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八中高一(下)期中化學(選考班)試卷和答案_第1頁
2023北京八中高一(下)期中化學(選考班)試卷和答案_第2頁
2023北京八中高一(下)期中化學(選考班)試卷和答案_第3頁
2023北京八中高一(下)期中化學(選考班)試卷和答案_第4頁
2023北京八中高一(下)期中化學(選考班)試卷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北京八中高一(下)期中化學(選考班)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第一部分H選擇題共42分)本部分共題,每小題2分,共42分。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下列金屬在冷、濃的硝酸或硫酸中,能形成致密氧化膜的是A.MgB.FeC.D.Na2.在一定條件下,對于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反應:X(g)+Y(g)2Z(g),下列說法能充分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A.X、Y、Z的濃度相等C.X、Y、Z在容器中共存B.正、逆反應速率均等于零D.X、Y、Z的濃度均不再改變3.下列食品添加劑中,其使用目的與反應速率有關的是()A.抗氧化劑C.著色劑B.調味劑D.增稠劑4.將10molA和5molB10L真空容器內,某溫度下發生反應:3A(g)+B(g)內,消耗A的平均速率為0.06mol·L-1·s-1,則在0.2s時,容器中C的物質的量是2C(g),在最初的0.2sA.0.12molB.0.08molC.0.04molD.0.8mol5.實驗室制備下列氣體的方法可行的是NH3H2SA.加熱氯化銨制C.二氧化錳和稀鹽酸制6.下列解釋事實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B.硫化鈉和濃硫酸混合制Cl2NO2D.銅和濃硝酸制+Cl34A.遇HCl產生白煙:32NO+O2=2NO2B.NO遇空氣變為紅棕色:催化劑4NH3+5O24NO+6H2OC.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NO:3△Cu+2NO3?+4H+=Cu2++2NO2HOD.Cu與稀混合產生無色氣體:322NH+HCl=NHCl7.已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34NH4ClA.B.C.中含有離子鍵和分子中都含有共價鍵3NH+HOOH?極易溶于水,與水反應332D.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時,會產生大量白煙第1頁/共20頁8.下列實驗結論與實驗現象相符合的一組是選實驗項現象結論向某鹽溶液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4A原溶液中含有NHSO2具有漂白性熱把SO2通入紫色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B溶液紫色褪去蔗糖變黑中CD向蔗糖中滴加濃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向盛有Cu片的試管中加入稀HSO,Cu片逐漸溶解,產生NaNO3是催化劑,可增大Cu與24無明顯現象,再加入NaNO3固體氣泡,溶液變藍稀HSO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24A.AB.BC.CD.D9.氮、鐵元素在細菌的作用下可發生如圖所示的轉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硝化過程均屬于氮的固定B.硝化過程中,含氮物質均發生還原反應C.在氨氧化細菌作用下,水體中的氮元素可轉移至大氣中++D.Fe3+將NH轉化為N的離子方程式為Fe3+2NH=Fe2+N2↑+8H+244H2O10.探究影響分解速率的影響因素,實驗方案如圖。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H2O分解速率的影響2A.對比①②,可探究溶液對3第2頁/共20頁H2OB.對比②③④,可探究溫度對分解速率的影響2H2O分解反應2C.D.實驗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一定溫度下,反應N(g)+O(g)?2NO(g)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措施不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是(是催化劑,不參與3H2O分解速率越快2)22A.縮小體積使壓強增大C.恒容,充入HeB.恒容,充入N2D.恒壓,充入He12.我國科學家設計可同時實現H2制備和海水淡化的新型電池,裝置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電極aB.電極b的反應式:NH-4e+4OH-=N↑+4HO2422C.每生成1molN2,有2molNaCl發生遷移D.離子交換膜c、d分別是陽離子交換膜和陰離子交換膜13.利用“碳捕獲與儲存”技術可將工廠排放的CO2收集并儲存,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碳捕獲與儲存”有助于緩解溫室效應B.過程INaOH溶液“捕獲”CO2C.過程Ⅲ和過程Ⅳ的反應均為分解反應D.上述過程中NaOH和Ca(OH)2能夠循環利用14.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解釋或結論中,不正確的是選實驗操作試劑A現象結論項A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SO2具有還原性SO2具有漂白性B新制氯水黃綠色褪去第3頁/共20頁CDH2S溶液出現淡黃色渾濁SO2具有氧化性鹽酸酸化的BaCl2無明顯變化,一段時間后產生硫元素從+4價被氧化溶液白色沉淀到+6價A.AB.BC.CD.D15.氫氧燃料電池已用于航天飛機,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關于該燃料電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H2在負極發生氧化反應B.電子從a電極經外電路流向bC.供電時的總反應為:+O==O222D.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率可達100%16.選擇不同的反應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所用試劑不合理的是...CaCO32H+=Ca+2++CO2+H2O(觀察氣泡產生的快慢a.b.)?+2H+SO2H2O(+SO223觀察渾濁產生的快慢)反應影響因素所用試劑塊狀CaCO3、0.5mol/LHClABCDaabb接觸面積H+濃度H+濃度溫度粉末狀CaCO3、0.5mol/LHCl塊狀CaCO3、0.5mol/LHCl塊狀CaCO3、3.0mol/LHCl0.1mol/LNaSO、稀H422320.1mol/LNaSO、濃H422320.1mol/LNaSO、0.1NaSOHSO、冷水223223240.1mol/LNaSO、0.1NaSOHSO、熱水22322324A.AB.BAgNO3溶液中通入過量SOC.C,過程和現象如圖。D.D17.向2第4頁/共20頁AgSOAg;灰色固體中含有經檢驗,白色沉淀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3...A.①中生成白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2Ag+SO2HOSO++=2H+223Ag2SOAgSOAg2SO4小于3B.①中未生成,證明溶解度:4C.②中的現象體現了Ag+的氧化性D.該實驗條件下SO2與AgSOAg的速率大于生成的速率反應生成3318.CO和H在催化劑作用下制CHOH,主要涉及的反應有:223①CO(g)+3H(g)=CHOH(g)+HO(g)H=-49.0kJ/mol22321②CO(g)+H(g)=CO(g)+HO(g)△H=+41.2kJ/mol22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為吸熱反應B.若①中水為液態,則△H1′>-49.0kJ/molC.②中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D.CO(g)+2H(g)=CHOH(g)△H=-90.2kJ/mol23()+()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6HOg24NHgg19.對可逆反應32()=5v逆(NO)4v正OA.達到化學平衡時,2xmolNOx,則反應達到平衡狀態3B.單位時間內生成的同時,消耗C.達到化學平衡時,若增加容器體積,則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NH3)=()2v正3v正H2OD.化學反應速率關系是:20.實驗小組探究SO與NaO的反應。向盛有SO的燒瓶中加入NaO固體,測得反應體系中O含量的2222222變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有O生成推測發生了反應:2NaO+2SO=2NaSO+O2222223B.段O含量下降與反應O+2Na=2NaSO有關222324第5頁/共20頁C.可用HNO酸化的BaCl溶液檢驗b點固體中是否含有Na3224D.產物Na也可能是SO與NaO直接化合生成的2422221.實驗小組探究雙氧水與KI的反應,實驗方案如下表。序號①②③實驗裝置及操作溶液立即變為棕黃色,產生少量無色氣體;溶液顏色逐漸加深,溫度無明顯變化;最終有紫黑色沉淀析出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立即變為黃色,產生大量無色氣體;溶液溫度升高;最終溶液仍為黃色實驗現象溶液無明顯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對H2O分解有催化作用2H2OB.對比②和③,酸性條件下氧化的速率更大2H2O的速率C.對比②和③,②中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分解的速率大于HO氧化222H2OD.實驗②③中的溫度差異說明,氧化KI的反應放熱2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8分)22.某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銅與濃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硫并研究其性質,所用實驗裝置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將銅絲下端卷成螺旋狀的理由是_______。(2)向外拉銅絲,終止反應,冷卻后,進一步證明A裝置試管中反應所得產物含有銅離子的操作是_______。(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4)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5)裝置B和裝置C分別驗證了二氧化硫的_______性質。第6頁/共20頁(6)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發現試管中有黑色物質產生,猜測黑色物質中可能含有CuO、Cu2S和CuS,針對產生的黑色物質,該小組同學利用裝置A用不同濃度的濃硫酸與銅反應繼續實驗探究,并獲得數據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填字母)。已知:Cu2S、CuS不溶于稀硫酸。硫酸濃度/(mol·L-1)黑色物質出現的溫度/°C黑色物質消失的溫度/°C151618約150約140約120約236約250不消失A.取黑色物質洗滌、干燥后稱量,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再取固體洗滌、干燥后稱量,固體質量不變,說明黑色物質中不含CuOB.黑色物質消失過程中有SO、HS生成22C.相同條件下,硫酸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黑色物質越易出現、越易消失D.硫酸濃度為16mol/L時,先升溫至250°C以上,再將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可以避免產生黑色物質23.某興趣小組用Fe(SO)溶液吸收含SO的尾氣(SO的體積分數約10%,其余為空氣),實驗裝置如圖所24322示:(1)裝置A中SO與Fe(SO)溶液反應生成FeSO,寫出該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_______。22434(2)反應后,若要檢驗裝置A中Fe3+是否過量,可用試劑為_______;若要檢驗SO2是否過量,可用試劑為_______。(3)裝置B中所用X溶液為_______,作用是_______。(4)若實驗測得反應后的裝置A中不含有SO,為測定其中所含FeSO的物質的量濃度,現進行如下實驗:24取20.00mL裝置A中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0.1000mol·L-14)2溶液,發生反應Fe2++Ce4+=Ce3++Fe3+,當反應恰好完全時,共消耗Ce(SO)溶液18.00mL。請通過計算確定FeSO的物質的量濃度____。42424.化工發展是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國煤化工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利用合成氣(主要成分為CO、CO和H)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甲醇(CHOH)是其中的一個研究項目。該研究發生的主要反223應如下:Ⅰ.CO與H2反應合成甲醇Ⅱ.CO與H反應合成甲醇CO(g)+3H(g)?CHOH(g)+HO(g)222232(1)上述反應Ⅰ是原子經濟性反應,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2)在工業上,為了提高上述反應Ⅱ的反應速率,除了采用合適的催化劑之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第7頁/共20頁_______(填一項即可)。(3)一定溫度下,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Ⅱ,下列可以表明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_____。a.單位時間消耗nmolCO2的同時,消耗3nmol的H2b.容器內3OH的濃度不再改變c.容器內氣體壓強不再改變d.容器內氣體密度不再改變(4)生成1molCH3OH放出akJ的能量,反應Ⅰ中拆開1mol化學鍵所需的能量(E)的相關數據如下:CO中的C=O化學鍵H—HmC—OnH—OxC—HyE(kJ)E1根據相關數據計算拆開1molC=O所需的能量E1______________kJ。(5)H還原電化學法制備甲醇的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22通入H的一端是電池的________極(填“正”或“負,通入CO的一端發生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22(),工廠常用NaClO溶液將2氧化為?,實現煙氣中NOxNO3NO、NONOx25.工業煙氣中常含有的脫除。x(1)在大氣中會形成酸雨。形成酸雨的過程中,表現______性。x(2)向NaClO溶液中加入硫酸,研究初始對脫除率的影響,結果如下。x①不用鹽酸調節NaClO溶液初始pH=3.5時NaClO的原因是______。②將溶液脫除的離子方程式補充完整:_____。?3□+□______+□______□+□Cl-+□______③時,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脫除率隨溶液初始升高而增大的可能原因:______。x第8頁/共20頁26.某小組對與濃的反應進行研究。記錄如下:藥品3裝置現象0.64gCu(0.01mol)和片片消失,得到綠色溶液A,放置較長時.....實驗1HNO3間后得到藍色溶液B……20.0mL濃.I.(1)與濃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3Ⅱ.探究實驗1中溶液A呈綠色而不是藍色的原因。(2)甲認為溶液呈綠色是由Cu2+離子濃度較大引起的。乙根據實驗記錄,認為此觀點不正確,乙的依據是______。NONON通入B中,再鼓入。結果證2(3)乙認為溶液呈綠色是由溶解的引起的。進行實驗222實假設成立。則以上兩步操作對應的現象分別是____________。(4)為深入研究,丙查閱資料,有如下信息:NONO中通少量溶液呈無色。2?。苡械臐獬庶S色;水或稀233NO2NO+HO=+;2232ⅱ.溶于水,會發生反應2HNO是弱酸,只能穩定存在于冷、稀的溶液中,否則易分解。2?2++?2)2?ⅲ.能與Cu2+反應:Cu2(藍色)4NOO2(綠色)4據此,丙進一步假設:()的藍色溶液混合而形成的綠色;Cu32NO①可能是A中剩余的濃溶解了得到的黃色溶液與32()2?②可能是A中生成了CuNO2使溶液呈綠色。4丙進行如下實驗:操作現象()?。渲婆c溶液A的cH+相同的溶液,取3溶液呈黃色20.0mL,通入NO2氣體實驗3()Cu固體攪拌至完全溶解32ⅱ.再加溶液變為綠色ⅲ.加水稀釋溶液立即變藍溶液呈綠色實驗?。?)藍色溶液中通入少量Cu32第9頁/共20頁4NO2有無色氣體放出,遇空氣變紅棕色,溶液很快變為藍色H2SO4ⅱ.加入?、賮喯跛岱纸獾幕瘜W方程式是______。H2SO②請用平衡原理解釋加入稀后綠色溶液變藍的原因:______。4③根據實驗得出結論:實驗1A呈綠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第10頁/20頁參考答案第一部分H選擇題共42分)本部分共題,每小題2分,共42分。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答案】B【分析】【詳解】鐵、鋁在冷、濃的硝酸或硫酸中鈍化,故B正確。2.【答案】D【詳解】A.達到平衡狀態時,各物質的濃度取決于物質的起始物質的量和反應的轉化程度,因此各物質濃度相等,不能作為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的依據,故A錯誤;B.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的物質的量不變,但并不意味著不再有生成物生成,只是生成物生成的速率與生成物被消耗的速率相等,所以不能說反應速率為0,故B錯誤;C.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生成的速率與生成物被消耗的速率相等,反應物和生成物共存不能作為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的依據,故C錯誤;D.達到平衡狀態時,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故D正確;故選D。3.答案】A【詳解】A.抗氧化劑減少食品與氧氣的接觸,延緩氧化的反應速率,故A正確;B.調味劑是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與速率無關,故B錯誤;C.著色劑是為了給食品添加某種顏色,與速率無關,故C錯誤;D.增稠劑是改變物質的濃度,與速率無關,故D錯誤。故選:A。4.【答案】B【分析】【詳解】在最初0.2s內,消耗A的平均速率為0.06mol·L-1·s-1,可知A的物質的量的變化為vVt=0.06molL?1s?110L,將其代入三段式中有:+初始量1050變化量0.12平衡量9.880.044.960.080.08可知此時C的物質的量為0.08molB項符合題意。故選B。5.【答案】D【詳解】A.氯化銨固體受熱分解生成氯化氫與氨氣,二者在低溫的試管口處會重新反應生成氯化銨并堵塞導管,A錯誤;B.NaS+2HSO(濃)=NaSO+SO↑+S↓+2HO,B錯誤;2242422C.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C錯誤;濃)=()+222+2H2O,D正確;D.Cu43+Cu3故答案為:D。6.【答案】D【分析】+Cl,故A正確;34【詳解】A.遇HCl生成氯化銨,32NO+O2=2NOB.NO和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二氧化氮,反應方程式是,故B正確;2催化劑4NH3+5O24NO+6H2O,故C正確;C.發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反應方程式是3D.Cu與稀混合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3Cu2NO38H+=3Cu+?+2++2NO4H2O,故D錯誤;選D。7.【答案】C【詳解】A.氯化銨含有銨根離子和氯離子之間的離子鍵,選項A正確;B.C.和HCl都由非金屬原子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共價鍵,選項B正確;3極易溶于水,因為水為極性分子且含有氫鍵,為極性分子、含有氫鍵,與水反應生成一水合33+HOH2O,選項C不正確;氨32D.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時,會產生大量白煙,白煙為氯化銨顆粒,D正確;答案選C。8.【答案】A【詳解】A.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為NH3,原溶液為鹽溶液,說明鹽溶液中和濃NaOH溶+液在加熱下反應生成了氨氣,因此說明該鹽溶液中含有NH,故A正確;4B.SO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過程中被氧化,體現了SO的還原性,故B錯誤;22C.向蔗糖中滴加濃硫酸,固體變黑說明生成了碳單質,體現了濃硫酸的脫水性,故C錯誤;D.常溫下Cu與稀硫酸不反應,向溶液中加入NaNO固體,NaNO電離出,?3NO?3酸性下具有強氧化33性,能與Cu反應生成NO氣體,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A。9.【答案】C【詳解】A.氮的固定是將游離態氮轉化為化合態的氮,如圖可知反硝化過程是將氮的化合態轉化為氮氣,不屬于氮的固定,A錯誤;B.如圖可知,硝化過程NH+轉化為NO-,再轉化為NO-,氮元素化合價不斷升高,發生氧化反應,B錯423第12頁/20頁誤;C.如圖可知,在氨氧化細菌作用下,水體中的氮元素可轉變為氮氣,而轉移至大氣中,C正確;++D.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和原子守恒,Fe3+將NH轉化為N的離子方程式為6Fe3+2NH=6Fe2+N2↑+8H244+,D錯誤;答案選C。10.【答案】C【詳解】A.實驗②是在實驗①的溶液中加入催化劑FeCl,與實驗①做對比實驗,可探究FeCl溶液對33HO分解速率的影響,選項A正確;22B.實驗②是參照,③、④相當于在②的基礎上升高和降低溫度,可探究溫度對HO分解速率的影響,選22項B正確;H2O分解反應,但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選項C不正確;2C.是催化劑,催化劑參與3H2OD.根據圖中信息,熱水分解速率快故實驗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選2項D正確;答案選C。【答案】C【詳解】.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縮小體積,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增大,A選項不滿足題意;B.容積不變,充入N,使反應物N的物質的量濃度增大,濃度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大,B選項不滿足22題意;C.容積不變,充入He,反應容器內壓強增大,但N、ONO的物質的量濃度并沒有變化,因此不改變22化學反應速率,C選項正確;D.壓強不變,充入He,反應容器的體積必然增大,N、O、NO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小,化學反應速率減22小,D選項不滿足題意;答案選C。12.【答案】C【分析】該裝置為原電池,電極a上氫離子得電子生成氫氣,則a為正極,電極反應為2H++2e-2↑b上,NH在堿性條件下失去電子生成N,b為負極,電極反應為NH-4e-+4OH-↑+4HO,根據電解池2422422中,陽離子移向正極,陰離子移向負極,則鈉離子經c移向左側(ad移向右側(bcd分別是陽離子交換膜和陰離子交換膜,據此解答。【詳解】A.根據分析,電極a是正極,A正確;B.根據分析,電極b的反應式:NH-4e+4OH-=N↑+4HO,B正確;2422C.根據NH-4e+4OH-=N↑+4HO,每生成1molN,轉移4mol電子,根據電荷守恒,有4molNaCl發生24222遷移,C錯誤;D.根據分析,離子交換膜c、d分別是陽離子交換膜和陰離子交換膜,D正確;故選C。第13頁/20頁13.【答案】C【詳解】A.“碳捕獲與儲存”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緩解溫室效應,故A正確;2NaOH+CO=NaCO+HOB.過程I中用NaOH溶液“捕獲”CO2,發生反應,故B正確;2232CaO+H2O=Ca(OH)C.過程Ⅲ為分解反應,過程Ⅳ為化合反應,故C錯誤;2D.根據圖示可知,NaOH和Ca(OH)2既參與反應,又生成,能夠循環利用,故D正確;故選C。14.【答案】B【詳解】A.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氧化二氧化硫,紫色褪色,可知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A項正確;B.氯水可氧化二氧化硫,黃綠色褪去,可知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與漂白性無關,B項錯誤;C.二氧化硫可氧化硫化氫,出現淡黃色渾濁,可知SO2具有氧化性,C項正確;D.二氧化硫與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不反應,無明顯變化,一段時間后產生白色沉淀為硫酸鋇,可知硫元素從+4價被氧化到+6價,D項正確;答案選B。15.【答案】D【分析】氫氧燃料電池中,通入氫氣的電極是負極,氫氣在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通入氧氣的電極是正極,氧氣在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燃料電池總反應是燃料燃燒的化學方程式,電子從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詳解】A項、氫氧燃料電池中,通入氫氣的電極是負極,氫氣在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故A正確;B項、原電池工作時,電子從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即由電極a通過導線流向電極,故BC項、燃料電池的總反應是燃料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則供電時的總反應為2H+O=2HO,故C222D項、燃料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還會伴有熱能等能量的釋放,能量轉化率不可能達到100%,故D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了燃料電池,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不需要將還原劑和氧化劑全部儲藏在電池內的新型發電裝置,電池的產物是水,環保無污染,是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綠色電源。16.【答案】C【分析】采用控制變量方法進行研究,即只改變一個外界條件,其它外界條件都相同,然后逐一進行分析判斷?!驹斀狻緼.只有CaCO3的接觸面積不相同,其它外界條件相同,兩個實驗是研究固體與鹽酸的接觸面積大小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A正確;B.該反應的實質是CaCO+2H=Ca2++CO↑+HO,只有HCl溶液中的c(H+)不相同,其它外界條件相同,322是研究H+濃度大小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B正確;?C.濃硫酸中HSO主要以電解質分子存在,稀硫酸中則完全電離產生H+及SO24,濃硫酸溶于水時會放24出大量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因此兩個實驗對比,不僅溶液中c(H+)不同,而且溶液溫度也不相同,因此不是探究H+濃度大小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C不正確;第14頁/20頁D.兩個實驗對比,其它外界條件都相同,只有溶液溫度不相同,是探究反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C。17.【答案】B【分析】由實驗現象可知,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反應時,二氧化硫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銀白色沉淀,也可能水反應使溶液呈酸性,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將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硫酸與銀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銀白色沉淀,還能與溶液中的銀離子反應生成銀,由白色沉淀為亞硫酸銀、灰色固體中含有銀可知,過量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銀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二氧化硫先與硝酸銀溶液發生反應生成亞硫酸銀白色沉淀,后過量的二氧化硫與溶液中的銀離子反應生成銀。【詳解】A.由分析可知,①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反應為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反應亞硫酸銀沉淀和硝酸,2Ag+SO2HOSO2H+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A正確;22B.①中硫酸根離子主要來自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氧化部分二氧化硫得到,不能得到硫酸銀可能是因為硫酸根離子濃度小于亞硫酸根離子濃度導致的,不能證明亞硫酸銀更難溶,所以無法比較硫酸銀和亞硫酸銀的溶度積大小,故B錯誤;C.②中有銀生成,證明二氧化硫與溶液中的銀離子反應生成銀,證明銀離子有氧化性,故C正確;D.由分析可知,該實驗條件下,過量的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銀沉淀,然后放置一段時間后才生成銀,說明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銀的速率大于生成銀的速率,故D正確;故選B。18.【答案】D【詳解】A.反應①的△H1<0,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A錯誤;B.物質由氣態轉化為液態時放出熱量,反應放出是熱量越多,反應熱就越小。由于反應①的△H1<0,若①中水為液態,則△H1<-49.0kJ/mol,B錯誤;C.反應②中△H2>0,說明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低,C錯誤;D.根據蓋斯定律,將反應①-②,整理可得CO(g)+2H(g)=CHOH(g)△H=-90.2kJ/molD正確;23故合理選項是D。19.【答案】A4vO=5v(NO)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逆()【詳解】A.由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可知,等,反應已達到平衡,故A正確;正2B.單位時間內生成xmol一氧化氮的同時,消耗xmol氨氣都表示正反應速率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無法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故B錯誤;C.達到化學平衡時,若增加容器體積,氣體壓強減小,正、逆反應速率均減小,故C錯誤;(NH3)=2v正H2O),故(D.由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可知,則3v正D錯誤;故選A。20.【答案】C第15頁/20頁【分析】向盛有SO的燒瓶中加入NaO固體,由圖像可知發生的反應可能有:①2NaO222222=2NaSO+O;②2NaSO+O=2NaSO,無法判斷③NaO+SO=2NaSO是否發生;2322322422224【詳解】A.根據分析可知,有O生成推測發生了反應:2NaO+2SOSO+OA正確;2222232B.bc段O含量下降,可能是發生反應O+2NaSO=2NaSO,選項B222324C.HNO3具有強氧化性,能將SO3?22?4氧化為SO,不能用HNO酸化的BaCl溶液檢驗b點固體中是否含23有NaSOC不正確;24D.雖然無法判斷NaO+SO=2NaSO是否發生,但產物Na也可能是SO與NaO直接化合生成2222424222的,同時發生①2NaO+2SO=2Na+O、NaO+SO=2NaSO等反應,選項D正確;22223222224答案選C。21.【答案】DH2O【詳解】A.比較實驗①②的現象可知,KI對分解有催化作用,A正確;2B.對比②和③,由實驗③的現象溶液立即交為棕黃色,產生少量無色氣體;溶液顏色逐漸加深,溫度無H2O的速率更大,B正確;明顯變化;最終有紫黑色沉淀析出溶液無明顯變化,可知酸性條件下氧化2C.對比②和③,②中的現象為溶液立即變為黃色,產生大量無色氣體;溶液溫度升高;最終溶液仍為黃色,實驗③現象為:溶液立即交為棕黃色,產生少量無色氣體;溶液顏色逐漸加深,溫度無明顯變化;最H2O終有紫黑色沉淀析出溶液無明顯變化,故可能是因為確;分解的速率大于HO氧化KI的速率,C正222D.實驗②中主要發生HO分解,溫度明顯升高,而實驗③中主要發生HO氧化KI的反應,溫度無明顯2222H2O變化,說明HO催化分解是一個放熱反應,不能說明氧化KI的反應放熱,D錯誤;222故答案為:D。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8分)22.1)增大與濃硫酸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快(2)將A裝置試管內的物質沿器壁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燒杯(或試管)中,觀察到溶液變藍(3)SO+2NaOH=NaSO+HO2232Δ(4)Cu+2HSO(濃)CuSO+SO↑+2HO24422(5)還原性、氧化性(6)BC【分析】裝置A中銅與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銅和水,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能使裝置B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與裝置C中硫化氫溶液反應產生硫沉淀;二氧化硫有毒,則在裝置D中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小問1在實驗中,將銅絲下端卷成螺旋狀能增大Cu與濃硫酸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快,故答案為:增大Cu與濃硫酸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快?!拘?第16頁/20頁驗證反應所得產物含有Cu2+,冷卻后將A裝置試管內的物質沿器壁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燒杯(或試管)中,觀察是否出現藍色,若出現藍色則證明含有Cu2+,故答案為:將A裝置試管內的物質沿器壁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燒杯(或試管)中,觀察到溶液變藍?!拘?由分析可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尾氣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NaOH=NaSO+H,故答案為:SO+2NaOH=NaSO+HO。22322232【小問4ΔA中銅與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銅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2HSO(濃)24ΔCuSO+SO↑+2HO,故答案為:Cu+2HSO(濃)CuSO+SO↑+2HO。42224422【小問5裝置B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可證明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裝置C中硫化氫溶液變渾濁,可證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故答案為:還原性、氧化性?!拘?A.黑色物質中若含CuO,加入稀硫酸充分混合,氧化銅會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溶于水,固體質量會減小,現固體質量不變,說明黑色物質中不含CuOA正確;B.由于濃硫酸具有氧化性,會將硫化氫氧化,則黑色物質消失過程中會有SO生成,但不會有HS生22成,故B錯誤;C.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硫酸濃度越大,黑色物質出現的溫度越低,黑色物質越難消失,說明硫酸濃度越大,黑色物質越易出現、越難消失,故C錯誤;D.由表格中數據可知,硫酸濃度為16mol/L時,黑色物質出現的溫度為140°C,黑色物質消失的溫度250°C,先升溫至250°C以上,再將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可以避免產生黑色物質,故D正確;故答案為:BC。2-423.【答案】①.SO+2Fe3++2HO=2Fe2++4H++SO②.KSCN溶液③.品紅溶液④.NaOH溶液⑤.22吸收未反應完的SO2,避免其污染空氣⑥.【分析】Fe3+具有一定的氧化性,SO具有一定的還原性,因此用Fe(SO)吸收SO時二者會發生氧化還22432原反應;檢驗A中的Fe3+是否過量,即檢驗Fe3+是否剩余即可;若SO過量,則選擇試劑檢驗有SO剩余22即可;為了保證SO2吸收完全,防止其污染空氣,需要用NaOH溶液對尾氣再進行吸收;在計算確定FeSO4的濃度時,可利用題干中提供的方程式計算即可。【詳解】(1)裝置A中SO與Fe(SO)溶液反應生成FeSO,該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224342-4SO+2Fe3++2HO=2Fe2++4H++SO。22(2)檢驗Fe3+可用KSCN溶液,溶液變為血紅色,則證明Fe3+過量;檢驗SO2可用品紅溶液,品紅溶液褪色,則證明SO2過量。(3)通過分析可知,B裝置中盛放的為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未反應完的SO2,避免其污染空氣。第17頁/20頁(4)因為Ce4+與Fe2+反應時按照1:1反應,因此消耗的Ce(SO)的量即為FeSO的量,即:424n(FeSO4)=n[Ce(SO4)2]=0.1mol/L×0.018L=0.0018mol,那么FeSO4的濃度為:()0.0018molnFeSO4()cFeSO==。4V0.02L24.【答案】①.CO(g)+2H2(g)CH3OH(g)②.升溫或增大壓強③.bc④.-a+3y+n+x-2m⑤.負⑥.CO+6H+6e=CHOH+HO232【分析】化合反應是原子經濟性反應,寫出CO與H2反應合成甲醇的化學方程式。從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和化學平衡的判斷分析。從斷開化學鍵和形成新的化學鍵的能量差等于焓變進行計算。根據總的反應化學方程式中化合價的變化,寫出各電極發生的化學反應。【詳解】(1)上述反應Ⅰ是原子經濟性反應,理想的原子經濟反應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轉變成產物,不產生副產物或廢物,實現廢物的“零排放”,故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2)提高上述反應Ⅱ的反應速率可以采用升溫,加壓等措施加快反應速率;(3)一定溫度下,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Ⅱ:CO(g)+3H(g)?OH(g)+HO(g)2232a.單位時間消耗nmolCO的同時,消耗3nmol的H,都表示正反應方向的速率,不能代表處于平衡狀22態,故a不符合題意;b.反應發生時容器內CHOH的濃度是一個變值,容器內CHOH的濃度不再改變代表化學反應達到平衡33狀態,故b符合題意;c.反應是一個氣體分子數減小的反應,也是一個壓強減小的反應,當容器內氣體壓強不再改變代表達到平衡狀態,故c符合題意;d.由于是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則氣體的密度是一個定值,若容器內氣體密度不再改變,不能代表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c。(4)生成1molCHOH放出akJ的能量,反應Ⅰ為:CO(g)+2H(g)CH3OH(g),則反應物斷裂化學鍵鍵能32之和減去生成物形成化學鍵鍵能之和等于生成1molCHOH放出的熱量,得到的式子為:E+2m-31(3y+n+x)=-a,得到E1=-a+3y+n+x-2m;(5)H還原電化學法制備甲醇的總反應為CO+3H=CHOH+HO,二氧化碳的化合價降低,在正極上222232得電子,正極反應為:CO+6H++6e=CHOH+HO,氫氣的化合價升高,作負極,電極反應為3H-6e-2322=6H+?!军c睛】恒溫恒容的容器中,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不能作為判斷平衡的標志,為易錯點。?25.1)還原性(2).鹽酸具有還原性,能與NaClO反應②.2NO+3HClO+H2O=2NO3+3Cl-+5H+③.反應初始階段隨pH值升高,氫離子濃度減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動,從而提高NOx脫除率【小問1表現還原性,故答案x在大氣中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