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學設計科目授課時間節次--年—月—日(星期——)第—節指導教師授課班級、授課課時授課題目(包括教材及章節名稱)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本課主要內容包括:
1.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與交流;
2.馬可·波羅來華及影響;
3.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4.明朝海禁政策與中外交往的限制;
5.西方殖民擴張與中國的抗爭。核心素養目標分析1.歷史思維:理解中外交往與沖突的歷史發展脈絡,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2.文化理解:認識絲綢之路等歷史現象對文化交流與融合的貢獻;
3.人與社會:感悟中華民族在對外交往中的開放包容和勇于抗爭的精神;
4.國家觀念:體會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的重要性,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歷史責任感。教學難點與重點1.教學重點
①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開通過程及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
②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過程及其對促進中外友好交往的意義;
③明朝海禁政策的原因、實施及其對中外交往的限制;
④西方殖民擴張的歷史背景、主要國家和對中國的影響。
2.教學難點
①理解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遠影響,分析其歷史意義;
②分析明朝海禁政策與西方殖民擴張之間的關系,探討其對中外交往的影響;
③培養學生從歷史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④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歷史上的開放與封閉,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學資源軟硬件資源:多媒體教學設備(電腦、投影儀)、歷史地圖、歷史圖片、實物模型。
課程平臺:學校網絡教學平臺、歷史教育網站。
信息化資源:絲綢之路相關歷史紀錄片、鄭和下西洋的動畫短片、明朝海禁政策的相關歷史文獻。
教學手段: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學習、歷史情境模擬、歷史地圖繪制。教學流程1.導入新課
詳細內容:教師通過展示絲綢之路的地圖和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條古老的路線嗎?它有什么特別的意義?”隨后,教師簡要介紹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和重要性,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2.新課講授
①絲綢之路的開通與交流
詳細內容:教師播放絲綢之路的紀錄片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絲綢之路的壯麗景象。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絲綢之路的開通原因、過程及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如佛教的傳播、絲綢和茶葉的貿易等。
②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詳細內容:教師展示鄭和下西洋的圖片和資料,介紹鄭和的航海目的、過程和成就。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鄭和下西洋對中外友好交往的促進作用,如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③明朝海禁政策與中外交往的限制
詳細內容:教師展示明朝海禁政策的背景和實施情況,分析其對中國與外界交往的限制。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響,如對西方殖民擴張的阻礙、對國內經濟發展的限制等。
3.實踐活動
①繪制絲綢之路地圖
詳細內容:教師分發絲綢之路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標注重要城市、貿易路線等,加深對絲綢之路的認識。
②角色扮演
詳細內容:將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扮演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僧侶、使者等角色,模擬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交流場景。
③辯論賽
詳細內容:教師提出關于海禁政策的問題,如“海禁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何影響?”讓學生分組進行辯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4.學生小組討論
舉例回答:
①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貢獻有哪些?
回答舉例:佛教的傳播、絲綢和茶葉的貿易、科技文化的交流等。
②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回答舉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展示了中國古代航海技術的先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等。
③明朝海禁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何影響?
回答舉例:限制了與外界的交流、阻礙了國內經濟發展、為西方殖民擴張提供了機會等。
5.總結回顧
詳細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貢獻以及明朝海禁政策的影響。同時,教師總結本節課的重難點,如絲綢之路的開通與交流、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明朝海禁政策與中外交往的限制等。
用時:導入新課5分鐘
新課講授20分鐘
實踐活動15分鐘
學生小組討論10分鐘
總結回顧5分鐘
總用時:45分鐘學生學習效果學生學習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掌握
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掌握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開通過程及其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了解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過程及其對促進中外友好交往的意義;理解明朝海禁政策的原因、實施及其對中外交往的限制;認識西方殖民擴張的歷史背景、主要國家和對中國的影響。
2.思維能力
學生在分析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時,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從經濟、文化、政治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在討論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貢獻時,學生能夠結合歷史事實,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分析明朝海禁政策時,學生能夠理解其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并能夠從歷史的角度進行辯證思考。
3.文化素養
學生通過學習絲綢之路的歷史,能夠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對世界文化的尊重。在學習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中華民族的開放包容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了解西方殖民擴張的歷史時,學生能夠認識到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與對抗,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4.情感態度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后,能夠對中華民族在對外交往中的開放包容和勇于抗爭的精神產生敬佩之情,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學生能夠認識到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的重要性,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5.實踐能力
學生在實踐活動環節,如繪制絲綢之路地圖、角色扮演、辯論賽等,能夠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6.綜合運用能力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后,能夠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關注當前國際形勢,了解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學生能夠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①學生能夠準確記憶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明朝海禁政策、西方殖民擴張等歷史事件;
②學生能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現象,提高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
③學生能夠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對世界文化的尊重;
④學生能夠體會到中華民族的開放包容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⑤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環節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⑥學生能夠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關注當前國際形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反思改進措施反思改進措施(一)教學特色創新
1.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講解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等歷史事件時,利用多媒體展示歷史圖片、地圖、視頻等,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使歷史知識更加生動形象。
2.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身感受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和鄭和下西洋的宏偉歷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反思改進措施(二)存在主要問題
1.學生對歷史背景理解不夠深入:部分學生在學習歷史事件時,對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和背景下的社會狀況了解不夠,導致對事件的理解不夠全面。
2.教學方式單一:課堂講解為主,缺乏互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不高,影響教學效果。
3.評價方式過于簡單:主要依賴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未能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反思改進措施(三)
1.深入挖掘歷史背景:在講解歷史事件時,結合歷史背景,讓學生了解事件發生的社會環境,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2.豐富教學方式:除了課堂講解,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歷史游戲、實地考察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互動性。
3.完善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包括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小組討論、實踐活動等,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4.加強師生互動: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問、發表意見,教師要及時給予反饋,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5.結合實際案例:將歷史知識與現代生活相結合,讓學生了解歷史與現實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6.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如歷史網站、紀錄片、電子書籍等,拓寬知識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7.開展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歷史知識競賽、歷史講座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內容邏輯關系①絲綢之路的開通與交流
①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產物。
②絲綢之路的開通過程:張騫出使西域,促進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
③絲綢之路的影響: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宗教等領域的交流。
②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①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展示國威,促進中外友好交往。
②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七次遠航,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③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③明朝海禁政策與中外交往的限制
①海禁政策的原因:防范倭寇侵擾,保護國內經濟。
②海禁政策的內容:限制民間對外貿易,禁止外國人入境。
③海禁政策的影響:限制了中外交往,阻礙了國內經濟發展。課后作業1.作業題目:請結合所學,簡要描述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并說明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貢獻。
答案: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今天的西安),終點是歐洲。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貢獻包括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宗教傳播、物種交換等。
2.作業題目:鄭和下西洋的七次遠航分別發生在哪個朝代?簡要說明鄭和下西洋的主要貢獻。
答案:鄭和下西洋的七次遠航發生在明朝永樂至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的主要貢獻包括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展示了中國古代航海技術的先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等。
3.作業題目:明朝實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這種政策對中外交往有何影響?
答案:明朝實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包括防范倭寇侵擾、保護國內經濟等。這種政策對中外交往的影響包括限制了中外交往,阻礙了國內經濟發展,為西方殖民擴張提供了機會等。
4.作業題目:列舉三個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并說明這些城市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
答案:三個重要城市包括長安(西安)、洛陽、敦煌。這些城市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包括貿易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宗教傳播中心等。
5.作業題目:比較鄭和下西洋和西方殖民擴張的不同點,并說明各自的歷史意義。
答案:鄭和下西洋和西方殖民擴張的不同點包括目的不同、方式不同、影響不同。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國威、促進中外友好交往,其歷史意義在于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而西方殖民擴張的主要目的是掠奪財富、擴張勢力,其歷史意義在于加速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6.作業題目:結合所學,談談你對“開放與封閉”這一歷史現象的認識。
答案:開放與封閉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兩種不同狀態。開放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但過度開放也可能導致國家安全和文化的沖擊;封閉則可能保護國家安全和文化,但過度封閉會阻礙國家的發展。因此,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適度開放與封閉,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和文化的傳承。
7.作業題目:請以“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為題,寫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答案: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這條古老的路上,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斷運往西方,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也得以傳播。同時,西方的科技、藝術、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塑鋼化學儲罐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域名注冊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在線旅游預訂平臺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噻嗎洛爾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和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口蹄疫疫苗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即用治療食品(RUTF)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農產品行業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治療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計算機解答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EVA塑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丁麗娟《數值計算方法》五章課后實驗題答案(源程序很詳細-且運行無誤)
- 情境學習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
- 血糖監測操作流程及考核標準(100分)
-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6單元奇妙的大自然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 2023年住院醫師考試-康復醫學住院醫師考試題庫(含答案)
- 高中音樂鑒賞 《黃河大合唱》
- 2022年貴州貴陽市中考英語真題
- FZ/T 32001-2018亞麻紗
- 《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探討(論文)8000字》
- 粵教科技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14課《生物生存的環境》教學課件
-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典籍里的中國》課件33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