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資料:《宋史•歐陽修傳》_第1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資料:《宋史•歐陽修傳》_第2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資料:《宋史•歐陽修傳》_第3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資料:《宋史•歐陽修傳》_第4頁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資料:《宋史•歐陽修傳》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習內容文言文閱讀。

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修乃為《朋黨論》以進。其略曰:“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祿,所貪者財貨,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反相賊害,雖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無朋。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則有朋。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可謂無朋矣,而紂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謂大朋矣,而周用以興。蓋君子之朋,雖多而不厭故也。故為君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節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1)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

①【自】

A.自是,朋黨之論起______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三峽》)______②【亡】

A.而紂用以亡______B.身亡所寄(《杞人憂天》)______

(2)用“/”給下面語句劃分停頓。(限劃三處)

(3)歐陽修在《朋黨論》中為什么要列舉商紂王與周武王事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4)按照歐陽修《朋黨論》的觀點,你認為范仲淹與歐陽修是不是“朋黨”?聯系《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簡述理由。2參考答案答案:

(1)①A.從

B.如果;②A.滅亡

B.無,沒有

(2)君

然/所

義/所

信/所

(3)示例:通過商紂王和周武王的對比,具體論證了“一國之君,應當屏退小人的偽朋黨,而多多提攜君子的真朋黨,這樣,天下就可以達到大治了”的觀點,增強說服力。

(4)示例:他們是朋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歐陽修即使被貶到滁州,依然以百姓之樂為樂。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身事國,同心共濟,始終如一的追求是一致的,他們是同道中人,因此他們是“朋黨”。

【分析】譯文:當初范仲淹被貶去饒州,歐陽修與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視他們為“黨人”。從此,朋黨的議論便產生

了,歐陽修于是作《朋黨論》一文以進呈仁宗。在文中他議論道:“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為朋黨,而小人與小人則因利益一致結為朋黨,這是自然的規律。但是臣以為小人并無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愛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財物。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成為朋黨,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搶奪,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淡漠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會互相保護。所以我認為小人并無朋黨。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堅持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用這些來提高自身修養,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補益;用這些來為國家做事,那么觀點相同就能相互幫助,始終如一。所以說,只有君子有朋黨。商紂王在位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于是紂王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大朋黨,周朝進用他們因此而興盛。這就是君子之朋黨不厭多的緣故啊。所以作為一國之君,應當屏退小人的偽朋黨,而多多提攜君子的真朋黨,這樣,天下就可以達到大治了。”【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A.句意:從此,朋黨的議論便產生了。自,從。B.句意: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自,如果。②A句意:于是紂王因此而亡國。亡,滅亡。B句意:身體沒有地方依托。亡,同“無”,沒有。(2)本題考查斷句。句意: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堅持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根據句意來斷句。“君子則不然”強調君子與小人不同。“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列舉了三點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之處。故斷句為: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3)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可謂無朋矣,而紂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心,可謂大朋矣,而周用以興”列舉了紂王當朝沒有朋黨卻滅亡,周武王當朝有朋黨卻興盛的事件,形成了對比。商紂王當朝沒有朋黨到了多有小人,周武王當朝有朋黨卻多為君子。這就是一者滅亡,一者興盛的原因。聯系后文“故為君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可知,此處對比論證,突出強調了“一

國之君,應當屏退小人的偽朋黨,而多多提攜君子的真朋黨,這樣,天下就可以達到大治了”的觀點,列舉事實,形成對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4)本考查比較閱讀。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而樂。表現了他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濟世情懷。歐陽修在《醉翁亭記》里表達了自己有政治理想: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