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課《活板(四步讀文法助力文言文閱讀)》講義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5課《活板(四步讀文法助力文言文閱讀)》講義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5課《活板(四步讀文法助力文言文閱讀)》講義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5課《活板(四步讀文法助力文言文閱讀)》講義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5課《活板(四步讀文法助力文言文閱讀)》講義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步讀文法助力文言文閱讀第07講七年級下冊第26課活板中考考什么考點本課重點考查內容實詞解釋課下注釋:板、已、和、冒、范、鉻、自、具、就、考、帖、訖、殊非課下注釋:印、稍、若、素虛詞辨析為:①已后典籍皆為板本(表判斷,是);②滿鐵范為一板(動詞,成為句子翻譯1.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2.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3.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文意理解1.內容(領略古代的科技成就):通常以簡答形式,從語言特色角度,考查活字印刷的特點。2.主旨(古代勞動人民的大智慧)5年1考:通常以簡答形式考查“活”的特點。3、體裁(程序性說明文):通常以簡答或填空的形式,梳理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課內檢測活板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異,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宇,薄如錢唇,每宇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銥”,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巴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上,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文章主旨]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及其優越性,贊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精神宇詞積累①板:②之:③已:④為:⑤印:⑥和:⑦冒:⑧范:⑨稍:⑩鉻:?若:?自:?具:?就:?帖:?素:?訖:?殊:旬子翻譯①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答:②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答:③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答:課外遷移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1分)筒井蜀因海遠,取鹽于井。陵州①井最古,淆井、富順鹽亦久矣,雁邛州蒲江縣井,乃祥符②四中民王鸞所開,利入至厚。自慶歷、皇祜以來,蜀始創“筒井”,用寰③刃鑿如碗大,深者數十丈,以巨竹去節,牝牡④相銜為井,以隔橫入淡水,則咸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為桶,無底而竅⑤其上,懸熟皮⑥數寸,出入水中,氣自呼吸而啟閉之,一筒致水數斗。凡筒井皆用機械,利之所在,人無不知。(選自《東坡志林?卷四》)[注釋]①陵州:與后文清(yU)井、富順、邛(qi6ng)州都是四川古地名。②祥符:宋真宗的年號。③圈:同“圓”,圓形。④牝(pin)牡:此處指將竹子用榫卯銜接。⑤竅:穿孔,鑿洞。⑥熟皮:此處指牛皮。1.下面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蜀去海遠(距,距離)B.蜀始創“筒井”(開始)C.凡筒井皆用機械(所有)D.利之所在,人無不知(好處)2.小語整理了以下虛詞,其中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取鹽于井/其一犬坐于前B、乃祥符中民王鸞所開/蒙乃始就學C.以隔橫入淡水/靜以修身D.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為桶/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用圓刃鑿如碗大,深者數十丈。答:(2)出入水中,氣自呼吸而啟閉之,一筒致水數斗。答:4.新考法跨學科學習下面是筒井取水示意圖,請你結合文章,補全示意圖并說明筒井的工作原理。(3分)答:5.本文與《活板》雖然描寫的對象不同,但都展現了我國古代技藝的卓越成就,請你結合兩文內容,說說“工藝之精”分別表現在哪些方面。答:四步讀文法第一步了解大意一借助注釋通讀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詞第二步理解字詞一根據遷移方法推斷詞義[1]去:(詞典義:①離開;②距,距離;③赴,前往)[2]惟:(詞典義:①只,只有;②因為;③思考,想)[3]自:(屠自后斷其股《狼》)[4]數:(又數刀斃之《狼》)[S]致:詞典義:①給予,賜予;②到,到達;③取得,得到)[6]皆:(盡人皆知勵)第三步學會翻譯一結合文言文知識理解文章核心句①蜀去海遠,取鹽于井。該句為倒裝句,正常語序為②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為桶,無底而竅其上。該句為(A.倒裝句B.被動句)。第四步讀懂文章一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脈絡二、新考法情境化試題為探究古代的科技發展,小語找到了以下文章,但在理解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請你協助解決。(13分)指南魚若遇天景曀霾①,夜色暝黑,又不能辨方向,則當縱老馬前行,令識道路。或出指南車及指南魚以辨所向。指南車法,世不傳。魚法,用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中,火燒之,候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上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于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當南向午也。(選自《武經總要》,有刪減)[注釋]①疃霾(yimdi):陰霾。②瞑黑:傍晚天色轉黑。③鐵鈐(qidn):金屬夾具。鈴,同“鉗”。④子位:正北方。古人以“子”為正北,以“午”為正南。⑤蘸:物浸入水中或其他液體中。1.新考法引導學習方法小語在審讀材料時遇到了一些生詞,請你借助方法提示幫他解釋。(4分)(1)“辨”的意思可根據語境“又不能辨方向”中的“方向”推斷,此處“辨”意為(2)《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中“令”有以下釋義,文中“令識道路”的“令”應解釋為(填意思)。A.命令,法令B.使,讓C.時節,時令D.善,美好(3)由成語“本末倒置”可推斷,文中“置炭中”的“置”意為(4)“沒”的篆書寫法是(,指在漩渦中揮動的一只手,表示人即將沉沒,由此可推斷“沒尾數分”的“沒’意為2.小語發現本文中“以”多次出現,于是以“以鐵鈐鈐魚首”為例延伸、整理了教材中“以”的不同用法,其中有一項意義和用法與例句完全相同,請你幫忙選出來(2分)()A.以我酌油知之B.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C.蒙辭以軍中多務D.投以骨3.小語沒有讀懂下面兩句的意思,請你幫他寫出完整通順的句意。(4分)(1)或出指南車及指南魚以辨所向。答:(2)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當南向午也。答:4.小語準備按照文中所介紹的方法制作一個指南魚,下面是他整理的制作步驟詳解,其中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請你補充完整。(3分)第一步:用一片鐵葉進行剪裁,長二寸,寬五分,第二步:第三步:將燒紅的“魚尾”正對著北方,浸人盆中的冷水里,沒過“魚尾”幾分。第四步:對接教材5.新考法情境化試題在“中國智造”主題征文活動中,有同學寫道,“智造轉型的關鍵,是科技的使用與創新。從歷史看,中國制造并不缺乏這種智慧”,他以“活板”和“指南魚”為論據證明觀點。這兩個論據是否妥當?為什么?答:四步讀文法第一步了解大意一借助注釋通讀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詞第二步理解字詞一根據遷移方法推斷詞義[1]辨:(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詩》)[2]令:(火燒令堅《活板》)[3]出:(出示)[4]法:(其法:用膠泥刻字《活板》)[5]置:(乃取一葫蘆置于地《賣油翁》)[6]候:(侯車)[7]沒:(詞典義:①沉沒,淹沒;②掩埋;③盡,完)第三步學會翻譯一結合文言文知識理解文章核心句①令識道路。該句為省略句,“令”后省略了賓語②用時置水碗于無風處。該句為倒裝句,正常語序為第四步讀懂文章一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脈絡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渾天儀測十二時者,古來惟有漏壺,而后世又作日晷、月晷”,日晷用于日中,月晷用于夜中,然是日有風雨,則不可用矣。嘗見京師天主堂又有寒暑表、陰晴表,其法不傳于中國,惟自嗚鐘表不論日夜風雨,皆可用。推此法而行之,故測天象又作渾天儀,以南北定極,眾星旋轉,玩二十八宿于股掌之間,法妙矣。而近時婺源齊梅麓員外又倩工作中星儀田,外盤分天度為二十四氣,每一氣分十五日,內盤分十二時為三百六十刻,無論日夜,能知某時某刻某星在某度,毫發不爽。(選自《履園叢話》,有刪減)[注釋]①日晷、月晷:古代計時儀器。②齊梅麓(兒):齊彥槐,字夢樹,號梅麓,徽州婺源人。在研究天文學和農田水利方面卓有成就。③倩(qing):使,請。④中星儀:一種天體觀測儀器,又稱子午儀。⑤天度:周天的度數。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3分)(1)古來惟有漏壺()(2)故測天象又作渾天儀()(3)眾星旋轉()2.下列對虛詞意義和用法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日晷用于日中(介詞,在)B.以南北定極(介詞,因為)C.玩二十八宿于股掌之間(助詞,可不譯)D.而近時婺源齊梅麓員外又倩工作中星儀(連詞,表遞進,可不譯)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然是日有風雨,則不可用矣。答:能知某時某刻某星在某度,毫發不爽。答:4.學生會擬將本則材料收錄到主題校刊“科技之光”的某個單元中,請你選擇一個單元,并說明理由。(3分)A.科技歷史B.科技前沿C.科技人才選擇單元:。理由:對接教材5.《活板》和《渾天儀》在說明其對象時,分別是圍繞其什么特點進行介紹的?請各用一個詞進行概括。答:四步讀文法第一步了解大意一借助注釋通讀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詞第二步理解字詞一根據遷移方法推斷詞義[1]惟:(惟吾德馨《陋室銘》)[2]作:(詞典義:①興起;②創作,制造;③為,充當)[3]嘗:(嘗射于家圃《賣油翁》)[4]行:(行之有效)[5]定:(舉棋不定)[6]妙:(奧妙)[7]知:(以我酌油知之《賣油翁》)第三步學會翻譯一一結合文言文知識理解文章核心句“嘗見京師天主堂又有寒暑表、陰晴表”為省略句,省略了主語第四步讀懂文章一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脈絡【參考答案】第18課活板[字詞積累]①同“版”②代詞,指板印書籍③同“以”④表判斷,是⑤字模⑥混合⑦覆蓋⑧模子⑨略微10同“熔”,用高溫使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如果?另自,另外?準備(好了)?完成?標簽,此處用作動詞?平時?完畢?根本[句子翻譯]①想印的時候,就把一個鐵制的模子放在鐵板上。②如果只印兩三本,還算不上簡便;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極其快了。③每個韻部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分別)貯存這些活字。一、[四步讀文法]第二步:[1]距,距離[2]只,只有[3]從[4]幾[5]取得,得到[6]都第三步:①蜀去海遠,于井取鹽②A第四步:隔離淡水1.(2分)B[解析]此處“始”的意思是“才”。2.(2分)C[解析]A項中兩個“于”,前者為介詞,可譯為“從”;后者為介詞,可譯為“在”。B項中兩個“乃”,前者表判斷,可譯為“是”;后者為連詞,可譯為“于是,就”。C項中兩個“以”均為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用來”。D項中兩個“為”,前者為動詞,可譯為“作為”;后者為動詞,可譯為“擔任”3.(4分)(1)用圓形刀具鑿開如同碗口大小的筒井,深度可達幾十丈。(2)(這樣竹筒)在進出水中時,可以吞吐氣體來打開和關閉,一個竹筒一次可以取得幾斗水。評分標準:(1)“數(幾)”翻譯正確1分,句意通順1分,共2分。(2)“致(取得)”翻譯正確1分,句意通順1分,共2分。4.(3分)名稱:牛皮(熟皮)原理:將巨竹銜接放入井中,來隔開淡水,讓咸水自下進入大竹子中,再用小竹子作為桶放入大竹子中,利用牛皮在水中的壓強變化將水裝入桶中,將水打上來。(答出“牛皮(熟皮)”1分,原理解釋清楚2分)5.《活板》中畢昇的活字印刷需制作字模,字模很薄,需要用火燒使它變得堅硬,然后排版,體現了活字印刷術制作工藝的精巧。《筒井》中人們利用榫卯結構銜接巨竹隔開淡水,并利用牛皮在水中壓強變化從井中取水,表現了技藝的精巧和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參考譯文]蜀地距離海洋很遠,(主要)從井中提取鹽。陵州的鹽井最為古老,洧井、富順鹽井(的歷史)也很悠久,只有邛州蒲江縣的鹽井,是(由)祥符年間百姓王鸞所開鑿,鹽產量極為豐富。從慶歷、皇祐年以來,蜀地才使用“筒井”(技術),用圓形刀具鑿開如同碗口大小的筒井,深度可達幾十丈,用大竹子去掉竹節,將其用榫卯銜接作為桶,用來隔離淡水,從而使咸泉水自上而出。同時,用較小的竹子相銜接作為桶進出井中(打水),(竹筒)沒有底部,在竹筒上方穿孔(便于打水后拉出來),(在竹筒中)掛上幾寸牛皮,(這樣竹筒)在進出水中時,可以吞吐氣體來打開和關閉,一個竹筒一次可以取得幾斗水。所有的筒井都使用機械(裝置),好處所在,沒有人不知道。二、[四步讀文法]第二步:[1]辨別[2]使,讓[3]拿出[4]方法,作法[5]放置[6]等候,等待[7]沉沒,淹沒第三步:①老馬②用時于無風處置水碗第四步:[1]指南車[2]指南魚[3]對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自豪1.(4分)(1)辨別(2)使,讓(3)放置(4)沉沒,淹沒(每空1分)2.(2分)C[解析]題干中“以鐵鈐鈐魚首”中的“以”為介詞,意思是“用,拿”。A項中的“以”為介詞,意思是“憑,靠";B項中的“以”為連詞,表目的,意思是“來,用來”;C項中的“以”為介詞,意思是“用,拿”;D項中的“以”為介詞,意思是“把”。3.(4分)(1)或者拿出指南車和指南魚用來辨別方向。(2)把魚平放到水面上,讓“魚頭”漂浮起來,(魚頭指向的)方向就是正南方。評分標準:(1)“出(拿出)”翻譯正確1分,句意通順1分,共2分。(2)“浮(漂浮起來)”翻譯正確1分,句意通順1分,共2分。4.(3分)首端和尾端尖銳似魚狀將其放置在炭火里,用火燒它,燒至通紅用封閉的容器把它收起來(每空1分)5.妥當。活字印刷術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指南魚是以鐵葉做成的指明方向的科技成果。兩者都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精神,以這二者為例證明其觀點是妥當的。[參考譯文]假如遇到天色陰霾,(或)傍晚天色轉黑,又不能辨別方向,就應當放一匹老馬前行,讓(它)來辨識道路。或者拿出指南車和指南魚用來辨別方向。指南車的作法,世上已經失傳。指南魚的作法,用一塊鐵片進行剪裁,長二寸,寬五分,首端和尾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