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三一輪復習名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_第1頁
2025高三一輪復習名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_第2頁
2025高三一輪復習名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一輪復習名校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江西贛州2025高三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明)武宗崩,無子,而孝宗弟興獻王有子,倫序當立,大學士楊廷和以遺詔迎立之,是為世宗。世宗即位,詔議追崇所生。廷和檢漢定陶王、宋濮王故事①,授尚書毛澄曰:“是可為據。”澄大會文武百官議,請帝稱孝宗曰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妃②為皇叔母興獻王妃,自稱侄皇帝。議三上三卻。今案諸臣之疏固各有說,謂宜考孝宗者,楊廷和、毛澄、汪俊及滿朝諸多臣也。考孝宗之說,援引漢哀帝、宋英宗二案為據。張璁、桂萼等則謂,哀帝、英宗由成帝、仁宗預立為嗣,養之宮中,其為人后之義甚明。今武宗無嗣,大臣以陛下倫序當立而迎立之,與預養在宮中者不同。是陛下乃繼統,非繼嗣也。統非必父死子繼也,漢文帝則以弟繼,宣帝則以兄孫繼,何必奪此父子之情,建彼父子之號也。究而論之,廷和等援引漢哀、宋英二案,固本先儒成說。然世宗之立,與漢哀、宋英二君預立為儲君者不同,第以倫序當立,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入繼大統若謂繼統必繼嗣則宜稱武宗為父矣。以武宗從兄不可稱父,遂欲使之考未嘗為父之孝宗,其理本窒礙而不通。故璁論一出,楊一清即謂此論不可易也。諸臣徒見先儒成說可據,而忘乎世宗之與漢哀、宋英不同,爭之愈力,失之愈深,真屬平允至當之論,可為萬世法矣。(節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大禮之議③》)材料二:大禮議起,諸臣不能酌理準情,以致激成過舉。自當婉言正諫,冀得挽回,乃竟跪伏大呼,撼門慟哭,尚成何景象!雖事君父,綱常所系甚重,然何至勢迫安危?顧楊慎則以為仗節死義之日,王元正、張腫則以為萬世瞻仰之舉,儼然以疾風勁草自居,止圖博一己之名,而于國事毫無裨益。(節選自張廷玉《御定通鑒綱目三編·嘉靖三年七月》)【注】①指漢哀帝和宋英宗即位之事。漢成帝無子,立定陶王劉欣為太子,后劉欣即位為漢哀帝。漢哀帝即位后,在議定其生父定陶恭王的尊號問題上引發爭議,最終議定其生父為“恭皇”。宋仁宗無子,收養濮王趙允讓之子趙曙為養子,后趙曙即位為宋英宗。宋英宗即位后,對于如何稱呼其生父濮王,朝臣們展開激烈爭論,最終以稱濮王為“皇”等結果告終。②妃:指興獻王朱佑杭王妃蔣氏,明世宗生母。③大禮之議:即大禮議,指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場有關皇統問題的政治爭論。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奉祖訓兄A終弟及之B文C入繼D大統E若謂繼統國F必繼嗣G則宜稱武宗H國為父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卻,拒絕、推辭,與《諫逐客書》中“王者不卻眾庶”的“卻”意思相同。B.案,考察,與《陋室銘》中“無案牘之勞形”的“案”意思不同。C.究,探求,與《報任安書》中“亦欲以究天人之際”的“究”意思相同。D.顧,表示輕微的轉折,與《鴻門宴》中“大行不顧細謹”的“顧”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明武宗去世時沒有子嗣,興獻王的兒子按照倫理次序應當繼承皇位,毛澄卻提議讓新帝稱伯父明孝宗為皇考,并改稱自己的生父為皇叔父、生母為皇叔母。B.大禮議中,認為明世宗應當尊孝宗為皇考的大臣占多數,反對的大臣以張璁、桂萼為代表,反對理由之一是繼承帝統并不一定是父死子繼,并以漢文帝、漢宣帝作參考。C.“真屬平允至當之論”是評價張璁的言論,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材料一認可楊一清的看法,認為張璁的言論是正確的,甚至可以為后世所借鑒。D.材料二認為,大禮議事件中一些大臣并未做到依據情況、斟酌事理來規勸皇帝,他們應該學習楊慎、王元正、張種這幾個人,像狂風吹不倒的草一樣堅守氣節。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哀帝、英宗由成帝、仁宗預立為嗣,養之宮中,其為人后之義甚明。(4分)(2)雖事君父,綱常所系甚重,然何至勢迫安危?(4分)14.根據材料,簡要概括大禮議中以楊廷和為代表的眾臣在行事上的不當之處。(5分)參考答案10.CEG【解析】(原文標點為: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入繼大統。若謂繼統必繼嗣,則宜稱武宗為父矣。)11.A【解析】(A項,文中的“卻”在語義上表示被動,意思是“被退回”或“被拒絕”,“王者不卻眾庶”的“卻”意思是拒絕,二者意思不同。B項,“無案牘之勞形”的“案”意思是“文書”。D項,“大行不顧細謹”的“顧”意思是“理會”。)12.D【解析】(材料二“儼然以疾風勁草自居,止圖博一己之名,而于國事毫無裨益”是對楊慎等人做法的批判,認為他們只是貪圖名聲,對國事無益,而不是讓大臣們學習他們。)13.(1)漢哀帝、宋英宗是由漢成帝、宋仁宗預先立為嗣子,(把)他們養在宮中,(讓)他們成為(國君)后嗣的意思非常明顯。(“養之宮中”1分,“人后”1分,“明”1分,句意通順1分)(2)雖然侍奉君主,綱常倫理所關聯到的方面極為重要,然而何至于到了形勢危及國家安危的地步?(“事”“甚重”“迫”各1分,句意通順1分)14.參考答案:①未能充分考慮明世宗即位情況與漢哀帝、宋英宗二帝舊例的不同,照搬舊例。②主張讓明世宗稱非其生父的明孝宗為皇考,違背父子親情常理,邏輯不通。③處理方式不當,采取跪伏大呼、撼門慟哭等過激行為,只貪圖名聲而對國事無益。(答對3點給5分,答對2點給4分,答對1點給2分)文言文參考譯文:材料一:(明)武宗去世后,(因為他)沒有子嗣,而明孝宗的弟弟興獻王有兒子,(按照)倫理次序(興獻王的兒子)應當即位,大學士楊廷和依據遺詔迎立他,這就是明世宗。明世宗即位后,下詔商議追崇自己的生父。楊廷和查閱漢朝定陶王、宋朝濮王的舊例,交給尚書毛澄說:“這些可以作為依據。”毛澄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廷議)請求皇帝稱明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興獻王妃為皇叔母興獻王妃,(皇帝)自稱侄皇帝。這個提議三次呈上(但)三次被退回。現在考察各位大臣的奏疏確實各有說法,主張應該以明孝宗為皇考的,有楊廷和、毛澄、汪俊以及滿朝眾多大臣。以明孝宗為皇考的說法,援引漢哀帝、宋英宗兩個案例作為依據。張璁、桂萼等人則認為,漢哀帝、宋英宗是由漢成帝、宋仁宗預先立為嗣子,(把)他們養在宮中,(讓)他們成為(國君)后嗣的意思非常明顯。現在明武宗沒有子嗣,大臣們因為陛下按照倫理次序應當即位而迎立他,這與預先養在宮中的情況不同。所以陛下是繼承帝統,而不是(被)過繼。(繼承)帝統不一定是父死子繼,漢文帝是以皇弟的身份繼承皇位,漢宣帝是以兄孫的身份繼承皇位,何必強行剝奪這種父子親情,建立那種父子名號呢。深入探求這件事,楊廷和等人援引漢哀帝、宋英宗兩個案例,原本依據的是先儒的成說。然而明世宗的即位,與漢哀帝、宋英宗兩位君主預先被立為儲君的情況不同,只是按照倫理次序(就)應當即位,遵循祖訓中兄終弟及的條文,繼承皇位大統。如果說繼承皇位大統就必須(被過繼),那么就應該稱明武宗為父親了。因為明武宗(是明世宗的)堂兄不能稱為父親,于是就想讓明世宗以未曾當過(他)父親的明孝宗為皇考,這種道理本來就阻塞不通。所以張璁的言論一出現,楊一清就說這個觀點不可改變。各位大臣只看到先儒的成說可以作為依據,卻忘記了明世宗與漢哀帝、宋英宗的不同之處,爭辯得越厲害,失誤就越大,(張璁的言論)真的屬于公平恰當的至理名言,可以作為萬世的法則。材料二:大禮議事件興起,各位大臣不能依據情況、斟酌事理(妥善處理),以至于激化成過度的舉動。(大臣們)本應當委婉地正面勸諫,希望能夠挽回局面,竟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