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內古典詩歌鑒賞練習題_第1頁
高中教材內古典詩歌鑒賞練習題_第2頁
高中教材內古典詩歌鑒賞練習題_第3頁
高中教材內古典詩歌鑒賞練習題_第4頁
高中教材內古典詩歌鑒賞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材內古典詩歌鑒賞練習

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

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

歇,王孫自可留。

問題1.開頭兩句描寫了山中景

象的什么特點?這兩句在全詩

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空”

字。

答:①開頭兩句描寫了初秋的傍

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的山中

景象幽清、明凈、寂靜的特點。

為全詩定下了空靈、幽靜的基

調。

②以“空”字開頭來形容“山”,突

出了山中環境的寂靜。一個“空”

字,渲染出天高云淡,萬物空靈

之美。詩人隱居于此是何等的閑

適,如此描繪山水田園之典型環

境流露出詩人的喜愛之情。另外,

以“空,,字開篇,也給詩歌蒙上了

一層禪味,表現了詩人對山中景

象的獨特感受。

問題2.從意象入手,分析中間

兩聯的內容和情感,并談談你對

這兩聯寫作技巧的理解。

答:①詩人在中間兩聯通過“明

月”“清

泉”“松”“石”“竹”“蓮”“浣

女”“漁舟”等意象的描繪,寫出了

山景的自然美和山民的生活美,

建構出了詩人心目中的理想社

會,同時,也表現出了作者對高

潔人格的追求。

②這兩聯在寫作技巧方面很有特

色,主要表現在意象的組合上運

用了高低結合、動靜結合、視聽

結合、有聲和無聲相結合以及色

彩的對比映襯等方面,而且融情

入景,描繪了一幅繪聲繪色、形

象生動的山居秋景圖。

問題3.尾聯運用什么寫法,抒

發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尾聯運用《楚辭招隱士》中

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現了

作者對山中景象的熱愛和樂于歸

隱的情懷。

二.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

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

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

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問題1.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

聯系全詩,談談你對詩歌抒發的

沉痛而又復雜的思想感情的理

解。

答:“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

字是這首詩的詩眼,是詩人沉痛

而又復雜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濃

縮。這“悲”字里包含了因離家“萬

里,,、“作客,,異鄉而產生的濃重的

思鄉之情,包含了因滿鬢“繁霜”、

“百年”而產生的悲涼的遲暮之

恨,也包含了因身體“多病”、“新

停濁酒杯”而產生的肌膚之痛,包

含了生活“艱難”、窮困“潦倒”而

產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

孑然一身的孤獨之感,更包含了

因時局“艱難”,社會動亂、民不

聊生而產生的憂國憂民的深切情

懷。

問題2.請結合意象,分析前兩

聯的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景物

描寫的方法和蘊涵其中的思想

感情。

答:前四句一共寫了

木”“長江”八個意象,描繪了深秋

江峽空曠寂寥、肅殺凄厲的景物

特點。

詩不在寫景的時候,運用了視聽

結合和高低映襯的方法,把風

聲、猿嘯聲、蕭蕭的落葉聲、滾

滾的長江流水聲等聽覺形象和高

天、清渚、白沙、飛鳥以及山中

落葉、長江流水等視覺形象結合

起來,把登高仰望看到的高天、

落木和低頭俯視看到的清渚、白

飛、江水等形象結合起來,既有

細膩的工筆描繪,又有奔放的潑

墨寫意,組成了一幅深秋江峽圖。

這兩聯景物描寫景中含情,蘊涵

著濃重的思鄉之情,傳達出韶光

易逝、壯志難酬的悲涼的人生感

慨。

問題3.作為格律詩,這首詩在

對仗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律詩一般要求中間兩聯對仗,

而本詩四聯都對仗,這在古代格

律詩中是極為罕見的。不僅兩句

相對,而且還有句中相對,如首

聯出句中“風急”對“天高”,“渚

清”對“沙白”。全詩的對仗貼切工

整,嚴謹精美,體現出詩人寫作

律詩的爐火純青的技藝。

三.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

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

女墻來。

問題L這首詞句句寫景,無一

“情”字,但句句有情,這是什么

寫法?請指出本詩抒發的情感

的內容。

答:這首詞句句寫景,無一“情”

字,但句句有情,這是融情入景,

借景抒情的手法。詩歌以寂靜的

群山,悲涼的濤聲,朦朧的月色,

烘托和渲染了石頭城的沒落荒

蕪,暗示了六朝繁華已一去不復

返,寄寓了詩人對山川蕭條、人

生凄涼的傷感和對歷史興亡的思

考,含而不露地抒發了對大唐帝

國國運衰微的感慨。

史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

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

終不還

問題1.作為一首邊塞詩,這首

詩所描寫的邊塞景物有什么特

點,請結合詩歌意象回答。

答:這首邊塞詩描寫了“青海”“長

云,,“雪山,,,,孤城,,“玉門關”“黃沙”

等富于邊疆特色的景物,寫景壯

闊悲涼,有一種壓抑感,表現了

邊塞的荒涼艱苦。

問題2.“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

抒發了戍邊將士什么樣的思想

感情?前三句景物描寫對這種

情感的表達起什么作用?

答案一:“不破樓蘭終不還”是一

句豪情壯語,抒發了戍邊將士誓

掃胡塵,以身許國的壯志豪情和

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前三句所

寫的艱苦的環境、頻繁殘酷的戰

爭和思鄉之情對表現這種情懷起

到了反襯作用。

答案二:“不破樓蘭終不還”中的

“終不還”是“終不得還”的意思,

寫出了戍邊將士思鄉難還,歸期

無日的無奈和凄涼。前三句所寫

的艱苦的環境、頻繁殘酷的戰爭

和思鄉之情對表現這種情感起到

了正襯作用。

五.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

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

郎赤壁。

亂石穿空,才京濤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

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S

糖灰飛煙災

■國神游,"情應笑我,早生華

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問題L“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這三句詞寫出了

赤壁”的什么特點?它在全詞

中有什么作用?

答:“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

千堆雪”這三句詞寫出了“赤壁”

景色雄奇壯觀的特點。

這三句詞不僅寫出了“赤壁”景色

雄奇壯觀的特點,而且還讓人聯

想到三國時期復雜動蕩的時代特

征和赤壁大戰時驚險激烈的戰斗

場面,為英雄人物的出場提供了

一個環境背景,渲染了氣氛,烘

托了英雄人物的氣概和精神,同

時,還表現了作者蘇軾博大的胸

襟。

問題2.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

特點,簡析作者描寫周瑜的手

法,說說作者寫周瑜的目的。

答:下片中塑造的周瑜是一個風

流倜儻、年輕有為的英雄形象。

作者把周瑜放在赤壁大戰的背景

下,通過肖像裝束描寫(羽扇綸

巾)、襯托(美女襯英雄:小喬

初嫁了,雄姿英發)和夸張(談

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變形(指

作家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而在

創作過程中有意將描定寫對象以

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藝術手法,主要是提取對象比較

關鍵的特征進行濃縮、夸張.會更

加突出所描繪對象的特征更加

富有主觀色彩,比較有表現力。)

的藝術手法,塑造這一英雄形象。

并通過這一形象,和作者自己進

行對比,寫出自己老大無成的現

實處境和內心的感慨。

六.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

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

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

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

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

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

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問題L簡析這首詞逐層深入地

描寫離愁別恨的寫作特色。

答:這首詞是抒寫離愁別恨的,

為了表現離別之苦,作者不僅寫

出了男女雙方的依依不舍的分

手場面,而且把這個場面放在

“冷落”的“清秋”時節,通過“寒

蟬凄切”“驟雨初歇”的環境氣氛

加以渲染表現,突出了離別的難

以忍受,這是第一層。在此基礎

上,作者又通過想象,設想離別

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

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讓人感到,離

別苦,離別后沒有你的日子更苦,

這是第二層。緊接著,作者又寫

到:“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

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

說”,意思是離別后沒有你的日子

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這是

第三層。這首詞就是這樣逐層深

入地描寫離愁別恨的。

問題2.簡析這首詞運用虛實結

合的寫法描寫離愁別恨的寫作

特色。

答:“實”主要表現在上片開頭的

環境描寫和中間的細節描寫,詞

作主要通過這些描寫了離別的環

境,渲染了氣氛,表現男女戀人

的依依不舍。“虛”寫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

沉沉楚天闊”,想象前路的空曠迷

茫,表現作者的孤獨和迷惘;第

二個層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

岸,曉風殘月”,因情造景,設想

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現作者離開

戀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層,“此去

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

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設想

在離開戀人后的漫長時間中,碰

到“良辰美景”之時的感受,表現

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現空間,

使感情進一步深化,增強了感染

力。

問題3.結合詩句,聯系意象,

簡析這首詞情景交融的寫法。

答:為了抒發離別之苦,詞人采

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選取“寒蟬”“長亭”“驟雨”“都

門”“蘭舟”“煙波”“暮靄”“楚

天”“楊柳”“曉風殘月”等一系

列意象,把離愁別緒的感受,通

過景物描寫表現出來,使主觀思

想感情和客觀形象和諧統一,意

與境會,創造出完美的意境,具

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問題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這兩句為什么會成為

千古名句,它們好在哪里?

答:“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

殘月''這兩句是千古名句,它好

在:第一,虛景實寫,詞人設想

出次日酒醒時的時間(曉)、地

點(楊柳岸)和特定環境氛圍(寒

風殘月),渲染了悲涼凄冷的氣

氛,襯托出詞人形單影只的古量

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選擇,詞

人選擇“楊柳”“曉風""殘月''這

三個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

有離別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繪

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

詞人請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寫

之中,耐人尋味。

七.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

初程。過春風十里,盡養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Q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

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問題1.這首詞的詞眼是哪個

字?詞中的哪些句子和詞眼相

照應?詞人通過這個詞眼字和

這些句子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

感情?

答:詞眼是“空”字。上片中“過春

風十里,盡養麥青青”“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下片中“杜郎俊賞,

算而今,重到須驚”“二十四橋仍

在,波心在,冷月無聲”“念橋邊

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些句子都

密切地照應“空”字。

詞人通過這個“空”字和這些句子

寫出了金人南侵給揚州造成的

毀滅性破壞,抒發了作者感時傷

世的憂郁情懷,表達了對金人的

譴責和對揚州人民的同情。

問題2.這首詞在寫作上運用了

多種藝術技巧,請就其中的一種

適當展開分析。

答:首先:融情入景的手法。這

首詞抒發的黍離之悲是通過以景

現情,化景物為情思的手法表現

的。上片中的“養麥”“”“廢池喬

木,,“清角,,等景物,呈現了劫后

揚州的殘破荒涼,表現了作者的

感傷之情。而“竹西亭”“春風十

里”和下片中的“二十四橋”“紅

藥”等象征當年揚州繁華興盛的

景物,襯托了今日揚州的衰敗,

表現作者懷念往昔、痛傷今日的

感慨。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一切

景語皆情語。

其次:對比的手法:這首詞采用

今昔對比的手法,把從古典詩詞

中得來的印象中的揚州和眼前所

見的現實中的揚州進行對比,一

個是“淮左名者B,竹西佳處春風

十里,,的繁華的大都市,一個是

“養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

寒”的“空城”,兩相對比,寫出了

揚州昔盛今衰的變化,抒發了作

者感時傷世的憂郁情懷。

再次:是虛實結合的手法:實寫

的是眼前所聞的景象,如所見的

“過春風十里,盡養麥青青”、“廢

池喬木”,“二十四橋仍在,波心

在,冷月無聲”所聞的“漸黃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為我們描

繪一幅揚州劫后圖。虛寫的是印

象中的揚州(“淮左名都”“竹西佳

處”“春風十里”),是對杜牧重到

揚州的情景的想象“杜郎俊賞,算

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

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是對“二

十四橋邊紅藥”命運的推想。全詞

由虛到實,再由實入虛,實中有

虛,虛中有實,虛實結合,形象

具體地寫出了揚州昔盛今衰的變

化,抒發了作者感時傷世的憂郁

情懷。

第四:化用前人詩句入詞。為了

表現揚州昔日的繁盛,詞中多次

化用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如“春

風十里,,“豆蔻詞工,,“青樓夢

好,,,,二十四橋,,,用杜詩中蘊涵的

風月繁華與風流俊賞之意,來與

今日揚州的現實進行對比,豐富

了詞的意蘊。增加了撫今思昔的

感慨。

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

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

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

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

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

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

頗老矣,尚能飯否?

問題L這首懷古詞一共“懷”了

幾個古人,都是誰?詞人對他們

各自的態度是什么樣的?“懷

古”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個古人:孫權、劉裕(寄

奴)、劉義隆;前兩個,作者對

他們的態度是由衷地肯定贊揚,

因為他們都有所作為,或積極進

取、成就帝業,或興師北伐、收

復失地,是作者敬仰的歷史上的

英雄。后一個,作者對他的態度

是否定、批評和諷刺,因為他好

大喜功、志大才疏,是個十足的

草包。

作者“懷古”的目的有三:一是

表明自己堅持北伐、收復中原的

強烈愿望;二是借古諷今,批評

當朝統治者腐敗無能。三是警告

當權者韓佗胄,讓他吸取歷史教

訓,不要好大喜功、輕率冒進。

問題2.詞人在下闕中用了“封狼

居胥”和“廉頗老矣”兩個典故,

是為了抒發什么樣的思想感

情?請分別回答。

答:“封狼居胥”:主要是提醒警

告韓佗胄不要好大喜功、輕率冒

進。這里有憂患,有提醒,也有

諷刺。

“廉頗老矣”:主要是為了表現自

己老當益壯的情懷和不受重用尷

尬的處境以及悲憤的心情。

問題3.“可堪回首,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這幾詞寫得極

其沉痛,請分析這幾句詞蘊涵的

思想感情。

答:這幾詞,以其沉痛的心情,

寫出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事

實:淪陷區的百姓居然到象征異

族壓迫和民族恥辱的“佛貍祠”

下,焚香叩拜,“一片神鴉社鼓”

這說明南宋統治者長時間的妥協

投降,不思北伐,以造成了淪陷

區人民麻木的嚴重后果,表達了

對統治者的失和批判之情。

九.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

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

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

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

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

了得?

問題L“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這幾組疊詞抒

發了女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

情?它們彼此之間有什么內在

聯系?用疊詞開頭有什么好

處?

答:這七組疊詞,逐層深入地把

女詞人國破家亡、漂泊異鄉、晚

景凄涼的愁苦之情淋漓盡致地刻

畫出來。這七組疊詞,可分為三

層,第一層(尋尋覓覓),寫外

在動作,尋找失去的東西,表現

作者空虛惆悵、迷惘失落的心態。

第二層(冷冷清清),寫尋找的

結果,通過環境氣氛,表現了作

者孤單寂寞的處境和心境,反映

出作者的晚景凄涼。第三層(凄

凄慘慘戚戚),直接寫內心感受,

表達作者內心的憂愁苦悶。三層

之間,由淺入深,由外到內,逐

層深入地寫出了特定情景下作者

的思想感情。

問題2.結合詞中的意象,談談

本詞情景交融的特點。

答:情景交融是本詞在寫作方面

最為突出的特點。為了抒發內心

的痛苦,哀愁,詞人選取了一連

串具有典型意義的景物,如“急

風”、“飛雁”、“黃花”、“梧桐”、

“細雨”等,作為情感的襯托,極

力渲染了一個“愁”字,營造出凄

涼慘淡的意境。

問題3.請談談你對“滿地黃花堆

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中的“黃花”意象的理解。

答:“滿地堆積”的“憔悴損”的“黃

花”既是眼前景物,又是詞人自

喻,詞人由“滿地堆積'’的“憔悴

損”的菊花無人憐惜,聯想到自己

的無人同情、無人安慰、無人關

懷的悲慘命運。花的命運和人的

命運融為一體,表現了詞人自嘆

自憐的悲愁情感。

十.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

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

向東流。

問題L詞的上闋一共寫了哪些

意象?這些意象的特點是什

么?作者通過這些意象的描寫

抒發了什么思想感情?這是什

么寫法?

答:詞的上闋一共寫了“春花”“秋

月,,“小樓,,”東風,,“明月,,五個意

象,這些意象的共同特點是“美”,

它們是良辰美景,作者寫這些是

為了表明自己對人生的厭倦,這

是以美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

問題2.“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

朱顏改”中的“朱顏改”如何理

解,這三句詞蘊涵了詞人什么樣

的思想感情?

答:“朱顏改”三字,既可以理解

為古國宮殿的顏色已經陳舊,也

可以理解為舊時宮女的容貌已經

衰老、憔悴,又可理解為原為故

國君主的詞人自己已經淪為“階

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為

國家易主,江山變色,這三句詞

抒發詞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

深沉的亡國之痛。

問題3.結尾兩句把“愁”比做“一

江春水向東流”,突出了“愁”的

哪些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

處?

答:結尾兩句把“愁”比做“一江春

水向東流”,突出了“愁”的深重、

強烈和無窮無盡。這種比喻性的

寫法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把“愁”

寫得具體可感,給人留下鮮明、

深刻的印象。

H.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

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

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

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

伯仲間。

問題1.結合詩歌中的有關詩句,

談談你對標題中的“憤”字的理

解。

答:“憤”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

“憤”字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既有

對金兵南侵,踐踏大好河山的民

族憤怒,又有對南宋統治者腐敗

無能、妥協投降、壓制打擊抗戰

派將領的義憤和激憤,還有自己

壯志未酬的悲憤。

問題2.簡析這首詩中對比手法

的運用。

答:這首詩的對比手法主要表現

在兩個方面:一是詩人自身的對

比,昔日的浩氣壯舉和今日的年

邁衰頹的對比,感慨歲月無情,

壯志難酬。二是諸葛亮的矢志北

伐、積極進取和當今權臣茍且誤

國的對比,表現了詩人懷古傷今

的悲憤和無奈。

問題3.這首詩一共用了幾個典

故?用這些典故抒發了詩人什

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首詩一共用了兩個典故。

第一個是用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

自許為“萬里長城”的典故,寫出

了詩人以身許國但壯志未酬的感

慨和悲憤。第二個是“出師表”

的典故,表明了詩人對諸葛孔明

的欽佩,對南宋統治者腐敗無能

的慨嘆和諷刺。

必修一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

見,搔首跳蹦。靜女其孌,貽我

彤管。

彤管有煒,說怪女美。自牧歸美,

洵美且異。匪女以為美,美人之

貽。

問題1找出細節描寫,并說說細

節描寫在本詩中的妙處。

答:精心選擇了“搔首蜘喝”,“愛

而不見”兩個細節。“搔首蜘蹦”,

描繪出男青年抓耳撓腮、焦灼不

安的情態,刻畫了他憨厚樸實的

性格,表現出他對姑娘的深摯情

義和迷戀程度。“愛而不見”描繪

出姑娘調皮逗樂的行為,突出她

活潑聰慧的性格,表現出她的多

情率真。這兩個細節不僅使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構成頗具戲

劇性的情節,給讀者留下豐富的

想像空間。

問題2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對姑娘

所贈的兩件禮物的贊美?在小

伙子心中,彤管與黃草哪個更重

要?

答:①這是借物詠人,因人贊物。

小伙子對禮物的贊美,實際上是

贊美姑娘,表達的是小伙子對姑

娘的真摯戀情。②照常理,彤管

應比美草貴重,但在小伙子心中

美草更貴重,這從小伙子的贊美

可以看出來。小伙子對彤管只稱

贊它外表色澤鮮艷,對美草則大

加贊嘆“洵美且異”。“洵唧誠然、

實在,“異”即特別、異常。顯然

他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是另有所

感。美草雖極其普通,但因它是

姑娘親自從野外采來作為信物給

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顆真

摯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

已不再是一般的黃草,而成為小

伙子眼中“洵美且異”的珍品。姑

娘借美草以傳情,小伙子接受贈

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

情。可見他們彼此真誠相愛,心

心相映,并且他們的愛情是建立

在重情輕利的基礎上的。所以他

們的愛情也會像那初生的黃草一

樣,在愛的雨露滋潤下繁茂起來,

可以想見他們的愛情將會永遠甜

蜜幸福。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問題1本詩中用“朝露”來比喻

O

用“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比喻

用“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比喻

答案:人生的短暫賢才投主自

己渴望多納賢才

問題2曹操在他的詩歌中表現出

來的是一種怎樣的憂呢?我們

又如何理解他的憂呢?

答:曹操的愁是一種心憂天下的

愁。這種愁源自他統一天下的偉

大抱負,源自他為實現理想而求

賢若渴,源自年事已高、時日無

多。他的愁之多之深正說明他的

志之遠之大啊!這是一個渴望建

功立業的偉人之愁。

問題3.說明詩中所用典故的含

義。

答案:詩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

貼切地表達了作者寬大廣博的政

治胸懷,永不滿足的求賢之心。

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禮賢下

士的精神自勵。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

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

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

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

不得語。

問題1這首詩取材于我國古代

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話傳

說,它寫的雖然是天上的事,反

映的卻是現實的生活。人們常用

這一神話比喻

問題2.這首詩中,有一個很關鍵

的過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

后果,這個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問題3.這首詩在刻畫織女時,并

沒有孤立靜止地去寫她的思想

活動,而是通過

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來揭示人

物的內心世界,顯得含蓄深沉,

極富藝術感染力。

問題1答案:牛郎織女夫妻分離

問題2答案:泣涕零如雨

問題3答案:動作情態

問題4:找出兩組疊字加以分析

答:迢迢:寫星空的距離,遠

皎皎:寫星的光輝,亮

纖纖:寫手的形狀,秀美

札札:寫織機的聲音,(織布繁忙)

盈盈:寫水的形態,清且淺

脈脈:寫人的神情,含情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

塵網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

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

抱拙歸園田。方宅十馀畝,草屋

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

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

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

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

問題1:“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

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

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1.發揮想象,試復述出此部分

寫景的前后發展線索。

作者擺脫官場羈絆,如出籠之山

鳥,來到魂牽夢縈的田園,自由

而陶醉。此部分詩人為我們描繪

了一幅不是“世外桃源”而勝似

“世外桃源”鄉村美圖。首先整體

地勾勒了一下住房條件,數字化

的表達非常滿足;緊接著帶著興

奮的心情跑遍房前屋后,榆柳成

蔭,桃李繁茂,好一個居住環境;

夜幕降臨,村落漸遠,炊煙四起,

心中的田園仿佛籠罩在一層輕紗

似的夢幻之中;夜深人靜,幽長

而古樸的深巷不時傳來幾聲狗

吠,伴其入夢,一覺醒來,不覺

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雞雄鳴于桑

樹之頂,仿佛在提醒昨夜酣眠的

詩人早點起來欣賞新的一天!

2.詩句寫平常之景,抒不平常

之情。試結合這一部分加以說

明。

提示:淳樸自然的園田風光——

成為同污濁的官場、塵網相對立

的理想化的象征形象;自然——

不但是指丘山、園田的自然環境,

而且是作者主觀情趣與園田風光

的物我交融、心境和諧的精神境

界,是復歸自然的精神解脫和升

華。詩人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總

結,決意棄舊圖新,歸隱農村,

全詩描繪了詩人由官場回歸農村

之后田園生活的無上樂趣,字里

行間洋溢著詩人置身于大自然懷

抱之中的歡快心情和對官場生活

的厭惡之情。這首詩以平淡舒緩

的筆調寫園田之景,抒隱逸之情,

并融入了“守拙歸園田”這樣頗有

哲理的句子,平淡中包含有深厚

的情韻,耐人尋味。

教材內古典詩歌鑒賞練習

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

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問題L開頭兩句描寫了山中景

象的什么特點?這兩句在全詩

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空”

字。

答:

問題2.從意象入手,分析中間

兩聯的內容和情感,并談談你對

這兩聯寫作技巧的理解。

答:

問題3.尾聯運用什么寫法,抒

發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

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

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

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

濁酒杯。

問題1.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

聯系全詩,談談你對詩歌抒發的

沉痛而又復雜的思想感情的理

解。

答:

問題2.詩結合意象,分析前兩

聯的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景物

描寫的方法和蘊涵其中的思想

感情。

答:

問題3.作為格律詩,這首詩在

對仗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

三?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

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

還過女墻來。

問題L這首詞句句寫景,無一

“情”字,但句句有情,這是什么

寫法?請指出本詩抒發的情感

的內容。

答:

四.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

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

終不還

問題L作為一首邊塞詩,這首

詩所描寫的邊塞景物有什么特

點,請結合詩歌意象回答。

答:

問題2.“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

抒發了戍邊將士什么樣的思想

感情?前三句景物描寫對這種

情感的表達起什么作用?

答:

五.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

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

郎赤壁。

亂石穿空,呼濤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

橘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

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問題L“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這三句詞寫出了

“赤壁”的什么特點?它在全詞

中有什么作用?

答:

問題2.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

特點,簡析作者描寫周瑜的手

法,說說作者寫周瑜的目的。

答:

六.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

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

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

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

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

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

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問題1.簡析這首詞逐層深入地

描寫離愁別恨的寫作特色。

答:

問題2.簡析這首詞運用虛實結

合的寫法描寫離愁別恨的寫作

特色。

答:

問題3.結合詩句,聯系意象,

簡析這首詞情景交融的寫法。

答:

問題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這兩句為什么會成為

千古名句,它們好在哪里?

答:

七.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

初程。過春風十里,盡養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

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問題L這首詞的詞眼是哪個

字?詞中的哪些句子和詞眼相

照應?詞人通過這個詞眼字和

這些句子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

感情?

答:

問題2.這首詞在寫作上運用了

多種藝術技巧,請就其中的一種

適當展開分析。

答:

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

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

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

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

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

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

頗老矣,尚能飯否?

問題L這首懷古詞一共“懷”了

幾個古人,都是誰?詞人對他們

各自的態度是什么樣的?“懷

古”的目的是什么?

答:

問題2.詞人在下闕中用了“封狼

居胥”和“廉頗老矣”兩個典故,

是為了抒發什么樣的思想感

情?請分別回答。

答:

問題3.“可堪回首,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這幾詞寫得極

其沉痛,請分析這幾句詞蘊涵的

思想感情。

答:

九.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

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

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

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

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

了得?

問題L“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這幾組疊詞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