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過關小卷(七上詩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1頁
古詩文過關小卷(七上詩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2頁
古詩文過關小卷(七上詩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3頁
古詩文過關小卷(七上詩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4頁
古詩文過關小卷(七上詩歌文言文)(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22/12古詩文過關小卷02(七上詩歌、文言文)(試題分值:70分測試時間:45分鐘)一、詩歌鑒賞(共18分)(4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2分)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統領全篇寫景的一個字是①。寫景時,先寫島上的樹木百草,次寫海面上的②,最后寫天空中的日月星辰。2.(2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展現了恢宏的氣勢,簡要分析它是怎樣達到這種效果的。【答案】1.觀秋風洪波2.①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寫出了大海含孕群星的氣派。②夸張與對偶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地寫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勢。【解析】1.考查詩歌內容理解概括。2.考查詩句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出來的。(4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沙丘城①下寄杜甫唐·李白我來竟何事?高臥②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③。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④。思君若汶水⑤,浩蕩寄南征⑥。【注】①沙丘城,位于山東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②高臥:高枕而臥,這里指閑居。③秋聲:秋風吹動草木之聲。④空復情:徒有情意。⑤汶水:魯地河流名。⑥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說南征指南流之水。3.(2分)古人說:“凡景語,皆情語。”【乙】詩中通過寫、兩種景物寄托詩人在友人杜甫離開后閑居沙丘時乏味、苦悶的心情。4.(2分)兩首詩都是作者寄贈友人之作,雖寫作境況不同,但都抒發了對友人深厚的感情。【甲】詩抒發了詩人的感情。【乙】詩中集中表達感情的兩句是。【答案】3.古樹日夕秋聲(選擇其中兩個即可)4.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解析】3.考查詩歌內容理解。4.考查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理解。甲詩大意:在柳絮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以西。乙詩大意:自從你走后究竟有什么事情?一直閑居在沙丘城內。沙丘城邊有一顆蒼老古樹,在秋風中日夜發出瑟瑟之聲。魯地酒薄無心痛飲酣醉,無意欣賞,歌聲也只能徒有其情。我對你的思念之情正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緊緊追隨著你一同南去。(4分)小文在閱讀下面作品時遇到了問題,請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小題。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5.(2分)對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散曲的作者馬致遠幾乎一生都過著困窘不得志的生活,他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作品,曲中的“斷腸人”指的就是他自己。B.前三句沒有提到主人公,但每一個景物細節都是他眼中所見,處處提示著他的存在。C.“小橋流水人家”是點睛之筆,句子中表現出的溫馨幽靜的畫面暫時緩解了“斷腸人”的悲傷。D.“夕陽西下”點名了游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了悲涼的氛圍,同時使全曲情景交融,渾然一體。6.(2分)同樣是表達鄉愁,這首散曲和《次北固山下》,哪一首的愁緒更濃重一些?【答案】5.C6.①《天凈沙》更濃重一些,作者選取了特定的時間——“夕陽西下”;特定的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這些特定的景物烘托出特定的愁苦氛圍;②而《次北固山下》的時間是冬末春初,舊年將盡新年來臨之際,“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讀者感受到開闊的胸懷和雄放的激情,“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更有一種積極向上的蓬勃之氣。【解析】5.考查詩文內容理解和辨析。C.有誤,根據《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可知,這里描述了一幅凄涼的秋景圖,這些景物都是游子眼中所見,暗示了他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而“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雖然描繪了一幅寧靜和諧的畫面,但這與主角的孤寂形成鮮明對比,更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和思鄉之苦,并未緩解“斷腸人”的悲傷;故選C。6.考查古詩詞情感的分析和比較。《天凈沙》中,“夕陽西下”點明了游子思鄉的特定時間,而“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荒涼、落寞的氛圍,直接映射出作者的孤獨和濃重的鄉愁。這些景物的選擇和描繪,強調了作者心中的愁緒。《次北固山下》中,詩人王灣描繪的是冬末春初的景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人感受到一種開闊舒展的情境,而“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則寓含著新舊交替的哲理,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雖然也有思鄉之情,但整體情感基調較為昂揚。綜上所述,對比兩首作品,可以認為《天凈沙》的愁緒更濃重一些。(6分)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問題天凈沙·秋(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鏈接: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7.(2分)試對“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簡要賞析。8.(2分)兩文有很多相同點:(1)描寫對象相同:;(2)開頭兩句每兩個字都是一種獨立事物,表現的情感也相同:。(每空填2字)9.(2分)白樸《天凈沙·秋》的基調與劉禹錫的《秋詞》有相似之處,白樸的曲中用“飛鴻”,劉禹錫的絕句用“鶴”,他寫道:“,。”【答案】7.示例一:五種景物,五種顏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示例二:開頭描繪秋日黃昏圖,營造寂寥、蕭瑟的氛圍;后兩句選取典型的秋景,描繪明朗、絢麗的秋景圖,讓畫面充滿詩意,傳達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處事態度。前后對比、相融,突出了作品的主旋律。8.秋景悲涼(蕭瑟、寂寥)9.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解析】7.考查句子賞析。“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意為:遠處一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互相夾雜,好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啊。“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于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令詩歌充滿畫面感。8.考查對比閱讀。結合“輕煙老樹寒鴉”和“枯藤老樹昏鴉”可知,兩文描寫的對象都是秋天枯敗蕭索之景。兩首曲都描寫了諸多的自然景物,如樹、鴉等。開頭兩句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白樸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每兩個字都代表一種事物,這些極富秋天特色的景物,寥寥數語便營造出一種凄涼、蕭瑟的氛圍和情感。可據此作答。9.考查文學常識。結合“劉禹錫的絕句用‘鶴’”可得: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注意“鶴、碧霄”的正確書寫。二、文言文閱讀(共52分)(8分)閱讀《陳太丘與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題。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0.(2分)“太丘舍去”中的“舍”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舍本逐末 B.屋舍儼然 C.退避三舍 D.魂不守舍11.(2分)下列對陳元方言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元方批評友人不能守時,不講誠信。B.陳元方指責友人惡語傷人,沒有禮貌。C.陳元方不理睬友人,表現了他的決絕。D.陳元方的言行意在促使友人改正錯誤。12.(4分)根據本文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材料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材料二】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曰:“小時了了①,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②。(以上兩則材料均取材于《世說新語·言語》)【注】①了了:聰明。②踧踖(cùjí):坐立不安的樣子。陳元方、楊氏子和孔文舉三人年紀雖小,但都能在遭遇不敬時,以機智的語言維護尊嚴。陳元方聽到父親被辱罵時,批評友人“無信”“無禮”,使友人慚愧不已;楊氏子被調侃時,說孔雀可不是孔君平的“”,有力地回懟了孔君平;孔文舉受到嘲諷時,說陳韙小時“”,諷刺他現在未必聰明。【答案】10.A11.D12.家禽必當了了【解析】10.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太丘舍去”中的“舍”意思是:舍棄,丟下。A.舍本逐末: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部分。舍:舍棄。B.屋舍儼然:房舍整整齊齊。舍:房屋。C.退避三舍:把軍隊撤退九十里。舍: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D.魂不守舍:靈魂離開了軀殼。舍:住宅,這里比喻人的軀殼。故選A。11.考查內容理解。根據“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可知,陳元方的語言批評友人不能守時,不講誠信;指責友人惡語傷人,沒有禮貌。根據“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可知,陳元方的行為是不理睬友人,表現了他的決絕。據此分析可知,文中沒有“促使友人改正錯誤”之意。故選D。12.考查內容理解。(1)根據題干“楊氏子被調侃時,說孔雀可不是孔君平的‘’,有力地回懟了孔君平”的提示,找到【材料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可知,此處應填“家禽”。(2)根據題干“孔文舉受到嘲諷時,說陳韙小時‘’,諷刺他現在未必聰明”的提示,找到【材料二】“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可知,此處應填“必當了了”。【點睛】參考譯文材料一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有一個九歲的兒子,很聰明。有一次,孔君平來看望他父親,剛好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他叫了出來。他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他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材料二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賓客沒有不對他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恭敬而不安,手足無措。(13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②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會晝夜。”(《子罕》)(節選自《論語》)【乙】趙簡子問子貢①曰:“孔子為人何如?”子貢對曰:“賜不能識也。”簡子不說曰:“夫子事孔子數十年,終業而去之,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子貢曰:“賜譬渴者之飲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猶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簡子曰:“善哉,子貢之言也!”(選自《說苑》)【注釋】①子貢:孔子的學生。又叫端木賜,字子貢。13.(2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人不知而不慍

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B.學而時習之

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C.子貢之言也

公將鼓之(《曹劌論戰》)D.終業而去之

一狼徑去(《狼》)14.(4分)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孔子猶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15.(3分)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16.(4分)【甲】【乙】兩文都以水為喻,孔子說的“(川)河流”和子貢說的“江海”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13.D14.(1)只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感到疑惑。(2)孔子就像江海一樣,我又怎么能夠充分了解他?15.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16.孔子把時間比作流水,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嘆息;子貢把孔子比成江海,突出孔子學識淵博、思想深邃,表達了對老師的崇敬之情。【解析】13.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的能力。A.表轉折的連詞,但是,卻/表承接的連詞,可不譯;B.介詞,按時/副詞,有時候;C.助詞,的/助詞,放在動詞結尾,起湊足音節的作用;D.動詞,離開/動詞,離開;故選D。14.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現象的準確理解與翻譯。句中重點詞語有:(1)而:卻;則: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疑惑。(2)“猶:像;奚:怎么;足:能夠;識:了解。15.考查斷句的能力。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據句子意思進行斷句。再結合語法結構輔助斷句。本句句意為:我問你,你(卻)說:‘不了解’,為什么啊?其中,“寡人問子”是提示語;“子曰不能識”是“問”的內容,“何也”表示詰問語氣。所以,斷句為: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16.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據【甲】文③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會晝夜’”句意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這寫出孔子在站在河邊,借眼前的流水不返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嘆息;依據【乙】文“孔子猶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句意可是:子貢認為孔子學識淵博,思想深邃就像江海一樣,自己是不能夠充分了解他的。據此可知,子貢把孔子比成江海,突出孔子學識淵博、思想深邃,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的崇敬與贊美之情。【點睛】參考譯文:【乙】趙國君主趙簡子問子貢說:“孔子這個人怎么樣?”子貢回答說:“我不了解他。”趙簡子不高興了,說:“夫子侍奉孔子學習十幾年,完成學業才離開他(孔子),我問你,你(卻)說:‘不了解’,為什么啊?”子貢說:“我好像饑渴的人在江海邊喝水一樣,知道滿足就停下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樣,我又怎么能夠充分了解他?”趙簡子說:“好,子貢的話說得很好!”(15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送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節選自諸葛亮《誡子書》)【乙】成王封伯禽①魯。周公②誡子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③,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④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⑤,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節選自《韓詩外傳》)[注釋]①伯禽:周公旦長子,周朝諸侯國魯國第一任國君,稱“魯公”。②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周成王的叔父。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儒學先驅。③尊盛:位高勢盛。④畏:同“威”,威嚴。⑤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⑥由:奉行,遵從。17.(2分)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

聰明睿智B.非學無以廣才

土地廣大C.儉以養德

守之以儉者D.欣然起行

然一沐三握發18.(2分)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成王封伯禽于魯

吾于天下亦不輕矣B.守之以恭者

子無以魯國驕士C.猶恐失天下之士

守之以淺者D.亡其身者

擇其善者而從之19.(4分)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2)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20.(3分)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概括了修身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靜”字加以論述,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B.【乙】文開篇“成王封伯禽于魯”點明周公誡子事件發生的地點,周公從六個方面逐層說理,巧妙鋪排,體現了對伯禽語重心長的勸誡。C.【乙】文中劃線句“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的斷句是正確的。D.【甲】【乙】兩文都是古人勸誡的精品,以精練語言闡述深刻道理,在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讀來發人深省。21.(4分)甲、乙兩文告誡孩子的中心內容分別是什么?【答案】17.C18.D19.(1)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2)用恭敬的態度來保有寬以待人的品行,就會得到榮耀。20.B21.甲:立德修身,珍惜時光。乙: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解析】17.考查文言文一詞多義。A.明:明確,堅定/明智;B.廣:增長/廣闊;C.儉:都是“節儉”的意思;D.然:……的樣子/但是;故選C。18.考查文言文一詞多義。A.于:介詞,給/介詞,在;B.以:介詞,用/連詞,因為;C.之:助詞,的/代詞,代魯國D.其:都是代詞,表“他(他們)的”;故選D。19.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落實重點字詞,不能遺漏,句意通順連貫。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以及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譯。重點詞語有:(1)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2)恭:肅敬,謙遜有禮;榮:榮華顯貴。20.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B.有誤。【乙】文開篇“成王封伯禽于魯”只是點明成王將魯地封給伯禽,并非“點明戒子事件發生的地點”。故選B。21.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甲文《誡子書》中,諸葛亮告誡孩子的中心內容是立德修身和珍惜時光。這主要體現在“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中,強調了作為君子,應該用靜謐來修養自己的身心,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同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句話也強調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性,告誡孩子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將會一事無成。乙文則通過周公對伯禽的誡言,強調了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這主要體現在“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這句話中,周公直接告誡伯禽不要因為自己的地位而驕傲自滿,輕視他人。同時,后文通過六個方面的鋪排,進一步強調了謙虛、謹慎、節儉、敬畏等品質的重要性,這些品質都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所必備的。因此,甲文告誡孩子的中心內容是立德修身和珍惜時光,而乙文則是告誡孩子不要因為地位而驕傲自滿,輕視他人,應該保持謙虛、謹慎等品質。【點睛】參考譯文:【乙】周成王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可是,我還(常常)洗一次頭發,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還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聽說,用恭敬的態度來保有寬以待人的品行,會得到榮耀;用節儉來保有廣大的土地,必定會有安定;用卑謙來保有顯赫的官職,這就是高貴;用警備之心來保有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就意味著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淺陋來保有淵博,也是一種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貴為君王,之所以擁有天下,是因為遵從了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你能不謙虛謹慎嗎?”(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齡《狼》)22.(3分)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顧野有麥場

(2)意暇甚

(3)一狼洞其中23.(4分)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2)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乙】臨江之人,畋①得麋麑②,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③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④,益狎⑤。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⑥其舌。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選自《臨江之麋》)【注釋】①畋(tián):打獵。②麋麑:麋鹿。③怛(dá):驚嚇,呵斥。④偃(yǎn)仆:放倒。⑤狎:態度親近而不莊重。⑥啖:吃,這里是“舔”的意思。24.(2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習示之,使勿動/夫君子之行B.自是日抱就犬/其一犬坐于前C.積久,犬皆如人意/場主積薪其中D.走欲與為戲/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25.(3分)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26.(4分)根據【甲】【乙】兩篇選文,回答以下問題。(1)【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犬”在形象上有什么相似之處?請說明理由。(2)【甲】【乙】兩文分別給你什么啟示?【答案】22.(1)看,視

(2)神情、態度

(3)挖洞/打洞23.(1)屠戶處境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們的攻擊。(2)狼也太狡猾了,但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呢?24.D25.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26.(1)都兇殘、狡猾:甲文中的“狼”對屠戶窮追不舍,前后伏擊;乙文中的“家犬”善于觀察主人臉色,“外犬”一下就吃掉麋鹿。(2)甲文啟示: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勝。(也可從其他角度作答,如“遇事要隨機應變”“不能貪婪無度”等)乙文啟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分辨敵友。【解析】22.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23.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24.考查一詞多義。A.代詞,指群犬/的;B.狗/像狗一樣;C.長時間/堆積;D.游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