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500-2012-白皮松育苗生產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1頁
DB13-T1500-2012-白皮松育苗生產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2頁
DB13-T1500-2012-白皮松育苗生產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3頁
DB13-T1500-2012-白皮松育苗生產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4頁
DB13-T1500-2012-白皮松育苗生產技術規程-河北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DB13B61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1500—2012白皮松育苗生產技術規程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13/T1500—2012前言本標準按照GB/T1.1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唐山市園林綠化管理局、秦皇島市海港區園林局。本標準起草人:楊俊明、曹書敏、劉振林、張樹軍、代波、李秀云、張國君、宮輝珠、侯先潁、伍敏華、何文林。IDB13/T1500—2012白皮松育苗生產技術規程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白皮松育苗生產中的播種繁殖、苗木管理和苗木出圃等要求。本標準適用于白皮松的露地播種育苗生產,不適用于無性繁殖及設施苗木生產。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0016—1988林木種子貯藏3白皮松播種育苗3.1種子采集與貯藏3.1.1母樹選擇選擇生長健壯、樹形優良、無病蟲害、樹齡在20~60年生的植株作為采種母樹。3.1.2采種時間3.1.3采種方法球果采摘后,及時放在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地方攤開晾曬,每天翻動一、二次。果鱗開裂后,用木棍輕輕敲打,種子全部脫出后,進行風干、去雜(清除秕粒、種翅、碎屑等雜質),然后后收集純凈種子,以備貯藏。將調制后的種子進行干燥,當種子含水量達到安全貯藏的標準后,及時入庫干藏。貯藏要求按GB/T10016—1988的規定執行。1DB13/T1500—20123.2.2種子消毒在催芽處理之前,先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消毒1.5h~2h。消毒后,用清水沖去種子表面藥液。3.2.3種子浸種將消毒后的種子用冷水浸種3d。除去上層漂浮的劣質種子后進行沙藏催芽。3.2.4催芽溝地點選擇白皮松沙藏催芽溝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背陰背風的平地。3.2.5催芽溝規格溝寬0.5m~1.0m,溝深0.6m~0.8m。使溝底保持在結凍層以下、地下水位以上即可。溝長根據種子數量而定。在催芽溝周圍挖設小排水溝。3.2.6種、沙比例將種子與濕沙(沙子的濕度以手握成團而又不出水為宜)按容積比1︰3混合均勻,以備催芽。3.2.7種子入溝催芽先在溝底鋪一層10cm厚的濕沙作排水層,然后將種、沙混合物放入催芽溝中,其厚度以30cm~50cm為宜。當種、沙混合物放到距地面20㎝時,上面覆蓋一層10㎝厚的濕沙,再覆土呈屋脊形。種、沙混合物入溝的同時,每隔0.7m~1m設一個通氣孔(筒壁打孔的竹筒或木制通氣孔,亦可用作物秸稈代替)。在播種前1周左右,從催芽溝取出種、沙混合物,將種子篩出,檢查催芽強度。當露胚根的和裂嘴的種子之和達到種子總數的30%~50%時,即可播種。若催芽強度達不到上述要求,將種子攤放在溫度為15℃~25℃的室內,厚度5cm~10㎝,上覆濕布催芽;或攤放在竹席上,上面覆塑料薄膜,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勤翻動、勤灑水,使種子保持良好的濕度、溫度和通氣條件,達到催芽強度要求時方可播種。育苗地宜選擇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地段。土壤pH值為6~3.4.1耕翻地秋天起苗或作物收割后進行耕地,翻耕深度為25cm~30cm,耕前育苗地施入腐熟的有機肥4000kg/667㎡~5000kg/667㎡和5%的辛硫磷顆粒劑2kg/667㎡~3kg/667㎡。來不及秋季翻耕時,也可2DB13/T1500—2012在早春土壤解凍后立即翻耕,春季翻耕深度為20cm左右,隨翻隨耙,及時平整、鎮壓,清除草根、石塊,使育苗地達到細致平坦、上塇下實。3.4.2土壤消毒與作床、作壟白皮松幼苗怕澇,宜采用高床或高壟育苗。作床或作壟前,每667m育苗地撒施入10kg~20kg的2硫酸亞鐵粉末,翻入土中進行殺菌消毒。高床育苗時,床面的高度高出步道15cm~25cm,床面寬90cm~100cm,步道寬50cm,苗床的長度通常為10m~20m。高壟育苗時按60cm~80cm行距作壟,壟高16cm~18cm。床面、壟面要平整。3.4.3播前灌水播種前3d~5d,檢查土壤墑情,若土壤水分不足,應灌足底水,待土壤表面稍干時用鐵耙耬平,即可播種。3.5播種3.5.1播種時間春季土壤解凍后10d內播種最佳。3.5.2播種方法條播、撒播均可。播種量為40kg/667㎡~50kg/667㎡。一般條播播幅5cm~10cm,行距20cm~25cm。隨播種隨覆土鎮壓,覆土厚度1cm~1.5cm,然后用40%除草醚加水稀釋,按2g/㎡~3g/㎡用量均勻地噴灑于床面或壟面,再用草簾或草覆蓋。3.6當年管理技術要點白皮松出苗期,要嚴防鳥、鼠危害,以人工巡查驚嚇為主,也可用磷化鋅拌松籽等方法防治鼠害。當大部分幼苗出土后,選擇陰天或傍晚揭去覆蓋物,同時用透光度50%的遮蔭網對幼苗進行遮蔭。遮蔭3個月后可選擇陰天除去遮蔭網。在苗木生長初期,灌溉應采取小水勤澆,以利降低地表溫度。之后,除在施肥、噴施藥劑和除草劑時需要澆水外,一般保持土壤適度濕潤,不宜澆水過多。速生期遇特殊干旱天氣,應適時澆灌2~3次抗旱水,且要澆足澆透。白皮松幼苗長出側根后進行追肥。全年追施氮肥2~3次,每次施硫酸銨10kg/667㎡~15kg/667㎡。可將硫酸銨稀釋成1%的水溶液,澆施于苗床上,以利苗木充分吸收。最后一次可追施過磷酸鈣,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抗性。待幼苗出齊20d后開始間苗,一般以260株/㎡為宜,每667㎡產苗量14~16萬株。3DB13/T1500—20123.6.6松土檢查苗期要及時松土除草。除草堅持“除早、除小、除凈”的原則。白皮松育苗地可采用化學除草,一般在播種后出苗前用40%除草醚加水稀釋后均勻地噴灑在苗床上,用量2g/㎡~3g/㎡。出苗后再噴灑一次50%捕草凈,用量0.2g/㎡~0.3g/㎡。3.6.7越冬保護在土壤封凍前,灌1次透水,地表干燥后,用碎細的表土蓋苗,使苗木向一側傾倒并埋土,埋土厚度超過苗梢3cm~5cm;或用稻草進行覆蓋。3.7幼苗移栽白皮松育苗第二年可進行裸根分床育苗。用于造林綠化時,可先分床栽到容器袋里,當年雨季或在第二年帶容器袋造林。用于園林綠化時需經過多次移栽培養大苗,苗木長到lm以上時帶土球栽植。3.8大苗培育圃地選擇3.8.1圃地以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至少50cm)、地勢平坦、排水良好、pH值適宜(6~7.5)、地下水位1m~1.5m以下、有灌溉條件的壤土為好。不宜使用長期種植玉米、蔬菜、馬鈴薯、棉花等作物的地塊。3.8.2整地苗圃地要進行深翻,以0.5m~0.8m為宜。同時結合整地施入腐熟的圈肥或漚制的土雜肥5000kg/667㎡,并施硫酸亞鐵25kg/667㎡。有關整地事項按3.4要求進行。選擇兩年生苗在早春萌動前帶土移栽,株行距20cm×60cm;5年后帶土進行第二次移栽,株行距60cm×120cm;10年生苗高1m左右,應帶土團再移植一次。每次移栽后要及時修好樹盤,足量灌水,待水下滲后用細土覆蓋保墑。根據天氣情況,于7d~10d后,澆第二次水,然后填平淺穴,土須高出地面10cm。以后根據天氣及土壤墑情適時澆水。灌溉后,應適時淺鋤破土保墑。夏季短時強降水或秋季持續降水時應及時排水。每年在4月底至5月初施肥一次。肥料以農家肥、復合肥為主。開挖弧形溝,每株追施復合肥0.25kg或農家肥25kg。4DB13/T1500—2012在生長季節,結合除草進行中耕。中耕時,對苗干基部附近的雜草,特別是纏繞的藤蔓類植物,應及時清除。除草應除早、除小、除凈。也可采用化學除草,即在雜草未出土之前,用40%的除草醚0.5kg/667㎡~1.0kg/667㎡或50%的西馬津150g/667㎡(兌水60kg~150kg)噴于行間,二、三次即可達到除草目的。3.8.5.4整形修剪在白皮松大苗培育過程中,每年僅將病枯枝、貼地面枝、損傷枝等剪除即可,不必做太多的其它修剪整形。對于偏冠樹,可通過拉枝補充空間,促進苗冠均衡發展。在操作時,應注意保護中央領導干,勿使其損傷。4主要病蟲害防治白皮松苗期的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落針病、松大蚜等,其危害特點及防治方法見附錄A。5苗木出圃5.1起苗5.1.1起苗時間白皮松起苗時間可以是春季、雨季和秋季。春季起苗宜在苗木尚未萌動前進行;秋季起苗宜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長時進行。避免在大風天起苗。白皮松作為綠化觀賞樹種時,均應采用大苗帶土球栽植的方法。一般要求土球半徑約為根頸直徑的5~10倍左右,土球高度約為土球直徑的2/3左右。起苗時,先鏟去表面浮土約3cm~5cm,然后在規定土球大小的外圍垂直下挖,切斷側根和須根,達到所需深度后,再向內斜削,使土球呈壇子形。起掘時如遇到較粗側根,應用剪枝剪剪斷,或用手鋸鋸斷,防止土球震動而松散。當土球直徑在30cm以上時,土球周圍挖好后,應立即用蒲包和草繩進行打包。土球直徑在30cm以下者,可僅用蒲包、稻草或麥稈包扎即可。苗木包裝后加掛標簽,標簽內容參見附錄B。5.2運輸運輸苗木時,宜用席子、草簾、塑料膜等蓋在苗木上。運輸期間要勤檢查車廂內的濕度和溫度,如溫度過高,要注意通風;如濕度不夠,要適當噴水。苗木運到目的地后,要立即假植或定植。5DB13/T1500—2012AA附錄A(規范性附錄)白皮松主要病蟲害危害特點及其防治方法白皮松主要病蟲害危害特點及其防治方法見表A.1表A.1白皮松主要病蟲害危害特點及其防治方法種類名稱危害特點防治方法又叫立枯病。癥狀有四類:種芽1.正確選擇育苗地段,老圃地要定期輪作。未出土或剛露出土面就腐爛死去;幼選擇晴天整地,做到精耕細作。播種前,做好種苗出土不久,幼苗莖梢腐爛,苗木枯子和土壤消毒。種子要精選和催芽,覆土要薄而死;幼苗出土不久,苗莖近地面處變勻,控制好灌水,幼苗后期及時撤除遮蔭物。色水漬狀腐爛縊縮,幼苗倒伏而死;2.播種后每7d噴一次10g/L硫酸亞鐵溶幼苗莖基已木質化,幼根受侵腐爛,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和50%退菌特800倍猝倒病苗木直立枯死。液交替使用。病源有兩類:非侵染性病源主要2.苗木出齊一周后,每隔10天噴1次等量由于圃地積水、覆土過厚、土表板結式250倍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病害或地表溫度過高,灼傷根頸;侵染性1000倍液。病源主要是鐮孢菌、絲核菌和腐霉菌。病原真菌多以菌絲體或子囊盤在落地針葉上越冬,有的在樹上針葉1.加強圃地水肥管理,避免苗木過密,增強3.在春夏子囊孢子散發高峰期之前噴灑射出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從氣孔1:1:100波爾多液;在病菌大量飛散時,噴25%侵入,潛育期30d~60d。一般侵百菌清5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800倍染2a生針葉,后期可侵染不同樹齡液,或70%敵克松500~800倍液,或65%代森鋅白皮松的當年生針葉,造成針葉枯黃500倍液,或45%代森銨200~300倍液。早落,嚴重時樹木瀕于死亡。樹木汁液,同時排泄蜜露,引起煤污干旱時,及時澆水,補償因蚜蟲為害造成的病,嚴重時順松針或枝干流黏水。3失水。月底4月初,若蚜開始孵化,多在松3.幼樹可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根施15%梢的松針基部刺吸為害,逐漸向枝干涕滅威顆粒,用量為樹木干徑每cm施2g左右。擴展;4月中旬開始進行孤雌生殖,或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澆灌,樹木干胎生小若蚜,若蚜長成后,繼續胎生徑每cm用2kg藥液。繁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