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重要知識比較表格之(一)-中國歷史部分_第1頁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重要知識比較表格之(一)-中國歷史部分_第2頁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重要知識比較表格之(一)-中國歷史部分_第3頁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重要知識比較表格之(一)-中國歷史部分_第4頁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重要知識比較表格之(一)-中國歷史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重要知識比較表格之(一)——中國歷史部分1.分封制、郡縣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較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度相同點都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結果在一定時期內都產生了積極作用不同點盛行的時代不同奴隸社會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封建社會的地方行政制度,幾乎盛行于整個封建時代封建社會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盛行,對后世影響深遠與中央政府的關系不同被分封的諸侯國相對獨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權力和地位可以世襲郡、縣是中央政府下屬的地方行政機構,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其行政長官直接對中書省負責作用和影響不同雖在一定時期內產生過一些積極作用,但長期以來其殘余勢力破壞了國家的統一和社會安定二者不僅在當時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而且經過后世的調整和補充,其積極作用更加明顯2.兩次鴉片戰爭比較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繼續根本原因和目的一脈相承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變中國為英國等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戰爭性質一脈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義的殖民掠奪戰爭戰爭影響一脈相承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第二次鴉片戰使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擴大從戰爭進程來看侵略力量擴大侵略軍只有英國英法兩國出兵,美俄參與侵略時間增長兩年多延續達四年之久侵略區域擴大主要在長江以南沿海地區從沿海一直饅入北京訂約國和條約增只與英、法、美三國簽約與英、法、美、俄共簽訂了七個條約從危害和影響來看開通口岸和割地增多開5口,割香港島增開10處,英增割九龍司,沙俄割去我國東北、西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國主權遭到更多破壞中國領土、領海、司法、關稅等主權被破壞外國公使進駐北京,中國內河航運權喪失等,使中國主權進一步遭到玻壞,外國侵略勢力由中國沿海進入中國內地程度不同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3.太平天國運動與以往農民起義比較以往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原因不同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災害等多了戰爭賠款這一因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情況下發生的起義形式不同利用宗教,但多是中國自身宗教利用的是外來資本主義國家的宗教,具有時代特色領導人思想有變化尤其以洪仁旰為代表的進步人士,大膽地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藍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遇到的情況不同這些現象都是以往的農民戰爭不可能遇到的問題運動期間曾與西方人士打交道,當西方列強提出以國家利益為交換條件支持太平天國時,被太平天國拒絕了綱領不同除《天朝田畝制度》要求建立人間天國外,還有《資政新篇》,它反映出部分領導人要求學習西方的愿望失敗原因不同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的結果4.抵抗派、洋務派與頑固派抵抗派洋務派頑固派背景是鴉片戰爭前后,民族危機出現和封建統治危機加深的情況下出現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在面臨內憂外患(太平天國運動威脅統治,西方列強侵略加劇)的情況下,清政府統治者內部分化而成代表人物林則徐、魏源奕忻、曾國藩、李鴻章倭仁目的相同都是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主張向西方學習,利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抵抗外國侵略向西方學習;鎮壓人民革命運動因循守舊、盲目排外,仇視一切外洋事務,主張原封不動地維護清朝統治結果其主張并未真正付諸實施經過30多年的實踐,最終破產。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評價抵抗派和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都具有一定進步意義;但出發點都是維護封建統治。抵抗派沒有也不可能提出改變社會的有效方案,洋務派也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頑固派違背歷史發展潮流,是中國封建地主階級中最反動的力量,最終被歷史淘汰5.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洋務運動明治維新相同點背景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情況下向西方學習目的富國強兵,鞏固統治領導相同都是統治階級領導下進行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內容相同都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工業,改革教育影響兩國都從西方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了一批近代企業、新式軍隊和學堂不同點結果到19世紀90年代中期,失敗成功,日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強國阻力不同受到頑固派的百般阻撓和破壞,列強敲詐勒索,阻力較大是在推翻幕府統治的前提下進行的,天皇掌握了實權,阻力較小程度不同僅限于軍事、經濟和教育,沒有進行政治制度變革進行了政治制度變革,廢除了舊的政治體制,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結果不同原因受到頑固守舊勢力的阻撓通過倒幕戰爭掃除了改革的障礙是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前提下,只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最終因封建統治的腐朽而失敗以發展資本主義為目的,對封建制度進行全面沖擊,獲得成功6.資本主義萌芽和民族資本主義的區別資本主義萌芽民族資本主義背景產生于封建社會內部,明朝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資本主義雇傭關系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資入侵,破壞自然經濟,地主、官僚、商人在外商企業的刺激下,投資近代企業生產方式手工工場機器大生產規模分布規模小,分布于江南個別生產部門規模較大,分布于沿海和沿江地區管理者手工作坊主(機戶)民族資產階級勞動者早期工人(機工)工業無產階級面臨問題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7.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思想與早期維新思想比較早期維新思想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思想聯系①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即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思想是對早期維新思想的繼承和發展;②經濟上主張振興民族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政治上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文化上主張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創辦新式學校。③都是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都是愛國進步的。不同由于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在一些知識分子中間產生的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和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產生的只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一些改革主張,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不僅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還為變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歷史依據,使變法有較完整的理論沒有付諸行動將維新思想與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迅速將其發展為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8.關于洋務派、抵抗派與早期維新派、維新派的比較洋務派、抵抗派早期維新派、維新派相同都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產生的,都主張學習西方,最終未付諸實踐或實踐失敗不同階級屬性不同地主階級利益代表資產階級利益主張的側重點不同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鎮壓革命;抵抗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抵抗外國侵略。二者學習西方是“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派強調學習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維新派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實行君主立憲。二者主張全方位學習西方目的不同以維護封建統治為出發點挽救民族危亡9.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比較事件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相同點①都反對外來侵略;②都帶有宗教色彩;③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④失敗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決定的;⑤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不同點①起義原因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導致階級矛盾激化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產物②斗爭重點以推翻清朝統治為重點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為重點,對清政府抱有幻想③對外政策主張平等交往,提出向西方學習盲目籠統排外④組織方式有統一的領導,有明確的革命綱領沒有統一的領導,處于自發、分散狀態,沒有提出革命綱領建立了政權,斗爭時間長沒有建立政權、斗爭時間短清政府的態度自始至終堅持“剿”經歷了由“剿”—“撫”—“剿”的變化10.近代前期民族資產階級的探索活動派別時間背景代表活動結果教訓維新派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民族危機嚴重;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康有為、梁啟超等戊戍變法失敗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革命派二十世紀初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淵,民族危機加深孫中山等辛亥革命雖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沒有改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激進派1915年辛亥革命失敗,帝國主義加緊侵華;民族資本主義在一戰期間得到進一步發展;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凱尊孔復古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知識分子新文化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利于自然科學的傳播,為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奠定了基礎11.近代前期列強侵華戰爭比較事項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歷史背景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商品輸出為主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為主地域特點從東南沿海到北方沿海山東、遼東半島京津地區侵華特點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工業強國英國發動的第一次侵華戰爭。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英法侵華,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俄美趁火打劫,奪取更多領土和主權,侵略勢力深入北方沿海和內地。火燒圓明園蓄謀已久。一國掠奪賠款最多。資本輸出成為帝國主義侵華的時代特點借口中國人民的反抗而聯合出兵。攻入首都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簽訂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天津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俄、美、德、意、英、奧、日、法等國《辛丑條約》危害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12.資產階級維新派與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比較派別維新派革命派相同點都是民族資產階級派別;都主張想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都利用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反對封建主義,用資產階級的政治體制取代封建專制;都側重于介紹、宣傳政治主張,對封建思想沒有進行徹底批判;失敗原因:在反帝反封建方面都有局限性,都脫離群眾不同點方式不同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儒家思想結合,在維護孔子的名義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舊思想直接用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為思想武器,宣傳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待清政府態度不同要求維護清政府統治,改變的只是專制主義不僅要改變封建主義而且還要推翻清王朝統治斗爭方式不同改良暴力革命作用影響沖擊了封建制度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代表階層不同多是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分子,與封建主義與帝國主義聯系更多一些多是中下層分子,因而革命性更強一些具體目標不同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13.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的比較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相同點向西方學習,試圖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主張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學堂,派人出國留學,維護清朝皇帝的皇位不同點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他們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編練海軍等主張興民權,設議院,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他們多次上書請求變法,并在光緒帝支持下發動了戊戌變法主張實行“三民主義”,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他們建立了資產階級政黨,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14.比較孫中山和康有為的不同康有為孫中山政治主張及所走的道路不同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主張改良、變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反對革命在上書請求變法失敗后,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主張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他們的意志品質不同在變法失敗后,意志逐漸消沉,后來轉變為保皇派在革命失敗后,仍然頑強不屈地繼續進行斗爭,成為偉大的民主革命家15.戊戍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較事件戊戍變法辛亥革命相同點①產生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危機的加深;②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③影響: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④實踐結果:都失敗了,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的民族危機依然沉重;⑤失敗原因:客觀原因是反動勢力的破壞,主觀原因是本階級的階級局限性和時代的局限性;⑥二者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范疇,都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不同點①代表階層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代表民族資產階級中下層的利益②手段和目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體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③性質不同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治主張維新派主張君主立憲制,保留皇帝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④程度不同對清朝抱有幻想,沒有觸及封建土地制度矛頭直指清政府,主張用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⑤實際影響其法令基本被廢除,其主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6.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三次高潮比較階段時間歷史條件特點影響興起階段19世紀六七十年代外因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分解著自然經濟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②集中在繅絲、機器制造和面粉業①中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產生;②為“西學”傳入奠定社會基礎,早期維新派產生內因受洋務企業和外資企業的誘導,中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近代企業初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因甲午戰后,帝國主義侵略加劇,進一步破壞自然經濟①范圍從上海、廣州、漢口、天津等地進一步擴大;②企業數量增加,棉紡織業尤其突出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掀起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內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進一步發展一戰期間外因一戰中,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明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發展短暫,發展不平衡,分布不平衡,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與外國資本主義相比很薄弱①無產階級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及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階級基礎;②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產生和發展內因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實業救國思潮和愛國心的驅使以及利潤的刺激17.新文化運動與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較事件新文化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相同都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反封建斗爭,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在方法上都是向西方學習。后二者都沒有徹底批判封建正統思想文化不同側重于思想領域,強調人的個性解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對中國的封建傳統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后來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成為無產階級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五四運動以后,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主要是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政體,挽救民族危亡主要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8.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比較事件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相同點①社會性質相同:都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革命任務相同:都擔負著反帝反封建的歷史重任;③革命性質相同: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不同點領導階級不同民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不同以從君主立憲制到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作為政治目標,主張走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是三民主義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思想武器,以創建人民民主共和國為奮斗目標群眾基礎不同以資產階級為主,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主力包括廣大的農民、工人、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程度不同綱領不徹底,土地問題不能徹底解決,有徹底的革命綱領,解決了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即土地問題結果與前途不同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但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沒完成,社會性質沒改變取得徹底勝利,實現民族獨立,并為最終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條件,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結果所屬的世界革命范疇不同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而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19.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五次思想論戰比較表名稱時間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內容實質結果和影響洋務派與頑固派的論戰19世紀60年代李鴻章等與倭仁等要不要學習西方科技何種治國手段洋務運動的興起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19世紀末康有為等與李鴻章、榮祿等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斗爭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形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戊戍變法高潮到來革命派與保皇派之爭1905—1907年孫中山與康有為、梁啟超等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統治;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問題何種整體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傳播,推動了辛亥革命的到來問題與主義之爭五四運動后李大釗和胡適“問題”與“主義”之爭,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與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斗爭無產階級思想與資產階級思想的斗爭使更多的青年了解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更廣泛的傳播真理標準問題討論1978年鄧小平與當時帶有“左”的思想的國家領導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克思主義與教條主義之爭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20.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相同點不同點背景①面臨政治危機,改良道路行不通。②孫中山走上了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國同盟會。①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反袁、護國、護法斗爭的相繼失敗②陳炯明的叛變直接刺激③孫中山的個人作用④中共的支持和蘇聯的幫助民族主義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對中國的專制統治。對外反對帝國主義,謀求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的獨立與平等,對內反對民族壓迫,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強調各民族平等和自決民族主義都主張反對民族壓迫;②民權主義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③民生主義都主張平均地權。民族主義:舊三民主義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帝、對內主張民族平等的新內容。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民一律平等。授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個人與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民權主義:舊三民主義是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號;新三民主義賦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個人和團體一切自由和權利。民生主義解決以土地為中心的財富重新分配問題,平均地權。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實行“耕者有其田”,改善農民和工人的生活狀況。民生主義:舊三民主義只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新三民主義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①三民主義思想集中代表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②孫中山還以三民主義思想為指導,制定頒發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新三民主義是三民主義在20世紀20年代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續與發展,是指導新時期國民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不僅與當時的革命任務相結合,而且具有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體現了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綱領,成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級的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孫中山實行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實現國共合作,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21.兩次國共合作的比較第一次第二次相同點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里,都面臨共同的強大敵人都是在中共的推動下,共產國際的積極促成下實現的都經歷了復雜的內部斗爭,其焦點是階級利益支配下的領導權問題都大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發展不同點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軍閥割據,階級矛盾尖銳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為最主要的社會矛盾,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合作對象有異前者是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后者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親英美派政治基礎不同新三民主義共同抗日斗爭對象不同要打倒北洋軍閥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贏得民族解放合作方式不同黨內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黨外合作,雙方各有自己的政權、軍隊和地盤,即沒有一個統一的正式的組織機構,也沒有一個兩黨都承認的正式的政治綱領統一戰線不同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形式國民政府名義上有,但實際上各有各的政權軍隊國民革命軍名義上有統一軍隊,實際上各有各的軍隊合作的階級基礎有異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包括一切贊成抗日的階級和階層,具有廣泛的民族性內部斗爭國民黨右派爭奪領導權的斗爭兩條抗戰路線的斗爭中共對領導權的態度和斗爭策略不同不重視甚至放棄領導權,以退讓求團結堅持領導權,以斗爭求團結作用和結果有異推動工農運動發展,保證了北伐戰爭勝利進軍,但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堅持到抗戰勝利,成為抗戰勝利的保證22.比較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和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異同國民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相同點都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結果都是國共關系破裂都提到反帝都采取了戰爭的革命方式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不同點目標不同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統治主要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結果不同最終失敗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團結的對象不同包括了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手工業者工人農民等前者后者的范圍大于前者,不僅包括了前者的團結對象,還團結了地主,海外華僑,知識分子,國內外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個人組織和黨派合作方式采取黨內合作采取了黨外合作軍隊問題共產黨沒有掌握武裝共產黨擁有了自己的軍隊23.中國近代日本發動的兩次侵華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不同點領導不同以地主階級為領導以無產和資產階級為領導目的不同帝國主義的擴張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而發動戰場不同以海洋為主戰場以陸地為主戰場結果不用中國失敗中國勝利意義不同封建自救戰爭民族自衛戰爭影響不同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為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奠定基礎相同點元兇相同都由日本軍國主義挑起路線相同都由朝鮮作跳板進軍中國實力相同都是日強中弱的情況下進行結果不同中國戰敗,列強乘機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勝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出現不同結局的原因戰爭領導清政府腐敗無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國家的安危于不顧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分別開辟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對敵民眾動員清政府鎮壓民眾的抗日激情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戰略戰術李鴻章采取避戰自保、消極應戰的方針,導致北洋艦隊全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