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講 兩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4講 兩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4講 兩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4講 兩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4講 兩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課件-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6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第二單元第4講

兩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一、考情分析1.近三年高考高頻考點分析漢武帝的措施:推恩令、刺史制度、中外朝制(削弱相權)、察舉制選官東漢政治特點:光武中興(加強尚書臺、整頓吏治)、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西漢經濟措施: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五銖錢)。東漢莊園經濟:豪強地主勢力膨脹與土地兼并思想文化與社會控制

尊崇儒術。史學成就: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邊疆治理與民族關系: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設河西四郡。西域經營:張騫通西域、西域都護府設置(公元前60年)。社會矛盾與王朝衰亡:西漢滅亡:王莽改制失敗、綠林赤眉起義。東漢崩潰:黃巾起義、軍閥割據2.高考命題特點與趨勢選擇題聚焦細節與概念辨析高頻考查制度細節(如推恩令與分封制的區別、刺史的職能。結合史料分析歷史現象(如東漢乘牛車風尚反映的政治衰頹)。材料題注重因果邏輯與歷史解釋常以文獻、考古資料(如畫像石、簡牘)切入,考查國家治理能力與制度實效。要求對比秦漢制度異同(如漢承秦制的繼承與發展)。跨時代視角與唯物史觀滲透分析秦漢制度對后世的影響(如官僚政治模式的確立)。辯證評價歷史人物或政策(如漢武帝的功過、光武中興的局限性)近三年高考考點總結東漢政治現象分析(2023·山東卷);西漢經濟政策的影響(2022·全國乙卷);東漢良吏形象分析(2022·湖南卷);二、知識梳理

(學生邊看視頻邊自行填寫完知識點導學案后完成下列知識點連連看)推恩令鹽鐵官營獨尊儒術張騫通西域北擊匈奴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國勢力控制經濟命脈打通中西交流通道奠定儒學正統地位刺史制度均輸平準絲綢之路《史記》蔡倫改進造紙術促進中外貿易監察地方官員調節市場物價推動文化傳播技術革新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搶答題目1.時間排序??:“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漢元帝時期昭君出塞”

2.判斷題問:漢武帝“獨尊儒術”是否直接導致察舉制完善?答案:否,二者均為加強集權的措施,但無直接因果。)3.學生上講臺標注出:西漢、匈奴、西域都護所在區域??三、核心知識突破理解1.政治制度:中央集權的強化?漢武帝面對漢初郡國并行制的弊端,采取??推恩令??(分解諸侯國領地)→??附益之法??(限制諸侯權力)→??酎金奪爵??(削弱諸侯經濟基礎)從而使王國越分越小,中央集權加強。??內朝(中朝)??:重用親信近臣(尚書臺官員),架空外朝丞相權力→??君主專制強化??。??察舉制??:以“孝廉”為標準選拔人才→??擴大統治基礎??,但后期被門閥士族壟斷。??刺史制度??:監察地方官員(“六條問事”)→??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2.經濟政策聯系選擇必修2??政策類型????措施????作用????局限????農業政策??輕徭薄賦(如漢初十五稅一)促進小農經濟恢復,鞏固統治基礎土地兼并加劇,自耕農破產??手工業專營??鹽鐵官營(漢武帝)增加財政收入,抑制富商大賈技術進步受限,私營手工業受壓制??商業調控??均輸平準、平準法平抑物價,調節商品供應官商壟斷,市場活力被削弱??土地制度??編戶齊民(戶籍管理)控制人口與賦稅來源強化人身依附,激化階級矛盾(1)經濟政策(2)兩漢經濟結構:多元發展與矛盾并存??農業:小農經濟主導,技術進步推動生產力????生產工具??:鐵犁牛耕普及;發明??曲柄鋤??、??大鐮??、??耬車??(播種工具)。??耕作技術??:代田法(溝壟輪耕)與區田法(集中施肥)推廣,提升土地利用率。??土地制度??:??豪強田莊??:東漢盛行,形成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自耕農破產??:土地兼并嚴重,“富者田連仟佰,貧者無立錐之地”(董仲舒語)。手工業:官私并重,技術領先世界????類型????代表成就????特點????官營手工業??漢代冶鐵業(宛、鞏縣鐵官作坊)規模大,技術先進(高爐煉鐵、炒鋼法)??私營手工業??蜀錦、越布(《史記》載“蜀漢之布”)技術靈活,產品精美,但受官府壓制??家庭手工業??紡織業(麻布、絲綢)自給自足,產品流入市場(“男耕女織”)商業與城市:繁榮與管制并存????商業發展??:??絲綢之路貿易??:長安、洛陽為國際商埠??海外貿易??:與東南亞(交趾)、南亞(天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交流(出土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城市經濟??:??長安??:東市、西市分區,坊市制度嚴格,官府設“市令”管理。??揚州、成都??:南方商業重鎮(“揚一益二”始于漢代)。??貨幣體系??:??五銖錢??(漢武帝):統一鑄幣權,形制規范,流通全國。??白鹿皮幣??(漢武帝):針對諸侯王的金融手段,變相搜刮財富西漢初期(休養生息)→

漢武帝時期(經濟統制)→

西漢后期(土地危機)→

東漢(田莊經濟興起)↓農業:鐵器普及

手工業:官私并進

商業:市舶司雛形

貨幣:五銖錢主導↓政策:重農抑商

思想:黃老→儒學(經濟倫理化)3.聯系選必三兩漢思想文化的核心脈絡:從多元到一統????階段????思想特征????代表思想/事件????與政治經濟的關系????西漢初期??黃老之學主導,百家并存陸賈《新語》主張“無為而治”適應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恢復經濟??漢武帝時期??儒學獨尊,儒法合流董仲舒“天人感應”“大一統”思想為中央集權制度提供理論依據??東漢時期??儒學神學化,讖緯盛行《白虎通義》確立儒家讖緯神學體系強化君權神授,維護東漢統治合法性文化成就與思想互動??????《史記》(司馬遷)????思想特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融合儒道思想,強調歷史規律。“華夷共祖”觀(黃帝為華夏共祖)——強化民族認同。??歷史意義??:奠定正史體例,體現漢代“大一統”思想。??《漢書》(班固)??思想特點??:“天命史觀”(強調漢朝正統性)——服務東漢政權合法性。儒家倫理貫穿敘事(如列傳側重道德評價)。文學藝術:思想觀念的具象化漢賦從西漢到東漢風格的演變;科技:思想與實踐的結合??造紙術(蔡倫改進)????醫學(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思想融合??:儒道結合(“懸壺濟世”的儒家倫理與“陰陽平衡”的道家理論)??西漢初期:黃老之學

漢武帝:儒學獨尊(董仲舒)

西漢后期:讖緯興起

東漢:儒學神學化(《白虎通義》)

思想多元化(佛教傳入、道教萌芽)

文化成就:史學(《史記》《漢書》)、科技(造紙術)、文學(漢賦、樂府)

四、真題演練1.(2023·廣東卷)漢初儒家代表人物陸賈的《新語》云:“昔舜治天下也,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寂若無治國之意,漠若無憂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無為者乃有為也。”陸賈的上述思想A.適應了休養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國理念C.為尊崇儒術提供依據D.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A2.(2019·全國卷)漢武帝時,朝廷制作出許多一尺見方的白鹿皮,稱為“皮幣”定價為40萬錢一張。諸侯王參加獻禮時,必須購皮幣用來置放禮物,而當時一個“千戶侯”一年的租稅收入約為20萬錢。朝廷這種做法A.加強了貨幣管理B.確立了思想上的統C.削弱了諸侯實力D.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C3.(2023·福建卷)東漢前期,許慎在編撰《說文解字》時,征引全國各地的政區地名資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義。其中提及次數較多的郡、國如圖所示。這反映了該時期DA.行政制度的重大調整B.豪強勢力的地方割據C.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D.經濟發展的南北差異4.(2022·遼寧卷)《史記》漢書》后漢書》等文獻中常見有“四海之內”“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方內安寧”“日月所照”等類似表述。這反映了漢代A.邊疆治理趨于完善B.地方行政制度的發展C.“大一統”的政治理念D.“華夷之辨”的思想意識C真題材料演練:東漢政治現象分析(2023·山東卷)材料:“先秦貴族尚馬車,賤牛車,此風秦漢猶存。及至東漢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車慢、穩、寬敞、嚴密,可障帷設幾、任意坐臥而競相乘坐,出行乘牛車遂成為一種風尚。”問題:這種“風尚”反映了東漢晚期的何種社會現象?解題思路與技巧????1.提取材料關鍵信息????時間變化??:先秦至秦漢尚馬車→東漢晚期尚牛車。??牛車特點??:慢、穩、寬敞、嚴密,可障帷設幾、任意坐臥。??使用群體??:天子至士人,覆蓋社會上層。2.聯系東漢晚期歷史背景????政治層面??:外戚宦官專權,中央集權削弱,社會秩序混亂,傳統禮儀約束力下降。??經濟層面??:豪強田莊經濟興盛,莊園內自給自足,生活優裕,追求舒適性。??社會層面??:士族門閥壟斷仕途,形成封閉特權階層,生活方式影響社會風尚。??思想層面??:儒家禮教松動,玄學興起,士人追求個性自由與享樂。分析現象背后的本質????等級觀念淡化??:牛車普及表明社會上層對傳統身份象征(馬車)的摒棄,反映禮制約束力減弱。??莊園經濟推動??:牛車適合莊園內移動需求,體現豪強地主經濟獨立性與生活封閉性。??社會心態轉變??:從追求政治象征(馬車)轉向注重實用享樂(牛車),呼應亂世中的避世心態。??4.答案組織邏輯????現象本質??=??表層變化??(交通工具偏好)+??深層原因??(政治動蕩+經濟結構+思想變遷)。??得分點提煉????等級制度松動??:牛車突破馬車等級限制。??門閥士族影響??:莊園經濟與享樂需求驅動風尚。??社會動蕩背景??:政治混亂促使務實心態蔓延。這種“風尚”反映了東漢晚期??社會等級觀念淡化與門閥士族生活方式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傳統禮儀制度的松弛??:先秦以來“馬車為尊”的等級規范被打破,牛車因實用性和舒適性成為新的風尚,體現社會對傳統禮制的突破。??門閥士族勢力的崛起??:牛車的“寬綽嚴密”適應了士族莊園經濟下追求私密性與享樂的需求,反映豪強地主階層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對社會的影響。??社會動蕩與務實風潮??:東漢晚期政治腐敗、戰亂頻發,士人階層轉向追求實用與安逸,牛車的穩定性與舒適性契合了這一社會心態。真題演練2西漢經濟政策的影響(2022·全國乙卷)

材料:“(漢武帝)令郡國舉孝廉,設太學;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北擊匈奴,通西域。”

問題:結合材料分析漢武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其意義此類問題解題模板????1.提取材料關鍵詞????核心政策??:從材料中圈出具體措施(如“舉孝廉”“鹽鐵官營”)。??關鍵詞關聯??:將政策歸類到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2.聯系所學知識????政治??:察舉制(選官制度)、太學(思想教育)。??經濟??:鹽鐵官營(國家壟斷)、均輸平準(宏觀調控)。??軍事/民族關系??:北擊匈奴(邊疆治理)、通西域(絲綢之路)。3.分析措施的影響????直接作用??:如“鹽鐵官營→增加財政收入”。??深層意義??:如“儒學獨尊→思想統一→鞏固統治”。??4.綜合意義????多維度總結??:從政治、經濟、思想、民族等角度整合答案。??歷史邏輯鏈??:說明措施如何共同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得分技巧????緊扣材料??:答案需包含材料中所有政策,避免遺漏。??分層表述??:按“措施→影響→意義”逐層展開,邏輯清晰。??術語規范??:使用歷史學科語言(如“中央集權”“經濟壟斷”“民族交融”)。??聯系全局??:點明漢武帝政策對漢朝及后世的長遠影響。政治??:??察舉制(舉孝廉)??:選拔人才,打破貴族壟斷,擴大統治基礎。??設太學??:推廣儒學,確立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經濟??:??鹽鐵官營??:國家壟斷鹽鐵生產和銷售,增加財政收入,削弱豪強勢力。??均輸平準??:調控市場物價,穩定經濟秩序。??軍事與民族關系??:??北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消除邊疆威脅。??通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促進中外交流與邊疆治理。??意義??:??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推動思想統一(儒學正統)。??經濟??:強化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為對外戰爭提供物質基礎。??民族??:拓展疆域,促進民族交融與文化交流(如絲綢之路)第二單元

融合貫通1.思維導圖:西漢初期(休養生息)→

漢武帝(強人政治)→

西漢后期(土地危機)→

東漢(豪強崛起)

政治:郡國并行→推恩令→豪強田莊

經濟:休養生息→鹽鐵官營→田莊經濟

思想:黃老→儒學獨尊→讖緯神學

民族:和親→北擊匈奴→班超通西域

模塊????西漢初期????漢武帝時期????東漢時期????政治??郡國并行,內朝初創推恩令+察舉制豪強田莊,豪族政治??經濟??輕徭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