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_第1頁
5.3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_第2頁
5.3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_第3頁
5.3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_第4頁
5.3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關于概念關于判斷關于推理含義基本特征方法:定義、劃分含義和基本特征語言表達方式簡單判斷復合判斷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準確把握概念第五課第六、七課第四課正確運用判斷有效進行推理核心問題:什么樣的思維是合乎邏輯的思維第二單元-----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四課:準確把握概念①概念的概述②明確概念的方法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①判斷的概述②正確運用簡單判斷③正確運用復合判斷第六課:掌握演繹推理方法①推理與演繹推理概述②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③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第七課: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①歸納推理與其方法②類比推理及其方法第二單元-----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①判斷的概述②正確運用簡單判斷③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雖然概念能反映認識對象的本質屬性,但僅憑概念還不能明確地表達思想。人們要進行思想交流,需要將概念結合起來,形成判斷,表達某種確定的思想。那么,判斷是怎么構成的,有怎樣的邏輯特征,又有哪些類型?判斷的類型是依據怎樣的標準劃分的?如何才能正確運用不同類型的判斷?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將了解判斷的特征和結構,理解判斷類型的劃分依據,掌握正確運用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的方法。第二單元-----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5.3正確運用復合判斷第一目復合判斷及其種類自主預習使用復合判斷的必要性?復合判斷的含義復合判斷的結構復合判斷的種類

烏龜約仙鶴一起到遠方旅游。烏龜不會飛,它咬住樹枝的中間,要兩只仙鶴各叼住樹枝的一端。臨行前,仙鶴提醒烏龜到了空中不要說話:“如果你一張嘴,就會掉下去。”當它們飛過一個小鎮時,有個小孩喊道:“看呀,仙鶴綁架了烏龜!”烏龜想解釋一下,剛說“不……”,就從空中掉了下去……思考:仙鶴的話中使用的判斷與性質判斷、關系判斷有什么區別?

①仙鶴的話是復合判斷,復合判斷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從邏輯結構看,構成它的基本要素是判斷。②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是簡單判斷,從邏輯結構看,它的基本要素是概念。課本案例探究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

認識對象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僅僅依靠簡單判斷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對象的情況。這就需要運用復合判斷。1.使用復合判斷的必要性2.復合判斷的含義與構成(1)復合判斷的含義: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2)組成:復合判斷由聯結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

①組成復合判斷的判斷,稱為支判斷。

②聯結支判斷的詞項,叫做聯結詞。例如:小桃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善良。聯結詞聯結詞支判斷支判斷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3.復合判斷的種類根據斷定情況的不同,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多個種類。①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聯言判斷舉例: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

舉例: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③對對象之間的條件聯系加以斷定——假言判斷(假設條件)②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選言判斷(選擇其一)舉例:魯迅既是文學家,又是思想家。指出下面判斷分別是哪種類型的判斷?①每次讀小說總使他激動不已:或憤慨,或訕笑,或焦慮。②這個概念不是單獨概念,就是普遍概念。③“生于憂患,死于安樂”。④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濕。⑤自私不是美德。⑥小明信任小華⑦如果近期出現了高熱、咳嗽、咽痛等類似新冠感染的癥狀,就不妨先居家進行抗原檢測,幫助確認是否確實為新冠病毒。選言判斷選言判斷聯言判斷假言判斷簡單判斷——性質假言判斷簡單判斷——關系第二目正確運用聯言判斷自主預習聯言判斷的含義聯言判斷的結構聯言判斷的真假判斷聯言判斷的意義?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1.聯言判斷的含義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2.聯言判斷的結構①聯言支:組成聯言判斷的支判斷,至少兩個。②聯結項:“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等用來聯結聯言支的詞項。舉例1: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聯言支聯言支聯結項舉例2:這件商品物美價廉③聯言判斷聯結項有時可以省略舉例:勞動歸來后,雖然我很累,但是很快樂??聯言判斷的語言表達形式:主要是并列復句、轉折復句、遞進復句;還有緊縮句;還可以用單句。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3.聯言判斷的真假①聯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每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它要求各個聯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②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魯迅既是文學家(p),也是思想家(q)魯迅是文學家

(p),不是思想家(q)魯迅不是文學家(p),也是思想家(q)魯迅不是文學家(p),不是思想家(q)pqP或者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假假假???邏輯形式(口訣):全真才真,一假即假小試牛刀:以下聯言判斷是否為真?1、孔子既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又是偉大的政治家。2、貪污是一種違紀行為,但不是一種違法行為。3、出入校門者,請出示工作證和學生證。真假假4.“認識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們頭腦中固有的,它來源于實踐。”下列對該聯言判斷說法正確的是()

A.該聯言判斷是真的

B.該聯言判斷是假的

C.該聯言判斷只有一個聯言支是真的

D.無法判斷解析:本題考查聯言判斷的真假。聯言判斷要求各個聯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題干例句的聯言支都是正確的。故選A。A小華讀了一篇散文后,評論道:“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讀后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說它文筆生動我不反對,但說它富有哲理實在談不上。”小華反駁說:“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觀點,卻又承認它文筆生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課本案例探究思考:1.小華的評論屬于什么類型的判斷,其為真的理由。2.小浩的觀點屬于什么類型的判斷,是為假的理由。3.小華的反駁不合理的理由是什么?(1)小華的評論屬于聯言判斷。在聯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每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2)小浩的觀點也屬于聯言判斷。但這個聯言判斷是假的。聯言判斷的真假判定規則:一假即假,全真才真。小浩否認了這篇散文是富有哲理的,即否認了其中一個聯言支,可得出該判斷為假。(3)小華反駁的話不合邏輯。因為他的話違反了聯言判斷的判定規則:一假即假,全真才真。即如果聯言判斷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構成聯言判斷的所有的支判斷都是假的導致的,也可能是由某個或某些支判斷是假的導致的。這篇散文既可以文筆生動,也可以富有哲理或者不富有哲理。所以,小浩不同意小華的觀點并不是自相矛盾。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4.正確運用聯言判斷的意義:

有助于人們將人事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注意:1.聯言判斷要求各個聯言支之間有聯系,不能割裂,否則,就無實際意義。舉例:緝毒警這個職業是十分神圣的,并且今天天氣很好。2.恰當運用聯結項舉例:他雖然滿頭銀發,而且精神飽滿。3.有時還需要注意聯言支的先后次序。舉例:我得了運動會金牌,并且參加了運動會。知識拓展區別聯言判斷和關系判斷思考:下列語句哪個是關系判斷?哪個是聯言判斷?①小劉和小趙是球迷。②小劉和小趙是同鄉。聯言判斷關系判斷區別的方法是:將單句變成復句,看是否成立,聯言判斷變成復句后,每個分句都成立;關系判斷變成復句后,兩個分句都不成立。例如:①變成“小劉是球迷,小趙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變成“小劉是同鄉,小趙也是同鄉”,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聯言判斷,②是關系判斷。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聯結項聯言支:組成聯言判斷的支判斷常見:日常語言表達中,聯結項有時可以省略當且僅當,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有助于將多種情況綜合起來、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使思考更周密,判斷更恰當結構組成含義真假關系意義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正確運用聯言判斷用來聯結聯言支的詞項全真則真,一假則假課堂小結第三目正確運用選言判斷自主預習選言判斷的含義選言判斷的結構選言判斷的種類選言判斷的真假判斷選言判斷的要求選言判斷的意義?有一憨漢,出門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歸。家人尋至城外,見其懷抱竹竿哭泣。問其緣何不歸,憨漢泣曰:“我或者豎持竹竿進城,或者橫持竹竿進城,可是,豎持竹竿進城,城門太矮;橫持竹竿進城,城門太窄!”思考:請你從思維方法上說明憨漢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憨漢的話涉及什么判斷?

(1)原因在于他只想到了兩個可選擇的情況,還有其它可選情況,即前后縱向進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提出來,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

(2)憨漢的話涉及選言判斷。人們在對對象情況不能作出確切的斷定時,就要估計它有幾種可能的情況,或者是這樣,或者是那樣。憨漢的話是涉及斷定對象幾種情況的判斷,屬于選言判斷。選言判斷不能遺漏選言支。情境探究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2.選言判斷的含義

人們在對對象情況不能作出確切的斷定時,就要估計它有幾種情況,或是這樣,或是那樣。這就是在使用選言判斷。1.使用選言判斷的必要性: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注意】在若干可能的事物情況中至少或只能有一種情況存在。選,就是選擇的意思。選言判斷是對可能的情況進行選擇。例如:每次讀小說總使他激動不已:或憤慨,或譏笑,或焦慮。

這就是一個選言判斷,它斷定了幾種情況中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3、選言判斷的結構:由選言支和聯結項組成①選言支:組成選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選言支。一個選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

②聯結項:用來聯結選言支的詞項,叫作選言判斷的聯結項。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也許......也許.......”“是……還是……”等。③在日常語言表達中,選言判斷的聯結項一般不能省略例:面對警方抓捕,販毒分子要么束手就擒,要么瘋狂反抗。選言支選言支聯結項聯結項知識海洋◆醫生對小明說:“身體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鍛煉,或者是由于營養不良。”◆教數學的夏老師對教語文的王老師說:“這堂課要么你上,要么我上。”思考:比較這兩個選言判斷有什么區別?從選言支的關系看,選言判斷分幾類?情境探究身體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鍛煉,或者是由于營養不良。

解析:這個選言判斷,闡明造成身體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鍛煉、營養不良這幾種情況是可以同時并存的。這堂課要么

你上,要么

我上。

解析:這個選言判斷闡明:按照現在通行的上課方式,某堂課不能兩個老師同時上課。這兩種情況是不能同時并存的。聯結項聯結項聯結項選言支選言支選言支聯結項聯結項選言支選言支案例解析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4、選言判斷的分類:依據選言判斷中選言支之間關系,分為相容選言判斷和不相容選言判斷。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并存,選言支叫相容的選言支,選言判斷叫相容選言判斷。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的情況并存,選言支叫不相容的選言支,選言判斷叫不相容選言判斷。常用聯結詞:“或者”“或者……或者……”“是……還是……”“也許……也許……”常用聯結詞:“要么……要么……”“不是……就是……”判斷以下判斷屬于哪類判斷?(1)明天或者登長城,或者游香山。(2)這個詞的用法要么是對的,要么是錯的。(3)老張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4)老張是詩人,或是畫家。(5)這場足球賽,要么甲隊勝,要么乙隊勝,要么踢平。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及時訓練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5.選言判斷的真假(重難點)(1)相容選言判斷①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真,也可以同真②相容選言判斷是假的: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則判斷必假pqP或者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如:孔子或者是教育家,或者是政治家。①孔子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②孔子是教育家,不是是政治家。③孔子不是教育家,是政治家。④孔子不是教育家,也不是政治家。???邏輯形式(口訣):一真則真,全假則假判斷1:窗臺上的肉丟了,或者是貓干的,或者是狗干的,或者狐貍干的。

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5.選言判斷的真假(重難點)???邏輯形式(口訣):有且只有一真才真,全真全假皆為假(2)不相容選言判斷①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真②不相容選言判斷是假的:全真或全假如:小明要么是高中生,要么是大學生。①小明是高中生,也是大學生。②小明是高中生,不是大學生。③小明不是高中生,是大學生。④小明不是高中生,也不是大學生。pq要么P要么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判斷為假判斷為真判斷為真判斷為假1.某國領導人講話中說:“世界各國,不支持銷毀核武器,就是想發展核武器。”2.販毒分子參與販毒這一違法活動的原因,要么是被脅迫的,要么是為賺快錢鋌而走險,要么是為尋求刺激。世界各國對待核武器的態度有三種可能情況,即銷毀核武器,發展核武器,既不銷毀也不發展核武器。這個選言判斷沒有列舉對象的所有可能情況,因此不準確.啟示: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了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各選言支是可以同時并存的,屬于相容選言判斷。應把“要么……要么……”改為“或者……或者……”。啟示: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課本案例探究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6.正確運用選言判斷應注意的問題7.正確運用選言判斷的意義正確運用選言判斷,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①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確定選言判斷相容與否)

例1:老張要么是詩人,要么是畫家。?例2:小明不交作業的原因,要么是忘記寫了,要么是偷懶了。(還有寫了弄丟了等情況,沒有窮盡選言支)②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了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窮盡選言支)判斷以下判斷屬于哪類判斷?(1)明天或者登長城,或者游香山。(2)這個詞的用法要么是對的,要么是錯的。(3)老張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4)老張是詩人,或是畫家。(5)這場足球賽,要么甲隊勝,要么乙隊勝,要么踢平。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及時訓練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聯結項選言支常見:日常語言表達中,聯結項一般不能省略相容選言判斷的選言支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選言判斷的選言支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不能誤用相容或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有助于表達對象的各種可能情況,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結構組成含義真假關系要求意義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正確運用選言判斷種類相容選言判斷不相容選言判斷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一真即真,全假則假課堂小結有且只有一真為真,全假全真皆為假第四目正確運用假言判斷自主預習假言判斷的含義假言判斷的結構假言判斷的種類假言判斷的真假判斷假言判斷的前提假言判斷的重要性?

《墨子·魯問》載,墨子與彭輕生子辯論,辯題是:“未來可否預知?彭輕生子曰:“往者可知,來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設而親在百里之外,則遇難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則生,不及則死。今有固車良馬于此,又有奴馬四隅之輪于此,使子擇焉,子將何乘?”對曰:“乘良馬固車,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來!”思考:上述論辯中彭輕生子的雙親并沒有真的遭遇危險,為什么彭輕生子還要選擇良馬固車以求快些趕到?如果墨子假定的那種情況存在,那么選擇良馬固車就可以快些趕到。盡管彭輕生子的雙親沒有真的遭遇危險,但是這個判斷所反映的事物之間的條件性關系是存在的,也就是假言判斷。課本案例探究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1.條件聯系的含義

某一情況的發生會促使另一情況的發生;某一情況不發生,會導致另一情況不發生。事物情況之間的這種聯系,就是條件聯系。(客觀的)

人們認識了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聯系,就可以形成假言判斷(主觀的)

假言判斷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又叫條件判斷。2.假言判斷的含義例1.如果寒流來了,那么氣溫必會下降。例2.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例3.只要生病了,身體就會不舒服。

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3.假言判斷的構成:由表示條件關系的兩個判斷組成。①前件:表示條件的判斷叫做假言判斷的前件②后件: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叫做假言判斷的后件③聯結項:用來聯結前件與后件的詞項,叫做假言判斷的聯結項。如“如果…那么…”“只有…才…”

“…當且僅當…”等如果寒流來了那么氣溫會下降前件后件聯結項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4、假言判斷的種類根據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況之間存在的條件關系劃分:①充分條件假言判斷舉例:如果你是年級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級第一。②必要條件假言判斷舉例:只有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③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舉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4、假言判斷的種類(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①含義: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關系的判斷。②邏輯性質: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③聯結項:如果……那么……;倘若……則……;只要……就……;一旦……就……;當……便……;要是……就……;假使……那么……舉例:如果天下雨,地面就會濕

“下雨”是“地濕”的充分條件。

這個具有條件關系的假言判斷的真假并不取決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面濕”,而是取決于“下雨”與“地濕”的關系。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④真值表真假值:有前必有后,無前未必無后,有前無后為假

???前真后假為假

其他均為真如:如果寒流來了,那么氣溫就會下降。

寒流來了

氣溫下降了

寒流來了

氣溫沒下降

寒流沒來

氣溫下降了

寒流沒來

氣溫沒下降

√?√√有前件無前件有后件無后件有后件無后件pq如果p,那么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可能可能不可能必然注:前可以推后,但并非使后件成立的唯一途徑,后不一定推出前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真值表真假真真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4、假言判斷的種類(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必要條件是產生某種事物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②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③聯結項:“只有……才……”“必須……才……”“……才……”“除非……才……”“除非……不……”“沒有……就沒有……”如:只有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

這個判斷是說,在我國,“年滿18周歲”是“有選舉權”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年齡不滿18周歲”,必然會出現“沒有選舉權”的情況。④真假值:有前未必有后,無前必無后,有后必有前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如:只有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

年滿18周歲

有選舉權

年滿18周歲

沒有選舉權

未滿18周歲

有選舉權

未滿18周歲

沒有選舉權有前件無前件有后件有后件無后件無后件必然可能可能不可能√√√?前件p后件q只有P才q(q→p)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真???前假后真為假其余均為真注:后可以推出前,前件是后件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但前不一定推出后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4、假言判斷的種類(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這種條件關系就是充分必要條件關系。

②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是同時斷定充分和必要兩種條件關系的假言判斷。③聯結項:“……當且僅當……才……”“只有并且只有……才……”“……當且僅當……”“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例1:一個數是偶數,當且僅當,這個數能被2整除。

例2:如果一種理論是真理,那么它經得起實踐檢驗;并且只有它是真理,它才經得起實踐檢驗。④真假值:有前件必有后件,無前件必無后件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如:一個數是偶數,當且僅當,這個數能被2整除。

是偶數

能被2整除

是偶數

不能被2整除

不是偶數

能被2整除

不是偶數

不能被2整除有前件無前件有后件有后件無后件無后件必然必然√√??前件p后件q當且僅當p,則q(q?p)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假全真全假皆為真、一真一假皆為假。注:前可以推后,后可以推出前,前件與后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的小結:假言判斷的類型種類主要內容邏輯形式聯結項真假判斷例子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前真后假則假,其余皆為真如果你是年級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級第一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前假后真則假,其余皆為真。只有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一假一真則假,其余皆為真。一個數是偶數,當且僅當,這個數能被2整除有前必有后

無前未必無后無前必無后

有前未必有后有前必有后無前必無后如果p,那么q只有p,才有q當且僅當p,則q如果…那么…只要…就…只有…才…當且僅當…才指出下列假言判斷的具體類型及其邏輯形式?1、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2、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5、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6、只有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才能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7、法院判決離婚的唯一條件是夫妻感情破裂。8、一種制度、一個政府,只有不斷地聽取批評意見,才能夠不斷改進工作,不斷進步。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及時訓練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5.假言判斷的真假值特征①假言判斷的真假不取決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于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下雨”是“地濕”的充分條件。這個假言判斷的真假并不取決于是否真的“下雨”或者是否真的“地濕”,而取決于“下雨”與“地濕”的關系。②有時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這個假言判斷的前件、后件都是假的,它所反映的這兩個對象之間的關系卻是存在的。這個假言判斷仍然是真的。舉例1:如果天下雨,地面就會濕。舉例2: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沒地方站了。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6.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①原因:如果我們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就不能準確地反映認識對象的情況,那樣形成的假言判斷就會發生錯誤。②前提: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如: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7.判斷的重要性①判斷是由概念構成的,又是構成推理的基本要素。②沒有判斷,就不能明確概念,沒有判斷,也不能進行推理。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聯結項:用來聯結前件與后件的詞項前件:表示條件的判斷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前真后假則假,其余皆為真;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前假后真則假,其余皆為真;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一假一真則假,全真全假皆為真;假言判斷的真假取決與判斷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結構組成含義真假關系實質前提“如果...那么...”“只有...才...”“...當且僅當...”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種類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有前必有后、無前未必無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無前必無后,有前未必有后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有前必有后且無前必無后后件:表示依賴這一條件而成立的判斷課堂小結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支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包含前件和后件,后件依賴前件而成立聯結詞“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相容:“或者…或者…”

不相容:“要么…要么…”充分條件:“如果…那么…”必要條件:“只有…才…”充要條件:“…當且僅當…”真假全真才真,一假就假相容:一真就真,

全真也真,全假才假不相容:有且只有一真充分條件:有前必有后,無前未必無后必要條件:無前必無后,有前未必有后充要條件:有前必有后,無前必無后意義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從認識角度看),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從實踐角度看)。判斷是由概念構成的,又是構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沒有判斷就不能明確概念,沒有概念就不能進行推理。復合判斷及其邏輯性質拓展提升:前件后件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相容選言不相容選言充分條件假言必要條件假言充分必要條件假言P并且qp或者qp要么q如果p那么q只有p才qp當且僅當qpqp∧qp∨qp?qp→qp←qp?q真真真真假真真真真假假真真假真假假真假真真真假假假假假假假真真真規則全真為真一假則假一真全真為真全假則假一真為真全假全真皆為假前真后假為假其他均為真前假后真為假其他均為真全真全假皆為真一真一假皆為假

六種復合判斷的真假值歸納總結正確運用復合判斷復合判斷1.含義: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2.結構:聯結詞+支判斷3.種類: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聯言判斷1.含義: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2.結構:聯言支、聯言項3.邏輯性質:一假才假,全真才真選言判斷1.含義: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2.結構:選言支、聯結項3.種類相容選言判斷:一真即真,全假則假不相容選言判斷:只有一真為真,全假全真為假假言判斷1.含義: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不存在)的條件判斷2.結構:2個支判斷(前件、后件)、聯結項3.種類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前真后假判斷為假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前假后真判斷為假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前真后假、前假后真都為假D1、(2023·重慶·統考高考真題)明代思想家顧憲成在東林書院留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該對聯A.以直言判斷形式描述當時復雜的學習環境B.以選言判斷形式呼吁要認真讀書學習知識C.以假言判斷形式揭示了讀書愛國的條件關系D.以聯言判斷形式的倡導將讀書與愛國相結合【詳解】A:該對聯以聯言判斷形式呈現,不是直言判斷,A排除。B: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該對聯不是選言判斷,B排除。C:該對聯沒有以假言判斷形式揭示讀書愛國的條件關系,C錯誤。D: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意思是校園(書院)里,無論是周圍環境的聲音還是讀書的聲音都很好聽。表示學生要好好讀書。但是光讀好書對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不夠的,小到家事,大到國家大事,都要關心。以聯言判斷形式的倡導將讀書與愛國相結合,D正確。故本題選D。2.(2023全國卷新教材23)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14億多人口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始終是頭等大事。“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以引文中的判斷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結論是①如果把牢了糧食安全主動權,則把穩了強國復興主動權②如果不能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則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③如果把穩了強國復興主動權,則把牢了糧食安全主動權④如果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則不能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A.①② B.①④ C.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