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帶上她的眼睛》(教學設計)七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2024五四學制)_第1頁
第24課《帶上她的眼睛》(教學設計)七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2024五四學制)_第2頁
第24課《帶上她的眼睛》(教學設計)七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2024五四學制)_第3頁
第24課《帶上她的眼睛》(教學設計)七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2024五四學制)_第4頁
第24課《帶上她的眼睛》(教學設計)七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2024五四學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下語文第24課《帶上她的眼睛》教學設計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2.能力目標:把握故事內容,體會文章將科學與幻想相結合的妙處,學習科幻小說巧妙的構思。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重點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2.體會文章將科學與幻想相結合的妙處,學習科幻小說巧妙的構思。學習難點1.體會文章將科學與幻想相結合的妙處,學習科幻小說巧妙的構思。2.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導入新課。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象:如果余生只能通過一雙眼睛感知世界,你會選擇凝望什么?(停頓)是春日綻放的第一朵櫻花,還是母親眼角的細紋?在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中,這樣看似科幻的設定包裹著震撼人心的真相。當星際飛船化作地心囚籠,當視網膜傳感器成為最后的舷窗,那些被科技壓縮成數據包的草原晨露與沙漠星河,正在訴說著怎樣的生存寓言?今天,讓我們跟隨這位特殊"游客"的視角,在量子信號構筑的孤獨牢房里,觸摸人類最原始的情感脈搏——你會發現,當科技將世界裝進你的瞳孔時,真正被放逐的,或許是我們日漸鈍化的心靈。二.學習新課。1.檢查預習,積累字詞。(1)了解劉慈欣,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山西陽泉人。代表作《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創亞洲首例。作品以宏闊宇宙敘事、硬核科技設定與深刻人文關懷著稱,《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等將科學邏輯與人性哲思熔鑄一體,被譽為"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推向世界"的文學現象級作家。(2)了解《三體》《三體》三部曲是劉慈欣創作的科幻史詩,包含《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作品講述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生死博弈,以“黑暗森林”理論顛覆宇宙想象,糅合量子物理、宇宙社會學等硬核設定,探討文明存續的殘酷法則。其憑借宏大敘事與哲學深度,成為首獲雨果獎的亞洲科幻作品,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里程碑”,以科學邏輯重構人類文明寓言,重新定義了世界科幻格局。(3)寫作背景:本文由作者根據自己的同名小說改寫。20世紀末,人類已經逐漸實現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夢想。但對于地球內部,人們還是知之甚少,于是,作者在科學的基礎上融入合理的想象寫成了本文,以激勵人們探索未知的領域。(4)了解文體:科幻小說:全稱科學幻想小說,是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并非妄想)而創作出的文藝作品。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小說”視為科幻小說的三要素。(5)檢查預習。①讓學生寫出自己覺得重要或疑難的字詞,歸納強調,整理積累。形近字:綴輟啜掇、暇瑕遐、炙灸、鈍沌噸飩多音字:泊、顫、籠、纖、殼易錯字:潛、核、熾、睫、犀、嗇②展示自己找到的詞語,小組挑戰釋義。2.感知內容,理解情感。(1)閱讀方法指導:學習瀏覽結合自己的閱讀積累,說說你對“瀏覽”的認識。①瀏覽即“大略地看”,一目數行地掃視文段,采用線式閱讀和面式閱讀。線式閱讀,指在閱讀時,以短語或者句子為注視單位,一眼掃過去,可以捕捉到一個短語、一個句子或者一行。面式閱讀,指閱讀時把兩行以上的,或者整段的、整頁的文字作為每次眼停時的注視單位。這兩種閱讀方法視野比較寬闊,眼睛停頓的次數比較少,因而閱讀所花的時間會大為縮短,速度會大大提高,可以快速攝取大量信息。②閱讀時要精神集中,可以隨手勾畫出文章里的時間、地點等重要信息,還要特別留意每段的首句,這樣有助于把握主要內容。③另外,還要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有所思考和質疑。(2)小說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誰?主人公是誰?小說中的人物有:“我”、她(小姑娘)和主任主要人物:“我”和她(“落日六號”的領航員)主人公:她(小姑娘)——“落日六號”的領航員“我”:是小說的敘事者,起著串聯情節的作用。(3)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構思有什么特點?小說有兩條線索,明暗線交織。明線:“我”的經歷見聞轉變;暗線:“她(小姑娘)”的故事回述。構思特點:時間一個向前發展,一個往后推移,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4)梳理順序,復述故事提示:瀏覽課文,勾畫出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分別以“我”和“小姑娘”的視角,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的順序,梳理小說的結構層次,復述小說情節。我的視角:開端:主任讓“我”帶上小姑娘的“眼睛”去度假。發展:“我”來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高潮、結局:“我”發現了小姑娘的真實身份,補敘地航飛船“落日六號”失事的情況。尾聲:“我”掛念小姑娘,帶有無限的傷感和詠嘆。她的視角:開端:“落日六號”飛船被困地核,“我”是唯一的幸存者。發展:“落日六號”的生命循環系統繼續運行,但“我”無法再返回地球表面。高潮:借助“眼睛”酣游草原,“我”最后一次感受著地面世界的美好。結局:微子通信設備能量即將耗盡,“我”發送出最后的感言;在與地面失去聯系后,“我”堅持觀測以期望為后人留下資料。3.研讀寫法,感知形象。(1)自讀文章第124段,完成下面任務:①我帶上“她”的眼睛去了哪里,勾畫文中重要地點和事件;②梳理“我”和小姑娘所“見”的風景的不同表現;③思考作者設置了哪些懸念,按要求完成圖表。地點事件懸念“我”的表現“她”的表現(2)知識鏈接:你知道“懸念”嗎?說說你對“懸念”的理解。懸念,是小說為吸引讀者的好奇心而設置的“關子”。常見的設懸方法有倒敘法、疑問法、誤會法。倒敘法:先把故事的結局寫出來,讓人們帶著懸念去閱讀下文;疑問法: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故意地設置疑問,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誤會法:運用猜疑或誤解來激化矛盾,掀起波瀾,最終釋疑解惑。懸念的作用:①引出下文情節,使小說跌宕起伏,引人深思、發人深省;②突出人物形象;③揭示或暗示小說主題,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任務示例1:任務示例2:任務示例3:(3)結合內容理解,說說本文中的懸念有哪些作用。①吸引閱讀興趣:故事開頭藏著許多謎團(比如“她是誰?為什么被困?”),像偵探游戲的線索,吸引你一直讀下去找答案。②放大情感沖擊:前期故意不告訴你女孩的真實處境(比如她看一朵花都像看全世界),最后揭開“她永遠困在地心”的真相時,那種孤獨感會直擊心靈。③深化小說主題:通過懸念讓你先關注“科幻設定”,再思考背后的深意——比如過度依賴科技(如用“眼睛”看世界)是否讓我們忽略了真實生活的美好?(4)你知道“伏筆”嗎?說說你對“伏筆”的理解。伏筆就是上文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或者物,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尋找伏筆的方法:留意文中特殊環境描寫;留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和動作描寫。伏筆的作用:①讓文章前后呼應、結構嚴謹;②預先對重要情節或結局進行提示或暗示,避免情節突兀;③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讀性;④突出人物形象;⑤深化主題思想。(5)對比前后文章內容,找出文中的伏筆和與之相照應的內容。示例1:伏筆→有一支失重的鉛筆飄在空中。照應:一閉上眼睛,這支鉛筆總在我的眼前漂浮。示例2:伏筆→這個決定對她似乎很艱難,她的雙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雙眼半閉著,似乎認為地球在我們這次短暫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照應:這種如同生命線的聯系不能長時間延續下去,飛船里中微子通信設備的能量最后耗盡,這種聯系在兩個月前就中斷了。示例3:伏筆→熱,熱得像……地獄。照應:飛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質中,船外別說是空氣和生命,連空間都沒有,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炭在一秒鐘內變成金剛石的液態鐵鎳!示例4:伏筆→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照應:那個沒有日出的細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示例5:伏筆→我太怕封閉了。照應:那里是地球的最深處,她是第一個到達地心的人。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個活動范圍不到10立方米的悶熱的控制艙。示例6:伏筆→我想起了從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艙和隔熱系統異常發達的太空服。照應:飛船上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可以運行50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過自己的余生。(6)結合內容理解,說說本文中的伏筆與照應有哪些作用。①悄悄埋線索:前文多次出現奇怪細節(比如女孩摸小草像摸鉆石、反復看落日),其實是暗示她“永遠被困地心”的真相,讀到最后你會驚呼“原來早有提示”!②讓故事更完整:前面提到的“眼睛”傳感裝置、地航飛船失蹤新聞,后文都變成拯救行動的關鍵,像拼圖突然嚴絲合縫。③加深情感共鳴:女孩之前對普通事物的珍惜(比如露水、風聲),照應她失去自由后的絕望,讓你更懂“平凡日常有多珍貴”。(7)結合課文內容分析小說中兩個主要人物形象。“我”在文中的形象與作用:①串聯情節:“我”是小說的講述者,也是小說中“行動著”的人,起著串聯情節的作用;②襯托人物:通過“我”對小姑娘的情感變化和人物表現對比,突出了小姑娘的形象特點;③豐富主題:“我”的形象也很立體,既有開朗熱情的一面,也有灰色傷感的一面,還有內心深處的悲憫情懷,“我”的形象中蘊含了對當今社會人類心靈鈍化的反思。小姑娘的形象及作用:①堅強勇敢、善良樂觀;②盡職盡責、為他人著想;③為科學獻身的精神;④對地球的無限熱愛。【作用】“小姑娘”作為地航飛船的領航員,身處險境而不慌亂,以大無畏的精神繼續堅守崗位,不僅表現出堅強勇敢、善良樂觀、盡職盡責的精神品質,更帶有一種悲壯的英雄主義色彩,通過她的形象,贊美了廣大科學工作者的獻身精神。

三.課堂練習科幻小說雖有很奇特的幻想,但并非脫離現實。本篇課文對地航飛行做了一些基于科學知識的想象,請你找出文章中哪些是科學知識,哪些是作者的合理想象。(一)基于科學知識的設定1.地球內部結構的科學描述文中提到的地球分層(地殼、地幔、地核)以及高溫高壓的環境,符合現代地球物理學的研究結論。例如,地核溫度約40006000℃,壓力可達數百萬個大氣壓,這些數據是真實的科學知識。地核中存在液態金屬(如鐵鎳合金)的推測,也符合科學界對地球磁場形成機制的猜想。2.材料科學的延伸地航飛船需要抵御極端高溫和壓力,文中提到“耐高溫材料”和“分子間結合力強化技術”,雖然現實中尚未實現,但基于人類在高溫合金、陶瓷復合材料等領域的進展,屬于科學邏輯的合理延伸。3.中微子通信技術小說中通過中微子通信實現地面與地心飛船的聯系,是基于現實中中微子穿透力極強的物理特性(中微子可穿透地球)。但現實中中微子通信仍處于實驗階段,且效率極低,作者對這一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理想化想象。4.地核探測的科學意義文中探索地核的目標(如研究地球磁場、地質活動等)符合現實科學需求,例如人類通過地震波、鉆探等手段研究地球內部結構的行為。(二)作者的合理想象1.地航飛船的可行性以目前人類科技水平,地航飛船深入地球內部并返回幾乎不可能。現實中,最深的科拉超深鉆孔僅12公里(不到地殼厚度的1%),而地航飛船穿越地幔、地核的設定是文學化的技術突破。2.地核中的“奇異景象”文中對地核環境的描寫(如“固態和液態之間的物質形態”“流動的金屬海洋”)雖基于科學推測,但具體細節(如色彩、動態景觀)是作者結合科學知識的藝術創作。3.中微子通信的實時性現實中中微子通信需要龐大設備且傳輸速率極低,小說中實現實時視頻傳輸是技術理想化的想象。4.被困地心的戲劇化情節主角因飛船故障被困地核深處的情節,更多是服務于小說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