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對土壤肥力有著重要的影響,與土壤的保肥性與供肥性也有密切的關系。土壤吸收性02土壤膠體特性01土壤的吸收性PARTO1土壤膠體特性土壤膠體特性-基本概念吸附層擴散層膠核膠體是指一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所形成的分散體系或分散系。土壤膠體特性-基本概念吸附層擴散層膠核是指直徑在1-100nm之間的顆粒,但是實際上土壤中直徑<1000nm的粘粒都具有膠體的性質,所以通常所說的土壤膠體實際上是指直徑在1-1000nm之間的土壤顆粒,它是土壤中最細微的部分。土壤膠體土壤膠體特性-基本構造土壤膠體構造示意圖土壤膠體特性-種類按土壤膠體組成成分無機膠體主要成分為礦物質顆粒有機膠體主要成分為腐殖質顆粒有機無機復合膠體土壤膠體特性-種類按土壤膠體存在狀態溶膠膠粒均勻分散在介質中形成膠體溶液凝膠膠粒相互團聚在一起而呈絮狀沉淀土壤膠體特性-基本特性第一,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土壤顆粒越細,表面積越大,則表面能也越大,對分子或離子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吸附能力則越強,保肥能力也越強。土壤膠體特性-基本特性第二,帶有一定電荷。礦質顆粒晶體表面基團的解離同晶替代的作用礦質或有機質表面基團的質子化可使土壤膠體帶有一定電荷,如帶負電荷可吸附陽離子,如正電荷可吸附陰離子。土壤膠體特性-基本特性第三,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和分散作用。可逆性凝聚不可逆性凝聚凝聚作用非水穩性水穩性土壤膠體特性-基本特性第三,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和分散作用。Fe3+>Al3+>Ca2+>Mg2+>H+>NH4+>K+>Na+膠體表面電荷狀況對膠體的凝聚作用有影響一價離子二價離子三價離子<<土壤膠體特性-基本特性第三,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和分散作用。生產上采取耕翻曬垡、烤田、凍垡等措施,就是提高土壤溶液中的電解質濃度,促進土壤膠體的凝聚和團粒結構的形成,而當土壤膠體處于溶膠狀態時,不利于良好結構的形成,通氣透水性受到影響。PART02土壤的吸收性土壤的吸收性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離子,懸液中的懸浮顆粒、氣體以及微生物的能力。土壤吸收性能亦稱土壤吸收保肥性能。土壤的吸收性土壤的吸收性土壤吸收性根據土壤對不同形態物質的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一、機械吸收性是指土壤對進入土體的固體顆粒的機械阻留作用,因土壤是個多孔體系,可將不溶于水的一些物質阻留在一定的土層中,起到保肥作用。土壤的吸收性土壤吸收性根據土壤對不同形態物質的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二、物理吸收性是指土壤對分子態物質的吸附保持作用。如有機肥中的分子態物質尿酸、氨基酸等,銨態氮肥中的氨氣分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土壤的吸收性土壤吸收性根據土壤對不同形態物質的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三、化學吸收性是指易溶性鹽在土壤中轉變為難溶性鹽而保存在土壤中的過程,也稱之為化學固定。土壤的吸收性土壤吸收性根據土壤對不同形態物質的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三、化學吸收性如將磷肥施入到石灰性土壤中,部分可溶性的磷與土壤中的鈣離子發生反應,生成難溶性的磷,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土壤的吸收性土壤吸收性根據土壤對不同形態物質的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四、離子代換吸收性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陽離子或陰離子與土壤膠體表面擴散層中的陽離子或陰離子進行交換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又稱物理化學吸收性。是土壤保肥供肥最重要的方式。土壤的吸收性土壤吸收性根據土壤對不同形態物質的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五、生物吸收性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一些小動物將土壤中的速效養分吸收保留在體內的過程。土壤的吸收性土壤吸收性根據土壤對不同形態物質的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五、生物吸收性生物吸收的養分可以通過其殘體重新回到土壤中,且經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轉化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養分,因此這部分養分是緩效性的。土壤保肥與供肥的原理。記住土壤膠體特性土壤吸收性小結7.土壤水分的類型及作用土壤是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農業生產所必需的重要自然資源。土壤水分又是作物吸水的主要源泉土壤中的水分作用03土壤中的水分類型02土壤中的水分存在狀態01學習內容PARTO1土壤水分的作用土壤水分的作用

是作物吸水的最主要來源,也是土壤中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作用土壤水分參與土壤中的物質轉化過程如礦物養分的溶解和轉化,有機物的分解與合成等,土壤水分本身或通過土壤空氣和土壤溫度可影響養分的生物轉化、礦化、氧化與還原等,因而與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有很大的關系。土壤水分的作用土壤水分還能調節土壤溫度對于防高溫和防霜凍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四大要素之一。土壤水分又是土壤形成發育的催化劑土壤水分并非純水,而是稀薄的溶液,實際上是指在105℃溫度下從土壤中驅逐出來的水。土壤水分主要來自降雨、降雪和灌水;如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也可上升補充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來源與形態土壤水分的來源土壤水分的來源與形態固態水液態水氣態水存在于土壤中的水分有三種形態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由于土壤中的液態水存在部位不同其特性也不同,其類型有四種:吸濕水膜狀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水分類型及特性今天我們學習了關于土壤水分的相關知識,大家要記住土壤水分的類型及其有效性。小結8.土壤的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組成成分,盡管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只占土壤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對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環境保護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作用的意義。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土壤中有機質的來源十分廣泛植物及土內的微生物動物殘體(包括排泄物)有機肥料(包括秸桿還田和綠肥)工農業和生活廢水,廢渣作物的根茬土壤的有機質的組成新鮮的有機物半分解的有機物腐殖質土壤的有機質即未被分解或很少分解的動植物殘體;使進入土壤中的動、植物殘體失去了原有的形態等特征。有機質已部分分解,并且相互纏結,變成暗褐色,松脆易碎,對疏松土壤有良好的作用;它已變成膠體狀態與礦質土粒緊密結合,是土壤有機質的主要部分。土壤的有機質的組成土壤有機質的組成主要是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等作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從化學元素看有機質的轉化有機質的分解與合成示意圖由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變成簡單的礦質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氨等,這是一個釋放養分的過程。有機質經分解就可以釋放出作物能夠吸收的養分。分解作用,又稱為礦質化過程R—(C,4H,養分)+2O2CO2+2H2O+能量+養分酶氧化有機質的轉化有機質的分解與合成示意圖是微生物將有機質分解的中間產物合成結果復雜的腐殖質。這個過程既可將養分暫時儲存起來,以后再陸續分解供植物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