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7年版課標的高中生物學教學策略_第1頁
基于2017年版課標的高中生物學教學策略_第2頁
基于2017年版課標的高中生物學教學策略_第3頁
基于2017年版課標的高中生物學教學策略_第4頁
基于2017年版課標的高中生物學教學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2017年版課標的

高中生物學教學策略李高峰陜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個人信箱:bsdlgf@163.com此PPT已經放在公共郵箱ligaofengppt@163.com密碼:20190101請在今天、明天兩天內下載引言《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者: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期刊:《中國教育學刊》2016年10期P1-3總體框架(一)(二)(三)引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2003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頒布“2017年版高中課標”,標志著“課標實驗階段”即將結束,生物學教育將進入一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新階段。引言普通高中生物學課標修訂組組長劉恩山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受宜中國科學院遺傳所研究員參考文獻的寫法(很多教師寫得不規范)[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69-70,5-6.(M是“Monograph專著”的首字母;S是“Standard標準”的首字母)引言高中課標(2017年版)規范了標準的名稱“生物”改成了“生物學”生物:自然界中由活物質構成并具有生長、發育、繁殖等能力的物體生物學: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學科課程標準,本是一個學科的課程標準,而不是“生物”的課程標準引言初中課標早在2011年就規范了名稱初中生物標準(實驗稿)中的“生物教學”“生物實驗”“生物教師”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都變成了規范的名稱“生物學教學”“生物學實驗”“生物學教師”過去生物學教師在教(初一)植物學、(初二)動物學時,學生和家長直接稱呼植物老師、動物老師告誡高校師生,不要出現:病毒老師、細胞老師、鳥類老師、獸類老師引言2003年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課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引言《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引言策略目錄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二、角色扮演三、概念的操作定義四、科學實踐五、STEAM課程六、模擬實驗、虛擬實驗七、概念圖策略八、微課(錄屏技術)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老課標P2]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本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新課標P2]本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為宗旨的學科課程。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概念P4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此系規范語詞,要完整)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以生物學概念為基礎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關注社會議題參與討論并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參與環境保護實踐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課程目標的變化泛學科:三維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老課標P7-8]生物學科:三維課程目標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力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現在:老師們已經習慣了“三維教學目標”案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目標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2017年版課標P77(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案例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仍然堅持教學目標的ABCD表述法Audience,行為主體:學生Behavior,行為內容:行為動詞Conditions,行為條件:學生在何種情境、前提下Degree,行為標準:達到的程度案例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新課標要求依據核心素養來制訂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訂依據“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標準”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課標中的“課程內容”對每一個模塊提出了“內容要求”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課標中的“課程內容”對每一個模塊提出了“學業要求”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課標中有“學業質量”標準課標的目錄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問題1:沒有完全用行為動詞:了解、掌握不是行為動詞;問題2:三維教學目標,與生物學課標不一致;問題3:不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案例一、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制訂教學目標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通過對綿羊多莉的培育過程的模擬和分析,簡述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解釋動物體細胞核移植的原理;(生命觀念)能夠區別動物細胞培養與植物組織培養的區別;(科學思維)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綿羊多莉的出生過程,提出感興趣的科學問題和社會問題;(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關注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探討應對措施。(社會責任)案例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Role-playing),也叫扮裝游戲。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社交活動,可以以任何形式進行(游戲、治療、培訓)。在活動中,參與者在故事世界中通過扮演角色進行互動。參與者通過對角色的扮演,可以獲得快樂、體驗以及寶貴的經歷。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形式游戲娛樂表演實景練習心理引導自我思考動物細胞工程動物細胞核移植是將動物的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一個已經去掉細胞的卵母細胞中,使其重組并發育成一個新的胚胎,這個新的胚胎最終發育為動物個體。案例29克隆動物策略1:原型原型:就是最佳實例。概念、原理要有案例的支持正例特例反例案例30克隆動物策略2:科學史教育案例多莉只活了7歲,而普通羊的壽命是12歲克隆多莉的母羊當時6歲肺部感染:典型的高齡羊病癥多利的染色體端粒長度比同齡普通綿羊短為什么要對多莉實施安樂死?多莉患有嚴重的進行性肺病:所謂“進行性”疾病是指患者病情不斷發展惡化,生命危在旦夕。實在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多利郁郁而終,希望這只曾經享受過生命的快樂、并且為全世界帶來過無數驚喜的可愛的小綿羊平靜安詳地離開人世31克隆人策略3:拓展、遷移克隆人已經不是科幻小說里的夢想美國肯塔基大學的扎沃斯教授正在與一位名叫安提諾利的意大利專家合作,計劃在兩年內克隆出一個人來由于克隆人可能帶來復雜的后果,一些生物技術發達的國家,現在大都對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嚴加限制的態度中國也明確表示反對進行克隆人的研究,而是主張把克隆技術和克隆人區分開來。科學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案例32克隆動物策略4:角色扮演案例教學與目標要呼應[新課標P6]教學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樹立“生命觀念”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掌握“科學探究”思路和方法具有“社會責任感”三、概念的操作定義新課標P2三、概念的操作定義大概念大概念是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對學生學習具有引領作用的基礎知識。為什么用大概念?用大概念構建課程內容框架,淡化細枝末節的內容,降低對記憶背誦的要求,強調對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為主動學習留出了更多的課時,是課程內容少而精的保障。三、概念的操作定義高中生物學大概念10個大概念必修1:分子與細胞2個大概念必修2:遺傳與進化2個大概念選擇性必修1:穩態與調節1個大概念選擇性必修2:生物與環境1個大概念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4個大概念選修:0個大概念三、概念的操作定義美國NGSS中的核心概念生命科學4個核心概念從分子到生物體:結構與過程生態系統:相互作用、能量和動態遺傳:性狀的遺傳與變異生物進化:統一性和多樣性三、概念的操作定義大概念大概念包括了對原理、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是生物學科知識的主干部分“課程內容”的[內容要求]中一級數標記的是“大概念”,也稱核心概念或生命觀念二級數標記的“重要概念”,是對大概念的支持和具體描述三級數標記的“次位概念”,是形成重要概念和大概念的基礎,常常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可以完成三、概念的操作定義高中生物學課標P12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三、概念的操作定義高中生物課標P13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三、概念的操作定義概念教學策略:重視操作定義1.原型所謂原型,就是某一類別的最佳實例。突觸:突觸小體同其他神經元的樹突、神經元細胞體、肌肉細胞或腺細胞接觸,都可以形成突觸;浙江科技版教科書在呈現“突觸”的概念時,則以“神經肌肉接點”為實例來說明“神經末梢與肌肉接觸處”稱突觸三、概念的操作定義概念教學策略:重視操作定義2.屬+種差定義屬加種差的定義,就是定義項是由屬與種差組成的定義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被定義項(基因)=屬(DNA片段)+種差(有遺傳效應的)表現型是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三、概念的操作定義概念教學策略:重視操作定義3.語詞定義語詞定義就是規定或說明語詞的意義的定義孟德爾把F1中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隱性性狀。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稱縮寫。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T是英文單詞tripple(三個)的首字母;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ADP:D,double,兩個三、概念的操作定義概念教學策略:重視操作定義4.外延定義外延定義是明確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即指明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種類。中國地圖版對“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的呈現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遷地保護就是通過建立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種子庫和基因庫等措施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三、概念的操作定義概念教學策略:重視操作定義5.操作定義操作定義“是用一種科學實驗的方法,對事物進行定義”之所以稱為操作定義,是因為“這種定義包括了人們的實踐活動在內”。特點是,讓學生通過類似于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在科學實踐中獲取概念細菌繁殖的速度案例細菌繁殖的速度種群的指數增長案例細菌繁殖的速度種群的指數增長案例細菌繁殖的速度黃豆模擬細菌的繁殖案例細菌繁殖的速度黃豆模擬細菌的繁殖1.

1粒黃豆

0.245克2.

2粒黃豆

0.49克3.

4粒黃豆

0.98克4.

8粒黃豆

1.96克5.

16粒黃豆

3.92克6.

32粒黃豆

7.84克7.

64粒黃豆

15.68克8.

128粒黃豆31.36克9.

256粒黃豆62.72克10.

512粒黃豆125.44克11.

1024粒黃豆250克12.

2048粒黃豆502克案例13.

4096粒黃豆1004克14.

2007克15.

4014克16.

8028克17.

16056克18.

32112克19.

64225克20.

128450克25.

4110400克(4.1噸)30.

131532000克(131.5噸)月工資的計算雇傭一名員工,每月(30天)工資的付法有兩種(1)每天10萬元(2)第1天1分,第2天2分,第3天4分,……總是前1天的2倍您認為哪一種酬勞更高?案例月工資的計算雇傭一名員工,每月(30天)工資的付法有兩種(1)每天10萬元,30天,共300萬(2)第1天1分,第2天2分,第3天4分,……總是前1天的2倍您認為哪一種酬勞更高?案例生理盲點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為1.5mm的淡紅色區,為視盤,亦稱視乳頭,是視網膜上視覺纖維匯集向視覺中樞傳遞的出眼球部位,無感光細胞,故視野上呈現為固有的暗區,稱生理盲點。53案例生理盲點54案例生理盲點被檢查者遮閉左眼,用右眼注視圖中的“十”符號,將圖從正前方30cm距離處開始向眼前移動,當緩緩移到眼前18cm左右時,被檢查者視野中原有的黑色圓點忽然消失了。若將圖形繼續前移,黑點又會出現。55案例四、科學實踐1.科學探究的緣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以來美國一直居于世界科技領先地位經濟發展深受其惠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技領先地位江河日下(自我感知)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沒有自信四、科學實踐1.科學探究的緣起歸咎于:教育→科學教育學生的狀況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日益下降領悟能力日益下降發展定量技術的能力日益下降定量技術能帶來更高的精確度,通常應用在更加復雜和深奧的活動中,以便對定性技術進行補充四、科學實踐1.科學探究的緣起歸咎于:教育→科學教育教師的狀況得不到應有的良好訓練課堂上沒有應有的學習環境勞動者每況愈下四、科學實踐1.科學探究的緣起美國決意從根本上改變科學教育不如人意的局面開始“2061計劃”國家計劃1985年開始此時:哈雷彗星飛臨地球在2061年哈雷彗星再度光顧地球之前使每個人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四、科學實踐1.科學探究的緣起1989年發表《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1996年推出《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以“科學探究”作為科學教育的核心理念讓學生在“做科學”中理解科學、發展探究能力科學教學標準以“探究”為基礎的科學大綱的編制專業進修標準通過“探究”來學習科學內容科學內容標準以“探究”為特點的科學四、科學實踐1.科學探究的緣起美國具有危機意識中國更是不容樂觀四、科學實踐1.科學探究的緣起2001年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科學探究作為科學教育的基本理念2001年“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2003年“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2.面向全體學生;3.倡導探究性學習;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四、科學實踐2.科學探究的定義及目的學生的科學探究:探究性學習目的1.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3.培養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4.獲取新知識的能力;5.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交流與合作的能力;7.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四、科學實踐3.美國NGSS的變化2011年,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K-12科學教育框架:實踐、跨學科概念、核心概念》提出“科學實踐”的概念處于科學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取代了之前的“科學探究”2013年頒布的《下一代科學標準》NGSSscientificinquiry→scientificpractice四、科學實踐3.美國NGSS的變化取代的原因(1)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不統一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策略課程目標研究者和教師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缺乏統一的認識,衍生了“探究學習”“探究教學”“科學探究”等多種偏差四、科學實踐3.美國NGSS的變化取代的原因(2)“科學探究”本身的特點科學探究重視完整的研究過程導致將科學探究分解成固定的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探究等同于傳授和套用步驟教條化引發悲劇四、科學實踐3.美國NGSS的變化取代的原因(3)“科學探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幾乎所有的國家在學校開展的科學探究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將其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唯一方式等同于科學實驗重過程輕結論學校不具備支撐條件很多教師沒有經歷真正的科學探究四、科學實踐3.美國NGSS的變化實際上《K-12科學教育框架:實踐、跨學科概念、核心概念》改用“實踐”一詞,不是為了取代為“探究”正名更好地闡述探究在科學中的含義四、科學實踐4.我國高中生物學課標中的“實踐”課程的基本理念四、科學實踐4.我國高中生物學課標中的“實踐”仍然突出和強調“科學探究”四、科學實踐4.我國高中生物學課標中的“實踐”P11四、科學實踐4.我國高中生物學課標中的“實踐”P2773模擬:DNA重組技術現實中的問題全世界糖尿病患者:1億多人有效藥物:胰島素--從豬的胰臟中提取1位病人、1年需要3500頭豬副作用:過敏反應、產生抗體(失效)案例74模擬:DNA重組技術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1978年把人胰島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中,大腸桿菌合成人胰島素10立方米的發酵罐培養生產一次,可供1位病人1年之需案例75模擬:DNA重組技術1.提取目的基因人的胰島素基因2.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將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的過程,實際上是不同來源的DNA重新組合的過程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重組DNA分子引入受體細胞中進行擴增4.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重組DNA分子進入受體細胞后,受體細胞必須表現出特定的性狀案例76用A4白紙打印大腸桿菌質粒案例77裁紙刀裁開,用膠水粘成環狀案例78用彩紙打印目的基因案例79DNA重組技術DNA重組的原理案例80DNA重組技術案例81DNA重組技術案例82DNA重組技術DNA重組的模擬操作兩種顏色的紙條白色:運載體,環狀彩色:目的基因剪刀(代表EcoRI)透明膠帶(代表DNA連接酶)案例83DNA重組技術問題1:目的基因一定與質粒重組嗎?不一定;例如:同一種限制酶切開的目的基因兩側黏性末端是相同的,它可自體環化;案例84DNA重組技術問題2:經一種限制酶剪切后,被切開的質粒與被切開的目的基因以DNA連接酶形成的環狀重組有哪些?有堿基序列正向重組也有反向重組其他案例85DNA重組技術問題3:意外環狀重組DNA都能表達嗎?根據基因表達載體的要求,必須具備復制原點、標志基因、啟動子、終止子、目的基因五個部分,并且五個部分需按照特定的次序排布,目的基因才能正常表達。因此,在基因工程中,雖然會產生非常多的意外環狀重組,但大部分是不會表達的,實際對基因工程影響不太大。案例五、STEAM課程[老課標P3]原有的課程結構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選修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五、STEAM課程[新課標P7]新的課程結構高中生物學課程設置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選擇性選修穩態與調節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工程選修五、STEAM課程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seddoeiusmodtemporincididuntutlaboreetdoloremagnaaliqua.Utenimadminimveniam,quisnostrudexercitationullamcolaborisnisiutaliquipexeacommodoconsequat.五、STEAM課程必修課程是全體學生必須修習的課程4學分,72學時(18學時為1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生根據個人需求與升學考試要求選擇修習0-6學分修滿6學分,需要108學時選修課程學生自主修習0-4學分學生問:我不學必修課程,可以嗎?我不學選擇性必修,可以嗎?我不學選修課程,可以嗎?五、STEAM課程必修課程學習后將參加省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學業水平考試所有學生都要學選擇性必修課程對于選擇生物學科作為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的學生來說必須要學選修課程可以不學“生物學選修課程”但不能不學“選修課程”五、STEAM課程必修課程先后次序“分子與細胞”模塊必須安排在前“遺傳與進化”模塊安排在后從哪個年級哪個學期開始開課要各校可自主決定總體而言,高二第1學期必須完成必修模塊學習選擇性必修課程三個模塊的先后順序,沒有硬性要求五、STEAM課程選修課程是否學,學校決定;也可以完全放棄選修課程要求取得14個學分方能畢業(沒有要求與生物有關的課程必須占多少)五、STEAM課程學生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42學分,選修課程14學分(含校本課程8學分)。五、STEAM課程學校的做法不開設“生物學”方面的選修課程(沒有錯,可以不開)但是:不開設選修課程(錯誤的,沒有選修學分,學生不能畢業)建議開設“生物學”方面的選修課程原因:課標解讀P84:1個模塊2學分的必修課程,需要安排36學時,實際教學中還有階段性復習鞏固、測試講評等環節,實際課時可能還要更多些(課時不夠)。課標解讀P55:表中只列出了部分建議開設的模塊,教師、學生可以從中自主選擇,也可以自主開發新的模塊內容。五、STEAM課程《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五、STEAM課程課標主張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和動腦的活動,通過探究性學習或完成工程學任務課標解讀P151在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中強化STEM將STEM整合在一起作為科學教育的基本策略,其跨學科價值最為突出兩種方式:(1)在原有探究活動的基礎上融入STEM要素并適當調整教學的時間安排;(2)引進全新設計的STEM活動。STEM課程STEMS是Science(科學)的首字母T是Technology(技術)的首字母E是Engineering(工程)的首字母M是Mathematics(數學)的首字母案例STEM課程STEM教育起源于美國20世紀50年代:提出“科學素養”概念國民的科學素養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科學是萬能的1975年:提出“技術素養”概念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科學素養技術素養案例STEM課程STEM教育起源于美國科學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揭示自然的本質和內在規律目的在于認識自然技術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實際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案例STEM課程STEM教育起源于美國科學素養是指對在日常生活、社會事務以及個人決策中所需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方法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技術素養包括理解技術的能力,使用技術的能力,管理技術的能力和參與技術活動案例STEM課程STEM教育起源于美國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首次提出SMET教育SMET是STEM的開端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首次使用“STEM”2001年后,STEM逐漸取代SMET出現在總統發言改革政策和項目法律案例STEAM課程(多了個A)增強人文素養,形成健康的價值觀STEM教育是延伸和擴展的→STEAM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藝術)Mathematics(數學)的首字母Arts=Humanities人文學科,文科(美術、藝術)案例STEM課程的特征跨學科(1)STEM是整合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學科?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領域!STEM教育并不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將四門學科內容組合成有機整STEM課程的特征跨學科元學科(meta-discipline)教育跨越學科界限利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相互關聯的知識(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將重心放在特定問題上(解決實際問題)STEM課程的特征趣味性問題有趣具有挑戰性與學生生活相關激發學習者內在的學習動機問題的解決能讓學生有成就感STEM教育內容游戲化STEM課程的特征體驗性不僅主張學習概念、原理,更強調動手做“做中學”(Learningbydoing)聽科學、看科學、做科學在參與、體驗中習得知識的方式有深刻影響STEM課程的特征情境性不教授孤立、抽象的學科知識強調把知識還原于豐富的生活結合生活中有趣、具有挑戰的問題學生辨識問題本質學生解決問題STEM課程的特征協作性強調群體協同相互幫助、相互啟發真實問題、真實任務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STEM課程的特征設計性設計作品模型物理模型數學模型概念模型技術和工程STEM課程的特征藝術性STEAM教育A:Art藝術狹義:美術、音樂廣義:人文教育、社會教育強調在科學教育中增加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教育STEM課程的特征實證性科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方面科學探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13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雙螺旋結構多核苷酸鏈的兩個螺旋圍繞著一個共同的軸旋轉;右手螺旋;多核苷酸鏈通過磷酸和戊糖的3',5'碳相連而成;嘌呤堿和嘧啶堿在雙螺旋內部,而磷酸和核糖則在外部;114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雙螺旋結構螺旋的直徑約為2nm,相鄰的堿基之間相距0.34nm并沿軸旋轉36度;每個螺旋每隔10個堿基之后,即相距3.4nm之后,又轉回原位置兩條鏈是由堿基對之間的氫鍵連在一起的:A-T,G-C;多核苷酸中堿基的序列不受任何限制。115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平面模型116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平面模型117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立體模型118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用編繩法制作DNA模型用三根鞋帶編結的119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生物細胞中所有DNA二級結構都是右手螺旋嗎?絕大多數生物尤其是高等生物都是右手螺旋僅有極少數病毒具有罕見的左手螺旋120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用其他材料編結的(編中國結的線)哪個正確?(哪一個是右手螺旋)121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螺旋左手螺旋右手螺旋122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螺旋左手螺旋右手螺旋123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用折紙法制作DNA模型124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開始:尺、筆畫費時費力后來:打印(半張紙)軟,不成形改進:一張紙對角線不重合再改進正面:實線背面:虛線兩面重合125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陜西師大研究生制作的DNA模型126案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27案例128《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P1重申了“科學課”的課程性質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物學有關與其他自然科學相同的性質。高中生物學課程是科學領域的重要學科課程之一。生物學的學科屬性是生物學課程性質的重要決定因素。六、模擬實驗、虛擬實驗129課標P30六、模擬實驗、虛擬實驗六、模擬實驗、虛擬實驗高中生物課標P59131課標P18六、模擬實驗、虛擬實驗六、模擬實驗、虛擬實驗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seddoeiusmodtemporincididuntutlaboreetdoloremagnaaliqua.Utenimadminimveniam,quisnostrudexercitationullamcolaborisnisiutaliquipexeacommodoconsequat.六、模擬實驗、虛擬實驗進行虛擬實驗六、模擬實驗、虛擬實驗虛擬實驗購買、安裝高中生物34個虛擬實驗有密鑰者可以使用七、概念圖策略課標P22七、概念圖策略概念圖策略概念圖(conceptmaps)是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包括眾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每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通過連接線和連接線上的詞表示。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活性知識:具有良好結構的知識惰性知識:支離破碎的知識

案例

案例七、概念圖策略概念圖的繪制規范概念圖中每個概念只出現一次;連接兩個概念間的聯系詞應盡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