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省隴南州康縣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1頁
2025年甘肅省隴南州康縣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2頁
2025年甘肅省隴南州康縣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3頁
2025年甘肅省隴南州康縣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4頁
2025年甘肅省隴南州康縣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甘肅省隴南州康縣中考歷史一模試卷一、選擇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分)在良渚遺址和陶寺遺址,均發現了表明階級分化的宮殿、象征權力的玉器或者象征尊貴的禮器。這些現象集中表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中國()A.形成統一的崇拜對象 B.社會平等財產平均 C.開始步入奴隸制社會 D.已經出現早期國家2.(2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每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往往會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A.大澤鄉起義 B.巨鹿之戰 C.黃巾起義 D.官渡之戰3.(2分)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對下列詩詞反映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①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杜甫《憶昔》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堇^光《韜鈐深處》A.①描繪的是秦孝公統一六國 B.②描繪了唐朝“開元盛世”的景象 C.③為文天祥創作于抗遼戰爭期間 D.④抒發了作者抗擊葡萄牙殖民者的決心4.(2分)2025年是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二周年,倡議是現實的投射,也是歷史的回響。追溯“一帶一路”,發生在我國西漢王朝的史實是()A.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B.玄奘西行天竺,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C.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D.鄭和下西洋,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5.(2分)中國歷代疆域的沿革是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見證。將如圖四幅示意圖按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6.(2分)“在此以后,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使中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都陷入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依附地位?!痹摤F象源于()A.《南京條約》喪失關稅主權 B.《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司地方給英國 C.《馬關條約》允許外國設廠 D.《辛丑條約》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7.(2分)1924年至1927年,國共兩黨合作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基本上消滅了北洋軍閥的主力?!皣矁牲h合作”開始的標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開 B.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C.黃埔軍校的建立 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8.(2分)如圖示意圖是某同學做的課堂筆記,①處應為()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9.(2分)中國抗日戰爭分為局部抗戰和金面抗戰前后兩大階段,其中全面抗戰開始于()A.東北易幟 B.華北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平型關大捷10.(2分)如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關系圖。對其中重合部分(用陰影表示)理解正確的是()A.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 B.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D.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11.(2分)2025年1月1日,是中美兩國建交46周年的紀念日,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性事件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 C.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鄧小平訪問美國12.(2分)據統計,“一帶一路”共建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超19萬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3800億美元,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據此可知,“一帶一路”建設()A.解決了世界貧富差異問題 B.促進了共建國家的發展 C.推動了沿線國家科技進步 D.消除了世界各國的矛盾13.(2分)在古希臘《荷馬史詩》中大量記載了關于拳擊、摔跤、賽跑、投擲鐵餅等競技活動,包括保留下來的擲鐵餅、摔跤等元素的雕塑,這體現出古希臘()A.崇尚體育競技 B.追求自由生活 C.生活方式樸素 D.熱愛和平14.(2分)某小組收集到以下資料,據此分析該小組研究的主題是()★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的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國家的雛形★大學的興起★城市居民爭取自由和自治權★拜占庭帝國A.封建時代的亞洲 B.古代歐洲文明 C.封建時代的歐洲 D.走向近代15.(2分)工業革命的許多科技發明對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下列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發明是()①蒸汽機②耐用的白熾燈泡③電子計算機④早期汽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分)下列人物與其貢獻對應正確的是()A.彼得一世——向西方學習,廢除農奴制,開啟了近代化進程 B.亞歷山大二世——強化農奴制,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C.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使國家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D.斯大林——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推行經濟改革17.(2分)1965年聯合國大會將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從原來的6個增加到10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理事國在1973年增加到54個。這些增加的名額大多數給了亞非拉國家。這些變化()A.破壞了美蘇政治力量對比平衡 B.瓦解了帝國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C.促進了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構建 D.推動了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趨勢18.(2分)讀漫畫《山姆大叔的飯桌》。這表明當今世界局勢動蕩的主要原因是()A.冷戰結束 B.宗教沖突 C.恐怖主義 D.霸權主義二、材料解析題(共3小題,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第21題16分,共42分)19.(14分)中國古代社會長期以農為本,農業是國家的經濟支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边@句話蘊含了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材料二明清時期,中國的農業經濟在宋元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明、清初年都曾采取過一些鼓勵墾荒的措施。當時朝廷重視水利事業,注重各地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和運河河道的疏浚……傳統的糧食作物中生產發展最為突出的是水稻,如清代在北京培育出的“京西稻”,在南方普遍推廣的雙季稻等。此外,明清時期從國外引進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廣泛種植,使得原先許多無法種植稻麥的旱地和山地得到利用,增加了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而且這兩種糧食作物的單產比稻麥高得多,從而增加了全國的糧食產量。——摘編自趙曉玲、張占軍《論中國古代農業的產生與發展》(1)(4分)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出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采取的經濟政策,并說明其影響。(2)(4分)依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農業得到發展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玉米和甘薯的廣泛種植對明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3)(6分)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推動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20.(12分)西方的政治、經濟發展之路為人類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圖表所示(14到18世紀)所發生的思想運動,或叫精神領域里的革命,通過這個“革命”鏈條,“人”一步一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這種思想領域里的革命同時也推動了社會革命……其次是推動了實驗科學的發展,使技術發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學體系的基礎之上?!幾躁悩访瘛⒅芎搿稓W洲文明的進程》材料二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變得更加紛繁復雜。一方面,西方列強的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很多地區相繼爆發了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起義;另一方面,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進一步增強,很多國家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6分)材料一中圖A威廉與瑪麗加冕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據材料一,概括歐洲精神領域革命的歷史意義。(2)(6分)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19世紀殖民地人民和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統治的事件,并指出其影響。21.(16分)道路自信源自道路開辟、道路創新和道路堅持,正確的道路關系著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堅持道路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咎綄ぞ葒缆贰坎牧弦粓D表所示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中,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同時也激起中國社會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種政治力量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奮起反抗,進行救亡圖存的英勇抗爭……但由于沒有找到科學的理論、正確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會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幾浴督煌瘟α空让褡逦M龅钠D難探索》圖A圖B【實踐革命道路】材料二圖表所示中國革命道路,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也就是說,先到農村去,把落后的農村建成先進的鞏固的根據地,建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的革命陣地,借以反對利用城市進攻農村區域的兇惡敵人,借以在長期戰斗中逐步地爭取革命的全部勝利?!幾悦珴蓶|《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圖C圖D【開辟特色道路】材料三圖表所示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式上致辭年份農業總產值(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82.12017年109331.713432.42021年147013.418930.9【堅持中國道路】材料四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暯健对诘谑萌珖嗣翊泶髸谝淮螘h上的講話》(1)(4分)指出材料一圖A人物所進行的救國救民的革命實踐活動。依據圖B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探索救國道路的特點。(2)(4分)材料二圖C所示刊物創辦的目的是什么?圖D中的“中國革命道路”指哪一道路?(3)(4分)依據材料三,指出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道路。導致材料三表格中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收入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4分)依據材料四,概括“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的原因。三、探究題(共12分)22.(12分)學習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有助于我們了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歷史,培養全球視野和文化包容性。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絲綢之路自古便是東西方交流的重要紐帶。它促進了中國與中亞、歐洲的物資交換,同時傳播了文化、宗教和技術。以“古代東西方交流的橋梁”而著稱的絲綢之路被冠以多種稱呼,不同的稱呼反映了它在古代東西方交流中的不同作用。從下面的稱呼中任選一個(或自擬一個稱呼),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寫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予以論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商貿大道”“友誼之路”“科技大道”“佛教之路”

2025年甘肅省隴南州康縣中考歷史一模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8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DABADCBCCCB題號12131415161718答案BACDCCD一、選擇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分)在良渚遺址和陶寺遺址,均發現了表明階級分化的宮殿、象征權力的玉器或者象征尊貴的禮器。這些現象集中表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中國()A.形成統一的崇拜對象 B.社會平等財產平均 C.開始步入奴隸制社會 D.已經出現早期國家【分析】本題考查良渚文化與陶寺都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扛鶕}干“良渚遺址和陶寺遺址,均發現了表明階級分化的宮殿、象征權力的玉器或者象征尊貴的禮器”并結合所學可知,良渚遺址和陶寺遺址的發現,包括宮殿、象征權力的玉器和象征尊貴的禮器,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階級分化和權力機構,這些特征是早期國家形成的重要標志。故D正確;題干材料體現的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階級分化信息,不能體現形成了統一的崇拜對象,排除A;題干材料不能說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中國社會平等財產平均,排除B;題干材料不能說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中國開始步入奴隸制社會,排除B。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良渚文化與陶寺都城,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題干現象表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中國已經出現早期國家。2.(2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每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往往會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A.大澤鄉起義 B.巨鹿之戰 C.黃巾起義 D.官渡之戰【分析】本題考查大澤鄉起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上大雨,道路泥濘,無法前行,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他們當中的領隊人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于是殺死押隊的軍官,對眾人說:我們因遇雨誤期,肯定要被殺頭;即使去戍邊,大多數人也會死去?!扒覊咽坎凰绖t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他們的號召下,大家熱烈響應,決心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他們砍削樹木,做成兵器,舉起反抗的大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故A符合題意;巨鹿之戰、官渡之戰都是戰役,排除BD;黃巾起義比大澤鄉起義晚,排除C。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大澤鄉起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3.(2分)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對下列詩詞反映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①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鸥Α稇浳簟发廴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椤哆^零丁洋》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堇^光《韜鈐深處》A.①描繪的是秦孝公統一六國 B.②描繪了唐朝“開元盛世”的景象 C.③為文天祥創作于抗遼戰爭期間 D.④抒發了作者抗擊葡萄牙殖民者的決心【分析】本題考查開元盛世,識記開元盛世相關知識?!窘獯稹緼.“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反映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史實,排除A項。B.根據所學可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唐玄宗前期的狀況,B項正確。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元朝建立后,抗元名將文天祥的話語,排除C項。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抒發了戚繼光抗倭的決心,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開元盛世相關知識。4.(2分)2025年是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二周年,倡議是現實的投射,也是歷史的回響。追溯“一帶一路”,發生在我國西漢王朝的史實是()A.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B.玄奘西行天竺,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C.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D.鄭和下西洋,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張騫出使西域,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窘獯稹扛鶕}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騫出使西域發生在西漢時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密切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A項正確;玄奘西行天竺是在唐朝貞觀時期,促進了中印之間經濟文化交流,排除B項;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是在宋朝時期,排除C項;鄭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時期,排除D項。故選:A?!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張騫出使西域。5.(2分)中國歷代疆域的沿革是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見證。將如圖四幅示意圖按朝代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分析】本題考查秦朝、西漢、元朝和清朝,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窘獯稹扛鶕賵D中關鍵詞信息“大都”可知,忽必烈建立元朝,與大都為都城;②圖中的關鍵詞“西域都護府”可知,西漢時期,在西域地區設立西域都護府進行管轄;③圖中的關鍵詞“伊犁”可知,清朝時期設置伊犁將軍管轄西北地區;④圖中的關鍵詞“咸陽”可知,是秦朝的時期都城。因襲按照時間排序為:④②①③,D項正確;ABC排序均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军c評】本題以秦朝、西漢、元朝和清朝等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6.(2分)“在此以后,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各個領域……使中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都陷入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依附地位。”該現象源于()A.《南京條約》喪失關稅主權 B.《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司地方給英國 C.《馬關條約》允許外國設廠 D.《辛丑條約》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馬關條約》,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窘獯稹俊赌暇l約》喪失關稅主權,此時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是以商品輸出為主,通過降低關稅,大量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尚未發展到投資、生產等各個領域,A錯誤?!侗本l約》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這主要是關于領土主權的喪失,與外國經濟滲透方式從外貿領域擴大到投資等各個領域無關,B錯誤。《馬關條約》允許外國設廠,標志著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從以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此后,外國滲透的方式從單純的外貿領域,進一步擴大到投資、生產、銷售、金融等各個領域,中國在經濟上和財政上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依附程度加深,C正確?!缎脸髼l約》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主要是對中國人民反抗斗爭的鎮壓,是政治方面對中國的控制,與經濟侵略方式的轉變無關,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馬關條約》,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7.(2分)1924年至1927年,國共兩黨合作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基本上消滅了北洋軍閥的主力。“國共兩黨合作”開始的標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開 B.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C.黃埔軍校的建立 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分析】本題考查國民黨一大和第一次國共合作,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會議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但并不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標志,排除。B.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符合題意。C.黃埔軍校的建立是在1924年5月,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產物,并不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標志,排除。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是在1927年4月18日,此時第一次國共合作已經破裂,排除。故選:B?!军c評】記憶國民黨一大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8.(2分)如圖示意圖是某同學做的課堂筆記,①處應為()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分析】本題考查遵義會議,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故C符合題意;中共一大召開是1921年,排除A;中共二大召開是1922年,排除B;中共七大召開是1945年,排除D。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遵義會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遵義會議。9.(2分)中國抗日戰爭分為局部抗戰和金面抗戰前后兩大階段,其中全面抗戰開始于()A.東北易幟 B.華北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平型關大捷【分析】本題考查七七事變和日本全面侵華,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張學良東北易幟標志著蔣介石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排除。B.華北事變意味著日本擴大侵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但此時還屬于局部抗戰時期,排除。C.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符合題意。D.平型關大捷發生在中國全面抗戰之后,排除。故選:C?!军c評】記憶七七事變和日本全面侵華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0.(2分)如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關系圖。對其中重合部分(用陰影表示)理解正確的是()A.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 B.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D.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分析】考查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窘獯稹緼.抗美援朝戰爭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與土地改革無關,排除A項。B.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與抗美援朝無關,排除B項。C.根據題干信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關系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姑涝瘧馉幍膭倮瑸槲覈慕洕ㄔO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與土地改革的開展都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C項正確。D.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與圖示事件無關,排除D項。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識記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掌握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11.(2分)2025年1月1日,是中美兩國建交46周年的紀念日,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臉酥拘允录牵ǎ〢.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 C.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鄧小平訪問美國【分析】本題考查了中美建交,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2025年1月1日,是中美兩國建交46周年的紀念日,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臉酥拘允录恰辈⒔Y合所學可知,1972年尼克松訪華并簽署中美《聯合公報》是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臉酥?,B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發生在1971年,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但不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性事件,排除A項;中美正式建交已經意味著中美關系實現了正?;情_始走向正?;?,排除C項;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在此之前中美關系已經走向正?;懦鼶項。故選:B?!军c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2.(2分)據統計,“一帶一路”共建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超19萬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3800億美元,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據此可知,“一帶一路”建設()A.解決了世界貧富差異問題 B.促進了共建國家的發展 C.推動了沿線國家科技進步 D.消除了世界各國的矛盾【分析】本題考查“一帶一路”,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超19萬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3800億美元,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可知,這說明“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共建國家的發展,故B正確;“解決了世界貧富差異問題”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題干沒有涉及“推動了沿線國家科技進步”,排除C;“消除了世界各國的矛盾”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一帶一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共建國家的發展。13.(2分)在古希臘《荷馬史詩》中大量記載了關于拳擊、摔跤、賽跑、投擲鐵餅等競技活動,包括保留下來的擲鐵餅、摔跤等元素的雕塑,這體現出古希臘()A.崇尚體育競技 B.追求自由生活 C.生活方式樸素 D.熱愛和平【分析】本題考查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古希臘,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扛鶕}干“在古希臘《荷馬史詩》中大量記載了關于拳擊、摔跤、賽跑、投擲鐵餅等競技活動”分析可知,題干反映出古希臘重視體育鍛煉,崇尚力量之美,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古代希臘體育項目多,與追求自由生活、生活方式、熱愛和平無關,排除BCD項。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古希臘,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表明古希臘崇尚力量之美。14.(2分)某小組收集到以下資料,據此分析該小組研究的主題是()★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的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國家的雛形★大學的興起★城市居民爭取自由和自治權★拜占庭帝國A.封建時代的亞洲 B.古代歐洲文明 C.封建時代的歐洲 D.走向近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封建時代的歐洲,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窘獯稹扛鶕D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后來德、法、意國家雛形,這是歐洲封建時代政治格局的重要變化;大學的興起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文化發展的表現;城市居民爭取自由和自治權是歐洲封建城市發展的重要特征;拜占庭帝國是歐洲中世紀重要的封建帝國,這些資料都圍繞封建時代的歐洲展開的,故小組研究的主題是封建時代的歐洲,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封建時代的歐洲,并非封建時代的亞洲,排除A項;古代歐洲文明主要指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文明,而資料體現的是中世紀封建時期,排除B項;走向近代涉及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等,與資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C?!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封建時代的歐洲。15.(2分)工業革命的許多科技發明對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下列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發明是()①蒸汽機②耐用的白熾燈泡③電子計算機④早期汽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磕陀玫陌谉霟襞?、早期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②④正確,故D符合題意;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電子計算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①③錯誤,排除A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耐用的白熾燈泡、早期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16.(2分)下列人物與其貢獻對應正確的是()A.彼得一世——向西方學習,廢除農奴制,開啟了近代化進程 B.亞歷山大二世——強化農奴制,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C.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使國家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D.斯大林——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推行經濟改革【分析】本題考查蘇俄新經濟政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921年,列寧領導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使國家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故C符合題意;彼得一世向西方學習,強化農奴制,開啟了近代化進程,排除A;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排除B;列寧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推行經濟改革,排除D。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蘇俄新經濟政策,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1921年,列寧領導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使國家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7.(2分)1965年聯合國大會將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從原來的6個增加到10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理事國在1973年增加到54個。這些增加的名額大多數給了亞非拉國家。這些變化()A.破壞了美蘇政治力量對比平衡 B.瓦解了帝國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C.促進了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構建 D.推動了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趨勢【分析】本題考查聯合國的成立,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1965年,聯合國大會將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從原來的6個增加到10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理事國從1973年起增加到54個”可知,材料反映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興的亞非拉國家影響力在不斷地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兩極格局,有利于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故C正確;亞非拉國家加入聯合國,沒有造成美蘇政治力量對比失衡,排除A;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崩潰,排除B;材料涉及的政治方面的新現象,未涉及經濟,排除D。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聯合國的成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象促進了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構建。18.(2分)讀漫畫《山姆大叔的飯桌》。這表明當今世界局勢動蕩的主要原因是()A.冷戰結束 B.宗教沖突 C.恐怖主義 D.霸權主義【分析】本題考查了美國霸權主義,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山姆大叔”的帽子是美國國旗的圖案,可知“山姆大叔”代表美國,美國的飯桌上盛放著伊拉克、伊朗、巴以沖突等“飯菜”,寓意這些地方都受美國的控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干涉著別國內政甚至挑起了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這表明當今世界局勢動蕩的原因是霸權主義,D項正確;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題干中沒有提到其他綜合國力較強的國家或聯盟,排除A項;“山姆大叔的飯桌”重點強調美國對其他國家政治的干預,不是宗教沖突,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美國的霸權主義而非恐怖主義,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二、材料解析題(共3小題,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第21題16分,共42分)19.(14分)中國古代社會長期以農為本,農業是國家的經濟支柱。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边@句話蘊含了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材料二明清時期,中國的農業經濟在宋元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明、清初年都曾采取過一些鼓勵墾荒的措施。當時朝廷重視水利事業,注重各地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和運河河道的疏?!瓊鹘y的糧食作物中生產發展最為突出的是水稻,如清代在北京培育出的“京西稻”,在南方普遍推廣的雙季稻等。此外,明清時期從國外引進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廣泛種植,使得原先許多無法種植稻麥的旱地和山地得到利用,增加了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而且這兩種糧食作物的單產比稻麥高得多,從而增加了全國的糧食產量。——摘編自趙曉玲、張占軍《論中國古代農業的產生與發展》(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出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采取的經濟政策,并說明其影響。(2)依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中國農業得到發展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玉米和甘薯的廣泛種植對明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推動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分析】本題考查貞觀之治、唐朝農業的發展、明清時期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浚?)依據材料“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句話蘊含了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并結合所學可知,在“以民為本”思想指導下,唐太宗采取的經濟政策是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其影響是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農業的發展,有利于貞觀治世局面的出現。(2)依據材料“明、清初年都曾采取過一些鼓勵墾荒的措施。當時朝廷重視水利事業,注重各地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和運河河道的疏浚”可知,明清時期中國農業得到發展的原因是朝廷采取鼓勵墾荒的措施和重視水利事業。根據材料“使得原先許多無法種植稻麥的旱地和山地得到利用,增加了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而且這兩種糧食作物的單產比稻麥高得多,從而增加了全國的糧食產量”可知,玉米和甘薯的廣泛種植增加了糧食產量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認為推動我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因素有科技進步和政府政策支持。故答案為:(1)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農業的發展,有利于貞觀治世局面的出現。(2)朝廷采取鼓勵墾荒的措施和重視水利事業。玉米和甘薯的廣泛種植增加了糧食產量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3)科技進步和政府政策支持。【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貞觀之治、唐朝農業的發展、明清時期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等相關史實。20.(12分)西方的政治、經濟發展之路為人類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圖表所示(14到18世紀)所發生的思想運動,或叫精神領域里的革命,通過這個“革命”鏈條,“人”一步一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這種思想領域里的革命同時也推動了社會革命……其次是推動了實驗科學的發展,使技術發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學體系的基礎之上?!幾躁悩访?、周弘《歐洲文明的進程》材料二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變得更加紛繁復雜。一方面,西方列強的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很多地區相繼爆發了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起義;另一方面,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進一步增強,很多國家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材料一中圖A威廉與瑪麗加冕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據材料一,概括歐洲精神領域革命的歷史意義。(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19世紀殖民地人民和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統治的事件,并指出其影響?!痉治觥勘绢}考查文藝復興、光榮革命、印度民族大起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浚?)據所學知識可知,圖A威廉與瑪麗加冕指的是光榮革命。據材料一“(14到18世紀)所發生的思想運動,或叫精神領域里的革命,通過這個‘革命’鏈條,‘人’一步一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這種思想領域里的革命同時也推動了社會革命……其次是推動了實驗科學的發展,使技術發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學體系的基礎之上”可知,括歐洲精神領域革命推動了思想解放,促進了實驗科學的發展,為技術發明提供了科學基礎。(2)據所學知識可知,9世紀殖民地人民和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統治的事件是印度民族大起義。體現了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決心,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故答案為:(1)事件:光榮革命。意義:推動了思想解放,促進了實驗科學的發展,為技術發明提供了科學基礎。(2)事件:印度民族大起義。影響:體現了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決心,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军c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光榮革命、印度民族大起義,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21.(16分)道路自信源自道路開辟、道路創新和道路堅持,正確的道路關系著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堅持道路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尋救國道路】材料一圖表所示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中,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同時也激起中國社會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種政治力量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奮起反抗,進行救亡圖存的英勇抗爭……但由于沒有找到科學的理論、正確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會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摘編自《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艱難探索》圖A圖B【實踐革命道路】材料二圖表所示中國革命道路,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也就是說,先到農村去,把落后的農村建成先進的鞏固的根據地,建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的革命陣地,借以反對利用城市進攻農村區域的兇惡敵人,借以在長期戰斗中逐步地爭取革命的全部勝利?!幾悦珴蓶|《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圖C圖D【開辟特色道路】材料三圖表所示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式上致辭年份農業總產值(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82.12017年109331.713432.42021年147013.418930.9【堅持中國道路】材料四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暯健对诘谑萌珖嗣翊泶髸谝淮螘h上的講話》(1)指出材料一圖A人物所進行的救國救民的革命實踐活動。依據圖B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探索救國道路的特點。(2)材料二圖C所示刊物創辦的目的是什么?圖D中的“中國革命道路”指哪一道路?(3)依據材料三,指出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道路。導致材料三表格中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收入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依據材料四,概括“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的原因?!痉治觥勘绢}主要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窘獯稹浚?)革命實踐活動:根據材料一圖A人物可知,該人物是孫中山。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畢生致力于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的探索,其革命實踐活動主要有,創立興中會、同盟會;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等。特點:根據材料一“進行救亡圖存的英勇抗爭……但由于沒有找到科學的理論、正確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會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可知,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近代各個階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