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349-2010-超貧磁鐵礦勘查技術規范-河北省_第1頁
DB13-T1349-2010-超貧磁鐵礦勘查技術規范-河北省_第2頁
DB13-T1349-2010-超貧磁鐵礦勘查技術規范-河北省_第3頁
DB13-T1349-2010-超貧磁鐵礦勘查技術規范-河北省_第4頁
DB13-T1349-2010-超貧磁鐵礦勘查技術規范-河北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73.020DB13D16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1349—2010超貧磁鐵礦勘查技術規范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13/T1349—2010目次前言...............................................................................III1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3....................................................................................14勘查階段及勘查目的任務............................................................14.1勘查階段的劃分................................................................14.2各勘查階段的目的和任務........................................................15勘查研究程度......................................................................25.1地質研究程度..................................................................25.2礦石質量及選礦技術條件研究....................................................25.3開采技術條件的研究............................................................35.4綜合勘查及評價................................................................36勘查控制程度......................................................................36.1勘查類型確定的原則............................................................36.2勘查類型劃分..................................................................36.3勘查手段的選擇及工程間距......................................................47勘查工作質量要求..................................................................47.1地形地質測量..................................................................47.2磁法測量......................................................................57.3槽探..........................................................................57.4鉆探..........................................................................57.5取樣化驗......................................................................57.6原始地質編錄..................................................................68資源儲量分類......................................................................68.1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78.2內蘊經濟資源量................................................................78.3預測的資源量..................................................................79礦產資源儲量估算..................................................................79.1礦床工業指標..................................................................79.2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一般原則....................................................710報告編寫的一般要求...............................................................8附錄A(規范性附錄)超貧磁鐵礦資源儲量分類..........................................9附錄B(資料性附錄)超貧磁鐵礦成因類型.............................................10IDB13/T1349—2010附錄C(資料性附錄)超貧磁鐵礦礦床規模劃分.........................................11IIDB13/T1349—2010前言本標準根據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北省國土資源廳、河北金地礦業咨詢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中念、馮建雄、趙榮升、楊復湖、李守功、嚴國棟、張振芳、燕全寧、李耀林、馮大雷。IIIDB13/T1349—2010超貧磁鐵礦勘查技術規范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超貧磁鐵礦地質勘查程度、勘查手段選擇、工程布置、地質研究程度、工業指標、資源儲量估算、提交勘查報告等方面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超貧磁鐵礦的勘查、報告編寫、報告評審、礦業權評估、礦產開發等。本標準一般適用于露天開采的超貧磁鐵礦床。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7766-1999GB/T18341—2001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DZ/T0033-2002固體礦產勘查報告編寫規定DZ/T0130-2006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范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凡未達到現行行業標準《鐵、錳、鉻礦地質勘查規范》鐵礦石邊界品位要求,但其磁性鐵邊界品位達到6%、工業品位達到8%以上,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通過選礦富集,可以開發利用的含鐵巖石的總稱。超貧磁鐵礦勘查劃分為預查、普查和詳查三個階段。大、中型規模的超貧磁鐵礦床工作程度必須達到詳查要求,小型規模的超貧磁鐵礦床達到普查(最終)要求,即可作為礦山建設的依據。礦床規模劃分見附錄C。1DB13/T1349—2010該階段是為超貧磁鐵礦普查提供靶區的階段。主要以收集預查區的地質和磁法測量等有關資料為主,投入少量槽探工程和取樣分析,初步了解礦床地質特征和分布范圍,估算預測的資源量(334)?,為普查工作提供依據。4.2.2普查根據預查階段提供的線索,在地面磁法測量和地形地質測量的基礎上,采用以槽探工程為主,少量鉆孔驗證的勘查手段,對礦體進行系統的地表控制和取樣分析,估算資源儲量,提交普查報告,為大、中型礦床詳查提供依據,或為小型礦床開發提供礦山建設依據。4.2.3詳查主要在大、中型礦床進行。在普查基礎上,采用以槽探工程為主,適量鉆孔控制的勘查手段,進行系統的控制和取樣分析,估算資源儲量,進行礦石可選性試驗,提交詳查報告,為礦山建設提供依據。5勘查研究程度5.1地質研究程度5.1.1預查了解區域地質特征,選定找礦遠景區進行預查工作,對預查區內有成礦條件的磁異常進行取樣驗證和評價,為進一步開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據。收集地質、礦產和物探等資料,了解區域地質特征。大致查明普查區地層、構造及巖漿巖分布;大致查明與成礦有關地質體的地質特征及與礦體的空間分布關系,大致查明區內礦體的個數、規模、形態、產狀及其分布特征;估算資源儲量。為大、中型礦床詳查和小型礦床開發建設提供依據。進一步研究區域地質特征,基本查明詳查區的地層、構造和巖漿巖分布,基本查明與成礦有關地質體的地質特征及與礦體的空間分布關系,基本查明區內礦體的數量、規模、產狀、形態及其分布;估算資源儲量,為礦山建設提供依據。大致查明礦石礦物、脈石礦物種類、含量,礦石結構構造和自然類型;大致查明礦石有用、有益、有害元素的種類、含量、賦存狀態和分布情況,為確定是否能工業利用提供依據。小型礦床的普查(最終)報告,應通過可選性試驗或類比等方式對礦石的可選性作出評價。基本查明礦石礦物、脈石礦物種類、含量,礦石結構構造和自然類型;基本查明礦石有用、有益及2DB13/T1349—2010有害組分的種類、含量、賦存狀態和分布規律。對礦石可選性進行實驗室流程實驗,提出各項選別指標,作為礦山建設的依據。5.3開采技術條件的研究水文地質條件研究5.3.1提供礦山建設依據的普查、詳查報告,應進行水文地質條件的研究和評價。鑒于超貧磁鐵礦礦山主要為山坡露天開采的特點,一般情況下以收集區內水文地質和當地氣象資料為主,了解礦區地表水體的分布范圍,年最大降水量及洪水淹沒范圍,初步劃分礦床水文地質類型,確定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需凹陷露天開采的礦床要估算礦坑涌水量。5.3.2工程地質條件研究提供礦山建設依據的普查、詳查報告,應進行工程地質研究和評價。了解礦體和圍巖的風化深度,測定礦區主要巖礦石的力學性質,基本查明礦體及其頂底板圍巖的穩定性,對露天采場的邊坡穩定性提出評價意見,初步劃分礦床工程地質類型和確定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礦山露天開采設計提供依據。5.3.3環境地質條件研究作為礦山建設依據的普查、詳查報告,應進行環境地質評價。詳細調查礦區內有關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地質物理現象,預測在礦床開采中,對礦區環境、生態可能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并提出預防建議。5.4綜合勘查及評價基性、超基性巖型礦床多數伴生有釩、鈦、磷等多種有益組分,應進行綜合勘查、評價并確定其工業意義。在影響超貧磁鐵礦床勘查類型的四大要素(礦體規模、形態復雜程度、構造復雜程度、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中,一般以增大礦床勘查難度的主導因素作為確定礦床勘查類型的主要依據。依據超貧磁鐵礦床礦體規模、礦體形態復雜程度、構造復雜程度和礦石中磁鐵礦分布的均勻程度,將勘查類型劃分為Ⅰ、Ⅱ、Ⅲ三個勘查類型。其中第Ⅰ勘查類型為簡單型,礦床規模一般為大型,礦體形態和構造變化簡單,礦石中磁鐵礦分布均勻;第Ⅱ勘查類型為中等型,礦床規模一般為中型,礦體形3DB13/T1349—2010態和構造變化中等,礦石中磁鐵礦分布較均勻;第Ⅲ勘查類型為復雜型,礦床規模一般為小型或礦體形態或構造變化復雜,或礦石中磁鐵礦分布不均勻。6.3勘查手段的選擇及工程間距勘查手段選擇6.3.1在系統地形地質測量和地面磁法測量的基礎上,采用以槽探工程系統控制為主、鉆探工程為輔的勘查手段。6.3.2勘查工程間距6.3.2.1勘查工程間距確定的原則根據礦床勘查類型和勘查階段選取相應的勘查工程間距。詳查階段的工程間距是礦床勘查的基本間距。大、中型礦床普查階段槽探工程間距原則上在基本間距的基礎上放疏一倍,小型礦床普查階段槽探工程間距應遵守詳查階段的工程間距。6.3.2.2槽探工程間距槽探工程間距見表1。表1超貧磁鐵礦建議工程間距一覽表勘查工程間距控制的沿走向比例尺一般為1:2000~1:5000。其中Ⅰ類型為1:5000,Ⅱ、Ⅲ類型為1:2000。大、中型礦床普查階段至少布置1個鉆孔,詳查階段最少要在首采地段兩條勘查線上各布置1~2個鉆孔;小型礦床主要礦體要有1個鉆孔控制。用于了解礦體的產狀、延深、深部礦石質量變化情況和礦床風化帶程度。地形測量采用全國統一坐標系統,其質量要求應按GB/T18341—2001標準執行。大、中型礦床礦區地質測量,根據不同勘查階段的目的任務,進行不同比例尺地質填圖,其質量要求按相同比例尺地質填圖規范執行。小型礦床礦區地質填圖,按詳查階段要求執行。礦區地形地質圖的4DB13/T1349—2010比例尺一般為1:2000~1:5000。提供礦山建設依據的普查(最終)、詳查報告,要求使用正規實測的地形地質圖。7.2磁法測量普查和詳查階段,需進行地面磁法面積測量工作,應提交平、剖面測量成果資料,并作出磁異常解釋和評價。7.3槽探槽探工程應控制礦體及其頂、底板,挖至基巖,以滿足地質編錄和采樣的需要。7.4鉆探一般情況下要求在礦床首采地段布置,鉆孔質量要求執行DZ/T0227-2010標準。鉆孔深度應超過相應勘查類型礦床的礦體推深。7.5取樣化驗7.5.1探槽及鉆探取樣槽、鉆探取樣一律采用連續取樣的原則,樣長一般為4m。刻槽規格為5cm×3cm,巖心采樣用劈開法,一半送化驗室,一半作為巖心留存。7.5.2巖礦鑒定樣樣品加工全過程的損失率不得大于5%,縮分誤差不大于3%;縮分加工按切喬特公式執行。7.5.3.2化驗的種類是圈定礦體和進行資源儲量估算的依據,礦石基本分析項目,一般為TFe和mFe兩項。用以了解礦石中主要有益、有害元素大致含量,提供礦石化學基本分析和組合分析依據。一般從基本分析副樣中提取,按不同礦石類型取樣,每種礦石類型做1~2件。7.5.3.2.3化學全分析在光譜全分析和巖礦鑒定的基礎上進行。用以確定礦石主要組分及其它組分的含量,按不同礦石類型取樣,每種礦石類型做1~2件。用以查明礦石中伴生有益和有害組分的含量及分布情況,并以此計算伴生有益組分的資源儲量。分析項目一般根據光譜全分析和化學全分析結果確定。樣品一般從基本分析副樣中提取,樣品重量100g~5DB13/T1349—2010200g,要求按工程、分礦體、按礦石類型進行組合。7.5.3.2.5物相分析用以確定礦石中鐵的賦存狀態、物相種類、含量和分配率。物相分析樣原則上從基本分析副樣中有代表性的礦石樣品中抽取。分析項目為磁性鐵(mFe)、硅酸鐵(siFe)、碳酸鐵(cFe)、硫化鐵(sfFe)、赤(褐)鐵(oFe)等,一般要求一個礦床至少要做2件~3件。7.5.4化驗分析的質量檢查7.5.4.1內檢分析用以檢查基本分析的偶然誤差,要求送樣單位及時、分期、分批從基本分析樣品副樣中抽取,樣品數量不少于基本分析樣品的10%,編密碼送原承擔基本分析的單位進行,當發現內檢超標時要及時更正化驗方法。當基本分析樣品較少時,內檢樣品件數不少于30件。7.5.4.2外檢分析用以檢查基本分析有無系統誤差,分期、分批送同級或高一級資質的實驗室進行。外檢樣品由承擔基本分析的實驗室從基本分析樣品的副樣中按5%提取。當基本分析樣品較少時,外檢樣品的數量原則上不少于30件。7.5.4.3誤差處理礦石內、外檢分析誤差的處理參考DZ/T0130-2006執行。作為礦山建設依據的勘查報告,應提供礦石可選性資料,實驗規模為可選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也可以委托礦山做生產性試驗,提供礦石磨礦、選別流程方案,以及各項選別指標的詳細資料,并出具選礦試驗報告。選礦樣品的采集必須具有代表性,實驗室流程實驗樣品重量以100kg~300kg為宜。每個礦床采集樣品件數不得少于30件。小體重樣品的體積一般為60cm~120cm。要求測定體33原始編錄指槽探、鉆探等工程編錄和天然露頭編錄,比例尺一般為1:100~1:200,編錄必須實地進行,真實反映客觀地質現象,做到細心觀察,詳細記錄,描繪準確。超貧磁鐵礦資源儲量類型一般為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預測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4)?等四種類型。6DB13/T1349—2010已經開發利用的或經預可行性研究,證明開采該超貧磁鐵礦床是經濟的,其達到控制的礦段可估算經濟基礎儲量(122b)。8.2內蘊經濟資源量8.2.1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槽探工程控制內的礦段及其外推部分可估算內蘊經濟資源量(332),第Ⅰ勘查類型沿傾向推深100m,第Ⅱ勘查類型沿傾向推深100m~50m,第Ⅲ勘查類型傾向推深50m,但均不得超過礦區(礦床分布范圍)最低侵蝕基準面;沿走向外推不超過工程間距的1/2。8.2.2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超過礦區(礦床分布范圍)最低侵蝕基準面的礦段估算內蘊經濟資源量(333)。8.3預測的資源量預查階段估算的資源儲量一般為預測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4)?。9礦產資源儲量估算9.1礦床工業指標在有效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下,遵循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原則,提出超貧磁鐵礦一般工業指標。V2O5≥0.15%,TiO2≥5%,P2O5≥1%。9.1.3礦床開采技術條件d)礦床平均剝采比≤0.5:1;e)最低開采標高: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地形低緩的礦區凹陷深度一般不超過50m;f)采場最小底盤寬度≥20m;g)爆破安全距離≥300m;對于只采用中深孔爆破的礦山爆破安全距離不得小于200m。7DB13/T1349—2010根據超貧磁鐵礦的特點,資源儲量估算一般采用地質塊段法或垂直平行斷面法。9.2.3伴生組分資源儲量估算一般采用以主礦種礦石量為基礎的估算法。10報告編寫的一般要求按工作程度分預查、普查和詳查報告三大類。報告編寫參照DZ/T0033-2002標準執行。8DB13/T1349—2010AA附錄A(規范性附錄)超貧磁鐵礦資源儲量分類表A.1超貧磁鐵礦資源儲量分類簡表地質可靠程度經濟意義查明礦產資源潛在礦產資源預測的控制的推斷的預可采儲量(122)基礎儲量(122b)資源量經濟的資源量資源量內蘊經濟的(332)(333)(334)?9DB13/T1349—2010BB附錄B(資料性附錄)超貧磁鐵礦成因類型B.1超貧磁鐵礦床成因類型劃分已發現和工業利用的超貧磁鐵礦床有超基性巖型超貧磁鐵礦床、基性巖型超貧磁鐵礦和沉積變質巖型超貧磁鐵礦床等3種主要成因類型。B.2各類型超貧磁鐵礦特征超基性巖型超貧磁鐵礦B.2.1該類型超貧磁鐵礦床以產于海西期東西向或北東-南西向及其次一級構造帶的基性-超基性巖體內為特征,一般規模均較大,延長可達數千米至數十千米,寬可達100m~500m,多為大、中型礦床。含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mFe)。依據光片或物相資料分析,主要為晶隙鐵,賦存于組成巖石主要礦物角閃石或輝石的晶隙間,礦石品位相對較高,一般為TFe14%~18%,mFe6%~12%。礦床實例:赤城縣于家溝超貧磁鐵礦、隆化縣烏龍素溝超貧磁鐵礦、寬城縣孤山子超貧磁鐵礦、平泉縣娘娘廟超貧磁鐵礦。該類型超貧磁鐵礦床以產于海西期東西向或北東-南西向及其次一級構造帶的基性-超基性巖體內為特征。一般規模均較大,延長可達數千米至數十千米,寬可達100m~500m,多為大、中型礦床。含鐵礦物主要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