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全解_第1頁
高中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全解_第2頁
高中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全解_第3頁
高中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全解_第4頁
高中語文《廉頗藺相如列傳》全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廉頗藺相如列傳》全解

一、基礎知識.....................................................................1

二、《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6

三、《廉頗藺相如列傳》賞析.....................................................11

四、《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對比應用...............................................20

五、廉頗藺相如列傳中七個成語的意思............................................22

六、《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古代禮儀............................................24

七、《廉頗藺相如列傳》人物形象刻畫............................................26

八、《廉頗藺相如列傳》層次結構................................................30

九、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特點.....................................................31

十、《史記》中的門客形象淺析...................................................32

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反襯手法..........................................35

十二、《廉頗藺相如列傳》對聯...................................................37

十三、大忠大勇大膽識之廉頗.....................................................38

十四、真實廉頗:膽小懦弱非英雄?..............................................40

十五、讀《廉頗藺相如列傳》有感.................................................41

十六、歷史上真實的趙括.........................................................42

十七、趙氏孤兒:歷史哪有如此矯情..............................................49

十八、《廉頗藺相如列傳》藝術特色...............................................54

十九、歷代名家評《廉頗藺相如列傳》............................................57

二十、藺相如完璧歸趙論原文與翻譯...............................................57

二十一、從藺相如的聲音看其形象.................................................59

二十二、渲染鋪墊陪襯映托一形象刻畫方法.......................................63

二十三、《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后專練............................................64

二十四、《廉頗藺相如列傳》高考訓練............................................71

二十五、散文閱讀一尋訪藺相如故里...............................................77

一、基礎知識

一、掌握下列文言詞

1、宦者令: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宦官的頭目)

2、舍人: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門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國人卞和發現的一塊寶玉,經雕琢成的璧)

4、遺(w?i):使人遺趙王書(送給)

5、即:即患秦兵之來(則,就)

6、斧質: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

7、宜:宜可使(應該)8、曲:曲在趙(理虧)

9、均:均之二策(權衡、比較)10、必:王必無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進獻)12、去卜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13、修敬: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14、倨(jU):禮節甚倨(傲慢)15、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圖(官吏的通稱)

17、決:決負約不償城(必定)

18、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9、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卻)

22、闡yi):于是秦王不怪(高興,喜悅)

23、己而:已而相如出(過了些時候)

24、望: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遠遠看見)

25、高義:徒慕君之高義也(高尚的品德)

26、孰與: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比……怎么樣)

27、鷲:相如雖弩(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語

完璧歸趙怒發沖冠負荊請罪刎頸之交

三、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四、一詞多義

1、于:①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②故燕王欲結于君(連詞,同)

2、負: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②秦貪,負其強(憑借,倚仗)

③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3、以: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相當于“而”)

4、見:①徒見欺(介詞,被,受)

②大王見臣列觀(動詞,接見)

5、舍: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經由)

7、顧: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②顧吾念之(只不過)

③顧野有麥場(《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顧惜,憐惜)

⑤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則幸得脫(僥幸)

9、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動,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動,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動,掉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動,拉開弓)

五、詞類活用

1、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日(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d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i):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使,動詞,派遣)

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六、古今異義的詞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今義:限制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攻趙)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古義:上前進獻(于是相如前進缶)

今義:向前行進

6、宣言: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

今義:宣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薄(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今義:鄙卑下賤

七、句式歸納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判斷句)

2、藺相如者,趙人也。(判斷句)

3、求人可使報秦者。(定語后置。=求可使報秦之人)

4、君幸于趙王。(狀語后置。=君于趙王幸)

5、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判斷句)

8、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動句)

9、得罪于大王(狀語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諸侯。(狀語后置。=使不于諸侯辱)

12、請奉盆缶(于)秦王。(狀語后置。=請于秦王奉盆缶)

13、遂與秦王會(于)海池。(省略句)

八、難句翻譯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譯:想給秦國(和氏璧),秦國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騙了;想不給,就擔心

秦軍攻來。

2、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譯:(秦五)拿城來換和氏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在趙國;趙國給秦國和氏璧而它不給趙國

城,理虧在秦國。比較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秦國的要求)而讓它承擔理虧(的責任)。

3、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譯:秦國從繆公以來(經歷了)二十多個國君,從來沒有堅守信約的.

4、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譯:終于在朝堂上(設九賓之禮)接見相如,完成各項禮節讓他回去.

5、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譯: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的下面!

6、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譯:我之所以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7、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譯: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

8、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譯: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啊!

9、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譯: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二、《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

以勇氣聞于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廉頗是趙國的一名優秀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做趙國的大將,率兵攻打齊國,大

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封為上卿,憑借勇猛善戰在各諸侯國聞名。藺相如是趙國人,是趙

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

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日:

“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

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

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

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

勇士,有智謀,宜可使。”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

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

“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

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趙惠文王的時候,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

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等各位大臣商議:想把璧給秦國,恐

怕不能得到秦國的城,白白地被欺騙;想不給,就擔憂秦國發兵打來。計策定不下,尋求可

以做使者去答復秦國的人,沒有找到。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

問:“您根據什么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過罪,私下里打算逃到燕國去。

我的門客藺相如勸阻我說:'您怎么與燕王有交情?'我告訴他,我曾跟從大王在我國邊境

與燕王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和你交個朋友',憑借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前

往。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而您被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現

在您要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還會把您

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去上衣,伏在斧鋤上請求處罰,或許僥幸得以逃脫處罰。'臣

聽從了他的計策,大王您也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適合做使者。”

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換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給他?”相如說:

“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他。”趙王說:“取得了我的璧,不給我城邑,怎么辦?”相

如說:“秦王請求用城換璧,而趙國(如果)不答應,理虧在趙國;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

給趙國城邑的話,理虧在秦國。權衡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國,使秦國承擔理虧的責任。”

趙王問:“誰可以出使呢?”相如說:“如果大王沒有可做使者的人,臣愿意捧著和氏璧去做

使者。城邑給趙國了,就把璧留給秦國;城邑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璧送回趙國。”

趙王于是就派遣藺相如捧著和氏璧西行到秦國去。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日:“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

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

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

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據,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

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

睨(ni)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

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

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逕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高坐在章臺宮里接見藺相如。相如捧著和氏璧進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寶璧

傳遞給姬妾和左右侍臣觀賞,左右的人都高呼萬歲。相如看出秦王沒有誠意把城交付給趙國,

就走上前說:“這璧上有疵點,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遞給相如,相如趁此拿過璧,

后退幾步站住,靠著殿柱,怒發沖冠地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

把所有的大臣全都召集起來商議,都說:‘秦國向來貪婪,倚仗自己勢力大,想拿空話來求

取璧,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商議的結果都不愿把璧給秦國。我卻認為普通人交往,尚

且不相互欺騙,何況秦是個大國呢?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不值得。

趙王聽了我的話,于是齋戒五天,才派我捧璧出使,在朝廷上拜送了國書。為什么這樣呢?

是為了尊重大國的威望,加深敬意啊。現在我來此,大王只在普通的殿堂里接見我,禮節甚

為傲慢;拿到璧,又遞給嬪妃們傳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沒有誠意把城交給趙國,所

以我又重取回了璧。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顱今天就跟這塊璧一起撞碎在殿柱上

了!”相如舉著璧,斜視著殿柱,想要向殿柱撞去。秦王害怕他撞碎寶璧,于是婉言道歉,

堅決請求他不要這樣。召喚掌管版圖的官吏查閱地圖,指劃著從這里到那里十五座城劃給趙

國。相如料想秦王只不過是用欺詐的手段假裝要給趙國城邑,其實是不會得到的,就對秦王

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害怕你們,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了五天。

現在大王您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設九賓大禮,我才敢獻上寶璧。”秦王考慮這事,終

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安置相如住在廣成賓館。相如預料秦王雖然齋戒了,一定會

違背信約,不愿把城給趙國。于是就派他的一個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著那塊璧,從小路

逃走,把璧送回趙國。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庭,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

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

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鐫(hub)。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

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秦王齋戒五天以后,就在大殿上設下九賓大禮,招請趙國的使臣藺相如。相如到來,對

秦王說:'‘秦國從穆公以來二十多位國君,未曾有過堅守信約的人。我確實害怕被大王欺騙

而辜負了趙國,所以派人帶著璧回去,悄悄地回到了趙國。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

王只要派一個使者到趙國,趙國立即獻璧前來。現在憑秦國這樣的強大,要是先把十五座城

割給趙國,趙國怎敢留下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該受懲罰,我請求受湯鐫

之刑。只是希望大王您和各位大臣仔細地商量這件事!”秦王和群臣們聽后,面面相覷,“嘻”

地都發出驚怪聲。左右侍衛有的想把相如拉出去處死,秦王忙說:“現在殺了相如,終究得

不到寶璧,卻斷絕了秦國和趙國的友好關系。不如趁此好好地對待他,讓他回趙國。趙王難

道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欺騙秦國嗎?”終于在朝廷上接見了相如,儀式完畢之后就送他回了

趙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

終不予秦璧。

相如回國之后,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能不受諸侯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

夫。秦國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沒有把璧給秦國。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后來,秦軍攻打趙國,攻下了石城。第二年秦軍再次攻趙,殺了趙國兩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濯(midn)池。趙王畏秦,欲毋(wii)行。廉頗、

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

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

許之,遂與秦王會海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

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

王善為秦聲,請奉盆輔(f6u)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瓶,因跪請秦

王。秦王不肯擊缶瓦。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

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怪,為一擊缶瓦;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

王為趙王擊瓶。”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

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秦王派遣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海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

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膽小。”趙王于是前往赴會,相如

隨行。廉頗送到邊境,和趙王辭別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前往濯池的路程和會見儀式完

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用來

斷絕秦國企圖。”趙王答應了廉頗,就和秦王在港池會見。秦王喝酒喝到盡興時說:"我私下

里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

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讓趙王彈瑟。"藺相如走向前去說:“趙王私下聽說秦王

善于演奏秦國的音樂,請允許我獻上盆缶給秦王,借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怒,不答應。

于是相如向前遞上盆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演奏。秦王不肯擊缶。相如說:“在這五步

之內,我要把自己頸項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身邊的侍從要殺相如,相如瞪大眼睛呵

斥他們,他們都退卻了。于是秦王很不高興,只好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相如回頭召趙國史

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眾臣說:“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給

秦王做賀禮。”藺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做賀禮直到酒宴結束,秦王

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趙國也布置重兵來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不敢有舉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

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

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

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

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

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弩,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

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

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

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淹池之會結束后,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次在廉頗之上。廉

頗說:“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憑著口舌立下功勞,他的位次卻

在我之上。再說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愿意自己的職位在他之下!”揚言說:

“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這些話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時常常推說

有病,不愿跟廉頗爭奪朝會的位次。不久,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車子避開他。

于是相如的門客就一齊規諫說:“我們之所以離開父母兄弟來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的

品格啊。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口出惡言,您卻害怕他躲避他,恐懼得太過分了。

就是平常人對此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才德,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

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

如秦王厲害。”相如說:“以秦王那樣的威勢,我卻敢在秦國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

相如雖然愚笨,難道害怕廉將軍嗎?不過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對趙國用兵,

只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

把國家的急難放在前頭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后頭啊。“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

身,背著荊條,通過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

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兩人終于相互交歡和好,結為生死之交。

三、《廉頗藺相如列傳》賞析

解題:本文節選自《史記?廉頗藺(lin)相如列傳》。原為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等

人的合傳。這是原傳的第一大部分。戰國后期是封建割據,諸侯紛爭最嚴重的時期。趙國處

在四戰之地,尤其是西鄰強秦的威脅最大。本篇記敘廉頗、藺相如在這種歷史情況下,西抗

強秦,為趙國的安全和尊嚴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寫了他們二人為維護趙國的利益,彼此搞

好團結的事跡。列傳,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的一種體例,用來記敘帝王、諸侯以外的歷史人物

的事跡。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者,……也”:文言里判斷旬的典型格式,“者”用在主

語后邊表提頓,“也”用在謂語后邊表判斷。

先介紹廉頗。趙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戰國后期趙國的國君。

廉頗為趙將,伐齊,為:做,擔任。伐:攻打。大破之,取陽晉,陽晉:本衛邑,后屬齊,

在今山東省郭(y£m)城縣西。

戰功顯赫。拜為上卿,拜:古時授予官職叫“拜”。這里用于被動意義,是“被任命”

的意思。上卿:戰國時代最高的官階。

地位極尊。以勇氣聞于諸侯。以:介詞,憑,靠。聞:聞名,出名。威名遠揚。

藺相如者,趙人也。次介紹相如。平凡得很。“趙人”與“良將刀相對,一貴一賤,

對比鮮明。為趙宦(hudn)者令繆(mido)賢舍人。宦者令:官名,宦官的頭領。令,長官。

舍人:門客。戰國時,貴族家里常養著一些門客。地位低微。“舍人”與“上卿”相對,一

尊一卑,十分鮮明。

概略介紹廉、藺身世。即點明題意,引出人物,總領全文,天為后文寫廉、藺矛盾伏

下引線。

趙惠文王時,點明時間。得楚和氏璧(bi)。和氏璧:楚國人卞(bidn)和發現的一塊

寶玉,經雕琢而成璧。壁,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器。秦昭王聞之,秦昭王:即秦昭

襄王,名則,公元前30年?前251年在位。之:代詞,指代趙惠文王得楚和氏壁一事。使

人遺(wgi)趙王書,遺:送給。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以:介詞,用。易:交換。以城易壁,

純屬騙局。交代故事起因。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諸:各位,眾。謀:計議,商量。

欲予秦,予: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受騙。徒:副詞,白白地。見:助動

詞,用于動詞前表被動。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即:就。患:擔憂。秦兵之來:主謂短語

作“患力的賓語,“之”用在短語的主謂間取消短語的獨立性。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

未得。求:尋找。可使報秦者: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使。派遣。報,答復。進退兩難,

一籌莫展,揭示秦趙矛盾尖銳及趙之大臣畏秦之甚。為相如出場鋪墊。

宦者令繆賢日:“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臣。古人表示卑謙的自稱。“可使”二字,如

奇峰突起。王問:“何以知之?”何以:憑什么。介賓短語作狀語,疑問代詞“何”作介

詞“以”的賓語,前置。以“問夥帶出下文,補敘前情,從側面勾畫藺的輪廓。對曰:對:

一般用于下對上的回答。“臣嘗有罪,嘗:副詞,曾經。竊計欲亡走燕。竊計:私下打

算。竊,表示謙敬的副詞。亡:逃亡。走:跑,此處有投奔之意。臣舍人相如止臣日:止:

阻止。’君何以知燕王?'君:對人的敬稱。知:了解。發問令人深思。臣語(yti)日,語:

告訴。臣嘗從大(ddi)王與燕王會境上,大王:對國君的尊稱。

燕王私握臣手曰,私:秘密地,暗暗地'愿結友',結友:交朋友。以此知之,故

欲往。只看現象。相如謂臣日:'夫(比)趙強而蒸弱,夫:助詞,用在全旬之首,表示要

闡發議論的語氣。而:連詞,表并列,可不譯。而君幸于趙王,而:表順承。幸于趙王:

被趙王寵愛。故燕王欲結于君。故。連詞,因此,所以。結于君:同您結交。透過現象,

視其實質。今君乃亡趙走燕,乃:副詞,去隊亡趙。從趙國逃亡。走燕:跑到燕國去。“趙”

和“燕”都是補語。與“幸于趙王”對照,處境迥異。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其勢。

作狀語,照那種形勢看來。而束君歸趙矣。束:捆綁。歸:送回。看發展,預見后果,不

堪設想。君不如肉袒(tdn)伏斧質請罪,肉袒伏斧質:赤身伏在斧質上。表示服罪請求就

刑。肉袒,脫去上衣,露出肩膊。斧質: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斧,鋤刀。質,同“鎖”,

鐵砧(zh@n),刑具的底座。則幸得脫矣。則:連詞,就。幸得脫:僥幸能夠免罪。幸,副詞,

僥幸。脫,免罪,免禍。與“欲亡走燕”對比鮮明。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幸:這個

“幸”是表敬副詞,不需對譯。果是好計,預見何其正確。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以

為:認為。其人:那個人。其,指示代詞,那。“其人勇士”是個判斷旬形式的主謂短語。

“勇”、“智”二字,貫徹全篇。宜可使。”宜:應該。極力推薦,可擔重任。

以上一段插敘,先聲奪人,初顯其智勇雙全,才識不凡。下分三個場面對藺相如進行

正面刻畫。

于是王召見,緊承上文“可使”。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寡人:

意謂寡德之人,為古代帝王、諸侯對自己的謙稱。可予不(f6u)?”不:同“否”。相如

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許:答應。審時度勢,結論明確肯定。王曰:“取吾璧,

不予我城,奈(ndi)何?"奈何:怎么辦。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曲:

理曲,理虧。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比較這兩個對策。均,權衡,

比較。之,這,代詞。寧許以負秦曲。寧:寧可,寧肯,副詞。負秦曲:使秦負曲。負,

擔負,承擔。權衡利弊,明快決斷。與上文群臣謀而不決,形成鮮明對照。

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必:副詞,果真。與前文“未得”相應。臣

愿奉璧往使。奉:兩手捧著。往使:前往出使。自告奮勇,挺身而出,敢擔重任,膽識過

人。與前文群臣畏秦之甚亦對照鮮明。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請:

表敬副詞。完璧歸趙:把璧完整地送回趙國。完,完整,此處有原封不動的意思。果敢堅決,

顯示藺相如的智勇,也暗示其入秦必有一場激烈斗爭,并為“完璧歸趙”的結局設伏。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于是:承接連詞。遂:副詞就。西:方位名詞用作狀

語,向西。奉璧使秦。過渡,收結上文,開啟下文。

以上寫相如對策和接受出使。是“完璧歸趙”故事的第一個場面。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章臺:臺觀名,故址在今陜西省長安縣故城西南角。章臺不是正

式接見外賓的地方。在此接見相如,表示對趙國使者的輕視。相如奉璧奏秦王。奏:進獻,

呈獻。獻璧過程一筆帶過。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以:連詞,連接“傳”和“示”

兩個動詞,表順接,可不譯。示:給……看。美人:指妃嬪。左右:指身邊的侍從人員。左

右皆呼萬歲。萬歲:永遠存在之意,臣下對君主的祝賀之辭。自以為騙局得逞,故如此得

意忘形。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償:酬報。“趙城”是雙賓語。乃前曰:乃:副詞,

就,表動作先后相承。前:上前,動詞。“璧有瑕xid),瑕:玉上的斑點,疵病。請指

示王。”指示王:指出來給王看。“指”、“示”是兩個詞,和現代漢語里作為一個詞的“指

示”不同。王授璧。授:交給。當機立斷,巧設托辭,從容收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因:

連詞,于是,表承接上文。去附后退。倚柱,怒發上沖冠,因憤怒而豎起的頭發向上沖動了

帽子。如山洪暴發,颶風驟起,以極度夸張之筆,將藺相如大義凜然、怒不可遏的神態寫得

栩栩如生。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XI)召群臣議,悉:全部。

皆曰:‘秦貪,負其強負:憑借,倚仗。其:它的。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托辭

委婉,揭暴其奸詐陰謀。議不欲予秦璧。予:給予。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布衣之

交: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布衣,平民,古代平民只穿麻布、葛布,因以代指平民。尚:副

詞,尚且。況大國乎?況:連詞,何況。旁敲側擊,刺其言而無信。且以一璧之故逆強

秦之歡,且:連詞,而且。表意思上的更進一層。逆強秦之歡:觸傷強大秦國對我們的感

情。逆,違背,觸犯。歡,歡心。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乃:副詞,就。齋戒:古

人在祭祀或舉行隆重典禮之前,必須沐浴更衣,獨宿,清心潔身,以表示虔誠莊敬,稱為齋

戒。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拜送書:叩頭跪拜,送出國書。書,指答復秦國的信。庭:

同“廷。國君聽政的朝堂。陳說趙王送璧禮儀之隆重,態度之友好,心意之真誠,娓娓動

聽。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修敬:表示敬意。修:整飾,此處有“加強”

之意。為下文指責秦的輕慢無禮作反襯,也為設緩兵之計做好準備。今臣至,大王見臣列

觀(gudn),列觀:一般的宮殿(不是正殿),指章臺。觀,建筑物的一種。禮節甚倨(2),

倨:傲慢。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之:代詞,指代璧。以:連詞,可譯為“來二

處處與趙的“敬重”對照,慨然以嚴詞相責。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yi),邑:泛指一

般城市。故臣復取璧。復:副詞,又。直截了當戳穿騙局,明收回寶璧有理。大王必欲

急臣,急: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急臣”,使臣急,可譯為“逼迫我”。臣頭今與璧俱碎于

柱矣!”俱:一同,一起。表示決心同歸于盡,嚴正不可侵凌。

相如持其璧睨(ni)柱,其:他的。睨:斜視。欲以擊柱。以:介詞,把。后省賓語“之”。

看穿秦王貪璧而恐璧破之心,故作破璧之態,進行脅迫,智勇可見。“睨”字頗傳其神。秦

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其:他,指代藺相如。乃:副詞,就。辭謝:婉言道歉。固請,堅

決請求相如不要以璧擊柱。固:副詞,堅決。見其窘迫之狀,果為相如智勇所屈。召有司

案圖,有司:官吏的通稱,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官吏為“有司”。案圖:察看地

圖。案,同“按”,審察。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從此以往:從這里(數)過去。都:城。

裝模作樣,圖上償城,仍是騙局。

相如度(du6)秦王特以詐佯(ydng)為予趙城,度:估計。特:副詞,僅僅,只不過。

以詐:用欺騙手段。佯:假裝。實不可得。心有成算,不存僥幸之心,不為假相所騙。乃

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共傳:共同傳誦,即公認之意。趙王恐,不敢不

獻。迎合其“大國之威”的虛榮心理。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以此作為進逼秦王之由。今

大王亦宜齋戒五日,宜:副詞,應該。設九賓于廷,九賓:也稱九儀,古時外交上最隆

重的禮節,由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依次傳呼,接引來賓上殿。賓:同“候。贊禮官。臣乃

敢上壁。”乃:才。回應前文,極似鄭重其事,實為爭取時間,智設緩兵之計。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終:副詞,終究,到底。強:使用強力,作狀語。遂許齋

五日,舍相如廣成傳(zhudn)舍。遂:副詞,便,就。舍:安置住宿,動詞。廣成傳舍:賓

館名。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即賓館。秦王強忍一時之氣,想再行哄騙。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決:副詞,必定。負:違背。乃使其從者衣(yi)

褐(h?),衣褐:穿著粗布衣服。意思是說化裝成老百姓。衣:穿,動詞。懷其壁,懷:

懷藏,動詞。其:那。從徑道亡,徑道:便道,小路。亡:逃跑。歸璧于趙。歸璧:

使璧歸,把璧送回。歸,使動用法。思慮細致,施計周密,智勇亦見。照應前文“臣請完璧

歸趙”旬。

以上寫相如一上秦廷,獲得初步勝利,是他同秦王展開激烈斗爭的第一個回合。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引:接引,延請。前倨后恭,希

望得璧。相如至,璧已歸趙,空手前來。謂秦王日:“秦自繆(mt!)公以來二十余君,繆

公:即秦穆公,春秋時五霸之一。繆:同“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堅明約束者:堅

守信約的人。“堅”、“明”都作動詞用,堅守、恪守之意。約束:盟約,誓約,名詞。先發

制人,數落其歷代祖宗言而無信一一確鑿的歷史依據。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誠:副詞,

實在。見欺于王:被大王所欺騙。見……于……,表被動的格式。負:辜負,對不起。揭露

其欺騙陰謀一一充足的現實理由。故令人持璧歸,間(jidn)至趙矣。間:問道,偏僻的小

路。名詞用作狀語,從小路。持璧而歸有理。且秦強而趙弱,“且”字一轉,另作文章。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一介之使:一個使者。介:相當于“個”,含有輕賤、微小的

意味。趙立奉壁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以:

介詞,憑。豈:副詞,難道,哪里。相激之辭,在情在理;反詰之旬,理直氣壯。臣知欺

大王之罪當誅,當誅:應當處死。臣請就湯鐫(hu6)。就湯鐫:受湯鐫之刑。湯鐫:烹刑,

古代酷刑之一,用滾湯(開水)烹煮犯死罪的人。就:接近赴。鐫:無足大鼎(大鍋)。視死如

歸,不畏強暴。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唯:語氣助詞,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語氣。

孰:同“熟”,仔細。提議秦王深思,暗示殺使者并非上策。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xi)。嘻:苦笑聲,這里用作動詞,發出無可奈何的聲音。大出

意料,啼笑皆非,其狼狽窘態,刻畫得惟妙惟肖。且對描繪相如形象收反襯之效。左右或

欲引相如去,或:有的人,代詞。引相如去:拉著相如離開朝堂去處死。引,牽,拉。去:

離開。秦王因曰:因:連詞,于是,就。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

如因而厚遇之,因:介詞,后省賓語“此”。趁此,就此。厚遇之:優厚地款待他。遇,招

待。使歸趙。使(之)歸趙。兼語省。權衡利弊,只好順水推舟。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

邪(y6)?”豈:難道,哪里。以:介詞,因。牙B:同“耶。嗎。卒廷見相如,卒:終

于。廷見:在朝廷上接見。廷,名詞用作狀語。畢禮而歸之。畢禮:完成接見的禮節。歸

之:讓他回去,“歸”屬使動用法。貌似寬懷大度,實有難言苦衷。點明相如出使秦國勝利

而歸。

以上寫相如二上秦廷,面斥秦王,全勝而歸,是他同秦國君臣展開激烈斗爭的第二個

回合。

相如既歸,既:副詞,己經。趙王以為賢大夫,以為:以(之)為,認為(他)是。以,

動詞,認為。兼語省。賢大夫:賢明的大夫。使不辱于諸侯,使:出使。不辱于諸侯:不

蒙受諸侯國的侮辱。拜相如為上大夫。上大夫:官名,大夫中的最高官階,地位僅次子卿。

秦亦不以城予趙,以城易璧,本是騙局。趙亦終不予秦壁。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打擊

了強秦的氣焰。回應前夕“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句。

以上。是“完璧歸趙”故事的結局。

寫相如出使至秦,不辱使命,完璧歸趙的故事。表現了他智勇雙全,不畏強暴的性格

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其后秦伐趙,其后:那以后,指完璧歸趙之后,即趙惠文王十八年,秦昭襄王二十六

年(前281)。拔石城。拔:攻下。石城:在今河南省林縣西南。“其后”二字,承上啟下,

點明時間,揭示前后兩件事的內在聯系。行文緊湊。明年復攻趙,明年:第二年。復:副

詞,又。殺二萬人。殺人掠地,連續進攻,驕橫一時,不可一世。秦王使使者告趙王,使

使者:派遣使者。欲與王為好,為好:聯歡。會于西河外海(midn)池。西河:在今陜西

省渭南地區一帶,地處黃河以西,這一段黃河古稱“西河”,地因此得名。西河在函谷關以

西,也就是關中。海池在函谷關以東,所以稱為“西河外”。海池,在今河南省港池縣。居

心叵測,名為“為好”,實是借武力開畏外交攻勢,乘兩次伐趙獲勝之余威,以脅迫其投降,

不從戰而勝之。趙要與會抗爭,委實相當困難。以上寫濯池會的特定歷史背景及其實質。下

分會前、會上、會后三個層次展開故事,情節。趙王畏秦,欲毋(wt!)行。毋:否定副詞,

不。處于戰敗國地位,不敢赴會,足見形勢險惡之極。廉頗藺相如計曰:計:商量,謀劃。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示:表示,顯得。且:連詞,表并列關系,而且。互相團結,

共商國策,維護國家尊嚴,決不屈服示弱,見識卓越。趙王遂行。遂:副詞,于是,就。

相如從。廉顫送至境,從者是外交老手,與會準備殊死斗爭;送者是堅強軍事后盾,嚴陣

以待,做好戰斗準備。二人思慮周密,安排妥善。與王訣(ju6)曰:訣:告別,多指不易

再見的離別,此處有準備不再相見的彥味,因為趙王與會,很可能會遭到秦王的暗算。“王

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道里:路程。會遇之禮:指秦趙兩君見面會談的禮節。還,不過

三十日。過:超過。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貝連詞,那么,就。請:表敬副

詞,相當于“請允許我”。以絕秦望。絕秦望:斷絕秦國以扣留趙王進行要挾的念頭。從

最壞處著想,做好充分準備,以粉碎秦“挾王圖趙”的陰謀,見二人公忠體國,深謀遠慮。

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海池。過渡。收上文,啟下文。以上寫會前計議。

秦王飲酒酣(hdn),酣:酣暢,痛決。面對戰敗者,得意之情油然而生。一個“酣”

字,用得精妙無比,將其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的神態,描摹畢肖。曰:“寡人竊聞趙王好(h

do)音,好音:喜歡音樂。請奏瑟。”奏瑟(se):彈瑟。奏:彈奏。瑟,形狀象琴,身較

琴長大,通常配用25弦。倚仗強勢,乘著酒興,蓄意進行侮辱。趙王鼓瑟。鼓:彈奏,

動詞。秦御史前書曰:御史:戰國時掌管圖籍、記載國家大事的史官。前:用作動詞,上

前。書:寫。“某年月日,某:此處指代失傳或不明確說出的時間。秦王與趙王會飲,

令趙王鼓瑟。”故意寫入史冊,還用一“令”字,儼然以征服者自居,侮辱更為明目張膽。

“為好”之實質,昭然若揭。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善為秦聲:擅長演

奏秦地的樂曲。請奉盆瓶(fbu)秦王,意謂請允許我獻盆缶瓦給秦王。亦即請秦王擊盆缶瓦為

樂。奉:獻。甑:同“缶”,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歌唱時,常敲盆瓶作為節拍。以相娛樂。”

以牙還牙,進行反擊。秦王怒,不許。恃強而怒。于是相如前進缶瓦,因跪請秦王。前:

上前。進:進獻。因:介詞,趁(勢)。請:請求。不畏其怒,進一步相逼。秦王不肯擊缶瓦。

有恃無恐。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請:表敬副詞,無需對譯。

得:助動詞,可以,能夠。以頸血濺大王:拿我頭頸里的血濺在大王的身上,意謂要同秦王

拼命。發出嚴重警告,態度強硬,勇不可擋,威勢懾人。再逼進一步。左右欲刃相如,刃:

刀鋒,用如動詞,用刀殺。相如張目叱(ch。之,張目:瞪大眼睛。叱:大聲呵斥。舍生

忘死,威武不屈,睥睨強權,氣概豪邁。左右皆靡(mi)。靡:倒退。反襯相如之勇。于

是秦王不怪(yi),#:高興。為一擊缶瓦。替趙王敲了一下瓶。為:介詞,后省賓語“之”。

緊緊相逼之下,不得不“一擊”,終為相如大勇所屈。趙反擊勝利。至此,秦王之外強中干,

色厲內荏,而又無可奈何之情狀,灼然可見。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

王擊瓶。”顧:回頭。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長弱趙之志氣,大滅強秦之威風。

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為秦王壽:給秦王獻禮祝壽。壽,向人進酒或獻

禮,同時表示祝人長壽。恃強訛詐,無理挑釁,波瀾又起,聲勢嚇人。藺相如亦曰:“請以

秦之成陽為趙王壽。”咸陽:秦國的都城,故址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針鋒相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