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黑龍江省黑河市龍西北高中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1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在全球化背景下,鄉土在變化,雖然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深有淺,我們看待鄉土的眼光也在發生變化。在現代社會,鄉土正在被重新認知、重新定義,鄉土成為與城市對照的鏡像。我們對于鄉土的認識與費孝通先生《鄉土中國》中論述的鄉土情形已經明顯變化,但我們繼承了費先生對于鄉土以及生活在鄉土上的那群人的情懷與文化理解。我們重新認識鄉土,是在尋找鄉土的文化基因與文化個性,發現鄉土中曾經被遮蔽但有助于現代社會建設的物質價值、社會價值與精神價值。首先,鄉土是特定的地域生態空間,它與城市相區別,具有特定的物質價值。物質的鄉土是承載山水、土地、森林、動植物等無機物與有機物的特定地理單元,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在鄉土這一地域空間中,人與自然、人與物、人與人密切結合,休戚與共。特別是人與土地的關系方面,土地不是外在的,土地是人的“無機身體”,土地都有名字,甚至都有故事,人們對于世代耕作的土地懷有深深的情感。土地是村民安身立命的所在,也是模塑鄉民性格、性情與生活態度的物質基礎。其次,鄉土是一種社會存在的生活樣態,鄉土是一種社會結構方式,具有特定的社會價值。鄉土中的人依賴村社或者家族生成社會關系,每個人都處在特定的關系位置與歷史系列中,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相互扶持。他們世代如斯,熟悉歷史、熟悉當下,以人情作為社會的膠合劑。人情是相互扶助之情,是權利、責任與義務一體的利益之情。人們彼此熟悉,讓情感變成文化資產,可以橫向擴展與代際傳承,人們在緊密的社會聯系中,使村落成員有穩固的結構位置,形成禮儀行為規范,如陜西藍田鄉約所規定,“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儀相交,患難相恤”等,鄉民在村落共同體中,以道德、生計相互激勵,以符合倫理的行為作為日常規范,以禮儀作為相互交往行為準則,以相互救助為公益目標,由此建立穩定的鄉村社會秩序。最后,鄉土是特定精神狀態與價值觀念的載體,是我們重建生活美學與生活倫理的重要參照。鄉土以人地關系的和諧為基調,自然、寧靜、平和、親密是鄉土精神狀態的一般表現。鄉土不需要標新立異。樂天知命,享受日常的鄉土生命態度,對于奔波、焦慮的城市人來說,無疑是一份清醒劑。因此鄉土成為離開鄉土漂浮游子的鄉愁意象。可以說,鄉土對多數當代人來說,是一種精神意象,是現代人批評現代生活和人的異化問題時的參照。鄉愁中的鄉土是一種審美性質的鄉土,是鄉土文化的抽象表現。但如果鄉土僅僅作為一種精神意象,那它只有認識價值與精神批判意義,而不會實際改變或者服務我們的生活。如何將鄉土的審美還原于日常生活,這是一批奔向鄉村從事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人的理想。鄉土是物質生命的基礎,是人類智慧最初發生的溫床。我們在理解鄉土時要充分理解人與風土的關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要明確養與被養的關系,理解此鄉此土才具有的物質生活樣態,這樣我們進入鄉土,試圖對鄉土重建與再造時就得遵循鄉土生態環境與人們習慣的生計方式,可以對它們歷史選擇的生計方式,進行復興與扶持,進行擴大性生產,讓地方風物特產,變成促進地方經濟活力的重要內容。對鄉土技藝特色、鄉土技藝傳承方式與鄉土技藝產品形態進行深入調研,結合其自身的文化內涵與傳統風格式樣,對其做必要的品質改良與技藝提升,將鄉土民間手藝品變成市場上的日用消費品或旅游商品,這是活化復興傳統鄉土技藝的現代途徑。鄉土的生活秩序對在現代社會城市生活的人來說,同樣具有提示與比照的意義。鄉土生活秩序與時空文化設置依循的是自然時間秩序與人倫原則,人們依照四季節律安排生產生活進程,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鄉土社會自然而然。同時鄉村的和諧基礎還基于人倫原則,忠孝、孝友、孝義這些人倫概念是鄉土社會處理社會關系的基本準則,孝敬長輩、友愛親鄰,人們互助互惠,鄉土共同體的親密感覺,讓人們感受到相互依存的溫暖。這對于人際關系日益疏離的現代人來說,具有反思的參考價值。總之,鄉土在現代社會是一個獨特的空間,20世紀40年代費孝通先生講當時的鄉土有點飛不起來的樣子,我們今天重新認識鄉土的時候,覺得它具有獨特的認知價值與文化意義。(摘編自蕭放《重新發現鄉土》)材料二:在鄉土社會中欲望經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為行為的指導,結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條件。但是這種印合并不是自覺的,并不是計劃的,鄉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說是天工,而非人力,雖則文化是人為的。鄉土社會環境不很變,因之文化變遷的速率也慢,人們有時間可以從容的作盲目的實驗,錯誤所引起的損失不會是致命的。社會變動得快,原來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帶來生活上的滿足時,人類不能不推求行為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了。這時發現了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動機,而是為了達到生存條件所造下的動機。于是人開始注意到生存條件的本身了——在社會學里發生了一個新的概念——“功能”。功能是從客觀地位去看一項行為對于個人生存和社會完整上所發生的作用。功能并不一定是行為者所自覺的,而是分析的結果,是營養而不是味覺。這里我們把生存的條件變成了自覺,自覺的生存條件是“需要”,用以別于“欲望”。現代社會里的人開始為了營養選擇他們的食料,這是理性的時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關系去計劃他的行為,所以也可以說是科學化的。(摘編自《鄉土中國:從欲望到需要》)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全球化背景下鄉土情形已經發生明顯變化,但我們依然要繼承費孝通先生對于鄉土上的那群人的情懷與文化理解。B.結合地方風物與特產,改良傳統風格式樣,提升它們的品質,這些都是活化復興傳統鄉土技藝的現代途徑。C.土地是村民安身立命的所在,是物質鄉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塑造了鄉民的性格、性情與生活態度。D.鄉土成為游子鄉愁意象,一方面緣于自然、寧靜、平和、親密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緣于樂天知命,享受日常的鄉土生命態度。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土社會中的人們之間的關系,包含情感、道德、生計諸多因素,不屬于單純的經濟關系,有利于鄉村社會秩序的穩定。B.“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要充分理解人與風土的關系,遵循鄉土生態環境與人們習慣的生計方式,才能對鄉土進行重建和再造。C.鄉土社會中社會環境變化不大,文化變遷的速率也慢,因而鄉土社會中的文化都不是人為的,而是鄉土社會自然發展融合所造就。D.材料一提到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說明了鄉土情形的變化,從而引出對鄉土價值的重新認識,強調重新認識鄉土的重要性。3.材料二中說“原來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帶來生活上的滿足時,人類不能不推求行為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了”,下列不能說明這一觀點的一項是()A.寧海駱家坑村通過打造景觀,串聯起四季花海、農耕體驗園等公共藝術空間,成了人們體驗鄉村生活的好去處。B.歙縣杞梓里鎮坡山村依托鄉村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推出了休閑度假和攝影寫生等旅游產品,吸引了大批游客,推動了旅游脫貧。C.重慶石柱中益鄉以“重溫甜蜜歲月,體驗土家山水”為主題,以農業文旅體驗為主線,打造土家文化特質的旅游體系。D.甘肅天水麻辣燙憑借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火遍大江南北,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品嘗,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4.結合材料,從“欲望”和“功能”的角度,簡要分析我們重新認識鄉土的價值。【答案】1.B2.C3.D4.①欲望是行為者的自覺行為,是“為了達到生存條件所造下的動機”。我們重新認識鄉土,就是要充分認識當地人與風土的關系,尊重他們的生計方式,促進地方風物特產走出鄉土,用多種方式激發他們振興鄉村的愿望。②功能有別于欲望,“是營養而不是味覺”,是理性的需要,是鄉土的生活秩序、人倫原則等社會價值與精神價值。我們重新認識鄉土,就是要科學分析,認真反思,在鄉村建設中維護與提升其“功能”。【解析】【導語】這兩則材料,探討了鄉土在現代社會中的多重價值。材料一從物質、社會和精神三個層面,重新定義了鄉土的文化基因與個性,強調其在現代社會建設中的重要性。材料二則從“欲望”到“需要”的轉變,分析了鄉土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與意義。整體上,文章呼吁重新認識鄉土,挖掘其物質、社會與精神價值,以應對現代社會的挑戰。【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結合地方風物與特產”錯誤。據材料一第七段“對鄉土技藝特色、鄉土技藝傳承方式與鄉土技藝產品形態進行深入調研,結合其自身的文化內涵與傳統風格式樣……這是活化復興傳統鄉土技藝的現代途徑”可知,“風物與特產”應該為“鄉土技藝”,選項張冠李戴。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推斷和辨析的能力。C.“因而鄉土社會中的文化都不是人為的”錯誤。據材料二第一段“鄉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說是天工,而非人力,雖則文化是人為的。鄉土社會環境不很變,因之文化變遷的速率也慢”可知,鄉土社會中的文化是人為的,并且“因而”屬于強加因果關系。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寧海駱家坑村通過打造景觀等,將村子變成人們體驗鄉村生活的好去處,也是因為原本的狀態不足以滿足人們體驗鄉村生活等需求,進而去打造新的公共藝術空間來達成目的,體現了題干觀點。B.歙縣杞梓里鎮坡山村推出休閑度假和攝影寫生等旅游產品,是打造新的產品來達成某種目的,體現了推求新的行為與目的關系。C.重慶石柱中益鄉以相應主題和主線去打造有土家文化特質的旅游體系,是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新的打造來滿足發展等需求,體現了推求行為和目的關系。D.甘肅天水麻辣燙的事例,說明其原有的文化本身就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滿足人們的喜好從而產生積極影響,并非是原來文化不能滿足生活需要才去尋求改變、推求新的行為與目的關系的情況,不符合“重建與再造”。故選D。【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時代價值,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材料二指出,鄉土社會的欲望經過文化陶冶后能夠成為行為的指導,這種欲望的本質是“為了達到生存條件所造下的動機”。在重新認識鄉土的過程中,需深入理解人與土地、風物的依存關系,尊重鄉民“歷史選擇的生計方式”。例如材料一強調,將“地方風物特產變成促進地方經濟活力的重要內容”,正是通過激發鄉民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與對傳統技藝的認同,將生存需求轉化為振興鄉村的內在動力。②材料二提出,功能是“從客觀地位去看一項行為對于個人生存和社會完整上所發生的作用”,屬于理性認知的“需要”而非主觀欲望。材料一中鄉土“德業相勸、過失相規、患難相恤”的社會秩序,以及“忠孝、孝友”的人倫原則,本質上都是維持鄉村共同體穩定的功能性存在,可見功能有別于欲望。重新認識鄉土時,需科學分析這些功能價值,例如遵循“自然時間秩序”安排生產生活,保持“互助互惠”的倫理關系。這種理性認知能夠幫助鄉土在現代社會延續其整合社會、滋養精神的作用。(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關中的憶念劉成章我雖然離開關中平原好多年了,然而,時不時就會想起它。想起它的時候,我的心里就有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和村莊組成的畫面。這里有王維隱居過的輞川,有五陵少年引著狗跑過的田埂,有路遙挖過的薺菜。從這里抬頭望去,視線沒有任何遮攔,可以看到太陽是如何升起來,又是如何落下去的。顆粒歸倉后,玉米、大豆和別的雜糧,又出苗了,嫩綠如嬰兒的哭聲。關中的土地幾千年來,總是這么忙著,沒有一刻可以休息。有時候真讓人不能不感嘆:我們把這塊土地,用得實在太勤了!然而這塊土地,卻總是默不作聲,如同慈祥的母親。在西安,現代化建設常常與傳統文化碰撞。這碰撞,有時相當疼痛,修建什么都費時,費力,費資金,但疼痛中也有大快樂。地鐵9號線艱難地修成后,人們編了一出穿越劇。李斯叩見秦始皇,報告喜訊,秦始皇龍顏大悅。可是車站人員還要他們過安檢,秦始皇震怒:“你好大的膽子,信不信抓你去修長城!”地鐵的每一個站,都有與此地出土文物相匹配的壁畫長廊。古與今的和諧統一,在這里得到了生動的展現。除了這些,還有別的風景。只要放眼看看,就能看到蓬勃生動的時代畫卷:列車飛馳,阡陌縱橫;壘壘帝王陵,煌煌新樓宇;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大專院校遍布郊區:閘門放水般的改革開放熱潮方興未艾,紅日躍出秦嶺似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景象繁榮。中國著名學者、陜西才子吳宓,曾經將陜西人的性格概括為生、冷、蹭、倔,他們就連對待吃也不例外。人們或許見過西安籍演員的吃飯視頻,他們手里端的是粗瓷大老碗,碗里盛的是褲帶般寬的油潑面,狼吞虎咽,好不威武!關中平原又稱渭河平原,人們更可以驕傲地稱它為“八百里秦川”。它的白菜芯子是古都西安。西安煙霞繞樓,霓虹灑街,古建新居鱗次櫛比;高校眾多,高水平的作家眾多,其他藝術人才眾多,書畫愛好者眾多,文化氛圍濃厚。人們打趣地自詡:半城文化半城仙。西安人愛吃辣子,愛得昏天黑地;西安人愛吼秦腔,要是罵起人來,比吼戲還狠;西安人說話總是直戳戳的,而心地卻實誠善良;西安人勇于打拼,要是認準一件事情,就會生猛倔強地干起來,翻江倒海。與其說西安城是用青磚砌成的,毋寧說,它是用合金鑄就的一個魔幻盒子。即便是從西湖邊移來的一株溫婉的小草,過上三年,也能變得有些雄豪之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從上海遷來的交通大學的男女教授們,來的時候還有些嬌氣,可是后來,一個個都成了蟲咬不動、水漚不爛、火燒不著的撐起西部天空的棟梁。西安的羊肉泡饃、水盆羊肉、秦磚、漢瓦、碑林、塤以及秦兵馬俑,總是環繞著我的視聽,豐盈著我的生命。我在西安度過了青壯年時期。這里留下了我此生最深刻的記憶。我真切地感覺到,生活在這里,我十分舒心。雖然我的家鄉在陜北,但身在西安,對我而言已不是身處異鄉,我早已成了地地道道的西安人。無事的時候,我總喜歡發點兒呆,靜思默想,越想越覺得西安可愛。生活在這里幾十年的我,燃燒著一顆爭強好勝的心,為我所鐘愛的文學奮斗不息。我想以自己的血汗繼承古都的文脈,實現理想中的真美、大美。雖然這里人間情事繁復紛雜,但我的要求極為簡單:一碗葫蘆頭和一臺電腦,就是我的幸福。寫累了,呆呆地坐下,坐在張學良和楊虎城坐過的地方,抬頭看看房梁上沿著細絲吊下來的蜘蛛,也是一種樂趣。更令我高興的是,這里有許多和我志趣相投的人。我們常在這里切磋、創作,也開玩笑,笑聲朗朗,至今猶在耳畔。但唐時明月還在天上,李白不知活了多少歲了,趁我一不留神還會出現在我的面前,至今還一身酒氣。我定睛看他時,他狂放的身影搖搖晃晃,揮手咕噥道:“我醉欲眠君且去!”讓人難以下臺。然而唯其如此,我更喜歡他了。在時序的更迭中,關中平原紅了的在風中打著呼哨的高粱、嫩綠的剛出土的豌豆,以及團團雪白的擠出棉桃的棉花,輪番輝映著我的臉龐和衣裳。喜鵲飛來飛去,羽毛的色彩簡約而美麗。悶熱的夏天傍晚,人們聚集在城門洞子附近,自拉自唱,吼一吼秦腔,以此來消暑。要是來點浪漫的,到月上中天的時候,你可以步上城墻睡一夜,讓吹過十三個朝代的精華的風,挨個兒從你的身上吹過。如果你有幸做夢,夢境中肯定有輕歌曼舞。這時候你會猛然意識到,這厚厚高高的古城墻,里面包含著多少幸運啊。到了第二天吃飯的時候,滿房飄著岐山臊子面的酸辣香味。碗里是令人寬舒的湯,湯里呢,紅的是胡蘿卜,綠的是蒜苗,黃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開,不知是吃飯還是審美。人若在關中生活過一些年月,每每回憶起來,嘴邊定會泛起笑意。(有刪改)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說西安的現代化建設常常與傳統文化碰撞,這碰撞既疼痛也有大快樂。其中“疼痛”是因為城市發展中拆掉了不少古代的建筑。B.“嫩綠如嬰兒的哭聲”一句中,作者將視覺與聽覺打通,生動地表現出玉米、大豆和別的雜糧出苗時那一抹嫩綠的鮮活與令人驚喜。C.作者舉“西安籍演員的吃飯視頻”的例子,意在說明日常生活中透露出的西安人的性格特點:粗獷、豪爽、霸氣、威武。D.西安人打趣地自詡:半城文化半城仙。這是因為西安是一座文化名城,大學眾多,作家與其他藝術人才輩出,文化氛圍濃厚。6.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說“它的白菜芯子是古都西安”,此句中,作者將關中平原比作白菜,將西安比作白菜芯子,生動而形象,突出西安的地位。B.作者舉交通大學的男女教授們的例子,意在說明西安能讓所有生活在這里的人帶有雄豪之氣,變成“蟲咬不動、水漚不爛、火燒不著”的棟梁。C.作者在寫關中記憶的時候,重點以西安為例,古今交融地描繪出了西安的發展歷程,突出了西安的時代氣息。D.作者以飽滿的激情敘寫了關中以及西安的自然景觀與人事記憶,表達了自己對關中之地的熱愛與贊美。文章語言活潑,用詞大膽而新奇。7.為什么作者說“越想越覺得西安可愛”?請結合文本相關內容簡要說明。8.劉成章散文語言表現力極強,字里行間往往流淌著文化、色彩與畫面,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答案】5.A6.B7.①寫作體驗上:西安有可供“我”歇息、調整的去處,使“我”內心安穩。②人際交往上:西安有許多和“我”志趣相投的人,讓“我”內心充實而愉悅。③自然景觀上:享受關中的四季,享受穿越歷史的自然景觀,感到幸運。④日常飲食上:日常的飲食既讓“我”食欲大開,又讓“我”品味到美感。8.①文章于樸實敘述中融入文化的基因,如“這里有王維隱居過的輞川,有五陵少年引著狗跑過的田埂,有路遙挖過的薺菜”“西安的羊肉泡饃、水盆羊肉、秦磚、漢瓦、碑林、塤以及秦兵馬俑,總是環繞著我的視聽,豐盈著我的生命”等,字里行間流淌著關中地區濃厚的文化氣息;②文章在寫景時著力描繪色彩,如“在時序的更迭中,關中平原紅了的在風中打著呼哨的高粱、嫩綠的剛出土的豌豆,以及團團雪白的擠出棉桃的棉花,輪番輝映著我的臉龐和衣裳“湯里呢,紅的是胡蘿卜,綠的是蒜苗,黃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開,不知是吃飯還是審美”等,讓人置身于五彩斑斕的視覺享受中;③文章的語言充滿動態美和畫面感,如“李斯叩見秦始皇,報告喜訊,秦始皇龍顏大悅”“李白不知活了多少歲了,趁我一不留神還會出現在我的面前,至今還一身酒氣”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解析】【導語】文章展現了關中地區的自然風光、文化底蘊與人文景觀,結合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細節,描繪出西安豐富多彩的城市風貌和居民的豪爽、質樸。作者通過個人情感的投入,以及對細節的細膩描寫,表現出對西安深厚的情感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帶給讀者一種厚重而又充滿活力的文化體驗。【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A.“是因為城市發展中拆掉了不少古代的建筑”錯誤,原文相關內容為“這碰撞,有時相當疼痛,修建什么都費時,費力,費資金”,沒有涉及拆掉古建筑的內容,選項于文無據。故選A。【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B“能讓所有生活在這里的人帶有雄豪之氣,變成‘蟲咬不動、水漚不爛、火燒不著’的棟梁”言過其實,此處意在說明西安的城市秉性能改變人的心性。西安并不一定能讓所有生活在這里的人都變成棟梁。故選B。【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重要內容的分析與概括能力。題干要求結合文本相關內容分析原因,所以我們首先要找到該句涉及段落:倒數第三段和倒數第二段。通過細讀,我們可以找到相關的內容,比如“我”簡單的幸福和樂趣、“我”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四季輪回的景觀、教人食欲大開的飲食等。對應本題的分值,我們很容易將其劃分成寫作體驗、人際交往、自然景觀、日常飲食等四點,然后再篩選關鍵詞句“雖然這里人間情事繁復紛雜,但我的要求極為簡單”“許多和我志趣相投的人”“夏天傍晚”“里面包含著多少幸運”“紅的是胡蘿卜,綠的是蒜苗,黃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開,不知是吃飯還是審美”,整合語言從不同的層面作答即可。【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語言的鑒賞能力。①篩選文化方面的相關語句,“這里有王維隱居過的輞川,有五陵少年引著狗跑過的田埂,有路遙挖過的薺菜”“西安的羊肉泡饃、水盆羊肉、秦磚、漢瓦、碑林、塤以及秦兵馬俑,總是環繞著我的視聽,豐盈著我的生命”“唐時明月還在天上,李白不知活了多少歲了,趁我一不留神還會出現在我的面前,至今還一身酒氣”等,這些語句是在寫人敘事,語言樸實無華,在敘述中融入文化的基因,字里行間流淌著關中地區濃厚的文化氣息;②篩選文章中描繪色彩的語句,如“在時序的更迭中,關中平原紅了的在風中打著呼哨的高粱、嫩綠的剛出土的豌豆,以及團團雪白的擠出棉桃的棉花,輪番輝映著我的臉龐和衣裳”“湯里呢,紅的是胡蘿卜,綠的是蒜苗,黃的是蛋皮,黑的是木耳,白的是豆腐,看一眼都教人食欲大開,不知是吃飯還是審美”等,顏色是通過視覺感知的,這些關于顏色的語言讓人置身于五彩斑斕的視覺享受中;③篩選文章中呈現畫面感的語句,如“李斯叩見秦始皇,報告喜訊,秦始皇龍顏大悅”“李白不知活了多少歲了,趁我一不留神還會出現在我的面前,至今還一身酒氣”“寫累了,呆呆地坐下,坐在張學良和楊虎城坐過的地方,抬頭看看房梁上沿著細絲吊下來的蜘蛛”等,以上都有動作描寫,畫面性強,生動形象,極富感染力,啟人想象。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姚鼐,字姬傳,桐城人,刑部尚書文然玄孫。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充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庫館開,充纂修官。書成,以御史記名,乞養歸,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茍焉而已,將度其志可行于時,其道可濟于眾。”鼐工為古文。康熙間,侍郎方苞名重一時,同邑劉大櫆繼之。鼐世父范與大櫆善,鼐本所聞于家庭師友間者,益以自得,所為文高簡深古,尤近歐陽修、曾鞏。其論文根極于道德,而探原于經訓。至其淺深之際有古人所未嘗言鼐獨抉其微發其蘊。論者以為辭邁于方,理深于劉。三人皆籍桐城,世傳以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鼐清約寡欲,接人極和藹,無貴賤皆樂與盡歡。而義所不可,則確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學品兼備,推鼐無異詞。嘗仿王士禎《五七言古體詩選》為《今體詩選》,論者以為精當云。自告歸后,主講江南紫陽、鐘山書院四十余年,以誨迪后進為務。嘉慶十五年,重赴鹿鳴,加四品銜。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節選自《清史稿·姚鼐傳》)材料二:歸里后,主梅花、鐘山、紫陽、敬敷諸講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門為幸。與人言,終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來問,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雖學術與先生異趣者見之,皆親服。紀文達撰《四庫書目錄》,頗詆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榮利,有超世之志。(節選自《清先正事略選》)材料三:遼東朱孝純子穎知泰安府之二年,境內既治無事,作樓于居室之東,曰晴雪之樓。又一年,馀①自京師來游泰山,偕子潁登其上。思昔子潁西在巴、蜀,以軍興②使云南永昌,后又逾美諾之巖,入小金川③之阻,冰雪所冱④,師旅所屯,往來常數千里。今年賊起泰安鄰郡,子穎最先造大府⑤暮,為出方略,親戰臨清城下,巨炮越頭上,手射斃賊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馀孽。馀誠偉其氣,然方其出入險難之地,履鋒鏑之所交,忠謀勇氣,誼不顧己,固不知復有燕游之樂。及事定時夷,口不言功伐,蕭條登眺,澹若無為。此所挾持,蓋過人益遠矣。(選自姚鼐《惜抱軒集·晴雪樓記》)〖備注〗①馀,同“余”。②軍興,戰爭爆發。③小金川,河名,在四川省西部。④冱,凍結。⑤大府,指總督或巡撫。9.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至A其淺深B之際C有古人D所未嘗言E鼐獨F抉G其微H發其蘊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試,明、清在各省的省城(包括京城)舉行,中試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解元”。B.善,意為友善、交好,與《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中“善”意思不同。C.接,指接見、接待,文中“接人極和藹”指姚鼐待人十分和藹,與成語“短兵相接”中的“接”意思不同。D.而,表轉折,與《赤壁賦》中“正襟危坐而問客曰”的“而”意思不相同。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姚鼐曾擔任過禮部主事、纂修官等職,《四庫全書》完成后,他辭去官職,在鐘山、紫陽等書院擔任講席。B.姚鼐擅長寫古文,他的文章高雅、簡練、深刻、古樸,文風與歐陽修、曾鞏非常接近,《登泰山記》便體現了姚鼐的這種文風。C.方苞、劉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世人把他們作為“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桐城派在當時的影響很大,向南波及湘桂一帶,向北覆蓋了燕趙地區。D.姚鼐文學主張以道德為根本,在經籍義理的解說方面探本潮源。論者認為他的文章在文辭和道理兩方面都勝過了方苞、劉大櫆。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雖學術與先生異趣者見之,皆親服。(2)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13.材料三中,姚鼐認為朱子穎遠超他人的事跡有哪些?【答案】9.CEH10.A11.D12.(1)即使學術上與先生見解不一致的人見到先生后,都親近佩服他。(2)回頭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被照著,或紅或白,顏色錯雜,都像鞠躬的樣子。13.①在巴蜀時,朱子穎出使云南永昌,越過美諾巖,進入小金川,出入險難之地。②朱子穎最先拜訪總督,出謀劃策,親手射斃賊首,率領士兵進城,平定泰安鄰郡賊患余黨。③平定混亂后,不夸耀功勞。【解析】【導語】這篇文言文閱讀材料通過三則選段,展現了姚鼐的學術成就、人格魅力及其對桐城派的影響。材料一詳細介紹了姚鼐的仕途、文學成就及其在桐城派中的地位,強調其文風高雅簡古,道德為本。材料二則通過具體事例,描繪了姚鼐淡泊名利、誨人不倦的形象,突顯其人格魅力。材料三通過姚鼐對朱子穎的記述,進一步體現了姚鼐對忠勇之士的贊賞。整體上,文章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敘述,全面呈現了姚鼐的學術與人格,體現了其在清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對于文章深淺的把握,有古人未曾論及之處,姚鼐獨自挖掘其精微,闡發其內涵。“至其淺深之際”為句首狀語,可單獨斷開,故C處斷開;“有古人所未嘗言”中,“古人所未嘗言”做“有”的賓語,構成動賓結構,語意完整,其后E處斷開;“鼐獨抉其微發其蘊”中,“抉其微”“發其蘊”結構相同,句式一致;“其微”“其蘊”分別做“抉”“發”的賓語,構成動賓結構,單獨成句,故H處斷開。故選CEH。【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及文化常識的理解能力。A.“中試者稱為‘貢士’”錯誤。鄉試的中試者稱為“舉人”。B.正確。友善,交好/善行。句意:姚鼐的伯父姚范與劉大櫆交情深厚。/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會得到。C.正確。接見,接待/碰撞。句意:待人十分和藹。/刀劍已經相碰在一起,指作戰時近距離廝殺。后來也比喻雙方面對面進行尖銳的斗爭。D.正確。表轉折,但/表修飾,不譯。句意:但不可以用淺陋庸俗的問題冒犯他。/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故選A。【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D.“論者認為他的文章在文辭和道理兩方面都勝過了方苞、劉大櫆”錯誤。由原文“論者以為辭邁于方,理深于劉”可知,評論者認為他的文辭比方苞豪放,道理比劉大櫆深刻。而非“在文辭和道理兩方面都勝過了方苞、劉大櫆”。故選D。【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雖”,即使;“異趣”,不同的志趣,情趣;“親服”,親近佩服。(2)“或”,有的;“得日”,被日光照射;“僂”,彎腰,引申為鞠躬的樣子。【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及概括相關事跡的能力。①根據“以軍興使云南永昌,后又逾美諾之巖,入小金川之阻,冰雪所冱,師旅所屯,往來常數千里”可知在巴蜀時,他出使云南永昌,越過美諾巖,進入小金川,出入險難之地。②根據“子穎最先造大府暮,為出方略,親戰臨清城下,巨炮越頭上,手射斃賊首一人,率士入城,遂定馀孽”可概括出他最先拜訪總督,出謀劃策,親手射斃賊首,率領士兵進城,平定泰安鄰郡賊患余黨。③根據“口不言功伐,澹若無為”可概括出平定混亂后,不居功自傲。參考譯文:材料一:姚鼐,字姬傳,桐城人,是刑部尚書姚文然的玄孫。乾隆二十八年考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后改任禮部主事。歷任山東、湖南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所錄取的多是知名人士。四庫全書館開設時,擔任纂修官。全書告成后,以御史記名,請求回家奉養父母,不再出仕。姚鼐曾說:“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隨便而為,而是要衡量自己的志向能否在當時推行,自己的主張能否有益于百姓。”姚鼐擅長古文創作。康熙年間,侍郎方苞名重一時,同鄉劉大櫆繼承了他的文風。姚鼐的伯父姚范與劉大櫆友善,姚鼐在家庭師友間傳承所學,又加上自己的心得,所作文章高簡深古,尤其接近歐陽修、曾鞏的風格。他論文以道德為根本,以經籍為源頭。對于文章深淺的把握,有古人未曾論及之處,姚鼐獨自挖掘其精微,闡發其內涵。評論者認為他的文辭超過方苞,義理深于劉大櫆。三人都是桐城籍,世人稱為桐城派。桐城古文的家法,至此確立,其影響南達湘桂,北至燕趙。姚鼐清廉簡約,寡于物欲,待人極其和藹,無論貴賤都樂于與他交往。但對于不合道義的事,他堅守原則絕不動搖。世人公認他學品兼備,推許他毫無異議。他曾仿照王士禎的《五七言古體詩選》編纂《今體詩選》,評論者認為精當。自辭官歸鄉后,主講江南紫陽、鐘山書院四十余年,以培養后進為己任。嘉慶十五年,重赴鹿鳴宴,加四品銜。二十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材料二:姚鼐回鄉后,主持梅花、鐘山、紫陽、敬敷等書院講席共四十年。所到之處,士人以能成為他的弟子為幸事。他與人交談,整天沒有違逆之言,但不可用鄙陋私事相求。有人來請教,必定盡心解答,汲引才俊唯恐不及。即使學術觀點與他不同的人見了他,也都心悅誠服。紀昀(文達公)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時,多有詆毀宋儒的言論,姚鼐直接斥責其荒謬。先生相貌清瘦,神采超逸,淡泊名利,有超脫世俗之志。材料三:遼東朱孝純(字子穎)任泰安知府的第二年,境內治理得井然有序,于是在住宅東側建造了一座樓,取名“晴雪之樓”。又過了一年,我從京城來泰山游覽,與子穎一同登上此樓。回想過去,子穎曾往西在巴蜀地區,因為軍事行動出使云南永昌,后來又翻越美諾山的巖石,進入地勢險要的小金川,那里冰雪封凍,軍隊駐扎,他往來常常跋涉數千里。今年賊寇在泰安鄰郡起事,子穎第一個深夜趕到上級官府,提出平叛策略,親自在臨清城下作戰,巨型炮彈從頭頂飛過,他親手射殺賊首一人,率領士兵入城,最終平定余孽。我確實欽佩他的膽氣,但當他出入險地、置身于刀劍相向之處時,忠誠謀略與勇敢之氣,使他全然不顧自身安危,那時他哪里知道還有如今這樣悠閑登臨的樂趣呢?等到戰事平定、局勢安定后,他絕口不提自己的功勞,只是靜靜地登高望遠,恬淡得如同沒有做過什么大事。這樣的胸懷境界,大概比常人要高遠得多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浣溪沙蘇軾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①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②。人間有味是清歡。〖備注〗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茶泡制成白色為貴,所謂“茶與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記司馬光語)。②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詞的上闋一二句描寫的是初春的景色,斜風細雨,楊柳稀疏,洋溢著生命的活力。B.下闋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新茶和野菜的鮮美,使我們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C.“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充滿哲理韻味,有照徹全篇之妙趣,奠定了本詞的感情基調。D.本詞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風格特色相同,都表達了蘇軾超脫曠達的人生態度。15.國學大師錢穆說:“東坡詩詞的長處,在有豪情,有意趣”。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分析本詞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相同之處。【答案】14.D15.①借景抒情。蘇軾的《浣溪沙》寫沿途所看到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輝,表達出詞人與友人出游的喜悅心情;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借豪壯雄奇的江景,抒發對壯麗山河的贊美之情。②直抒胸臆。蘇軾的《浣溪沙》中“人間有味是清歡”,直接抒情表達詞人的心聲,意趣與理趣相融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沉郁頓挫地表達了詞人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解析】【導語】蘇軾的《浣溪沙》描繪了初春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情趣。上闋通過細雨、斜風、淡煙和疏柳展現了早春的嫵媚與清寒。下闋則通過品茶與嘗鮮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滿足與悠然自得,全詞蘊含清淡而雋永的哲理,體現了蘇軾對生活的樂觀與曠達。通過以物寫情,展現生活的清歡,讓人感受到心靈的寧靜與深邃。【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詩歌風格特點的鑒別能力。D.“風格特色相同,都表達了蘇軾超脫曠達的人生態度”錯誤。兩首詞風格不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風格特點是:清新如畫,清麗雄闊;《浣溪沙》的風格特點是:節奏明快、婉轉含蓄。而且兩首詞的人生態度也不相同,也不是曠達超脫,本詞是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表達了對分隔異地的親人的深切思念。故選D。【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方式和技巧的能力。注意要找兩首詞的“相同之處”。①借景抒情。蘇軾的《浣溪沙》上闋詩人用素描的手法,給我們描畫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動感的水墨畫似的景色:冬盡春萌,早上,細雨斜風,乍暖還寒,山中淡煙疏柳霧朦朧,河邊突然陽光明媚、豁然開朗;從洛澗流出的清淺河水,進入淮河后逐漸變得混黃迷漫迤邐向前。寫沿途所看到的景物,表達出詞人與友人出游的喜悅心情;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借豪壯雄奇的江景,抒發對壯麗山河的贊美之情。②直抒胸臆。蘇軾的《浣溪沙》中“人間有味是清歡”是一句帶有哲理性的詩句。“清歡”即遠離喧囂的城市,遠離官場的爭斗,忘卻名利欲望,走進山林,感受農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蘇軾的“清歡”隱含著他經受險惡仕途官宦之后,產生的一種隱退的思想和曠達的人生態度,表現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直接抒情表達詞人的心聲,意趣與理趣相融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句,“人生如夢”,沉郁頓挫地表達了詞人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雛鳳清于老鳳聲”,年長未必優于年輕,何以如此?韓愈早在《師說》中告訴了我們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結尾處“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以此表示自己在獲取短暫“安靜”后不得不回歸現實。同是夜游的蘇軾則自適太多,從他《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束出游的方式也能夠看出。(3)古典詩詞中常借空間與時間對舉抒發內心的感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如此。(4)秦觀《鵲橋仙》中,認為牛郎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勝過人間長相廝守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寫孔子借回答為什么“哂由”來表達自己治國主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2)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4)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5)為國以禮其言不讓三、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組好的口號、會徽、吉祥物,不僅為大賽增色,還是舉辦地展示競技精神與城市氣質最閃亮的名片。伴隨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口號、會徽、吉祥物驚艷亮和,亞冬會“哈爾濱時間”有了更多暢想和更高追求。口號“________________”,朗朗上口、響亮有力,傳遞希望與夢想:會徽“超越”,發力更高、更快、更強,拼搏向未來;吉祥物“濱濱”“妮妮”。熱切期盼、深情邀約,“哈爾濱歡迎您”。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虎是吉祥的象征,被賦予很多積極的品格,其中“正直”“力量”和“勇氣”,與奧林匹克精神高度契合。“濱濱”和“妮妮”進行設計創作以2023年9月出生于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的兩只可愛的小東北虎為原型,哈爾濱獨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風情將虎頭虎腦的可愛形象巧妙拼接在一起。吉祥物面部特征參考了北方特色的傳統民俗玩具布老虎:耳朵和額頭上的裝飾借鑒了哈爾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方正剪紙的視覺語言;頭頂標志性的“王”字虎紋和花襖上的紋飾使用了“雪花”的造型;手套上有哈爾濱市花丁香花的圖案。整體圖案將“東北虎”擬人化并與奧林匹克精神融合設計,彰顯文化自信,激發文化活力,以優秀文化助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吉祥物會徽17.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2025年哈爾濱亞冬會的口號。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可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19.請寫出哈爾濱亞冬會會徽的構圖要素和寓意。【答案】17.冰雪同夢,亞洲同心18.“濱濱”和“妮妮”以2023年9月出生于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的兩只可愛的小東北虎為原型,將虎頭虎腦的可愛形象與哈爾濱獨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風情巧妙融合在一起。19.構圖要素:會徽由主體圖形、文字標志、亞奧理事會太陽標志三部分組成。寓意:①短道速滑運動員靈動飄逸的身姿,體現了亞洲冰雪健兒奮力拼搏、不斷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②以藍色和紫色為主色調漸變,逼真模擬陽光照射在冰面后折射的斑斕光影,寓意冰雪運動魅力無限。③盛開的丁香花,展現了哈爾濱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④舞動的飄帶剪紙為會徽增添了厚重的文化韻味和歡慶的視覺感受,既是對過往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憧憬。⑤左上角太陽圖標是亞奧理事會的象征符號,代表著亞洲各國共同追求繁榮進步與和平的夙愿。⑥圖形整體線條結構可以看出是一個變體漢字“九”,寓意第九屆亞冬會。中華文化,以九為尊,充滿未來感的“九”,表達了哈爾濱對亞洲各國友人的至高禮遇。⑦外部輪廓線條組成了一個草書的“合”字,傳遞出中國人民期待與亞洲各國友人歡聚一堂,團結合作、攜手進步的美好夙愿。(答出兩點即可)【解析】【1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補寫宣傳語的能力。2025年哈爾濱亞冬會的口號是:“冰雪同夢,亞洲同心”這一口號不僅體現了運動會的主題,也展示了亞洲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團結與友誼。【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處錯誤。第一處,結構混亂,前半句主語是“濱濱”和“妮妮”,但“進行設計創作”的主語應是“設計師”或“創作團隊”,可刪去“進行設計創作”。第二處,結構混亂,“將虎頭虎腦的可愛形象巧妙拼接在一起”的主語不是“哈爾濱獨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風情”,而是“濱濱”和“妮妮”,應改為“將虎頭虎腦的可愛形象與哈爾濱獨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風情巧妙……在一起”。第三處,搭配不當,“拼接”與“文化特色”“民俗風情”搭配不合理,改為“融合”更貼切。所以修改后的句子為:“濱濱”和“妮妮”以2023年9月出生于黑龍江東北虎林園的兩只可愛的小東北虎為原型,將虎頭虎腦的可愛形象與哈爾濱獨特的冬季冰雪文化特色、民俗文化風情巧妙融合在一起。【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圖文轉換和語言表達簡明、連貫、準確的能力。構圖要素:哈爾濱亞冬會會徽圖標分為三個部分,左上角為一個太陽標志,這是亞奧理事會標志;中間為圖標主體部分,像一個短道速滑運動員靈動飄逸的身姿,下面是會徽的文字標志。寓意:主體部分整體上看,像一個短道速滑運動員的動態造型,象征亞運會上運動健兒拼搏超越的體育精神,呼應會徽名稱“超越”。從顏色上看,以藍紫色為主,且色調漸變,這模擬冰面折射的陽光顏色,突出冰雪運動的晶瑩剔透與藝術美感。會徽有5條線條組成,猶如丁香花的花瓣,丁香花為哈爾濱市花,展現城市開放包容的文化氣質。舞動的飄帶造型,增添了喜悅歡慶的氛圍,增強會徽的文化厚重感。亞奧理事會太陽標志,象征亞洲各國團結一心,共同追求和平與繁榮。從整體線條看,圖案像一個變體漢字“九”,代表第九屆亞冬會,“九”在中華文化中象征尊貴與極限,體現哈爾濱對賽事的重視。外部輪廓線條又組成了一個草書的“合”字,中華民族“合”文化深遠豐富,體現“團結、合作”的賽事主題,呼應口號“亞洲同心”。(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剛剛過去的蛇年春晚舞臺上,有一個節目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便是智能機器人的舞蹈表演。一群靈動的機器人整齊劃一地跳動,它們的動作精準流暢,與音樂節奏完美契合,________①________,同時也為我們揭示了未來發展的諸多可能。春晚的智能機器人能夠完成如此復雜且精彩的舞蹈動作,這背后是強大科技實力的支撐。從人工智能算法到高精度的傳感器,再到精密的控制系統,每一項技術都至關重要。研發團隊在算法優化上不斷努力,使得機器人能夠精準地接收和執行指令,實現舞蹈動作的精確復刻。通過先進的傳感器,________②________,確保在舞臺上的走位和動作協調。這展示了我國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不再依賴國外技術,實現了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在全球科技競爭中_______A_______。傳統舞蹈依靠人類舞者的情感表達和身體韻律展現藝術之美,而機器人舞蹈則帶來了全新的藝術形式。它們將科技的精準與藝術的美感相融合,通過程序化的編排和機械動作,創造出獨特的舞蹈風格。在春晚舞臺上,機器人與人類舞者共同演繹,身著傳統服飾的它們與人類演員________B________,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為觀眾帶來了一場________C________的文化盛宴,也為藝術領域的創新發展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深入研究市場動態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疫苗的研發過程試題及答案
- 全景展示考試內容的證券從業試題及答案
- 財務決策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2025
- 注冊會計師考試常見失誤與避免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職業發展試題及答案
- 菌落計數方法探討試題及答案
- 智慧政務課題申報書
- 湖南教學課題申報書
- 財務報表結構解析試題及答案
- 關于口腔醫學的專科生畢業論文
- 耳穴貼壓治療腰痛
- 2024年江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研學旅行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證明自己贍養老人的范文
- 2025年涉密人員保密知識學習考試題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個人形象包裝及設計服務行業競爭狀況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期中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4年電工(高級技師)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 生日宴會祝福快閃演示模板
- 2020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
- 高標準農田設計實施方案(技術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