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同步講義(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1課《 反對黨八股》(教師版)_第1頁
高一語文同步講義(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1課《 反對黨八股》(教師版)_第2頁
高一語文同步講義(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1課《 反對黨八股》(教師版)_第3頁
高一語文同步講義(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1課《 反對黨八股》(教師版)_第4頁
高一語文同步講義(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1課《 反對黨八股》(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反對黨八股

目標導航

學習目標重點難點

1.學習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1.邊破邊立、分項列舉的

2.認識議論文論點、論據的特點,學習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

方法。2.學習在批判錯誤中充分

3.了解不良文風的表現和危害,認識樹立良好文風闡述正面主張的說理方法,破

的意義。立之間的過渡和照應。

知識精講

【01知識常識】

整風運動的指導文獻之一——《反對黨八股》

1942年,為了總結歷史經驗,肅清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惡劣影響,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

水平,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黨中央開展了全黨的整風運動。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反對

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反對黨八股》是毛澤東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會上的講演,是繼《改造我們的學習》

《整頓黨的作風》后又一篇重要的整風文件。

2.文體知識

講話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講話稿是人們在特定場合發表講話的文稿;狹義的講話

稿即一般所說的領導講話稿,是各級領導在各種會議上發表帶有宣傳、指示、總結性質講話的

文稿。

作家金句

1.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

2.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

3.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毛澤東

知識必備

1.讀準字音

蹩.腳(bié)接洽.(qià)檄.文(xí)

子丑寅.卯(yín)芒硝.(xiāo)禍國殃.民(yānɡ)

窒.息(zhì)靶.子(bǎ)

2.辨明字形

3.辨析詞語

偶然偶爾

著眼于意外,從一般事理或一般規律上看,事情的發生是意外的,是在規律之外,跟“必

偶然

然”相對。

偶爾著眼于數量,次數少。有時跟“經?!毕鄬?。

精練精粹

精練精粹

側重于“好”,純而不雜?!熬狻边€可作名詞,相

側重于“少”,指文章或講話沒有多余詞句。

當于“精華”。

二者都是形容詞,都有“既少又好”的意思。

4.識記成語

(1)莫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表示發生的事情很奇怪,說不出解釋的道理來。

(2)裝腔作勢:故意裝出一種腔調,做出一種姿態,借以引人注意或以此嚇人、騙人。

(3)言之無物:文章或言論空空洞洞,沒有實際內容。

(4)津津有味: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1.選一選(從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詞語中選擇一個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1)僅僅從軍隊的力量,手中謀臣武將的數量上來看,朱元璋能夠取得勝利,有很多的偶然性。

(偶然·偶爾)

(2)中國古詩是一種精練的語言,能在短短幾十個字中,表現出尺幅千里的畫面。(精練·精粹)

2.判一判(判斷下列各句中成語運用正誤,并說明原因)

(1)她當年算是一位演藝界的小明星,莫.名.其.妙.地就放棄了頗有前途的演員生涯。(√“莫名

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表示發生的事情很奇怪,說不出解釋的道理來。符合語境。)

(2)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都喜歡裝.腔.作.勢.,自己做出了一點點小成績,就以為自己多了不起,

便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裝腔作勢”故意裝出一種腔調,做出一種姿態,借以引

人注意或以此嚇人、騙人。)

(3)清晰的思想會有清楚的表達,混亂的思想就會導致言.之.無.物.。(ד言之無物”文章或言

論空空洞洞,沒有實際內容。此處指語言混亂,應用“廢話連篇”。)

重點梳理

【重點01】梳理文章內容

1.黨八股有哪些罪狀?文章中心是什么?

一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二裝腔作勢,借以嚇人。

三無的放矢,不看對象。

四語言無味,像個癟三。

五甲乙丙丁,開中藥鋪。

六不負責任,到處害人。

七流毒全黨,妨害革命。

八傳播出去,禍國殃民。

文章觀點(中心思想)

本文深刻地揭露了黨八股的罪狀和它對革命工作的危害,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文風的

內容,闡明了拋棄黨八股、樹立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文風的重大意義,是毛澤

東同志關于整風運動的基本著作,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戰斗檄文。

2.第1段話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題:分析黨八股的壞處,并說明寫作方法和思路是“以毒攻毒”,即從

八個方面來揭露黨八股的罪狀。

3.課文把黨八股比喻為“小癟三”,這樣比好在哪里?

課文說黨八股像“小癟三”,這樣的比喻形象生動。一是將抽象的黨八股變成習見的具體

形象。二是癟三那副干癟骯臟、面目可憎的模樣,會激起讀者厭惡、憎恨的感情。

4.本文不但說理嚴謹、周密,而且語言也生動活潑,請摘錄相關語句,具體說明生動活潑這一

特點。

(1)“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比“要由內容來決定”“要從實際出

發”之類的說法更通俗、更生動。

(2)“對牛彈琴”“得勝回朝”,前者排除了原意諷刺牛的無知這一面,強調“不看對象,亂彈

一氣”的可笑,后者改變了贊揚打了勝仗,回朝報功的人的原意,用以諷刺那些裝腔作勢而自

鳴得意的人,都可以說切中肯綮而又風趣生動。

(3)以“懶婆娘的裹腳”比喻“長而空”的文章,令人掩鼻;以“洗臉、照鏡子”比喻寫文章、

演說要有責任心,新穎別致,令人會心而笑。

【重點02】鑒賞文章的論證結構

破立結合是指先論證正面的觀點,再批駁反面的觀點,或先批駁反面觀點,再論證正面觀

點。無論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還是邊破邊立,文章所駁斥的錯誤觀點都應是文章所立論點

的對立面。本文論證方法多變,形式生動多樣。由于方法多變,使得形式生動、活潑,避免了

呆板的抽象說理,讀者也在強有力的、無可辯駁的論證面前,受到一次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

馬列主義文風的教育。

1.本文在論證自己觀點的時候有破有立,請結合文本分析。

【明確】本文綱舉目張,中心鮮明,條理清楚,嚴謹完整。第二部分具體分析黨八股的八大

罪狀,大體上都體現著擺現象、論危害、析原因、提辦法的層次;在批判錯誤中充分闡述正

面主張的說理,先破后立,破立結合,讓讀者不但能夠看清黨八股的現象,理解它的危害,

而且能夠認識它產生的原因,學到杜絕它的辦法,有利于推動反對黨八股的斗爭。

2.《反對黨八股(節選)》一文結構緊密,在破和立之間用了過渡的詞和句,使內容前后照應環

環相扣。請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破”與“立”之間,過渡自然,銜接緊密,例如在批判黨八股的第一條罪

狀時,先從壞影響和根源兩方面揭露長而空的罪狀,接著用“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

的問句過渡到對短而空的批判。緊接著又用“但是”這一詞轉到對當前任務的論述:“但是主

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前后照應,

環環相扣。

3.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明確】①比喻論證。在揭露和批判黨八股的第六條罪狀時,作者用洗臉照鏡子打比方。同

一個比喻,使用兩次。先從正面說明寫文章做演說,要像洗臉一樣認真負責,再從反面說明

偶然不洗臉危害不大,寫文章做演說,如果不負責任,危害就會很大。用來自生活的、人們

熟悉的比喻,將道理說得深入淺出。

②引用論證。在揭露第二條罪狀時,作者引用了魯迅的話:“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p>

另外,還引用了諺語、歇后語等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③舉例論證。如文中舉了斯大林的演說和資本論的例子,這些典型事例的論證使論點更

加令人信服。

④對比論證。如把資本論和有些老爺的文章進行對比,使觀點更加鮮明。

【重點03】賞析文本的語言特色

《反對黨八股(節選)》可以說是在我國較早深入討論語言哲學、尤其是語用學問題的一部

重要著作,其中體現的語言觀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針對性。作者運用語言的高超技

巧和能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4.課文在說明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時,有一句話是“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講“空話”不

也是思想意識問題嗎?課文卻用了比“禁止”分量更重的詞——“禁絕”,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作者在文章中強調,在戰爭時期,不論前方后方,時間極其緊張,工作特別忙,文

章長則無人看,報告長則無人聽,因此,“禁絕一切空話”是十分必要的。再有,“禁絕一切

空話”,也只是我們黨對干部的一種從嚴的要求,并且真正從行政命令上或法律上規定予以“禁

絕”。

5.本文語言生動有趣而又富有說服力,請結合文本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

【明確】①本文語言的生動活潑,充分體現在詞語的運用上。一是采用了大量的諺語,例如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二是采用歇后語,例如“懶婆娘的裹腳,

又長又臭”;三是采用成語,例如“裝腔作勢”“無的放矢”“對牛彈琴”“莫名其妙”“津津有

味”“禍國殃民”;四是采用文言詞語,例如“得勝回朝”“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文人學士”;

五是采用方言詞語,例如“癟三”“蹩腳”。這些詞語的恰當運用和巧妙安排,使得語言既通

俗易懂,又生動有趣。

②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態度明朗,語言潑辣。如作者把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文章喻

為“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把“語言無味”則直斥為“面目可憎,像個癟三”;把現象

羅列的形式主義稱為“開中藥鋪”,而且“最低級、最幼稚、最庸俗”;而對于搞這種黨八股

的人,作者則予以辛辣的嘲諷,“我們的老爺”“仿佛像個才子”。真是一針見血,觀點鮮明。

【考點鏈接】

運用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2注意”

1.駁斥的錯誤觀點應是文本所立論點的對立面

以立論為主的破立結合的議論文要用適當的篇幅駁斥錯誤觀點,駁是為了立,是為了增強

文章的說服力,更牢固地確立正面的論點。所以,文中所駁斥的觀點既要是錯誤的,又要與文

中確立的論點針鋒相對。如“論冒尖”這個題目,如果確立“要敢于冒尖,敢為天下先,做新

時代的先鋒”這樣的論點,就可駁“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不為最先”“中游保險,

上游冒險”之類的錯誤觀點。因為這些觀點都是所確立的論點的對立面。如果不能理解駁論部

分與文中所立論點的關系,單從形式上考慮,為駁而駁,駁斥的論點雖然是錯誤的,但不是文

中所立論點的對立面,那就弄巧成拙,使得文章破立脫節,結構松散,論證無力。

2.過渡要自然,銜接要緊密

文中立、駁兩部分內容的過渡要自然,銜接要緊密,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釘

子精神贊》一文,先立后破,在充分論證了“我們在學習上也應提倡釘子的這種‘擠’和‘鉆’

的精神”這一論點后,用表轉折關系的關聯詞語“然而”過渡,很自然地轉入批駁“我有時間,

不用擠”“我有那個樣子,不用鉆”。立的是“擠”和“鉆”,破的是“不用擠”和“不用鉆”,

破與立緊密聯系,渾然一體。

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論證過程是指文章結合論據與論點進行闡述的過程。論證過程體現著作者的行文思路。先

寫什么,后寫什么,運用這一論據來證明什么,論述的針對性是什么,等等,都屬于論證過程

要分析的內容。

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在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的多年考查中,作為論述文的三要素,

一直涉及,只是沒有單獨作為考點列出來而已。

能力拓展

1.70多年過去了,《反對黨八股》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示例:觀點一:我們做任何工作,尤其是做出重大決策之后,要特別注意宣傳的形式。

不能想當然,要從實際出發,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要探求群眾接受的程度,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

觀點二:在交流方法上,不能簡單地為宣傳而宣傳,要有效地結合自身的工作去宣傳,要帶

著問題交流,要和實際相結合,要以提高黨和人民的工作績效與自身能力為目的去交流???/p>

洞的理論和說教是沒任何用處的。我們記學習筆記,不能什么都記,要摘錄那些對我們有借

鑒和幫助意義的文字。

實踐飛躍

2.作者在舉事例的同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有時引用一些名言、俗語、諺語等來加以證明,起

到了很好的論證效果。

請運用引證法寫一段關于“讀書”的文字,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示例: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弊x書的終極目的,是要把“死”書讀活,讓書發

揮作用。“死”“活”之間,相互為用,相互補充。我們強調讀“死”書,但又不拘泥于讀“死”

書。“死”與“活”,都是對人而言的。人要書“死”,書就“死”;人要書“活”,書就“活”。

這就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讀書者,手中都有一把打開書籍奧秘的金鑰匙。書籍是死

的,金鑰匙卻是活的?!八馈迸c“活”的關系,大概有如書籍與金鑰匙的關系,我們先要有書

籍,然后金鑰匙才能發揮作用。

分層提分

題組A基礎過關練

一、基礎達標

1.下列各句中加點熟語的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特別是在少數政治生態不太正常的地方,有些人會認為,“他一個人干不了那些事”“料不定

哪個會牽進去”,更有人心里不踏實,生怕拔.出.蘿.卜.帶.出.泥.。

B.他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記者以為這與他現在從事的職業八.竿.子.打.不.著.,他卻極力否認,

解釋說“關系大著哩”。

C.我們經??梢钥吹?孩子犯錯了,家長快.刀.斬.亂.麻.,當眾打罵一頓,把孩子打得大哭,巴拉巴拉

教育了一番,等會兒孩子哭停了就又好聲好氣地哄。

D.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是發掘各國之美、時代之美、互聯互

通之美的過程。

【答案】C

【解析】A項,拔出蘿卜帶出泥:比喻事情辦得不圓滿,引起別的麻煩。B項,八竿子打不著:形容

二者之間關系疏遠或毫無關聯。C項,快刀斬亂麻:比喻辦事果斷,抓住關鍵,迅速地解決復雜的

問題。用在此處不恰當,應用“不管三七二十一”。D項,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說話辦事要

以具體情況為依據。也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2.下列對論證手法的解說不完全恰當的一項是()

A.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引用論

證)

B.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庇终f:“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引用論證)

C.魯迅曾經批評過這種人,他說:“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引用論證)

D.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引用論證)

【答案】A

【解析】A項,也有比喻論證,將長文章比作懶婆娘的裹腳,相似點是又長又臭。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批評文章不是板著面孔教訓人,也不是一本正經地擺弄枯燥說理,而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毛主席的批評文章就是模范。如他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諷刺教條主義者:我們有些同志歡

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他的批評文章并沒有板著面

孔教訓人,(),語言生動詼諧,富有文學性。

A.將一些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

B.而是把一些生活哲理融入文章

C.并且融入文章中一些生活哲理

D.把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之中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前后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

提示。括號前的句子中“沒有”一詞,是否定“板著面孔教訓人”,從括號后的內容“語言生動

詼諧”來看,括號中應該是肯定相關的內容。選項中有“而是”關聯詞的句子正好與括號前的

相對應,所以答案為B。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某某高中出臺“手機不進入教學樓”“在校期間禁止網購”的政策,對那些已經習慣使用手機

進行網購的同學,的確會感到很不適應,但一些家長還是認為此舉是必要的。

B.百年校慶在即,學校要求全體師生注意禮儀,熱情待客,帶給從全國各地回母校參加慶?;顒?/p>

的校友感到賓至如歸。

C.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憑借自己杰出的大腦,傾盡畢生精力,以整個宇宙為研究對象,試圖解

開關于時空和存在的本質。

D.為方便廣大學生及家長了解國家教育收費政策,接受廣大群眾對教育亂收費問題的投訴、舉

報,教育部日前開通了教育亂收費舉報電話。

【答案】D

【解析】A項,主客顛倒,改為“對那些已經習慣使用手機進行網購的同學來說”;B項,句式雜

糅,“帶給……的感覺”“使……感到賓至如歸”保留一個;C項,搭配不當,“解開”和“本質”

不搭配,將“解開”改為“探求”。

5.下圖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請指出它的主要構圖要素及

寓意。要求語言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素:志愿軍戰士、70數字、和平鴿、橄欖枝、志愿軍隊伍。

寓意:寓意銘記歷史、保家衛國、維護和平。

【解析】題干要求“請指出它的主要構圖要素及寓意”,對于圖文,要宏觀把握其外形特點,說

明畫面內容時,畫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頗或漏掉。郵票圖案以保家衛國的志愿軍戰士形象為

主體,結合70、和平鴿和橄欖枝的組合設計。要素為志愿軍戰士、70數字、和平鴿、橄欖枝、

志愿軍隊伍。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數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背景畫面表現了中國人民志

愿軍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和英勇作戰的場景,寓意銘記歷史、保家衛國、維護和平等。

6.請把下面的幾個短句組合成一個長單句。不得遺漏信息,可以增刪個別詞語。

20世紀前中期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時代背景。毛澤東思想

是由毛澤東倡導并在20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毛澤東思

想中比較突出的內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毛澤東思想是一種以20世紀前中期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為其產生和形成的時代背

景、由毛澤東倡導并在20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出

政權”“農村包圍城市”等為突出內容的政治、軍事、發展理論。

【解析】本題考查短句變長句的能力。首先選擇一個基本句,然后將其他成分按一定的邏輯順

序加入,注意核實有效信息是否遺漏。如本題可選擇“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并在20世紀

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做長句的主干,然后把“20世紀前中期

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時代背景”“毛澤東思想中比較突出的內容

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等”都改換句式化作“政治、軍

事、發展理論”的定語即可。

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

處不超過15字。

毛澤東的過人之處,不僅在于善于總結成功經驗,①___________________。他說過:“認識

的盲目性和自由,總會是不斷地交替和擴大其領域,永遠是錯誤和正確并存……錯誤往往是正

確的先導。”總結教訓不僅指總結自己失敗的教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重視經

驗,③____________________,他認為經驗主義同教條主義一樣是有害的。為了不犯經驗主義的

錯誤,有工作經驗的人不能放棄理論學習,要認真讀書,把感性的經驗不斷上升為更具條理性、

綜合性的理論。

【答案】①還在于能夠總結失敗的教訓②還指總結別人甚至敵人失敗的教訓③但堅決反對

經驗主義(意對即可)

【解析】①處,根據前文中的關聯詞“不僅”可知,下句應使用“還”,再根據下文毛澤東的話

以及“失敗的教訓”可知,此處可填“還在于能夠總結失敗的教訓”之類的內容。②處與①處

類似,也是遞進關系,應填一個與“不僅”對應的關聯詞,再根據“總結自己失敗的教訓”可知,

此處可填“還指總結別人甚至敵人失敗的教訓”之類的內容。③處,由下句可知,此處論述的主

體應該是“經驗主義”,再由“經驗”與“經驗主義”的關系可知,此處為轉折關系,可填“但

堅決反對經驗主義”之類的內容。

二、課內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題。

①現在來分析一下黨八股的壞處在什么地方。我們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筆法來一個“八股”,

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狀吧。

②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

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為什么一定要寫得那么長,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

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只好

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進行那么大的

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樣長。要

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F在是在戰爭的時期,我們應該研究一下

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喚工作

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

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墒窃趺锤铱茨?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當禁絕一

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或者有人要說:《資本論》不是很長的嗎?那又怎么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

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蔽覀儫o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

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

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

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

8.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毛澤東于1942年2月8號在延安干部會議上的講演,這篇講演和《改造我們的學習》

《整頓黨的作風》,是整風運動的基本著作,是我們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文獻。

B.全文綱目分明,結構完整。開頭第一段就揭示了全文論述的中心——黨八股的八大罪狀,然

后逐段一一列出罪狀加以剖析,最后總結全文,指出反對黨八股,樹立馬克思主義新文風的重

大意義。

C.本文論證方法生動多樣。從全文看,采用的是分項列舉的論證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各自然

段又使用了例證法、引證法、類比法、喻證法等,使文章避免了呆板的抽象說理,生動活潑。

D.本文的語言是標準的論述文語言,概念明確、判斷準確、推理嚴密,一些成語的使用使文章

顯得典雅莊重,但“懶婆娘的裹腳”“癟三”“不中用”等語句的使用又削弱了文章的嚴肅性。

【答案】D

【解析】一些俗語、諺語、口語的使用使得文章通俗易懂,活潑有趣,說理生動。

9.“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一句中“主要的”和“首先的”兩個修飾語說明了什么?次序

可否顛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一個說明哪個為主,后一個說明哪個在先。前一個說主次,后一個說先后,不能顛倒。

邊破邊立,正反對比。

【解析】“主要的”與“次要的”相對,是從重要性上說的,這是根本的;“首先的”是從次序上

說的,是由其重要性決定的。二者不能顛倒。

10.這段文字是怎樣論證論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擺現象,運用比喻,使用引證,闡發自己的主張,即寫文章要從實際出發,正面說“尤

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反面說“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

【解析】這段文字采用邊破邊立的論證方法,即從批判錯誤中來闡述正面的主張。

題組B能力提升練

一、語言運用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紫禁城,就是一個巨大的樂器。這樂器,與季節、氣象相合,

風聲雨聲、簾卷樹聲,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樂,而且從不凝固。因此,營建紫禁城的人,是

建筑師,也是音樂家。一座好的建筑,不僅要容納四時的風景,還要容納四時的聲音。紫禁城

的節氣是有聲音的,熟悉宮殿的人,可以從聲音里辨認季節,猶如一個農夫,可以從田野自然

的變化里,準確地數出他心里的日歷。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宮殿上所有的坡頂,都會蓋上松軟的白雪,把金碧

輝煌的皇城,變成“一片孤城萬仞山”——那飛揚高聳的大屋頂,已經修涂改成雪山的形狀,

起伏錯落、重巒疊嶂。其實,紫禁城不只宜雪,也宜雨。它的設計里,早已納入了雨的元素。

宏偉的大屋頂,在雨季里,成了最適合雨水滑落的拋物線。雨水那一天,我見證了紫禁城的雨。

或許紫禁城的空間太過浩大,雨點是以慢動作降落的,似從天而降的傘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

景下,雨點遲遲難以抵達它的終點。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她的堅強,她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所有這一切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B.魯大海,你現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把你開除了。

C.“今天好熱?。 闶裁磿r候去上海?”張強對剛剛進門的小王說。

D.親愛的媽媽,您不知道我多愛您?!€有你,我的孩子!

【答案】B

【解析】文中破折號的作用是解釋說明。A項,表示總結上文;B項,表示解釋說明;C項,

表示意思的轉換,跳躍或轉折;D項,表示轉換話題或說話對象。故選B。

2.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

【答案】①句中把以聲音辨別紫禁城的季節比作農夫通過田野自然的變化區分時間,體現了比

喻的相似性。②熟悉宮殿的人和農夫對田野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節氣和自然的變化相似,

從聲音里辨認季節和數出他心里的日歷相似。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在紫禁城空曠浩大的空間中,雨點慢慢地降落,從天而

降。”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答案】①原文中“或許”是一種主觀感受,增添了可能性;②原文中的“慢動作”凸顯了雨

點降落的姿態,與空間的宏大有關;③原文運用比喻,將雨點比喻成傘兵,生動形象。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5題。

蔬菜和水果在營養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__①__。

大多數蔬菜所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的含量都要優于水果,所以

水果雖然__②__,但只吃水果無法全部獲取蔬菜中的某些物質。

水果中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含量比蔬菜豐富,并且水果中的芳香物質、香豆素

等植物化學物質也是蔬菜所無可比擬的,而它們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并且大多數水果是可以

直接吃的,一般不需要加熱,所以它的營養成分不受烹調因素的影響,營養素損失也少,因此,

__③__。

4.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

過20個字。

【答案】①兩者仍不可相互代替②可以補充蔬菜攝入的不足③只吃蔬菜無法獲取水果中的

某些物質

5.請分別用一個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10個字左右。

【答案】①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②水果不能全部代替蔬菜。③蔬菜不能全部代替水果。

二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政治學是時代的產物。中國自古有豐富的政治思想但無近代意義上的政治學科,因此百年

來傳入中國的有歐洲制度主義政治學和美國個體權利政治學等??陀^地說,這些外源性學說的

流行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情勢,但并不能回答、更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

“西方模式”危機證明了“歷史終結論”①的終結,西方政治學也隨之陷于困境,迷失了方向。

與此同時,中國政治發展道路在動蕩不安的世界政治中格外引人注目,而這顯然不是既有的西

方政治學所能解釋的。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處于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最有資格擁有自己的

政治學。

作為一種新的政治學,歷史政治學致力建設具有中國自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

那么,什么是歷史政治學?歷史學和政治學都是古老的學問,二者的事實性組合也有悠久的歷

史,但是學科意義上的“歷史政治學”是一個新概念新范疇。在一般意義上,歷史政治學就是

以政治學視野去研究歷史,在歷史研究的發現中去豐富和發展政治學。具體而言,在認識論上,

歷史政治學研究政治問題的情景論;在方法論上,重視問題的時間性和時間進程;在本體論上,

歷史政治學研究過去與現在的直接關聯性并從中提出解釋性概念或理論。

歷史政治學能夠進一步解釋政治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重大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各

國治理模式的歷史文明基因。比如當代中國與中華文明之間的關系。百年來中國的政治形態與

社會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歷史的血脈和基因并未因此而隔斷,歷次的制度變化依然沒有

割斷5000年文明史。再比如,改革開放前后的關系,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

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前后是連續、

統一的。在歷史政治學的研究視閾中,不僅要看到改革開放前后歷史的連續性,更要認識到改

革開放前的制度安排是改革開放后制度變遷的基本框架和方向,改革開放后的制度變遷強化了

改革開放前建立起來的制度結構與基本制度。

歷史政治學不但能夠為國家治理提供獨特視角,還是發展政治理論的重要路徑。作為社會

科學基礎學科的政治學學科以及政治理論,自然應該是“歷史——實踐——理論”三位一體的

研究,或者說政治學的知識理論應該來自歷史研究、實踐研究和理論研究。政治理論中的國家

理論、政體(民主)理論、政府理論和政黨理論幾乎都是特定國家特定歷史經驗的產物。國家概

念、民主理論、政府理論和政黨理論,無不來自西方國家的歷史與實踐;而對于中國和很多非

西方國家來說卻是非歷史性的,甚至與這些國家的歷史經驗存在巨大張力乃至沖突性關系。這

意味著,建設自主性政治學或中國特色政治學必須回到中國歷史,在研究歷史中發現和提煉政

治學的概念和理論。

能夠連續性存在幾千年的政治文明體,自然蘊含著政治學理論的寶貴資源,是發掘歷史政

治學的富礦,但中國歷史上的豐富政治思想和政治實踐未能被系統表述為學科化、概念化的政

治學理論。未來,需要結合中國政治史或比較歷史重新界定相關概念,推進政治學的方法論研

究,這應該是中國政治學的努力方向。

(摘編自楊光斌《扎根中國大地的歷史政治學》)

材料二:

歷史政治學不是歷史學,它的學科主體和本體性是政治學。歷史政治學的研究,有幾個維

度需要注意。

一是可界定的政治學維度。有邊界才有學術分工,才能形成學科的主體性。中國歷史學也

已做得那么豐富了,歷史政治學一定要注意它的本體性是政治學。它與歷史學有什么區別呢?

歷史學重在擺事實,政治學重在講道理,在于分析和解釋。

二是可標識的政治學命題。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它的核心對象和要素,政治學核心問題是什

么?是國家及其相關問題。只有從政治學的命題入手,它才能夠與其他學科有所區別。當然也

有交叉的地方,比如說有的老師研究歷史,也研究國家,也研究歷史社會學。這個有交匯,但

是還是要有分工。

三是可通約的政治學概念。為什么政治學起源和發端于古希臘,中國有豐富的政治實踐卻

沒有能形成一門學科,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明確定義的、超越個別經驗的、可通約的政治學

概念。中國路徑是獨特的,中國經驗是獨到的,中國故事是獨家的,但是從中國路徑、經驗和

故事提煉出來的概念應該是可交流的、可傳播的、可意會的。歷史政治學要從中國之治中提煉

出讓他者聽得懂的中國之理,你要讓人家聽得懂你的故事,而不是只能自己聽得懂。

四是可整合的政治學范式。歷史政治學重在講道理,尋找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把碎片化

的歷史現象和事實連接起來,就要通過特定分析框架和范式加以解釋和分析,有方法、有范式,

才能自成一家,才有學說。歷史政治學是不是能夠作為一門學科成立,是否能夠很好地解釋中

國甚至解釋世界,就看其有沒有獨到的分析框架和范式。一門學科,包括歷史政治學,有三個

層次。第一個層次在于敘事。歷史學的優勢在敘事上的精細、考據,但問題在于它不注重說理。

因此,講好中國故事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是一事講一理。一個事情里面有一個道理,能

夠從中國敘事當中提煉出中國化的理論,這個理論是中國人自己聽得懂的理論。我們現在在一

事講一理方面有了很大進展,但是最缺的是萬事皆一理,也就是從中國敘事當中有所發現,從

中國道理當中有所啟示、有所超越,形成具有普世性的概念和框架。這是第三個層次。(摘

編自徐勇《從歷史變遷的視野研究政治學》)

【注】①歷史終結論,即“共產主義失敗論”,是由日裔美人福山提出,在他看來,蘇聯

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的結束,標志著共產主義的終結,歷史的發展只有一條路,即西方的市

場經濟和民主政治。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歷史政治學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源性學說不能回答和解決中國的問題,是其產生的根

本原因。

B.在歷史政治學的研究視閾中,改革開放前后的歷史是有連續性的,改革開放前后的制度也是

一致的。

C.歷史政治學與歷史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能否從政治學的命題入手進行研究,是二者的本

質區別。

D.歷史政治學應從中國之治中提煉出讓中國人能聽得懂的中國之理,而不應只有研究者自己能

聽得懂。

【答案】C

【解析】A項,“根本原因”錯。根本原因應是適應中國政治道路發展的時代需求。B項,“改

革開放前后的制度也是一致的”錯。改革開放的制度發生了變遷,而基本框架和方向一致。D

項,“讓中國人能聽得懂”“而不應只有研究者自己能聽得懂”錯。根據語境,原文中的“他者”

“人家”是指外國人,“自己”是指“中國人”。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政治學是時代的產物,處于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需要擁有自己的政治學。

B.建設具有中國自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是歷史政治學肩負的使命。

C.在新時代,學者再做歷史學的意義已經不大,當務之急是發展歷史政治學。

D.從中國道理中形成具有普世性的概念和框架,是歷史政治學今后努力的方向。

【答案】C

【解析】C項,“學者再做歷史學的意義已經不大”錯?!皩W者”一詞縮小范圍,材料二說的是

中國歷史學也已做得那么豐富了。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歷史政治學研究主要任務的一項是()

A.基于外國歷史研究,借鑒西方政治學的概念和理論。

B.基于中國歷史研究,發現和提煉政治學的概念和理論。

C.基于中國歷史研究,重新界定政治領域中相關概念。

D.基于中國歷史研究,講好中國政治發展的故事和道理。

【答案】A

【解析】A項,歷史政治學致力建設具有中國自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故A項不屬

于其研究主要任務。

4.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政治學下一個簡要定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歷史政治學是一種以政治學視野去研究歷史,在歷史研究的發現中去豐富

和發展政治學,并致力建設具有中國自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新的政治學。

示例二:歷史政治學是一種研究政治問題的情景論,研究過去與現在的直接關聯性并從中提

出解釋性概念或理論,致力建設具有中國自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新的政治學。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了解“下定義”的模式,一般為“……是……的……”;然后分析

所給的材料,找到有關“歷史政治學”的內容,篩選出關鍵的信息——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

最后按照下定義的模式進行答題即可。如材料中提到“作為一種新的政治學,歷史政治學致力

建設具有中國自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在一般意義上,歷史政治學就是以政治學

視野去研究歷史,在歷史研究的發現中去豐富和發展政治學。具體而言,在認識論上,歷史政

治學研究政治問題的情景論;在方法論上,重視問題的時間性和時間進程;在本體論上,歷史

政治學研究過去與現在的直接關聯性并從中提出解釋性概念或理論”,歷史政治學的基本屬性

是一種新的政治學,本質特征是在歷史研究的發現中去豐富和發展政治學和致力建設具有中國

自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作答時需要把這些信息連貫起來作為屬概念的定語,最后

注意格式:被下定義的對象+是+限定語+中心語,注意中心語是“新的政治學”。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述側重點、寫作目的有何不同?請分別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側重點:材料一側重于闡明歷史政治學的價值和意義,材料二側重于闡明歷史政

治學研究應注意的維度。(2)寫作目的:材料一是為了從總體上指明中國政治學的努力方向,

材料二是為了明確歷史政治學研究領域內部的問題。

【解析】(1)側重點:材料一,結合“作為一種新的政治學,歷史政治學致力建設具有中國自

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歷史政治學能夠進一步解釋政治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重

大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各國治理模式的歷史文明基因”“歷史政治學不但能夠為國家治

理提供獨特視角,還是發展政治理論的重要路徑”分析可知,材料一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介紹

了歷史政治學的價值和意義。

材料二,結合“歷史政治學的研究,有幾個維度需要注意”以及標題“從歷史變遷的視野研究

政治學”分析可知,材料二側重于闡明歷史政治學研究應注意的維度。

(2)寫作目的:材料一,結合“未來,需要結合中國政治史或比較歷史重新界定相關概念,推

進政治學的方法論研究,這應該是中國政治學的努力方向”可概括出:是為了從總體上指明中

國政治學的努力方向。

材料二,結合“一是可界定的政治學維度”“二是可標識的政治學命題”“三是可通約的政治學

概念”“四是可整合的政治學范式”可知,這些是政治學研究的內部問題。

題組C培優拔尖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改變以及出國政策的優化,海外游學逐漸

火爆起來。在不少家長心中,與其把假期改造成為“第三學期”,不如用游學讓孩子放松身心,

獨自體驗國外教育、了解風土人情,也有助于開拓視野、鍛煉能力,其出發點是好的。

但也有家長反映,一些游學團,花3萬只在名校拍個照,所謂“頂尖大學”在高校排行榜

上“默默無聞”,“名校校長座談”原來是和游學機構工作人員對談……游而不學、名不副實成

了不少項目的通病。學習成果大打折扣不說,虛高的價格也破壞了心情。所謂“同行、同玩”,

只需租個教室、找幾個外國學生做聯誼;羨慕古典文化,就逛一逛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戲劇、

航海專項游學,不過是看戲、參觀船廠……但在報價表上,它們都成了要價不菲的項目。此外,

吃簡餐、睡高低床、訂打折機票,處處可以省錢,但相比食宿條件更好的旅行團,游學團的價

格仍高出一大截。學不扎實,玩不舒心,一些項目偏離了游學的本旨。

究其原因,在于面對海外游學這塊“大蛋糕”,旅行社、留學中介、咨詢公司、語言培訓

機構一哄而上。除了價格不透明、虛假宣傳外,沒有出入境資質的機構層層轉包開展業務,導

致責任邊界不清……這些問題源于相關機構缺乏自律,但也折射出監管的缺失。畢竟,教育部

門發布的學生出國研學旅行的相關規定,對非教育系統的機構缺乏約束力;而具備出境游資質

的旅行社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門管理。游與學本是一體,但對旅游、教學多頭管理,容易出現

監管盲區,亟待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晰各部門權責,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打出治理組合拳,

讓游學市場更規范。

對家長來說,即便“為孩子花錢”壓力再大也心甘情愿,但要注意的是,教育是對未來的

投資,不是盲目的消費。讓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必要,但也要對游學目的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弄清楚到此一游的“鍍金”能給孩子帶來多大改變,看仔細各種機構是否會在項目設計中暗藏

貓膩。教育投入多一些理性謀劃,就能少一些事倍功半、無功而返。

(摘編自石羚《規范游學,畫好課業延長線》)

材料二: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游學就是指學子離開家鄉外出拜師求學,游學的重點是學,關鍵是師。

比如東漢鄭玄從馬融游學,馬融從京兆人摯恂游。找到一個值得尊敬的老師然后跟從他,聽他

教誨、受他感染,這是學習的關鍵,也是游學的關鍵。

那這樣一個“嚴師”角色,班上日常的任課老師能夠勝任嗎?只怕力有不逮。日常任課老

師對于學校之內的教學工作當能勝任,但是到了外地,除了經歷豐富、博學多識的少部分教師,

大多數教師也是到了一個陌生的領域。同樣,一般的導游或者講解員能夠勝任嗎?恐怕也很難。

一般的導游和講解員,固然有豐富的當地知識,但是常常僅限于知識,與學生的相處有限,對

學生產生的影響也較為局限。

筆者以為,要化解目前游學的各種弊端,最好還是實行學界和教育界的聯姻,選擇一些學

有專長、道德高尚的學者與學生一起進行游學。有條件的游學團隊,還可以多邀請不同學科、

不同年齡段的專家學者共同游學,以收博采眾長之效。當前,已經有一些較為“高端”的游學

團隊,開始做相關的嘗試,比如聘請知名學者當游學導師,甚至組成導師團隊,在較長時間里

和學生朝夕相處,取得了很好的反響。各地游學活動似可從中獲取經驗,因地制宜地聘請相應

的專家學者隊伍進行陪同指導,從而使游學真有所學,學習真有所得。

(摘編自肖羅《化解游學弊端,學界和教育界應“聯姻”》)

材料三:

盡管“游學”一詞由來已久,但學者對其尚未形成統一認識。有學者從游學者的主體身份

把游學分為游歷之人、學術交流之人以及游學從師之人等三類,還有學者從游學的基本形式、

活動范圍、目的旨趣等方面對其進行探討。據《辭源》解釋,游學主要包括周游講學和外出求

學兩種基本形式。為進一步厘清“游學”的內涵,有必要對“游學”與“游歷”“留學”等概

念進行辨析。

其一,“游學”與“游歷”。有學者將“游歷”等同于“游學”,“游學與游歷,事實上是結

合的,二者結合也就是交游結合了”(龔鵬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論》)。然而,如果從目的來看,

若以享樂為主要目的的游歷,就不應該歸于游學;若以獲取知識或精神上的體驗為目的,則可

納入游學活動。《呂思勉讀史札記》中指出,游學的旨趣在《史記·春申君列傳》中早有記載,

曰:“游學博聞,蓋謂其因游學所以能博聞也?!痹谀承┨囟l件下,游學與游歷會出現交集。

其二,“游學”與“留學”。從歷史發展看,游學興起于春秋戰國時期,清代學者商衍鎏言:

“游學之事甚古,春秋之時已盛,……然不過自齊適楚、自楚適秦之類,仍不出于中夏也?!?《清

代科舉考試述錄》)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游學,其范圍不出“中夏”。不過,隨著時代

發展,游學的范圍也在擴大,至清末“新政”,實行教育改革廣派學子出洋求學,此時仍以“游

學”專指這種教育活動或行為方式。20世紀初期,“留學”一詞始成為民間社會普遍流行的新

鮮用語。從地域范圍看,游學并不局限于某一地方或某一講習場所,而留學主要局限在某一個

國家中的某一所學校,范圍相對狹窄。就行動主體所處狀況而言,游學注重游,時間和地點均

具有變動性,主要從動態方面學習;留學則指求學者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停留某地,處于一種靜

態學習狀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游學定義為一種文化人通過異地旅行獲得知識、通過遍游各地親自

進行文化體驗、遠游異地拜師求學以及文人之間擴大學術視野進行學術交流的活動。簡單說來,

游學就是一種通過異地遠游而求知的文化活動。

(摘編自肖菊梅、李如密《中國古代游學的發展

嬗變、教育價值及現實啟示》)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外游學的初衷是讓學生在外出游歷中放松身心,豐富體驗,增長見識,鍛煉能力。

B.目前游學市場上存在游而不學、名不副實、價格虛高等問題,亟待相關部門的解決。

C.游學團隊可聘請校外老師或當地導游、講解員做導師,請他們負起陪同指導的責任。

D.游學最早指國內游歷求學,后來范圍擴大,出洋求學也被稱為游學,但不同于留學。

【答案】C

【解析】C項,“游學團隊可聘請校外老師或當地導游、講解員做導師,請他們負起陪同指導

的責任”錯誤,由材料二“一般的導游和講解員,固然有豐富的當地知識,但是常常僅限于知

識,與學生的相處有限,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較為局限”可知,當地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