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歷史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質量調研試卷及答案
一、選擇題
1.“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表明()
A.領主在自己的領地上有獨立的權力B.封君封臣制度下權力分散
C.國王是最大的封建領主D.封君與封臣之間等級森嚴
2.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說:“致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農牧漁獵,一種是經商,前
者順乎自然……事屬必需,是可以稱道的;后者在交易中損害他人的財貨以牟取自己的利
益……應該受到譴責。”該思想體現了
A.古希臘城邦實行重商主義政策B.作者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作用
C.古希臘城邦農耕經濟高度發達D.古希臘城邦內部矛盾比較尖銳
3.俄國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許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們擁有審判職能,監督職能以及為
特別的開支進行征稅的權力。這些“特使”的出現
A.破壞了“特轄領地制”B.加強了沙皇對地方的控制
C.使基輔羅斯陷入分裂D.抵御了蒙古遠征軍的侵擾
4.一般來說,封臣的義務就是侍奉,而封君的義務則是保護。封臣必須隨時準備跟隨封君
進行軍事遠征,如果封君沒了馬騎,封臣必須把自己的坐騎讓給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
臣必須把自己作為人質以換取他的獲釋。這表明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財產B.軍事遠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
C.封臣沒有任何人身自由D.封君和封臣有嚴格的權力與義務
5.某地區形成了國王一一公爵一一侯爵一一伯爵一一子爵一一男爵一一騎士的等級體系。
在這種體系下,“一個擁有幾個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許就是更高一級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
級的封君又可能是一個更大關系網絡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這一現象出現在
A.古代希臘B.近代俄國C.古代印度D.歐洲封建社會時期
6.“不同文明與文化相遇的時候,其中某一種處在發展較高階段的文明與文化,可能對另
一種文化呈現傾斜式的‘文化出超‘。”與這一論述相符的是
A.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數字傳入非洲B.新羅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
C.奧斯曼帝國把印度教改造為國教D.日本效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
7.中世紀西歐城市向封建領主納稅,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
員由市民選舉產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紀西歐城市
A.封建社會等級森嚴B.資本主義形態已初步形成
C.獲得政治上的獨立D.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
8.下表為班圖人大遷徙的概況。據表中信息可知,班圖人大遷徙
路線[榻況
而|般麗立春苗線.進入兩赤道非洲.西遷后形成剛果吳R達人、盧巴人、庫巴人等
一南線向南遷徙的人最多,直至抵達南親,最終疝『7相而加樂詞
,彳.跋.,?”世紀時抵達東昨沿海地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的人、故斯人混介.形成斯瓦M人
A.破壞了南非的先進生產方式B.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區形成統一國家
C.加速了阿拉伯帝國衰弱的進程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進的多樣性
9.在下列中古西歐封土制、封君封臣制、封建貴族等級制度的關系中,正確的是()
A.封土制一封君封臣制一封建貴族等級制
B.封君封臣制一封土制一封建貴族等級制
C.封建貴族等級制一封土制一封君封臣制
D.封建貴族等級制一封君封臣制一封土制
10.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茲特克人與印加人不同,并不試圖使他
們的臣民受阿茲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權作準備。”這說明在阿
茲特克人國家中
A.中央對地方實行嚴格的控制B.被征服者由原部落管理
C.被征服地區對國家沒有義務D.所有人都可享有公民權
11.在17世紀前期政治的國際會議正式出現之前,宗教的全體會議是解決歐洲國際事務的
主要機構。在宗教的全體會議上,“民族”用來指稱與會代表團。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的
西歐
A.天主教會權勢較大B.民族國家逐漸興起
C.國家間的爭端加劇D.教會沖突對立嚴重
12.“人們深以自己能傳承古希臘文明為榮,作家們以典雅的古希臘語寫作。當西歐正沉
淪于黑暗時代時,他們卻維持一個有教養的、博學的社會……”。材料中的“他們”來自
于下列哪個國家
A.英國B.阿拉伯帝國C.查理曼帝國D.拜占庭帝國
13.恩格斯在《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中說“王權在混亂中代表著秩序,
代表正在形成的民族而與分裂成叛亂的各附庸國的狀態對抗。”說明英法等國
A.封建制度產生B.等級君主制初步產生
C.等級君主制逐漸演變為君主專制D.君主專制逐漸演變為等級君主制
14.“古希臘民主政體是同時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種最簡陋、最粗
糙的結構:它實際上是由‘發言權’組成,災難性地缺少過濾器和安全閥。”該觀點認為
A.雅典民主實為專制制度B.雅典民主沒有法律保障
C.雅典民主導致文明淹沒D.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15.從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約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
同程度地受到群眾的懲罰,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為作戰失利。為此,柏拉圖提出了一
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眾為你治病呢?還是去找醫術精湛的大夫
呢?”材料表明()
A.伯里克利、柏拉圖等代表精英貴族利益,仇視群眾
B.公元前4世紀后雅典政治腐敗,階級矛盾激化
C.群體決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響民主政治的質量
D.雅典民主既體現了人民主權也保護了城邦利益
16.古巴比倫王國的一部法典規定:殺死或傷害奴隸不算犯罪,只須向主人賠償損失,就
算了事;盜竊或隱藏他人奴隸者處死;消滅他人奴隸標記者斷指或處死;毆打自由民或反
抗主人的奴隸處割耳之刑。這說明該法典的實質是
A.體現自由平等B.體現“君權神授”
C.維護奴隸主的利益D.規定嚴格的等級制度
17.文明的發祥總是和河流密切相關。西亞的中心地帶荒涼而干旱,這片漫無邊際的沙
漠,如今看來毫無生氣,可它卻擁有多個“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
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藥典,等等。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及迦
勒底人共同創造了這一古老、輝煌的文明。孕育這一文明的是
A.尼羅河流域B.兩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黃河流域
18.羅馬歷史學家李維對古羅馬某一法律評述如下:“城邦憲制發生了變化”,國家權力
由“王政”轉化為貴族與平民相結合的共同體,且通過羅馬共和政府的制度結構受到了重
要的約束。據此可知,這一法律
A.反映了古羅馬商品經濟不斷發展
B.革除了羅馬習慣法的立法基礎
C.開啟了羅馬共和國對法治的思考
D.使羅馬法由習慣法走向成文法
19.下列關于希臘城邦特色的有關表述,正確的是
①城邦是孕育古希臘民主政治的搖籃,所有居民都有機會直接參與城邦的公共事務
②城邦有比較發達的商品經濟,不同行業和不同地區之間貿易頻繁
③各城邦十分重視獨立自治,又通過頻繁的交往保持密切聯系
④城邦有發達的思想文化,希臘人創造出富含民主意識與科學精神的城邦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據《阿拉伯通史》記載:“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
各樣的船只,有戰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
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燃料;從中亞細亞和突厥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
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
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巴格達是當時世界最繁華的城市B.阿拉伯人壟斷東西方商業貿易
C.阿拉伯商人的貿易范圍非常廣泛D.奴隸制是阿拉伯人擴張的基礎
21.1575年,西班牙官員向國王菲利普二世報告時說,“中國各種貨物的價格,低廉到幾
乎等于不用貨幣購買那樣”。中國的產品販運到馬尼拉能獲100%的利潤,而馬尼拉大帆船
將其販運到美洲,獲利潤仍可高達100%-300虬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A.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掠奪B.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
C.中國推行閉關鎖國的政策D.中國手工業相對落后
22.王加豐在《擴張體制與世界市場的開辟》中列出1600年運入歐洲部分商品的統計表,
對此表解讀正確的是
經好望角經地中海
胡椒100——200萬磅300—400萬磅
丁香、靛
藍、肉豆、35—65萬磅70-----100萬磅
藥品
A.歐洲與亞非美洲聯系更加緊密
B.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地中海
C.商業革命導致貿易內容的改變
D.傳統商路仍發揮重要的作用
23.15世紀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產地的價格達1至2克白銀,在亞歷山大港的價格
達10—14克,在威尼斯達14—18克,在歐洲各消費國則達20-30克。”這反映了
A.商業危機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因素
B.東西方之間的陸路通商要道被阻斷
C.歐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D.價格革命導致歐洲商品價格的暴漲
24.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歐洲的擴張在最初的伊比利亞階段之后,因合股公司
的激增而大大加強,……這些新組織是經濟動員和經濟滲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這種新組
織的推動下,最早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的是
A.西班牙B.荷蘭C.美國D.法國
25.歐洲人認為哥倫布發現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蠻狀態,進入文明時代”;一些拉
美國家認為哥倫布到達美洲是“苦難的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認為是“兩個大陸相
遇”的說法。據此可知,對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認識
A.隨著時代發展而逐漸趨于全面
B.促進不同文明的交融成為主流
C.受主觀立場影響不夠全面理性
D.各種觀點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證
26.“泰西”與“遠東”兩個名詞是幾乎同時出現的:1600年前后,徐光啟、李之藻等人
發明“泰西”一詞來稱呼歐亞大陸另一端的西歐。與此同時,英語和法語出現“遠東”一
詞來稱呼歐亞大陸另外一端的東亞。這表明
A.歐洲中心論已經產生并且影響到中國
B.海禁政策強化了國人的天朝上國觀念
C.新航路開辟促進了歐亞間的相互了解
D.早期殖民擴張結束了歐亞間彼此隔絕
27.馬克思說:"美洲金銀產地的被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
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的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都標志著資本
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反映了馬克思
①肯定殖民掠奪在客觀上具有進步作用②抨擊殖民掠奪給殖民地帶來巨大災難
③肯定殖民掠奪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展④認為殖民掠奪對殖民地具有雙重影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8.瑪雅文明時期每個城邦都有自己的國王,稱為“庫哈阿伽”,意思是“神授的權
力”,擁有統治整個城邦的無上權力。國王每天都住在宮殿里,制定法律,處理每天發生
的事情,接受地方首領的進貢。從材料可以看出瑪雅人
A.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B.宣揚君權神授
C.實行依法治國D.國王實行殘暴的統治
29."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興起于16世紀初,西班牙人先用從美洲殖民地掠奪的白銀從菲律
賓收購中國商船運來的絲綢、瓷器等產品,再將這些商品運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
這一現象反映了
A.新航路的開辟B.海上絲綢之路興盛
C.工業革命開展D.三角貿易積累資本
30.它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海洋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種地理分
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推動這種巨變的歷史事件是
A.鄭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開辟C.絲綢之路的開通D.鑒真東渡
31.大發現時期的探險家、航海家、地理學家、商人等或去淘金發財,或去開疆拓土,或
去求知求直,成去傳播-福音”一都是為了一個"人",而不是為了一個神:都是為了現實的
人世,而不是為了來世的天堂。此現象主要是因為
A.王室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B.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C.向海外傳播基督教的需要D.文藝復興提供了精神動力
32.有的學者稱,美洲的白銀改變了世界貨幣史。無論葡萄牙、西班牙還是荷蘭、英國,
他們先后來到亞洲經濟圈內,都是用白銀作支付手段。美洲白銀流向東亞的路線有三條。
這三條路線,合計每年約有170余噸到200余噸美洲白銀流向東亞,并且主要流入中國。
這反映了
A.新航路開辟成功推動了中外貿易的發展
B.中國商品物美價廉國際競爭力強勁
C.白銀是全球貿易興起的最具關鍵性動力
D.中國是近代早期全球貿易的推動力
33.某學者認為大約15世紀初開始,全球氣候進入一個寒冷時期,通稱為“小冰期”。隨
著氣候變冷,魚群向西南方向遷徙,15、16世紀的船長也追隨著魚的足跡一直向西航行,
歐洲人的目光從陸地轉向海洋,開辟了新大陸。該學者旨在說明,人類進程的改變
A.受到了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B.發物于經濟利益的驅動
C.得益于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D.受制于地緣攻治的影響
34.如圖為“三角貿易”路線簡如圖。據此可知,“三角貿易”路線
A.以建立全球聯系為根本宗旨B.推動了美洲的社會經濟發展
C.有利于非洲經濟結構的優化D.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
35.如圖是1530年前后歐洲某一國家的主要海外據點示意圖。據此可知,該國
A.成功發現了美洲“新大陸B.完成了全球貿易體系建立
C.成為最早的“日不落帝國”D.最先開辟歐亞間的新航路
36.13世紀初,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獲得英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并將佛
蘭德爾地區置于法國控制之下,奠定了強大王權的基礎。這主要說明()
A.市民階級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在王權保護下政治權利擴大
C.市民階級成為強化王權的政治力量
D.城市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7.羅馬帝國亞洲行省的敘利亞、小亞細亞,北非行省的埃及經濟都很繁榮,羅馬向行省
輸出陶器、橄欖油、葡萄酒等產品,從行省輸入糧食、紡織品、金屬制品和奢侈品。為了
鞏固統治,羅馬統治者和法學家制定了
A.規范商品交易活動的法律B.維護公民政治權利的法律
C.調整平民貴族關系的法律D.強化維護奴隸制度的法律
38.據統計,自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西班牙從美洲橫越太平洋,經菲律賓運到中國
的白銀占新大陸白銀產量的3/4,這表明當時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B.中國商品經濟高度發展
C.中國政府取消重農抑商政策D.中國和西班牙壟斷了世界貿易
39.“它的殖民侵略以美洲為主,主要目的是掠奪金銀。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除
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廣大地區都被劃入其龐大的殖民帝國版圖之內。”文中的“它”是指
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國D.法國
40.1493年,教皇做出決斷:“雙方(西葡)以子午線為界,線西歸屬西班牙,線東歸屬
葡萄牙。”同時又加授西、葡兩國一項新的“保護傳教”特權:即兩國在各自歸屬范圍
內,有宣傳天主教的權利。教皇的這一做法
A.解決了西葡之間的矛盾B.反映出爭奪殖民地的斗爭異常激烈
C.推動了兩極世界的形成D.說明傳教是開辟新航路的主要動力
二、材料分析題
4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各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半島
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材料二一手拿《古蘭經》,一手執劍。
——《阿拉伯,中世紀的強者!》
材料三大化二年(646年)元旦,發布改新詔書;
(1)凡皇室貴族領有的土地(屯倉、田莊)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歸國家,成為
“公地公民”。
——武安隆:《淺論大化改新》
(1)根據材料一概括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面臨的危機。
(2)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半島力挽狂瀾的人物是誰?解決危機的途徑是什
么?
(3)概括材料三中的改革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改革的特點及對日本社會產生的
影響。
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之時起,絲綢之路就作為一條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
路徑,在隨后歷史上的各時期發揮著無可匹敵的作用。但如此的一條延續了千年的古道,
卻在人類歷史走進了近代文明之時,逐漸地在歲月的風塵中消逝。公元前138年張騫為實
現漢武帝夾擊匈奴的戰略計劃而出使西域,雖無功而返,但他所帶回的有關西域的信息卻
讓當時的漢武帝下定了聯系西域諸國的決心。公元前119年,張騫受命再次出使西域,加
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系,自此,中國的包括絲綢在內的商品開始大規模西傳。……至明清時
期,由于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并且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匪盜猖獗,加上其對西亞
的掠奪,阻塞了東方經中亞到達歐洲的商道,絲綢之路逐漸衰落。
——摘編自《陸上絲綢之路的衰敗》
材料二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險家的行動與鄭和的短暫訪問不同,他們象征著承擔改變該大陸
政治和經濟平衡的使命。他們用艦載大炮和帶滑膛槍的士兵所做的正是這件事。回顧歷史
時,有時似乎很難理解:一個像葡萄牙這樣人口和資源都很有限的國家,怎么能航行如此
之遠并取得如此之多……這一步一經邁出,帝國的豐厚利潤以及獲取更多利潤的愿望更加
快了擴張的過程。
——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漢時絲綢之路得以開通的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分
析東方到達歐洲的商路被“阻塞”帶來的后果。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西方遠洋探險目的的差異,分析中西方遠洋探險對
各自歷史發展趨勢的影響。
4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就能獲得
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
的手段。”
材料二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
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
代的曙光。
——馬克思《資本論》
材料三非洲到處在流血……過去住著人的村落現在變成一片廢墟……那些修建村落、耕
種田地的人們到哪里去了呢?他們被捉去當奴隸,或者在捕捉奴隸者到來時逃走了。那些
僥幸逃走的人們,不得不從生機盎然的農業區,遷居到人跡罕至、野獸出沒的深山老林,
重過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義侵略》
材料四16世紀時,商人們把亞洲的茶葉、絲綢、流器、香料、非洲的黃金和象牙,美洲
的黃金、白銀、玉米、煙草和歐洲的槍支、工藝品等運往世界各地。
(1)據材料一分析哥倫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機。請說明與這一動機相關的社會背景。
(2)依據材料二、三概括殖民主義的罪惡,談談你對“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
曙光”的理解。
(3)根據材料四分析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
4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新航路開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糧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時一些新商品也
出現在歐洲市場上,例如美洲的煙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國的茶葉。
一方面是許多商業金融機構的建立,有信貸機構、殖民貿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買
空賣空形同賭博,經商者突然暴富、頃刻破產的事例司空見慣。中世紀興旺發達的地中海
貿易成為明日黃花,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的商業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倫敦、安
特衛普和阿姆斯特丹成為重要的國際商業都市……
——《世界文明史》
問題:材料表明“地理大發現”對歐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有哪些具體表現?
45.閱讀材料:
材料一末作(工商業)文巧(華而不實),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民事
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舍本
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
——《管子?治國》
材料二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共七次率領龐大
的船隊下西洋,歷時近30年。鄭和船隊游歷南洋群島諸國,到達中南半島、印度半島、阿
拉伯半島等亞非的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越過赤道,是中國人第一次大規
模的出海活動。……亞非許多國家紛紛遣使來華訪問、從事經貿交流。據不完全統計,永
樂年間共有六十多個國家的國王或使臣245次訪問中國……隨船出行的航海家根據所見所
聞編撰的著作,如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和鞏珍的《西洋藩國志》,
記載了沿途各國自然和人文狀況。
——摘編自寧欣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
材料三葡萄牙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南部,卻以當時不到100萬的人口,拉開了人
類大航海的序幕,使相互隔絕的人類聯系日益緊密,并在幾十年間奇跡般崛起成為西歐最
富有的國家之一,一度與西班牙瓜分了整個地球。到16世紀中葉,葡萄牙海外帝國發展到
鼎盛時期。……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國家行為的意義是非凡的。拋開殖民掠奪的性質不
談,他們拉開了地理大發現的序幕,改善了人類的知識結構,加速了人類文明進程,使本
來相互隔絕的世界各地聯系起來,在東西對抗中長期處于劣勢的西方從此開始對東方占據
優勢,并最終奴役東方。
——摘編自唐晉主編的《大國崛起》
請回答:
(1)概括材料一體現的經濟主張及其理由。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義。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4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封建關系的基礎是土地……如果領主將一塊土地賜予一個人,這個人就成了封
臣封臣的權力和對于土地的所有權與他在舉行臣屬儀式時承擔的義務是相應的臣
屬意識和賜封儀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約。
——(英)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西歐的莊園經濟,是一種典型的土地與人身依附關系結合在一起的封建農奴制經
濟模式……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本來就使農奴缺乏勞動的熱情……更加無法提高單位面積
產量迫于生活的壓力和為領主服勞役以及繳納地租的多重負擔,很多莊園的農奴經常
出逃……尋求新的生活。
----馮正好《論中世紀西歐的農業》
材料三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商品貨幣關系的影響自14世紀初起莊園主紛紛放
棄自營地,改為出租經營,貨幣地租流行,農奴也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人身自由...莊園趨
于瓦解。
——肖翠松《試析中世紀西歐莊園制瓦解的經濟影響》
(1)根據材料一指出西歐“封建關系”確立的基礎并概括西歐封建關系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指出莊園經濟的特點。列舉出莊園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并結合所學知識,
指出“很多莊園的農奴經常出逃……尋求新的生活”的方式。
(3)根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西歐地租交付方式和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
變化。根據材料三指出引起該變化的原因。
(4)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本次探究擬定一個主題。
4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他們大部分是文盲……陪審法庭和公民大會上,都有專門負責宣讀文獻資料的會
務人員,以便與會成員能較為清楚地了解發生了什么,以及該如何判斷。……表達能力強
的人往往會在政治辯論或法庭辯論中勝出
——摘編自馮金朋《公民社會的起源:希臘城邦制度》
希臘城邦國家的廣場民主只適應小范圍內簡單城邦公共事務。這種民主是有缺陷的……至
高無上的人民有權做任何能做的事,不受任何準則的羈束。結果,解放了的雅典人變成了
暴君。雅典人在廣場民主中以蘇格拉底的殉道,來給自己的罪孽加冕。
——摘編自戴志勇《民主是一種現代生活》
材料二羅馬法以其法理精深,體系完備著稱于世如果離開了古代羅馬發達的商品經濟,
羅馬法要達到如此發達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羅馬共和國末年,自然法的思想從希臘
傳入羅馬。西塞羅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理論化,使之成為具有影響深遠的羅馬法的
理論基礎。羅馬也就成為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為自己意圖服務的民族。羅馬皇帝認識
到,其統治不僅僅靠武力,還要靠法律來維護。
——摘編自譚建華《羅馬法發達之成因探析》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古雅典民主政治。
(2)根據材料二,分析古代羅馬法“達到如此發達之程度”的原因。
4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羅馬大事記
時間事件
約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
公元前509年王政時代結束,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449年羅馬頒布《十二銅表法》
羅馬征服了馬其頓并控制了整個希臘,完成了對意大利半島
公元前265年
的統一
公元前2世紀左右希臘哲學的斯多亞學派傳入羅馬
公元前51年西塞羅《論共和國》等發表
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成立
公元80年羅馬大斗獸場建成
公元113年圖拉真廣場和圖拉真紀功柱建成
公元120?127年重建萬神殿
——摘編自杜艷麗《古羅馬文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羅馬時期羅馬文明發展的表現。
材料二(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今伊朗呼羅瑚地區)天竺交
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
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縉彩(絲織品)與之交市,
故遮閡(阻礙)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漢朝郡
名)微外(塞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并無珍異,疑傳者過
焉。”
《后漢書?西域傳》
蜃步山迅
羅馬帝國與漢朝交往的主要路線示意圖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漢朝與西亞(安息)歐洲(大秦)發展通
商關系的主要條件。
【參考答案】***試卷處理標記,請不要刪除
一、選擇題
解析:B
【詳解】
材料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這是以土地關系為紐帶,通過層層分封而形成的,附庸只承
認自己直接受封的人為封主,對自己封主的封主則沒有臣屬關系,封建主作為領主,在自
己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造成權力分散,容易形成割據勢力,故選B;ACD表述正確,
但不是對材料的準確解讀,排除。
解析:B
【詳解】
根據材料“在交易中損害他人的財貨以牟取自己的利益……應該受到譴責”可知,亞里士
多德譴責在交易中損害他人財貨謀取自己利益的行為,這主要基于道德修養的考量,說明
亞里士多德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作用,B項正確;重商主義主要實行于16-17世紀西歐資
本原始積累時期,A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了亞里士多德譴責在交易中損害他人財貨謀取
自己利益的行為,沒有體現古希臘農耕經濟的發展狀態,C項錯誤;材料內容強調作者重
視道德修養的作用,沒有體現古希臘城邦的內部矛盾,D項錯誤。
3.B
解析:B
【詳解】
伊凡四世派遣易于操控的“特使”到各地進行監督、審判和征稅,加強了沙皇對地方的控
制,B項正確;特使和“特轄領地制”均為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雙方并不矛盾,A項錯
誤;伊凡四世即位時,基輔羅斯時代已經結束了近三百年,C項錯誤;特使不是軍事力
量,與抵御蒙古遠征軍的侵擾無關,D項錯誤。
4.D
解析:D
【詳解】
根據材料"封臣的義務就是侍奉,而封君的義務則是保護"以及所列特殊情況下封臣的應對
舉措可知,封君和封臣之間存在嚴格的權力與義務關系,D正確;封臣有一定的獨立性,
不是封君的私有財產,排除A;封臣獲得封土是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前提,排除B;C表述
絕對,排除。
5.D
解析:D
【詳解】
材料反映的是中古歐洲的封建等級制度一一封君封臣制,故選D;ABC均不符合材料現象,
排除。
6.D
解析:D
【詳解】
根據"某一種處在發展較高階段的文明與文化,可能對另一種文化呈現傾斜式的‘文化出超
可以看出其強調的是更進步的文明對更落后文明所產生的影響,結合所學可知,日本的大
化革新便是當時較落后的日本學習較先進的唐朝的一個典型例子,故D正確;阿拉伯人把
印度的數字傳入非洲不屬于傾斜式的‘文化出超',排除A;日本對于新羅而言不屬于"發展
較高階段的文明與文化",排除B;奧斯曼帝國把印度教改造為國教屬于自己內部的改造,
而不是"文化出超",排除C。
7.D
解析:D
【詳解】
根據"封建主放棄對城市的統治權和司法權.…城市管理人員由市民選舉產生"可知,中世紀
西歐城市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故選D;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封建社會等級森嚴、資本
主義形態已初步形成,排除AB;中世紀西歐城市有向封建領主納稅的義務,不能體現城市
政治上的獨立,排除C。
【點睛】
8.D
解析:D
【詳解】
根據材料“西遷后形成剛果人、隆達人、盧巴人、庫巴人”“最終建立了祖魯部落聯
盟”“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等信息可知,班圖人
遷徙后與非洲當地人融合,形成新的族群,這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進的多樣性,D項正
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班圖人遷徙后與非洲人融合并形成新的族群和民族,沒有體現對
南非先進生產方式的破壞,A項錯誤;材料內容強調的是班圖人與非洲人的融合,沒有強
調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統一,并且不符合史實,B項錯誤;阿拉伯帝國的衰落與統治階級腐
敗有直接關系,與材料內容無關,并且與阿拉伯帝國相關的信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內
容,C項錯誤。
9.A
解析:A
【詳解】
中世紀的西歐政治上盛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礎是封土制,在封君封臣制度
的基礎上形成了封建貴族等級制度,故A正確;B、C和D順序錯誤,排除。故選A。
10.B
解析:B
【詳解】
在阿茲特克人國家中,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但需向阿茲特克人繳納貢賦,故
選B;在阿茲特克人的國家中,被征服者由原來部落首領管理,說明中央對地方沒有實行
嚴格的控制。被征服者需要項阿茲特克人加納貢賦,說明被征服地區對國家有義務。故排
除AC;在阿茲特克人的國家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權,排除D。故選B。
11.A
解析:A
【詳解】
材料"宗教的全體會議是解決歐洲國際事務的主要機構"體現的是天主教會勢力對國際事務
的干預,說明當時天主教會權勢較大,A正確;BCD與材料無關,未涉及相關信息,排
除。故選A。
12.D
解析:D
【詳解】
由題干中"西歐正沉淪于黑暗時代”指的是日耳曼人滅亡羅馬,入主西歐大陸之后,從公元
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被稱為中世紀,即黑暗時代,拜占庭帝國存在于395年一
1453年,并因查士丁尼法典而強大光榮、著稱于世,其官方語言為希臘語,故選D;英國
語言為英語,阿拉伯帝國的語言為阿拉伯語,排除AB;查理曼帝國語言是羅曼語、條頓
語,排除C。
13.C
解析:C
【詳解】
材料體現的是等級君主制下導致社會動蕩,而社會動蕩又推動君主集權來穩定社會秩序,
進而君主專制出現,C正確,BD排除;封建制度是以貴族統治階層層層分封,占有土地和
農民(或農奴)等財富為基礎的社會制度,A排除。故選C。
14.D
解析:D
【詳解】
根據材料"它實際上是由‘發言權'組成,災難性地缺少過濾器和安全閥”可知,該觀點認為古
希臘民主政體存在制度缺陷,即直接民主泛濫容易導致決策失誤,故D符合題意;材料不
能說明雅典民主實為專制制度,故排除A;雅典民主沒有法律保障,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排除B;材料不能體現雅典民主導致文明淹沒,故排除C。
15.C
解析:c
【詳解】
隨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顯現,因此會出現"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
(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眾的懲罰,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為作戰失利”的現
象,而蘇格拉底的言論指出了這種弊端所在,即群體決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響民主政治的
質量,c正確;精英人物被懲罰不是因為其仇視群眾,排除A;決策失誤不是雅典民主政
治腐敗導致的,而是制度本身潛在具備的,排除B;題干中未體現出對城邦利益的保護,
排除Do
16.C
解析:C
【詳解】
材料“盜竊或隱藏他人奴隸者處死;消滅他人奴隸標記者斷指或處死”體現的是對奴隸主
階級私有財產的保護,C正確;《漢謨拉比法典》的本質是奴隸主階級專制的工具,不可
能實現自由平等,A排除;材料與“君權神授”無關,B排除;D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
17.B
解析:B
【詳解】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蘇美爾人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最早的成文法
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最早的文字”是蘇美爾人創造
的楔形文字,這些都是西亞兩河流域的文明成果,B項正確;根據材料“最早建立的城
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等信息可知,材料符合兩河流域的文明成果,而不是
尼羅河流域,A項錯誤;印度河流域逐漸孕育古代印度文明,印度發展出貴賤分明、職業
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種姓制度,不符合材料內容,C項錯誤;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兩
河流域的文明,而不是黃河流域,D項錯誤。
18.D
解析:D
【解析】
【詳解】
依據材料“國家權力由‘王政‘轉化為貴族與平民相結合的共同體,且通過羅馬共和政府
的制度結構受到了重要的約束”可以看出,該法律的出現是羅馬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
故材料說的法律是《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成文法的起點,故D項正確;
《十二銅表法》是平民和貴族斗爭的結果,A項不符合題意;《十二銅表法》繼承了羅馬
習慣法的一些內容,故B項錯誤;C項中的“開啟”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故選D。
19.B
解析:B
【解析】
試題分析:①項明顯錯誤,城邦公民才有民主權利,居住在城邦的外邦人、婦女等沒有機
會參與城邦事務。排除AD項。古希臘城邦商品經濟繁榮,城邦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各
邦獨立自治,小國寡民,但是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因此②③④正確,故選B。
考點:古希臘城邦
點評:公元前8到公元前6世紀是希臘城邦時期。城邦的特點是小國寡民、獨立自主。這
就決定了城邦的發展需要每一個公民的參與。城邦之下實行民主制或者僭主政治,公民集
體享有民主權利,帶有明顯的民主色彩,商品經濟繁榮。
20.C
解析:C
【詳解】
材料反映巴格達城的碼頭集聚著來自中國、印度、中亞細亞、非洲等地的貨物,說明阿拉
伯商人的貿易范圍非常廣泛,故選C;沒有世界其它地區城市的比較,不能得出巴格達是
當時世界最繁華的城市的結論,排除A;B項中“壟斷”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D項材
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
21.B
解析: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即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通過販運中國商品獲得高額利潤的主
要原因是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B項正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掠奪與販運"中國各種貨
物"利潤高不符,A項錯誤;中國推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不是歐洲人販運中國商品獲利很高的
原因,C項錯誤;16世紀中國手工業相對發達,D項錯誤。
22.D
解析:D
【解析】
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17世紀“經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經地中海”航路的商品,這
說明以“經地中海”代表的傳統航路在中西方貿易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故D項正確;材
料反映出歐洲與亞洲非洲之間的貿易,但無法體現出與美洲的貿易,故A項排除;B項說
法錯誤,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材料"胡椒”"丁
香、靛藍、肉豆、藥品”中可以看出當時貿易內容沒有發生變化,故C項錯誤。
23.A
解析:A
【詳解】
由材料“一公斤胡椒在印度產地的價格達1至2克白銀,在亞歷山大港的價格達10-14
克,在威尼斯達14-18克,在,歐洲各消費國則達20-30克。”可知胡椒在歐洲價格高昂,
這是由于傳統的歐亞之間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現了商業危機,這是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直接
原因,故A項正確;東西方之間的陸路通商要道被阻斷是導致商業危機出現的原因,A項包
含在B項中,故排除B項;材料主要敘述的是歐洲的胡椒價格高,并沒有體現出歐洲人在
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故C項錯誤;價格革命是開辟新航路的影響,故D項錯誤。
24.B
解析: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荷蘭在17世紀建立了東印度公司等商業貿易公司,進行殖民擴張,成
為商業殖民帝國,因此最早發展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的是荷蘭,B項正確;16世紀伊比
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崛起,在新組織下最早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的是荷蘭,而不
是西班牙,A項錯誤;這時期美國還未獨立,不可能成為世界貿易強國,C項錯誤;法國在
18世紀海外殖民活動才取得進展,不是最早成為頭號世界貿易強國,D項錯誤。
25.C
解析:C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是哥倫布“發現”美洲的主要受益者,而拉美國家則是其中的受
害者,雙方的立場不一致,故而出現兩種截然對立的看法,c項符合題意。材料并未出現
兩個時間點,故無法得出人的認識是否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趨于全面,排除A;美洲文明
在美洲發現后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文明的交流與融合無從談起,排除B;兩種觀點皆
有豐富的史實支撐,看法是出于立場上的差異,無論是否會出現新的史料,這種看法不會
發生變化,排除D。
【點睛】
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一般受個人的認識、時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場等因素的影響。
26.C
解析:c
【詳解】
新航路開辟后,包括歐亞之間的世界各地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了解日益加深,“泰
西”“遠東”是對歐亞大陸兩端地理位置的客觀描述,是相互了解后的“成果”,故答案
為C項。“泰西”一詞是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看西方,沒有受到歐洲中心論的影響,排除
A項;“泰西”是客觀描述,無法體現國人的天朝上國觀念,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前歐
亞之間已經有交往,排除D項。
27.C
解析:C
【詳解】
分析材料可知,殖民掠奪對殖民地是災難,對殖民者來說他們把它轉化為資本,促進歐洲
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故C正確;馬克思沒有肯定殖民掠奪在客觀上具有進步作用,因此雙
重性的表述也是錯的,故①④錯誤,排除ABD。
28.B
解析:B
【詳解】
瑪雅城邦里,國王權力至高“無上”,自稱“庫哈阿伽”即“神授的權力”,說明瑪雅人
宣揚君權神授,B項正確;瑪雅人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與“城邦”制度、”接受地方首領
的進貢”等不符,A項錯誤;依法治國與國王處理每天發生的事務,擁有無上權力不符,C
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瑪雅人的國王統治“殘暴”,D項錯誤。
29.A
解析:A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以后西班牙人把從美洲殖民地掠奪的白銀,運到菲律賓,以收
購中國的絲綢、瓷器等產品,再將這些商品運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馬尼拉大帆
船貿易”的出現,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美洲和亞洲的貿易發展起來,A項正確;傳
統海上絲綢之路并沒有與美洲建立聯系,B項錯誤;工業革命的開展始于18世紀中期,C
項錯誤;三角貿易在歐、非、美洲之間進行,與亞洲和中國無關,D項錯誤。
30.B
解析:B
【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該事件使海洋地位上升,世界的人種地理分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
重大變化。結合所學可知,該事件指的是新航路的開辟,故選B;鄭和下西洋,與材料所
述現象無關,故排除A;絲綢之路在陸地,不會使海洋地位上升,故排除C;鑒真東渡只
是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交往,故排除D。
31.D
解析:D
【詳解】
解讀材料關鍵在于"都是為了一個‘人',而不是為了一個神",根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倡導
人文主義精神,重視人的作用,反對神性,調動了人的積極性,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是地理大發現的精神動力,故選D;A、B、C都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但是與材料主旨無
關,故排除。
32.D
解析:D
【詳解】
白銀是全球貿易興起的動力,但是光有白銀還不行,還必須有可以滿足世界市場需求的商
品。而恰恰中國能夠有效地提供這種商品供給,因而中國是“近代早期全球貿易的推動
力”,因此D正確,C排除;A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材料著重說明美洲白銀流入中
國。材料無法體現中國商品物美價廉,B排除。故選D。
33.A
解析:A
【詳解】
根據"15、16世紀的船長也追隨著魚的足跡一直向西航行,歐洲人的目光從陸地轉向海
洋,開辟了新大陸”可以看出自然環境對社會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A項正確;BCD項在
材料中沒有體現,可排除。
34.D
解析:D
【詳解】
材料描述了“三角貿易”的大致狀況,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D
項正確;建立全球聯系是客觀上的,并不是根本宗旨,故A項錯誤;B、C兩項與史實不
符,故不選。
35.D
解析:D
【詳解】
由圖中該國的海外據點多分布于非洲至亞洲的海岸及“巴西”可知,該國是最先開辟歐洲
直通亞洲新航路的葡萄牙,D項正確;最先發現美洲的是西班牙,排除A項;全球貿易體
系的建立是工業革命的結果,排除B項;最早建立“日不落帝國”的是西班牙,排除C
項。
36.C
解析:c
【詳解】
題干材料強調的是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擴大了自己的疆域,奠定了強大王
權的基礎,材料說明市民階級成為強化王權的重要政治力量,故c正確;材料中的市民并
沒有獲得特殊的法律地位,排除A;市民的政治權力也沒有實質性的擴大,排除B;材料不
是說明城市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排除D。故選C。
37.A
解析:A
【詳解】
材料強調羅馬帝國經濟發展、貿易往來與立法的關系,羅馬法為保障商業發展而設立,故
A符合題意;材料的時間為羅馬帝國時期,法律由公民法調整為萬民法,從保障羅馬公民
的權利發展為保護帝國各族人民的權利,故B不符合題意;調整貴族和平民關系的法律為
《十二銅表法》,屬于羅馬共和國時期,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經濟與法律的關
系,而強化奴隸制度是強調制度與法律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38.B
解析:B
【詳解】
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美洲大量白銀流入中國,說明當時中國出口了大量貨物,意味
著中國在這一時期的商品經濟高度發展,B正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開始形成,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C不符合史實,排除;通過題干無法判斷中國和西班
牙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排除D。
39.B
解析:B
【詳解】
根據所學,西班牙的侵略以美洲為主,主要目的是掠奪金銀。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廣
大地區,都被劃入西班牙龐大的殖民帝國的版圖之內,亞洲的菲律賓也淪為西班牙的殖民
地。西班牙殖民者大肆虐殺印第安人。故B正確;葡萄牙到16世紀,己占領非洲西岸、
非洲東岸、印度西岸的一些地區,控制了歐洲繞非洲到印度的航路,排除A;此時英法并
沒有加入到殖民擴張的行列中,排除CD。
40.B
解析:B
【詳解】
據材料“教皇做出決斷:“(西葡)雙方以子午線為界,線西歸屬班牙,線東歸屬葡萄
牙”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葡激烈爭奪殖民地,才由教皇出面劃分殖民勢力范圍,故選B
項;子午線有利于調解雙方矛盾,但不能完全解決矛盾,排除A項;西葡的殖民擴張沒有
形成“兩分天下”的世界格局排除C項;開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商人和新興資產階
級擴充資本的需求,尋找銷售商品的市場,傳播基督教是次要目的,排除D項。
二、材料分析題
41.(1)面臨的危機:部落間相互仇殺;信仰不統一,盛行多神崇拜。
(2)人物:穆罕默德。途徑:創立伊斯蘭教,建立阿拉伯國家。
(3)內容: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特點:吸收中國文化進行改革。影
響: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詳解】
(1)根據材料一“各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半島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
拜”并結合所學知識從部落仇殺、多神崇拜等方面概括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面臨
的危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53-2025包裝藥品包裝的篡改驗證特性
- 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護理
- 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影像核醫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酶制劑與釀酒工藝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榮成市第三十五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第二次調研測試英語試題理試題含答案
-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形勢與政策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數據庫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揚州市職業大學《危重癥醫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中國文學史(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質控工具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 一年級不等式填數練習題
- 2025年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資格知識考試題(附答案)
- 皮膚病靶向治療專家共識(2025版)解讀課件
- DB37-T 3274.3-2023 日光溫室建造技術規范 第3部分:山東VI型
- NDA模板:2024年英文商業保密協議標準格式一
- 新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綜合實踐活動1《抓抓數數》教案
- 路基路面工程課件:路基路面工程概述
- RoHS知識培訓課件
- 醫學課件痛風性關節炎
- 潔凈手術室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