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課堂實錄_第1頁
《蒹葭》課堂實錄_第2頁
《蒹葭》課堂實錄_第3頁
《蒹葭》課堂實錄_第4頁
《蒹葭》課堂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蒹葭》課堂實錄一、教材概述《蒹葭》選自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詩經》二首。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們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語文要素是通過反復誦讀,領會詩文的豐富內涵,品味精美語言。本篇又是《詩經·秦風》中的名篇,被譽為“《詩經》中境界最美的篇章”。所以,本詩歌的教學重點在于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想象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歌的多重意蘊美。二、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同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歌誦讀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在讀中生疑,讀中釋義,讀中品味,從而激發學生古典文學的興趣,體會詩歌的意境美。三、教學目標1.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重點)2.品讀詩歌,想象詩歌的意境美。3.從多角度分析“伊人”意義,體會詩歌的情韻美。(難點)四、教學過程師:《詩經》是一曲不朽的生活樂章,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道:“《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風是指國風,也就是國風中寫得最美的,這首詩究竟美在哪里呢?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探尋《蒹葭》之美。(板書:蒹葭)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蒹葭,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感受《蒹葭》的音韻美。(學生齊聲讀)師:讀完你有什么發現?生1:讀起來朗朗上口。師:說得不錯,哪里能夠體現出來朗朗上口呢?請再讀一讀,說說你的發現。生2:我發現這首詩歌每句基本上都是四個字,節奏很鮮明,基本上都是“二二”節奏。師:說得不錯,給我們開了個好頭。請你讀出這種節奏感來。(生讀)讀完還有其他發現嗎?生3:我發現有一些疊詞,比如“蒼蒼”“萋萋”“采采”,讀起來有別樣的意境美。師:很好,看來你讀得很細致。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意境美呢?請結合注釋說說。生3:意思都是蘆葦很茂盛。詩中反復強調秋天的蘆葦很茂盛,茂盛的是蘆葦而不是別的植物,有一種凄涼的感覺。(掌聲)師:大家的反應可以代替我的評價了,感覺很敏銳。也就是說使用了一些疊詞,使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好,帶著這種敏銳的眼光,繼續讀詩歌。生4:我發現這首詩押韻。比如第一節中“霜、方、長、央”,押“ang”韻。師:對的,這首詩歌還押韻,不只這一節押韻。請讀一讀,找找其他章節的韻腳。生5:后兩節除了“道阻且右”之外,“晞”、“躋”、“坻”、“已”、“汜”、“沚”等都押“i”韻。師:語言很嚴謹。那后兩節押的“i”韻一樣嗎?請讀一讀韻腳,說說你的發現。生6:第二節中是“i”韻的一二聲,第三節中是“i”韻三四聲。師:為什么兩節詩歌押的韻聲調不一樣?讀一二聲比較省力,還是讀三四聲比較省力?很明顯是一二聲。從“ang”韻到“i”韻一二聲再到“i”韻三四聲,這也暗示著什么?生7:韻腳不同,而且越來越難讀。可能暗含著主人公追尋之路越來越艱辛。師:很好,帶領我們思考得越來越深入了。如何讀出這種艱辛?(引導學生重讀、拉長)光是讀我們就能發現這么多東西,看來要好好品讀詩歌,探尋更多寶藏。除了音韻上的美感,你從這首詩中還發現了《詩經》的什么特點?生8:重章疊句。比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不光是深秋氣氛越來越濃,白露的狀態變化也說明時間不斷在變化,但是追尋者還是一直在追尋伊人,能夠看出追尋者的執著追求。生9:“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路途遙遠艱險,但追尋者并未停止對伊人的追求,也可以讀出追尋者的執著追求。師:很好。(師生交流、總結、明確)我們走入《蒹葭》,發現了它的重章疊句,朗朗的疊詞,變化的韻腳,他的音韻是那么的婉轉,那么傳情。通過音韻的反復吟唱,讓我們聽到了追尋者內心的情感,感受到了詩情。俗話說詩情畫意,詩人的情感也往往在畫意中流淌。請同學們觀察三幅圖,說說哪幅圖最符合你心中的《蒹葭》意境。生10:圖③最符合畫面意境。《蒹葭》主要講述了追尋者追求伊人,并未過多描寫伊人的反應,因此我覺得圖①不符合詩歌內容。圖②群山不是實景,將其理解為追尋者面對重重阻礙的內心外化,更浪漫。而圖③“伊人”可望卻難以追尋,她或許在河岸,又或許只在追尋者心中!師:從詩歌內容和意境出發,條分縷析地為我們說明理由,很好。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蒹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詩,有感情地朗讀幾遍,說說:“我仿佛看到了

。”生11:我喜歡“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誦讀中,我仿佛看到了在深秋的清晨,水波蕩漾的秋水泛起陣陣寒意,水邊的蘆葦一叢挨著一叢,無邊無際。露水在寒冷中凝結成霜,染白了蘆葦。來到水邊的青年眼前一片凄清與迷離,他舉目四望,想要找到他心中的伊人。師:把一首詩讀成一幅畫,我們漸漸走進了詩歌的意境。這首詩不僅是一幅美麗的畫,更是一個美麗的故事。詩中的追尋者是一個怎樣的人?生12:他是一個執著追求的人。追尋道路艱險又漫長,他沒有放棄,仍然不懈追求。生13:他是一個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人。即使“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也沒有阻止他前進的腳步,反而一直堅持,苦苦追求。師:大家分析得非常好,伊人是他心中所愛的人,無論如何,他都不曾停下追尋的步伐。這是一個執著追求、不畏艱險的人。即使伊人可望難及,他依然苦苦追尋。詩中的“伊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生14:美麗美好的人。能夠讓追尋者苦苦追求的一定是美麗或者是有美好品質的人。生15:蹤跡神秘的人。追尋者苦苦追尋,但始終追尋不到,她是一個神秘莫測的人。師: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不過我關注到一個細節,你們把“伊人”都理解為女子,這未免把這首詩理解地片面化了。事實上,詩中的“伊人”具有多義性,除了是一位愛而不得的女子之外,還可能是什么?請大家代入追尋者的角色,思考這個問題。生16:可能指心中的理想,或者未完成的目標。追尋者苦苦追尋美好,也正如我們努力學習,完成一個又一個目標。生17:可能指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追尋者沒有停止對伊人的追求,我們也一直在追求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而自己渴望的東西正是對自己來說美好的事物。師:大家分析得很到位。“伊人”是理想、是目標,也是你我追尋的一切美好的代名詞。追求的過程可能有期待、喜悅,更有悲傷、失落,但是沒有后悔,因為賦予我們生命意義的,就是我們追求的過程。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蒹葭》,就像你就是這位追尋者。(生讀)師小結:“伊人”是模糊的、神秘的、多義的,但像孔子、鄧稼先這樣追尋者的身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