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浙江省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浙江省強基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道德虛無主義主張,沒有什么東西在事實上、本質上或先天上是道德或不道德的;道德是人為構建的一套規則和建議。道德虛無主義依托哲學概念將道德虛無化的邏輯合理化,從思想深處破壞道德生活,因而有必要對之進行辨析與反駁。道德虛無主義者哈曼認為,道德實在論之所以不像科學實在論那樣可靠,原因在于倫理學與觀察的關系完全不同于自然科學與觀察的關系:當意見是感知的一個直接結果時,就發生了觀察,而道德意見并非感知的直接結果,所以不存在道德觀察。哈曼梳理的論證貌似合理,但它將“觀察”“事實”“世界”全部限定在有利于道德虛無主義立場的范圍,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反駁一:澄清觀察。觀察既包括自然科學觀察,也包括道德觀察。哈曼將觀察限定為“有意見作為感知的直接結果”,借此將其限定為對物理或化學事件的觀察。但人們在遇到道德事件時,也會產生直接的道德反應、評價等“道德意見”,這也屬于觀察。要解釋此類觀察,就要訴諸道德理由或原則,后者構成的理論體系能用來解釋道德事實,因為道德事實就是與道德有關的事實。哈曼以“虐貓”為例區分了兩種觀察,“在一種意義上,你的觀察是孩子們正在做的是錯的。在另一種意義上,是你對這一觀察的思考。道德原則可在第一種意義上解釋觀察,但無法解釋第二種觀察”。他試圖以此將道德評價行為從科學研究對象中排除。但為什么會有“這是錯的”的評價呢?恰恰源自“我擁有某種道德原則”這一道德事實,否則就難以解釋人面對虐貓時的反應。道德實在論者布萊克本指出,“的確由于我們的反應,才說殘忍是錯的,但并非由于我們的反應,殘忍才是錯的”。不過至少,類似于哈曼對自然科學的論證——“你需要假定某些物理事實來解釋觀察,并以此來支持某個自然科學理論”——我們也不得不假定存在道德事實來解釋道德反應,并以此支持某個倫理學理論。這樣,借用哈曼對自然科學和倫理學類比論證的手法,我們就能得出道德實在論的結論。若要否定它,要么否定論證路徑,承認用自然科學類比倫理學是不恰當的;要么否定論證前提,不承認存在物理事實。前者會直接導致哈曼式論證的失敗,后者則走向全面的反實在論,而科學反實在論是包括哈曼在內的大多數哲學家不接受的。因此,只要肯定科學實在論及在自然科學和倫理學間類比論證的恰當性,就必須承認,道德事實不僅存在且在解釋觀察中起作用。反駁二:厘清事實。根據“事實”的日常用法,包括道德事實在內的社會事實至少具有與自然事實同等的實在性。哈曼認為,從道德原則最多推論出道德感的存在,推論不出道德事實的存在。因為即使沒有看到孩子虐貓,也能基于道德感判斷“虐貓是錯的”。對此,可從兩方面質疑。首先,道德判斷可表達為假言判斷,“如果孩子們虐貓,就是在做錯事”,哈曼以此斷定,道德判斷和道德事實無關。然而,自然科學判斷也常采用假言判斷,如“如果能在云團里觀察到蒸汽痕跡,那么很可能有質子穿過云團”,那么能據此說“從自然規律只能推論出科學感的存在而推論不出自然事實的存在”嗎?顯然不會。其次,道德虛無主義者否定的“道德事實”是否為一種自然事實?若不是自然事實,二者的研究特點、關系特性也就不同,套用自然科學來類比倫理學就是不恰當的。所以,若不存在道德事實,就難以解釋道德感。反駁三:廓清世界。倫理學等社會科學理論也具有事實可檢驗性,并非完全虛構。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人類世界,盡管二者常常難以區分。自然科學主要被自然世界檢驗,但也不完全是,如物理學原理也在車間里被檢驗。道德理論主要被人類世界的行為、習俗、爭論乃至沖突等檢驗。如功利主義理論在現實領域受阻時,其解釋力就受到挑戰,理論邊緣部分就開始被支持者修改,這種演化與自然科學理論無異。當自然科學出現一種目前難以在世界中檢驗的理論如“黑洞”時,人們就會觀望。當道德哲學出現“道德水平與神經系統發育有關”這一目前難以在世界中檢驗的倫理自然主義觀點時,人們也會質疑。若從自然科學被世界檢驗可推論出自然事實的存在,則從道德理論被世界檢驗也可推論出道德事實的存在。反駁四:捋清關系。道德虛無主義者否認道德事實的另一理由是,道德事實對觀察不起決定性作用,因為道德具有心靈依賴性。但難以否認的是,自然觀察也受視力、記憶力、擔憂、期待、偏好或信念等主觀因素影響。虛無主義者會辯護說,自然觀察所受影響可被控制到極微水平,而對同一道德事實的多個觀察常分歧較大,以致令人懷疑是否存在道德事實。但這種區別只是觀察與事實間關系的復雜與穩定程度的不同,而非關系的存在與否。既然哈曼也承認,觀察到什么受制于擁有何種理論,那么道德主觀主義至多說明道德觀察比自然觀察的理論荷載更復雜,無法就此證明道德事實不存在。就道德事實而言,“不那么準確”是由道德的多樣性和描述本身的概括性共同造成的。綜上,以觀察為切入點、從科學實在論出發的哈曼式道德虛無主義論證是不成立的。道德觀念或原則對道德事實具有描述性,道德判斷具有類似科學判斷的確證力量。(本文摘編自李娜的《對一種道德虛無主義論證的反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道德虛無主義進行辨析與反駁,有利于我們從邏輯和思想上獲得正確認識。B.人們遇到道德事件時,會產生直接的道德反應、評價等“道德意見”,這屬于道德觀察。C.哈曼認為,“虐貓是錯的”不需要看到現實中虐貓事件過程,由道德感就可以判斷。D.同一道德事實在現實中觀察的分歧、復雜和不確定,使其被描述呈現多樣性和概括性。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只要肯定科學實在論及在自然科學和倫理學間類比論證的恰當性,就必須承認道德事實的存在。B.道德虛無主義者否認的“道德事實”不是一種自然事實,所以推論出的是道德存在感并非道德事實。C.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道德理論都具有世界可檢驗性,那么自然事實和道德事實都是存在的。D.如果依據是否具有心靈依賴性,來判斷道德事實的存在,那么自然事實也具有不存在的客觀性了。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劃線句子中布萊克本觀點的一項是()A.“兒子”這個身份,自帶贍養父母的道德義務,不需要通過情感等來推導贍養行為是否合理。B.盡管世界各地的文化存在差異,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背信棄義、不守承諾的行為是不道德的。C.某人撒謊了,那么他就違反了基本的道德原則,因此我們就可以判斷撒謊是不道德的行為。D.一個人不管品行如何,無論什么情況之下侮辱、傷害了他人,那么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4.本文是如何體現論證嚴密性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道德虛無主義,亦稱“非道德主義”,是一種否定一切社會道德價值的理論和態度,它認為道德是人為構建的復雜規則,不具有實在性。針對下面的闡述,運用材料中反駁的方式方法,進行駁斥。假設有一個人駕駛汽車時不小心撞死了一只野貓。道德虛無主義認為撞死野貓并不是不道德的行為。他可能會提出以下理由:①野貓是無主之獸:野貓沒有主人,所以撞死它并沒有讓任何人蒙受直接的利益損失。②野貓可能攜帶病毒:野貓可能攜帶狂犬病毒等危險病原體,對人類的健康構成潛在威脅。【答案】1.D2.B3.A4.①破立結合。先指出道德虛無主義是不合理的,然后從四個角度進行了反駁,最后確立道德事實存在的科學性。②類比、歸謬等方法的運用。如在反駁“道德判斷和道德事實無關”的觀點時,倫理科學與自然科學類比;如自然科學判斷也常采用假言判斷,推出“從自然規律只能推論出科學感的存在而推論不出自然事實的存在”。③論證語言嚴密準確。從“但也不完全是”“目前”“至多”等詞語可以看出論證語言的嚴密性。5.反駁1示例:如果以“無主之獸,沒有讓任何人蒙受直接的利益損失”為評判的原則,公園中的花草、小鳥,都是無主之物,你毀壞花草、捕殺小鳥也沒有人的利益直接受損,那人人都可以這么做嗎?這難道不是很惡劣的行為嗎?顯然這是不道德的行為,人人都可以勸阻制止。反駁2示例:“攜帶病毒”的貓,就如同問題少年。我們就因為問題少年一身的不良習慣會給班級帶來惡劣影響,就開除他們嗎?就因為他們的缺點就否認他們存在的價值意義,為自己的不作為找理由嗎?顯然這是不對的。【解析】【導語】這篇文章通過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批判和反駁,探討了道德事實的存在性及其與科學實在論的類比關系。作者引用哈曼的觀點,逐一展開辯論,通過詳細的論證,反駁了道德虛無主義的邏輯不當之處。論文結構清晰,以觀察、事實、世界和關系為切入點,嚴謹地展示了道德觀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這篇文章通過分析哲學對話中的假設論證,旨在削弱道德虛無主義的影響,強調道德原則的客觀基礎。【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同一道德事實在現實中觀察的分歧、復雜和不確定,使其……”錯誤,前后關系不成立。原文是說“就道德事實而言,‘不那么準確’是由道德的多樣性和描述本身的概括性共同造成的”,而不是同一道德事實在現實中觀察的分歧、復雜和不確定使其被描述呈現多樣性和概括性,該項邏輯關系錯誤。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B.“道德虛無主義者否認的……”錯誤,沒有否認。原文說“道德判斷和道德事實無關。然而,自然科學判斷也常采用假言判斷……道德虛無主義者否定的‘道德事實’是否為一種自然事實?若不是自然事實,二者的研究特點、關系特性也就不同,套用自然科學來類比倫理學就是不恰當的”,只是提出一種假設和疑問,并不是肯定“道德虛無主義者否認的‘道德事實’不是一種自然事實”。故選B。【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能力。布萊克本的觀點“的確由于我們的反應,才說殘忍是錯的,但并非由于我們的反應,殘忍才是錯的”意思是,“殘忍”由道德事實決定的,并非由我們的反應決定的。A.“自帶贍養父母的道德義務,不需要通過情感等來推導贍養行為是否合理”強調了由道德事實決定的,并非由我們的反應決定的。B.“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強調所有人都認為。C.“那么他就違反了基本的道德原則,……不道德的行為”,強調道德判斷。D.無論……就必須承擔相應責任”,強調行為責任。故選A。【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分析論證手法、論證語言的能力。①破立結合:文章開篇點明道德虛無主義主張將道德虛無化,其邏輯雖看似合理,但把“觀察”“事實”“世界”限定在有利于自身立場范圍,作者指出這種觀點不合理,直接對道德虛無主義進行了批判。隨后從“澄清觀察”“厘清事實”“廓清世界”“捋清關系”四個角度,對道德虛無主義展開反駁。通過詳細闡述道德觀察的存在、道德事實的實在性、倫理學理論的可檢驗性以及道德事實與觀察的關系等內容,有力地論證了道德事實是存在的,從而確立了道德實在論的科學性。②類比、歸謬等方法的運用:在反駁“道德判斷和道德事實無關”這一觀點時,作者將倫理科學與自然科學進行類比。如指出自然科學判斷常采用假言判斷,如“如果能在云團里觀察到蒸汽痕跡,那么很可能有質子穿過云團”,同理,道德判斷也可表達為假言判斷“如果孩子們虐貓,就是在做錯事”,以此說明不能僅依據道德判斷的形式就斷定道德判斷和道德事實無關。這種類比論證的方法,借助讀者熟悉的自然科學判斷方式,使抽象的道德判斷與道德事實的關系更易于理解,增強了論證的邏輯性和說服力。在上述類比的基礎上,作者進一步推出“從自然規律只能推論出科學感的存在而推論不出自然事實的存在”這一荒謬結論,通過歸謬的方式,有力地反駁了哈曼認為道德判斷和道德事實無關的觀點,從而強化了自身的論證。③論證語言嚴密準確:在論述自然科學主要被自然世界檢驗時,使用“但也不完全是”這樣的表述,指出物理學原理也在車間里被檢驗,表明自然科學檢驗并非絕對只依賴自然世界,避免了絕對化,使論證更加嚴密。“目前”:在提到自然科學中“黑洞”理論以及道德哲學中“道德水平與神經系統發育有關”的倫理自然主義觀點時,都使用了“目前”一詞。這表明當前這些理論存在難以在世界中檢驗的情況,但并不排除未來可能有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對科學研究動態性和發展性的準確把握,使論證語言嚴謹、符合實際。“至多”:在反駁道德虛無主義者關于道德主觀主義能證明道德事實不存在的觀點時,作者指出道德主觀主義“至多說明道德觀察比自然觀察的理論荷載更復雜”,“至多”一詞準確地限定了道德主觀主義的作用范圍,表明其無法確鑿證明道德事實不存在,使論證語言嚴密,不給對方留下反駁的余地。【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信息、探究問題的能力。反駁1示例:如果以“無主之獸,沒有讓任何人蒙受直接的利益損失”作為判斷行為是否道德的標準,那么野外的珍稀植物,同樣沒有明確的主人,隨意采摘它們也不會有人直接利益受損,難道這樣做就是道德的嗎?可事實上,隨意破壞珍稀植物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這是大家公認的不道德行為,人們也會對這種行為進行譴責。所以,不能因為野貓無主且未造成他人直接利益損失,就判定撞死它不是不道德行為。反駁2示例:將“野貓可能攜帶病毒”類比為人類社會中的情況,就如同一些患有傳染性疾病的人,他們同樣可能對周圍人健康構成威脅,難道我們就能因此對他們不管不顧甚至傷害他們嗎?又如同問題少年,他們身上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良習慣,難道我們就因為問題少年一身的不良習慣會給班級帶來惡劣影響,就開除他們嗎?就否認他們存在的價值意義嗎?顯然不能,我們應該秉持人道主義精神,積極幫助他們治療,幫助改正。同樣的道理,不能因為野貓可能攜帶病毒,就認為撞死它是道德的行為。我們應該以更積極、負責的態度去處理,而不是用可能存在的風險為自己的不當行為開脫。(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紅燭頌春張金鳳①午夜時分,兩朵燭花似并蒂蓮開放在燭臺上,花托艷紅,光焰金黃,花心從容地放射出灼灼光芒。②當一對紅燭在桌上被點燃的時候,正是春節最隆重莊嚴的時刻,四壁烏黑的土屋立刻充盈著喜慶的紅光。燭心輕搖,吸著油脂往高處生長,似拱出土層的幼苗,正活力十足地奔向春天。③紅燭是春節里青衣一般的角色,衣著華麗,光艷照人,高貴端莊,出場隆重。它們坐鎮堂屋中央,氣場宏大,在人們的祭拜和頌詞中播撒希冀。④那是臘月從年集上“請”回來的一對紅燭。鄉下人趕集無非“買”“賣”二字,但買年貨的時候,有些神圣物件只能說“請”,比如紅燭。紅燭是擺在桌上照耀天地、宗譜和供品的,更是照耀著一家人的敬畏之心、尊崇之心,一定要畢恭畢敬地“請”回來。⑤除夕的傍晚,紅燭從擱物架上被取下來,它們被一層黑草紙呵護著,不讓塵埃沾染。小心翼翼地打開黑草紙,紅燭讓人的眼也跟著鮮潤起來,那是五月石榴花的模樣,是臘月糖葫蘆的模樣。⑥紅燭被插在暗褐色的燭臺上,那紅艷腰身上明晃晃的燙金大字是一副簡單的聯,以平安和富貴互為應答,平仄押韻。“富貴萬年”“家業千秋”“八方進寶”“四面來財”“平安如意”“福祿壽喜”……它們穩坐在八仙桌上,與一家人的虔誠在一起,與踏實的日子在一起。⑦從久遠的時代開始,紅燭就伴隨著人類,照亮了我們的漫漫長夜,也照亮了我們的詩書。“硬身直骨繞棉絮,千遍洗禮身變粗,突降赤雨披紅袍,金筆一揮知前途。”這是傳統老手藝蘸蠟的過程。一支身材秀偉的蘆葦稈成為紅燭的骨骼,它一次次地在油脂中沐浴,每蘸一次,增加一分厚度。四十多次蘸油,就像生長出四十多個年輪。經過熱油的洗禮和紅的沐浴,紅燭有了一顆播撒光明的慈悲之心。⑧手工制作的蠟燭自帶人的溫度,那雙蒼老的手從河畔采回蘆葦稈,依照尺寸剪裁,稍微彎曲的要以火烤修整塑形,然后粘棉絮、下油炸,接著就是一次次蘸蠟。當它豐滿的腰身定型后,提筆寫上吉祥的金字,像是它的品質鑒定書。每一支紅燭不能有一點瑕疵,捧給千家萬戶的必須是最完美的祝福。⑨“啪,啪”,紅燭爆出燈花,似乎在呼應戶外燃放的爆竹,盡管音韻輕微,卻別有情致。“燈花爆,喜事到”,主婦虔誠地伸出剪刀修剪燈花,把燭火剔得更亮。今夜,黑暗也慈悲,風也安詳,燭光儀態端莊。紅燭照著供桌上的花樣餑餑、油炸巧果、塞滿紅棗的隔年飯、鮮靈靈的竹枝、油綠的菠菜、沉默修長的桃枝,照著后窗上半盞清水浸著的蘿卜花,照著廚房里飽滿豐潤的白菜,照著擦拭得干干凈凈的器皿,照著擁擠喜慶的全家福,照著角落里安靜的促織,照著墻上宏大的“福”字。⑩紅燭也照亮了一家人紅紅火火的前程。不管曾經走過多么曲折的路,度過多么艱澀的時光,在大年夜的寒氣與黑暗里,紅燭一亮,所有的疲勞辛酸、苦痛磕絆都煙消云散。待紅燭上的平仄聯句在除夕之夜慢慢燃盡,那祝福就融進了一家人的日子和期盼,窗外已經是新年純凈燦爛的陽光。?每次點燃紅燭,男主人都會想起洞房花燭的日子,那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紅燭的色澤如此鮮艷,就像當年新娘子穿的紅綢衣裳。新娘子也如紅燭,明媚的光焰照亮了曾沉默暗澀的家,給了生活新的起點和希望。望著那個在灶前下餃子的身影,他明白,她依然是照亮他的紅燭,會照他一輩子。?窗外,瑞雪紛紛飄灑,北風吹著樹枝打呼哨,但是,沒有什么能干擾紅燭照亮寒夜的決絕。燭心跳動、飄搖、流淚,那淚也是幸福的淚。它的使命就是燃燒,就是播撒光明。?紅燭穿上外衣,走進呼嘯的風里,變身成了紅燈籠,不一樣的名字和腰身,卻是相同的使命。那是一個用竹篾或者鐵絲制成的燈籠罩骨架,披著一層美麗的防風紅外衣。燈籠里透出的不是明澈的亮,而是一種朦朧而喜慶的光暈。挑著燈籠在年的黑夜里行走的人,在完成一種祭拜的儀式,那是對天地的虔敬,對祖先的尊崇,也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交代。夜籠著風,風裹著燈籠,燈籠呵護著紅燭,紅燭安靜地燃燒。?掛在戶外的紅燈籠也迎著風,頂著雪,沐著霜;它們在門當上,在檐角上,在落滿雪的樹枝上。家家的門外,都是一派祥瑞的紅。?紅燭映照,街巷間進進出出的人,身上都披紅掛金,像極了狀元及第的樣子。文本二:很多人說,寫作是與自己心靈的對話,因此寫作才擁有快樂和深度。有時候,心靈就像一架被堵住所有縫隙的風箱,在與世隔絕的沉悶中,躁動地尋找著一個未知的出口。文字因此有了無數的指向。不過,平靜也罷,煩擾也罷,真誠的文字才會有溫度、有色彩、有力量。不久前,青年作家張金鳳的散文集《踏雪歸鄉》入選山東省作協“文學魯軍新銳文叢”第四輯。她說,里面收錄的文章,可以說是近幾年散文創作的精華版,都是以最真誠的筆墨完成的。(摘編自光明網《張金鳳:鄉土文學是民族的根文學》)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燭被畢恭畢敬地從年集上“請”回來,坐鎮堂屋中央,在春節最隆重莊嚴的時刻點燃,這些都突出了人們對紅燭的虔敬。B.作者寫傳統蘸蠟制燭過程,工序雖不復雜,但認真講究,體現了老手藝人的莊重態度,亦是對鄉土文化的肯定和贊揚。C.文章中寫到男主人在紅燭點燃時,聯想起洞房花燭這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贊美了紅燭般的新娘子奉獻和犧牲的精神。D.文章描寫了人們挑著紅燈籠,懷著對祖先的尊崇完成年夜祭拜的情景,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延展了紅燭的內涵。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⑦段引用詩句,突出了紅燭在傳統儀式中的重要地位,意在表達作者對傳統手藝的禮贊,增加文采,富有詩情畫意。B.文章第⑨段連用多個“照”字,細致入微地描繪了過年時祥和、富足、喜慶的場景,句式整散結合,富有表現力,讀來如臨其境。C.文章以“紅燭”為線索,將紅燭與春節儀式、老手藝人、新娘子、紅燈籠等聯系起來,達到了渾然一體、形散神聚的效果。D.本文和聞一多的《紅燭》都運用了象征、引用、擬人的手法,挖掘平凡事物的內涵,提煉表層背后的本質,賦予尋常事物新的廣度和亮度。8.文章中的“紅燭”意蘊豐富,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請結合文本概括。9.文本二中提到“真誠的文字才會有溫度、有色彩、有力量”,文本一是如何通過“有溫度、有色彩、有力量”的文字來體現“真誠”的?請結合文本分析。【答案】6.C7.A8.①紅燭有著華麗光艷的外形,象征著祥瑞喜慶。②紅燭被視為春節的圣物,寓意著祝福和期盼。③紅燭驅走辛酸苦痛,給生活帶來新的起點和希望。④紅燭照亮寒夜,播撒光明,給人溫暖和鼓舞。9.①“它們穩坐在八仙桌上,與一家人虔誠在一起,與踏實的日子在一起”突出了紅燭給人的踏實穩定感,是有溫度的,給人一種真誠的溫暖。②“兩朵燭花似并蒂蓮開放在燭臺上,花托艷紅,光焰金黃,花心從容地放射出灼灼光芒”形象地寫出紅燭燃燒時的美麗形象。描寫形象逼真,畫面感強,是有色彩的,表達了對紅燭真誠的贊美之情。③“沒有什么能干擾紅燭照亮寒夜的決絕……它的使命就是燃燒,就是播撒光明”寫出了紅燭與黑暗抗爭、燃燒自己、播撒光明的決絕精神,給人直面挫折、努力追求的力量。語言給人鼓舞、希冀,飽含真誠的情感。【解析】【導語】兩篇文章以紅燭為主線,展現了鄉村春節儀式中的獨特文化細節和傳統工藝。第一篇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象征手法,贊美了紅燭照亮寒夜、播撒光明的作用,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深情敬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篇則簡要介紹了作者張金鳳的創作理念,強調真誠的文字對心靈的撫慰和力量,呼應了第一篇文章中對紅燭的真情描寫,體現了鄉土文學的溫度與力量。【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的能力。C.“犧牲的精神”錯誤,男主人聯想起洞房花燭時,主要是表達對新娘子帶來光明和希望的贊美,而非強調新娘子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故選C。【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A.“突出了紅燭在傳統儀式中的重要地位”錯誤,這四句詩描繪的是傳統老手藝蘸蠟的制作過程,和傳統儀式無關。故選A。【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物象寓意的能力。①文中有“掛在戶外的紅燈籠也迎著風……家家的門外,都是一派祥瑞的紅”,可知紅燭顏色鮮紅,有著華麗光艷的外形,象征著祥瑞喜慶。②文中有“些神圣物件只能說‘請’,比如紅燭”“待紅燭上的平仄聯句在除夕之夜慢慢燃盡,那祝福就融進了一家人的日子和期盼”,可知紅燭被視為春節的圣物,寓意著祝福和期盼。③文中有“紅燭一亮,所有的疲勞辛酸、苦痛磕絆都煙消云散”“明媚的光焰照亮了曾沉默暗澀的家,給了生活新的起點和希望”,可知紅燭驅走辛酸苦痛,給生活帶來新的起點和希望。④文中有“沒有什么能干擾紅燭照亮寒夜的決絕。燭心跳動、飄搖、流淚,那淚也是幸福的淚。它的使命就是燃燒,就是播撒光明”,可知紅燭照亮寒夜,播撒光明,給人溫暖和鼓舞。【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相關內容并品味語言藝術的能力。文章通過充滿溫情的描述和細膩的描寫呈現了“真誠”。①“它們穩坐在八仙桌上,與一家人的虔誠在一起,與踏實的日子在一起”,“穩坐”“虔誠”“踏實的日子”突出了紅燭給人的踏實穩定感,是有溫度的,給人一種真誠的溫暖。②“兩朵燭花似并蒂蓮開放在燭臺上,花托艷紅,光焰金黃,花心從容地放射出灼灼光芒”,這是春節儀式之一,形象地寫出紅燭燃燒時的美麗形象。描寫形象逼真,畫面感強,表現了對傳統的深厚情感,“并蒂蓮”的比喻,“艷紅”“金黃”的色彩描寫,使句子富有溫度,表達了對紅燭真誠的贊美之情。③“沒有什么能干擾紅燭照亮寒夜的決絕……它的使命就是燃燒,就是播撒光明”寫出了紅燭與黑暗抗爭、燃燒自己、播撒光明的決絕精神,贊揚紅燭帶來的光明與希望,傳遞出一種堅韌和奮發向上的力量。語言質樸真誠,文字富有感染力,給人鼓舞、希冀,使讀者能真切感受到情境和熱度,給人直面挫折、努力追求的力量。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季文子①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為盟主,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于齊,使歸諸敝邑。今有二命,曰:‘歸諸齊。’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與一奪,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猶喪妃耦,而況霸主?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詩》曰:‘猶之未遠,是用大簡。’行父懼晉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選自《左傳·成公八年》)材料二:素履子曰:信之為大人所重焉。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時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故孔宣父云: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謂人無信,不可行也。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治邦不可失信。昔周幽王西患犬戎,北患撿抗,王與諸侯立信,約舉烽擊鼓,則諸侯救。至褒姒戲而舉之,諸侯皆至,無寇,乃是妃后戲耳。后犬戎逼王城,舉烽火擊鼓召諸侯。諸侯皆言妃后戲耳遂不至幽王乃為犬戎所殺此戲而失信之故也。故齊桓不遺曹翩之盟,晉文舍原以示信,俱為霸主,諸侯皆從之。所以不乖竹馬之期,不爽虞人之約,王者履信則神龜見矣。故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用智者之謀,勇者之斷,仁者之施,足以成治矣。詐害民信,怒害民恩,貪害民財,三害亂之原也。是知可終身而守約,不可斯須而失信。《易》云:天所助者順也,人所助者信也。君子仗忠信而為甲胄,履之無爽矣。(選自張弧《素履子》)〖備注〗①季文子,即季孫行父。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謚“文”,史稱“季文子”。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諸侯皆言A妃后戲耳B遂不至C幽王乃為犬D戎所殺E此戲F而失信G之故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餞,設酒食送行,為動用法,與《阿房宮賦》“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鑒”用法不同。B.諸,兼詞,之于,與《愚公移山》“投諸渤海之尾”的“諸”字用法相同。C.遺,舍棄,放棄,與《五代史·伶官傳序》“此三者,吾遺恨也”的“遺”意思不相同。D.乖,背離,違背,與成語“時乖命蹇”“違世乖俗”的“乖”意思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韓穿奉晉王之命到魯國,讓魯國將汶陽還給齊國。季文子認為晉國沒有深謀遠慮有可能因此失去諸侯的擁護。B.材料一中,季文子引用《詩經·氓》中的詩句,原意為女方始終如一,男方三心二意。在此處以“女”比晉,以“士”比魯,闡釋道理。C.材料二中,子貢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孔子認為糧食和軍隊都不如信義重要,因為如果沒有百姓的信任,國家就無法立足。D.材料二指出統治者應該以誠信為重,用人之長,去人之短,以實現國家的秩序井然、和諧穩定,強調誠信是得到人助的關鍵。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大國制義,以為盟主,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2)君子仗忠信而為甲胄,履之無爽矣。14.材料一是否可以用作材料二的論據?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說明理由。【答案】10.BCE11.D12.B13.(1)大國處理事務合乎道義,借此成為諸侯盟主,因此諸侯感懷它的恩德,害怕遭到討伐,沒有二心。(2)有德行的人憑借忠信作為防身的盔甲,履行它就不會有什么差錯。14.可以。材料二的論點是治理國家要重視誠信。材料一中晉國的行為出爾反爾,有違誠信原則,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解析】【導語】這篇文言文選段通過對古代歷史事件的敘述,揭示了誠信對國家治理和領導者的重要性。材料一中,季文子批評晉國決策的反復無常,指出誠信對維系諸侯關系的關鍵作用。材料二通過孔子及歷史事例進一步闡述了誠信的重要性,認為無信則國難立,強調在治國和領導中,應重視誠信以獲得支持和安定。文章以古喻今,意在突出誠信為治國之本。【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諸侯都說這是王后的玩笑罷了,于是都不來。幽王于是被犬戎所殺,這就是因玩笑而失去誠信的緣故。“諸侯”是主語,“言”是謂語,“妃后戲”是賓語,“耳”為句末語氣詞,故在B處斷開。“不至”是謂語,承前省略主語“諸侯”,故在C處斷開。“幽王”是主語,“為……所……”表被動,表意完整,“此”是后面句子的主語,故在E處斷開。故選BCE。【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用法不同,為動用法,為……設酒食送行/意動用法,以……為鑒。句意:季文子為韓穿設酒食送行。/后代人哀嘆它卻不以之為鑒。B.正確,用法相同,都是“兼詞,之于”。句意:使齊國把它歸還給敝國。/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C.正確,意思不同,舍棄,放棄/遺留。句意:所以齊桓公不舍棄與曹沫的盟誓。/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D.錯誤,意思相同,都是“背離,違背”的意思。句意:所以不違背竹馬之約。/命運背離,遭遇坎坷。/違背世俗常情,與眾不同。故選D。【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在此處以‘女’比晉,以‘士’比魯”錯誤,材料一中季文子引用《詩經·氓》詩句,是以“女”比魯,以“士”比晉,而非以“女”比晉,以“士”比魯。故選B。【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制義”,處理事務合乎道義;“以”,憑借;“是以”,因此;“懷”,感懷。(2)“仗”,憑借;“甲胄”,防身的盔甲;“爽”,差錯。【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主要內容的能力。材料二論點是治理國家要重視誠信。材料一中晉國在汶陽之田歸屬上,七年中一給一奪,行為反復無常,違背誠信原則,而這種不誠信不利于國家長久擁有諸侯擁護,即不利于國家長治久安,從反面論證了材料二治理國家需重視誠信的觀點,所以材料一可以作為材料二的論據。參考譯文:材料一:魯成公八年春天,晉景公派遣韓穿來魯國,告知要把汶陽的田地歸還給齊國。季文子設宴為韓穿餞行,私下對韓穿說:“大國處理事務合乎道義,借此成為諸侯盟主,因此諸侯感懷它的恩德,害怕遭到討伐,沒有二心。說到汶陽的田地,那是敝國的舊土,當初貴國對齊國用兵,使齊國把它歸還給敝國。現在卻又有不同的命令,說:‘歸還給齊國。’信用是用來推行道義的,道義是用來成就命令的,這是小國所盼望并感懷的。信用不可知曉,道義無法樹立,四方的諸侯,誰能不離心離德?《詩經》說:‘女子沒有什么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后不一致了。男子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七年之中,一會兒給予一會兒剝奪,還有比這更反復無常的嗎!一個普通人行為反復無常,尚且會失去配偶,何況是霸主呢?霸主應該推行德政,卻又反復無常,那怎么能長久地得到諸侯的擁護呢?《詩經》說:‘謀劃如果缺乏遠見,因此要大加諫誡。’我擔心晉國缺乏遠見而失去諸侯,所以大膽私下跟您講一講。”材料二:素履子說:誠信被德行高尚的人所看重。天如果失去誠信,日月星辰就不會明亮;地如果失去誠信,四季就不會形成;人如果失去誠信,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就無法推行。所以孔子說:“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那怎么能行走呢?”這是說人沒有誠信,就無法行事。子貢問治理國家的辦法,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么在這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么在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么國家就不能存在下去。”治理國家不能失去誠信。從前周幽王西邊憂患犬戎,北邊憂患玁狁,周幽王與諸侯立下誠信約定,約定舉烽火擊鼓,諸侯就來救援。到后來褒姒為了取樂而舉烽火,諸侯都來了,卻沒有敵寇,原來是王后的玩笑罷了。后來犬戎逼近王城,幽王舉烽火擊鼓召集諸侯。諸侯都說這是王后的玩笑罷了,于是都不來。幽王于是被犬戎所殺,這就是因玩笑而失去誠信的緣故。所以齊桓公不背棄與曹沫的盟誓,晉文公放棄原邑來顯示誠信,他們都成為霸主,諸侯都順從他們。所以不違背竹馬之約,不違背與虞人的約定,君主履行誠信那么神龜就會出現。所以任用別人的智慧要去除其欺詐,任用別人的勇敢要去除其憤怒,任用別人的仁愛要去除其貪婪,使用智者的謀略,勇者的決斷,仁者的施與,就足以實現國家的治理了。欺詐損害百姓的信任,憤怒損害百姓的恩情,貪婪損害百姓的財物,這三害是禍亂的根源。由此可知可以終身堅守約定,不可片刻失去誠信。《易經》說:“上天所幫助的是順應天道的人,人們所幫助的是有誠信的人。”有德行的人憑借忠信作為防身的盔甲,履行它就不會有什么差錯。(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下面小題。題禪院杜牧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①。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漁家傲·寄仲高②陸游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備注〗①公,酒神。②這首詞是陸游宦游西蜀時所作,仲高是其堂兄。詞中的山陰是他的家鄉,紅橋在其近郊。15.下列對兩首詩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詩前兩句寫自己年輕時乘扁舟,飲美酒,忘憂忘返、落拓不羈的生活狀態。B.陸詞起句運用設問與夸張,寫詞人所居之地與故鄉距離之遠,為后文抒情發端。C.“空滿紙”,情難盡,待回信,竟來年。詞人滿腹話語無寫處,悲情難抑垂清淚。D.詞人輾轉漂泊,與親人相見遙遙無期,只能“寄語”流水,內心酸楚更進一層。16.陸詞結尾援引杜詩《題禪院》的典故,既“師其意”,又“于故中求新”,請從情感表達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答案】15.C16.①“鬢絲”用來形容鬢發斑白而稀疏。“茶煙”是煮茶時冒出的水氣。②陸詞借“鬢絲”和“茶煙”抒發與杜牧相似的年老之嘆與閑愁之感。③陸詞在“師其意”的基礎上,將思鄉懷人之情、羈旅漂泊之感、老大無成之愁融入“鬢絲”與“茶煙”中,可謂“求新”。【解析】【導語】杜牧的《題禪院》通過對比年輕時恣意生活與老境晨曦安寧的描寫,表達了歲月流逝與無奈;陸游的《漁家傲·寄仲高》通過遠在他鄉與親人難見的愁緒,展現離別與漂泊的無奈。兩首作品都用細膩筆觸傳遞出對人生的深切感慨。【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詞人滿腹話語無寫處”錯誤,“寫得家書空滿紙”是說寫滿家書,情難盡,淚難收,情淚滿紙,卻都是無用的,因為“書回已是明年事”,寄出后,等回信來已是下一年的事了。所以,詞人并非“滿腹話語無寫處”,而是滿腹話語寫滿紙。故選C。【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的能力。①陸詞尾聯“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意思是,愁思無限,無心睡眠,幾縷鬢發已經變白,都在這茶煙之中了。“鬢絲”用來形容鬢發斑白而稀疏。“茶煙”是煮茶時冒出的水氣。②詞人說“愁無寐”,是說愁思無限,無心睡眠,這是直接抒情,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愁。詞人說“鬢絲幾縷茶煙里”,是說自己的幾縷白發都在這茶煙之中了,這是間接抒情,表達自己年華已逝的傷感之情。詞人借“愁無寐”“鬢絲幾縷”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愁、年華已逝的傷感之情。③“師其意”指的是陸游在自己的詞中直接引用了杜牧《題禪院》中的情感和意境,通過“鬢絲幾縷茶煙里”的描寫,表達了詞人因年老、漂泊而產生的孤獨和無奈。“于故中求新”則體現在陸游通過對杜牧典故的引用,不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而是結合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將思鄉懷人之情、羈旅漂泊之感、老大無成之愁融入“鬢絲”與“茶煙”中,創造出了新的情感表達。(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走訪慰問“光榮在黨50年”黨員活動中,李爺爺用《陳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形容幼年時外面沒有可以依靠的親戚、家里也無人照看門戶的境況。(2)學校舉辦“誦讀經典,品味人生”活動,小明引用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表現他不畏權貴的傲氣與風骨。(3)小德想從所學的詩文中選取兩句話作為座右銘,提醒自己學習、做事要堅持不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爬起來,把自個兒擼擼干凈了,走出我那煙熏火燎的房間,剛剛步出樓道,我就讓秋天狠狠撞了個斤斗。先是一陣風,施施然襲來,像一幅碩大無朋的裙裾,不由分說就把我從頭到腳擠了一遍,擠牙膏似的,立馬我就(A)。我在夏天總沒冬天那么活力洋溢,就是一個腦子清醒的問題。秋天要先來給我解決一下,何樂不為。壓迫整整一夏的天空突然變得很高,抬頭望去——無數爛銀也似的小白云(B)排列在純藍天幕上,越看越調皮,越看越像長在我心中的那些可愛的靈氣,我恨不得把它們輕輕抱下來吃上兩口。我就站在那里一直看,直到來來往往的人開始多了,(C)的房屋漸漸蘇醒了。六點鐘,園門口就有汁多味美的鮮肉大包子,厚厚一層紅亮辣油翠綠香菜,還星星般點綴著熏干大頭菜的豆腐腦,還有如同貓一樣熱情的油條,如同美麗嫻靜女友般的豆漿,還有______的大蔥燙面油餅。18.請在文中括號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劃波浪線的句子比喻新奇,請選擇一句進行賞析,并在橫線處續寫相應內容。【答案】18.A.神清氣爽(精神煥發)B.井然有序C.鱗次櫛比19.賞析示例:①第一個比喻句,以“熱情的貓”形容油條,聯想新奇,表達油條帶給人的滿足感和愉悅感。這個比喻既形象又富有情感色彩,體現了人與油條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系。②第二個比喻句,以“美麗嫻靜女友”形容豆漿,既形象又溫馨,增強語言趣味性、生動性,令讀者聯想到豆漿的溫和口感,體現了人與豆漿之間甜蜜的情感聯系。續寫示例:如同知心好友般外焦里嫩熨貼心肺【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前文描述“先是一陣風,施施然襲來,像一幅碩大無朋的裙裾,不由分說就把我從頭到腳擠了一遍,擠牙膏似的”,強調秋風讓“我”的狀態發生了改變,使“我”變得狀態良好、身心愉悅,故可填:神清氣爽或精神煥發。神清氣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精神煥發:形容人精力充沛,精神飽滿。B.此句描述白云在天空中整齊排列的樣子十分恰當,故可填:井然有序。井然有序:形容整齊而有秩序。C.詞句說房屋的分布排列緊密且有序,故可填:鱗次櫛比。鱗次櫛比: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與情景補寫的能力。賞析句子:①將油條比作熱情的貓,這種聯想十分新奇。貓通常給人活潑、熱情的印象,把油條賦予貓的熱情特質,生動形象地表達出油條帶給人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同時,這種比喻富有情感色彩,體現了人與油條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系,讓讀者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作者對油條的喜愛。②把豆漿比作美麗嫻靜的女友,形象又溫馨。美麗嫻靜的女友給人溫和、美好的感覺,這與豆漿的溫和口感相契合,增強了語言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令讀者能聯想到豆漿的溫和,體現了人與豆漿之間甜蜜的情感聯系。續寫:前文“如同貓一樣熱情的油條”“如同美麗嫻靜女友般的豆漿”,均采用了“如同……般……”的句式,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食物賦予人的某種特質,使描述更加生動形象且富有情感。所以續寫時也要遵循此句式和手法。橫線處要描述的是“大蔥燙面油餅”,需結合油餅本身的特點。從口感上來說,油餅通常是外焦里嫩的;從給人的感受方面,吃油餅能給人帶來滿足、舒適感,就如同與知心好友相處時的貼心感受。根據上述分析,將油餅“外焦里嫩”的特點以及“熨貼心肺”的感受融入到“如同……般……”的句式中,得到“如同知心好友般外焦里嫩熨貼心肺”,既符合句式要求,又通過比喻形象地表達出對大蔥燙面油餅的喜愛。(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日,被網友稱為現實版“云南蟲谷”的云南哀牢山,因為一位博主發布的探險視頻而熱度飆升,游客蜂擁而至。當地立即開啟“勸退”模式,大家一定要“聽勸”。首先,“禁區”不是“景區”。哀牢山火了之后,有網友調侃,哀牢山的危險“人設”倒塌了。事實上,(①),而是實際情況。日前,哀牢山外圍一些區域雖然已經作為景區開放,但尚未開放的深處地帶,多為原始森林,山高林密,天氣惡劣,野獸出沒,還存在大地磁場強度異常,容易導致指南針失靈,非常危險。在2021年,就有4名地質調查人員進入哀牢山腹地執行任務時殉職。這是血淚的教訓,大家一定要對自然心懷敬畏,千萬不要冒險!另外,(②)。哀牢山引發關注后,一些博主為了追逐流量而拍攝相關視頻,紛紛“追風”。將哀牢山進一步炒熱。面對“瘋狂”的流量,當地頭腦清晰,連發多條公告,苦口婆心“勸退”,千萬不要“跟‘瘋’”。應急管理部,還有央視新聞等媒體,都第一時間發文提示。潑天流量一旦用錯了地方,(③),網紅時代,這樣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多,各方面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日前,應急管理部召開會議,部署安全防范重點工作,其中就專門強調了,要加強對“野景區”、網紅打卡點的安全警示宣傳和流動巡查,嚴防違規冒險進入。新的風險,要求有新舉措,才能扎牢安全的籬笆。而面對流量洪流,我們每個人都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生命安全才有保障!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表述不當,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請在括號中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寫成整句,可以適當增刪少量詞語,但不能改變原意。【答案】20.①將“日前”改為“目前”②將“雖然”調到“哀牢山”前③在“異常”后面加“現象”21.①危險從來不是哀牢山的“人設”②“追風”不是“跟‘瘋’”③就會帶來巨大風險隱患22.示例一:面對新的風險,我們要有新舉措,才能扎牢安全籬笆。面對流量洪流,我們要擦亮眼睛,才能保障生命安全!示例二:新的風險,要求我們有新舉措,才能扎牢安全的籬笆。流量洪流,要求我們提高警惕,才能保障生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