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吉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吉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吉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吉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吉林省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中聯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詩經》里這種悠長的情感,不僅是當時的人可以體會的,也可以變成今天的某種美學,所以大家要從不同角度去閱讀《詩經》。有學者試圖恢復歌唱《詩經》的方式,他們為此使用了宋元以后的很多資料,但會讓人感覺到樂器的形式、歌唱的形式太繁復,反而不能接近《詩經》。當初唱《氓》的時候如果有樂器伴奏,會是什么樂器?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那個時候還沒有琵琶,很可能是一種很簡單的樂器——塤,或者是笛,甚至是打獵射箭用的弓(可以摩擦產生聲音)。《荷馬史詩》里有一系列的古代英雄,可是《詩經》里的主角是誰?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氓”,是一個在中老年時會對自己的生命有一點感傷的農家采桑女子。《詩經》里的主角一直活在土地上,是小人物。為什么我看電影《黃土地》會想到《詩經》?因為這些人活在黃土地上,與農業的聯系非常緊密。只有在農業社會,人才能謙卑得像土地一樣,在土地里生長,最后又回到土地中去,感情特別樸素、平實。如果大家想感悟《詩經》的情感,不僅要閱讀《詩經》,還要把《詩經》當成一種在當代延續的美學來看。《詩經》里的人都不是英雄,《詩經》是農業社會的詩。農業社會具有與大自然同期性的循環,農業本身會變成一種美學。農業民族學會了把種子埋在土里,等待它發芽、開花、結果,天生有一種長久的耐心,《詩經》蘊含著典型的農業美學。電影《悲情城市》里,女主角走向山路,兩邊是秋天里剛剛發白的芒草,畫外音敘述了她的幸福感。那大概是侯孝賢電影里最美的片段,完全像《詩經》。侯孝賢電影中的人物都不是英雄,全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比如《風柜來的人》里那個早年打棒球,后來頭被棒球打到,從此就坐在澎湖海邊看晚霞的中年男子。這類小人物是屬于農業社會的,具有悠長、樸素的情感。希望《詩經》表達的情感在今天仍然是被珍惜的人類情感,雖然農業社會已漸漸遠去。隨著工商業社會的來臨,人在土地里那種深厚的經驗,那種悠長、樸素的情感,正在慢慢喪失,但農業社會的文明已經變成了一種美學,在藝術領域里彌足珍貴。還有一位非常能代表《詩經》情感的導演——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大家去看他的《早安》《晚春》和《東京物語》,可以看到東方農業美學所產生的那種詩一般的情感,非常穩定。可見《詩經》所代表的審美,在整個亞洲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發源于古希臘的歐洲文化是偏向于游牧和商業的(比如腓尼基人),它的農業沒有亞洲這么穩定,這影響了其農業美學的延續。而亞洲很多民歌具有的共性,即《詩經》的這種審美,就這樣一直延續下來。如今,要進入另外一個快節奏的、所有情感都要被切斷的社會,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流行歌曲幾乎都是用嘶叫的方式訴說自己的寂寞和孤獨。《詩經》里的女子用桑葉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因為她在農業社會里能體會到桑葉從青綠,到變黃,再到掉落,這就是季節。人的悲秋之情其實是農業社會里隱藏著的對青春逝去的憂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興手法。女子在講“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時,是在用桑葉形容自己,曾經青春過,鮮麗過,也曾引得那個“氓”蚩蚩地笑。可是下面一段就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說桑樹發黃了,枯萎了,凋零了,其中有非常明顯的農業社會中的情感。在工業社會或者商業社會來臨以后,人們會在商品里寄托情感,可是《詩經》里的情感寄托非常悠遠,因為大自然是長久不變的。人類迄今為止至少已經有一萬年的農業經驗了,因此,它變成了我們的巨大鄉愁。《詩經》是徹底的農業審美,孔子評《詩經》“哀而不傷”,人們無論多么悲哀,最后都不會絕望。因為農業社會里的人們相信循環,冬天萬物都會枯萎、死去,可是大家知道萬物復蘇的春天一定會來。農業社會里有一種對土地的信仰,或者是對長久歲月的信仰,這種信仰最后會變成一種藝術形式。(摘編自《蔣勛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材料二:梁啟超說,《詩經》為古籍中最純粹,最可靠的書,為我國最古老、最優美的文學作品。跨越2500年,《詩經》一直為我們收藏著獨屬于中國人的那份最質樸、最真摯的情與美,堪稱“中國人的精神和美學家底”。《詩經》之美是由內而外的。幾千年過去了,《詩經》中的文字仍大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統計過,出自《詩經》的成語多達300個。其中的很多詩歌也早已成為文學史上不容置疑的經典。從《詩經》里找靈感早已有之,名人中“名從《詩經》來”的也不在少數。民國才女林徽因的名字就源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意為“美好的聲譽”;而她的伴侶梁思成先生的名字則取自《詩經·商頌·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王國克生,維周之楨”)的名字也都來自詩經。《詩經》不僅有形式上的“文美”,更有內涵上的“情美”。梁啟超談《詩經》,曾說:“其表現情感之法,有極纏綿而極蘊藉者,有極委婉而實極決絕者,有于無字句處寫其深痛或摯愛者,有其辭繁而不殺以曲達莞結不可解之情者,有極淡遠而一往情深者,有極旖旎而含情渺然者。人類文學最可愛的階段是它的童年期和少年期。2500多年前的《詩經》,是非常童真的。《詩經》里的詩,是原始的、可愛的、能打動人的,藏著中國人最質樸、真摯的那份感情。(摘編自《<詩經>之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有學者試圖恢復歌唱《詩經》的方式,這樣反而不能接近《詩經》,所以大家要從不同角度去閱讀《詩經》。B.電影《黃土地》中的人活在黃土地上,與農業的聯系非常緊密,材料一的作者看《黃土地》時,想到了《詩經》。C.發源于古希臘的歐洲文化是偏向于游牧和商業的,它的農業沒有亞洲這么穩定,歐洲文化中沒有農業美學。D.《詩經》是非常童真的,藏著中國人最質樸、真摯的那份感情。《詩經》比后世的文學更可愛,更能打動人。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經》是農業社會的詩,農業社會具有與大自然同期性的循環,農業本身會變成一種美學,《詩經》蘊含著典型的農業美學。B.侯孝賢的電影與《詩經》有相似之處,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些小人物,這類小人物是屬于農業社會的,具有悠長、樸素的情感。C.《詩經》里的女子在農業社會里能體會到桑葉從青綠到變黃、再到掉落的過程,所以她用桑葉來表達自己的情感。D.材料二作者認為《詩經》堪稱“中國人的精神和美學家底”,他說《詩經》為古籍中最純粹、最可靠的書,為我國最優美的文學作品。3.下列對兩則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由《荷馬史詩》里的英雄談到《詩經》里的“氓”,闡述了《詩經》里的主角一直活在土地上,不是英雄,而是小人物。B.材料一舉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早安》等作品之例,論證了《詩經》所代表的審美在整個亞洲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C.材料一引用孔子對《詩經》的評價“哀而不傷”,是為了論證農業社會里的人們無論多么悲哀,最后都不會絕望。D.材料二舉林徽因、梁思成、屠呦呦和王國維的名字源自詩經的例子,論證了名人中“名從《詩經》來”的也不在少數。4.兩則材料都談論了“《詩經》”,但材料內容側重點不同。請簡要分析。5.在閱讀和學習《詩經》的過程中,可以從兩則材料的相關闡述中得到哪些借鑒?請簡要說明。【答案】1.B2.D3.C4.①材料一側重闡述《詩經》是農業社會的詩,蘊含著典型的農業美學;并指出農業社會的文明已變成了一種美學,在藝術領域里彌足珍貴。②材料二側重闡述《詩經)收藏著獨屬于中國人的那份最質樸、最真摯的情與美,《詩經》不僅有“文美”,更有“情美”。5.①要把《詩經》當成一種代延續美學來看,感悟《詩經》的情感。②要體會并珍惜《詩經》表達的那種悠長、樸素的情感。③學會感受《詩經》之美——形式上的“文美”和內涵上的“情美”。【解析】【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所以大家要從不同角度去閱讀《詩經》”錯誤,強加因果。原文是“所以大家要從不同角度去閱讀《詩經》。有學者試圖恢復歌唱《詩經》的方式……反而不能接近《詩經》”可知,作者舉唱《詩經》的例子,來證明“要從不同角度去閱讀《詩經》”的觀點。C.“歐洲文化中沒有農業美學”錯誤,原文是“發源于古希臘的歐洲文化是偏向于游牧和商業的(比如腓尼基人),它的農業沒有亞洲這么穩定,這影響了其農業美學的延續”可知,歐洲文化中是有農業美學的。D.“《詩經》比后世的文學……更能打動人”錯誤,不合文意,原文是“《詩經》里的詩,是原始的、可愛的、能打動人的,藏著中國人最質樸、真摯的那份感情”,并沒說進行比較,證明《詩經》比后世的文學更可愛,更能打動人。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D.“他說《詩經》為古籍中最純粹、最可靠的書”錯誤,張冠李戴,“《詩經》為古籍中最純粹、最可靠的書,為我國最優美的文學作品”是梁啟超說的,不是作者說的。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的能力。C.“是為了論證農業社會里的人們無論多么悲哀,最后都不會絕望”錯誤,分析不當,應“是為了論證《詩經》是徹底的農業審美”。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①由原文“《詩經》里的人都不是英雄,《詩經》是農業社會的詩。……《詩經》蘊含著典型的農業美學”“希望《詩經》表達的情感在今天仍然是被珍惜的人類情感,雖然農業社會已漸漸遠去。隨著工商業社會的來臨,人在土地里那種深厚的經驗,那種悠長、樸素的情感,正在慢慢喪失,但農業社會的文明已經變成了一種美學,在藝術領域里彌足珍貴”可知,材料一側重闡述《詩經》是農業社會的詩,蘊含著典型的農業美學;并指出農業社會的文明已變成了一種美學,在藝術領域里彌足珍貴。②由原文“《詩經》一直為我們收藏著獨屬于中國人的那份最質樸、最真摯的情與美,堪稱‘中國人的精神和美學家底’”“《詩經》里的詩,是原始的、可愛的、能打動人的,藏著中國人最質樸、真摯的那份感情”“《詩經》不僅有形式上的‘文美’,更有內涵上的‘情美’”可知,材料二側重闡述《詩經)收藏著獨屬于中國人的那份最質樸、最真摯的情與美,《詩經》不僅有“文美”,更有“情美”。【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由“感悟《詩經》的情感,不僅要閱讀《詩經》,還要把《詩經》當成一種在當代延續的美學來看”可知,要把《詩經》當成一種代延續的美學來看,感悟《詩經》的情感。②由“希望《詩經》表達的情感在今天仍然是被珍惜的人類情感,雖然農業社會已漸漸遠去。隨著工商業社會的來臨,人在土地里那種深厚的經驗,那種悠長、樸素的情感,正在慢慢喪失,但農業社會的文明已經變成了一種美學,在藝術領域里彌足珍貴”可知,要體會并珍惜《詩經》表達的那種悠長、樸素的情感。③由“《詩經》不僅有形式上的‘文美’,更有內涵上的‘情美’”可知,學會感受《詩經》之美——形式上的“文美”和內涵上的“情美”。(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牛老爺的痰盂老舍牛博士,老爺,大人,什么什么委員,這個長那個長,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少年中過秀才,二十八歲在美得過博士,三十歲以后做過各樣的高官。牛博士的學問不深,可是博,博得很。①因為博學,所以對物物留神,事事細心;雖做著高官尚心細如發,細巨不遺;躺在床上的時候還想著家事國事天下事。這樣的官兒是干才,所以不好伺候。牛博士到哪里為官,都發著最大的脾氣,而使手下人戰戰兢兢,在穿著夏布大衫的天氣還要發抖。大家越發抖,牛老爺越威風,他曉得自己是了不得的人物,而大家是庸才。牛老爺在做稅關監督的時候,曾經親手打過庶務科科長兩個很響的嘴巴。打嘴巴的原因與買汽車有關。庶務科科長是個摩登人物,很曉得汽車的式樣,構造,舒適,速度,與怎樣拿扣頭。這回,可碰了釘子。科長押著新車,很得意的開到牛監督門外。牛監督正在書房里看書。這本書是中國書而用西式裝訂起來的,遇到客人來,牛監督便翻一翻書。客人要是老派的呢,他便談洋書;反之,客人要是摩登的呢,他便談舊學問。科長進了書房,牛監督并沒去翻那本天書。牛監督發了話:“你知道我干嗎買這輛車?”“衙門的那輛太舊了,”科長試著步兒說,“那還是去年買的呢,”可是覺出“去年”與那“還”字間的文氣不甚順溜。牛監督搖了頭:“一點也不對!我為是看看你辦事的能力怎樣。真金不怕火煉,我的屬員得住我的試煉。第一件我要問你的,你知道我的房子是新賃的,而沒有車棚,同時你又曉得我坐汽車,為什么不先派人來先造車棚子呢?”“馬上我就派人來修!馬上——”科長的嘴忽然有點結巴。“馬上?你早干什么來著?先看看車去!”②科長急忙往外走,心里輕松了一點,以為一看見車,牛監督必能轉怒為笑的。看了車里邊一眼,牛監督給了科長兩個嘴巴。牛監督從中外的學問里研究出來的:做大官的必不許帶官僚氣,而對于屬員應有鐵般的紀律。“我問你,”③牛監督用熱辣辣的手指,指著科長熱辣辣的臉蛋,“你曉得不曉得我這老一點的人有時候是要吐痰的?痰要是吐在車里是否合于衛生?那么,為什么不在車里安個痰盂?”“馬上就去安一個!”科長遮著臉說。“安什么樣子的?怎么個安法?我問你!”牛監督的綠臉上滿跳起更綠的筋。“買一只小白銅的,大概——”“買一只,還大概?你這個東西,根本不拿事當事做!你進來!”科長隨著牛監督又進了書房。“我告訴過你了,叫你辦這點事是為看看你的辦事能力怎樣。”牛監督又躺在床上,“你要知道,中國的衰敗,都是因為你們這些后生不肯吃苦做事,不肯用腦子想事,你們只管拿薪水。”牛監督喝了口釅茶,喘了口氣,繼續訓話:“就拿安一只痰盂說,這里有多少學問與思想!以科學的態度來講,凡事不準說大概!告訴你,先以藝術的觀點來說,這只痰盂必須做得極美,必定不能隨便買一只。它的質,它的形,都須研究一番。據我看,銅的太亮,鐵的太蠢,鍍銀的太俗,頂好是玉的。不過,質與形之外,還要顧到衛生的條件。還要研究痰盂的位置與安法;位置,不用說,必須極方便;安法,不用說,必須利用機械學的知識,蓋兒自動的起落,盂的本身也能轉動,以備車里有二人以上的時候都不費事而能吐痰,我這不過是指示個大概,可已經包括好幾種學問在內。”牛監督指了指腦袋。科長一手遮臉,一手抓頭。牛監督嘆了口氣。“你回去吧,先派四名木匠,四名泥水匠,兩名漆匠,兩名機器匠來。我用不著你,我自己會告訴他們怎么辦。車棚,痰盂,地板,浴室,小孩的玩具,都得收拾與建造,全用不著你分心了,我自己會辦!回去,趕快把工人們先派來。”牛監督決定不再說什么,因為已經非常疲倦。科長先把木匠們派來,而后到醫院去看牙。雖然挨了打,他倒并不懷恨牛監督。反之,下半天他又到牛監督宅上看看還有什么該辦的事沒有。第二天、第三天,幾乎是天天,他總到牛監督宅里去看一眼。在牛監督宅里,他遇見了會計科長。他一猜便猜著了,牛監督是要看看會計科科長辦事的能力如何。對會計科長他是相當的佩服,因為會計科科長不但沒挨嘴巴,并且連牛監督家中的廚子與男女仆的工錢也蒙牛監督允準由衙門里代開;關于那十幾個匠人的工資自然更沒有問題。十幾個工人幾乎是晝夜不停地工作,連牛監督的小孩坐著玩的小板凳都由牛監督自出花樣,用紅木做面,精嵌蛤蚌的花兒。他可是沒看見他們做那個藝術的科學的衛生的痰盂。后來才打聽出來,原來牛監督已決定到福建定做五十個閩漆嵌銀的,科長放了點心,他曉得這么辦可以省他許多的事,只需定活一到,他把貨呈上去而后把賬條交給會計科就行了。閩漆的痰盂來到以后,牛監督感到了一點滿意;把痰盂留下五個,其余的送給了朋友們。于是全城里有汽車的人都有了一個精美的痰盂,好看,好用,而且很光榮,因為是牛監督送給的不久,由一城傳到另一城,汽車里要是沒一個“監督痰盂”就差些氣派。由牛監督的秘書計算,在一個月里,牛監督接到五百多封信,其中有一百二十五封是懇切的請求牛監督賞個痰盂的。牛監督只好又定做了二百個。痰盂而外,牛監督還有許多發明,牛監督到哪里做官,都會就地取材發明一些東西,并且拿這些東西的監制與上賬看看屬員們辦事的能力。④在這些發明之中,“監督痰盂”總得算個得意之作。(原載于1937年《民眾日報·文藝》,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牛博士,牛老爺,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三十歲以后做過各樣的高官,他不好伺候。他到哪里為官,手下人都懼怕他。B.牛老爺在做稅關監督的時候,曾經親手打過庶務科科長兩個很響的嘴巴,因為他對庶務科科長購買的新汽車很不滿意。C.庶務科科長雖然挨了打,但是不懷恨牛監督,他依舊到牛監督宅上看看還有沒有什么該辦的事,幾乎天天都是這樣。D.牛監督對閩漆的痰盂感到了一點滿意,他留下了五個痰盂,把其余的送給了朋友們,擁有“監督痰盂”成為時尚。7.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寫牛老爺心細如發,躺在床上時還想著家事國事天下事,是為了突出他的學問廣博。B.句子②描寫了庶務科科長的心理活動,他心里輕松了一點,認為牛監督會認可他購買的汽車。C.句子③連用了三個問句,寫出了牛老爺在做稅關監督時對屬下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態度。D.句子④收束全文,非常簡潔,呼應了標題,“發明”“監督痰盂”“得意之作”暗含諷刺。8.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牛老爺的形象特點。9.請簡要概述小說的主要內容和情感意蘊。【答案】6.B7.A8.①學問不深,喜歡賣弄。牛老爺的學問不深,可是博得很;遇到客人來,監督便翻一翻書。客人要是老派的呢,他便談洋書;反之,客人要是摩登的呢,他便談舊學問。②脾氣大,愛耍威風,自以為是。他使手下人戰戰兢兢,他覺得自己了不得,而大家是庸才;隨意就給了庶務科科長兩個嘴巴。③貪圖享受,不務正業。牛老爺在做稅關監督時,購買新汽車,替換前一年買的汽車,還要在新汽車上安裝痰孟;他還有許多發明,到哪里做官,都會就地取材發明一些東西,不干正事。9.①小說主要講述了牛老爺在做稅關監督時要求屬下在購買的新汽車里安裝痰孟而屬下極力迎合他、人們巴結他的故事。②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批判了當時某些官員的貪圖享樂、不務正業,揭露了人們的愚昧。【解析】【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因為他對庶務科科長購買的新汽車很不滿意”因果不當,依據原文可知,牛老爺不滿意的是沒有修建車棚和安裝痰孟。故選B。【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是為了突出他的學問廣博”分析不當,這里“是為了突出他學問不深,不務正業”。故選A。【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牛博士的學問不深,可是博,博得很”“客人要是老派的呢,他便談洋書;反之,客人要是摩登的呢,他便談舊學問”,牛老爺本無真才實學,喜歡假裝博學,在外人面前賣弄自己。由原文“牛博士到哪里為官,都發著最大的脾氣,而使手下人戰戰兢兢”“他曉得自己是了不得的人物,而大家是庸才”“曾經親手打過庶務科科長兩個很響的嘴巴”,牛老爺愛耍官威,下面的人是因為畏懼權利而對他畏畏縮縮,他反而自覺得意,甚至動手打了下屬,表現了舊官僚的劣根性。由原文“那還是去年買的呢”“就拿安一只痰盂說,這里有多少學問與思想”“痰盂而外,牛監督還有許多發明,牛監督到哪里做官,都會就地取材發明一些東西”,牛老爺別出心裁要在汽車上安裝痰盂,貪圖享受,不務正業。而且要換的車還是去年才換的,奢靡浪費。他為官一方不為當地百姓造福,卻熱衷于發明不相關的東西,忝居其位。【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容和情感意蘊的能力。在小說中,牛老爺作為一位官員,生活瑣事與官場做派成為了故事情節焦點。痰盂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物品,卻在牛老爺的生活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他發現新買的汽車里沒有痰盂時,他大發雷霆,甚至對痰盂的款式、材質功能等發表了長篇大論。這一情節不僅展現了牛老爺的官僚作風,也揭示了官場中對于形式主義和繁瑣禮節的過度追求。小說還通過其他細節描繪了牛老爺的官場生活。他對待下屬頤指氣使,對待百姓則漠不關心。他的言行舉無不透露出一種官氣十足、自以為是的態度。情感意蘊方面,小說通過幽默詼諧的筆觸,表達了對舊時代官場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小說中的牛老爺形象是對那些沉迷于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脫離實際的官員們的諷刺和嘲笑,揭露了人們的愚昧。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歸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師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舉鄉試,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常數百人,稱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進士,授長興知縣。用古教化為治。每聽訟,引婦女兒童案前,刺刺作吳語,斷訖遣去,不具獄。大吏令不便,輒寢閣不行。有所擊斷,直行已意。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馬政。明世,進士為令無遷伴者,名為遷,實重抑之也。隆慶四年,大學士高拱、趙貞吉雅知有光,引為南京太仆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卒官。有光為古文,原本經術,好《太史公書》,得其神理。時王世貞主盟文壇,有光力相抵排,目為妄庸巨子。世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為之贊曰:“千載有公,繼韓、歐陽。余豈異趨,久而自傷。”其推重如此。有光制舉義,湛深經術,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與齊名,世并稱“歸胡”。(選自《明史·歸有光傳》,有刪改)材料二:有光七八歲時,見長老,輒牽衣問先世故事。蓋緣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釋,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實創巨而痛深也。歸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遠而末分,口多而心異。自吾祖及諸父而外,貪鄙詐戾者,往往雜出于其間。率百人而聚,無一人知學者,率十人而學,無一人知禮義者。貧窮而不知恤,頑鈍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慶。歸氏幾于不祀矣。有光學圣人之道,通于《六經》之大指。雖居窮守約,不錄于有司而竊觀天下之治亂生民之利病每有隱憂于心。而視其骨肉,舉目動心,將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譜。故吾欲作為歸氏之譜,而非徒譜也,求所以為譜者也。(選自歸有光《家譜記》,有刪改)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不錄A于有司B而竊觀C天下D之治亂E生民F之利病G每有隱H憂于心。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人,因體猶未壯,故稱“弱冠”。B.“不具獄”與“臣具以表聞”(《陳情表》)兩句中的“具”詞義不同。C.“卓然成大家”中的“然”與成語“不以為然”中的“然”詞義不同。D.“見長老”與“君既若見錄”(《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的“見”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歸有光九歲就能寫文章,二十歲時完全通曉《五經》《三史》等書。他多次考進士都沒考中,后遷居嘉定安亭江邊,讀書講學。B.嘉靖四十四年,歸有光才成為進士,任長興知縣,他用古代的教化之理來治理政事;后來他調任順德通判,名義上是升遷。C.王世貞主宰文壇時,歸有光抵制排斥,王世貞大為不滿,但后來王世貞對歸有光也誠心折服了,為他寫贊語,推崇歸有光。D.歸氏家族歷史悠久而最終分離,人口眾多但人心離散。從他的祖輩到各位叔父,沒有一個知道學習的,沒有一個懂得禮義的。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大史令不便,輒寢閣不行。有所擊斷,直行己意。(2)故吾欲作為歸氏之譜,而非徒譜也,求所以為譜者也。14.歸有光一生遭遇許多不順,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答案】10BEG11.D12.D13.(1)上級官吏的命令不恰當,就躺在閣樓里不去辦公,該決斷的時候直接按自己的想法辦。(2)所以我想要為歸氏寫家譜,不是寫空有其名的家譜,而是尋求寫家譜的意義。14.①歸有光出生時,家族一天天地更加衰敗,他幼年時就失去了母親。②歸有光八次考進士都沒考中,不被官府錄用。③歸有光任長興知縣,上級官吏大多討厭他,就調他任順德通判,名義上是升遷,實際上是貶低他。【解析】【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不被官府錄用,但私下觀察天下治亂之勢,老百姓休養生息的利弊,常在內心有所憂慮。“于有司”,表示被動,與前文聯系緊密,意思是“不被官府錄用”,B處斷開。“而”表示轉折,“天下之治亂”構成偏正結構,作“竊觀”的賓語,E處斷開。“生民之利病”與“天下之治亂”結構一致,也作“竊觀”的賓語的賓語,而且“每”譯為“常常”,通常作句前狀語,緊跟后面的句子,所以G處斷開。故選BEG。【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及識記文化常識的理解能力。A.正確,B.正確。“具”,具備。/詳細地。句意:不備文定罪。/我詳細地(把自己的苦衷)用奏表使陛下您知道。C.正確。“然”,形容詞詞尾。/正確。句意:已經超過普通人的大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D.錯誤。“見”,見到。/我。句意:見到家中的長輩。/你心里如果還惦記著我。故選D。【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從他的祖輩到各位叔父,沒有一個知道學習的,沒有一個懂得禮義的”不合文意。原文的意思從我的祖輩到各位叔父以來,貪婪粗鄙狡詐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從家族中出現。而“沒有一個知道學習的,沒有一個懂得禮義的”在文中對應的是“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沒有一個知道學習的,大概十個學習的,卻沒有一個懂得禮義的”。故選D。【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便”,不恰當;“不行”,不去辦公;“擊斷”,決斷。(2)“故”,因此;“徒”,空;“者也”,表示判斷。【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①“八上春官不第”可知他考了八次進士也沒考中,科舉不順;②“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馬政。明世,進士為令無遷伴者,名為遷,實重抑之也。”可知他做官有時按自己的想法處理案件,被上級官吏嚴武,明升暗降,仕途不順。③“蓋緣幼年失母,……歸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可知,他幼年時候失去母親,而他的家族到他這代時更加衰落。參考譯文:材料一:歸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歲的時候就能寫文章,二十歲的時候能夠遍通《五經》《三史》等各種經書,師從同鄉的魏校。嘉靖十九年,考中鄉試中舉人,八次考進士都沒考中。遷居嘉定安亭江邊,讀書談論義理。學生常常有幾百人,被他們稱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才成為進士,被授予長興縣知縣。他用古代的教化之理來治理政事。每次聽訴訟時,將婦女兒童叫到案前,絮絮叨叨地說著吳地語言,審判結束后就讓他們離去,不備文定罪。上級官吏的命令不恰當,就躺在閣樓里不去辦公。該決斷的時候,直接按自己的想法辦。上級官吏大多討厭他,就調他任順德通判,專門管轄馬政。明代,進士當縣令沒有遷任副職的,歸有光名義上是升遷,實際上是大大地貶低他。隆慶四年,大學士高拱、趙貞吉向來就知道歸有光,引薦他任南京太仆丞,留下他掌管內閣制敕房,編撰《世宗實錄》,歸有光在任期間去世。歸有光作古文,來源于經學,喜歡《太史公書》,領悟到書的精神旨意。當時,王世貞主宰文壇,歸有光極力抵制排斥,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權威人物。王世貞大為不滿,后來對歸有光也誠心折服了,為他寫贊語說:“一千年才出了歸有光,繼承韓愈和歐陽修。我哪里是志趣有不同,久而久之自哀傷。”他推崇歸有光到這樣的程度。歸有光考科舉遵循大義,經學精湛深厚,卓然成為大家。后來德清縣的胡友信與他齊名,世人并稱他們為“歸胡”。(選自《明史·歸有光傳》,有刪改)材料二:我(歸有光)在七八歲時,見到家中的長輩,就拉著他的衣服詢問先人舊事。大概因為我幼年時就失去了母親,平時不能寬解自己,對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跡,對于活著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實在是受了很大的創傷而內心十分痛苦。歸氏家族到我出生時,一天天地更加衰敗。家族歷史悠久而最終分離,人口眾多但人心離散。從我的祖輩到各位叔父以來,貪婪粗鄙狡詐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從家族中出現。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沒有一個知道學習的,大概十個學習的,卻沒有一個懂得禮義的。親人貧窮卻不知道救濟,愚昧遲鈍卻不知道教育;親人去世不去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慶賀。歸氏家族幾乎到了沒有祭祀的境地。我(歸有光)學習圣人的道理,通曉儒家《六經》的大概旨意。我雖然過著貧困儉樸的生活,不被官府錄用,但私下觀察天下治亂之勢,老百姓休養生息的利弊,常在內心有所憂慮。我看看自己的親人,內心有所觸動,打算尋求用來使族人凝聚的辦法,才想到家譜。所以我想要為歸氏寫家譜,不是寫空有其名的家譜,而是尋求寫家譜的意義。(選自歸有光《家譜記》,有刪改)(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夜泊牛渚①懷古李白牛渚西江②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③。余亦能高詠,斯人④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備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當涂縣西北,仕途失意的李白滯留當涂較長時間。②西江:長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的長江為西江,牛渚也在西江這一段中。③謝將軍:東晉謝尚,其任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月,恰逢袁宏在船中吟誦已作《詠史》詩,謝尚對其大加贊賞,邀其前來,談到天明。袁宏從此名聲大振,后官至東陽太守。④斯人:謝尚。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景,西江、青天和牛渚山等一同構成了空闊悠遠、靜穆澄明的詩歌意境。B.詩人登船望月,想起了謝將軍,面對仕途失意的現實,空余失落,只能是“空憶”。C.中間兩聯“懷古”,敘事簡約,“憶謝將軍”談古事,發心聲,言有盡而意無窮。D.尾聯寫詩人想象離去的情景,明早要揚帆而去,楓葉零落,表達了不舍離去之意。16.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首詩頸聯的含意及其蘊含的情感。【答案】15.D16.①含意:我也能夠朗吟高詠充滿才情的詩歌,可惜沒有像謝尚那樣識才的伯樂傾聽。②情感:抒發了詩人對沒有遇到像謝尚那樣的伯樂的感慨,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解析】【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D.“表達了不舍離去之意”分析不當,楓葉零落,詩人漂泊,仕途失意,心懷憂傷,沒有表達“不舍離去之意”。故選D。【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①“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含意:我也能夠朗吟高詠充滿才情的詩歌,可惜沒有像謝尚那樣識才的伯樂傾聽。②情感:此句用典,由注釋可知,謝將軍和袁宏之間有一段偶遇知音的交往佳話,詩人別有會心,從這樁歷史陳跡中發現了一種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關系——貴賤的懸隔,絲毫沒有妨礙心靈的相通;對文學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這,正是詩人在當時現實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詩人的思緒,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聯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現實,情不自禁地發出“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的感慨。盡管自己也像當年的袁宏那樣,富于文學才華,而像謝尚那樣的人物卻不可復遇了。“不可聞”回應“空憶”,寓含著世無知音的深沉感喟,抒發了詩人對沒有遇到像謝尚那樣的伯樂的感慨,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離騷(節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由草木到人,抒發了詩人對人生易老的感慨。(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樂景寫哀情,描寫了祠堂的景色,抒發了詩人的憑吊之情。(3)《陳情表》中李密表明自己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都要報答晉武帝恩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2)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3)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當我還不曾和他相識的時候,時常聽到有人議論他:“魯迅多疑。”有些人還地貓述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氣大、愛罵人,如何睚眥必報,總之,魯迅是不容易接近的,還是不去和他接近好。我的名字在文藝界是陌生的,由于產量不多,《自由談》以外又不常見,那些看文章“專靠喚覺”的人,就,妄加揣測起來,以為這又是魯迅的化名。他們把我寫的文章,全都記在魯迅先生的名下,()。自己做的事情怎么能讓別人去承擔責任呢?我覺得十分內疚,很想當面致個歉意,但又害怕魯迅先生會責備我,頗有點。從那一次和以后多次的交談中,魯迅先生給我的印象始終是:平易近人。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仿佛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社會的不調和。然而這并不妨礙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愛”。或者可以說,恰恰是由于這一點的原因,而具更加顯得他平易近人了。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是魯迅先生開始成熟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標志。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恰恰是由于這一點的原因,反而更加顯得他平易近人了。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是魯迅先生開始成熟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標志。B.恰恰是因為由于這一點,而且更加顯得他平易近人了。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是魯迅先生思想開始成熟的一個重要的標志。C.恰恰是由于這一點,而且更加顯得他平易近人了。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是魯迅先生思想開始成熟的一個重要的標志。D.恰恰是由于這一點,反而更加顯得他平易近人了。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是魯迅先生思想開始成熟的一個重要的標志。20.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并且指桑罵槐,施展叭兒狗的伎倆B.并且施展叭兒狗的伎倆,指桑罵槐,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C.指桑罵槐,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并且施展叭兒狗的伎倆D.并且指桑罵槐,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施展叭兒狗的伎倆【答案】18.繪聲繪色疑神疑鬼惴惴不安19.D20.B【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處,形容“有些人”描述對魯迅的誤解或曲解時,說得很逼真,可填“繪聲繪色”。繪聲繪色:以可見或可理解的形式來描繪或概括,形容描寫或敘述一件事情很逼真。第二處,突出那些“專靠喚覺”的人,不了解真相,胡亂懷疑我的名字又是魯迅的化名,可填“疑神疑鬼”。疑神疑鬼:這也懷疑,那也懷疑,形容非常多疑。第三處,表現“我”因內疚而想當面致個歉意,但又害怕魯迅先生會責備我的這種矛盾和不安,可填“惴惴不安”。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有三處語病。一是句式雜糅,“由于……的原因”句式雜糅,刪去“……的原因”,排除AB;二是關聯詞使用不當,“而且更加顯得他平易近人了”應改為“反而更加顯得他平易近人了”,排除BC;三是語序不當,“開始成熟思想”,應改為“思想開始成熟”,排除A。故選D。【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結合前文“全都記在魯迅先生的名下”,此句則是“他們”通過一些手段伎倆,向魯迅發起“進攻”。“施展叭兒狗的伎倆,指桑罵槐”是手段伎倆,緊接前文;“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是目的,放在后半句。綜上,銜接最恰當的句子是“并且施展叭兒狗的伎倆,指桑罵槐,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故選C。(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蓋生菌是一種從動物、植物中分離出正常菌群并經過多道工序后而生產出的用來促進腸道健康的活菌制劑。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益生菌有益于腸道健康,有些益生菌還能促進脂肪和糖的代謝。人體吃進去的益生菌其實①,而是在大腸里被腸道菌群發酵利用了。食品中額外添加的益生菌②,適量補充益生菌可以增強結腸發酵作用。但是如果量太多而發酵太劇烈,就會讓人產生腹脹、腹痛的癥狀,甚至引起腹瀉。醫療常識告訴我們,因攝入某種食物或過量攝入某種食物而使人拉肚子,都是不健康的現象。每個人因自身情況不同所需的益生菌也不一定相同,如果過度攝入并且在腸道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