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歷史適應性試卷(二)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4分)如圖是明代朱天然《歷代古人像贊》中收錄的老子像,右上角題人物姓名、左上角題贊辭。據此,我們可知()A.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國人 B.這是研究老子的第一手史料 C.《五千言》(又名《道德經》)哲理精深 D.老子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2.(4分)商鞅在《商君書?農戰》中寫道:“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他的改革中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發展面貌的措施是()A.廢除舊的土地制度 B.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C.獎勵耕織 D.統一度量衡3.(4分)據統計,自漢和帝開始,東漢中后期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齡不到10歲,平均壽命約24歲。這些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反映出東漢中后期政局最突出的特點是()皇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即位年齡1011311281512179壽命(歲)27232303936341854A.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豪強世族勢力的膨脹 C.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 D.戰亂頻繁與社會變革4.(4分)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得到農民熱烈擁護,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這恰好說明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A.經濟落后 B.八股取士 C.君權強化 D.政治腐敗5.(4分)在一年一度的學科文化節中,歷史組展出了中華英雄譜展板,主要展覽了以下四位英雄人物的事跡。由此可見,此次展覽的主題是()A.交流互鑒,民族融合 B.勵精圖治,安邦治國 C.抵御外敵,愛我中華 D.改革創新,順應潮流6.(4分)“農民不是新生產力的代表,他們提不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明確主張,這是他們的階級局限所在。但是他們打擊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封建統治勢力,正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要求。這本來是要由資產階級做的,它沒有做,農民替它做了。”《中國近代通史》中的這段話,意在表明()A.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是農民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B.中國近代農民戰爭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雙重性質 C.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失敗是由于沒有反對封建統治勢力 D.農民階級雖有局限性,但始終是近代史上革命的主力軍7.(4分)小明想研究五四運動的歷史,以下參考資料最可信的是()A.油畫《五四運動》 B.1919年《北京學界全體宣言》 C.電影《建黨偉業》 D.周策縱《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8.(4分)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名字鮮為人知,功績舉世矚目”為標題報道了我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的元勛,從此他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他就是()A.鄧稼先 B.楊利偉 C.袁隆平 D.屠呦呦9.(4分)林托特的《羅馬共和國政制》中提到:“平民保民官的起源,在等級沖突的故事中居于核心地位。”由此可知()A.保民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B.兩名保民官都是由平民選出 C.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 D.保民官是平民同貴族長期斗爭的結果10.(4分)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采邑制改革)促進了以土地關系為紐帶的封建等級制的形成,建立起以中小封建主為基礎的騎兵制度,極大地增強了法蘭克國家的軍事和政治實力。由此可知,這種制度提出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革土地關系 B.弱化血緣紐帶 C.增強國家實力 D.確立等級制度11.(4分)2024年12月9日,大型紀錄片《湖湘一萬年》第五集《青銅迷蹤》在央視播出,其中最有可能涉及到的內容是()A.玉蟾巖遺址 B.皿方罍 C.馬王堆漢墓 D.城頭山遺址12.(4分)在岳麓書院的文廟里懸掛著一副楹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其中“濂溪一脈”指的是()A.屈原 B.周敦頤 C.王船山 D.胡安國和胡宏父子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13題10分,14、15、16題每題14分,共52分)13.(10分)在漫長而燦爛的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中,民族關系和對外交往猶如兩條絢麗多彩的絲帶,交織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請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或“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總結一個觀點,并圍繞這一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歷史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行文流暢。材料如圖所示14.(14分)每年國慶節前后,很多媒體都會聯動推出“歌聲里的中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啊,中國,中國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啊,中國,中國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春天的故事》(1)(4分)材料一的歌曲創作于1943年,歌詞中“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是指民主革命時期的什么道路?歌詞中“抗戰八年多”取得勝利的標志是什么?請舉一例“抗戰”發生在湖南的重大戰役。(2)(4分)材料二《春天的故事》是1994年創作的一首歌曲,敘述并歌頌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果。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歌曲中的“老人”是誰?1992年的“故事”發生的國際政治背景是什么?(3)(6分)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最重要的經驗是什么?綜上,你有何歷史感悟?15.(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法、德、美世界貿易總值對比(單位:億馬克)年份世界貿易總值英國(連同殖民地)法國德國美國185014533.8(52.4)152112.8187037491.8(140)454234材料二從內戰后到19世紀末的40年間,是美國完成工業革命、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的階段。正是在這個既混亂又蓬勃的時代,美國奠定了經濟實力。資本主義發展的龍頭產業無疑是鐵路,鐵路本身就是工業。——摘編自錢滿素、張瑞華《美國通史》材料三在這些案例中,涉及新興大國對于原先主導大國的競爭或趕超,較具代表性的案例主要有四個:一是在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英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美國的崛起,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和平崛起……四是20世紀中后期蘇聯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的崛起,結果沒有導致跟國際體系主導者美國之間的熱戰,卻導致了兩國之間長期的冷戰。——摘編自包剛升《大國的命運:從政治危機到國家現代化》(1)(4分)提取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信息,并進行簡要說明。(2)(4分)根據材料二回答,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龍頭產業是什么?請列舉一例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交通運輸領域的成就。(3)(6分)根據材料三思考,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后期,國際體系的主導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綜上,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6.(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當時的法律制度下,由于土地的貨幣租金是固定的,隨著土地產出的增長,貴族領主獲得收益的比例也逐漸降低了……16世紀,領主貴族所獲得的土地租金收入與同一塊土地承租者所獲得的收入對比,其比例為1:10……據施脫克馬爾統計,16世紀大領主貴族采用新方法經營農場者總共不過5~8家。只有在領主成功地使用地產管理適應競爭要求和市場價格變化的那些地方,其莊園才能生存下來。——摘編自徐華娟《社會轉型時期英國富裕農民社會經濟生活研究》材料二以自由競爭為特征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第一階段,為壟斷資本主義的前身……自由資本主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歷史階段,它的產生是以封建王朝的崩潰和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為標志的。——摘編自馬克思《資本論》材料三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許多國家都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政治動蕩……嚴重的經濟危機,還使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生活狀況惡化,推動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摘編自武寅《簡明世界歷史讀本》(1)(4分)根據材料一回答,“采用新方法經營農場”體現了生產組織形式發生了什么變化?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使用“新方法”經營的經濟從本質上看性質是什么?(2)(4分)根據材料二回答,自由資本主義產生的標志是什么?它與壟斷資本主義有何關系?(3)(6分)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面對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政治動蕩,美國和德國的應對方式有何不同?這一危機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
2025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歷史適應性試卷(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AAADCBBADCB題號12答案B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4分)如圖是明代朱天然《歷代古人像贊》中收錄的老子像,右上角題人物姓名、左上角題贊辭。據此,我們可知()A.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國人 B.這是研究老子的第一手史料 C.《五千言》(又名《道德經》)哲理精深 D.老子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老子,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據題干信息“右上角題人物姓名、左上角題贊辭”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國人,A項正確;明代朱天然《歷代古人像贊》中收錄的老子像,并非第一手史料,排除B項;“《五千言》(又名《道德經》)哲理精深”和“老子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雖然與老子相關,但從圖片無法得出,排除CD項。故選:A。【點評】本題以老子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2.(4分)商鞅在《商君書?農戰》中寫道:“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他的改革中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發展面貌的措施是()A.廢除舊的土地制度 B.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C.獎勵耕織 D.統一度量衡【分析】本題考查商鞅變法。【解答】A.商鞅變法廢除舊的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發展面貌,故A正確。B.廢除貴族世襲特權,有利于打擊舊貴族勢力,排除B。C.獎勵耕織,有利于農業的發展,但不是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發展面貌的措施,排除C。D.統一度量衡,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但不是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發展面貌的措施,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商鞅變法相關知識。3.(4分)據統計,自漢和帝開始,東漢中后期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齡不到10歲,平均壽命約24歲。這些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反映出東漢中后期政局最突出的特點是()皇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即位年齡1011311281512179壽命(歲)27232303936341854A.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豪強世族勢力的膨脹 C.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 D.戰亂頻繁與社會變革【分析】本題考查東漢的興衰,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無法主政,大權就由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的權力膨脹。皇帝長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擺布,想親自行使君權,就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寵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環往復,形成了東漢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故A符合題意;題干材料反映出東漢中后期政局最突出的特點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不是豪強世族勢力的膨脹、戰亂頻繁與社會變革,排除BD;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與東漢無關,排除C。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東漢的興衰,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出東漢中后期政局最突出的特點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4.(4分)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得到農民熱烈擁護,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這恰好說明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A.經濟落后 B.八股取士 C.君權強化 D.政治腐敗【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李自成起義的相關史實。掌握基礎知識。【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陜北連年旱荒,加上土地兼并,賦稅沉重,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主要針對土地兼并嚴重的狀況,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能夠說明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政治腐敗,D項符合題意;經濟落后在題干信息未體現,排除A項;八股取士是明朝時期的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C項;君權強化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李自成起義的相關史實。5.(4分)在一年一度的學科文化節中,歷史組展出了中華英雄譜展板,主要展覽了以下四位英雄人物的事跡。由此可見,此次展覽的主題是()A.交流互鑒,民族融合 B.勵精圖治,安邦治國 C.抵御外敵,愛我中華 D.改革創新,順應潮流【分析】考查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和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相關知識。【解答】根據所學可知,戚繼光抗擊倭寇,基本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患。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康熙時期,雅克薩之戰后,中俄經過協商,簽訂《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林則徐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因此,這些人物都抗擊了外國侵略者,捍衛了國家主權,C項正確;交流互鑒,民族融合;勵精圖治,安邦治國;改革創新,順應潮流都不符合材料抗擊外國侵略者,捍衛了國家主權的主旨,排除ABD項。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了歸納總結能力,掌握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和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相關知識。6.(4分)“農民不是新生產力的代表,他們提不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明確主張,這是他們的階級局限所在。但是他們打擊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封建統治勢力,正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要求。這本來是要由資產階級做的,它沒有做,農民替它做了。”《中國近代通史》中的這段話,意在表明()A.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是農民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B.中國近代農民戰爭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雙重性質 C.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失敗是由于沒有反對封建統治勢力 D.農民階級雖有局限性,但始終是近代史上革命的主力軍【分析】本題考查近代史上農民階級的作用,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據題干信息“這是他們的階級局限所在。但是他們打擊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封建統治勢力,正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要求。這本來是要由資產階級做的,它沒有做,農民替它做了”可知,題干對農民階級進行了客觀的評價,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雙重性質,B項正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是農民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與題干中“但是他們打擊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封建統治勢力,正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要求”不符,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農民階級,而不是資產階級革命失敗的原因,排除C項;“農民階級雖有局限性,但始終是近代史上革命的主力軍”說法符合史實,但與強調的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和革命性不符,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以近代史上農民階級的作用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7.(4分)小明想研究五四運動的歷史,以下參考資料最可信的是()A.油畫《五四運動》 B.1919年《北京學界全體宣言》 C.電影《建黨偉業》 D.周策縱《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研究五四運動歷史最可信的參考資料,重點掌握史料的來源的相關史實。【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能夠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屬于第一手史料。1919年《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屬于第一手資料,是最可信的資料,B項正確;油畫《五四運動》帶有創作者的主觀性,屬于第二手史料,可信度不如一手史料,排除A項;電影《建黨偉業》屬于影視作品,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屬于第二手史料,可信度不如一手史料,排除C項;周策縱《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帶有創作者的主觀性,屬于第二手史料,可信度不如一手史料,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研究五四運動歷史最可信的參考資料的相關史實。8.(4分)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名字鮮為人知,功績舉世矚目”為標題報道了我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的元勛,從此他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他就是()A.鄧稼先 B.楊利偉 C.袁隆平 D.屠呦呦【分析】本題考查鄧稼先的成就。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兩彈元勛”。【解答】鄧稼先擔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的負責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接著他又參加了氫彈的研制,被譽為“兩彈元勛”,A符合題意;楊利偉是航天英雄,排除B;袁隆平被稱為“水稻雜交之父”,排除C;屠呦呦發現并提取了有效治療瘧疾青蒿素,排除D。故選:A。【點評】解答本題要把握好考查的知識點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做出正確的選擇。把握鄧稼先的相關知識。9.(4分)林托特的《羅馬共和國政制》中提到:“平民保民官的起源,在等級沖突的故事中居于核心地位。”由此可知()A.保民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B.兩名保民官都是由平民選出 C.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 D.保民官是平民同貴族長期斗爭的結果【分析】本題考查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的興衰,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材料沒有涉及保民官的作用,排除。B.兩名保民官都是由平民選出,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根據材料“平民保民官的起源,在等級沖突的故事中居于核心地位”可知,平民保民官的起源是平民同貴族長期斗爭的結果,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記憶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的興衰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0.(4分)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采邑制改革)促進了以土地關系為紐帶的封建等級制的形成,建立起以中小封建主為基礎的騎兵制度,極大地增強了法蘭克國家的軍事和政治實力。由此可知,這種制度提出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革土地關系 B.弱化血緣紐帶 C.增強國家實力 D.確立等級制度【分析】本題考查封君與封臣,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改革土地關系是采邑制改革的內容,不是目的,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血緣關系,排除。C.根據材料“極大地增強了法蘭克國家的軍事和政治實力”可知,采邑制改革增強了法蘭克國家的軍事和政治實力,說明采邑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強國家實力,符合題意。D.確立等級制度是采邑制改革的影響,不是目的,排除。故選:C。【點評】記憶封君與封臣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1.(4分)2024年12月9日,大型紀錄片《湖湘一萬年》第五集《青銅迷蹤》在央視播出,其中最有可能涉及到的內容是()A.玉蟾巖遺址 B.皿方罍 C.馬王堆漢墓 D.城頭山遺址【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皿方罍是商周時期鑄造的大型盛酒器,屬于青銅器中的典型代表。皿方罍堪稱“方罍之王”,是湖湘地區青銅文化的杰出象征。大型紀錄片《湖湘一萬年》第五集《青銅迷蹤》很有可能涉及皿方罍相關內容,B項符合題意;玉蟾巖遺址是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它主要出土的是早期的陶器、稻谷等遺存,與青銅文化關系不大。玉蟾巖遺址的重要價值在于其在農業起源等方面的研究意義,并非青銅相關,A項錯誤;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的家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絲織品、漆器、簡牘等文物,其年代為漢代,主要展現的是漢代的文化、喪葬等方面的風貌,不是青銅時代的典型代表,與青銅文化關聯性不強,C項錯誤;城頭山遺址是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遺址,它是中國已知年代最早、文物最豐富、保護最完整的古城遺址之一。城頭山遺址主要體現的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征,如早期的城址布局、水稻田遺跡等,與青銅文化沒有直接聯系,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考查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2.(4分)在岳麓書院的文廟里懸掛著一副楹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其中“濂溪一脈”指的是()A.屈原 B.周敦頤 C.王船山 D.胡安國和胡宏父子【分析】本題考查宋代理學,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濂溪一脈”指的是周敦頤,他是宋朝理學的開創者,為湖湘學派的形成奠定思想淵源。故B符合題意;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排除A;王船山即王夫之是明朝思想家,排除C;“濂溪一脈”指的是周敦頤,不是胡安國和胡宏父子,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宋代理學,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濂溪一脈”指的是周敦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13題10分,14、15、16題每題14分,共52分)13.(10分)在漫長而燦爛的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中,民族關系和對外交往猶如兩條絢麗多彩的絲帶,交織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請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或“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總結一個觀點,并圍繞這一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歷史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行文流暢。材料如圖所示【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據題干信息“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可提煉出觀點為: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經歷了由對外開放對閉關鎖國的過程。然后圍繞觀點,結合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閉關鎖國等史實進行分析,最后進行總結。論述: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典型事件是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玄奘西行促進了中印文化交往,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中國的文化,促進了中日交往;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但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清朝時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該政策推行了近兩百年,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故答案為:觀點: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經歷了由對外開放對閉關鎖國的過程。論述: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典型事件是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玄奘西行促進了中印文化交往,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中國的文化,促進了中日交往;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但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清朝時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該政策推行了近兩百年,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點評】本題以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14.(14分)每年國慶節前后,很多媒體都會聯動推出“歌聲里的中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啊,中國,中國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啊,中國,中國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春天的故事》(1)材料一的歌曲創作于1943年,歌詞中“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是指民主革命時期的什么道路?歌詞中“抗戰八年多”取得勝利的標志是什么?請舉一例“抗戰”發生在湖南的重大戰役。(2)材料二《春天的故事》是1994年創作的一首歌曲,敘述并歌頌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果。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歌曲中的“老人”是誰?1992年的“故事”發生的國際政治背景是什么?(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最重要的經驗是什么?綜上,你有何歷史感悟?【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革命道路、抗日戰爭、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1)道路:根據材料一“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可知,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標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歌詞中“抗戰八年多”取得勝利的標志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重大戰役:結合所學抗日戰爭的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期間發生在湖南的著名戰役是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任選一個即可)(2)“老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天的故事》中的“老人”是指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政治背景:根據材料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可知,與此相關的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當時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挫折。(3)經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因此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感悟:本題是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故答案為:(1)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重大戰役: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任選一個即可)(2)“老人”:鄧小平。政治背景: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挫折。(3)經驗: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感悟: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點評】本題以中國革命道路、抗日戰爭、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15.(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法、德、美世界貿易總值對比(單位:億馬克)年份世界貿易總值英國(連同殖民地)法國德國美國185014533.8(52.4)152112.8187037491.8(140)454234材料二從內戰后到19世紀末的40年間,是美國完成工業革命、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的階段。正是在這個既混亂又蓬勃的時代,美國奠定了經濟實力。資本主義發展的龍頭產業無疑是鐵路,鐵路本身就是工業。——摘編自錢滿素、張瑞華《美國通史》材料三在這些案例中,涉及新興大國對于原先主導大國的競爭或趕超,較具代表性的案例主要有四個:一是在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英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美國的崛起,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和平崛起……四是20世紀中后期蘇聯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的崛起,結果沒有導致跟國際體系主導者美國之間的熱戰,卻導致了兩國之間長期的冷戰。——摘編自包剛升《大國的命運:從政治危機到國家現代化》(1)提取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信息,并進行簡要說明。(2)根據材料二回答,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龍頭產業是什么?請列舉一例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交通運輸領域的成就。(3)根據材料三思考,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后期,國際體系的主導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綜上,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1)歷史信息:根據材料一“英、法、德、美世界貿易總值對比(單位:億馬克)”中的數據變化可得出,英國在19世紀中期到后期的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說明:根據材料一“英、法、德、美世界貿易總值對比(單位:億馬克)”可知,這與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有關。英國的工業產品大量出口,同時其殖民地為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原料來源。(2)產業:根據材料二“資本主義發展的龍頭產業無疑是鐵路,鐵路本身就是工業”可得出,龍頭產業是鐵路。成就:結合所學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知識可知,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3)變化:根據材料三“一是在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英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美國的崛起,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和平崛起……四是20世紀中后期蘇聯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的崛起”可知,國際體系的主導者從英國轉變為美國。因素:根據上述材料反映的兩次工業革命和大國的崛起可知,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經濟實力,尤其是工業實力。故答案為:(1)歷史信息:英國在19世紀中期到后期的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說明:英國的工業產品大量出口,同時其殖民地為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原料來源。(2)產業:鐵路。成就: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3)變化:從英國轉變為美國。因素:經濟實力,尤其是工業實力。【點評】本題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16.(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當時的法律制度下,由于土地的貨幣租金是固定的,隨著土地產出的增長,貴族領主獲得收益的比例也逐漸降低了……16世紀,領主貴族所獲得的土地租金收入與同一塊土地承租者所獲得的收入對比,其比例為1:10……據施脫克馬爾統計,16世紀大領主貴族采用新方法經營農場者總共不過5~8家。只有在領主成功地使用地產管理適應競爭要求和市場價格變化的那些地方,其莊園才能生存下來。——摘編自徐華娟《社會轉型時期英國富裕農民社會經濟生活研究》材料二以自由競爭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種子種苗國際貿易與市場分析考核試卷
- 紡織設備操作安全風險評估與控制考核試卷
- 窗簾行業的綠色服務模式創新實踐與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維綸纖維在高端服裝面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紡織行業供應鏈管理策略考試考核試卷
- 木材采伐與可持續經營考核試卷
- 濾波器設計與實現考核試卷
- 電氣安裝施工環境保障措施考核試卷
- 礦山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考核試卷
- 山西省長治市三校2025年高三元月三診一模摸底診斷測試英語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鐵粉運輸合同協議
- 廣東省珠海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無答案)
- 2024年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水網發展研究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第4單元 亮火蟲(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粵教花城版(2024)音樂一年級下冊
- 車間生產材料管理制度
- 2023年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 2025年融媒體中心招聘考試筆試試題(60題)附答案
- 湖南省2025屆高三“一起考”大聯考(模擬二)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 西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期中測試題(含答案)
- 商業地產項目整體經營方案
- 旅行社代訂業務合同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