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第12頁,共12頁2024-2025學年度高中歷史期中考試卷答案一、單選題1.下圖為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一幅漫畫,這可以佐證鴉片戰爭時期()《老毛子:中國人對英國水手的印象圖》A.英國海軍軍事實力強大B.中國缺乏對世界的了解C.中英文化沖突導致戰爭D.中國主權受到嚴重破壞【答案】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晚清時期(中國)據材料的漫畫可知,《老毛子:中國人對英國水手的印象圖》夸張的認為人御之化為血水,官兵持槍炮擊之,刀劍不能傷”,這樣的認知是不符合史實的,說明當時中國人缺乏對外部世界的了解,B項正確;漫畫展示的是中國人對英國水手的印象,無法體現英國海軍的軍事實力,排除A項;漫畫內容無法體現*中英文化沖突導致戰爭”,而戰爭的根本原因在于列強要打開中國的市場和掠奪原料,排除C項;漫畫內容并未涉及中國的主權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2.下圖是中國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條約的部分條款內容。該條約簽訂于()A.鴉片戰爭后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C.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期間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凡英商稟告華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英國領事)處投稟,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誰是誰非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華民如何科罪,應治以中國之法及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及其附件在中國獲得“治外法權”,即“領事裁判權”,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A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于1856至1860年,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甲午戰敗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1861年,法國作家雨果就一場剛剛結束的戰爭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勝利者盜竊了圓明園的全部財富,然后彼此分贓。”雨果描述的戰爭()A.導致中國喪失北方大片領土B.使得洋務運動成果喪失殆盡C.推動中國太平天國運動興起D.刺激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兩個強盜闖入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可知,雨果描述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一事件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了中國北方大片領土,A項正確;洋務運動成果喪失殆盡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無關,排除B項;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于1851年,是鴉片戰爭后國內階級矛盾激化等多種因素導致的,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不符,不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推動的,排除C項;刺激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是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而不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排除D項。故選A項。4.《天朝田畝制度》將土地分為九等,好田、次田相互搭配,按每家人口多少進行分配,凡16歲以上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數量相同的土地,15歲以下者減半。《天朝田畝制度》()A.實現男女地位平等B.實行土地私有C.突破了小農經濟的束縛D.追求絕對平均【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天朝田畝制度》將土地分為九等,好田、次田相互搭配,按每家人口多少進行分配,凡16歲以上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數量相同的土地,15歲以下者減半。”并結合所學可知,《天朝田畝制度》將好壞相參的土地不分男女,平均分配,可知其追求絕對的平均主義,D項正確,“實現男女地位平等”是材料后半部分的內容,并非整個材料表達的意思,以偏概全,排除A項;《天朝田畝制度》實現了農民土地私有,但并非材料主旨信息,排除B項;《天朝田畝制度》中絕對平均分配的想法使生產關系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具有落后性、空想性,并未突破小農經濟的束縛,排除C項。故選D項。5.湘淮軍的崛起使得曾國藩、李鴻章等進入了清廷行政中樞,在地方,湘淮系出身的督撫占了多數,僅164年計,全國絕大多數督撫均出自湘淮系。這()A.緣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沖擊B.保證了洋務運動的順利開展C.反映了清廷權力結構的變動D.導致了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答案】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湘淮軍的崛起使得湘淮系出身的督撫在地方占多數,全國絕大多數督撫出自湘淮系,這意味著地方權力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本清朝的權力結構中,中央對地方有較強的控制,而湘淮系勢力在地方的擴張反映了清廷權力結構的變動,地方勢力增強,中央權力相對被削弱,清廷權力結構的變動,C項正確;湘淮軍的崛起主要是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需要地方武裝力量來鎮壓,而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排除A項;湘淮系督撫在地方占多數并不能“保證”洋務運動順利開展,因為洋務運動在開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如資金、傳統觀念的阻礙、技術人才的缺乏等,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4年時,清朝中央政權雖然受到地方湘淮系勢力的影響,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還遠未到軍閥割據的程度,排除D項。故選C項。6.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開始了輔助軍事工業,以“求富”反哺“自強”,為軍事工業提供燃料、運輸、原料、資金等支持的行動。為此,洋務派創辦了()①江南制造總局②上海機器織布局③開平煤礦④上海輪船招商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9世紀70年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創辦了一些民用工業來輔助軍事工業,其中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上海輪船招商局都是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②③④符合題意;江南制造總局是軍事工業,而且創立于19世紀60年代,排除①。結合上述分析可知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7.1875年,清政府派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擊敗阿古柏政權,收復了新疆南北兩路,維護了我國的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這位欽差大臣是()A.張之洞B.曾國藩C.李鴻章D.左宗棠【答案】D【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875年,清政府派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擊敗阿古柏政權,收復了新疆南北兩路,維護了我國的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的是左宗棠,D項正確;張之洞、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沒有督辦新疆軍務,收復新疆,排除ABC項。故選D項。8.魏源提出“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后來,李鴻章等洋務派代表將這一主張發展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發展過程說明()A.向西方學習已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潮B.先進理論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實現C.向西方學習的領域進入到新的階段D.中國仁人志士不斷探索國家的出路【答案】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國)。據題干“魏源師夷長技“發展為洋務派“中體西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學習西方技術到主張中西結合,體現了中國仁人志士在不同歷史階段探索救國道路的連續性(如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化),D項正確;題干未體現“主流思潮”(如洋務運動后期受到維新派批判),排除A項;洋務運動未實現近代化(如甲午戰爭失敗),排除項;題干未涉及學習領域的拓展(如從技術到制度、文化),排除C項。故選D項。9.19世紀90年代,日本媒體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將中國描述為一個恐怖的龐然大物。在此影響下,一些西方民眾甚至認為,清政府僵化的制度與落后的文明才是“導致危機乃至戰爭的根源”。日本媒體此舉旨在()A.強調中國現代化取得突出成就B.為本國對外擴張發起輿論攻勢C.提醒政府警惕國力日盛的中國D.歪曲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答案】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90年代(日本)。據題干“日本宣揚”中國威脅論”,將中國描述為恐怖龐然大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通過渲染中國威脅為其對外擴張(如甲午戰爭)制造輿論借口(如“自衛”或“解放亞洲”),B項正確;題干中“中國威脅論”旨在貶低而非強調中國現代化成就,排除A項;日本政府是輿論操控者,非提醒對象,排除C項;歪曲中國形象是手段,非根本目的,排除D項。故選B項。10.甲午中日戰爭后有一份《中外日報》指出:我們在以前(指洋務運動時期)還講什么自強、求富,現在別再講那些門面話了,倒不如直截了當地講救亡。這表明甲午中日戰爭()A.宣告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破產B.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強了中國人的民族危機意識D.促使知識分子關心中國的發展前途問題【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甲午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還講什么自強、求富,現在別再講那些門面話了,倒不如直截了當地講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加劇了民族危機,人們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民族危機意識增強,C項正確;材料的主旨在后半段,是以洋務運動說明人們應該正視民族危機的問題,選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A項;《馬關條約》的簽訂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B項;鴉片戰爭后,列強的侵略導致民族危機的日益加深,知識分子逐漸開始關心中國的發展前途問題,而不是始于甲午中日戰爭,排除D項。故選C項。11.1899年,梁啟超提出“欲國家之獨立,不可不謀增進國民之識力。欲增進國民之識力,不可不謀轉變國民之思想。”下列屬于戊戌變法的措施并在日后發揮此作用的是()A.編譯《四洲志》B.首次派遣留學生C.廢除八股,改試策論D.京師設立大學堂【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19世紀末中國。“欲國家之獨立,不可不謀增進國民之識力。欲增進國民之識力,不可不謀轉變國民之思想”強調啟迪民智的重要性。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京師大學堂設立于戊戌變法期間,成為北京大學的前身,后來在新文化運動中成為運動的主要陣地,D項正確;林則徐編譯《四洲志》,這不是戊戌變法的措施,排除項;派遣留學生是洋務運動的措施,排除B項;戊戌變法的措施包括廢除八股,改試策論,但該措施在變法失敗后被廢除,排除C項。故選D項。12.在“百日維新”開始的時候,慈禧太后告訴皇帝“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燒掉他們;只要你不剪掉辮子,我就不會干預。”據此可知()A.清廷內部達成改革共識B.皇帝已掌握政府的實權C.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D.維新變法的障礙已掃清【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19世紀末的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燒掉他們;只要你不剪掉辮子,我就不會干預”可知慈禧太后認為祖宗牌位和辮子不能變,其他的她不會干預,進而可知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廷內部對改革長期存在不同意見,沒有達成共識,排除A項;百日維新是光緒皇帝企圖從慈禧太后手中奪權,此時皇帝并無實權,排除B項,“已掃清”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13.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起到共同的積極作用是()A.直接促成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B.迫使清政府執政綱領根本轉變C.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D.面對困境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抗【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有力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分裂中國的囂張圖謀,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由此可見。兩次運動都體現了反侵略的愛國性質,是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的運動,D項正確;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緩慢解體,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A項;兩場運動都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剿殺下以失敗告終,“清政府執政綱領根本轉變”與題干及史實不符,排除B項;兩場運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無關,它們都屬于農民階級的斗爭,排除C項。下圖為北京某歷史時期的地圖,該圖可能繪制于()A.1845年B.1869年C.1896年D.1903年【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圖片可知,北京城內設有外國使館區和兵營,結合所學,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因此材料圖片應當繪制于1901年以后,D項正確;排除A項、B項、C項。故選D項。15.鴉片戰爭后,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破壞了中國主權。其中,含有以下內容的條約,按照簽訂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②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仟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③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立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防守。④長江一帶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大英欽差大臣與大清特派之大學士尚書會議,準將自漢口溯流至海各地準為英船出進貨物通商之區。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晚清(中國)。①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是1843年《虎門條約》附件中規定的片面最惠國待遇。②......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仟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是1895年《馬關條約》中的允許日本在中國投資設廠;③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立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防守,是1901年《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④長江一帶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大英欽差大臣與大清特派之大學士尚書會議,準將自漢口溯流至海各地準為英船出進貨物通商之區,是1858年《天津條約》中的開放漢口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因此,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是①④②③,B項正確;其他選項排序混亂,排除A、C、D項。故選B項。16.近代中國謠言盛行,比如有一段時期,陜西流傳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二年半,武漢地區也傳唱湖北翻了天,犯人全出監,紅衣滿街走,長毛“在眼前”。據推斷,這一時期()A.洋務派的“自強”運動陷入困境B.維新派拉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C.農民階級試圖回答革命向何處去D.資產階級的武裝起義此起彼伏【答案】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二年半”與“湖北翻了天,犯人全出監,紅衣滿街走;長毛在眼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謠言反映出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民眾對清朝統治不滿情緒濃厚。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而資產階級的武裝起義與民眾對清朝統治的不滿情緒相結合,使得此時的清朝內部資產階級的武裝起義此起彼伏,造成社會動蕩,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在19世紀90年代甲午戰爭后基本破產,而宣統是1909-1912年在位,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是1898年,與宣統時期相差甚遠,排除B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這些謠言盛行的時期,是辛亥革命前夕,此時的農民階級還是具有分散性,沒有回答“革命向何處去”的意識,排除C項。故選D項。17.下表是19世紀末以來對華盛頓形象的不同認識,判斷正確的是()時間載體華盛頓形象描述19世紀末《湖南時務學堂遺編》華盛頓“如湯武之賢”“故華盛頓以草野匹夫,乘眾怒,因民憤,揭竿起義”1908年孫中山在報紙上回擊保皇派華盛頓只是“十三州國民之一分子”,出任統帥也只是履行國民義務1911年新軍將領藍天蔚致電袁世凱“曹操、王莽、華盛頓,惟公擇之”A.中西交流取得階段性成果B.共和思想在各階層中傳播C.維新派接受民主革命理念D.歷史人物評價受時局影響【答案】D【詳解】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本質題、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19世紀末”維新運動時期,時務學堂認為華盛頓“如湯武之賢”,1908年建立同盟會時,孫中山認為華盛頓是“十三州國民之一分子”,1911年南北和談時,新軍將領認為袁世凱應該學習華盛頓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資產階級基于維新改良、民主革命和實現國內和平統一需要,將華盛頓塑造成一代圣君、共和國公民和推動國內統一的英雄等形象,說明歷史人物評價受時局影響,D項正確;僅因為立場不同而產生的對華盛頓的三個不同評價,不能說明中西交流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排除A項;共和思想在各階層中傳播與維新運動期間時務學堂宣傳華盛頓是一個明智君主的說法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維新派接受民主革命理念和要求推翻清政府的言行,排除C項。故選D項。18.如下圖是發表在1912年《民立報》上的一幅新聞漫畫《辭舊迎新》:圖中的背景是揮動雙手和帽子的歡呼雀躍的人們,圖的中間部位是一面旗幟,一條龍正從旗幟中倉皇出逃。這幅漫畫說明了()A.傳統封建制度被推翻B.復辟帝制遭到強烈反對C.近代政治制度的轉型D.武昌起義取得勝利【答案】C【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2年(中國)。據材料“1912年”“新聞漫畫《辭舊迎新》“是一面旗幟,一條龍正從旗幟中倉皇出逃”,結合所學可知,龍代表封建皇權,龍從旗幟中倉皇出逃,意味著封建皇權退出歷史舞臺,而人們歡呼代表對新政權的認可,體現了從封建專制到民主共和近代政治制度的轉型,C項正確;雖然龍象征封建皇權,但僅從漫畫中龍從旗幟出逃不能直接得出傳統封建制度被推翻,封建制度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等還存在,排除A項;圖中沒有明顯體現出是針對復辟帝制行為,也沒有信息表明人們是因為復辟帝制而歡呼,排除B項;漫畫沒有直接體現武昌起義相關信息,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和漫畫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9.《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這些規定()A.實際上確立了責任內閣制B.杜絕了袁世凱專權的可能C.反映了民主理念深入人心D.體現了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答案】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與“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務員副署臨時大總統提出的法律案對總統權力有一定的制約作用,而作為內閣首腦的國務員具有行政權而對國家元首總統的行政權力進行制約,這體現責任內閣的基本原則與基本職責,故這些規定實際上確立了責任內閣制,A項正確;雖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了責任內閣制,但袁世凱憑借自己的政治手腕,最終還是破壞了這一制度,實現了專權,所以這些規定并沒有杜絕袁世凱專權的可能,排除B項;材料中的這些規定主要是關于政治體制的構建,更多地是從制度層面進行設計,不能直接反映民主理念深入人心,排除C項;材料中的規定沒有體現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的內容,無法得出“體現了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20.辛亥革命后,城市普通民眾中很多原先對政治持冷漠態度的人逐漸對政治生活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就連在歷史上長期被剝奪了基本政治權利的廣大婦女也加入政治團體,掀起了一股女子參政的風潮。這表明城市普通民眾()A.政治參與意識的提高B.擺脫了封建思想的束縛C.獲得廣泛的民主權利D.對共和政體的普遍認同【答案】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城市普通民眾中很多原先對政治持冷漠態度的人逐漸對政治生活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就連在歷史上長期被剝奪了基本政治權利的廣大婦女也加入政治團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促進思想解放,使得城市普通民眾提高政治參與意識,積極參與政治活動,A項正確;僅僅因為民眾參與政治并不能說明他們完全擺脫了封建思想的束縛,而封建思想的束縛被徹底打破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表明民眾獲得了廣泛的民主權利,只是說城市普通民眾開始參與政治,而在當時實際上普通民眾尤其是婦女等群體的民主權利仍然受到很多限制,排除C項;民眾參與政治不能直接等同于對共和政體的普遍認同,他們參與政治可能是多種原因促成的,不一定是對共和政體有深刻的理解和普遍認同,排除D項。故選A項。二、材料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鴉片戰爭無疑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痛,雖然這場戰爭沒有八國聯軍帶來的記憶那么深刻,也沒有甲午戰爭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但是,作為簽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一場戰爭,鴉片戰爭的意義無疑十分重大。-摘編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絕鴉片的同時避免戰爭嗎?》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材料三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以來,重用宦官,偏聽偏信,政治腐敗、經濟腐敗加上吏治腐敗,使國運岌岌可危。李鴻章奉命創建海軍,建設國防力量,雖學習西方之經驗,但只學其表皮,未觸實質。而慈禧太后竟將海軍之大量軍費挪用,作為修建三海及頤和園之用款。......自光緒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戰爭六年間(1889~1894年),竟然只艦未添。原來清政府的海軍位居亞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時已被日本趕超......日本幾乎所有主力艦船都已安裝速射炮。-摘編自羅援《甲午戰爭慘敗的十大教訓》(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上述內容出自哪一綱領性文件,并對其進行評價。(3)根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指出這場戰爭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答案】(1)說明: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各種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任寫兩點得4分(2)文件:《天朝田畝制度》2分評價: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同時也體現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4分(3)原因:清政府腐敗嚴重;只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慈禧挪用軍費或疏于國防或武備陳舊。寫兩點得4分。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詳解】(1)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一“作為簽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一場戰爭,鴉片戰爭的意義無疑十分重大”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鴉片戰爭最重要的深遠影響就是社會性質的重大變化,即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主義國家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性質的轉變必然帶來了一系列的重大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各種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本題第一問文件:依據材料二的信息,尤其是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這種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關于“平均主義”的表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述內容出自太平天國時期的《天朝田畝制度》。第二問評價:可結合所學知識對《天朝田畝制度》進行一分為二地辯證評價:《天朝田畝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是農民階級反對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斗爭產物,但由于強調平均分配土地,這也體現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3)本題是背景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本題第一問原因:概括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的原因,依據材料三“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以來,重用宦官,偏聽偏信,政治腐敗、經濟腐敗加上吏治腐敗,使國運岌岌可危”可得出“清政府腐敗嚴重”;依據材料三“李鴻章奉命創建海軍,建設國防力量,雖學習西方之經驗,但只學其表皮,未觸實質”可得出“只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依據材料三“而慈禧太后竟將海軍之大量軍費挪用,作為修建三海及頤和園之用款”、“自光緒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戰爭六年間(1889~1894年),竟然只艦未添....此時已被日本趕超”可得出,“慈禧挪用軍費或疏于國防或武備陳舊”。第二問影響:簡要指出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西方列強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慈禧太后是洋務運動實際上的指揮者和決策者。從1865年至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為止的20年間,是洋務運動的全盛時期。以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業為骨干的19個近代軍用工業,大都在這期間先后創設。以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大型企業為骨干的30余個近代民用工礦交通企業,也大都在這期間建立起來。這些大型軍用、民用洋務企業的設立,都經過了慈禧太后的親自批準,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開端和基礎。-摘編自姜鐸《慈禧與洋務運動》材料二站在救亡圖存和變法維新前列,要求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知識分子們把向西方學習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不但要求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而且要求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內憂外患的沖擊和中西文化碰撞的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資產階級的改良思想迅速傳播開來。通過維新人士等的積極努力,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標志著新政的開始,直到9月21日,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發動政變將其廢止,維新變法歷時103天。-摘編自馬冰《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背景的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洋務運動時期慈禧太后維護清朝統治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戊戌維新運動的背景。【答案】(1)措施:批準設立總理衙門;批準創辦軍用企業、民用企業;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命左宗棠收復新疆。寫2點得4分(2)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早期維新思想的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成都東辰國際校2025屆初三一模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遼寧省大連市新民間聯盟2024-2025學年初三第六次摸底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大石橋市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聯考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色達縣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蘇宿遷市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三生物試題(文史類)一模考試試卷含解析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學檢測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伊春市嘉蔭縣2025屆三下數學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室內裝飾材料員培訓
- 如何打造高端大氣活動
- 2025購車合同簡版格式
- 防化的相關知識
- 青少年科技創新知識講座
- 2025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植物地理學課件 苔原(最終版)學習資料
- 水庫維修養護實施方案
- 2025中國農業銀行個人房屋按揭貸款合同
- 吉林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真題2024
- 水庫運行安全風險評估-全面剖析
- 第二單元 聲現象(大單元教學設計)(新教材)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備課系列(人教版2024)
- 美好家園《8未來城市》課件 -2024-2025學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
- 2025年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