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春夏秋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表格式)_第1頁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春夏秋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表格式)_第2頁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春夏秋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表格式)_第3頁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春夏秋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表格式)_第4頁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春夏秋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表格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春夏秋冬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表格式)《春夏秋冬》教案

學科小學語文年級冊別一年級下冊共1課時

教材部編版授課類型新授課第1課時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識字第1課《春夏秋冬》。本課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了四季的主要特征和相關的自然現象,如“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能夠認識和書寫“春、冬、風、雪"等生字,還能初步感知四季的典型特征,激發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興趣。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四季,但對抽象的自然現象(如霜、降)缺乏直觀理解。識字量有限,需要借助圖畫和動作演示輔助記憶。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通過游戲和互動保持學習興趣。學生對四季的自然現象有濃厚的興趣,但表達能力尚待提高。因此,本課將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四季的特征,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時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

1.通過學習《春夏秋冬》,感受四季變化的自然美,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2.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對四季的描述,增強文化認同感。

語言運用

1.認識“霜、吹、落、降、飄”等生字,會寫“春、冬、風、雪"4個漢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四季的典型特征。

思維能力

1.通過圖文結合,理解詞語與季節的對應關系。

2.通過對比分析,體會動詞的準確性。

審美創造

1.通過動作表演和繪畫,表達對四季的觀察和感受。

2.創作“班級四季小詩”,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讀生字,正確書寫“春、冬、風、雪"。

2.朗讀課文,感知四季特征。

3.通過圖文結合,理解詞語與季節的對應關系。

難點

1.理解“霜、降”等抽象自然現象的含義。

2.通過圖文對應,準確表達四季的不同特點。

3.體會動詞的準確性,如“降"和“飄”的區別。

教學方法與準備

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四季圖片、漢字動畫演示)、生字卡片、田字格貼紙、實物道具(雪花模型、落葉標本)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激趣導入,感知四季播放動畫

(1)播放展示四季交替的動畫短片(春草發芽、夏荷綻放、秋葉紛飛、冬雪飄落)。

(2)提問互動:“你看到了哪些季節?每個季節有什么特別的東西?"

(3)揭題板書:用彩色粉筆書寫課題《春夏秋冬》,重點圈出“春”的“日"字旁、“冬”的兩點水。

預設與應對

(1)預設回答:學生可能回答“春天有花"冬天冷”,但描述較籠統。部分學生可能混淆季節順序(如將“落葉"歸為夏天)。

(2)教師引導:用圖片輔助追問:“春天的風是什么感覺?冬天的雪花是怎么落下的?”通過手勢模擬四季循環,幫助學生理清順序。1.觀看動畫,感受四季的變化。

2.回答教師提問,描述每個季節的特點。

3.觀察課題板書,初步了解漢字結構。

評價任務1.觀察細致:☆☆☆

2.描述準確:☆☆☆

3.順序清晰:☆☆☆

設計意圖通過視聽結合喚醒生活經驗,為課文學習鋪墊情境;滲透漢字結構知識,初步建立字形與字義的聯系。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范讀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手指文字跟讀,教師重點強調“霜、飄"的發音(翹舌音、三拼音節)。

(2)學生自讀:自由朗讀課文,用“O”圈出表示季節的詞語(如“春風"冬雪”)。

(3)集體反饋:提問:“課文里寫了哪些季節的景物?你能連一連嗎?"(課件連線:春風—春,夏雨—夏等)

預設與應對

(1)預設問題:部分學生將“秋霜”誤認為冬季現象。朗讀時“降、落"發音混淆。

(2)教師引導:展示“秋霜”圖片(草葉上的白霜),解釋“霜是秋天早晨的冰晶";對比演示“落”(樹葉掉下)和“降"(雪花模型從高處落下)。1.跟讀課文,注意發音。

2.自讀課文,圈出表示季節的詞語。

3.參與集體反饋,連一連季節與景物。

評價任務1.朗讀流暢:☆☆☆

2.信息提取:☆☆☆

3.對應準確:☆☆☆

設計意圖培養指讀習慣,初步建立課文內容框架;通過連線游戲訓練信息提取能力,強化季節與景物的對應關系。

識字學詞,突破難點活動一:圖文結合識字霜字教學

(1)課件展示草葉結霜的圖片,提問:“霜是什么顏色?摸起來會怎樣?”

(2)口訣記憶:“雨字頭,加木目,秋天早晨有白霜。"

(3)動作演示:“吹”:學生吹紙片模擬春風;“飄":拋撒紙屑模擬雪花飄落。

活動二:游戲鞏固生字蹲蹲樂

(1)學生佩戴生字頭飾(春、冬、風、雪),教師喊“春字蹲,春字蹲完冬字蹲”,鞏固字形。

(2)季節快閃:課件快速閃現四季圖片,學生搶答對應詞語(如閃電圖—夏雨)。

預設與應對

(1)預設問題:學生可能將“降"誤讀為“jiàng”或“xiáng"。游戲環節中部分學生反應速度慢,產生挫敗感。

(2)教師引導:板書標注拼音“jiàng”,組詞“降落傘"強化記憶;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鼓勵同伴互助。1.觀看圖片,回答問題,理解“霜”的含義。

2.記憶口訣,加深印象。

3.參與動作演示,模擬自然現象。

4.參與生字蹲蹲樂和季節快閃游戲,鞏固識字效果。

評價任務1.理解準確:☆☆☆

2.反應迅速:☆☆☆

3.合作愉快:☆☆☆

設計意圖多感官參與(視覺、動作)化解抽象詞匯理解難點;游戲激發興趣,在互動中強化識字效果。

再讀課文,理解內容活動設計分句朗讀

(1)男生讀“春風吹”,女生做吹氣動作;

(2)師生合作讀“秋霜降—冬雪飄”,手勢模擬降落與飄動。

對比賞析

(1)提問:“為什么秋用‘降’,冬用‘飄’?換成‘秋霜飄’行嗎?"

(2)仿說練習:提供支架:“(季節)+(景物)+(動作)”,如“春花開"秋葉落”。

預設與應對

(1)預設回答:學生可能回答“霜很重,所以用降"雪花輕,所以飄”。仿說時出現“夏雷叫"冬冰滑”等創意表達。

(2)教師引導:肯定合理回答,補充科學解釋:“霜是水汽凝結成的冰晶,會附著在物體表面;雪是空中的冰晶,隨風飄動。"將學生仿說句子板書,形成“班級四季小詩”。1.參與分句朗讀,做相應動作。

2.回答教師提問,理解動詞的準確性。

3.仿說練習,創作“班級四季小詩"。

評價任務1.動作準確:☆☆☆

2.理解深刻:☆☆☆

3.仿說創意:☆☆☆

設計意圖通過動作表演和對比分析,體會動詞的準確性;搭建語言支架,促進從模仿到創造的表達遷移。

書寫指導,規范練字重點指導春字教學

(1)動畫分解筆順,強調三橫長短差異(短—長—短),撇捺舒展如翅膀。

(2)口訣:“三人日下曬太陽,春天到來百花香。”

冬字教學

(1)對比“冬"與“各”,用紅筆標出兩點水的方向(斜點+提)。

學生練習(1)書空練習后描紅,教師巡視指導坐姿(一拳一尺一寸);

(2)投影展示典型錯誤(如“春"字捺畫太短),集體糾錯。

預設與應對

(1)預設問題:“春”字下半部分“日"寫得太小,導致結構頭重腳輕;“冬”的兩點水寫成“"或間距過大。

(2)教師引導:田字格范寫時用色筆標出關鍵筆畫位置;對書寫困難生進行手把手指導。1.觀看動畫,學習筆順。

2.書空練習,描紅書寫。

3.注意坐姿,避免錯誤。

4.參與集體糾錯,改正錯誤。

評價任務1.筆順正確:☆☆☆

2.結構合理:☆☆☆

3.坐姿端正:☆☆☆

設計意圖通過口訣和動畫細化書寫要點,培養觀察能力;即時反饋糾正,落實書寫規范。

課堂小結,拓展延伸活動設計四季歌律動

(1)播放輕快兒歌《四季童謠》,學生邊唱邊做動作(如春風—擺手,冬雪—轉圈)。

實踐任務

(1)分發“四季觀察記錄單”,要求放學后記錄一種自然現象(如“柳枝發芽"螞蟻搬家”)。

預設與應對

(1)預設問題:部分學生可能將“自然現象"誤解為天氣(如“晴天”)。

(2)教師引導:舉例說明:“你可以畫一朵小花,旁邊寫‘春天到,花兒笑’。"1.參與律動,感受四季變化。

2.完成“四季觀察記錄單”,記錄自然現象。

評價任務1.律動準確:☆☆☆

2.記錄詳細:☆☆☆

3.表達清晰:☆☆☆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總結課堂,強化情感體驗;將語文學習延伸至生活,培養觀察與記錄習慣。

作業設計

基礎作業

1.朗讀課文給家長聽,用“O"圈出家中與四季相關的物品(如棉襖—冬)。

2.在田字格上書寫“春、冬、風、雪”各3行,家長簽字評價。

拓展作業

1.與家人玩“季節猜猜猜"游戲:一人描述特征(如“這個季節會下雪”),另一人猜季節名稱。

2.畫一幅四季的圖畫,旁邊寫上相應的詩句或描述。

板書設計

《春夏秋冬》

春:吹—花開夏:落—雨滴

秋:降—霜葉冬:飄—雪花

(配簡筆畫:四季代表性景物,如燕子、荷花、楓葉、雪人)

生字田字格范寫:

春冬風雪

(紅色標注關鍵筆畫:如“風"的橫斜鉤弧度)

教學反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